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迷红楼-第6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等货色,怎能算是儒教子弟,孔圣门生?

    说起来,你也就比他们多一个好出身。

    若不然,保准他们比你做的好……”

    “老相国这话偏颇了……”

    隆正帝淡淡道:“贾环若是学着揣摩朕的心思,他也就不是贾环了。

    朝野上下,二十年来,敢与朕跳脚对骂的,只有他一个。

    他虽然性子油滑贪顽,但骨子里很有自己的坚持。

    比所有人,都有坚持。

    从不迎合朕。”

    没等贾环得意大笑,李光地就打了个哈哈,道:“陛下,天儿不早了,早些进去歇息吧。

    明儿老臣还要去瞻仰瞻仰先贤旧地,读一读古都的文华之气。

    唉,后面那些官儿虫们又赶来了,去休去休……”

    隆正帝哼哼一笑,到底没和这老货一般见识。

    能在他跟前这般随意的人,满天下数下来,也不过两人。

    他倒希望这老货能活的久一些,不然,他会很寂寞……

    “贾环,告诉顾言他们,不用时时陪着朕。

    朕已经退位,不再理会国事了。

    让他们好生做好自己的事就是……”

    隆正帝吩咐罢,就命皇舆驶入了行在。

    贾环骑马倒退,朝后面乘官轿匆匆赶来的顾言、汤丰等一干河南大员迎了上去。

    “王爷……”

    见贾环赶来,顾言忙下轿,拱手笑道:“不知上皇可对此处满意?”

    贾环眯起眼,看着顾言,道:“自然满意,陛下命本王传口谕于尔等……”

    待顾言等人匆忙跪下后,贾环淡淡道:“陛下口谕:朕已为太上,不再理会国事。尔等好生办公,莫要辜负了朝廷的托付。

    朕这里,就不必再时刻伴驾了。”

    顾言等人闻言,面色微变,眼神隐隐难看,但面上不敢显露分毫,领旨起身后,对贾环苦笑道:“王爷明鉴,臣等虽然知道,上皇体恤下臣,心中更重社稷朝政。

    只是……上皇毕竟在河洛之地,万一有什么需要,臣等却不再跟前,着实担待不起啊!”

    贾环点点头,道:“本王也不为难你们,这三天里,白日里你们选两人陪伴即可。

    其他的,却用不着你们操心。

    一应用度,本王都准备妥当。

    记下了?”

    顾言、汤丰等人闻言,犹豫了下,到底点点头,应道:“臣等遵王爷旨。”

    贾环闻言,呵呵一笑,道:“陛下的事说罢,正好,本王还有一事和你们说道说道……”

    听贾环这般一说,几个河南省府大佬面色都变得微微有些不自然。

    当然,只是一闪而过。

    顾言赔笑道:“不知王爷有何吩咐?”

    贾环淡淡道:“本王听说,河南府衙门内,从上到下,对于银行的银钞,都极为抵制。

    贵公子还曾放言,旁的地方他管不着,但河南府,哪个敢用银钞,就是和他过不去。

    听到这个消息,本王极为震惊。

    本想派人来寻寻这个好汉,带他进京见见本王,说不定还能面面圣。

    可念及顾大人是李相门生的份上,犹豫再三,本王还是没有动手。

    这样吧,明日大人可以携你家那好汉,前来见见本王。

    如何?”

    顾言闻言,面色登时苍白,额头上冷汗涔涔流下,眼神震惊,看着贾环道:“王爷,此事,臣着实不知啊!”

    贾环冷笑一声,道:“知不知,又有什么关系?明日带来一问,不就知道真假了?

    不过,顾大人现在未必能寻得到令郎。

    本王花了三年时间,才勉强取缔完江南省府大城的秦楼楚馆,烟花柳巷之地。

    却不想,这千古名都洛阳城内,倒是没二年就又兴起了一座比之前最大的青楼还要奢华的风流之所。

    顾大人你猜猜看,谁是这家大名鼎鼎的闻香阁的背后东家,嗯?

    你不会告诉本王,此事你也不知道吧?

    要知道,半个月前,顾大人办寿酒时,不就在那大宴宾客吗?”

    此言一出,顾言再也支撑不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求饶道:“王爷恕罪,王爷恕罪!”

