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迷红楼-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诚继续道:“第二,贾环也并非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因为昨夜,贾环率领五城兵马司,的确从平康坊中抓获了兵部和刑部通缉十八年都未抓捕到的江湖妖人。

    可见,昨夜其所为是有必要的,也是应当的。”

    李梦菲虽然早知道官字两张口,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可他听到贾环的死仇这般说,还是快气炸了,不顾李政的目光,他高声道:“孙大人,贾环能够抓获三阳教妖人,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纯属意外而已!”

    孙诚闻言,嘴角抽了抽。

    傻子才不知道那是意外呢,可是……意外也是实在发生的事啊。

    孙诚反问道:“李言官,贾环曾明言,他得到消息,有三阳教妖人藏身平康坊,因此才去搜捕。

    这总是事实吧?

    你身为言官,当实事求是,怎能以自身好恶,就枉顾事实,污蔑功臣呢?”

    李梦菲听这番话从孙诚口中说出来,简直别扭的要死。

    他还想再说什么,可孙诚却不给他机会了。

    孙诚加快语速道:“至于贾环以权谋私,敲诈勒索,还收买军心,图谋不轨,就更荒谬了!

    因为贾环已经明言,昨夜各家捐献给五城兵马司的银子,他不会动用分毫。

    其实这点他不说大家也都该清楚,以贾家的豪富,还有贾环鬼神莫测的赚银子的能为,又怎会看上那区区几万两银子?

    所以,以权谋私之谈,纯属污蔑。

    而昨夜七大家也已经明言,那些银子,就是捐献给五城兵马司的。

    好让其发兵饷,养军余,更换军服,以及置办防火所用的水龙车。

    所以敲诈勒索,也不成立。

    至于收买军心,就更荒谬了。

    贾环身为荣国子孙,宁国传人,若想收买军心,大秦八大军团,哪里的军心他不能去收买?

    至于去收买五城兵马司那些油滑兵痞的军心吗?

    还说什么图谋不轨,真是可笑之极!

    且不说那些破烂兵痞能否练成精兵,就算能练成,可他们一没装备秦戟,二没装备秦弩,三更连兵甲都没装备。

    这样的兵连贾环家将都不如,且只有区区千人,难道贾环要凭借这一千人图谋不轨?

    因此,臣以为,李言官所言,并无道理。”

    见李梦菲不服,就要开口辩驳,孙诚沉声道:“李言官,宁国侯贾环,如今官居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一职,乃是武将。

    他若有错,自有军纪处之。”

    李梦菲咬牙道:“本官乃科道言官,风闻言事,上至君王宰相,下至文武百官,何人不能弹劾?”

    孙诚闻言,嘴角浮起一抹不屑,道:“李大人自然可以弹劾,可也当按照朝廷规矩办事才是。

    李言官想要弹劾军方将领,当将其罪行上书军机阁,由军机阁大臣交由兵部查证后,再有军纪竣法处置。

    李言官私自越级弹劾,已属违背规矩了。

    当自省己身才是,莫要只看别人,却看不到自己。”

    李梦菲闻言险些气炸,让军机阁去处罚贾环?

    还有比这个更好笑的笑话吗?

    “李爱卿,你先退下吧,这件事,朕会让军机阁去查证的。”

    隆正帝开口说道。

    李梦菲闻言,虽然还有些不服,可也知道,今日拿贾环怕是没法子了。

    这些人为了私心,当真是什么都可不顾……

    待李梦菲退回自己的位置后,礼部尚书梅英出列,沉声道:“启奏陛下,我大秦与原西域霸主,准葛尔汗国已经签订协约,自今日起,世上再无准葛尔汗国,唯有我大秦治下,准葛尔部族。

    陛下,此皆太上……”

    “朕知道了!”

    没等梅英将话说完,隆正帝陡然高声打断道。

    这下,百官就不乐意了。

    之前孙诚打断隆正帝,那是为了防止皇帝乱命。

    臣子这样做乃是有风骨!

    可是身为帝王,怎能如此粗暴的打断臣子说话呢?

    这不是堵塞言路,不尊重大臣吗?

    这是亡国之道,绝不可为也!

    不过,没等群情激昂的文官们开启直言劝谏模式,隆正帝又高声道:“梅尚书!”

    梅英面色淡然,道:“臣在。”

    隆正帝道:“准葛尔内附,收复西域之事,乃我大秦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桩功勋盛世。

    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自此而后,史书记载,我大秦功绩,将远超汉唐!”

