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使得帐内明明有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气氛十分压抑。
终于,赵弘润承受不住了,长吐一口气站起身来,随口说道:“本王出去走走。”
芈姜与乌娜对视了一眼,皆没有跟随,而众宗卫们,也只有宗卫长沈彧出于自家殿下安全的考虑跟随着。
毕竟他们都不是傻子,猜得到赵弘润是想独自静一静。
走出毡帐,赵弘润便不由自主地走向西城墙那一带,毕竟西城墙那边的敌我双方阵亡最为严重,据说尸体已堆积如山,就连整片城墙都被鲜血给染红了。
而当时赵弘润在打斗打响时,一直呆在城门楼的厅堂内,因此,他想亲眼看一看西城墙那边的惨状。
因为他觉得,那些出身楚西的商水军士卒,此番是为了魏国而战死的,他赵弘润作为此番出征三川的主帅,有义务亲眼瞧一瞧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的遗体。
不分魏人、楚人、羱族人以及羝族人。
“肃王?”
“咦?肃王?”
“是肃王……”
随着赵弘润逐渐向西城墙靠近,那些正在搬运尸体、清理战场的商水军士卒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朝他望来。
而那些帮忙搬运尸体的羱族、羝族部落战士们,亦转头望向了这边。
不知怎么,明明西城墙这边有数千名正在忙碌的人,但是却几乎没有人交谈,哪怕是瞧见赵弘润,也只是略带惊讶地低声念叨了几句。
气氛,沉重而压抑。
这些人……
跟在赵弘润身后的沈彧微微皱了皱眉,因为他发现,四周那些商水军士卒与羱羝两族战士的眼神,略微有些古怪。
按理来说,赵弘润这位肃王殿下亲赴西城墙,这些商水军士卒与部落战士们应该感觉喜悦、感到荣幸才对,可是眼前的情况却是,那些人漠然或麻木地望着赵弘润。
甚至于,沈彧隐隐从那些人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种名为陌生的情绪。
他紧走几步赶上赵弘润,压低说道:“殿下,莫要再靠近了,这些士卒的情绪……怕是有些不正常。”
“……”赵弘润愣了愣,四下打量了几眼。
正如沈彧所言,他也从那些商水军士卒们与羱羝两族部落战士们投过来目光中,看到了漠然与陌生。
细想一下便猜到了原因的赵弘润,微微叹了口气。
这是伤亡太大的缘故。
要知道,商水军虽然如今归属魏**队,但军中士卒却皆是楚人。
而赵弘润作为一名魏人,却率领着这些楚人,包括那些羱、羝两族的部落战士,或许在平日里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一旦出现重大伤亡,沉浸于悲痛的商水军士卒,包括那些羱、羝两族的战士,多半不会将赵弘润视为自己人,甚至于,他们还会产生就是这个人让我们的同胞蒙受巨大损失的念头。
也难怪,毕竟真正意义上的魏军,砀山军与成皋军皆不在此,而在这场仗中牺牲的人员中,也没有一个是魏人。
一旦想到这里,无论是商水军的士卒们,还是羱羝两族的部落战士,难免心中会有种异样的想法。
“殿下,还是先离开吧。”沈彧在旁低声劝道。
赵弘润摇了摇头,随即,弯下腰从地上拔下一片草叶,用袖子抹去上面的污泥,随后将其放在嘴边,缓缓地吹响一支曲子。
“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
注:作者非常喜欢的相见难别亦难(吴静版)感觉特优美,也可以是同曲异词的女儿情,就是歌词不适合用在这里。
周围的商水军士卒们与羱羝两族部落战士们一愣,不明究竟下,便侧耳倾听,只感觉柔美悠扬,仿佛曲子里讲述着一个男人与爱侣分别,从此梦萦魂牵,再难相见的动人故事。
“真好听……”
在距离赵弘润大概几丈远的地方,商水军小卒李惠抬起胳膊擦了擦脸上的血污,仔细地听着那动人的曲子,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他家中那位温柔可人的寡居小嫂。
而在旁,央武与乐豹,不约而同地坐在了地上,默默地倾听着,看他们那茫然的目光,也不知在思念那位亲人。
听着听着,待赵弘润吹到**处时,在场的众人只感觉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悲意涌上心头,以至于有的人,明明是不可轻易落泪的男儿汉,却忍不住落下了热泪。
越来越多的人涌到了这边,围着赵弘润或站或坐在地上,静静地听着这首让他们悲中心来,却又让他们控制不住想去倾听的曲子。
只见在这段城墙,鸦雀无声,唯有赵弘润那悠长柔美的曲声。
而听着这支曲子,那些商水军士卒们,那些羱羝部落战士们,他们起初漠然的眼神逐渐变得柔和起来,仿佛一个个皆已陶醉在曲声中。(未完待续。)
第439章:一曲(二)
又是一个……熟面孔啊……
将一具商水军士卒的尸体小心地放在一堆柴薪上,商水军千人将冉滕注视着眼前这名面容尚且稚嫩的士卒尸骸,暗自叹了口气。
这名士卒,是他麾下千人队的新兵,年仅十五岁而已。
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呢?
