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倭国也就此彻底宣告覆灭。

    随军的一些大中朝军中文员记录下了这一场灭国之战,后来带回了国内,一些大中朝的官员看到了着一些有关东征之战的记录,感觉这么做实在是太过残忍,于是向于孝天建言,劝于孝天能下旨阻止大中军如此暴行。

    但是于孝天对此置之不理,并且下旨查没所有有关东征的书面记载,并且向孟飞下达了封口令,着令孟飞对所有东征参战的人员,下达封口令,不得将他们在倭国所制造的各种暴行,传回国内。

    整个东征倭国之战,算上后期对各地的清剿,一共历时两年时间,整个倭国基本上没大中军全面控制,可以说倭国各地,都被杀的是尸横遍野,后来以至于连收尸的人都找不到了,无奈之下孟飞为了避免给大中军造成瘟疫蔓延,这才下令减少了屠杀,留下一部分倭人,专门收尸,大量尸体就地直接挖出大坑掩埋,靠近海边的则把尸体直接投入大海喂鱼。

    后世有史学家曾经对这场东征之战进行了一番考察,当时日本人口总共已经达到了将近五千万人左右,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整个日本据说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万人口,整个人口十去其九,史称戊子之屠。

    即便是后来剩下的这不足五百万倭人,在后来持续的十几年反复的屠杀事件之中,也基本上彻底泯灭,包括倭国留下的各种历史文献以及诸多建筑遗迹,也都纷纷被泯灭,甚至于连倭国的文字,也被禁绝使用,最终导致历史上东方岛国日本,成了一个谜一般的过去式。

    因为后来在东征结束之后,当时的主帅孟飞,下令焚毁了所有在日本找到的文字方面的资料,除了极个别的有关技术方面的文献翻译留存,其余的基本上都进行了焚毁,同时还下令废止日文,残存下来的倭人,也全部改学汉语,任何人不得再说日语,或者使用日文记载事情。

    以至于后世的史学家,基本上找不到有关日本历史的记载,这个民族在大中朝承天年间,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彻底的泯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后世史学家只能从一些大中朝的地方历史记载之中,寻找到一些有关倭奴方面的记载,只知道在这一段时间,大中朝曾经发动过一次大规模的征倭军事行动,但是具体发生了什么,都没有详细的记载,仿佛经此一战之后,倭国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只能从其它一些国家历史文献之中,寻找到有关倭国的一些记载。

    当然于孝天想要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灭绝倭人,也并不可能,因为这个时代因为日本禁止天主教在日本传教,并且迫害当时日本的天主教徒,逼迫不少日本的天主教徒离开了日本,逃亡在外,分布在东南亚很多地方,于孝天即便是灭了倭国,也无法彻底将这些流散的倭人全部干掉,导致了部分流散的倭人得以了幸存,多多少少的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些倭人的遗种。

    大中朝一些地方史之中记载了当时在承天年间,东征倭国之战以后,大中朝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被阉割的倭奴,在各地从事最艰苦的劳役。

    这些倭奴在承天年间,可以说为大中朝本土的基础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因为他们都是被阉割过的人,长期极其沉重的劳作,使得他们死亡的很快,仅仅十年之间,这些倭奴便基本上全部死亡,而且他们无法留下任何后代。

    在这一时期,大中朝的色…情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中朝各地涌入了大量的倭女,被充入到了各地官办的妓院之中,同时一些私人妓院,也打量购买了许多倭女,但是随着这些倭女年老色衰之后,渐渐的也就退出了妓院,嫁给了一些穷人,或者有钱人为妾。

    后世之人只是从一些据传是这些倭女生下的后裔那里,多少流传下来了一些有关当年大中军东征倭国,所制造的一些惨案。

    在二三百年之后,一些考古学家在后世已经改称为东海省的旧日本的一些地方,发掘出了大量的万人坑,特别是在京都一带的地方,曾经发掘出来了一个超大型的万人坑,根据面积和单位面积之中尸骨的数量,大致判断出这个超大型万人坑之中,起码填埋的尸体,超过了十万人之众。

