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叶延已经拒绝了我们的要求,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陈霆轻声问道。
“是啊!数年之后,在我军主力北伐的时候,吐谷浑很有可能会再次入寇,我军必须做好防备啊!”诸葛雄也有些担心。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吐谷浑大单于执意与我大晋为敌,是自取灭亡,只是,我军暂时还没有过多的精力与吐谷浑周旋,眼下,只能听之任之,十年之后,本将必灭吐谷浑。”
听了华安的分析,众将都认可的点了点头,不过,这样一来,在西部总会存在这么一个心腹之患,时刻让晋军如芒刺在背。
“大哥,这样一来,在我军北伐的时候,就必须留下相当的兵力防守武都郡,我军北伐的兵力,将受到不小的限制啊!”王三担忧的说道。
华安思考了一下,无奈道:“吐谷浑是游牧民族,行踪飘渺不定,目前,除了留下足够的兵力留守武都郡,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我军与凉国大军已经结盟,有凉国牵制,吐谷浑并不能全力入寇武都郡,况且,到时候,我军可以兵民结合,共同抵御吐谷浑,相信不会对北伐造成太大的影响。”
“大哥说的对,有凉国牵制,吐谷浑一定不敢太过放肆。”王三高兴的说道。
“将军,眼下吐谷浑损失四万兵马,短时间内是不会入寇了,我军长久待在武都城不是办法,还是尽快返回南郑吧!”
华安觉得有些道理,随即下令道:“传令全军,立即收拾行装,两个时辰后,拔营向南郑城进发。”
“是,我等遵令。”众将一同接受命令,并立即前去准备。
两个时辰之后,华安率领亲卫军和梁州军团离开武都城,浩浩荡荡的向南郑城方向行进。
经过连续近半个月的行军,华安率领所部四万余兵马,抵达了南郑城,并立即让梁州军团前往附近的褒中城驻扎,亲卫军则驻扎在城内。
抵达南郑城之后,自然有许多重要的事物等着自己去处理,华安责无旁贷,必然要认真的处理这些积压下来的任务,尽管非常的辛苦,但看着南郑发展的越来越繁荣,华安心里非常的高兴。
处理完这些最重要的任务,华安便开始思考北伐的相关事宜了,虽然,此时距离北伐的时机还有数年,但提前做好打算总是好的。
而准备北伐,无非都是这么几点,一是军力上的准备,包括征兵、训练和研发更好的装备,二是物资上的准备,包括军粮、军饷和大军出征所需的各种物资,三是情报上的准备,包括探查敌情和测绘敌国境内的山川道路。
在这三种准备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已经准备的很好了,但是还需要继续加强,而第三种准备显得很是不足,是需要立即准备的。
为了时时洞悉赵国的各种情况,以及从关中到中原的详细地形,华安决定立即派遣大批的斥候和聪士前往赵国境内,详细的探查赵国的各种情况,尤其重点关注赵国的朝政和重要关口的地形,为日后主力大军北伐铺平道路。
“大哥,您找我。”王三走入刺史府,大声询问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王三,眼下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立即去准备。”
“大哥,究竟是何时?”王三迫切的想知道。
华安看向北方,正色道:“数年之后,我军便会北伐,而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军必须详细的了解赵军的虚实。”
“我知道了,大哥的意思,是要派遣斥候前往赵国侦查哪里的情况。”王三一下子便猜出了华安的心思。
华安笑了笑,点头道:“你猜对了,正是如此,不过,斥候的任务比较重,他们不仅要探查赵国的政局和各支大军驻扎的位置,还要将赵国各州的地形绘制成详细的地图,以有利于我军主力日后的北伐。”
“大哥,这么重的任务,只怕需要数千斥候,方可完成啊!”王三如实说道。
华安点头道:“这个大哥知道,我军之中所有的斥候加起来,应该有这个数了吧!把他们全部派出去,一个都不用留下。”
见华安要将所有的斥候全部派往赵国侦查,王三顿时感受到了华安北伐的决心,于是,连忙点头道:“大哥放心,我这就去准备,三千斥候一定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好, 你去吧!”华安点了点头,让王三前去准备。