    百官闻言,甚至有人脸上露出了肆意的嘲讽表情。

    只等隆正帝将功劳往他自身上揽时,就群起而“劝”之。

    让他最好有自知之明,这全是太上皇之功,与他隆正帝却没什么相干……

    然而,百官就听隆正帝继续道:“此等盖世功勋,皆为太上皇一人所谋。

    因此,朕决定让礼部着手准备,待不日太上皇出关后,封禅泰山,祷告上天。

    为太上皇加尊号,于尊称前,加一圣字,尊为太上圣皇。

    以太上皇之功绩,当为千古第一圣皇!”

    此言一出,光明殿内,一片死寂。

    文官行列,自辅政大臣马齐和张伯行起,再往下,为六部尚书,兰台寺御史大夫,九卿及各部侍郎,京兆府府尹等等……

    所有文官一脉的重臣,无不面色震惊,眼神出神的看着隆正帝。

    这和他们筹谋已久的对策,甚至与他们所料想会出现的一切可能,都不一样……

    怎么会这样?

    而武勋这边也没好多少。

    牛继宗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龙椅上之人,目光震惊。

    要知道,这几乎是隆正帝塑造不败金身的最后机会,他就这么……放弃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想不出,隆正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放弃,是有“自知之明”,还是……

    他们甚至都想不出还有第三种可能。

    然而,在极度震惊后,马齐率先回过神来,他面色忽然变得难看,眼神近乎无礼的看着隆正帝,道:“陛下方才言之,太上皇不日将出关?”

    隆正帝似乎对百官的反应极为满意,他嘴角弯起一抹弧度,然而看起来,却满满是对百官的讥讽。

    隆正帝细眸瞥了眼马齐后,高声道:“没错,太上皇日前传书于朕,告知朕,他已突破玄关,成为武宗之身。

    并要求朕,从即日起,要真正肩负起国朝大政!

    不可再随意打扰太上皇之清修……”

    “陛下!”

    马齐缓缓一步踏出,面色紧绷,看着隆正帝,沉声道:“敢问陛下,太上皇手书何在?”

    隆正帝闻言,细眸登时看向马齐,眼神凌厉森寒的盯着他。

    然而马齐,竟也半步不让,与隆正帝遥遥对视着。

    光明殿内气氛,陡然凝固。

    良久之后,隆正帝嘴角忽然浮起一抹让百官触目惊心的冷笑,他声音变得有些尖刻,唤了声:“苏培盛!”

    “奴婢在!”

    龙椅旁的苏培盛忙躬身应道。

    隆正帝寒声道:“将太上皇手谕,传与马齐,马相爷并诸位大臣一观。”

    苏培盛闻言忙再一应,而后从御案上小心的捧起一卷黄帛,沿着御道走下高台,将圣旨交给了身子都在微微颤抖的马齐。

    马齐接过那块黄帛后,展开一看,面色陡然一变。

    他身后众臣甚至都顾不得这是光明殿上,围了过来。

    孙诚急声道:“马相,您看清了,这可是太上皇笔迹?”

    马齐一双老眼抬起,看着上方细眸森冷的隆正帝,眼神苦涩之极,缓缓点了点,艰难的吐出两个字:“正……是……”

    ……

    ps:有没有书友猜出这个局的?哈哈哈……

    请容我嘚瑟一下!

    (未完待续。)

第九百零三章 张措大!(第三更!)

    贾环突然暴起反击的话,让马齐老脸灰白,眼神僵直。

    按理说,他现在还是名义上的辅政大臣。

    身上有朝廷的体面在。

    哪怕是为了安朝臣的心,隆正帝也应该呵斥责罚贾环一番,以全朝廷体面。

    可是,上书房内只有静静的呼吸声和淡漠的目光……

    虽然到今天为止,除了一个寿山伯府和一个定城侯府外,隆正帝再未抄第三家。

    但任谁都明白,不是隆正帝不想抄,而是还没来得及……

    隆正帝对满朝文臣的恨,怕是倾尽三江之水都难以洗刷干净。

    作为忠顺王一脉的顶级大佬,马齐又怎可能幸免?