    还有一些山谷之中,后世也发现了大量的白骨,数量根本无法进行统计,总而言之,在大中朝承天年期间,旧时的一个曾经被称作日本的国家,就这么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而那些当年参战的大中军兵将,在回国之后,对于他们在东征期间所作所为,绝大多数人都闭口不谈,甚至连家人询问,也绝不肯多说他们都做过什么事情。

    只有极少数人,偷偷的记载了一些有关这次东征的一些他们的所见所闻,还有他们亲自干的事情,后来被他们的子孙后代,流传到了后世,成为了对于这一段历史极少量的文字记载,证明了在承天年间,大中皇帝于孝天,曾经下旨对一个民族,进行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将一个曾经自称大和的民族,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抹杀掉了,甚至连他们存在的历史,也随着一起被抹杀掉,以至于这个民族,成了后世很多好奇的学者心中的一个谜。

    后世有史学家评价于孝天的一生的时候,说于孝天乃是一个天纵之才,同时也是一个手上沾满血腥的刽子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的矛盾结合体。

    一方面他对华人宅心仁厚,出…台了非常多惠及广大普通民众的政策,但是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其凶残的人,在他在位期间,曾经灭亡了很多个国家,甚至是灭绝了很多个民族。

    而历史上东征倭国之战,可以说是他人生之中,干过的最为残忍的一件事,虽然后世之人知道曾经历史上的倭国,有过很多劣行,在大明朝的一二百年之间,有大量的倭寇活动于中国沿海一带,曾经给中国沿海一带的百姓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但是相比于孝天后来屠灭了整个倭国,灭绝了史上自称为大和民族的行为相比,却可以说用千倍万倍以上的手段,报复了这个民族。

    很多人想不通,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明君,于孝天为何如此痛恨这个大和民族,以至于灭掉了倭国之后,甚至还要把整个大和民族给灭绝掉,这件事也最终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

    就在东征倭国之战,还没有最终结束的时候,承天六年初,于孝天离开了京师,亲自前往了大连造船厂,参加了一条船的下水仪式。

第一百四十一章 飞剪船

    当于孝天的御驾抵达大连造船厂码头的时候,在造船厂的船坞之中,停泊着一条式样十分新颖的帆船。

    这条船并不是很大,排水量也只有一千多吨的样子,但是船型却极为优美,船舷低矮,上层建筑很低。

    整条船完全脱离了现在海上各个强国都在建造的盖伦船的船型,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新型的船型。

    这条式样新颖的帆船,长宽比差不多大于6:1,其水下形状被设计成了很小的阻力体,并且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导致水线部位特别优美,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可以在海上能劈开波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

    首柱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

    更奇特的是这条船的船首应该是中空的空心船首,完全不同于以前的盖伦船,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

    后体逐渐变廋的有倾度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首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

    这条船拥有三个船桅,可以悬挂面积非常大的船帆,而且船桅很高,基本上可以达到船只总长的四分之三,是一种标准的高桅,而且因为船体比例较长,三个船桅之间相互干扰会比较小,而且横桅非常宽,大大超出了船体的宽度。

    但是这条船的武装似乎并不很强,只有上下两层火炮甲板,这也是因为这条船干舷较低,根本无法布置出三层的火炮甲板,就算是布置两层,也已经可以说是勉强了,所以这条船最多也只能装载三十门火炮左右,分上下两层配置。

    下层可以装载十多门二十四磅长炮,上层火炮甲板可以装载十多门十二磅长炮,在船舷甲板上,还可以布置少量的轻型火炮,所以武力并不算是很强。

    虽然这条船还没有下水,但是懂行的不懂行的人,看过这条船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这条船一定是一条速度非常快的船只,肯定十分适合高速航行。

    于孝天当看到这条船之后,也心情十分激动,疾走几步来到了船坞旁边,驻足开始仔细的打量起了眼前的这条船,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像是看待儿子一般的温和目光,透露着一种溺爱的神色。

    “好呀!终于还是造出来了!很好!基本上可以说是按照我的设计,进行建造的!哈哈!好!好!好!”

    于孝天难掩心中的激动,连说了几声好。

    这时候大连造船厂的总监,轻轻走到于孝天身后,对于孝天说道:“启奏圣上,这条船正是按照圣上当初派人送来的图纸和船模,进行复制放大建造出来的,在此之前,微臣们已经建造了五条小型的试验船,在海上进行了试航,航速极快,远超出目前我们所能建造的所有船型的船速,甚至是航速超出现有船型了一倍之多!”

