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时候崇祯可限令于孝天入京招问,如果于孝天奉旨入京的话,就在京师将其抓起来,但是他如果抗旨不尊,那么就以他抗旨的名义,治罪与他,将其削职罢官,然后各路大军一起攻入福建,将其拿获!

    就算是这家伙靠着手头水师力量强,座船逃离福建,退守台员岛,也起码可以把他在陆上的势力连根拔除,就算是他割地称王,也是孤悬在海外的,不至于动摇大明的根基。

    崇祯和众臣商议完之后,这件事就暂时这么定了下来,甚至于连主剿的人选崇祯都已经提前在心中拟定了出来,决定在洪承畴和卢象升之中选定一个,到时候派往福建督军对于孝天主剿。

    但是朝廷似乎永远不可能保住秘密,这样机密的商议,就在当天晚上,便传到了身在京师的海狼细作耳中。

    听闻消息情报人员一听顿时大惊失色,连忙便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消息传回福建,并且放飞了信鸽,用接力的办法,尽最大可能,快速的将消息传回到于孝天手中。

    于孝天仅用了几天时间,便收到了京师传回的消息,虽然信鸽带回的消息很粗略,但是大致也可以弄明白朝廷打的是什么主意。

    于孝天看罢了这张小纸条之后,不但没有感到一点紧张,反倒是嗤之以鼻,把这张小纸条随手便放在蜡烛上点燃,烧成了灰烬。

    看到于孝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刘通和林易阳都紧张的要死,连忙问于孝天该如何应付。

    于孝天点了一锅烟斗,吧唧吧唧的抽了两口,冷笑了一声道:“你们太高看朝廷里面坐着的那位了!就凭他和他手下的那些吃才们,想要把流民军彻底剿灭,跟做梦差不多!

    这帮家伙吃饱了撑的,剿灭流民军的事情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居然现在就开始打老子的主意,真是可笑之极!

    我可以跟你么打赌,大明朝廷和官府,别看他们这两年好像折腾出了那么一点成效,但是我可以保证,他们绝对无法剿灭那些流民军!

    你么当流民军就这么好剿灭吗?哼哼!眼下朝廷年年加饷,老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不造反能做什么?唯有造反,还可能有一条生路,否则的话迟早被勒逼而死!

    现在看朝廷暂时是占了上风,可是这已经是朝廷倾尽了全力,你们别忘了,北边还有建奴大军虎视眈眈,如果不出我之所料的话,建奴大军近期肯定还会入关大掠。

    到时候朝廷必将兵马调往北方勤王,这些流民军自会得以喘息的机会,肯定立即便会死灰复燃!

    所以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别看朝廷这会儿主意打得不错,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你们紧张个什么?”

    众人听罢了于孝天的话之后,顿时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们并不怕朝廷现在派兵来剿,可是毕竟这一次朝廷暗中密议,是要调集十几万大军入闽的,面对着十几万官军,总是要费一些手脚的。

    但是现在看于孝天毫不在意的样子,他们觉得于孝天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以目前朝廷的做法,老百姓确实没法活,除了造反之外,还真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于孝天笃定的说朝廷剿灭不了这些流民军,并不是盲目乐观。

    另外他对于建奴的看法,也不是无的放矢,随着建奴前两次大举破关而入,大掠而归,可以看出来现在建奴对大明早已没有半点畏惧之心了,而关外苦寒,建奴不靠入关行掠,也确实日子过不下去。

    上一次建奴入关抢回去的东西和财货,现如今已经又被他们快消耗光了,掳走的那些奴隶,现如今除了留用的之外,有很大一部分,现在已经又通过和海狼的贸易,被海狼收了回来,充实了他们海狼的人口。

    所以于孝天预料近期建奴可能又会入关大掠,从他们所获的请报上来分析,是有着充分的依据的,并不是于孝天在信口开河。

    如果这次又被于孝天猜中的话,那么大明想要在剿灭流民军之后,调集大军入闽对他们于家军进行进剿,确实是一个空中楼阁,根本就无法达成目的,只要北方建奴和流民军一天不灭,那么大明就绝对抽不出实力,来福建对于家军进行征讨。

    于是林易阳、刘通这帮人顿时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再也不复刚才的那种紧张了。

    于孝天和众人闲聊了一下,处理了一些需要他拍板的事情之后,忽然开口说道:

    “对了,说到这里,给参谋部说一下,近期尽快安排给登莱那边增派一些兵力过去,充实一下那边几个重要据点的兵力,从芝罘岛和养马岛一带,给他们多补充一些弹药和粮食,如果运力允许的话,再给他们调拨一些火炮和炮兵过去,增强他们守御的实力。

    如果这次建奴南下,攻到他们所在的地方,让他们别留手,给老子狠狠的打,打死越多越好!