    只是他暂时还有一些用处罢了,隆正帝不得不强忍着心中的杀意,留他在上书房内,以给那些濒临死境的朝臣们,一个虚无的希望,吊着他们,不让他们狗急跳墙……

    然而,这些人私下里串联,非要等到第十日才还亏空,想逼隆正帝和张廷玉出丑,彻底惹怒了隆正帝。

    所以此刻,他看向马齐的眼神,只有毫不掩饰的恨意和快意。

    并不阻拦贾环如泼皮般骂街……

    “老妖人”,这等解恨之言,也只有肆无忌惮的贾环能当场骂出口。

    其他人,无论如何,也需给人存一分体面,也是给自己存一分体面。

    “罪臣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马齐灰败着一张脸,跪伏在地,请求离场……

    然而,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隆正帝眼中满满是讥讽之色,寒声道:“马阁臣乃先皇留给朕的辅政大臣,岂能半途而废?

    朕心性诡变,喜怒无常,刻薄寡恩,还需阁臣多多指正才是。”贾环仿佛听到了隆正帝磨牙的声音……

    此言一出,别说马齐面如死灰,其他人也无不面色微变,心中有些发寒……

    前两句话,是太上皇当年对隆正帝的批评,而后一句,则是满朝大臣对隆正帝的风评。

    如今这般说出来,分明是不给马齐留半分余地。

    只是……

    这番话的意思,贾环可以说,反正他不要体面惯了,可若出自隆正帝亲口,那就有些过了……

    “皇上……”

    总理王大臣赢祥目含劝谏的看着隆正帝,你怎么能跟贾环一个样呢……

    隆正帝也自知失言,哼了声,道:“马相起来吧,再留些日子,朕还需要马相的辅佐……”

    说罢,冷冷一瞥后,又看向贾环,道:“你有这份心总是好的,只是,你刚才所言,他们不会记你的好,是什么意思?”

    马齐话虽然说的阴险,但未尝没有一分道理……

    贾环撇撇嘴,道:“臣说了,臣又不是散财童子,白送给他们股份。都是要银子的,没有银子,就拿地契来换,臣不挑食,地契、房契、铺面,都成。最好是地契……

    俗话说的好,崽不卖爷田。

    臣逼的他们把田都卖了,他们能不记恨臣?”

    隆正帝微微眯眼道:“等银行赚了银子,他们再买就是,还可以多买……”

    张廷玉闻言面色一变。

    土地兼并之祸,惨烈非常。

    如果真有此忧,他一定要劝隆正帝,禁止此议。

    贾环笑道:“这就是银行股东们的一个禁忌底线了,不准圈地。

    除了祭田外,最好都卖了。

    谁家圈地两万亩以上,就还是回家种地致富吧,银行满不足不了他的贪念。

    臣家里除了那一万亩的牧场外,也都会逐渐出手卖掉,不会留下超过两万亩地。

    拢着那么多田庄在手里做什么?

    不如卖给下面的佃户,每年收他们那点地租能有几两银子……”

    隆正帝闻言面色一动,心中很有几分心动。

    若真能让这些国朝勋贵把田都卖了,那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只说眼前这个混账小子家里,家里就有数以十万亩计的土地。

    勋贵不纳粮,是太祖高皇帝给武勋的优容。

    关中田地,近乎五分之一在这些人手里。

    若都卖了,可安置多少百姓!

    隆正帝倒没想起来,还有五分之一是皇庄……

    不过……他又皱眉道:“他们会听你的?”

    在这个时代,土地简直就是家族根本,谁会卖根本?

    贾环摇头道:“陛下,他们不是会听臣的,他们是会听银子的。

    他们现在不愿意无所谓,等银行的流水出来后,他们看到银行分红远甚于田地的出息,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只是到那时,股本的价钱,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么廉价了。”

    隆正帝想了想,颇为心动的点点头,觉得一时想不到什么了,又看向赢祥和张廷玉等人,道:“你们还有什么问的?”

    赢祥微微摇头,看向张廷玉。

    张廷玉当仁不让,道:“宁侯,请恕下官放肆……

    宁侯此议,听着很美好。

    只是,毕竟是新鲜之事,宁侯如何能保证对百姓有利而无害?

    再者,若银行之利真如此之大,那,别的钱庄为何做不到,偏宁侯有自信可为之?

    第三,下官不明,宁侯不收高息搜刮百姓,凭何维持这般大的局面?”

    其他人也不解,是啊,凭什么?

    钱庄票号之流,他们并不陌生。

    虽然的确算是来钱较快,可也绝无可能一年出息一座国库的税收。

    众人看向贾环。

    贾环道:“对百姓有利还是有害,这还用多言吗?

    他们存银子到银行,虽然收取一二文钱的手续费,可产生的利息都远不止此。

    从银行贷款,银行收取的利息又远少于外面钱庄的利息。

    难不成,这对百姓有害?