    顾言之前还一直疑惑,为何他得到消息,他的恩师李光地分明随着龙舟一同南下了,今日却始终没有露面见他。

    原以为是老恩师寿数太高,不便露面。

    可刚才却遥遥看见一老人和一帝一亲王谈笑风生,虽看不真切,可普天之下能有此资格的,还能有谁?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为何他倚为靠山,并借其威望威压河南府的老师,不愿见他……

    因为他已经被抛弃。

    “带他下去吧,不要惊扰了圣驾。”

    随着贾环这句话,不知从何处钻出来几个身着玄色鹧鸪锦衣的黑冰台番子来,先对贾环施一礼,再将彻底瘫软在地的顾言缉拿下,转眼带走。

    顾言被当场带走后,贾环对满头大汗的河南巡抚汤丰道:“这几年,虽然汤大人也多有失职之嫌,不检点处也不少。

    但念及为顾言所凌,罪由可原。

    陛下,愿再给你一次机会。

    这几日就由你先暂代总督之职,等候朝廷所命吧。

    只是若再有差池……”

    “臣绝不敢辜负上皇和王爷所托!”

    汤丰又惊骇又激动的跪地谢恩道。

    看到他这般,贾环心里也是无奈。

    莫说现在,往后推几百年,让人直接成为封疆大吏,下个跪磕个头,激动成这样,都不算新鲜事。

    给所谓的“大师”下跪的大佬也不是没有……

    那时如此,更何况现在……

    这就是世道,永远不可能有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只有相对清廉,和彻底腐化两种。

    所以,这种取舍和斗争,也绝不会消失。

    正因为看破这一点,贾环虽然叹息,但并不沮丧。

    若真的人人秉公守法,自廉自律,那还要朝廷做什么?

    “汤大人,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贾环多问一句。

    汤丰闻言,咬牙道:“王爷您尽管放心,银行之事,在河南绝不会再出任何岔子!”

    贾环呵呵一笑,道:“不是说不许出岔子,也不只是银行的事……

    你们抗拒银钞,无非是因为火耗之事。

    没了杂银劣银为借口,官府怎能收得上火耗银子?

    没了火耗银子,你们吃什么?

    又拿什么去养幕僚,去宴宾客,去吟诗作对?

    本王可以清楚的告诉你们,拿着民脂民膏,去养一屋子的清客相公,整日里吟诗作对,饮酒宴席,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一去不复返。

    谁再抱有这等心思,谁就在往自己脖颈上套绞绳,是自寻死路。

    朝廷会大幅度提高你们的俸禄,但相比于你们搜刮起的火耗银子,自然是远远不如。

    这个官你们想当,就安分的当。

    不想当,有的是人想当。

    本王不过提前多嘴说一句,具体的朝廷政令,用不了许久就会下来。

    因为陛下下驾河洛,有一分香火情在,所以本王提前与你们说一声。

    记住,最好不好生侥幸之心。

    你们文人对文人的阴狠……

    张廷玉当年的手段,你们自己应该都知道。”

    说罢,不再理会那几位大汗淋漓的河南府大员,贾环纵马折返回行在。

    ……

    天子正堂。

    隆正帝端坐在主座御椅上,正由皇后服侍着喝茶。

    李光地则打量着身后暖气,显得很有兴趣。

    贾环曾也想派人去李相府安一套,被李光地的宝贝儿子婉言拒绝了……

    不一会儿,就见贾环笑容满面的大踏步进来。

    身后还带了十数内侍黄门儿,捧了不少东西。

    隆正帝示意董皇后让开茶盏后,打量着贾环道:“事情办妥了?”

    贾环笑道:“那点子小事,没甚难处,如何办不妥?

    陛下,瞧瞧,臣特意让人不惊动当地,寻来的一些土乡土色的土特产!

    虽不值钱,可还真怪有趣!

    您和娘娘都瞧瞧……”

    说罢,让内侍展开他的收获,一一介绍道:“陛下您瞧,这是洛宁竹帘和洛绣!

    是不是比寻常竹帘,和苏绣、蜀绣都不同,有趣的多?

    还有这个,叫洛阳宫灯!

    样式很多,比都中的宫灯好看多了!

    听说都是从隋唐时传下来的老手艺……

    臣跟您说,可别小看这些小玩意儿,臣可不是随便拿来献宝,这些东西,能卖出大价钱!

    不说别处,只神京一地,您瞧好吧,喜欢新鲜东西的有钱的多的是,有的是人买。

    把这几样推广一下,河洛之地,就不知要有多少百姓受益。

    日后再推行海外……

    河洛之地上,但凡愿意做事的,再不复有穷人。

    这才是陛下下驾洛阳,给当地百姓带来的真真益处!

