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糊涂,都到了这般境地,还只顾个人安危,只怕咱们也不用回关内去了!都得让人一勺子烩了!”

    最终李信力排众议,令程铭九连夜率三卫军两大步战营分路南下,为了防止鲁之藩的人看出端倪来,特意先向北走然后再折回去向南。其实,这也是一场赌博,三卫军第一、第二步战营是看家的老底子,装备最好,人马最多,战斗力最强悍,两营加起来过五千人。这么多人就算分录出击,目标也定然不小,万一被发现了,便等于先漏了怯。到时候,鲁之藩肯定就会明白,所谓三卫军弹药用尽的谣言是真实的,而不会如现在一般摇摆不定,怀疑是李信的诱敌之计。

    直到天色放亮,两大步战营已经走的干干净净,营中所余都是在后期招募训练的新兵,在没有充足弹药的情形之下,遇敌决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稳住鲁之藩,李信决定故技重施,亲自会一会他,叙叙旧。

    米琰再一次担下了于两军中穿梭传话的任务,经过几次历练,他的胆色和阅历都已经与在太原时那个愤世嫉俗又有几分懦弱的小书生判若两人。

    陆九亲自挑选了十名精锐骑士,打着李信的征西将军旗号,一路缓缓向南而去。走的慢是米琰特意为之,所为就是让鞑子们知道,大将军李信的特使已经南下,想必以那鲁之藩之聪明当已经理解了这一番深意。

    果不其然,离开中军行营不过十余里地便出了草地,向南望去已经满眼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屋脊,此时已经有斥候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紧随监视并不急于动手。米琰也只佯作不知,继续大摇大摆的南下一头扎进了大山之中。

    已经回到边墙内的鲁之藩很快就接到了斥候的军报,有十余人打着明军征西将军的旗号,正大摇大摆的往边墙隘口而来,并请示是否将这伙人统统干掉。他沉吟半晌之后,还是决定让他们直接来见自己。

    “勿要伤了他们,李信的特使到了岂有慢待之理?”

    等那斥候离开中军帐后,鲁之藩嘴角泛起阵阵冷笑,李信啊李信你这脾气还是那么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难道就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吗?既然你想示威便遂了你的心愿。正在等待的当口,忽然有图尔格的家奴前来求见,鲁之藩心中猛然一跳,肯定有大事发生,也顾不得再思考李信更深一层的用意,赶紧令人将图尔格的家奴请了进来。

    “哈勒泰见过鲁先生。”这名自称哈勒泰的人见到鲁之藩后,当即单膝跪地,俯身打了个千,竟是与其他满人对待鲁之藩的傲慢无礼态度截然不同。鲁之藩心有所感,知道这都是图尔格的言传身教,往深了探究,还是睿王多尔衮礼贤下士,这在大明朝恐怕是极难想象的,整个朱明皇族已经成了风雨飘摇之朝廷最大的寄生虫,从不知奉献牺牲,只知道恶狠狠的吸血,此消彼长之下只怕大明早晚得亡在这帮败家子手里。

    同时,他又赶忙亲自起身将哈勒泰双手扶了起来,令人看作奉茶这才问其来意。

    “哈勒泰将军,不知固山额真可好?”

    哈勒泰头一次听人叫他将军,不禁有几分赧然,连忙摆手。

    “鲁先生莫要抬举,哈勒泰可当不起。主子是来向鲁先生报喜的……”于是哈勒泰将镇虏卫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知鲁之藩,又将图尔格决定南下袭扰李信根基之地的太原府计划和盘托出。

    当听到图尔格放弃了镇虏卫时眉头顿时一皱,但当哈勒泰讲到如何兵进宁武关时,又禁不住一阵狂喜。心头暗赞,这个图尔格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大剌剌的粗人,实际上却是粗中有细,此举虽然冒险,但却是可以收到奇功的。

    一想到李信还肆无忌惮的派人与之示威迁延,鲁之藩就难掩心头笑意,他到想看看李信得知了自家老巢被捣毁后那惊骇莫名的表情。

    “固山额真战果如何?”