    就是对商人也有利啊,自此以后,再不需带着大量沉重的金银走南闯北,提心吊胆。

    当然,最有用的,还是朝廷。”

    众人闻言一怔,张廷玉忙道:“怎么说?”

    贾环呵呵笑道:“如果银票流通天下,自此就没了火耗银子,张大人想想,此举是不是大益于朝廷,大益于百姓?”

    张廷玉闻言,倒吸一口冷气,面色骇然的看向贾环。

    其他人也无不面色大变!

    这是要掘天下文官的根啊!

    若没了火耗银子做贴补,那些文官们吃什么喝什么?

    断人钱财之恨,更甚杀人父母……

    牛继宗温严正等人都有些凝重的看向贾环,真想举世为敌吗?

    连隆正帝都有些不落忍道:“这件事先搁置,步子迈的太大,怕你摔倒。”

    贾环闻言嘿嘿一笑,眼神微微感激的对隆正帝点点头,又不动声色的看了眼马齐。

    来,再说老子想造反?

    感觉到贾环肆意的目光后,马齐面色微变。

    心中却冷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你贾环为了拍皇帝马屁,将全天下的文官都得罪光了,日后自有你死无葬身之地之日……

    只是,若真让他把银行办成了,虽天下文官都恨不得吃了他的肉,可……

    天下的勋贵们却都会保着他。

    甚至,将银子存在银行的文官们,都不愿贾环出事。

    更何况是皇帝……

    如此一来……

    唉,真真是异数。

    张廷玉想了想,再道:“贷款之利,要高于存款之利,不知下官所言对否?”

    贾环笑道:“对。这只是其中一种盈利……

    至于别的钱庄为何做不到?

    因为他们没我这么大的财力,就算有我这么大的财力,他也一定没有我这么大的势力。

    谁要是能把陛下也拉下伙儿当股东,我才伏他。”

    “呵呵呵!”

    众人给面子一笑,隆正帝横视之……

    贾环干咳了声,道:“大秦的钱庄,多是几家富户或者大商号私营,因此,他们的分布不广,难以做到流通整个大秦。

    最多也就能做到在几个省份流通,小者,甚至只能在几个县城内流通。

    一出他们的地盘,就会受到别人的挤压,黑手。

    况且他们都往外放印子钱,也就是高利贷,百姓畏之如虎。

    如此一来,就再次减少了利润来源。

    但银行不同。

    我不怕任何人来下黑手,我背后站着陛下,站着满朝武勋,甚至还站着一些宗室和豪商。

    谁要能把我们这一伙子也掀翻,他也不必做钱庄了,直接造反就是了……

    如此一来,银行必能畅通大秦南北东西。

    黑辽百姓,将银子存入银行,换成银票,他可以拿之在都中买京货,可以在齐鲁买鲁地特产,可以在江南买南货。

    这般,有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我们一定会发大财!哈哈哈!”

    张廷玉抽了抽嘴角,又想了想,道:“宁侯,银行的银票,是有多少银子,印多少银票,还是……”

    贾环闻言面色一变,再看向张廷玉,就有些刮目相看了。

    可以啊,张措大……

    张廷玉被贾环这种“不怀好意”的眼神看的有些不自在,道:“非下官熟悉此事,只是前朝的宝钞之害,流毒前明二百多年而不绝,害了太大百姓。

    下官既得陛下信任为户部尚书,便不得不防备此事。”

    隆正帝等人听到“宝钞”二字后,无不面色凛冽,看向贾环。

    明朝宝钞就是朱棣搜刮民财的无上法宝,没能毁掉大明,都是奇迹。

    贾环笑道:“陛下面前,我不敢说假话,银票肯定会增发。

    但这是在取得百姓信任之后的事。

    而且,每次增发银票,也一定会上报于户部报备,以金库里的银子为基数,扩发一定合理的比例。

    绝不会滥发。

    银行之事,事关民生天下,我有自知之明,我就算是贾家子弟,如果乱了天下民生,陛下再宠信于我,也一定斩我头颅,以谢天下。

    实际上,户部可以派人常驻银行,以作督查。

    当然,只能带眼睛,不能指手画脚。”

    张廷玉闻言,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隆正帝,道:“陛下,臣已知之。

    如果宁侯没有再藏私的话,臣有信心,在第二年,为户部也开一家朝廷的银行……”

    “我……草!”

