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就是后世北戴河地区,大秦铁路的入海口,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明朝之所以老百姓生活水平低下是因为投入不足而已。

    在封建王朝,兴修水利可不是一家一户或者宗族势力可以搞定,必须官府组织才能够成行,而大明财政朝不保夕,地方官员人浮于事,在盛世修建的水利设施如今满目疮痍。

    本来小冰河的威力是可以靠人力遏制,可惜没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最终结果就会步入恶性循环。

    悲催的大明末世景象尽显,灾荒导致减产,减产导致自耕农破产导致大量土地抛荒大量农民逃亡。

    而官府的赋税需要确保,因此本来摊薄到五万户的税赋变成了四万户公担,这又加剧了逃亡和抛荒。

    导致更多以前还过得去的自耕农破产,周而复始汇集起来的无产阶级和被无产阶级亡了大明朝,白白让通古斯野人得了便宜。

    有了黄家不遗余力的投资,这块地方成为北直隶粮仓指日可待,今年的重点是兴修水利,冬天无法施工老百姓无所事事也不能让他们闲着,一人发一杆长枪苦练乡勇。

    由于成大事出任永平府台,他带走了家将巡检司巡检杜有田和家丁去府城上任。

    成大事保举姚三当上了永平府团练,还和姚三商量着给他起了一个大号,姚善守,寓意深远,既可以理解为善于守家业也可以理解为善于守城。

    成大事由一个吏员硬生生被黄胜扶植成了准府台大人,他是个聪明人,黄胜最喜欢和懂得权衡利弊的聪明人打交道,跟道德君子反而敬而远之。

    永平府地界有成大事这个约等于黄家官员的府台老爷,这里的税赋当然不会拖欠,其实大明的正税简直不值一提,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的是苛捐杂税各种摊派而已。

    成大事如今也有自己的煤矿,由于靠海便于运输,黄家包买所有的产量,给的价钱足以让他淌金流银,因此他无需刮地皮也可以得到太多利益。

    以前大明的煤老板其实获利有限,毕竟煤炭的需求有限价格不高,黄家在岛屿上大练钢铁、生产水泥、烧制陶瓷,需求量简直达到了大明的总和。

    因此开矿赚钱比侵占田亩土里刨食需要看老天爷是否风调雨顺稳妥多了。成大事成为黄家利益共同体之一,当然会用心做事,为己为民都能够交代。

    叶成经来当抚宁县太爷可轻松了,他把一切布防事务完全交给已经因功成为守备武官的周放,把所有的民事交给何桂兰等等黄家工作人员处理,自己成天游山玩水或者做生意。

    他的要求不高,去年建奴来袭前抚宁每年上交朝廷多少钱粮赋税,今年按照六成缴纳即可。

    叶成经有人脉,朝廷免了许多安置难民的田赋,今年抚宁有六成赋税缴纳已经特立独行也!考评全优完全不成问题,三年考级全优升官一级板上钉钉。

    何桂兰不肯住在伤心地永平府城,来到抚宁主持北直隶屯田工作,想不到来上任的县太爷居然是黄家自己人,她现在约等于成为了县太爷。

    何桂兰聪明,号召每家每户发展养殖业,给予启动资金,敲定合同收购鸡、鸭、鹅和禽蛋,有了许多家禽去田间地头吃虫子,总会吃一个少一个,对于遏制蝗灾效果应该不错。

    黄家的岛屿生活水平高,家禽、蛋类有多少要多少,单供应军前就是一个巨大的数量,老百姓不会因为产量高就卖不上价导致亏本失去了搞副业的热情。

    相反,黄胜给的定价是经过科学测算而得出,比如每斤鸡肉、猪肉跟麦子价格的比值达到多少才能够让老百姓有一成以上的利润,老百姓如果散养放到田间地头吃虫子等等活食应该能够谋利两成以上。