    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在建奴南下的时候,务求多收容一些老百姓!这次收容的百姓,不需要继续朝南方转运,就地进行安置,抽选体格合格的人员,就地编练成乡勇团练,半年之内,要完成五千人的新兵训练任务。

    要求这些就地编练的新兵,在半年之内,完成新兵营基础科目训练,使之达到可以上阵的要求!

    如果可能的话,数字可以提高到一万!”

    (月票月票!我要月票!)

第二百章 图穷匕见

    林易阳皱了皱眉头,对于孝天说道:“主公,这么做的话,会不会太过招摇了?五千人不是小数目,这么大批训练乡勇团练,岂能不会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

    再有,主公说的意思是这次建奴如果破关而入的话,难不成能杀入山东境内吗?这山东可是距离山海关着实不近呀!”

    于孝天冷笑了一声道:“确实不近,但是这次建奴入关,恐怕应该是倾巢而出,大明北方诸军早已朽烂,建奴有了前两次入关大掠的经验之后,肯定胆子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料定此次他们入关,一定会攻入山东境内进行大掠的!”

    对于于孝天现在的这种预感,没有人再表示任何异议,因为长期以来,于孝天每每料事如神,使得这帮手下们,对于孝天的这种精确的预感,早已习以为常,于孝天现在说建奴大军一定会打到山东,那么就肯定可以打到山东,他们只需要照着于孝天的指使,提前进行安排就可以了。

    众人接令,开始下去安排,于孝天仔细考虑了几天之后,忽然间将方安、林易阳、刘通、孟飞以及现在负责理事堂的几个重要人员还有部分重要的参谋人员都招到了围头湾,现如今被外面人戏称为狼巢的将军府之中。

    这一次于孝天突然召集这么多重要的人员到狼巢商议事情,是近几年很少见的事情,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次于孝天可能会做出重大决定,讨论的事情弄不好也非常重要,隐隐之间,他们感觉到了一种兴奋,虽然大家都不说,可是从对方眼中,还是可以看出来那种压抑的兴奋感。

    在他们进入将军府的议事大厅之后,这里已经布置完毕,大厅中间,安放了一张非常长的长桌,两侧放上了椅子,并且指定了每个与会人员的坐席。

    另外还有一批人坐不到桌子边,在大厅两边,还放置了不少椅子,可供这些人员坐下参与会议。

    而且大厅里面原来的大案也被撤去,于孝天的位置直接放在了长桌最上手正面,可以面对所有人。

    在长桌尽头的墙上,这个时候扯着一块幕布,不知道后面墙上挂了什么东西,但是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是一张巨幅地图。

    所有人到位之后,按照安排坐定,但是于孝天暂时没有出现,大家就在大厅之中,私下里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小声的讨论着这次可能的议题。

    过了一阵之后,在通往内堂的门口,忽然间响起一声响亮的吼声:“将军到!”

    大厅里面的议论声顿时戛然而止,所有人都立即归位,稍微整理了一下各自的仪容和军服,呼啦一声整齐的站了起来,一起目视后堂大门位置,但凡是穿军服的,全部哗啦一声,举起右臂,手指放在眉毛旁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于孝天这时候快步走入大厅之中,他今天没有穿便服,也没有穿平时的官服,而是穿了一套非常简约,但是却挺括的白色海狼海军将官服,显得异常精神。

    所有人眼睛猛然一亮,似乎感觉到了什么,都变得更加兴奋了起来。

    于孝天快步走到自己的位置上,举手还众人了一个标准海狼军礼,朗声说道:“坐!”