    哈勒泰到此时才面有得色的道:“主子大军所向披靡,宁武关明军不堪一击,已经在日前大破宁武关!”

    这个真真是个好消息,鲁之藩快步踱到了摊开在榻上的山西地图,沿着粗糙的线条一路向南看去,过了宁武关,太原腹地就再没有任何遮挡,以图尔格之勇武,长驱直入到太原城下当也不是问题。

    但随即鲁之藩又有几分隐忧,牵住哈勒泰的手千叮万嘱道:“哈勒泰将军,固山额真的意图我已知晓,请你即刻启程动手,务必将鲁某的话带回去!”

    哈勒泰几位恭敬的回应道:“请鲁先生示下,哈勒泰必然不负所托!”

    “你记下了,五路如何都要告诉固山额真,不要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尤其是太原城万万打不得,只要咱们将其城外周遭的农田,厂矿……意义捣毁即可!”

    说到这里的鲁之藩有一阵踌躇,最终还是将另一句话咽了回去,其实还有更绝的办法,那就是将太原城外所有百姓都如那浑源州一般,屠戮一空,如此对山西李信,对朱明王朝的打击便不是二三十年能够恢复元气的。但他毕竟亦是华夏之人,岂能忍心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建议,是以生生的将这一建议又咽回了肚子里。

    其实这就是自欺欺人的想法,就算他不提,以图尔格之奸狡残暴,又岂能轻易就放过了山西的百姓?当鲁之藩不由自主想到了这一结局时,狠狠打了个冷颤,他似乎听到自己灵魂深处传来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直到哈勒泰已经离去多时,鲁之藩也没能从这种恍惚中走出来,甚至连斥候的回报都听的不那么真切。

    “南蛮的奸细到了……。”

    南蛮的奸细?鲁之藩在脑中转了个弯子后恍然意识到,是李信的使者到了。他连忙整肃袍服,淡淡的发令:“带进来!”

    片刻之后,米琰被一名汉军旗的旗丁推搡着走了进来,竟还是个嘴巴没毛,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子,李信还真是狂妄啊。不过等米琰一张口,鲁之藩立刻意识到自己轻视了眼前的年轻人。

    “久闻高阳鲁公大名,仰慕已久,如今还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这就是鲁公的待客之道吗?”

    米琰的言语犀利刻薄,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又快又准又狠的插入了鲁之藩的心窝子里,一团抑郁之气被憋在胸口难受至极,一时间竟张口结舌。

    尽管鲁之藩已经接受了现实,但高阳一直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这血淋淋的伤口即便已经过了半年之久,触碰起来仍旧让他痛不欲生。米琰有意提起高阳,又称其为鲁公,还仰慕已久,无非是极尽嘲讽之能事,在他伤口上撒一把盐。

    鲁之藩讶然发现,一见面开始居然就被对方掌控了节奏,这可出人意料,看来李信派了这黄口小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稳定心神之后,他并不打算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而是单刀直入主题。

    “这位小友人敢问台甫?可是李信派你来的?”

    鲁之藩既没让座也没虚应客套,米琰混不在意,在中军帐中近走两步,说话掷地有声。

    “在下乃一籍籍无名之人不足挂齿,次来目的是奉了大将军之命,来穿一句话!”

    米琰的话依旧犀利,甚至连对鲁之藩的蔑视都表现的那么明显,居然直截了当的拒绝了告知对方自己的名字。鲁之藩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显然是被米琰的话激怒了,但他最终还是放声大笑起来,似乎以此掩饰自己内心的尴尬。

    鲁之藩觉得自己的笑声十分之虚弱,没想到让一个黄口小儿第一次见面,就给挤兑的哑口无言,真是颜面尽失,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发问。

    “哦?李信有话说?”

    “正是!大将军是念旧之人,得知鲁公在对面,特次遣了在下来,相请鲁公一晤,叙叙昔日旧情!”

    仅仅是如此一句寒暄话,听在鲁之藩的耳朵里都充满了讥刺和嘲讽,但他又不能因此失态,而失了风度,那可真真就是输人又输阵了。

    “故人相逢,理当叙旧,不知李信可定下时间地点?”

