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天子-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日,乃昔日大儒马融族子,也是经学大家,士林之中颇有名望,不在杨彪之下,只是此前醉心学术,刘协掌权之后,无心参与利益纠纷,很少发言,此番却是为了避免朝廷与袁术的争端,主动请命游说袁术。
“马太尉若往,朕自是放心,如此便劳烦太尉走一趟寿春。”刘协点点头,眼下确实不是与袁术开战之时,马日素有名望,就算袁术不愿交出玉玺,也不会轻易为难马日。
定下了马日前往寿春说项,刘协又与众臣商议了一番关中来年的发展计划之后,才宣布退朝。
“文先公,今日之事,还要多谢文先公相助。”张跟着杨彪出了未央宫,躬身笑道。
虽说不尽如人意,但他此来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获得朝廷的认可,从而让孙策在大义上,不必再受袁术节制,如今目的已经达成,至于玉玺之事,剩下就是朝廷和袁术之间的交锋了,孙家如今可没实力得罪任何一方。
杨彪冷冷的看了张一眼,摇头叹道:“子纲,退朝之后,便整点行装,回江东去吧,这长安城,你不可久留。”
张微微一怔,看着杨彪的脸色,也知道自己之前欺瞒玉玺之事,如今又将玉玺之责扔给了袁家,惹怒了这位当朝太傅。
世人只知道,袁家四世三公,却不知道,杨家的家事丝毫不比袁家差多少,杨家同样也是四世三公,而两大家族,一直以来,都有姻亲之好,杨彪如今的夫人,可正式袁术的妹妹,如今张为了撇清孙氏与玉玺的关系,果断的将这个烫手的善于抛给了袁术,显然引起了杨彪的不满。
“文先公恕罪,只是当时形势,这玉玺如今,也确实在公路之手,并非……”张斟酌着话语,希望杨彪能够接受自己的歉意。
“哼!”杨彪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看着杨彪的背影,张也只得苦笑,今日之后,双方怕是再难谈什么交情了,只是那袁术,实非良主,此番朝廷派马日前去寿春,恐怕是要无功而返了。
张了张嘴,最终,张并未开口,朝廷与袁术相争,于孙氏而言,却是一件好事,反正现在不管自己如何说,杨彪都不可能感念这份恩情,何必?
第五十章 家国
“如此说来,那张等于是被杨彪给轰走了?”入夜,刘协带着吕灵雎去唐妃那里蹭饭,一边听着卫忠将今日长安城中的趣事说出来,不禁有些好笑道。
这宫里虽然越见辉煌,却也更加冷清了一些,并不是指人少,而是缺少一种人情味,刘协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毕恭毕敬,时间久了,也只有吕灵雎和唐妃,能够跟他正常交流。
对于张,刘协倒不是真的在意,毕竟能力上来说,也就跟杨彪、司马防这些老臣差不多,倒不是说有多差,只是刘协身边有贾诩、郭嘉、李儒这等顶尖谋士,像杨彪这等人,若非因为家事以及资历的话,在朝中,论能力的话,只能算是第二梯队,而且还不算顶尖那种,孙策就算再怎么英明神武,号召力也不可能比得上天子之名来得实在。
顶尖谋臣不敢说,但但凡朝廷有些希望,能力越低的人,自然也越愿意选择朝廷这颗大树,这是大汉四百年积累下来的底蕴,任何一个世家都不足以比拟的底蕴,哪怕汉室余威已经在董卓之时就已经丧尽,也是一样的。
此刻拿来说,也只是闲来无事,随便说说,当个乐子。
“不错,下朝之后,那张一行人便灰头土脸的搬出了杨府,也没有逗留,直接出城了。”卫忠笑道。
按照一般名士之间的往来方式,那张怎么说也是名士,又与杨彪有旧,就算正事办完了,杨彪也会将他留下来住上几日,尽一尽地主之谊。