    众人闻令,立即齐声说道:“谢主公!”接着呼啦一声,集体整齐的坐回到了位置上。

    于孝天用犀利的眼神,扫视了一遍在座的所有人,看着众人那种热烈的眼神,还有精神面貌,以及整洁的服装,满意的微微点了点头。

    “诸位!今天招大家过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大家商量,这次会议保密等级是机密!会上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不得擅自外传!仅允许传达到有限的人员那里!你们应该明白怎么做!我不在多说!”于孝天也不废话,直接便先说明了这次会议的机密等级。

    众人立即齐声应命,大厅之中迅速的又安静了下去。

    “我于某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现如今大明羸弱,官府**,朝廷无能,当官的不思治国,整日间却为名为利明争暗斗,贪腐成风,索取无度!极尽欺压百姓之事,却从不顾百姓生死!

    现如今终导致大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朝廷不思赈济,反倒更加变本加厉的勒逼无度,置百姓于水火而不顾!

    各地官吏非但不思保境安民,反倒是趁机大发横财,对百姓更是极尽敲骨吸髓之举,实在可恶之极!

    而官军的军将们,则整日里只想着升官发财,喝兵血,中饱私囊,当国家有用之际,却不思保境御寇,只知畏敌如虎,避战不出,置百姓生死于不顾,甚至于为了升官发财,杀良冒功。

    现如今大明朝廷,内不能安邦富民,令百姓民不聊生,外不能低于外侮,令建奴屡屡犯境,如此朝廷,要他作甚?”

    “我于某不才,遇上诸位倾心襄助,现如今得以拥有了一些实力,坐视天下如此糜烂,百姓如此生不如死,整日间挣扎于死亡线之上,于某心中甚痛!

    故此于某早已立下誓言,只要有生之年,还有一口气在,就必要倾尽全力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大明朝廷不能御外侮于国门之外,那么我于孝天就代他来做!大明朝廷无法整治贪腐,那么于某代他来做,大明朝廷无法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那么我于某代他来做!

    现如今我于某已经置百万千万百姓,于我们海狼护翼之下,但是天下还有亿万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诸位难道就愿意看着这些百姓,如此生活在悲惨之中?想必诸位与我肯定同样身同感受!

    朝廷不见我于某拓野海外,不见我剪除恶霸劣绅,不见我清理匪寇,却将我视作心腹之患,整日里想着如何将我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想必诸位也都听闻了,前段时间当今皇帝,召集诸臣密议该如何将我等置于死地之事,如此朝廷,我于某岂能效忠于他?

    所以今日于某召集诸位前来,就是要跟诸位商议一下,这天下有德者居之,大明朱家历经二百余年,却不能富国强兵,那么他们就没资格继续治理天下!于某不才,愿取而代之,但不知诸位可愿意随我,创立一番大业否?”

    于孝天这话要是放在外面说的话,估计当场就能把不少人给吓晕过去,这些话可是明明白白的说出了他要造反,要谋逆,要夺取天下!但是在这里,却全都是于孝天的亲信铁杆拥趸者,所以他毫不避讳的便说了出来。

    听到了于孝天这番话之后,在座之人几乎个个听得是热血沸腾,激动的有点浑身都想颤抖。

    当于孝天话音一落,所有人都呼啦一下再次站了起来,异口同声的大声叫道:“我等愿追随主公,肝脑涂地!请主公吩咐!”

    于孝天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今日既然招你们过来,就是我于某信得过诸位!请大家记住,于某之所以这么做,并非仅仅是为了我们这些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重振我泱泱中华之雄风,重振我华夏民族之威!

    如果诸位之中,有人只是为了今后升官发财,为了光宗耀祖,为了继续效仿当世这些勋戚权贵那样,奴役百姓的话,我奉劝一下诸位,最好现在莫要想这些事情!

    你们追随于我,有朝一日功成名就,我于某自不会亏待你们,但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们也不要想着,能借你们此生的功劳,就荫蔽他们千秋万世,保他们永世荣华!

    他们之中,有德有才之人,即便是不用你们荫庇,他们也可以飞黄腾达,但是那些不思进取,想要躺在你们这些祖辈功劳簿上终日享受之辈,这等孽障不管也罢!我于某绝不容今后我们这些子孙后代,令我等脸上蒙羞!

    你们也都看过那些大明勋戚权贵们的子孙后代是如何德行,难不成也想要有朝一日让你等的子孙后代,也像他们一样,鱼肉乡里不成?”