    于孝天点头笑道:“做的好!这种船本来就是为了高速航行所生,当然跑得快了,如果它的速度连现在其它船型都赶不上的话,那么朕还要它何用!

    这种船可以做快速运输船使用,同时也可以做高速炮舰使用,充当掠私船更是再合适不过了!有了这种船之后,从青岛出发,前往澳洲那边,如果风向比较有利的话,最快一个月就能抵达!

    如果前往美洲的话,顺风航行,最快三个月就能抵达美洲!虽然我没见过这条船下水试航,但是据朕估计,这条船的船速,每小时可以至少达到三十里以上,可以说是快如奔马!”

    随同前来接船的海军军官们,听到了于孝天的话之后,各个都一脸惊喜的同时,还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如果于孝天所说的不错的话,那么这种船实在是一种超级利器,想想看这条船在战场上,可以以超出敌人船速一倍的速度进入战场,就可以比敌人更方便夺占有利风向,如果敌军舰船火力太强,无法将其击沉的话,那么驾驶这种船,就可以迅速的脱离战场。

    这将会改变海战的模式,使得拥有这种船的一方,彻底掌握住战场的主动权。

    虽然这种船的火力并不是很强,但是依靠着速度,却可以打了就走,掉过头来,继续袭扰敌军,直至将敌军彻底拖垮。

    如果是拿来充当掠私船的话,专门追捕海面上的敌人商船,那就更是好到了天上了,只要被这种船盯上,那么任谁都别想再跑掉了,除了被俘获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逃走的可能。

    要是拿来充当运输船的话,那么一样也是一个神器,可以比任何船只都快一倍甚至两倍以上的的速度,抵达目的地,这要是和商业对手竞争的话,拥有这种船型的一方,到地方把市场抢占完了,竞争对手才姗姗来迟,到时候恐怕连屎都吃不上一口热的了。

    于是海军军官们都凑了过来,流着哈喇子对于孝天问道:“那么敢问圣上,这种船应该叫做什么船型?还请圣上赐名!”

    于孝天扫了一眼船坞之中的这条船,哈哈一笑把手一挥道:“这种船叫做飞剪船!今后在帆船之中,此船将会成为最快的船只,再无可出其右者!好了,别废话了!赶紧剪彩!开坞门放水,把这条船下水,朕已经好久没坐船了,今天必须要第一个登上这条船,亲自指挥试航!”

    随着于孝天用一把金色的剪刀,把一条红布剪断,并且把一瓶玻璃瓶装的美酒砸到了船首位置之后,有船工立即敲开了坞门,缓缓的用绞盘提起了坞门。

    海水立即奔腾着灌入到了船坞之中,很快开始淹没过了船底,渐渐的给这条船提供了浮力,随着船坞中的海水越来越深,浮力越来越大,这条飞剪船渐渐的开始从船架上飘了起来,所有人都紧张的盯着这条船,观察它的稳定性。

    结果让人非常满意,造船厂的工匠们很好的控制了这条船的平衡,压舱石放置的很到位,船只浮起之后,稍微摇摆了几下,便被稳定了下来,基本上看不出有侧倾或者前倾后倾的情况。

    于是所有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起来,纷纷上前向于孝天道贺。

    于孝天在坞门打开之后,看着这条船被拖出了船坞,然后移至了附近的栈桥旁边,停靠在了栈桥旁边,工匠们立即登船开始做最后的系留检查,确认这条船的建造质量,检查船舱之中漏水情况。

    经过一天时间的检查和最后的修补堵漏,以及在码头上的系留试验之后,这条这个时代第一条正式建造的飞剪船,算是基本上拥有了试航的能力。

    于孝天亟不可待的驳回了众臣的劝阻,坚持第一个登上这条飞剪船,亲自指挥出海进行第一次试航。

    最终众臣架不住于孝天的坚持,只得让于孝天登船,并且吩咐近卫,一定要照顾好于孝天,以免发生危险。

    但是于孝天立即笑着斥骂他们道:“你们这帮家伙,难道是不信任朕设计的这条船可不可以飘在海面上,还是不信任咱们造船厂的工匠们的手艺?