这一次,杨彪直接开口赶人,看得出来,杨彪是真怒了。
“也难怪如此。”唐姬帮刘协添了一杯茶盏,笑道:“太傅之妻乃袁术之妹,杨袁两家,一直以来,交情都匪浅,此番张将传国玉玺之事全部推给了袁术,自然会惹得太傅生气。”
世家之间,向来都是以通婚的方式来拉近交情,而实际上,天下虽大,但以世家的傲气,若无足够的门户,哪有资格跟他们结亲,所以这个圈子里,家世越显赫的家族之间,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的。
刘协闻言,不禁一笑,倒是忘了自己这位皇嫂,也是世家之人,对于世家之间的这种关系,比他要清楚许多。
“陛下可是担心那袁公路?”唐姬有些担忧的看向刘协:“臣妾在颍川时曾听闻,那袁公路在南方颇有势力,如今朝廷方兴,若能不与其冲突,陛下当避其锋芒。”
刘协点点头,对于袁术,他其实不是太担忧的,如果袁绍真敢昧下传国玉玺,刘协有足够的理由发动天下诸侯共讨袁术,朝廷到时候可以直接以此为由,将南阳占据。
甚至刘协可以暂时不要传国玉玺,谁拿上,打谁,或者说,谁强盛了,打谁,甚至再心黑一点,就算拿回了传国玉玺,也要当做没拿,这么一路打下去,就算不能够平定诸侯,这么一路打下去,用不了几年,诸侯也就不剩几个了。
这种事情,刘协也是想想而已,不可能真的如此顺利,曹操、刘备哪个不是人精,怎会任人宰割,其余诸侯也不是省油的灯,真逼急了,哪个直接称帝的话,那乐子就大了,这个苗头,刘协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看来蜀中的事情,得加快了,袁绍是个疯子,天知道这疯子哪天会一个兴起,称帝玩儿玩儿,到时候可就没法收拾了。
“是有点儿担心,不过皇嫂大可放心,袁公路,朕还未曾真正放在眼力。”想到袁术,刘协虽然对他的实力很重视,但对于其能力却是非常的鄙视。
这是一位典型的能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诸侯,其实细数起来,袁术麾下不是没有过猛将,孙坚、孙策父子,吕布也曾在其麾下效过力,令人惊奇的就是他总能够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将手下这些能征善战的将才给整没了,孙坚挂了,吕布跑了,如今有个孙策在麾下,看如今的局势,跟袁术正式割裂也没多久了,如今看似强盛,实际上比之他刚刚起步之时,弱了不少。
如果真的怼起来,刘协手下一众猛将就能将袁术给虐的找不着北,纵观如今比较有实力的诸侯,袁术恐怕是唯一一个麾下没有顶级乃至一流谋臣武将的诸侯,只是想想,刘协就觉得袁术其实挺可怜的。
“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军国大事,只是我汉室江山难得重振,也是汉室最后气运所在,陛下遇事,当以社稷为重。”唐姬叹息一声道。
“皇嫂放心,朕有分寸。”刘协笑道。
……
杨府之中,杨彪狠狠地将一尊琉璃盏摔在地上,碎裂的琉璃落了一地,那琉璃盏,可是杨彪心爱之物,刘协亲自赐下的,无论雕工还是剔透程度,都是极品,哪怕如今工部已经有了制造琉璃的方式,单凭这雕工,这尊琉璃盏的价值也绝对不斐,此刻却被他毫不犹豫的打碎,也足以看出杨彪的愤怒程度。
“张子纲,欺我太甚!”杨彪面色有些铁青的道。
“父亲,虽说此事那张子纲有错在先,但毕竟各为其主,将此事推给舅父,也是无奈之举。”杨修有些担忧的看着杨彪,躬身道。
“嘿~”杨彪闻言,不禁冷笑一声:“无奈?”