冉滕在尸堆旁坐了下来,目光略带几分呆滞地望着跟前地上一株被血水浸泡的劲草,一株被人踩断了草茎,却仍企图直挺背脊的劲草。
这位千人将,不由地有些茫然。
去年,在暘城君熊拓率军攻打魏国的期间,他作为楚军的其中一人参与了那次战役,即是为了邑君暘城君熊拓开拓疆域以及报复魏国的野心,亦是为了领取那微薄的军饷,养活一家老小。
但无论如何,当时的他,作为一名楚人,在楚人的军队中,与楚人的敌人魏国作战。
而在那之后,暘城君熊拓战败,魏国的肃王姬润逼降了他们,并且,许下种种丰厚的承诺,将他们从楚国带到魏国,安置在商水县。
冉滕很敬重那位魏国的肃王,因为后者虽然是一名魏人,但却给予了他们这些楚人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这些楚人以及各自的家人,能在商水县安安稳稳地居住下来,甚至于,过得比原先在楚国时还要好,好得多。
出于感激,冉滕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继续作为一名军卒,一名归属于魏国的商水军军卒,并且在随后那位肃王的命令下,与其余两万名商水军一样,千里迢迢地来到了三川这片陌生的土地。
不得不说,若不是归顺了魏国,若不是加入了商水军,似冉滕这些楚国出身的军卒,恐怕这一辈子都很难会踏足三川这片土地,这片离开楚国实在是遥远的土地,更遑论与三川之地上羱、羯、羝三族发生一系列的摩擦与厮杀。
起初,因为出于对那位魏国肃王的感激,冉滕并没有考虑太多,但是此时此刻,当身边这些熟悉的同胞因为战争而蒙受了重大伤亡时,他不由地有些迷茫了。
我们,究竟是在为什么而战?
或者说,是为谁而战?
为了魏国?还是说,是为了那位魏国的肃王?
明明是楚人,却要为魏国而战?为魏人称呼为肃王的那个人而战?
尽管心中对赵弘润颇为感激,但冉滕亦难免产生了这样的疑虑。
归根到底,无非就是他对魏国还没有产生归属感的关系。
安陵、召陵、睢阳,那些商水周边城县对鄢陵、长平、商水等楚人的敌意,让那多达四十几万归降魏国的楚人时不时地就产生这样的想法:魏人不欢迎我们,我们只是寄宿在魏国的外人。
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冉滕有些不能接受他们商水军在这场体现魏国意志的战争中所蒙受的巨大损失。
最终,冉滕得出了一个多少能让他接受的答案:他们商水军,并未是为了魏国或魏人而战,只是为了那位魏国的肃王,那位给予了他们更优越生活环境的肃王姬润。
可问题就在于,肃王姬润,那是魏国的肃王,是魏人的皇子。
他……究竟是怎样看待我商水军呢?
冉滕暗暗想道。
不得不说,假若眼前堆积如山的尸骸中,哪怕有一名魏人的尸骸,都不会让冉滕产生这样负面的想法。
可事实就是,这里死的都是楚人,或是雒城羱羝两族的族人,没有一个魏人。
也亏得赵弘润在商水军中威望颇高,倘若换做其他人,恐怕这些商水军早就表露明显的不满了。
“呼……”
摇了摇头,将那些胡思乱想抛之脑后,冉滕站起身来,准备继续搬运尸骸。
可就在他刚站起来的时候,身旁却跑过两名商水军士卒的士卒。
见此,冉滕皱了皱眉,呵斥道:“你们去做什么?想偷懒么?”
“冉滕千人将……”那两名商水军士卒停下了脚步,回头过来,表情有些畏惧。
不过畏惧归畏惧,其中一人仍鼓起勇气解释道:“是……项离千人将让我们暂停手中的事务。”
“项离?”冉滕愣了愣,皱眉说道:“胡说八道!项离千人将叫你们不必再搬运尸体了?”