王三走后,华安在刺史府的正堂踱起了步子,他在思考如何运用聪士,毕竟,聪士是一支特殊的力量,是可以完成普通斥候所完成不了的任务,合理的运用聪士,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刻钟后,华安抬步离开刺史府,带着一众护卫亲兵前往聋哑管方向,他要前往聪士营的驻地,亲自给皇甫聪、皇甫明兄弟,下达重要的任务。
抵达聪士营的驻地后,华安看到皇甫聪正在传授聪士武艺,皇甫明也在一旁耐心的指导,心头不禁大为高兴,这些聪士是他日后的杀手锏,训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后的能力。
见华安走了过来,皇甫聪连忙向华安行礼,皇甫明则笑着抱拳道:“将军,您什么时候回城的,末将居然不知道。”
“哈哈!本将已经回城数日了,你们居然不知,看来你们这几日一直在这里训练聪士啊!真是辛苦了。”华安连忙夸赞了一句。
皇甫明被夸,心头也是非常的高兴,连忙抱拳道:“将军如此重用我们皇甫家,末将岂能不尽心尽力的为将军分忧,辛苦一些是应该的。”
“哈哈!好,好啊!”华安闻言,很是高兴,顿了顿,问道:“皇甫明,聪士训练的如何了,可以接受任务吗?”(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一章 全力准备北伐
皇甫明闻言,知道华安有重要的任务,于是,连忙抱拳道:“启禀将军,聪士营五百聪士,随时可以执行各种任务,请将军下令吧!”
一听有五百聪士,华安心头大喜,几个月不见,皇甫聪和皇甫明兄弟,居然又训练了两批聪士,如今,聪士的规模已经达到五百,算是非常可观的数目了。
华安也不废话,看向皇甫明,正色道:“皇甫明,眼下本将急缺赵国的各种情报,所以打算派遣所有的聪士前往赵国的各大城池,以探查需要的情报,你觉得这些聪士,可以胜任这个任务吗?”
“将军放心,聪士足以胜任此任务。”皇甫明正色说道。
华安闻言,非常的满意,大声下令道:“皇甫明,你继续留在南郑训练下一批聪士,由你大哥皇甫聪,率领全部五百聪士,前往赵国的重要城池和关卡,探查赵国的各种重要情况,不得有误。”
“将军,大哥和所有的聪士都去赵国执行命令,也让末将一起去吧!末将还未去过中原呢”皇甫明见华安唯独留下自己,心里有些不甘。
华安摇了摇头,正色道:“不行,你大哥一行前往中原执行任务,至少需要两年才能返回,在这两年里,聪士营必须有人打理,新的聪士也必须有人负责选拔和训练,而这个任务,非你莫属。”
见华安说的合情合理,皇甫明也只好放弃一起前往中原的念头。毕竟,聪士营必须由他来打理。
“好了,皇甫明,你让聪士们好好的准备吧!三日之后,必须前往赵国执行任务。”华安正色说道。
“将军放心,末将一定照。”皇甫明抱拳接受了任务。
见聪士的任务已经安排妥当,华安抬步离开了聪士营驻地,起身返回刺史府。
三日后,三千斥候和五百聪士相继离开南郑,分批前往赵国境内。以完成华安所交代的重要任务。
看着这些精英分批离开南郑。华安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但愿这些斥候和聪士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从而为自己日后的北伐服务。
为了获取赵国的各种信息,华安派遣这么多的斥候和聪士。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了。但情报工作做的再好。若无强悍的军事实力,以及支撑军事实力的后勤保障,北伐的前途依然渺茫。
华安觉得有必要继续加强军事和后勤的建设。尤其是吐谷浑大单于叶延的态度,更是让华安觉得,必须增加军事实力,以应对多个方向的威胁。
为了应对吐谷浑日后可能的进犯,华安麾下精锐的雷暴军团,必须时刻驻守武都郡,以防备吐谷浑的威胁,同时,还要加紧训练武都郡的民兵,以防止雷暴军团的两万人马太过单薄,不是吐谷浑的对手,按照一比二的比例,华安在武都郡保持雷暴军团的两万人马,同时也保持了四万后备民兵,主力和后备军团加起来足有六万人马,防御吐谷浑应该足够了。