    黄胜不是如大明傻兮兮的读书人,说什么君子不谈利,他专门核查计算利润,不管是自己还是给黄家体系配套的工人、农民。因为唯有获利才能够持续发展。

    有了大量黄家伤残转业军人来到北直隶工作,他们这些跟建奴打过恶仗曾经的黄家战士在永平府受到追捧,太多县太爷保举他们出任巡检、典史、团练等等,根本不介意有的人少支胳臂或者有点跛。

    这些转业军人不仅吃大明的公家饭,还是情报处的工作人员,拿双饷一个个工作热情空前。

    在他们的带动下,黄家安置的灾民有了盼头有了主心骨,还出现了几次黄家乡勇和几个县的衙役持杖以待,监督过境前往山海关换防明军的事情。

    往往大兵过境,即便军纪好,多少都会造成地方上的损失,军纪涣散跟土匪过境差不多,这是大明司空见惯的丑恶现象。

    但是在黄家控制区绝不允许,连践踏麦苗的兵丁都会被拖出来打板子。

    客兵的主将刚开始怒不可遏,后来就怂了,他们发现维持大兵过境秩序的人他们惹不起,也未必打得过,那是战神黄大人的家丁,经过几次耀武扬威,所有的过境客兵都不敢在永平府地界发胡作非为也。

    由此可见武力足以压倒一切,没有管不好的军队,只有无能的将军。

第四百七十一章: 国事家事

    其实在大陆除了忠明堡的乡勇装备略微好一些,其他地方的乡勇几乎没有什么装备,这是因为黄胜暂时不想暴露太多实力。

    在永平府除了民事官、军情处特工和退伍军人可能拥有全套铠甲和热兵器,其他一般乡勇只有木杆长枪,少有刀剑,盾牌十有**是家里的锅盖。

    但是他们的长枪比大明制式长枪穿透力强许多,大明枪头就是铁匠打制的一件铁器而已,容易折损容易锈蚀。

    黄胜发现最方便武装老百姓的办法就是给每人一支长、短枪,因此黄家钢铁厂的高碳钢三棱军刺大量生产,流水线生产如此技术含量底的东西太容易,耗用钢材也有限,目前家里库存有十几万个。

    永平府乡勇两人一组,用锅盖和短枪的作为枪盾手,一个是长枪手,只要他们敢战,遇上骑兵、弓箭手都有对抗的能力。

    鲁密铳穿透锅盖也办不到,因为这些锅盖都是按照黄家要求加厚改进过的,比较简单,就是加大了掀开锅盖的把手便于牢牢握住而已,因此也能对抗一般敌军火器部队。

    这样的乡勇组合远程打击能力也有,奋力投出手里的短枪其杀伤力比弓箭还要牛掰呢。

    六月十七,荷香终于得偿所愿顺产一个大胖小子,黄胜给取了一个特拉风的名字黄河。

    喜得贵子,荷香满脸幸福,大妇楚儿对她爱护有加,荷香由衷的感到幸福,只是暂时不能陪伴老爷左右有些小小的遗憾。

    一天下午,正在和黄明理、刘国正几个议事的黄胜闻报已经挂从三品卫指挥同知衔的火枪手把总刘大碗冒冒失失来求见家主。

    所有人都感到奇怪,刘大碗来到黄胜面前扑通一声跪下磕头不已,把黄胜搞得莫名其妙。

    黄明理几人也相顾愕然,刘国正讶异道:“刘将军,我军早就不行跪礼,你今天怎么了?”

    只见刘大碗紧张得一头汗水,结结巴巴道:“卑职不是行军礼,这是、这是、这是……。”

    黄胜笑道:“这是又是哪般?”

    “大人,卑职这是行家礼,卑职求您恩准卑职娶妻。”

    “啊?婚姻自由,从来不需要谁批准啊?“黄胜一头雾水,感到奇怪。

    “大人不开恩,卑职无法娶妻,求大人成全。”

    黄明理晕了,道:“说事情,别颠三倒四,面对面跟建奴都能刺刀见红的主,有什么话不敢说?”