“不是不是。”另外一名士卒连忙解释道:“是肃王,肃王在那边用草叶吹一支曲子,项离千人将叫我们都过去听,据说是徐炯三千人将的命令。”
徐炯是三千人将,冉滕是千人将,虽然两者并非是直属的上下级关系,但终归军职差了两个大档,这让冉滕面色稍霁。
不过更让他诧异的,却是这名士卒的前半句。
肃王?用草叶吹曲子?
望着那两名士卒奔远的背影,冉滕犹豫了一下,亦朝着那边快步走了过去。
他很好奇,好奇于那位肃王殿下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西城墙,又为了什么目的而吹奏那个曲子。
快步走了大约两百来丈,冉滕面色一愣,因为他瞧见,远处居然围聚了成百上千的商水军士卒。
而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人都十分安静,使得冉滕果然能够听到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草笛声。
“喂,让让。”
冉滕用他魁梧的身躯强行挤入了人群。
当即,前面那位正静静倾听着草笛声的商水军士卒愤怒地回过来头,嘴唇微动可能是想骂人,但一瞅见身后的竟然是冉滕千人将后,立马下意识地缩了缩脑袋,强行朝一旁挤了挤,给冉滕留出一个空位。
也难怪,毕竟千人将在军中,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级别的将领了。
“唔。”冉滕朝着那名士卒点了点头,随即继续朝前挤,费了好大力气,并且遭到了好些商水军士卒不悦甚至是愤怒的瞪视,冉滕总算是挤到了人群的中央。
他惊讶地看到,在人群的中央,那位他心底颇为尊敬与感激的肃王姬润殿下,此刻就站在众商水军士卒们当中,在他旁边,坐满了安静聆听草笛声的商水军士卒。
那密集的程度,冉滕甚至怀疑这位肃王殿下甚至没办法原地转身。
肃王……居然这般信任我军?
冉滕不禁有些吃惊。
要知道在他眼中,距离赵弘润最近的商水军士卒,一伸胳膊就能抓到眼前那位肃王,这要是其中有什么心存不轨之人,那位肃王身边的宗卫大人绝对反应不过来。
“你这家伙,杵在那做什么?”身边,传来一句不满的抱怨。
冉滕皱眉转过头去,这才发现对方居然是自己千人队一名颇为勇武的悍卒,央武。
“啊,冉滕千人将……”此时央武也反应过来了,连忙朝同伴李惠、乐豹那边挤了挤,给冉滕留出一个位置,谄笑着小声说道:“千人将,您坐这,您坐这。”
“……”冉滕暗自翻了翻白眼,好在他挤进来的一路上已经见惯了士卒们前倨后恭的举动,也懒得理睬这家伙,毫不客气地坐了下来。
“肃王他在做什么?”冉滕小声问道。
“不清楚。”央武耸了耸肩,小声回答道:“当时我们正在搬运尸骸,肃王就来了,啥也没说,就是摘了一枚草叶,吹起了曲子……”
话音未落,左前方传来了不悦的低声呵斥:“那边的,给我闭嘴!”
央武仗着身边有冉滕这位千人将在,狐假虎威似的瞧了一眼对方,却猛然发现左前方的那人,居然是军中的两千人将陈燮,赶紧又低下头来。
陈燮比冉滕军职高一大级,冉滕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于是便再次将目光投降不远处那位肃王,安安静静地听着那草笛曲。
曲子,柔美悠长,但明显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悲伤,曲声所描绘的,仿佛是一种咫尺天涯、再难相见的分别。
这让在场的商水军士卒以及羱羝两族族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不,冉滕亲眼看到,那几名坐在商水军士卒当中的羱羝族人,有的眼眶含泪,有的抬手拭泪,让人很难想象对方也是身高八尺的男儿汉。
不过,冉滕却感觉自己能够理解他们,因为在听着那悲伤的曲子时,他难免就想到了此刻远在商水县的妻儿,想到了她们娘儿俩期待他安然无恙返回的期盼,同时也联想到了,那些已战死在这雒城的士卒,他们的家人在得知噩耗后的悲伤。
那种悲伤,是不是就像那曲子里所描绘的那样呢?