同时,益州方向也需要大批的兵力防守,铁牛军团驻守益州最核心的位置,不可以随意离开,李奕麾下的一万大军则需要面对牂牁郡的蜀中叛军,也动弹不得,所能调动的只有李亮的一万益州军,梁州军三万人马,必须留下一万防守,只能调动两万,在加上秦州杨安的一万人马,赵武北伐军的两万人马,总共才六万主力兵马,算是亲卫军便是七万,面对中原的强敌,似乎还少了一些。
眼下,梁州越来越繁荣,外来人口也多了起来,再一次扩兵的条件已经成熟,华安已经下定决心,再一次扩大兵力,同时,将几个月前战损的兵力全部补充完毕。
对于扩充哪一只人马,华安思考了许久,最终决定扩充杨安麾下的秦州军,毕竟,秦州军的人马最少,只有一万人马,同时,亲卫军之中的亲兵五营和无当五营也将分离开来,组成一万人马的亲卫军和一万人马的无当飞军,亲卫军的主将仍由王三兼任,而无当飞军的主将,则自然非诸葛雄莫属了。
想好了这一点之后,华安连忙召见了王三和诸葛雄,并询问二人的意见。
“大哥,眼下我梁州军饷充足,军粮更是堆积如山,扩充几万人马不算什么,将士们一定会全力支持的。”王三表示全力支持扩军。
“将军,无当飞军扩充五千也是不成问题,就让末将返回南中募兵吧!”诸葛雄也表示了极度的支持。
见二人全部支持自己的扩军计划,华安心头大为高兴,顿了顿,下令道:“王三,你就在南郑附近扩军,诸葛雄,你带领一千人马返回南郑,募兵五千,而后返回南郑训练。”
“谨遵将令。”王三和诸葛雄连忙领命道。
华安点了点头,让他们立刻前去准备。
王三和诸葛雄走后,华安拿起纸笔,给远在始昌城的杨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让其留下五千人马驻守始昌城,并率领剩余的五千人马返回武都城,并额外扩充一万大军,是秦州军团的兵马达到两万,这样一来,在北伐的时候,秦州军、梁州军和北伐军就各有两万人马出战了,再加上益州军、无当飞军、亲卫军各一万人马,北伐的主力兵团可以高达九万了,若是再扩充辎重营人马,让辎重营兵力达到一万,这样便是完整的十万雄师了
一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统领十万大军北伐中原,华安心头就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从军这么久,他还真的从未统领过如此庞大的军队,统领十万大军是一种什么感觉,会遇到什么挑战,华安心里充满了期待。。
信件写好之后,华安让麾下亲兵立即将信件送往始昌城,并交给杨安,让杨安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亲兵奉命走后,华安便开始思考统领十万大军出征的各种事宜了,按照华安的设想,十万大军是一支极为庞大的军团,如何灵活调动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的确非常考验一名将领的能力,尤其最让华安头疼的是后勤的问题,军队的数量越多,对后勤的要求就越高。
按照兵书所说,挥师远征,一名士兵的给养,需要十名士兵来解决,如此算来十万大军的出征规模,就需要一百万的老百姓负责给养,若是真的需要这么多,梁州和益州的老百姓基本上会被掏空的,这将会严重损害两州的商业和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华安既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华安觉得一定要提高后勤运输的效率,绝对不能让一名士兵占用十名老百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安苦思幂想,总算总结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方法,第一,是大规模的建造适应复杂地形的辎重车,让一个人驾驭辎重车运粮和用肩扛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效率至少可以提高好多倍。
第二,继续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在出征的时候,军粮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就算是辎重车,也只能提高几倍的效率,而驱赶牛羊作为大军的粮食,效率就能明显的大幅度提高了,而且,牛羊是活的,对地形的适应性远远超过任何先进的辎重车,用牛羊作为大军的粮草,将会极大的减少征发老百姓的人数。