    刘大碗定了定神,认为这是家事换了称呼大声道:“卑职想娶乐儿先生为妻,请家主恩准。”

    “啊?”在场的将军们都惊愕莫名。欢儿、乐儿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属于黄家权力中心的人物,资格又老,连黄明理、黄明道都对她们客客气气。

    如今像刘大碗这样的小将军大都出自第一批纤夫少年,他们都以师礼对待白牡丹、白芙蓉、欢儿、乐儿等等女子,她们也确确实实教过这些将军们读书识字。

    在刘国正的潜意识里欢儿、乐儿就是家主的女人,见刘大碗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怒喝道:“岂有此理,你小子昏头了?如何引诱乐儿先生如实招来!”

    “卑职从来没有和乐儿先生说过一句话,更加没有什么引诱,请家主明察!”

    这是什么情况,黄胜糊涂了,问道:“你要取乐儿为妻也要两厢情愿啊!如果真的连一句话都没说过这算什么事?”

    “卑职在天启五年春天第一次见到乐儿先生就想有朝一日娶她为妻,为此卑职一直努力,卑职今年已经已经二十了,说媒的不知凡几,卑职却连纳妾都没有单等着今天呢。”

    原来古代不时兴自由恋爱,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不是自由人,当然全凭家主做主,其实黄胜早就把他们都卖身投靠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根本没有自己也是奴隶主的觉悟。

    黄胜笑道:“首先你的行为值得表扬,不藏着掖着,敢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可是是否能够娶到美娇娘在你而不在本官啊!”

    “卑职什么都愿意做,请家主明示。”

    “这样吧,只要你征得乐儿本人同意,选好良辰吉日就可以用花轿来抬人,如何?”

    “这,卑职不敢,卑职从来没有和乐儿先生说过话。”

    “这就不对了,你刚刚还说什么都愿意做,事到临头怎么怂了?女人十有**心软,你暗恋乐儿多年,心不可谓不诚,再苦苦哀求成功的把握十有**……。”

    老于世故的黄胜给麾下出坏点子,说了有小半个时辰如何骗女人,把几位将军听得很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女人只要她爹妈肯嫁哪里由得她们,还需要动如此多的脑筋,有必要吗?

    黄胜嘴都说干了,刘大碗就是不肯自己去,执拗的认为全凭家主做主肯定能够成事。

    没辙,黄胜干脆找一直在参加编撰“华夏大字典”的欢儿、乐儿来这里。

    不一会儿环佩声响,梅香和她们来了,叽叽喳喳还跟来了淑瑶等等几个主母身边的大丫头。

    乐儿见到了满厅的将军愣了愣,道:“老爷,您唤奴婢有何吩咐?”

    “没有,没有,刘将军有话要对你讲呢。”

    “刘将军?”乐儿看了看站在旁边呆若木鸡满脸通红的刘大碗笑道:“不知刘将军有何言焉?”

    黄胜见刘大碗那个糗样子,有些泄气,对他道:“加油,勇敢点,乐儿不吃人。”

    刘大碗就是不挪窝,还傻傻的站着,黄胜恨不能上去给他一脚,怒道:“刘大碗,本官命令你冲!”

    这话有效果,刘大碗冲了,来到乐儿面前扑通跪下道:“乐儿先生,卑职已经二十了,媒人不知说合了多少女子卑职都没有看一眼,卑职在你给炊饼吃的那一刻就发誓以后娶妻就要去乐儿先生这样的好女子。”

    乐儿慌了,感觉情况不对,羞得面红耳赤,“我、我、我什么时候给你炊饼啊?你干什么快起来。”

    “那是家主收留卑职的那一天,卑职一直铭记在心,如果得到乐儿先生为妻,卑职立刻死了也心甘情愿。”

    乐儿更加慌乱,口不择言道:“胡扯,不许瞎说。”