肃王殿下……原来是在缅怀那些战死的士卒们。
冉滕暗暗说道。
不得不说,他来地有些迟了,没等他坐下多久,赵弘润便已吹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将草笛从嘴边移开了。
一曲告终。
而对此,附近的商水军士卒们与羱羝两族族人们皆有些不舍,不约而同地用期盼的目光望着那位肃王,希望能够再聆听一次那优美悲伤,能让他们产生极大共鸣的曲子。
可让他们感觉有些遗憾的是,那位肃王,将那只捏着草笛的手垂了下来,开口向他们说了一句话,一句让他们颇为意外与吃惊的话。
“本王知道,在场的诸位,有绝大多数此刻都在茫然,茫然于诸位究竟为何而战,那些牺牲的人,又是为何而牺牲……”(未完待续。)
第440章:引导士气
“本王知道,在场的诸位,有绝大多数此刻都在茫然,茫然于诸位究竟为何而战,那些牺牲的人,又是为何而牺牲……”
当听到赵弘润坦诚说出这句时,在场诸商水军兵将们,绝大多数皆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是的,他们的确是在纠结这一点,谁让这场体现魏国意志的战争中,仅看到他们商水军这些楚人在浴血奋战,为此牺牲无数,却瞧不见一名魏兵么?
虽然说,事实上砀山军与成皋军同样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这些,此刻赵弘润眼前这些商水军士卒毕竟是没有亲眼瞧见,因此,他们心中会有狐疑也在所难免。
更关键的是,他们亲眼所见羯角人对待那些奴隶兵的态度,下意识地就想到了他们曾经在楚国时的遭遇,因此产生联想,浮现出种种诸如这位肃王其实会不会也是在利用我们这类的疑问。
这一切,都合乎情理。
四周,寂静无声,所有的商水军士卒皆默默注视着那位个子并不高的肃王殿下。
而就在这时,赵弘润再次张开嘴,郑重地说道:“不错,你们的确是在为你们心中的魏国而战,为魏人而战。……让本王不能理解的是,为何你们会有那样的抱怨?难道你们不是魏人的一份子,不是我大魏的一份子么?!为国家而战?为同胞而战?难道这有什么不对么?!”
这巧妙的反问,让在场诸商水军士卒们心中一愣。
国家?
同胞?
我们?……魏人的一份子?
诸商水军兵将们面面相觑。
他们原以为赵弘润会向解释这场仗的原因,没想到,这位肃王居然用这种语气强烈的反问,仿佛是在严厉地质问他们。
可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商水军士卒们在听到这句严厉的质问后,非但没有生气的情绪,反而有种莫名的慌乱,仿佛他们真的是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似的。
“本王记得,去年在正阳县的时候,当本王下达那道将令的时候,本王便对当时尚且称之为平暘军的将领们言道,任何一名愿意归顺我大魏的楚人,本王皆会一视同仁,视其为魏人,视其本王的同胞。归国之后,本王将平暘军一拆为二,安置于鄢陵与商水二县。……本王知道,安陵、召陵、睢阳等地的城县,那些国民仍对你们抱持着敌意,但这并非是他们的错,也并非是你们的错,只能说,是那场楚魏两国之间的战争的错,是平暘军熊拓的错!”赵弘润毫不犹豫地将黑锅甩给他眼下私底下的盟友,暘城君熊拓。
“在那场战争中,无论是魏人,还是楚人,皆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有说不尽的家庭失去亲人,丈夫、儿子、父亲……但在如今,商水军即是我大魏的军队!商水人、鄢陵人、长平人,即是我大魏的子民,不会有魏人、楚人的区分!本王很抱歉,本王没有改变人心的本领,强行扭转安陵、召陵、睢阳等地的民众接纳诸位,但是本王以及朝廷户部、礼部的官员们,一直在致力于化解双方的恩怨与仇视。……数百年前,我魏人从陇西迁出,当时所有的魏人都姓姬。随后,我大魏吸纳了梁国,国内出现了以梁为首的诸姓;吸纳了郑国,国内又出现了以郑为首的诸姓,到如今,我姬姓赵氏王族所治理的大魏,国内何止存在着几十、上百的姓氏?……国即大家,我大魏,一直在吸纳外族人,融入到名为大魏的这个大家族,今日是你,明日是他,一切愿意与大魏同存亡,同甘共苦的子民,本王皆称之为……魏人!”