    于孝天很不合时宜的在这个时候,忽然间抛出了这么一番话,尚未起兵,却先对手下做了这么一番论调,这着实让不少人感到有点惊讶。

    顿时大厅之中,众人有点面面相觑,不知道于孝天在这个时候,先敲打一下他们又是何意,但是听着于孝天的话,他们却又感到很有道理,他们这些人之中,虽然不敢说每个人都是受尽欺压,最终不得不走上这条路的人。

    但是他们之中,却绝大多数,曾经都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底层,见多了那些汛期权贵,土豪劣绅以及那些官吏们的斑斑劣迹,绝大部分人,都曾经没少受人欺负。

    之所以他们走上这条路,很多人可以说是被逼无奈,现如今他们跟着于孝天,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仔细想想,他们确实有投机的心理,及早从龙事成之后光宗耀祖,光耀门楣是一个想法,又何曾没想过,靠着他们的努力,今后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打下一个基业,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得以荫庇呢?

    可是于孝天说的明白,事成之后,可确保不会亏大他们,但是想要永世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躺在他们的功劳薄上终身享受荣华富贵却不成,这么说,那岂不是他们仅仅可以只有一代的荣华富贵吗?

    但是这个时候,有聪明人便很快琢磨到了一些东西,虽说于孝天说不能让他们子孙后代终身受到他们的荫庇,可是他们事成之后,却肯定可以掌握着天下话语权,拥有更多的资源,他们的子孙起码可以比普通人,享受到更多的资源,特别是人脉,教育等方面,只要有点本事,就不至于让家道中落。

    至于没有本事,还想要舒舒坦坦的过好日子,那么这等不肖子孙,不管也罢。

    (感谢大漠笑春风和zlzlzja兄弟的打赏!继续高呼求月票!)

第二百零一章 先打何处

    于是林易阳站起来对于孝天躬身抱拳说道:“主公用心良苦,微臣心悦诚服,我等虽然可以荫庇他们一时,但是又如何可以荫庇子孙世世代代?儿孙自有儿孙福,主公所言极是,有德有能他们自不会被埋没,但是无德无能之辈,这等不肖子孙不管也罢!”

    听了林易阳这番话之后,众人也都渐渐的心中释然,他们跟着于孝天,早已知道于孝天所谋极大,这大明天下,不过只是其一罢了,这天下还大着呢!只要他们子孙后代愿意好好干,岂能没有机会出人头地?现在就去为这帮还不着影的事情考虑,实在是可笑之极,于是众人再次起身,称谨遵君命!

    于孝天微微松了一口气,其实他今天说这些话也是有感而发,他就怕这帮手下,跟着他只想着光宗耀祖,有朝一日取代时下的那些当朝的勋戚权贵,成为下一代的社会蛀虫。

    所以他才会在这个时候,颇为不合时宜的提出了这件事,算是提前先敲打一下这帮家伙,让他们也别想的太多。

    于孝天点头让众人再次归坐,转身一挥手,侍卫立即一把扯开了遮住墙壁的那块大帘,在墙上立即呈现出了一副巨大的大明地图。

    众人眼睛一亮,思绪顿时回到了现实之中,把所有注意力都投注在了这副大明版图之上。

    于孝天伸手在面前拿起了一根指挥棒,走到了地图前面,指着地图上说道:“大家请看,这幅地图,就是大明版图!

    目前标有小红旗的地方,便是我们已经明里暗里控制的区域,福建自不用说了,现如今虽然名义上还是朝廷官府所辖,但是这里谁说了算,你们比我更清楚!

    两广!广东沿海这一带,我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虽然尚未架空当地官府,但是只要我们想要取而代之,却只是举手之劳!

    浙江沿海一带,我们的势力已经基本上根深蒂固,虽然还没有像这边这样雄厚,但是地方势力已经拿我们无可奈何,而且我们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杭州湾以及沿海诸岛,取下浙江,并用不了我们太多兵力。

    南直隶方面,我们目前还没有摊开足够的势力,但是却也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只要需要,我们就可以逆江而上,直逼南京!