    “乐儿先生,你如果肯下嫁卑职,卑职一定会一生一世只有你一个女人,绝对不会纳妾。”

    “胡说,我又不是妒妇……。”乐儿发现气糊涂了,说错了话,赶紧打住。

    刘大碗豁出去了,继续道:“乐儿先生,答应嫁给卑职吧,卑职会疼你一辈子。”

    黄胜看着一群女孩子嘻嘻哈哈不成体统,挥挥手,自己也跟一群将军出去了还关上了门,偌大的客厅里只有刘大碗和乐儿了。

    欢儿和几个小妮子一个个躲到窗口偷听,时间慢慢的流失,再次出现的刘大碗容光焕发,乐儿捂着脸逃得无影无踪……。

    刘大碗见到家主再次乐呵呵跪下磕头,咚咚咚的声音传出老远,黄胜道:“你小子还行啊!不错,选择良辰吉日成亲吧!对了,乐儿有工作呢,你以后如何处之啊?”

    “大人,咱们黄家的女人都做事,卑职的女人当然不例外。”

    黄胜叹了口气,心道,你小子高高兴兴取娇妻,我还得慢慢做荷香的思想工作啊!

    谁知来得后院荷香的院子,欢儿、乐儿和她们的侍婢都在,荷香已经得知了前院发生的故事,她反而在安慰伏在她腿上哭得泣不成声的乐儿。

    无需自己解释,黄胜乐得轻松,逗儿子黄河一番就去了楚儿那里。

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

    楚儿早就得知了一切,大度得很,当着老爷的面,召集三十几个青春妙龄的侍婢,包括淑字辈的大丫鬟,告诉她们如果看上谁了回禀自己,一定会风风光光让她们出嫁。

    有了楚儿处理家事,看来无需自己多事,黄胜乐得不管,忙着参与科研、巡查各部门。

    婚宴上,喝得有了九分醉意的刘大碗痛哭流涕,他抽抽噎噎告诉来贺喜的好友。

    自己恍如在做梦,当年他一个饿得有可能熬不过春天瘦不拉几的大孩子,忽然有一个美得如仙子般的姑娘娇笑着递给他一个炊饼。

    从此以后他就过上了快乐的日子,如今梦寐以求的仙子居然成为了自己的女人,他高兴啊,高兴得只想大哭一场……。

    后来刘大碗这一段结婚感言成为了流传黄家体系的经典笑话,当然没有恶意。

    在刘大碗的感召下,有许多自认为有了竞争力的少年大胆向家主身边的女人求爱,因为家主高调宣布,只要两情相悦,本官一定成人之美。

    没几天成就了许多好姻缘,连主母淑字辈的大丫鬟都出嫁了好几个。

    也难怪她们被追捧,她们虽然是丫鬟,其实也是有粗使丫鬟服侍,在英国公府邸长大,贵族的气质可不是小家小户短时间可以学得来,这需要时间积淀的。

    居然有个少年军官,大着胆子寻白芙蓉求爱,看着比自己小十几岁的愣头青,白芙蓉哭笑不得,她当然拒绝了。

    因为她在黄家属于有身份的人,不可能做妾,可是她更加不能做妻子,因为她们都是混迹欢场的女子,成年累月吃药,早就不可能怀孕,如何能够耽误少年军官传宗接代?

    白芙蓉委婉拒绝了大胆的少年,表示会撮合和他年纪相仿的姑娘为妻,最后也不知道有没有姐弟恋发生,反正这段时间白芙蓉如同焕发了青春般。

    欢儿不知什么原因,她今年和乐儿同岁,也满二十了,几位年轻军官都伸出了橄榄枝,她就是不松口要荷香别嫌弃她,她愿意就这样跟着主人过一辈子。

    黄胜知道女大不中留,留要留出仇,可是人家不愿意出嫁,自己早就约法三章,你情我愿是基础,欢儿不愿意,奈若何?只能由她去吧!