    米琰拱手正色道:“地点已经定下,就在猫儿庄以南十里的干枯河道,至于时间还请鲁公示下!”

    鲁之藩暗暗点头,单从这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上看,李信相邀叙旧的诚意还是有的,于是击掌待:“既然如此,不如就明日此时,如何?”

    米琰再次拱手道:“在下临行前大将军有言交代,会晤时间全凭鲁公决断!”说罢,便头也不回的,大踏步出了的中军大帐,留下鲁之藩一个人发愣!

第四百零七章 反被偷袭

    米琰走后,鲁之藩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与理智,尽管这次会面他显得有些进退失据,但好处也不是没有,正好可以麻痹李信,使其产生轻视心理。主意打定之后,他蹲在地图前研究了半晌,然后又将汉军旗的几个军将叫来,一一吩咐了下去。

    有人大赞鲁之藩此计甚妙,还有人提出了疑问。

    “于会面之时突发偷袭怕是让人说咱卑鄙无耻吧!”

    立即有人反驳道:“入了汉军旗这么久,如何还是汉人那套迂腐思维?没听过兵不厌诈吗?鲁先生妙计,李信这厮定要吃不了兜着走,到时候你我都将跟着立下大功!”

    鲁之藩只是淡然的看着几位汉军旗的主将争执,并不参与进去,等几个人议论的差不多了才道:“若以个人计,这当然不算光明磊落,可若为国运计,正所谓无所不用其极,只恨更加诡异十分的计策派不上用场,如果于战阵之上还讲究仁义道德,那岂不是与宋襄公一般留下千古笑名?”

    众将纷纷抱拳,赞同有道理。鲁之藩略显疲惫的挥挥手,将一干人等打发了出去,中军帐中再一次恢复了平静,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疲惫。与明军作战,他最大的困难不是对方有多么的勇武,而是那种如影随形的负罪之感,这是他无论如何尽力回避,都拜托不掉的。

    特别是与米琰的会面,表面上对鲁之藩看似并不在意,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米琰的一席话深深的刺激了他,将他深深掩埋到心底的,多年来忠君报国思想再一次翻了出来。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不停的在他身上刮擦,痛苦难耐。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鲁之藩准备干掉李信的决心。相反,负罪感越重更驱使他要将这个曾经挽狂澜于即倒的马贼消灭掉。只有立功,才能使得他对自己前半生的背叛,显得有价值。

    “鲁先生,鲁先生?”

    “进来吧!”

    鲁之藩听出了是一名汉军旗主将在外面喊他,这是一早就安排好的。听到准许后,那汉军旗主将进入帐中,鲁之藩看了他一眼,“知道为何要单独将你叫来吗?”

    “鲁先生尽管吩咐,卑下一定尽心竭力!”

    鲁之藩点点头,“你的任务比较棘手,所部骠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李信,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将他击毙!”

    那汉军旗的主将面色郑重的应诺,这个命令并不一般,在满清军中如果下了这般命令,便与敢死无异,不惜一切完成消灭目标的任务。这种活本来都是满八旗的精锐来做,只没料到这回鲁之藩竟然交代给了他。

    与其风险成正比的是,一旦他能够完成这次任务,将目标李信击毙,得到了奖赏亦是惊人的丰厚,抬旗自不必说,就是封爵亦有可能。投靠满清的汉军旗军将中,原本贪生怕死的孬货早就被淘汰了,留下的都是敢死能战之人。因此,这名汉军旗主将不但没有对危险的畏惧,甚至心底里还涌起了临战前的兴奋。

    “鲁先生放心,若不将那姓李的马贼当场格杀,卑下提头来见!”