“我以君子之礼待他,本也是为他好,昨日才有此一问,那张子纲口口声声说此事与那孙策无关,为父也没有再问,但今日在陛下面前,不但等于承认了此事,更是将事情推到公路那里去!”
如果只是欺瞒,杨彪也不会如此火大,毕竟各为其主,张的做法也不能说错,甚至杨彪还有帮他一把的心思,但谁知,那张转手便将袁术给卖了,丝毫没有顾忌他的脸面,杨家与袁家的关系,这朝堂之上谁人不知?就算是推给刘繇那些人,杨彪都不会如此愤怒。
杨修闻言,不禁摇了摇头,这事情,他还真不好说,谁对谁错,其实到现在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还是面子上的问题。
张来的时候,杨彪可是以挚友之礼相待,甚至就算孙家的事情,杨彪也准备为其说项,但到最后,张不但向他隐瞒了玉玺的事情,更是将玉玺的责任都推给了亲家袁氏那边,到最后,孙策得了好处,而杨彪,却有种热脸贴人冷屁股的感觉,以杨彪今时今日的声望和地位,怎受得了这个?
“父亲,张之事,日后自有分晓,如今孩儿倒是担心另一件事情。”杨修倒是比杨彪理智的多,躬身说道。
“何事?”杨彪冷哼一声,余怒未消道。
“若那传国玉玺,真在舅父手中的话,而舅父又不愿意交还朝廷,我杨家又该如何自处?”杨修沉声说道。
袁术是他舅父,不过对于这位舅父,依杨修这段时间在刘协身边所见到的情报来看,野心不小,尤其是袁术如今隐隐是天下第一诸侯,不必亲眼去看,他都能从那些情报中感觉到几分张狂和目无余子之意以及几分野心,这件事不由得他不担心,杨家若是在这件事情上陷得太深,对杨家可没什么好处!
“这……”杨彪闻言眉头一簇,皱眉看向杨修,摇头道:“公路不会如此短视。”
“人是会变的。”杨修苦笑道:“就如陛下所言,巨大的利益,会令人智昏,依孩儿看来,舅父他如今,怕是已经没了多少忠于汉室之心,孩儿担心,若舅父不肯交出传国玉玺,此事反而会牵扯到我杨家。”
“你是说……”杨彪瞪眼看着杨修,但话到嘴边,却没敢再说下去。
拿了传国玉玺,却不愿意交于朝廷,那想做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传国玉玺,只有在天子手中,才有作用,袁术若真不愿归还传国玉玺的话,那其意就昭然若揭了。
杨彪被自己这个念头给吓了一跳,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杨修。
“这也是孩儿担心的事情。”杨修苦笑着点点头。
一旦真如自己所想的话,那杨家这边为袁术说话,甚至不惜代价的帮助袁术洗白,到最后,很可能将整个杨家都给填进去。
“不可能!”皱了皱眉,杨彪不愿意相信这个可能,但心底里,却是不由自主的信了几分,自己这儿子的才智、眼光、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尤其是跟了刘协之后,很多时候,看问题的方式也有些不同了,看起来离经叛道,但每每所言,却无有不中,只是这番话,却让他有些无法接受。
“父亲,恕我直言,就算此言未必可信,但此事关系重大,我杨家,也不该以家族来为舅父担保,否则,一旦所虑成真,就算陛下仁德,不予追究,但于我杨家之打击,怕也非小,除非父亲准备举族迁往寿春。”杨修肃容道。
杨彪摇了摇头,举族迁往寿春,那是不可能的,他杨家的根在这里,而且杨彪如今贵为三公之一,为何要跑去寿春寄人篱下,而且杨彪也真不认为袁术比刘协强。
“此事,容我三思!”叹了口气,杨彪挥了挥手,示意杨修退下,关乎家族,便不能再以个人好恶来作决断了。
看着父亲有些佝偻的身影,杨修叹了口气,默默地一躬身,告退离去。
第五十一章 贾诩论势
十一月的时候,贾诩返回了长安,西凉刺史的位子已经被贾诩卸下来了,对于贾诩来说,他更喜欢尚书令的位置。
一来清闲,二来吗,离刘协近一些,莫看关东地区,一州刺史几乎已经成了土皇帝一般的人物,但在这关中,刘协基本上已经将之捋顺,军政分开,又有廷尉府无孔不入的监察,还有虎贲卫,一州刺史的权利彻底被打散,远不如在长安做官来的清闲,而且他毕竟是有前科的人,离开刘协身边久了,难保不会有人暗中给刘协上眼药。