    朕可以保证,这条船一定会让你们瞠目结舌!而且绝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众臣肯定不敢说不信任于孝天的设计,现在谁不知道,他们的皇帝陛下乃是一个全才,特别是精于船只设计,现如今海军使用的很多船,基本上都是出自他的设计,使得大中海军,现如今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谁敢说于孝天不行,那么这个世界上恐怕就没有行的人了。

    这条全身被漆成乳白色的飞剪船,在于孝天的指挥下,缓缓驶离了码头,然后升帆朝着港口外面驶去,随行的人员纷纷登上了其它几条船,护送着这条新船使出了港湾,进入到了宽阔的海面。

    “升满帆,右舵三十度!”于孝天站在艉楼上面,亲自下达了命令。

    临时水手长立即重复他的命令,舵手则按照命令,开始迅速操纵舵轮,船只转入到了顺风状态,朝着东南海面驶去,船帆在水手们熟练的操作之下,开始被升起。

    这条船随即便如同被抽了一鞭子一般,船身朝前一窜,不断的开始加速,在所有人的眼前,开始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加速朝着宽阔的海面驶去。

    最终这条船的速度,被提高到了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在海面上劈波斩浪,如同利箭一般的朝着远方驶去。

    所有参加这次海试的人员,都目瞪口呆的望着绝尘而去的这条船只,半晌才有人大声叫道:“好船!太漂亮了!圣上万岁……”

    各船上都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之声。

    于孝天在海面上过足了船长的瘾之后,这才下令返航,回到了出发的码头上,站在码头上背对着这条飞剪船,面对着在码头上站着的所有人大声说道:“朕现在可以正式宣布,从今以后,大海将是我们中国人的大海,这个世纪和未来的世纪,也将会成为我们中国人的世纪!

    我们来晚了,但是并不太晚,现在我们已经赶上来了!美洲将是我们的,澳洲也是我们的,非洲同样也将是我们的!这个世界将会成为我们中国人的世界!……”

    于孝天的声音,在整个码头上空回荡着,而这番话,也从此之后被永远的记录在了史册之中,成为了承天皇帝对整个世界的宣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于孝天这个大中皇帝,似乎又当了甩手掌柜,绝少亲自上朝,有事也多是召集内阁大臣们商议,或者直接对内阁大臣们作出指示。

    而他自己则似乎沉湎于一些奇技淫巧的事务之中,不是跑到皇家机械厂之中带着一帮工匠们鼓捣钢铁机械,就是时不时的跑到大连造船厂或者是青岛海军基地去观看海军训练。

    有时候他甚至在宫中,招来一些欧洲过来的传教士,日夜的讨论一些技术问题,并且在宫中还搞了个化学实验室,亲自带着一些学生在宫里面捯饬一些气味怪异,甚至有些危险的东西。

    为此还在宫中引发过一次爆炸,险一些引起大火,幸好于孝天跑得快,被烧伤了屁股,搞得满头满脸像是在煤窑里面钻出来的一般,狼狈不堪,头发胡子也被烧掉了大半,眉毛干脆被烧光了。

    为此内阁大臣多次对于孝天上书劝诫,劝于孝天多理政事,不要沉溺在这些奇技淫巧的事务之中,以免荒废朝政。

    但是于孝天却振振有词,说要是让朕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管,那么要你们这些内阁大臣还有其它那些官员作甚?

    既然朕已经把权力交给了你们,你们就在职权范围之内给朕办事就是了,谁干得好谁干的不好,朕也不瞎,可以看得到,朕要做的事情,是你们不懂的东西,同样也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你们休要唧唧歪歪的乱说。

    为此一些人在坊间暗地里腹诽,说当今圣上这么下去,可是有当年大明的天启皇帝的遗风,当年天启皇帝就沉湎在捯饬木工,漆工以及各种奇技淫巧的事务之中,荒废朝政,以至于导致天下大乱,当今圣上如此下去,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兴之世