“……”附近诸商水军兵将闻言为之动容,毕竟其中有绝大多数人,是首次听赵弘润如此郑重地阐述这件事。
环视了一眼众商水军兵将,赵弘润缓了缓语气,正色说道:“本王,不会说什么感谢诸位的话,因为在本王看来,你们也是魏人的一份子,为国分忧,这是理所应当的!……不过,本王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会作为一名魏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应得的待遇,或许青史不会记载诸位,但是本王会记得,国民会记得,我大魏洪德十七年征讨三川羯角的战役,那支打败了羯角二三十万大军的商水军,那些英勇作战、慷慨赴死的士卒,来自于我大魏的商水县!!……后人不会称其为归降魏国的楚人,只为尊称其为,为国捐躯的商水郡魏人!……这个称呼,诸位可满意?!”
“噢!”
一名商水军振臂高呼了一声。
听闻此声,附近的商水军亦纷纷振臂,呐喊附和。
那冷不丁的呐喊,吓得那些羱羝一脸惊容地四下观望,想不懂这些人究竟是犯了什么毛病。
居然……
千人将冉滕望了眼自己的右手,自嘲地笑了笑。
记得片刻之前,他还在为这件事而纠结,但是此时此刻,听了那位肃王的话,他豁然开朗。
是啊,若是作为一名魏人,为大魏而战,哪怕牺牲再多,又有什么呢?
想到这里,他握紧拳头,亦振臂挥舞起来。
见此,赵弘润挥挥手示意了一下,示意诸兵将收声。
诸商水军兵将们猜到这位肃王殿下仍有话要说,遂陆续地收了声音。
而就在这时,赵弘润对面响起一句怯生生的问话:“肃王,真的没有赏赐么?不是有犒赏的么?”
包括赵弘润在内,在场诸商水军兵将都愣住了,随即哄堂大笑,使得气氛更为回暖。
“你这蠢货!”千人将冉滕狠狠地一拍身边央武的脑袋,心说:肃王殿下正在开导我军,你小子胡乱插什么嘴啊?
不过赵弘润倒是不在意,或者说,他觉得那名士卒插嘴后的气氛变得更好了。
“唔……”只见赵弘润故作沉吟了片刻,问央武道:“你要什么赏赐?”
可能是没想到赵弘润会询问自己,央武颇有些受宠若惊,抓抓头讪讪说道:“最好能有个百来两银子什么的。”
百来两银子……
已经充分体会过魏国物价的诸商水军士卒,目瞪口呆地望向央武。
要知道在魏国,百两足够一户人家非常滋润地过上一年了。
可让诸商水军兵将们意外的是,赵弘润闻言竖起三根手指,笑着说道:“本王给你们三倍!”
“三、三百两?”
在诸商水军士卒惊地倒吸一口冷气之余,央武亦是瞠目结舌。
他连忙又说道:“肃王,可不可以分我们两只羊,一只公的,一只母的,让我们带回商水,好叫家人养着?”
赵弘润略一思忖,再次说道:“羊,本王也给你们三倍!”
还没等满心欢喜的诸商水军兵将们反应过来,就见央武瞪大着眼急迫地说道:“肃王殿下,小的尚未婚娶,能不能分个女人给咱?”
赵弘润点了点头,竖着三根手指,笑着说道:“好,本王也给你们三倍……你以为本王会这么说么?!”
诸商水军士卒哄堂大笑,皆好笑地望着央武,却见央武颇有些郁闷地撇了撇嘴。
这小卒,有点意思……
打量了几眼央武,赵弘润笑着说道:“此事,本王可不能给你做主,不过,你若是自己有本事拐走几个女人,只要不强迫对方,不做出败坏我商水军军纪的事,本王非但不会阻拦,还会另外给你一份庆贺婚娶的分子钱。至于这钱拿不拿地到,就看你自己了。”
诸商水军兵将们哈哈大笑,不出意外的话,央武这回可是出名了。
而此时,赵弘润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羱羝两族的部落战士们,改用羱族语对他们说道:“本王不会忘记商水军的贡献,同样也不忘记诸位。虽然诸位不能算是我魏人,但却是我大魏的盟友。……在军势浩大的羯角人面前,诸位坚定与站在本王这边,与商水军的士卒们一同携手作战,本王不会忘记那些在此战中牺牲的勇士。……或许有人会担心本王过河拆桥,在打败了羯角人后,便背弃了与诸部落的盟约。那么在此,容本王再次重申一遍,本王以及本王身背后的大魏,会永远视雒水之盟内的部落为盟友,共进共退、祸福与共,任何企图破坏雒水之盟的人,本王会将其视为不共戴天的仇人。”说到这里,他聚起拳头,大声喊道:“三川之地,永远属于雒水之盟!只要我大魏尚存于世上,那么三川,就永远是你们可安居的土地,十年、二十年,百年、两百年,直至……万、万、年!”
