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就会为你们卖命。”
文少伯与介子鸱被这名纶氏男人忽悠走了。
而等半个时辰后,待等文少伯与介子鸱从羝族纶氏部落的部落地再出来时,他们身后已跟着十名奴隶,虽然看上去有些瘦弱,但一个个颇有神采。
“他们会背叛我们么?”
文少伯有些担心地询问那名送他们出来的纶氏男人,却见后者笑着说道:“你放心,他们在北地已经没有家了,他们是自愿给你们魏人当奴隶的,魏人在我们川雒……啧啧啧。”
文少伯顺着这名纶氏男人的目光望向那十名奴隶,却古怪地发现,这些人望向他的目光,就跟看到了大箱大箱的金块似的,简直两眼放光。
这种殷切,让文少伯不寒而栗。
似乎是注意到了文少伯的神色,那名纶氏男人搂着他的肩膀,笑嘻嘻地说道,“在雒城多呆几日,你就会发现,魏人的身份是多么的好用……”(未完待续。)
第468章:民商崛起之初(六)
ps:加更啦,求订阅、求月票咯~~~
————以下正文————
魏人的身份好用?
这是什么意思?
文少伯不能理解。
直到他与介子鸱领着那十名奴隶,行走在雒城的街道上,时不时有些年轻貌美的异族少女对他暗送秋波时,他这才逐渐醒悟过来。
雒城,尽管从未明文魏人在这里享受有什么特权,但不可否认,当地的羱族人、羝族人、羯族人对待魏人都十分的客气,哪怕称这份客气是尊敬也毫不为过。
当日,文少伯与介子鸱并没有急着购入羊皮返回魏国,毕竟在文少伯看来,历经辛苦来到雒城这座异族的繁华城池,好歹也得休息几日,欣赏欣赏这边的景色嘛。
而这回,介子鸱倒是没有否决,因为他也很好奇,好奇于那位肃王如何使两个不同文化的种群,在这里和睦相处。
“那边有卖吃的东西的店铺,过去看看吧?”
文少伯对介子鸱建议道。
后者点点头,两人遂走入了一家明显侧向异族风貌的店铺。
在他们身后,那十名奴隶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在文少伯的催促下走入了店铺。
而这一幕,店家看在眼里,笑着迎了上来,问道:“两位是魏人吧?”
文少伯见对方明显是异族打扮,好奇问道:“你是三川人吧?怎么你也会说我魏国的话?”
店家笑了笑,说道:“雒城的羱、羯、羝三人,会讲魏国话的多着呢。以往那些不会讲魏国话的人,如今都在死命地学……”说到这里,他眨了眨眼睛,玩笑说道:“听不懂魏国话,如何与魏人做生意呢?对了,两位要点什么?”
文少伯恍然地点了点头,问道:“你们这有什么?”
店家闻言介绍道:“我三川的食物,我这里都有,羊饼、羊肉、羊奶、羊奶酒、奶酪、奶酥……”
都是没听过的……
文少伯与介子鸱对视一眼,说道:“都来一份先尝尝。”
说罢,他招呼那十名奴隶在附近找几张矮桌坐了下来。
倒是介子鸱慎重地问了店家一句:“店家,你们这里对奴隶……并没有,那个,禁止吧?”
不得不说,身为一名楚人,阶级观念在介子鸱脑海中已根深蒂固,尽管他十分痛恨这种事。
那店家似乎是看出了介子鸱的心思,摇摇头说道:“只要两位尊客乐意,我并不禁止。”
一会儿后,食物送上,文少伯与介子鸱二人,对于三川这边的食物赞不绝口,倒是那十名奴隶,显得兴致不高。
见此,文少伯好奇问道:“文一,这些食物不好吃么?”