    楚儿后来宣布一个消息,以后黄家再也没有一个卖身投靠之人,她把家里的卖身契和投靠文书全部交还本人,告诉大家以后全部是自由人。

    谁知黄胜交代楚儿的做法没有换来欢呼声一片,许多家丁、家将都不乐意家主如此。

    连韩广、李大钢这样曾经的家丁,现在的将军都不乐意,他们都说黄明理、黄明道已经是正一品武官还不照样是黄家私人,为什么家主让他们扫地出门?

    最后黄胜无可奈何,只能把家丁们不肯取回的文书又留下了。

    楚儿本来就建议夫君不必如此,随遇而安即可,谁知夫君一定要给麾下自由人的身份,她拗不过黄胜只能照办。

    最后的结果她已经预料到了,咯咯娇笑不已。

    她毕竟是英国公家千金,太了解民俗。知道太多大明百姓期望投效勋贵而不得呢,如今夫君既是侯爷又是封疆大吏两广总督,谁不愿意成为黄家家丁啊?

    贸然送还投效文书反而让家丁、家将有了被抛弃的感觉,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也!

    大明朝风气如此,那位叶浩武是叶家家生子,虽然官居武职二品,还是以叶家人自居,根本没有流露出一丝自立门户的念头。

    可见明朝人对于主仆关系多么执着,不管是否真心也不敢背弃家主。否则实在难以在大明立足也!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黄胜通知资格最老的一批家丁喝酒,还有一半人在南海搞风搞雨不在黄家湾岛,筹光交错间和在场的几十人交了心,告诉大家只要愿意留在黄家,自己不抛弃不放弃任何弟兄。

    小小“交还自由”的风波过去了,黄胜去“华夏岛”考察工作,这里除了华夏城已经基本完成,岛上到处是如火如荼在建的大工程如同大会战。

    “华夏岛”一下子增加了人口太多,许多人只不过是短暂滞留几个月后去安南拓土。

    赵蕊以保甲为单位组织起十几万壮劳力和健妇,安排他们修路、修水库、平整山地造田,平整出来的石头运来修路基。

    这些人民来自三个地方,后金、东江镇和北直隶,拖家带口有二十余万,每天工作五个时辰学习一个时辰吃三餐。

    以前面黄肌瘦的老百姓,经过几个月有规律的生活和劳作,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一个个脸色红晕。

    大家听说两广总督安南侯来看望大家欢呼雷动,黄胜很郁闷,因为每到一处只能看见黑压压跪了一地的老百姓。

    黄家民事官多次声明家主不喜跪拜,可惜这些加入黄家体系不久的老百姓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要给黄大人这位带给他们好日子的家主诚心诚意磕头谢恩。

    北直隶由于被建奴肆掠,失去家园的老百姓义无反顾选择投靠黄家时根本没有奢望什么,混个两餐半饱就谢天谢地了。

    他们发现同行的人太多了成千上万,哪怕是朝廷,要给如此之多的百姓提供饭食也难以为继啊!漂洋过海时太多人有了悔意,如果离乡背井依旧连个温饱都混不上也太憋屈。

    来到“华夏岛”这个如天堂般的地方,他们再也不是一日两餐,而是早、中、晚三餐,如果有突击任务要夜晚加班还有加餐。

    不仅如此还能够让所有人饱食,每天都会有荤腥,不是一条鱼就是二两肉做的大肉丸,或者一个荷包蛋。

    大多数饱受饥寒的老百姓养壮实了,孩子们得到了营养,眼神灵动许多当然健康了许多。

    所有在劳动的人民被告知,在“华夏岛”工作,管吃管喝管住还会根据工作表现、出力大小得到每月三钱、五钱、七钱银子不等的劳动报酬。

    以后去安南每家每户会得到白送的水稻田五亩作为自留地,还会得到具备使用权的田亩,分配方案根据每户劳动力多少二十至五十亩不等。

    他们如果不太会种田或者不愿意种田也不要紧,因为有许多工作机会,再不济也会得到如现在这样的工作,得到如修路、修水库这样的活计,但是去了安南,在管吃管喝管住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工钱统一翻倍。