对贾诩来说,多大的权利都是虚的,刘协的信任才是保证贾诩能够继续低调无忧做他的富贵闲人,同时也是保证贾家能够继续闷声发展的根本。
也正是因为这样迥然与众人的态度,让贾诩对手中的权利一直不是太重视。
西凉发展的很好,畜牧业也已经按照刘协的想法走上正轨,接下来的西凉刺史,只要能够按照他留下来的书册继续稳步发展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为了避免贾诩懒癌发作,随便给自己找个人来顶替这个位子,对于新任的西凉刺史,刘协可是从根子上往上查的。
结果让他很满意,新任西凉刺史名叫张既,最早的时候,甚至朝廷还掌握在李、郭汜二人手中的时候,是新丰县令,为官三年,颇有廉名,也是刘协上位之后,政令贯彻的最彻底的县城,算是寒门出身。
之前贾诩前往西凉的时候,就向刘协指名要了张既,做了几个月的陇西太守,如今想来,恐怕在当时,贾诩已经想好了今天的打算。
虽然后世号称毒士,但对自己人的时候,贾诩谋划还是很和谐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张既有能力,而且资历也不差,附和朝廷如今用人的理念,需要的只是一个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而贾诩,只想清闲度日,没事的时候给刘协出谋划策,查缺补漏,能够获得刘协的信任同时还不会太累。
这么一番部署下来,张济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而且对于提拔他的贾诩自然也会感恩戴德,无形中给贾诩建立了一条未来的人脉,而贾诩也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受天子信任,而且不会太累,你好我好大家好。
想到贾诩那颇为富态可掬的笑脸,刘协脑海中就不禁浮现出一只狐狸,嗯,胖狐狸。
不过随着郭嘉跑去蜀中谋划,刘协也确实觉得身边需要贾诩这么一个顶尖谋士,毕竟虽然他组建了专门负责情报分析和推演局势战略的部门为自己出谋献策,帮自己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可能,但他没有贾诩这么一个可以归类总结的参谋长,刘协还是会觉得心累,他可不想学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
他已经失去了信任别人的能力,可不想再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拿出来应付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
贾诩的回归,确实让刘协最近有些绷紧的神经松懈了不少,看在这个份儿上,刘协也没有再追究贾诩这种对工作极度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的为官态度。
“我朝这两年虽然都是丰收,但还没能力两线作战,袁公路非短时可下,臣以为,目前仍旧当以蜀中为重。”将最近的事情捋了一遍之后,贾诩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朕觉得,若那袁公路真的拒不交还玉玺,当可直接号召天下群雄共讨之。”刘协皱眉看向贾诩,在他的计划中,讨伐袁术反而不需要太多的兵力。
“陛下手握大义,如此做法,当然可行,但主次却要分明。”贾诩郑重道。
“何为主次?”刘协挑了挑眉,看向贾诩。
“简单来说,一旦决定征讨袁术,覆灭袁术自是当然,但却必须保证,朝廷在这其中收获是最大的。”贾诩微笑道:“不止是占据地盘,还有人心。”
刘协靠在躺椅上,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一旦朝廷决定讨伐袁术,在最后灭掉袁术之后,朝廷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
但利益是什么?
人口?地盘?