第三,稳扎稳打,不要孤军深入太远,短距离的运输对后勤的要求远远低于长途的运输,在攻下近距离的目标后,稳定这一片区域,然后,让新占领的区域成为自己的大后方,这样一来,再次进军的时候,便可以从新占领的区域开始运粮,从而大大减少了征发百姓的数目,进一步节省民力。
其中,第三个办法属于战略层次的决策,只要自己注意执行就行,而第一和第二就需要麾下的相关人员来执行了。
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华安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让老百姓愿意养牲畜,同时,西乡城附近的军用养殖场也要继续扩大规模。
军用养殖场的事情,华安打算交给陈霆去解决,而鼓励老百姓养殖所需要制定的政策,华安打算让马当去办。
这些很小的事情,华安相信他们一定会全力办好的,果然没有让华安失望,陈霆和马当接受任务后,很快就将事情办得井井有条,让华安心头大为满意。
运输军粮这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解决了,华安当下,还需要解决的重要事情是辎重车的问题,毕竟,将士们不能光吃肉,大米和谷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除了食物,还有许多军用物资需要运输,比如箭矢,黑火药,营帐等等。
而制造大量能够适应山地地形的辎重车,是必须要由兵器馆的那些人来完成了,为此,华安连忙前往兵器馆,并给蒲铁等人下达了研制新型山地辎重车的任务。
蒲铁等兵器馆的人才,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华安的命令,并各显神通,开始了研制山地辎重车。(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称帝
梁州在华安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繁荣,临近的益州和秦州发展的也是蒸蒸日上,人口激增、百姓富足、兵粮齐备,可以说已经是做好了北伐的全面准备,缺的就是一个恰当的时机了。
在中原方向,华安派遣的斥候和聪士,不断的传回让华安高兴的消息,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邺城方向相继发生了诸多大事。
首先是后赵太子石宣诛杀了自己的亲弟弟秦公石韬,进而被石虎发现,石虎大怒之下,将太子石宣虐杀,并将石宣的妻儿全部杀死,以发泄心头只恨,由于是骨肉相残,石虎伤心之下,大病了一场,身体也是每况愈下。
为了防止太子石宣的部下作乱,石虎还将精锐的东宫卫士全部贬谪戍卫边境,如今,这些被贬的卫士已经进入关中。
对于这支精锐的部队,华安是有所耳闻的,对其战力也是颇为忌惮的,但华安知道这支队伍即将造反,这将是赵国国力急速衰败的开始,同时也是北伐时机的前兆。
为了不失时机的北伐,华安决定立即集结主力大军于梁州和秦州边境,以做好北伐的全面准备。
仔细思索一阵之后,华安下令,让陈破虏领兵一万驻守成固,陈灭胡领兵一万驻守褒中,赵武麾下的两万北伐军驻扎沔阳,亲卫军和无当飞军驻守南郑,另外调益州的李亮军团一万人马前往南郑,杨安的两万秦州军继续原地驻扎。以等候命令。
各支用于北伐的大军布置完毕后,华安便开始让他们加紧训练,以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大军所需的各种物资也在加紧调配中。
年末的时候,各支大军已经全部安顿妥当了,大军所需的各种物资也全都准备完到位。
麾下近十万主力大军,屯集于梁州和秦州,华安的心里是既激动又紧张,规模浩大的北伐之战就快要到来了,胜败也就在此一举了。
#####
在邺城的皇宫中。赵国天王石虎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于是,决定在自己临死之前登上皇帝的宝座,以青史留名。
他找来了朝中的众大臣和各位大将军,以询问他们的意见。
石虎看向众大臣。正色问道:“各位爱卿。本王执政数十年。虽然未能平定天下,但也算有些功绩,若本王登基称帝。各位爱卿以为可否?”