    宣传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常抓不懈,要把大发展能够带来的好处广而告之每一个准备开疆拓土的群众,让他们能够打消顾虑轻装上阵。

    “耕者有其田”的杀伤力太大了,没有一个老百姓不对安南充满向往。

第四百七十三章: 培训在职军官

    辽东血战已经过去了半年,春天就应该下水的战列舰和巡航舰早已完成交付海军服役,今年的生产计划倍增。

    这完全得益于攻取了建奴巢穴,把整个后金国的大部分财富据为己有了,最终统计高达白银近两千万两,抛去出兵成本净赚一千五百万两之多。

    有了海量的钱财,有了几十万人力,当然要把这些转换成战斗力,因此今年计划投入海军的预算就是八百万两白银,赵时敏的团队如今都在建造各种规格战舰。

    火炮、火药、全钢盔甲、燧发膛线枪、精钢滑轮弩、滑轮弓、飞震天雷、各种炮弹都在满负荷生产,因为去年底的恶战把弹药家底基本上打光了,得重新积聚力量,冬天还会有大战爆发。

    为了适应山地战的四磅野战炮也应运而生,这种火炮和已经定型的六磅、十二磅等等火炮如出一辙,同样是带桶式箍的前装钢炮,有三成线膛炮,可以发射实心弹、开花弹和散弹。

    最大的好处是重量只有六磅野战炮的一半余,最重的炮身只有四百斤,总重低于八百斤,可以灵活分解组装,使炮兵的机动性得到了加强。

    黄家钢模铸炮的工艺又精进不少,质量又提升了一个等级。这是黄胜发现兵工厂钢模铸炮工艺日渐成熟,把大略知道的一种一空心铸件工艺,开了金手指指点了铸炮大师傅研究。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些经验丰富的大师傅得到了新点子,不计成本试验,终于完全掌握了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军陆军少校托马斯丁。罗德曼发明的这种革命性的工艺。

    具体做法是围绕型芯进行铸炮,型芯内部以流水进行冷却,这是一个使炮膛内部先行硬化的方法。

    外层金属冷却时向内缩拢,向已经硬化的内层继续加压,这样操作得到的钢炮炮身就是内部密度最大,好处是发射药的爆炸力会被炮膛四周的整个厚金属层所吸收,而不是层层向外膨胀。

    新的铸造法最大意义是大幅降低铸造时的炮管报废率,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减少了火炮的铸造成本。

    这种工艺大幅度的增加了火炮的身管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特别铸造重炮的时候尤为突出。

    由于黄家鼓励技术革新而且给予经费支持不设上限,技术过硬的大师傅们都在奇思妙想并且把设想付诸实践,太多的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火炮的底座也被不断改良。

    大量合格的弹簧用于缓冲后座力,黄家的火炮再也不要如同这个时代火炮那样,开一炮就需要把就地跳得不成样子的火炮复位重新瞄准,再次发射的间隙缩短了超过一分钟。

    新式战舰上的火炮全部具备缓冲弹簧,炮击的命中率和再次发射速度倍增,对船体的损害度锐减,增加了战船服役的年限。以后遇上西夷的舰队和他们舰对舰比炮火胜出毫无疑问。

    蒸汽机这个可以带来工业革命的大杀器黄胜当然不可能放过,学校的科研组和钢铁厂、军工厂等等大工匠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在研究并且试验家主画的几份草图。

    黄胜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也知道锅炉的作用,只是记不清早期蒸汽机和锅炉的图纸,只不过把工作原理写下来,把需要制造设备大体的样子和工作流程画出来而已。

    黄胜的草图画的是“兰开夏锅炉”,一种卧式常压蒸汽锅炉。优点是容量较大可以烧煤和木柴、秸秆之类燃料,能够提供稳定的蒸汽流,它是常压锅炉,除非野蛮操作,正常使用造成爆炸事故的几率很低。