这些自然要算进去,但却并不只是这些,最重要的,还是威望,要打出朝廷的威风,要让天下人知道朝廷的强大,也就是说,最后的目的,并不只是摘桃子,在这场战役中,朝廷的表现也是最抢眼的,能配得上朝廷的收获。
如果只是要摘桃子,阴谋阳谋有很多,但如果要把威风也打出来,眼下朝廷在谋划蜀中的同时,还要对袁术出兵,就变得有些不现实了。
但若说撤回针对蜀中的计划,就等于将此前种种部署全部作废,下一次再想谋划蜀中,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时机。
“依奉孝所言,部署蜀中,到真正出兵,最少也要两年。”刘协苦笑道,两年还是保守估计。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如果在这其间,袁术想不开作死称帝怎么办?
按照贾诩的话来讲,对付袁术,要打出朝廷的威风,那刘协就得全力应对了,这一仗,朝廷要投注全部的精力进去,而蜀中可是牵扯着刘协近五万兵力呢,如今刘协麾下,在去芜存菁之后,不算各县虎贲卫,也不过十一二万兵马,西域有驻军,西凉要震慑羌胡,也驻扎了不少兵马,河套也有驻军,还有一些重要的关卡,如今朝廷还能够调用的,顶天了也就三万兵马。
这些兵马要打袁术还是能打的,但绝对打不出贾诩所要的那种效果来。
要蜀中还是打袁术,这是个两难的抉择,袁术这边得担心他发疯称帝,但如果暂时放弃蜀中,却又机会难得,错过这个机会,哪怕刘璋再怎么不堪,当他整合出一批自己的势力之后,再想拿下蜀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就更多了。
而且蜀中可也是一块儿粮仓呢,如果能将交通问题解决了,蜀中能够给刘协带来的好处可就不少了。
贾诩自然也听出了刘协的犹豫,这也是刘协身份的尴尬之处,如果是普通诸侯,那贾诩一定会建议先下蜀中,再徐图袁术,毕竟袁术称帝,折的是朝廷的面子,于诸侯而言,袁术称帝越久,好处越大。
但刘协的天子身份,一旦袁术称帝,是绝对不能坐视的,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旦称帝,不但要打,而且要打的漂亮。
而看看袁术身边,陶谦虽然被曹操给打废了,但无论曹操还是刘备甚至是刚刚开始兴盛起来的孙氏,根据贾诩对情报的分析,都不是省油的灯,而且一旦开战,孙策还不好说,但刘备与曹操可是正愁着没地方发展呢,这两家绝对会参战,而且刘备不说,那曹操可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的,莫说让他们盖过朝廷的威势,便是表现的跟朝廷差不多,对朝廷来说,也是一件面上无关的事情。
“也不难。”思索片刻后,贾诩道:“若袁术此时已经称帝,臣也无良策应对,只能将手中的兵力尽数集结起来打,但此时袁术只是手握玉玺,还未曾称帝,这其中,却是有些转圜的余地,陛下可以拖延一二。”
“哦?”刘协闻言目光一亮,随即苦笑道:“两年乃至更久的时间,朕可不保证能够拖住。”
“此事,还需要太傅帮忙。”贾诩微笑道。
“杨彪?”刘协皱了皱眉,不管怎么说,杨彪和袁术的这层姻亲关系,刘协是没办法真的无视的。
“不错。”贾诩笑道:“陛下可以玉玺之事,让太傅出面,与那袁术交涉,但不必逼得太紧,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同时,武关、伊阙关一带,陛下可以适当驻兵,但不可太多,做出随时准备开战之态,但却暂时莫要昭告天下,甚至舆论之上,也莫要过多渲染,让袁术看到朝廷不惜开战的决心,却又不能让袁术以为朝廷已经不惜一切代价准备动手,陛下可以适当的在舆论上表示西凉羌人暴动,无法腾出太多力量来对关东用兵的假象。”