    贾环闻言傻了眼儿了,看着张廷玉破口大骂道:“你要不要脸?”

    张廷玉唾面自干。

    隆正帝强忍着笑意,心里给张廷玉点了两百万个赞,然后怒视贾环,道:“混账东西,你再骂一句试试?户部尚书,朝廷体面,也是你能骂的?”

    贾环瞠目结舌的看向隆正帝,指着张廷玉道:“陛下,这臭不要……陛下,您讲不讲道理?”

    隆正帝觑眼看着他道:“朕如何不讲道理?你方才不是自己说的,朝廷也可开吗?”

    贾环闻言,冷笑一声,道:“对,张大人尽管开就是,你要能开起来,赚到大银子,我就伏你!”

    张廷玉淡淡的道:“朝廷的银票,天下通用。宁侯的银行也不能拒收的……”

    贾环闻言这次是真的炸了,你他么这不是美帝国主义吗?

    他眼神凛冽的看向张廷玉,冷笑道:“你银库里连鸟毛都没几根,你发银票让老子买单?你尽管试试看。”隆正帝说的都不行。

    张廷玉却笑了,道:“宁侯放心,下官怎会做这等杀鸡取卵之事?

    宝钞前车之鉴在前,朝廷又岂能重蹈覆辙焉?

    下官担保,就以宁侯银行第一年缴的税为本金,增发银票。

    宁侯也可派人在户部监察。

    若户部银行敢滥发银票,下官张廷玉满门性命在此,恭请宁侯摘去。”

    怪不得第二年才发,你娘希匹……

    贾环面色木然的看向隆正帝,道:“陛下,臣恳请陛下派人严查张廷玉的来历。

    臣怀疑,他的科举可能存在舞弊。

    他考的应该不是四书五经,而是空手套白狼的王八蛋生意经!”

    “哈哈哈哈!”

    自邬先生死后,隆正帝第一次笑的如此畅快!

    ……

    ps:第三更!!我每天更那么多,自己都怕了,嘎嘎!求订阅!

    (未完待续。)

第九百零四章 再无后顾之忧

    等贾环捂着一只眼,载着得意洋洋的史湘云返回时,却发现家里的姊妹们,除了贾迎春外,都已经开始骑马了。

    而当“教习”的,是之前并没有出现的许多年轻蒙古女孩子。

    为首的那个女孩子贾环还认识,正是帖木儿的女儿,博尔赤的妹妹,十六岁的蒙古小丫头娜塔。

    娜塔在蒙古语中,是珍珠的意思。

    娜塔在娜塔在娜塔在娜塔在

    而林黛玉对贾环的到来,只是轻轻一瞥,恍若未觉,反而责怪身下的白马,不懂事,不乖巧,只会疯……

    嘿嘿,听的贾环忍不住好笑,惹的林黛玉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到底是林美人,心眼儿和针鼻儿一样大小。

    至少在这种事上是如此……

    史湘云见状,哼了声,又瞪了眼强绷着脸忍笑的贾环,狠狠一个肘击……

    然后顾自翻身下马,去找来她的马,唤了一个蒙古丫头教她骑马。

    史湘云虽然不惧林黛玉,面上也大大咧咧的对贾环,可心里却着实不愿再给贾环添麻烦。

    因为她知道,她以后还有很多大。麻烦要让贾环头疼,比如说:

    史家!

    她和薛宝钗交好,因此可以从薛宝钗那里得到许多外面的信息。

    其中就有史家兄弟俩的种种作死行为。

    而贾环曾跟她保证过,为了她和贾母,为保住这俩人的性命。

    史湘云知道这会很难很难……

    贾环下马后,牵着马走了过去,道:“姐姐,你不爱骑马吗?很好玩的!因此,她不愿再让贾环为了这些儿女小事头疼。

    高采烈的姊妹们,都骑马骑的不亦乐乎。

    唯有贾迎春只是站在宅子前,温柔的微笑着。

    贾环下马后,牵着马走了过去,道:“姐姐,你不爱骑马吗?很好玩的!”

    因此,她不愿再让贾环为了这些儿女小事头疼。

    高采烈的姊妹们,都骑马骑的不亦乐乎。

    唯有贾迎春只是站在宅子前,温柔的微笑着。

    贾环下马后,牵着马走了过去,道:“姐姐,你不爱骑马吗?很好玩的!”