“(羱族语)雒水之盟!”
“(羱族语)雒水之盟!”
那些羱、羝两族的部落战士,亦像之前那些商水军士卒一样,喜悦欢呼起来。
而他们的欢呼,亦感染了商水军的士卒们,
而在人群外,闻讯而来的伍忌以及几名将领,还有以白羊部落族长哈勒戈赫为首的其余羱族部落族长们,他们皆望着眼前的这一幕,不觉有些吃惊。
他们都是在听说赵弘润视察西城墙,由于担心西城墙的商水军士卒以及羱、羝两族部落战士,会由于巨大的伤亡数字而对这位肃王殿下有所冲撞,有所冒犯。
可没想到,赵弘润却用草笛吹了一支优美的曲子,抓住了这些人的心,此后又通过一番话,使得那些商水军士卒与部落战士,他们原本略有些低迷的士气,再次高涨起来。
人心所向、众志成城,虽羯角仍有十余万之众,焉有不败之理?!
诸位将领与诸位部落族长们对视一眼,不觉有些庆幸。
庆幸他们彼此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未完待续。)
第441章:士气跌涨
因为己方出现大量人员伤亡而导致的士气低迷情况,自古以来就比比皆是,哪怕是某些为了国家、民族等大义而踏足战场前去打仗的军队亦不例外,更何况是本就不是一个民族的士卒。
但赵弘润却通过一支草笛曲,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再次抓住了商水军士卒与羱羝两族部落战士们的心,并且振奋、鼓舞了两者的士气,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感觉很不可思议。
而最让众人感到心悦且荣幸的,还是赵弘润与商水军士卒的对话。
当时,赵弘润用一句幽默的话调侃了央武,这让在场的诸商水军士卒们感到一种很新奇的感觉:原来,这位肃王殿下并非是一直高高在上,他其实离我们很近。
正是有了央武的打岔,随后西城墙这边的氛围变得非常好。比如,当赵弘润鼓励完诸兵将,准备回毡帐时,便又有一名年轻的商水军士卒鼓起勇气,出言恳求这位肃王殿下再吹一遍方才的曲子。
可能这名士卒是像千人将冉滕一样,都是在曲子告终时这才闻讯赶来,希望能听一遍完整的。
当然了,也可能是纯粹喜欢那支曲子。
但无论怎样,这个提议,得到了在场所有商水军士卒与羱羝部落战士们的普遍支持。
其实,赵弘润无所谓再吹一遍那支曲子,毕竟再吹一遍又有什么?但是,他却忍不住想逗逗那些商水军士卒们,故意望着早已暗沉下来的天色,犹豫说道:“再吹一遍倒是无妨,不过,眼下天色已暗,诸位还未清理战场……”
果不其然,听闻此言,附近的商水军士卒们不禁有些失望。
而就在这时,三千人将徐炯可能是猜到了赵弘润的心思,在远处高声喊道:“肃王殿下,您就再吹一遍吧。……殿下放心,待会末将就是下令点火把,也会叫这帮兔崽子在今夜前打扫完战场的。”
附近众商水军士卒微微一愣,随即纷纷起哄。
见此,赵弘润也不矫情,笑着说道:“好,既然徐炯三千人将为你们保证,本王便再吹一遍。……对了,记下了曲律的不放跟着哼。”
“喔喔——”
众商水军兵将们欢呼起来。
此后,赵弘润又吹了一遍,而那些商水军士卒,甚至是羱羝两族的部落战士么,这次也如赵弘润所言,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希望能将这支优美的曲子牢记在心中。
大约又过了小半柱香工夫,赵弘润吹完了第二遍。
众商水军士卒们虽然不舍,但因为有言在先,遂只好放这位肃王殿下离开。
不过在这位肃王殿下离开时,他们给予了前者莫大的欢呼,可谓是夹道欢送。
“殿下,您真是……太出色了。”
就连之前反复几次提醒赵弘润早早离去的宗卫长沈彧,此刻亦忍不住小声称赞道。
赵弘润微微笑着。
得到那么多人衷心的认可、支持与拥护,硬要说不高兴,这未免也太虚伪了。
但一想到那巨大的伤亡数字,他的心中仍有些发堵。
“本王能做的,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