贾诩可是知道,刘协手下有一个完善的专门针对舆论的机构,具体对关东地区渗透的如何且不说,但终究是有用的,以舆论来制造假象。
刘协点点头,这中间有个度,既要让袁术担心刘协动手,又不能逼得袁术狗急跳墙,分寸之上,把握的必须到位。
“然后,便可不断派人前去寿春,要求袁术归还玉玺,但言辞却要尽可能的激烈一些。”贾诩笑道。
“这又如何说?”刘协不解道。
军事上做出一副虽是拼命的架势,却又要表现出无力东征,外交上却是要言辞激烈。
刘协想了想便懂了,若一两次肯定会给袁术造成随时可能开战的错觉,但时间久了,却只说不动,那就是外强中干了,看似强硬,实际上多少有些色厉内荏的感觉。
“老狐狸!”刘协看着贾诩笑道。
“陛下谬赞。”贾诩微微躬身,坦然的接受了刘协的赞美。
“文和这次回来,却是让朕轻松了不少,若无要事,待会儿陪朕用膳,朕也有些其他事情,要向文和请教。”
“臣遵旨。”
第五十二章 公孙之殇
兴平元年的最后几天时间,在很平淡的氛围中渡过,诸侯之间的征战,也随着天气渐渐转寒而暂时收敛了不少,各自都在默默蓄力,为来年做准备,还在打的,恐怕也只剩下幽州的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争斗了。
根据传回来的消息,公孙瓒的败势已经渐渐明朗,看来袁绍是不准备将这场战争拖得太久,根据刘协的智囊团分析以及郭嘉的总结,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公孙瓒是不可能撑过明年的,除非袁绍愿意主动放手,只是这可能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袁绍为了攻破公孙瓒,这一次可是下了大力气,不惜血本,甚至连入冬以后,都没有因为天气的原因而降低进攻的力度,其中的投入,可是巨大的,就算冀州钱粮广盛,但这一仗,如果不彻底打下来,袁绍都会血本无归。
刘协让甘宁暗中帮助公孙瓒沿海袭掠渤海一带,但此时的袁绍,显然已经顾不了那许多了,依照贾诩的推算,公孙瓒能不能撑过这个念头都未可知,就算撑过了,一月之内,这场持续了一年之久的战争也会出现结果,而袁绍彻底占据幽州,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巩固和收服。
这已经脱离了历史的轨迹,如果按照历史来看的话,公孙瓒就算最终难逃灭亡,也能再撑个三四年,但如今,因为刘协的插手,刘虞的死并不像历史上那般毫无分量,最大的改变就是公孙瓒失了人心,无论军心还是民心,公孙瓒在幽州的根基已经因为刘虞的死而彻底动摇。
在袁绍与公孙瓒角力的这段时间,不断有县城纷纷倒戈,这样的打击,对公孙瓒来说,甚至比在战场上失败的打击更大。
如果是被袁绍攻破几个县城,对公孙瓒来说,不是不能接受,他还能再打回来,但这样直接倒戈,所造成的影响却是对军心的打击,而且还能造成连锁反应,公孙瓒就算在战场上打赢袁绍十次,都未必能挽回这个损失。
更何况,袁绍如今麾下兵强马壮,莫说十次,现在公孙瓒想赢袁绍一仗都很难,兵败如山倒,公孙瓒麾下不少将领看出公孙瓒的颓势,或是默然离开,甚至直接倒戈。
公孙瓒败亡,恐怕用不了多久,这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便是公孙家内部,都已经出现了分裂。
这个势力,怕是要败亡了。
幽州,易京。
冰冷的朔风吹拂着雪花飘飘荡荡的洒下来,落在公孙瓒身上,胡须,铠甲,衣袍,此刻已经附上了一层冰雪,公孙瓒却如同一尊雕塑一般站在城头,远远地观望着袁绍的大营。