虽然石虎执政十几年来,都是以天王自居,但在众属下的心中,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皇帝,毕竟,实权才是最重要的,称谓根本就是一个称呼而已,不论是天王还是皇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皇帝名义上更大一些,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地位而已。
“王上南阻晋国北上,北挡燕代南下,功盖千古,早就该登基称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镇卫大将军张豺连忙抱拳应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大臣和将军,全部支持石虎登基称帝。
见众大臣和将军全部支持自己登上帝位,石虎心中大喜,虽然这也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内心的高兴还是抑制不住的。
“哈哈哈!既然众位爱卿都认为本王可堪大任,那本王,不,是朕,朕就正式登基称帝,并昭告天下。”石虎高兴的说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大臣和将士们,再一次大声的祝贺石虎登基称帝。
石虎顺利登基称帝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宁,并将自己儿子们的爵位全部晋升为王,众大臣的爵位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取他们的支持。
赵国皇帝登基是件大事,因此,无需打探,华安派遣的斥候和聪士便轻松的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送往南郑。
#####
在南郑城的刺史府之中,华安无所事事,便在后院陪着自己的两个小女儿玩耍,这两个小女儿便是李青怜和诸葛琪所生,一个起名叫华裳,另一个则叫华香,都是很好听的名字。
对华安来说,这两个小女儿就像自己的贴心小棉袄一般,让自己的内心始终都是暖洋洋的,能和自己的小女儿在一起玩耍,对华安来说,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情。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此时,在院子里的一颗大树上,两只喜鹊在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仿佛在诉说着好事的到来。
“爹,你看那两只黑鸟在叫什么,是在和我们说话吗?”华香睁着好奇的眼睛,奶声奶气的问道。
“爹,我知道,那是喜鹊,是来报喜的。”华裳抢答道,说完一脸的得意。
华安轻轻蹲下身子,搂着自己的两个小女儿,轻声道:“香儿,你裳儿姐姐说的对,树上的两只黑鸟是喜鹊,喜鹊叽叽喳喳的在这里叫个不停,说明马上就有喜事要到来了。”说完在二人的小脸蛋上分别亲了一口。
“爹,那喜事什么时候会来呢?”华香睁着大眼睛,看向华安,轻声问道。
“快了,只要你们两个乖宝贝听话,喜事很快就会来了。”华安随口敷衍了一句。
其实,在华安的心里,是真的希望有一件喜事能够到来,最好是关于北方的事情。
“爹,您看,王叔叔手里拿的是不是就是喜事啊!”华裳侧首看到了正在走近的王三。
华安回头一看,王三果然拿着一封信件疾步走了进来,看他走的这么急,就知道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情。
“香儿、裳儿,王叔叔找爹有正事,你们自己过去玩秋千吧!快去。”华安小声说道。
“恩,知道了。”华裳和华香手拉着手,向秋千处走去。
华安回过头来,看向王三,忙问道:“什么事情,这么急。”
“大哥,邺城急报,赵国天王石虎登基称帝了,这是斥候传来的信件,请大哥过目。”王三说着将信件交给华安。
华安接过信件,仔细的看了一遍,微微点了点头,石虎在此时称帝,也算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了。
不过,让华安奇怪的是,石虎称帝对自己来说并非喜事,那么喜鹊为何要在大树上叫个不停呢?
想想之后,华安也释然了,毕竟,喜鹊报喜只是百姓们的说法罢了,并无任何科学依据,当不得真的。
“大哥,石虎统治赵国十余年,都是以天王自居,如今,为何要突然称帝呢?这里面似乎有些不正常啊!”
华安嘴角微微一笑,正色道:“因为石虎快要死了,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称帝,以完成自己的心愿。”说完之后,华安心中一愣,石虎即将死去,这不就是喜事吗?
“大哥,石虎快要死了?您是如何得知的。”王三有些不敢相信。
华安看向头顶的喜鹊,笑着说道:“石虎天生残暴,野心极大,他之所以要暂称天王,是为了在一统天下之后,再登基称帝的,只是天命所限,他赵国并无一统华夏的实力,如今,在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石虎自然要称帝,以满足自己的愿望,当然,这些都是大哥猜测的,但也不会偏差太多。”