    听到了这些传言之后,于孝天一笑置之,该干什么还继续干什么,为此一些大臣开始动了心思,觉得当今圣上现如今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锐意进取的圣上了,于是便开始懈怠下来,甚至于开始在下面做起了小动作,试探着干一些中饱私囊或者结党营私之事。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事情似乎没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一些大臣官员,刚刚懈怠下来,或者是干出了一些小动作,马上便被都察院逮住了马脚,立即奏明于孝天,很快将其逮了起来,送交了刑部审问之后,移交了大理寺速判速决,又一次抓杀了一批贪官污吏。

    这一下很多大臣意识到现在的这个圣上,表面上看似乎是不怎么过问朝政,但是实际上心里面却亮堂着呢!想要在他手下做小动作,恐怕当今圣上眼里面揉不得沙子,所以很快就把这种歪风给压制了下去。

    承天六年,东征倭国之战基本上宣告结束,于孝天下旨将原来的倭国改为东海省,并且下旨招募移民,移居东海省。

    这时候大中国内已经开始呈现出了初步的国泰民安的状况,各种惠民新政的推行,让老百姓们获取到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所以各种零星的骚乱,也逐渐的烟消云散。

    随着前期对于河道的巨量投入修缮工程的结束,原来各地河流泛滥区重新恢复平静,大量泛滥区的农田开始得以复耕,加之配套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北方产粮区的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到了平稳提升阶段。

    随着连续几年的复耕面积扩大以及各种良种推广种植,使得北方虽然继续在受到小冰川气候的影响的情况下,但是粮食产量却年年都在稳步提升,而且随着各种高产作物比如良种稻子、旱稻以及选育出来的良种小麦还有红薯、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推广种植,使得整个北方的粮食产量年年都在用一种翻跟头的速度,得到大幅的提升。

    而北方农业的逐步恢复,也使得北方对于南方粮食的需求量开始大幅度的减少,这也就大大减轻了南粮北运的压力。

    加之于孝天登基称帝之后,竭力推行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各种措施,使得北方经济也在迅速的恢复并且大步提升,这也使得大中朝的财政收入年年都在翻着跟头的提高。

    这还是于孝天始终在坚持较低税赋结构的基础上所获取的结果,采取轻赋养农,轻赋养商等措施,多年未增加税赋收取比例和额度,并且要求这样的轻赋政策,一直推行下去。

    老百姓们从中获取到了大量的实惠,以前他们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当然手头不可能有多少闲钱。

    但是随着于孝天推行轻赋养农的政策,使得农民们渐渐的开始通过种田,可以得到少量的积蓄,虽然他们还是很穷,但是手头却多多少少的有了一点闲钱,人手中有了闲钱,肯定会大方一点点,对于各种日用品的需求也就随之提高一些,积少成多之下,也带动了小手工业者的发展。

    社会分工到了这个时候,开始变得比以前更细化一些,原来农民的那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社会消费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而虽然明朝期间,表面上明朝重农轻商,但是所谓的重农不过是不断的压榨农民,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财富罢了。

    而轻商看来表面上是对商业很有好处,不收取商业税,但是实际上却只是便宜了一些和官府官员勾结的大商贾,真正对于普通的商人来说,官府经常性的强行采购,要么不结账,要么给的价格极低,使得商户或者小手工作坊经常性的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倾家荡产,最终只能走上破产,流落街头成为乞丐的道路。

    但是随着大中朝建立之后,吏治清明,严查严办各种官商勾结,或者是强行对商户进行加派的事情,表面上大中朝增加了对商人的收税,似乎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但是实际上对于很多商人来说,他们免去了被官府敲诈勒索的重担之后,却大幅度的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另外随着大中朝推出统一的货币政策,发行了统一的货币,把金融市场给控制了起来,大大方便了商业流通领域交易的过程,也推动了商业化的发展。

    还有就是大中朝不断的进行各种基础建设投入,官方采购数量逐年增加,于孝天在很多工程或者官方采购方面,推行了公开招标制度,取消以前的暗箱操作,把官方采购放在明面上,让商人们竞争。

    这就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官商勾结暗中作弊的手段,使得一些有技术有能力的商人,不再需要去贿赂官员,通过正常的竞争获取到官方订货,而且中标之后会和官方签订和约,也就是合同,官方被严令必须按照合同进行结算,不得拖欠或者是拒不结算。