    那个码头和那条路算什么?

    还有这个,梅花玉,这个,洛阳牡丹……

    这牡丹是臣送给皇后娘娘的……

    嘿嘿,有一千多种牡丹呢!

    也能行销天下!

    不愧是千年古都,好东西真多啊。

    这么好的东西,只要能流转起来,就能解决无数民生。

    所以……

    就更没有放过顾言那种混帐的道理!”

    听他话音一转,又将话题转向政事,董皇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打发宫人内侍将东西都收了起来,让闲人出去。

    她自己倒没有出去,不是想听政,只是放心不下隆正帝。

    隆正帝淡淡道:“顾言,是老相国推荐给朕的。

    这些年,兢兢业业,也算得上是干吏了。

    比他好的,还有几个?

    你就这般拿下他?”

    贾环正色道:“正是因为如此,这顾言算得上陛下的心腹,又是李相的弟子,跟脚如此之硬,所以才应该先拿他开刀!

    连这样的人,因为倒行逆施,肆意妄为,都要被果断拿下。

    那么日后张廷玉他们,就知道该以怎样的尺度行事了。

    不给他们开个好头,怕是张廷玉日后也难打开局面。”

    隆正帝叹息一声,道:“朕虽然心痛,却能理解你,只是老相国这里……”

    李光地听至此,心中真真是又气又好笑。

    他这辈子什么样的幺蛾子没见过,什么样的政治手段没经历过?

    这一对君臣,连人都拿下了,竟还在他面前一唱一和的演戏!

    难道是日子过的太单调,这两人准备下海唱戏?

    李光地之前就纳闷儿,贾环分明一早就说过了,这次出门,只为给隆正帝散心,不理闲事,如今怎么又折腾起来了。

    现在想来,这根本不是临时起意的折腾。

    这一对君臣路过河洛,本就是为了办顾言!

    这会儿子,只是给他一个台阶下罢了。

    在隆正帝眼中,一个为他出过大力的顾言,分量怕是还没贾环刚送上的牡丹更重……

    念及此,李光地叹息一声,看着隆正帝道:“陛下,顾言小节有失,但罪不及死……”

    隆正帝细眸半张合着,看着李光地,道:“老相国说错人了,顾言之事,真与朕不相干。”

    李光地闻言,看向贾环。

    贾环忙笑道:“老爷子放心,如今秦人最值钱,小子怎会轻易开杀戒?

    这个要是都杀,那岂不是逼张廷玉把全天下的官儿都杀绝了!

    您放心,您这弟子是有真能为的。

    这几年河南之地能够平静无事,顾言的确出了大力。

    只是他适合在艰苦混乱之地做官,不适合在繁华之地为宦。

    因此,广阔无垠的海外大地,等着他和他的同伴们,一边改造,一边出力。

    我怎么会杀人?

    笑话……”

    “阴险狡诈的小兔崽子!”

    ……

    ps:身体快成破筛子了,哪哪出毛病。

    前阵子牙疼,所以就一直用不疼的一边吃饭。

    结果因为长时间单侧咀嚼,出现了颞下颌关节紊乱,一张口左耳就出现哒哒的软骨摩擦声。

    大家引以为鉴啊……

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杀鸡儆猴

    怒骂一声后,李光地又心平气和下来,正色道:“贾环,一个顾言,只要不杀他,其他的都无足轻重。

    他这几年是走的太顺,老夫提点过他,如今看来,却是没甚作用。

    吃这一次教训,也是好事。

    只是……

    正如陛下所言,在那么多天下督抚中,顾言还算是好的了。

    他都要被拿下,那其他人怎么办?

    你就不怕,弄的人心惶惶,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

    贾环简直不屑到了极点,嗤笑一声,道:“此刻非皇朝末年,而是正值盛世。

    朝廷不缺银不缺粮,没有天灾战乱。

    军权高度集中稳定,一切不安定因素,全已被拿下。

    还怎么天下大乱?

    靠那些吃喝嫖赌,耍嘴皮子的东西?

    若不趁着这个时候,重新立好规矩,往后才会更难。

    就要在国之盛时,打掉这些人的清高气,告诉他们,他们没有自以为的那样清贵,也不配那样高高在上,那样不可或缺。

    谁要是和顾千秋那样,自以为是什么大家文宗,圣人子弟,就敢生乱造事,那就是在逼朝廷开杀戒!”