他口中的文一,即是他这些奴隶中的编号,方便记忆。
只见文一摇了摇头,用生硬的魏国话说道:“主人,我们吃了十几年的羊饼了,就算是羊奶酒,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哪怕最劣质的魏国酒水美味……”
“是吗?我觉得挺好的啊……”文少伯咬了一口羊饼,又灌了一口羊奶酒,随即拍着胸口豪爽地说道:“只要你们忠心,待返回魏国后,我请你们喝咱们魏国的烈酒!”
听闻此言,那十名奴隶无不两眼放光,毕竟魏国的烈酒,他们以往可从未有机会饮用,只是听他们原先的主人夸赞过而已。
“我们一定会对主人忠心的!”众奴隶纷纷说道。
文少伯闻言哈哈大笑,喜不胜收,毕竟他家中以往的家奴,事实上并非属于他,而是属于他安陵文家,而这些人,才是真正属于他的班底。
他甚至忍不住开始幻想,他带着这些人,白手起家,创造出比他安陵文家更多的财富,创造出让那些背地里看不起他的亲族人震惊的财富。
“店家,羊饼、羊肉、羊奶酒,再来几分!”
“好的!”
大概半个时辰后,酒足饭饱的一行人走出了这个羱族小店。
文少伯摸着鼓鼓胀的肚子走在路上,望着沿途那些时不时在路过时对他暗送秋波的异族少女,忍不住感慨一声:“雒城,真是个好地方。”
介子鸱在旁闻言,淡淡说道:“要不要再带几个女人回去?”
文少伯闻言不禁砰然心动。
毕竟在刚才吃饭的时候,他们已经从那名店家的口中得知了一件事,即雒城内的女子,那些羱族、羯族、羝族的少女,都十分向往魏国。
不夸张地说,只要文少伯在路上勾勾手指,说不定就有几名异族少女围上来,做他的女人。
更妙……不,更恶劣的是,奴隶中也有年轻貌美的女奴,只要文少伯愿意支付一笔金钱,那些女奴原先的主人,恐怕不会介意将卖几个给文少伯。
而那些女奴,恐怕也十分乐意当魏人的女侍,毕竟在这座城池,魏人的地位的确是非常高。
事实上,卖给文少伯他们那十名奴隶的那名纶氏男人,就曾暗示文少伯,想不想购入几名年轻的女人,只不过被介子鸱一口推却了而已。
“肃王征服了三川,将魏人的地位推到这种高度,可不是让你们干这种事的!”
当时,介子鸱是这样告诫文少伯的,让当时有些蠢蠢欲动的文少伯满脸羞惭,连忙义正言辞地拒绝了那名纶氏男人的诱惑。
只不过此刻望着那些过往的异族少女,文少伯心底的某种**逐渐又有了抬头的迹象。
“要不,咱们每人买一个……就买一个,怎么样?介子,你想啊,你一个人住,有个人端茶倒水……”
“不需要!”介子鸱淡淡说道:“咱们如今当务之急,是迅速积累金钱……哪怕是肃王,恐怕也无法阻挡国内那些贵族与大贵族太久,一旦肃王妥协,雒城对那些人开放,咱们的损失会非常大。……眼下,没有必要将钱浪费在奢享上!”
“居然说是奢想……”文少伯抵不过介子鸱,沮丧着嘀咕。
见此,介子鸱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说道:“你还想不想成为魏国家财万万的巨贾了?!”
听闻此言,文少伯浑身一惊,脑海中顿时回想起入城所看到的,那雒水河畔壮观的船队,眼神顿时一清。
“你说得对,介子,你我只是稍赚了些钱而已,并且,还不是咱们自己赚的,而是肃王殿下白送给咱的……是我太得意忘形了。”说罢,他顿了顿,沉声说道:“咱们现在就去收购羊皮,随后返回大魏!”