    因此,她不愿再让贾环为了这些儿女小事头疼。

    高采烈的姊妹们,都骑马骑的不亦乐乎。

    唯有贾迎春只是站在宅子前,温柔的微笑着。

    贾环下马后,牵着马走了过去,道:“姐姐,你不爱骑马吗?很好玩的!”

    因此,她不愿再让贾环为了这些儿女小事头疼。

    高采烈的姊妹们,都骑马骑的不亦乐乎。

    唯有贾迎春只是站在宅子前,温柔的微笑着。

    贾环下马后,牵着马走了过去,道:“姐姐,你不爱骑马吗?很好玩的!”

    因此,她不愿再让贾环为了这些儿女小事头疼。

    高采烈的姊妹们,都骑马骑的不亦乐乎。

    唯有贾迎春只是站在宅子前,温柔的微笑着。

    贾环下马后,牵着马走了过去,道:“姐姐,你不爱骑马吗?很好玩的!”

    ”

    贾迎春的眼睛忽然弯成了月牙,笑眯眯的看着对面的一对人儿。

    ……

    又在篝火旁架起了烤架,烤上了一只大全羊。

    琴声悠扬而粗犷。

    引得众人再次沉醉。

    而娜塔则带着牧场上的姑娘们,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围着篝火,跳起了古老的蒙古舞,《鸿雁》!

    舞姿优美动人,更有浓浓的草原风格,让贾府的姊妹们过足了眼瘾。

    却还未完,《鸿雁》之后,那些牧场女孩子们,看贵人们这般喜欢看,商量了番,又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

    果不其然,风格陡变的热情欢快的锅庄舞,让所有人眼睛一亮,跟着欢笑起来。

    因为父兄皆是贾环信重的手下,娜塔有机会常去宁国府请安,说起来和贾环也算很熟悉了。

    因此胆子格外大些,竟敢将贾环拉进了长长的队伍里,一起跳了起来。

    看着贾环在一群蒙古姑娘中撩啊、甩啊、晃啊,贾家的姑娘们,无不笑的前仰后合,眼泪都快下来了。

    乌仁哈沁出身草原,最熟悉这种草原舞,自然而然的跳了进去,还站在贾环前面,教他怎样跳。

    而只要有贾环在,小吉祥就从来不知羞为何物。

    见乌仁哈沁都进去玩了,她也拉着抬不起头见人的香菱,加了进去,跟在贾环身后,欢天喜地的胡乱扭了起来。

    整只舞蹈队伍的气氛陡变,从欢喜,变成了喜剧……

    贾家人愈发笑的喘不过气来。

    贾环也看的哈哈大笑,而后还招呼其她人也来跳。

    可别说端庄如宝钗,自重如探春,羞涩如迎春,就连灵动的林黛玉、好玩的史湘云和明明已经蠢蠢欲动的贾惜春都不肯上前。

    谁若跟小吉祥一样上去乱扭,回去后还活不活了?

    但不论如何,今夜大家真的好开心,舒畅……

    这种开心,与平日里在家看某三孙子耍宝时哈哈大笑不同。

    那种笑,虽然也开心,但会一笑而过,不留痕迹……

    但今日这种,是开阔了眼界和心灵后的开心。

    每个人的神采都有些不同了,焕发着身心通透的喜悦光泽。

    贾环见之,便打定主意,待日后安定下来后,一定多带着家里的姊妹们出去走走,逛逛。

    见识一下不同的人间景色,世间风。流。

    总不能让她们一辈子,都拘在那座大观园里,做名副其实的笼中雀吧?

    只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

    而就在贾环带着家里的姊妹们,在城外牧场上欢乐度假时,位于神京皇城安福门外辅兴坊的五城兵马司衙门内,气氛却格外的压抑。

    自铁网山打围之后,背负着谋逆罪名的五城兵马司,接连遭到黑冰台、刑部、大理寺以及兵部刑律司的轮番洗礼。

    当初裘良只带了两千兵马去了铁网山,不算那一万帮闲余勇,留在京中的,还有三千正规人马。

    可经过四大强力机构扫荡后,如今堪堪只留下了一千人马。

    铁网山之变,着实惊世骇俗了些。

    兵变、逼宫、弑君,种种不忍言之事一夜尽数发生!

    此等滔天罪孽,又岂能轻易放过?

    纵然那位现在隐忍不发,只想着日后清算。

    可朝廷依旧要用不少人头,来为死去的忠良陪葬,更要为朝廷的体面粉饰一番威严。

    如此一来,还有比最先起事的五城兵马司更好的选择么?

    这支送给都察院人家都嫌弃的队伍,就是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