    “贾环,你侍奉陛下南巡,到底是想干什么?”

    李光地面色肃穆,盯着贾环道。

    贾环嘿嘿一笑,道:“当然是将养龙体!

    不过,搂草打兔子,顺手除掉几个败类,也是好事。

    事关国运,总要摘几顶官帽祭旗。”

    李光地哼哼了声,道:“你将读书人的清高气打没了,也就辱没了他们的气节,临国难时,老夫倒要看看你怎么办?”

    贾环一挑眉尖,道:“老爷子,您说说看,读书人要这个气节,有什么用?

    杨嗣昌有没有气节,史可法有没有气节?

    都不畏死。

    可这气节有用吗?

    党争祸国,将国朝那点气运折腾干后,留下个破烂摊子,一死了之,倒成就了美名。

    这种气节,要他做什么?”

    李光地直起腰身,老眼死死盯着贾环,道:“你只说这两人,怎么不说说文天祥有没有气节,陆秀夫有没有气节,阎应元有没有气节,吴麟征有没有气节?”

    贾环正色道:“他们有气节,我从未否认过,也敬佩之。

    但是,败了就是败了!

    不管是著天地有正气,还是负少帝投海,不管是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还是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慷慨悲壮之气有,惨烈赴死之义有。

    只是李相爷,他们身为执掌国朝权柄者,统治阶层一份子,需要的不是他们的气节和惨烈悲壮啊!

    需要的,是他们治理好国家,不让黎庶蒙难!

    这,才是他们的本分!

    否则,光靠这几人的气节,有用吗?

    没用!

    唯有咱们整个民族,亿万百姓,全都有这种气节,才能让任何都欺负不得,欺侮不得!

    然而想让全天下百姓都能有此气节,不是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能做到的。

    只有国朝不断强大,百姓生活一日比一日好,才能培养出这种民族自信心,自强心和凝聚心!

    然而想要国朝不断强大,就不能要顾言这样的官员。

    他们已经过时了,已经落后了,已经不再合事宜了。

    若能听招呼还好,本分做事也就罢了,偏生还自行其事。

    这样的官,做的越大,危害越大!”

    李光地皱起白眉,看着贾环,道:“贾小子,老夫素来都知道你有大气魄,只是没想到,你的气魄竟这样大。

    你是想,毁了儒教的根基啊……

    圣人之言,你也敢毁谤?”

    “哈哈哈!”

    贾环忙摆手道:“老爷子,你可别与我扣大帽子!

    儒教传承几千年,能长存,必然有其道理。

    我也承认,经义中许多学问,也都是正确长远的。

    我还没有妄自尊大到想要毁灭一门学教的地步。

    但是,儒教弟子想要继续做官,就一定要转变思想。

    整日里吟诗作对,养着清客相公,饮酒作乐,自诩无为而治,到了灾难束手无策,只能让百姓等死。

    这样的人,绝不能再为官。

    至于有气节的,和百姓一起去死的……

    即使是这样的人,也一定会被清洗掉。

    想要做官,就要动脑筋。

    考虑如何改善民生,如何让百姓富庶,如何让百姓活的更好,如何让国家更强大!

    这才是好官。

    谁做不到,谁就下台。

    谁再用愚民之策去养猪,谁就该死!”

    大堂上沉寂了许久后,李光地老眼看着贾环,幽幽道:“道理是好道理,老夫也相信,你是一片赤诚爱国之心。

    只是……何其艰难呐!”

    贾环哈哈一笑,道:“老相爷,若是不难,这等事还轮得到小子来做?”

    “你不是就要出海吗?”

    李光地奇道。

    贾环点点头,道:“出海打江山容易,十分力里,出三分就够。

    可想要守江山,却要使出十三分的力。

    出海的目的,本身也是改革的一部分。

    对军权的改革!

    改革完军权,将天下军权收归中央,也就奠定了改革的基础。

    接下来的事,虽然艰难,但只要上下一心,却是水到渠成的事。

    无非是杀一批祭旗罢了。

    虽然我极不想让大秦的百姓见血,但为了我大秦万世强盛之基,摘几百颗人头,也是值得的。”

    “那你同老夫说这些,是何意?”