    但是不能提供高压蒸汽,因此在蒸发功率上比较弱,使用上也比较受局限。不过它的技术简单,是后世论证过的成熟技术一直使用到近代,制造也不应该太难。

    “兰开夏锅炉”关键是对材质要求不高,普通低碳钢板足以,对于钢材质量与日俱进的黄家已经不是障碍,经过几次尝试改进,成为产品的可能性应该没有问题。

    能够解决锅炉,制造蒸汽机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蒸汽机关键部件就是汽缸,黄家大师傅已经生产了上千百门不同口径的火炮装备战船和陆军。

    使用大型水力镗床、铣床光洁炮筒、铣拉膛线的技术应该是独步天下,有了这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制造汽缸应该事半功倍。

    可惜黄胜只能大致知道原理,他明明懂也亲自看到过后世供热锅炉的制造,考虑到目前还没有生产出无缝钢管,更加没有如同后世锅炉管这样的产品。

    因此先来个符合当前实际的开始研究,以后这些技术成熟后再开金手指出点子让大工匠进行锅炉、蒸汽机更新换代。

    虽然黄胜对数据一知半解,对尺寸的配比也不甚了了,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以汉人大工匠的智慧,得到了准确的研究方向,有不计成本的人工、材料和资金扶持,出成果指日可待。

    如今黄家钢材质量趋于稳定,用铆接的传统方式制造锅炉和蒸汽机的条件已经成熟,介于考虑实用性和安全性,第一代锅炉不适合高压,采用常压即可,热效率即便不高也不要紧。

    赵时敏带有研究性质的全钢铁制造的一艘战船也即将完成,船很小,可能在五六十吨的样子,船板采取以四五毫米的镀锡钢板铆接,如果成功下水经过试航合格,造船团队还会逐渐加大,下一步目标是建造一百二十吨的铁甲船。

    赵时敏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科研态度让黄胜大为赞赏,海军是争霸世界的第一要素,黄胜一直不遗余力不惜血本支持。

    “华夏岛”专门开办了军校,目前有一千多学员就读,不仅仅是懵懂少年,有许多是来镀金的各级军官,随着时代发展定期培训在职军官将要成为常例,磨刀不误砍柴工。

    军校的海军学员超过半数达到八百人之多,陆军学员也有六百,这里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黄家湾岛学校挑选的优秀教师,许多都有实战经验,大多数是海军、陆军负伤荣退的官兵。

    还有几十个西夷最是惹眼,他们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也得好好为学校服务。

    他们航海经验丰富属于老海贼的级别,实战经验更加不含糊,甚至比黄家教师经验还要丰富,因为他们有一个经验是黄家教师望尘不及,可能这辈子都体验不到。

    这个经验最能锻炼人:他们都曾经被黄家海军打败最后乖乖地成为了俘虏,从此失去自由,出卖劳动力换口粮和淡水苟且偷生。

第四百七十四章: 博采众长

    黄家俘获的西夷各国水手、炮手有几大千,其中有不少优秀船长,还有许多可能是他们国家的军官,黄胜估计里面有爵位的人也应该存在。

    很快用劳动力换取生活必需品的西夷俘虏发现了一个能够得到舒适生活的机会,参加敢死队搏军功得到赦免就可以成为有限自由人。

    为什么是有限自由?因为黄家可以招募他们成为水手、炮手或者战士,照常给月饷,但是他们不可以离开黄家回故乡,不请假擅自离开队伍以逃兵论处,斩立决。

    还有一个工作机会待遇更加好,可惜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成为教师。

    西夷的文盲率跟大明不相上下,读书人也是少数,因此获得这个体面工作的大部分是船长或者军官,他们教一切西夷最新的军事、民事研究成果。

    哪怕有许多西夷认为很先进的学术黄家嗤之以鼻,学员们也会耐心听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