    鲁之藩很满意这名军将的表态,悉心询问了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尽管提出来,尽管对方一口回绝,他还是命人给此人所部送去了酒肉,算是犒赏送行。他如此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即便是满清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汉军旗中的各部也派系分明,既有靠向两黄旗的,也有靠向两白旗的。而他所率领的这一支汉军旗里多数主将都和两黄旗走的很近。

    因此,他怕有些人在暗中使坏掣肘,才将这名与多尔衮一向亲近的汉军旗主将叫了来,进行一番推心置腹的任务布置。至于蒙古八旗,鲁之藩更没打算去用,这些人一个个桀骜不驯,投了满清之后比之从前更甚,除了满人汉人根本就别想指使得动他们。所以他干脆对这些人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只要这些人不闹哗变,便任由其折腾。当然,想要从鲁之藩这里获取临战的机会,却也是难上加难。

    次日一早,鲁之藩率部出了边墙,往猫儿庄方向直奔而去,这次出马的都是骑兵,清兵急进速度极快。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而鲁之藩视为心腹的伏兵早在半夜时分就已经前往猫儿庄查探地形,现在鲁之藩大部不过是沿着他们的脚步向北而去。

    对于这一天,鲁之藩从未想过,还能有和李信再次相见的一天,但是他希望到了那一刻,要么李信已经已经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要么成为他的阶下囚。

    而李信其人虽然智计百出,却还是有几分信义讲究的,鲁之藩相信,以自己当年留给他的印象,绝不是这种不择手段之人,因此鲁之藩才有很大的把握李信会中计。

    鸣镝骤响,一支长箭从密林中射了出来,直插进了一名身着红色布甲的汉军旗主将胸口之内。扑通一声,这名主将当即栽倒在地,等军卒们上前查探时,早已经死的透了。

    偷袭,偷袭!

    所有人都紧张起来,队伍行进的节奏被彻底打乱,失去主将的一部汉军乱成一片,鲁之藩远远便瞧见了前面的骚乱,心里咯噔一下,莫不是遇到了偷袭?

    果然,有军卒来报,道路两侧的密林中射出了一支鸣镝长箭,一名汉军旗主将当场毙命!鲁之藩只觉得惊惧莫名,难道李信这厮竟然在半路上暗算自己,此前对其假设的种种竟然都不成立吗?

    当即就有一批斥候冲进了密林,但是经过仔细的搜索之后,却连半个鬼影子都没有,鲁之藩才暗暗松了一口气,没准是三卫军的探马游骑发现了他们,无力阻止才突施偷袭的。

    鲁之藩临时任命了一位汉军旗主将来取代被射死之人,众位主将们对次表示愤怒,希望尽快赶到猫儿庄教训教训那马贼李信。鲁之藩觉得军心可用,不过心里却对他们的轻敌有些不以为然,这些人都没参加过去岁的高阳一战,都不了解李信其人的本事,肯定不会乖乖束手就擒的,到时候难免有一番恶战。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派了一支敢死之兵,准备于会面之时,李信一经出现就借着这难得的机会将其一举击杀。

    大军又行出去里许,突然又是一阵鸣镝响箭,再次有一名主将坠马身亡,紧接着就是一支接着一支的长箭由密林中射了出来,马上的旗手纷纷中箭倒地。鲁之藩大惊之下赶紧约束部众,组织就地反击,不过等他们准备好攻击之后,密林中再一次恢复了平静,派出去往密林中侦查的探马斥候仍旧一无所获。

    鲁之藩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是一次还能称之为巧合,而接二连三的如此便绝对不是巧合。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他决定将大军分成前后两部,前军作为前锋探路,而后路则作为大部队从后面坐镇,以应对不测。

    尽管有了这一番布置,鲁之藩的一颗心还是沉到了谷底,看来李信于路上诸多骚扰埋伏,很难保证他不在会面时使出极端手段来,自己还真是低估了此人的能力,高估了他的道德水准。

    再有四五里便可以出了密林,前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再想如先前几次于暗中突施偷袭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想到此处鲁之藩催促大军加快行军速度。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密林中再一响起长箭鸣镝,当即便有人中箭坠马,眼看是活不成了。真真箭箭中的,没有虚发。而此时,汉军旗各部的主将们也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生怕自己也成了那些暗藏于林中射手的目标靶子。

    大军再次瘫痪,主将们虽然怕自身成了靶子,但却一个个愤怒无比,要求鲁之藩允许他们冲出米林去,也不理会什么故人会面了,只想与那姓李的堂堂正正拼上一场,好出一口心头恶气。

    鲁之藩在全很一番之后,觉得先前的计划有变,现在已经如箭在弦上,何不放开了手脚,和那李信马贼决一死战,他对汉军旗的战斗力还是有信心的,相信和李信的三卫军不相上下。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天下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乃是满洲八旗,而李信所部战斗力虽然不弱,想必也只能和汉军旗相比较而已。

    “如此甚好!全军听令,大举出击!”