    李光地心生不妙,问道。

    贾环打了个哈哈,道:“老相国虽年已逾百,但小子观您,极善保养之道,身体康健的紧。

    所以小子希望,老相国修养闲暇之际,帮朝廷给您那些徒子徒孙们吹吹风儿!

    享福受用了那么多年了,该换个脑筋,给百姓们出出力了!

    别再他娘的阳奉阴违,明着不敢,就暗中阻挠百姓进工厂作坊做工。

    不管心存怎样忧国忧民的念头,他们这样做,都是自寻死路!”

    “就这样?”

    李光地挑了挑稀疏的白眉,道。

    贾环看着隆正帝笑了笑后,对李光地道:“老爷子,这话你去说,还有几分效果。

    若是朝廷下旨意公文去说,和放屁没什么两样。

    文人嘛,素来崇敬白衣傲王侯的狂生。

    当了官,就更恣无忌惮了。

    江南各地的工厂和作坊,这些年因为各地文官的阻挠使坏,很是耽误了不少时间。

    他们若再继续下去,耽搁了海外大业……

    到那个时候,陛下和我不想开杀戒,都不得不动手。”

    李光地叹息了声,苦闷道:“老头子这棺材板儿都快盖过头了,还被你这王八贼羔子拉上了贼船……

    唉,等我死后,你不送我一副上等的楠木棺材,老头子我都闭不上眼!

    罢了,既然你和陛下有此等雄心壮志,老头子就豁出这把骨头,又能如何?

    往后,你先别忙着杀……

    嗯?不对!

    贾环,你个小王八羔子,是在杀鸡儆猴?”

    “哈哈哈!”

    ……

    东苑,贾家住地。

    虽然舟车行走了一天,但富贵人家出行,坐卧处与家中又有什么不同?

    吃穿用度都是世上第一等的,因此没谁感到疲倦。

    贾环归来时,众人正讨论着明日去白马寺上香,要不要叫几台戏……

    不过到底夜了,贾环与贾母请过安后,笑道:“老祖宗还是按点歇息吧,若是混乱了休息的时点,对身子骨可不好呢。”

    贾母正与薛姨妈说着越来越近的旧居金陵,说着枕霞亭和荣宁街,哪里有什么困意?

    一别数十载,即将归故里,近乡情怯之下,更睡不好了。

    不过她到底还是听进了贾环的话,与薛姨妈作别后,就由鸳鸯护着回了卧房休息。

    只是也有不听话的……

    “我要去看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那个地洞……”

    史湘云眉飞色舞的和赢杏儿等人呱唧呱唧的说着。

    贾宝玉却在一旁道:“还是去看洛水好!”

    贾探春嘲笑道:“二哥哥还想遇到一个洛神吗?”

    众人一笑作罢,薛宝钗也凑趣道:“我倒想去龙门石窟瞧瞧,龙门十二品,是魏碑的精华。”

    众人大赞。

    贾环跟智障一样,东看看,西看看,凑到林黛玉跟前,道:“都说啥玩意儿呢?龙门十二品,好吃的吗?”

    虽然明知道贾环在故意逗趣,林黛玉还是忍不住咯咯笑出声,满脸欢喜,啐了口道:“都说了是魏碑,魏碑的字!”

    贾环不屑的嗤笑了声,道:“我的字比魏碑的强多了!他算老几?”

    “哈哈哈!”

    这下,连贾宝玉都绷不住笑了起来。

    林黛玉嫌丢人,拉着贾环要走:“我带你去好好瞧瞧,魏碑到底是哪个!真真笨死了!”

    贾环一本正经对赢杏儿、史湘云等人道:“你们先回去,等我看清楚魏碑是哪个,锤死他后,就去看你们!”

    “呸!”

    对于这一双“狗男女”的借口,众人嗤之以鼻,抱以讥讽。

    林黛玉羞不可耐中,被贾环牵着手离开。

    之后,众人也都纷纷散了。

    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着明日的出行……

    ……

    “环儿,你怎么做到的?”

    看着这一套和潇湘馆内布局陈设几乎一模一样的宅子,林黛玉依旧在惊喜中,对贾环“审问”道。

    贾环从背后环着林黛玉的小腰,下巴在她脖颈间轻轻摩挲着,笑道:“这有什么难?让人照着潇湘馆的图纸布置就是!