    而山东方面,乃是我们在北方最重要的基地,时下登莱等地,已经基本上尽被我们控制,官府基本上已经算是政令不出城池,……”

    于孝天先简单简述了一下目前海狼的实际控制区域以及势力范围的情况,先让在座之人,都了解一下具体的势力分布,以免接下来商议的时候,出现偏差,这包含了各地目前备兵的情况以及装备的情况,于孝天阐明这些情况足足用了大半个时辰,才算是把整个态势给解释清楚。

    众人看罢地图,听罢了于孝天对目前他们势力分布的情况介绍之后,一个个都大感振奋,他们之中不少人以前只是知道部分情况,并无机会对海狼目前的势力分布了解这么清楚,今天当听罢了于孝天的介绍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些年来,于家军在于孝天的暗中调派之下,已经控制了这么大的地盘,在这么多地方埋伏了这么庞大的实力。

    原来他们还以为,这次于孝天起兵,肯定是要从福建出兵,先对浙江和两广一带用兵,可是没想到,在北方,现如今大半个山东,居然也已经成为了海狼的势力范围,那可是距离京师没多远的地方呀!

    所以众人听罢之后,无不感到异常的振奋,仔细的开始考虑起了眼前的形势。

    “现如今表面上来看,大明官军在剿灭流民军方面,确实小有胜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些流民军却牵制了大约二十万官军的兵力!

    流民军不除,大明官方便抽不出足够的实力,来对付咱们!

    而我初步预料,就在今年下半年,入冬之后,北方建奴很可能会再一次大举入关南下大掠,如果不出我的所料的话,此次建奴恐怕会调集绝大部分兵力入关,最远很可能会打到山东济南府甚至更远一些!

    初步估算一下,此次建奴八旗军入关兵力,加上汉八旗,以及蒙古八旗的兵力,可能会达到十万到十五万人左右,按照建奴的习惯,他们可能会自称拥兵三十万入关,所以整个关内北方现如今大明官军的兵力并不占优势、

    加之官军现在的作战能力,以及官军的士气,官军根本挡不住建奴大军南下,故此此次建奴一旦入关,定会相当凶恶。”

    “而我目前打算,就趁着这次建奴鞑子入关之际起兵,给大明以致命打击,以最快的速度,将大明摧毁,所以此次出兵,即是决战!

    务求做到一战定乾坤,使得大明再无反复的可能,务求做到一击致命!现如今把你们招来,就是要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完全的办法,确保这个目的的达成!”

    众人听罢之后,顿时又是一阵沸腾,一个个面露出了激动的神色,他们憋了这么久,其实在他们之中,早就有人等的不耐烦了,认为现如今以他们的实力,完全不必要再和大明虚以委蛇。

    而且目前所有人都已经感受到了大明朝廷和官府对于海狼集团以及于孝天的强烈敌意,这两年来,没少搞小动作,试图遏制他们海狼集团。

    事情到了这一地步,很多海狼的部众,都私下里认为,时机已到,于孝天完全可以立即带着他们揭竿造反,以他们的实力,根本不需要多长时间,便可以取得天下,将大明王朝踹翻在地。

    可是这段时间来,于孝天却还是没有明确表态,始终还在压制着手下们的这种冒进的思想,令各部都安下心,静候他的决定。

    现如今与小题那终于抛开了一切杂念,决定要起兵谋反了,这如何不让他们这些人感到激动?

    虽然现在建奴大军尚未破关南下,可是于孝天说今年入冬,建奴大军可能会挥师南下,那么这件事铁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于孝天选择在这个时候起兵,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时机,北方建奴入关,肯定会让当今朝廷大惊失措,也肯定会牵制绝大部分北方的官军,使得官军无暇分身南下来对付他们。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于孝天选择起兵谋叛,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机会了,于是众人立即开始开动了脑筋,纷纷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众人提出的意见,既有先行南下,把广东广西攻占,然后掉头北上,先把江南一带占领,然后再挥师北上,直至直捣京师。

    也有人提出来,两广那边现如今无需先行考虑,因为那边有第三舰队和部分陆军陈驻于香港,就算是现在不南下取广东,广东方面的官军,有这部分海狼的军队牵制,也不可能对海狼福建这边的老巢构成什么威胁。

    所以既然起兵,就最好不要耽搁,直接向北先打浙江,从浙江入南直隶,把南京城打下来,只要断掉了大明的漕运,那么就算是北方京师不取,大明也会因为断粮断饷,最终彻底垮台作鸟兽散。