介子鸱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即,他环首望了一眼周遭,见有些魏人跟着一名或数名衣衫褴褛的女奴,心下暗暗叹了口气。
授人以渔虽好,但此举过于拔苗助长啊,肃王……所谓饱暖思****,人有了钱,就会想到奢享,并没有多少人能有坚韧的意志力……
介子鸱暗暗摇了摇头。
别看这里的魏人占尽先机,此番狠狠赚了一笔,但从他们将闲钱用在购买女奴这一点上,介子鸱便不难推算,这些魏人,迟早会被泯灭与淘汰的,无法在肃王扶持民间商贾这股劲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从而成为家财万万的一方巨贾。
此后,他们参观了城中央的石像群。
那可真是一座不可思议的石像群,有操控着连弩战车的商水军士卒,有作为护卫的羱、羝两族骑兵,还有砀山军士卒、成皋军士卒。
仿佛在这场三川战役中作出贡献的,皆有石像,唯独少了一人。
那便是总督这场战争,并创立了雒水之盟,将羱、羯、羝族三族人拉拢到魏国这边的那位年轻的魏国王族,肃王姬润!
而这,令介子鸱暗暗咋舌,毕竟在他看来,这座石像群,明显是可以流芳百世的。
然而那位肃王殿下,却毫不在乎地放弃了。
“文贤弟,介子贤弟。”
就在文少伯与介子鸱参观这些石像群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他们,回头一瞧,他们愕然发现,途中与他们结伴而来的陶洪,已买了十几名奴隶与五六辆装满货物的马车,看样子是正准备离城。
“两位贤弟,你们还未收购羊皮?”陶洪远远地瞧见了文少伯与介子鸱,惊讶地喊道。
“陶兄,钱都花完了?”
介子鸱走上前去,拱手问道。
陶洪看起来十分高兴,颇有些自得地说道:“一车的定陶瓷器,眼下全换成了……这些。”说着,他从怀中摸出一枚纪念铜钱,感慨地说道:“钱币,就只剩下这一枚了,我要将其当成传家宝留给后辈。”
说罢,他对文少伯与介子鸱招了招手,笑着说道:“两位贤弟,愚兄还想着年前再来一趟,就不与两位贤弟久聊了。”说着,他回身对他的奴隶们喊道:“出发!”
“这才是大毅力的人啊……”
望着陶洪那支商队离去的背影,介子鸱不由地感慨道,随即,回头瞪了一眼文少伯。
“看看人家!”
“咱们只是稍微落后了一些而已嘛……”文少伯缩了缩脑袋。
“不去购买女奴了?”介子鸱略带嘲讽地试探道。
“不了。”文少伯摇了摇头,随即望着陶洪那支商队离开的背影,正色说道:“我也想成为大商贾,可不想被陶兄比下去!”
“很好!”介子鸱满意地点点头,微笑道:“那就赶紧去收购羊皮吧。”
“嗯!”
当日,文少伯与介子鸱学着陶洪那样,各自留下了一枚纪念铜币,而将其余所有的钱都花完了,将其换成了五辆马车的羊皮。
并且于黄昏前,这对兄弟二人的商队亦离开了雒城。
而似他们一般,有许许多多魏人的商人用赚取的利润换成了奴隶班底与货物,马不停蹄地离开了雒城,但不可否认,亦有很大一部分魏人被雒城所吸引,得意忘形地用此次赚取的金钱买了不少女奴带回国。
而这些人,正如介子鸱所预测的那样,很快就会泯灭于众人。(未完待续。)
第469章:民商崛起之初(七)
十一月初,文少伯、介子鸱,以及他们俩那十名奴隶,驾驭着总共六辆马车抵达了魏国的王都大梁。
毕竟布告上朝廷户部收购羊皮的地点,就在大梁的户部。
当日,文少伯与介子鸱便找到了真正负责收购羊皮的司署,即户部辖下的仓部,将那六辆马车的羊皮全部换成了铜币,整整四个大箱子的大铜钱。
介子鸱仔细算过,户部给予他们的收购价格,恰好是雒城那边售价的两倍,再算上他们从商水县运载货物出售于雒城的利润,这趟行商,居然让他们赚到了几近八倍于本金的利润。
这是一个何等疯狂的数字!