    我担心林姐姐认生,所以无论是船上,还是各处行在,都照你最喜欢的地方布置。”

    林黛玉转过身,灵动的眸眼中,水意蒙蒙,看着贾环,感动的似要落泪。

    贾环哈哈一笑,在她娇润的红唇上吻了吻,柔声道:“这算什么?

    到了江南,差不离儿就要到清明了。

    你有身子,不便去墓地。

    我代你去给岳父岳母扫墓,我给他们磕头,告诉他们,林姐姐过的极好,他们就要有外孙了……”

    林黛玉闻言,眼泪到底落了下来,将臻首伏在贾环胸前,呜呜的哭道:“环儿,你是故意的,专门骗我眼泪……”

    “哈哈哈!”

    ……

    ps:我没想到,有这么多同病相怜的人!

    哈哈!

第一千四百章 一家地主

    “铛!”

    “铛!”

    “铛……”

    晨曦,天将将明。

    洛阳古城内,白马寺悠扬的钟声,穿破晨雾,传遍整座古都。

    一如千年。

    只是,今日到底又有些不同……

    洛阳城的许多百姓,从昨夜起,就难以入眠。

    盖因天下最尊贵的数人,昨夜子时,全都来到了洛阳。

    这对洛阳的百姓而言,是一种难得的殊荣。

    自宋之后,洛阳城的地位,早已不复千年前的盛况。

    南有金陵,北有神京都中,再往北,还有燕都……

    这是政治地位,论富庶,曾经富甲天下的洛阳城,也已经被江南远远抛在身后。

    因此,洛阳城的百姓,是落寞的。

    然而,太上皇、皇太后、忠义亲王、李光地老相国南下巡幸天下,第一处落脚处,就选在天下中城,洛阳。

    这让洛阳城内的百姓,内心中的荣誉感,极其满足。

    这还不算,为了准备迎驾,大秦银行专门将城外的孟津渡口码头修整一新,码头至丽景门的道路,更是用水泥沙石漫灌了一遍,修成了一条比青石板路还要平整的长路。

    这对洛阳城的百姓来说,真真是难得的皇恩!

    不知多少人想去见见,心里始终装着天下百姓的太上皇,到底是什么模样。

    好些书生私下里都说,太上皇是青面獠牙,眼如刀芒,腥口一张就要吃人的!

    他是条恶龙!

    百姓们起初也相信那些身着青衿的读书相公的话,以为那会儿还是皇帝的太上皇,是个大昏君,刻薄寡恩!

    但是随着岁月一点点流转,百姓们却缓缓回过味儿来了……

    曾经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一点点消失不收了。

    曾经繁重的徭役征夫,也被用银钱招工取代了。

    这可是完全两个概念,一种是连饭食工具都要自备,去黄河边儿上修河道,一修就是二三个月,苦累不堪,还吃大量粮食。

    每年累死饿死的不知有多少。

    可这几年,去修河道不仅给工钱,还管饭食。

    别管好吃不好吃,哪怕是糟糠,能管饱都是极好的。

    干上二三月,苦累归苦累,却着实能落下不少银钱!

    这种变化,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

    后来百姓们寻衙门里的衙役亲戚打听了,才知道这是都中皇城里皇帝老爷的皇恩恩旨。

    有些衙役们学的活灵活现的,好似他们都见到了皇帝老爷一样。

    说是皇帝已经派下了黑冰台的锦衣秦军,暗中巡查天下。

    但凡再有虐民盘剥下民的恶事,不管多大的官儿,哪怕涉及到总督巡抚,也一例杀头!

    有这样的皇帝,百姓的日子才愈发好过起来。

    回过头再一想,百姓们也能猜透那些读书人为何那般诋毁皇帝。

    那位他们越发不好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了!

    皇帝老爷,心里装着咱老百姓哩!

    这便是民声!

    只是兴许那些官老爷们,担心百姓们会拦在御道上告御状,坏了他们的好事,竟严令百姓不得出城迎驾。

    真真是岂有此理!

    不过没关系,都是不知多少辈子的洛阳城老人了。

    府衙主官不是咱的人,可衙役胥吏,哪一个不是咱洛阳人?

    根本不废气力,就打听到了。

    今日一早,太上皇就会去洛阳城外数十里外的嵩山少林寺瞧瞧。

    虽不知太上皇去那里做什么,但这又有什么紧要的?

    太上皇自有太上皇的用意,重要的是,百姓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

    “老苏啊,你这一大把子年纪了,该荣养就荣养吧。

    我看你拿着陛下的大氅都费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