王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大哥,眼下石虎已经登基称帝,这是对我大晋的公然挑衅,我军要如何应变。”
华安思考了片刻,正色道:“石虎是否称帝,本没有太大区别,但这确实是对我大晋的挑衅,以此为理由,我军完全可以讨伐赵国。”
“哦,大哥是想立即出兵?”王三微微有些惊讶。
华安摇了摇头,轻声道:“不,出兵的时机还需要一段时日,不过,眼下,我们可以给朝廷上书,以石虎称帝为理由,要求朝廷允许我军伺机出兵北伐。”
“大哥说的是,我们正应该给朝廷上书,若是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可以一起出兵北伐,那我大晋收复中原的机会就大了许多啊!”王三兴奋的说道。
华安笑着点了点头,正色道:“说的没错,大哥这就去写奏折,向朝廷禀明我军出兵北伐的主张。”说完抬步走向刺史府正堂。
在刺史府的正堂,华安略作思索,便写了一封要求北伐的奏折,并仔细的封存好,派遣十几名亲兵,快马加鞭送往京师健康。
看着麾下的亲兵策马离开刺史府,华安预感到北伐的时机越来越近了,为此不敢有是丝毫的懈怠,连忙前往各军大营,查看各军将士的准备情况,并询问众将领对北伐的意见。
三军将士经过数年的训练,早已是一支傲视天下的劲旅了,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伐,全部充满了期待,自然也就全力支持华安的北伐计划了。
麾下将领已经表态,不论华安决定何时北伐,他们都会立即执行,并不会有丝毫的违逆。
看着自己麾下的主力大军,已经做好了随时北伐的准备,华安的心里比谁都高兴,现在他已经是利剑在手,随时可以将此剑插入赵国的心脏。
除了主力大军之外,后备军团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梁州、秦州和益州,后备军团的兵力已经高达二、三十万,随时可以对主力大军的战损进行补充。(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三章 梁犊造反
在略阳郡方向,被贬的一万东宫卫士,已经抵达临渭城,在城内他们得知了石虎称帝的消息,顿时,心头充满了一丝希望,只要石虎大赦天下,他们便很有可能被赦免罪过,从而返回邺城继续做他们的东宫卫士。
不过,石虎虽然大赦天下,但一万东宫卫士并不在赦免的行列,石虎强令他们进入凉赵边境戍边。
雍州的官员更是将东宫卫士的战马全部收缴,让这些曾经高贵无比的东宫卫士,推着粮车前往凉赵边境。
在前往边境的路上,又下了几场大雪,道路变得极其难行,这些曾经高贵无比的东宫卫士,何曾受过如此大罪,将士之中开始流露出怨言。
雍州的官员却不管道路的难行,强令东宫卫士继续行进,这更是进一步刺激了这些东宫卫士,让他们的内心起了反叛的念头。
见道路实在难行,将士们苦不堪言,以梁犊为首的东宫卫士将领,聚在一起商议了片刻,觉得再这么行军,将士们会被活活累死,于是立即下令让将士们停止前进。
“怎么了,为何不继续前进,误了戍边的期限,你们可是死罪。”一名雍州官员,看着东宫卫士,大声指责道。
“这么大的雪,将士们已经走不动了。”梁犊双手摸着佩剑,冷静的说道。
雍州官员大怒,指着梁犊的鼻子,大声斥道:“走不动也要继续走,你们还当自己是高贵的东宫卫士啊!你们现在是待罪之身。必须按时抵达边境,否则便是死罪,你,让所有人立即赶路。”
见对方如此蛮横,梁犊忍无可忍,拔出腰间佩剑,上前两步,怒道:“狗官,这可是你逼我的,去死吧!”说完将佩剑插进雍州官员的胸口。
“你你你。你竟敢……”雍州官员说了半句话。便瘫软的倒在了地面上。
“杀,杀了这群狗官。”在梁犊的带动下,东宫卫士一起动手,将押送他们的几十名雍州官员和护卫士兵全部杀死。
杀死朝廷命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梁犊等东宫卫士。都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算是造反了,不过此时的情况,不造反就是死。除了造反之外,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将军,我们已经杀了朝廷命官,接下来该怎么办,还请将军做主。”部将看向梁犊,大声问道。
梁犊嘴角一抹冷笑,大声道:“将士们,太子石宣作乱是石虎的家事,与我等将士何干,石虎迁怒我等将士,竟然将我等贬谪到西北不毛之地,雍州的狗官们更是抢了我等的战马和衣甲,眼下道路积雪甚厚,我等是无法按时抵达边境了,与其被活活处死,不如杀出一条生路。”
“没错,将士们,石虎不仁,就休怪我等不义,我等齐心协力,起兵杀向邺城,讨回公道。”部将也大声吼道。
“杀向邺城,讨回公道。”
“杀向邺城,讨回公道。”
众东宫卫士齐声吼道。
在从邺城前往关中的路上,他们已经受够了各种屈辱,如今,这股憋着的怒气,终于爆发了出来。
“将军,我军兵力仅有一万,武器铠甲也很不足,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