由于天色接近黄昏,文少伯与介子鸱决定今日在大梁住上一宿,遂在城西找了一家客栈,将六辆马车停在客栈后的空地上,但是那四个大箱子的大铜钱,文少伯却叫那十名奴隶们将其搬到房间里。
随后,叫店家搬来几坛子酒,叫那十名奴隶一边饮酒一边看守那些财富。
但是不许喝醉。
在安排妥当这些事后,文少伯与介子鸱便离开了客栈,打算趁着不多的时间,欣赏一下王都的繁华。
他们并不担心那十名奴隶会携款私逃,毕竟那些纶氏人再卖给他们这些奴隶时候,就已经在其胸口上用烙铁印上了文少伯的印记,并且告诉文少伯,若是奴隶胆敢背叛主人的话,纶氏会赔偿他们的损失,并且,派出纶氏最英勇的骑兵,哪怕追至天涯海角,也会抓到这些背叛主人的奴隶,对他们处于最残酷的惩罚。
相信这一点,那些奴隶们也心知肚明。
不过那名纶氏男人也说了,就目前为止,他们还未听说过有任何一名奴隶反叛的消息。
但是,为了谨慎起见,文少伯与介子鸱还是留了一个心眼,非但知会了客栈的伙计,还亲自在客栈前等了半个时辰。
没想到待等半个时辰后,文少伯与介子鸱二人偷偷溜回房间时,却无语地发现,那十名奴隶几乎都已喝到酩酊大醉,唯有那名如今叫做文一的奴隶,仍努力地睁着因为喝醉酒而显得通红的眼睛。
“主人,我们抵御不住魏国的烈酒的诱惑……它比羯族人还要可怕,一下子就让我们臣服了……”文一一脸惭愧而害怕地说道。
……
文少伯与介子鸱对视一眼。
这些奴隶的忠心倒是可以保障,但是这些人在美酒前的定力……
“行了行了,你也睡一觉吧。”
文少伯挥挥手说道,反正他们此刻在王都大梁,魏国治安最好的王都,倒也不担心有什么偷窃的事情发生。
在听到了文少伯的话,文一可能是支持不住,倒头就睡,鼾声大作。
“日后在外,最好别让他们沾酒。”
听着屋内那震天的鼾声,介子鸱苦笑着说道。
“不过这也说明我们大魏的酒真是好!”文少伯笑哈哈地回道。
介子鸱摇了摇头,毕竟他的好友,就是这样一个开朗爽直乐观没啥心眼的人。
“去街上逛逛吧,好不容易来一趟王都。”
“唔。”
抛下在屋内呼呼大睡的十名奴隶,文少伯与介子鸱离开了客栈,漫步在繁华的大梁街头。
不得不说,作为魏国的王都,大梁的繁华着实超乎文少伯与介子鸱的预测。
而让介子鸱最感到惊奇的,是生活在这里的平民,他们的面容普遍和蔼、带着笑容,不似楚国的平民那般死气沉沉。
当然,魏国也是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阶级观念的。
比如,当一辆奢华的马车从前方而来时,附近的魏人下意识地就让出了道路。
但是,他们并不会下跪恭送这辆马车,顶多就是为前者让路而已。
并且,魏国的律法也没有明文规定,平民就不可以行走于道路的中央。
仅仅如此,便已经让介子鸱清楚地认识到,魏国是一个相当开明的国家。
尤其是,平民的生命得到了魏国律法的保护。
在楚国,贵族打死一名平民,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魏国,若有一名贵族做出这样的事,就会被魏国朝廷的刑部问罪。
当然,贵族可以用一笔丰厚的钱来摆平这件事,只要舍得花钱,还是能够逃脱死刑,除非闹得民怨鼎沸。
但不可否认,魏国的律法对贵族已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不像在楚国,国法简直就是贵族倾轧、压迫平民的帮凶。
不过让文少伯与介子鸱意外的是,王都内的巡逻兵卫非常多,几乎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一队巡逻的兵卫。
莫非王都的治安警戒就是这般森严?但为何附近的魏民却并未有什么异色呢?