    果然如鲁之藩所判断的一样,密林中埋伏的都是零散射手,大军无所顾忌的向前冲去,那些射手们冷箭的作用便大打折扣,就在鲁之藩大军即将冲出密林时,后方突然有一队探马斥候急急而至,越过了各部人马直往鲁之藩中军而来。

    同时,连声呼喊着,开始时离得远鲁之藩听不真切,直到奔的近了,他才听的真切,但却使其大吃一惊。

    “鲁先生,鲁先生,军营突遭偷袭,对方来势凶猛,还请回兵救援……”

第四百零八章 惊觉中计

    在听清了斥候一路追来的目的之后,鲁之藩只觉脑中轰然顿挫,连忙仔细询问情况。

    “对方主将是谁,可有旗号?兵员几何?”

    “看旗号应是那马贼李信,数千近万人当是有的!”

    鲁之藩心下惊惧不已,如果李信以近万人偷袭,那么猫儿庄的会面很可能就是故布疑兵,引诱自己离开营地。难不成自己从一开始就落入了,马贼李信所挖好的陷阱之中?这个想法在脑中跳了出来,立即就将鲁之藩惊起了一身的冷汗。

    前方敌情不明,若是继续前去恐怕亦是凶多吉少。就在鲁之藩陷入两难境地的时候,前方又有斥候来报。

    “前面发现了汉军旗尸体,数目瞅着不少,总有几百上下……”

    这则消息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情知昨夜现行派出去的一部汉军旗军士已经糟了不测,只好断然下令撤军。

    原本那些积极请战的汉军旗各部主将在听说了前方可能有埋伏,后方营地又被偷袭的情况以后,也都战意全消,在得到了挥师南下的命令后,又开始了撤退之旅。

    只是返程之时,那些藏匿于密林之中的射手们,再一次如鬼魅一般贴了上来,鸣镝冷箭不断射了出来,每一次箭响破空之后总有一人坠马身亡。但是,等气急败坏的汉军旗各部派出了斥候于林中搜索时,又一如以往一无所获。

    鲁之藩明白自己这是中计了,李信比他想象中要卑鄙的多,不择手段的多。倒是自己将他想的简单了,这次行动功败垂成还损兵折将也是咎由自取,他现在只祈祷营地的满八旗军兵能够抵挡住马贼李信的偷袭,给他所带领的汉军旗回师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于是索性命令各部不要理会密林中偷袭射手的冷箭,全力行军,如果因此而耽误了时间,反而正中了对方的下怀。当鲁之藩带着汉军旗急吼吼狼狈不堪的赶回边墙之内的营地时,先前还攻势迅猛的明军居然如潮水一般的退了。惊魂未定的鲁之藩出于谨慎,并没有下令追击,而是下令大军就地休整驻防,并派出去大量的斥候游骑,沿途搜索明军踪迹。

    满八旗的损失并不甚严重,但是明军突然出现攻势甚猛,而主帅与主力俱不在营中,将他们惊吓的着实不轻。直到鲁之藩带着人回来,才感觉有了主心骨,士气大盛之下纷纷要求与明军决战,一雪前耻。

    鲁之藩断然拒绝了各部主将所请,此刻他心里实实在在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被那马贼李信牵着鼻子耍了一通不说,麾下的主将也都是庸碌之才,到了这般境地哪里还适合因怒而兴师呢?除非他们还想吃更大的败仗。

    到了眼下这般地步,鲁之藩心里明镜一般,再想突袭李信所部已经不可能,现在只能另想他图。本来他打的如意算盘是率部背上,借由图尔格大军压力的迫使,扰乱李信所部三卫军的军心,然后他再趁势将其歼灭。但现实却是李信比他想象的要厉害的多,不但挫败了他的计谋,还大有后来居上的意思。

    但图尔格在宁武关取得的大捷还是令鲁之藩有所安慰,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自己一战成名的计划功败垂成,便立即理性的做出了决断,以自己所部的汉军旗满八旗人马牵制住李信的三卫军主力,将其牢牢的牵制在边墙附近,使其不能及时的回援,为图尔格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将李信苦心经营的老巢彻底捣毁,如此,此番出兵才不虚此行。

    “各部派出斥候,必须严密监视李信所部三卫军动向,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要及时回报!”