消息的滞后,刘协那边得到的消息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了,这易京已经是公孙瓒最后一道堡垒,半个月的时间里,在袁绍麾下一众谋士的出谋划策之下,逐郡、代郡、上谷郡这些幽州大郡不断失陷,到如今,就连渔阳、右北平也已经不全,如今公孙瓒手中掌握的,也只剩下这座易京城。
其他还有几县,但已经不足以为凭,公孙瓒打算孤注一掷,集结全部兵力,在这易京城与袁绍来一场最后的对决。
只是结果,却并不容乐观。
莫说普通将士,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公孙瓒,也不看好这一仗自己能胜。
雪有些越下越大的趋势,袁绍这一次,出奇的没有主动攻击,而是停下来扎营修整,但公孙瓒却清楚,在这一次休整之后,自己将面对的会是狂风暴雨般的攻击。
对袁绍的军队来说,好好休整一下,能够发挥更大的战斗力,而对于公孙瓒手下将士来说,袁绍军队的暂时停战,代表的并不是修整,而是无尽的绝望。
公孙瓒麾下本就不多的将领,如今已经不剩几个了,而袁绍那边,颜良、文丑、张、高览四员大将,已经证明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影响力,若单论勇武的话,每一个都比公孙瓒强,更不要说还有其他许多颇有威望的将领,跟袁绍那边的阵容比起来,公孙瓒这边的武将阵容,只能用寒碜来形容。
而兵力方面,袁绍带来的冀州军以及陆陆续续向袁绍倒戈的幽州兵马,林林总总加起来,已经过了十万,而易京城中,守军不过一万,就算驱赶百姓上城助战,加起来也凑不足三万之数。
或许还能守一些日子,但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这让人有种等死的感受,而在士气上,双方的表现自然也就直观起来。
怔怔的看着对面的袁绍大营,公孙瓒这样已经站了一个多时辰,雪越下越大,城墙上已经开始积起厚厚的雪花。
周围的将士看着公孙瓒,却没人上来劝说什么,仗打到这种地步,军心、民心已经丧尽,周围可是还有着不少被迫上城的百姓呢。
“咯吱~咯吱~”
严纲踩着积雪,来到公孙瓒身边,看着公孙瓒身上已经积下厚厚一层的雪花,眼中闪过一抹苦涩。
“主公。”深吸了一口气,严纲躬身道:“那袁绍今日,当不会再来攻了,主公力战多日,此时正该趁机修养才是。”
“主公?”见公孙瓒没有回应,严纲不禁疑惑的看向公孙瓒,若非他口鼻之中不断有白气冒出,严纲甚至会怀疑公孙瓒是不是已经冻死了。
“无妨!”公孙瓒摆了摆手,看着眼前的苍茫大地,突然笑道:“吾之一生,也曾遍揽中原之繁盛,但如今看来,依旧是这幽州的雪天最为壮阔,我想多看几眼,以后,或许不会再有机会。”
严纲闻言,面色一变,连忙道:“主公切莫说这丧气话,会有转机的。”
这话,就算是严纲自己都不太相信,以眼下的局面来看,城破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看着公孙瓒萧索的背影,严纲一阵心酸,他是最早跟随公孙瓒的一批人,几乎是看着公孙瓒一步步从县吏逐渐成为一方诸侯,威震异域,如果不算刘虞的那件事,就算最终败亡,公孙瓒依旧是英雄。
但这世上的事,哪来的那么多如果?刘虞死了,死在了公孙瓒手中,而且是在收拾乌桓的时候被公孙瓒从背后捅了刀子,哪怕此后,公孙瓒率领着白马义从一路追杀乌桓,将乌桓人杀的尸横遍野,也弥补不了这个错误。
天子震怒,民心大失,甚至连公孙瓒自己,在这件事情上都十分愧疚,同时也让公孙瓒在政治上陷入了绝对的被动。
“主公,逃吧!”不知道过了多久,严纲终于涩声道。
这一仗,是没指望了,袁绍破城,只在旦夕之间,但公孙瓒未必一定要死,要知道,公孙瓒在攻破乌桓老营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