因为按理来说,当一个城市出现戒严时,百姓是头一个感觉到压力的。
他们来到了一家酒楼,在坐下后,当酒楼内的伙计来询问所需时,文少伯问起了这件事。
店伙计闻言笑着解释道:“哦,客人说这个啊,那与咱们平民百姓无关。客人不知,这些日子啊,各地有不少大人物涌到咱大梁,据说是要联名弹劾肃王殿下……”
“这是为何?”介子鸱惊异地问道。
“还不是三川那边的事给闹的。”店伙计一边用抹布擦着桌子,一边解释道:“前一阵子户部对国内各地县城都发布了布告,叫咱们平民百姓去三川行商,有不少人都去了,赚得钵满盆满……那些读书的士子都在说,这是肃王白送钱给咱们平民百姓。”
看来,瞧出此事的人并不少……
介子鸱暗暗点头道,随即他问道:“你所说的那些大人物,他们也组织了商队前往三川了吧?”
“可不是嘛。”说到这里,店伙计压低了声音,小声说道:“可是那帮人被挡在成皋关,寸步难进。据说有个大商队还被逼说了背后金主的名号,乖乖,居然是一位王爷……可是成皋关的兵丁根本不买账。”
其实介子鸱也亲眼目睹类似的事,闻言好奇地问道:“成皋关的士卒,居然连王爷也不买账?”
“小兄弟你是哪人啊?”店伙计好笑地望着介子鸱,随即小声说道:“成皋关的朱亥大将军,那可是当今天子曾经的宗卫,深受器重,并且此番又有肃王殿下授意,成皋关的士卒根本不惧那些王族……”
说着,他舔了舔嘴唇,更小声地透露道:“据说,还闹出人命了。”
文少伯最热衷于这种八卦消息,闻言好奇问道:“怎么回事?”
“还能怎么回事?”店伙计低声冷笑道:“还不是那些妄想强行闯出成皋关,结果被成皋军以造反的名义,用连弩射死了大半……连弩知道吧?肃王征服三川的战争利器!”
“不是据说可以走阳翟至伊山的那条路么?”文少伯纳闷地问道。
店伙计还没来得及解释,那边那桌的一名客人便压低声音说道:“没用的,肃王派了一万投降咱大魏的川北骑兵驻扎在那里,你有马跑得快?那些蠢材,居然妄想反抗,结果被川北骑兵射死了很多人。”
望着那名客人脸上的冷笑,介子鸱心中愕然,忍不住问道:“异族人杀了我大魏的人,足下似乎并不气愤?”
“此一时彼一时。”那名客人低声说道:“肃王此番显然是欲使民间富足,可那帮贵族,还想着来抢食……死了活该!最好那些贵族也射死几个!”
“这名客人。”店伙计连忙提醒那名失言的客人,后者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失言,顾自喝酒不再说话了。
见此,介子鸱好奇问道:“那肃王呢?可曾返回大梁?”
“恐怕还未。”店伙计耸耸肩,笑着说道:“昨日来店里喝酒的一名读书人说,肃王这会儿多半在三川友善挽回,要拖到年底才回来……”
原来如此。
介子鸱一听就懂了。
显然,肃王弘润是猜到大梁这边会出现许许多多来自贵族层的反对他的声音,于是就故意不回大梁,让这件事拖着。
但遗憾的是,年底前那位肃王必须回王都,庆贺元日。
换而言之,明年元日过后,肃王就将直面那些来自贵族们的施压了……不知到时候肃王能拖延多久。
想来想去,介子鸱预测了一个比较符实的日期:半年。
换而言之,肃王给予他们这些人的时间,是九个月左右。
在这九个月内,若是不能迅速创造财富,建立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队,那么,待等明年六七月份,待等肃王只得像那些贵族妥协时,大批财力厚实的贵族商队将一股脑地涌入三川,并且对他们这些平民商贾展开打压。
这将是一场凶险的战争!