    这样大批的官方订货,也大大推动了工商业化的发展,致富了很大一批商人。

    但是中国人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有钱之后,不知道该怎么理财,他们最喜欢也最习惯的办法,就是购买土地,好像土地是他们最放心的理财方式。

    而大中朝的大陆上,现在因为土地税赋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遏制了这种土地兼并的**,买的土地越多,就要交税越高,以至于买的地多了,反倒非但不能赚钱,还要年年赔钱。

    这就让很多有了钱的人,不知道赚了钱之后,该把钱投到哪儿去,只能在家挖地窖把钱藏起来。

    这将会造成大量的货币最终沉淀在社会之中,对于经济发展将会构成相当不良的影响。

    在这方面户部方面和国有银行方面,也颇为头疼,于是于孝天指点他们,推出利息存款和放贷业务。

    其实放贷业务,在很早很早以前,钱庄或者钱铺就在做,但是这个时代私人钱庄的贷款业务,还有地主们私下里的借贷利率非常之高,一个月的利率最高的可以达到三成甚至五成,并且很多地主通过这种贷款的手段,来控制和剥削那些小户农民,从他们手中榨取更多的财富。

    这样也导致了很多迫不得已从他们手中借贷的小农小户或者小手工业者,最终因为还不起利息,而走上了破产的道路,不得不把他们的土地或者是房屋抵给借钱给他们的那些地主或者钱庄。

    在大明时期,这种情况十分严重,在最为富庶的南方等地,许多农户或者桑蚕养殖的农户,就因为这样的情况,而最终破产流离失所成为乞丐。

    现在于孝天在承天五年,随着新货币政策逐步落实,统一的货币,已经全面获得了民众的认可并且开始取代了旧式的货币,成为了唯一的货币之后,下旨从原来的大中国有银行之中,分出了两个分支机构,一个专司负责经营对农民的小额贷款,另外一个则主要负责针对工商业的较大额度的贷款。

    同时准予他们吸收存款,但是存款利率较低,贷款的利率也较低,使得老百姓从这两个分支机构贷款,免去了被那些地主或者私人钱庄的重利盘剥。

    本身大中国有银行的信用现在已经建立了起来,放眼那些私人的钱庄怎么都不可能在规模和信用上和大中国有银行相媲美。

    虽然国有银行吸纳存款利率不高,但是却相对比把钱放在私人钱庄之中稳妥万倍,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愿意把富裕的闲钱,放在国有银行之中,吃一点利息的。

    另外通过户部,颁布了一套规范私人钱庄的制度,限定了私人钱庄和私人借贷,规定了不得超出的最高利息额度,以及收储的利息额度,准予他们吸纳存款的时候,可以比国有银行高一些,但是也不能高的太多,同时放贷的时候,利息也必须被限定在一定比例。

    随着国有银行贷款的业务开始拓展之后,低廉的贷款利率立即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到国有银行借贷。

    这么一来原来靠着放高利贷过活的那些地主劣绅还有一些钱庄,就失去了业务,没人找他们贷款了,他们的钱就放不出去,放不出去还要给把钱放在他们手里面的人出高额的利息,他们就成了纯赔钱的买卖了,赔钱买卖谁都不干,所以他们只能迫不得已关停他们的业务。

    这也导致了大批私人的借贷逐步的被逐出了市场,倒闭了一大批小型的私人钱庄,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坏事,但是却实际上使得大中朝廷掌控了整个金融市场,规范了金融市场,同时也避免了小型的私人钱庄出现风险,导致民间闹事。

    这也就把不少闲散的资金收到了国有银行之中,可以让大中朝廷有能力调度更多的资金,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投资建立更多的国有工厂。

    (有兄弟可能发现前两章内容重复了,我解释一下,问题出在了‘历史谜案’这一章上,里面内容牵扯到了某些人不喜欢看的内容,所以刚刚更新就遭到了大量的投诉,以至于可能导致本书被封,所以无奈之下,只能将这一章内容大量删减,将后一章内容顶上,这才导致了这两章内容大量重叠,并不是我想要骗字数骗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