    这个意见提出来以后,立即便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因为这么做的话,确实比较稳妥,一战之下,只要把南京城打下来,于家军就拥有了绝对的主动权,向北可继续沿运河入山东朝京师攻进,向西可直入湖广,取下湖广这块大明粮仓,毕竟这个时候,有句谚语“湖广熟天下足”。

    只要取下湖广,那么天下便基本上可以底定,大明也就无力再翻身了。

    这个提议让大部分人都感觉比较靠谱,所以很快便压倒了其他声音,甚至有人提出了更激进的提议,甚至连浙江都先放着不打,因为浙江临近福建,等于是于家军的俎上之肉,什么时候想拿,就什么时候拿。

    既然要打南京,干脆就直接利用海狼海上优势便利的条件,直接用众多海船,运送大批兵马,直入松江府,走长江口逆流而上,直接杀奔南京,不给大明任何反应的机会,先打下扬州、镇江府,进而直取南京城,这么一来直接就可以掐断运河漕运,置大明于死地。

    这个论调一出,也立即得到了海军方面的支持,并且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同,觉得这么做,应该更快一些。

    而于孝天坐在上首位置,抽着烟斗,只听不说,默默的在心中合计着。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先发言,提出他们的一些具体建议,旁边有人专门负责记录,整理这些人提出的建议,然后对具体的一些事情,提交到于孝天面前,让于孝天审阅。

    这场会议,整整持续了一个白天,眼看着天色渐晚,于孝天也没有当即表态,而是令府中后厨准备了饭菜,让众人先吃饭,晚上挑灯继续商议。

第二百零二章 直捣黄龙

    其实经过一个白天的讨论之后,现在大部分人的意见都已经逐渐统一了起来,那就是先打南直隶,取松江府、扬州、镇江等地,之后兵锋直指南京城,不给大明留出充足的备战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取下南京城,进而再观察局势发展,决定到底是北上,攻打山东和北直隶,或者是西进攻打湖广。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计划拥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动手的地点,也距离福建相对比较近,以海狼的海运能力,容易补充物资和兵员,实际操作的时候,更稳一些。

    吃罢饭众人回到议事大厅之中,便又开始了讨论,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脱出这个先取南直隶的圈子。

    到了初更的时候,于孝天终于打破了他的沉默,站起身在地图前面来回转了几圈,摇了摇头,转身面对在座的所有人,清了清嗓子,放下了他的烟斗。

    众人看于孝天有说话的想法,于是立即便全体安静了下来,以为于孝天终于要拍板定案了,一个个露出了一脸热切的神色。

    “诸位!你们今天一天,所提出的各种建议,我已经都仔细听过了,也考虑过了!但是我提醒一下诸位,你们考虑的事情是不是稍微有点狭隘了一些?

    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当建奴破关南下的时候,你们考虑过没有,我们在南直隶动手,这天下舆论的问题?”

    于孝天说完这句话,扫视了整个大厅之中,所有在座之人了一遍,脸色显得颇为冰冷。

    他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舆论?好像他们今天讨论的是如何取天下吧!这跟天下的舆论有什么关系?

    但是作为参谋出身的林易阳等一众读书人,在听到了于孝天的这句话之后,立即便出了一身冷汗。

    舆论!对,就是舆论!刚才他们热火朝天的商议了一天,拿出了一个趁着建奴入关南下大掠的机会,直接起兵宣布造反,直取南直隶,将南京城攻下,这个提案确实在军事上有很强的操作性,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考虑到天下人在这个时候的感受如何。

    建奴目前恐怕是大明上下人等,最为痛恨的了,所有人都在心中既鄙视建奴,称其为东虏鞑子或者建奴,也有人称之为后金,但是现如今建奴立国,皇太极面南背北登基称帝,却极少有人称之为满清!

    原因为何,大家自然心知肚明,建奴如果年纪入关大掠,这个时候肯定天下震动,而于孝天选择在这个时候突然发难,率部直入南直隶,直取南京城,无疑等于是在配合建奴的行动,这么做铁定马上会招致天下人痛恨。

    而天下的话语权,目前可还是在那些读书人的手中,别看他们大多数人手无缚鸡之力,但是这口水喷出来,可是也能左右天下人的舆论,足以把人给淹死了。

    这时候如果于孝天起兵谋叛,不管先打两广还是先打浙江,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