在返回客栈的途中,就当介子鸱忧心忡忡之际,忽见文少伯一咬牙,狠声说道:“哪怕被老头子打断腿也认了,介子,咱们今年不回去了,在大梁购一批货物,再去三川!”
“不回安陵与令尊令堂庆贺元日?”介子鸱吃惊地问道。
“啊,不回去了!我一定要成为财富万万的巨贾,这是我毕生的抱负!”文少伯攥着拳头发誓道。
“抱负……”介子鸱愣了愣,随即微微一笑,笑着调侃道:“不惜冒着被令尊打断腿的危险,有这份魄力,你一定可以的。”
“你这家伙……”文少伯微微有些脸红,随即,他好奇问道:“话说,介子,你的抱负是仕途吧?”
介子鸱走了几步,随即沉声说道:“我想为那位肃王效力。”
文少伯吃惊地抽了一口凉气,愕然说道:“你这抱负……比我成为巨贾还要大啊。不过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我的兄弟,可是王佐之才!不过……”说到这里,他犹犹豫豫地说道:“若是一直帮我,荒废了学业,这……”
仿佛是看穿了文少伯的心思,介子鸱微笑道:“无妨。……如今的肃王,虽然令人敬佩,但我并不想辅佐他……我会等,等有朝一日,肃王不再只是肃王的时候……”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什么?什么肃王不再只是肃王的时候?”文少伯愕然不解地问道。
“意思就是我目前的学识,还不足以辅佐那位肃王。”介子鸱笑着解释道。
“是这样么?”
“就是如此。……对了,若是你真决定今年不回安陵的话,那咱们就要抓紧时间了,待过些日子冰雪封路,去三川的行程可就不好走了。”
“唔,你说得对,明日咱们就去市集采购些货物,随后立马出发再去三川!”
不得不说,介子鸱的判断十分准确,待等明年,魏国各方的贵族针对三川的利益一致对朝廷施压,使得肃王弘润也逐渐无法抗拒来自魏国内部贵族阶层的压力,只能默许雒城对魏国国内的贵族商贾开放时,那些在肃王弘润的支持下占尽先机的魏人们,瞬间就遭到了贵族商贾的强力压制。
到那时,那些欢喜于一时的财富,沉醉于奢享的魏国民间商贾们,瞬间就被挤地几乎没有丝毫生存空间。
只有像文少伯、陶洪这样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不遗余力滚利的平民商贾,才能承受住贵族商贾的压力,顽强地在这场平民商贾与贵族商贾之间的战争中生存下来,逐步壮大。
但无论如何,哪怕是十去其九、只存其一,赵弘润的目的也达到了。
种子已发芽长出了嫩芽,只要再给些机会,就会长成参天大树。(未完待续。)
第470章:预兆
洪德十七年十一月末,就当文少伯、陶洪等国内民贾新兴势力正趁着这段时间,不遗余力地累积财富时,为这些平民商贾创造了最佳机会的肃王赵弘润,正如国内不少有见识的人所猜测的那样,仍在三川一带游山玩水,并没有返回大梁。
带着乌娜、带着芈姜,带着宗卫们,带着肃王卫们,赵弘润一行百余人时而策马在广阔的草原上,时而狩猎于山林中,时而又去各部落的部落地做客,日子过得何其滋润。
只不过,有时想到回大梁后便不得不面对的事,赵弘润还是感觉有点烦心。
“殿下,王甫派人送来了口讯。”
“唔……说什么?”
“果然不出殿下所料,如上回殿下伐楚凯旋后那般,各地封王又一次聚拢于大梁。不过这回,来的可不是他们的世子,而是他们亲自赶赴大梁……”
策马伫立于一片土坡上,宗卫沈彧瞧着时机,趁自家殿下勒马歇息之时,这才适时地向赵弘润提起了大梁那边的情况。
望了一眼远处那在十几名肃王卫的保护下追逐猎物的乌娜,赵弘润原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不知不觉地就消失了。
“有哪些人?”赵弘润淡淡问道。
沈彧闻言压低声音说道:“王族中,有成陵王、济阳王、中阳王……当然,还有殿下您的老相识,原阳王父子……而世族中,向朝廷奏请此事的就更多了。”
赵弘润闻言摸了摸下巴,问道:“换而言之,半个大魏的王族与贵族站出来联合弹劾我,是么?”
“恐怕不止是半个大魏……”沈彧苦笑道。
赵弘润闻言咂咂嘴,一副荣辱不惊之色,只不过在半响后,他幽幽叹了口气,忍不住摇头说道:“真是悲哀啊,沈彧……”
沈彧自然听得懂自家殿下的这句感慨,亦轻叹一声,说道:“那些家伙眼中只有利益,岂人人似殿下这般,以大魏社稷为重?”
他二人正交谈着,芈姜驾驭着坐骑缓缓走了过来,淡淡问道:“在聊什么呢?”
赵弘润转头望了一眼芈姜,淡淡说道:“聊本王在这为大魏开疆辟土,国内有一帮家伙,迫不及待地想在本王背后捅刀子……”
芈姜愣了愣,随即深深望了一眼赵弘润,语气不明地说道:“你在走我父亲的老路,知道么?”
芈姜、芈芮的生父,乃楚国汝南君熊灏,一生致力于提高楚国内的平民地位、削弱贵族阶层的权利,是一位曾在楚国平民中享有极高声望的邑君。
但遗憾的是,这位邑君所作出的改革,触犯了楚国贵族圈子的利益,使得楚国贵族们联合起来对付这位汝南君熊灏,致使芈姜、芈芮姐妹年幼时便家破人亡,不得不在暘城君熊拓的帮助下,逃亡到巴国去避祸。
“你是在担心我?”赵弘润闻言笑着问道。
芈姜闻言轻哼一声,冷着脸说道:“只是警告你而已。”
“当真只是警告?”
“当真!……你觉得我有必要担心你么?”
“说不定你心里挺关心我咧?”
“我?关心你?哼哼,可笑!”芈姜冷着脸撇过头去。
见此,赵弘润皱皱眉,说道:“芈姜,最近你火气很大啊,是不是最近吃的羊肉过多,上火了?”
“你才吃羊肉上火!”芈姜冷哼一声。
在二人身后,宗卫沈彧眼瞅着这两位又开始了日常的吵架拌嘴,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过在识趣地离开之前,沈彧忍不住插嘴道:“殿下,芈姜大人最近火气大,您觉得,是不是您做了什么让芈姜大人感觉不快的事呢?比如,在与乌娜姑娘在一起后,冷落了芈姜大人什么的,又比如,在与乌娜姑娘在一起后,冷落了芈姜大人什么的,再比如……”
说到这里,沈彧比如不下去了,因为芈姜正俏脸微红,恨恨地盯着他。
见此,沈彧赶紧逃离,毕竟论单打独斗,他可不是芈姜的对手。
更何况,就算能打得赢此女,沈彧也不敢对这位日后极有可能会成为主母的女人动手啊。
不过沈彧一走,赵弘润与芈姜这边的气氛便逐渐有些尴尬了。
平心而论,赵弘润不是不知道芈姜关心自己,他只是不敢肯定,芈姜的这份关心,是不是出于那个邪物的关系,就像他也十分关切芈姜的事一样。
至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