    各部主将轰然英诺,同时鲁之藩还下令蒙古八旗派出一部人马进入草原,袭扰李信三卫军,使其不能从容行军。一切安置妥当之后,鲁之藩总算长长舒了一口恶气。

    而李信所部在鲁之藩加强了监视与骚扰之后,再也没能使出此前一般针对他的对策来,甚至还有几分黔驴技穷的架势。但鲁之藩却并不敢掉以轻心,事物反常即为妖,没准李信又在暗中打着什么断子绝孙的主意。

    一连几日鲁之藩都小心翼翼,但最终还是没能摆脱被偷袭的厄运,由于他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李信的身上,便忽视了自身的南面的后方。一支全副武装的步军嚯嚯前进,猩红色的战旗迎风猎猎,向人宣示着自己的身份,直到渡过了因为大旱,水位已经严重下降的雁河,才有斥候发现了这股明军的踪迹。

    鲁之藩闻言之后竟突然昏倒,直到被属下唤醒之后,又大声疾呼:

    “我不如李信多矣!”

    鲁之藩再一次惊惧不已,到了此时此刻他已经感觉到自己在与李信对阵时的力不从心,当初在高阳时的李信可不是这般模样,以当时的表现来看,充其量就是个有几分本事的粗莽汉子,谁曾想竟然是个韩信搬的人物。

    他甚至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当初自己没有选择支持周瑾和雷县令对付李信,而是坚定的支持他主持高阳城的防务,那么到了今时今日他的命运是否该是另一番光景了?不过他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从幻想中拉了出来。

    斥候再次回报:“蒙古八旗前去阻击的千人骑兵全军覆没。”

    “甚么?全军覆没?可没看错?”

    斥候岂会看错,鲁之藩看到他再次点头确认后,心中头一次感到了恐惧,自己不但低估了李信的实力也低估了三卫军的实力,蒙古轻骑兵可谓独步天下,就算打与满洲八旗对阵也未必全军覆没,难道李信的三卫军竟然比满八旗的战斗力还要强悍?

    一念及此,各种念头在脑中飞速闪过,那么李信为何不在自己赴约去猫儿庄的路上设伏围攻呢?总比等自己意识到了危险,做好防御准备之后要合适的多了?

    种种情况集合在一起,能做出合理解释的恐怕只有一条,那就是李信的主力的确已经弹药用尽,而他此前的约会也好,偷袭也罢,其实都是故布疑兵,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真正的杀招却是这支全副武装的步军。

    鲁之藩跌坐在军长中的床榻之上,汗颜不已,亏得他还以为得计,拖延住了马贼李信的三卫军,万万没想到,到头来被耍的还是自己。

    “鲁先生……”

    鲁之藩被斥候的催促唤醒了,登时便做出了决断。

    “传令汉军旗各部,全力阻挡明军,务必使他们难再前进半步。”

    传令军卒领命而去,鲁之藩派出去了汉军旗以后犹自觉得不足,又将蒙古八旗的骑兵也派了出去用以攻击明军侧翼,只希望一战能将这支突然出现的明军击退,否则一旦拖延的久了,被在背面的李信得到消息,尽管他们很有可能已经弹药用尽,但在双方夹击之下自己所面临的形势绝对是非常危险的。

    这支明军就是李信麾下的程铭九所,所部第一、第二步战营以及海森堡的第一炮兵营,他们于阳和卫补充了足够的弹药,便一路往北而来,目睹了鞑子的暴行军心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残破废弃的镇虏卫城堡更是挑动了大军的复仇之心。

    经过草原一战之后,他们早就有了足够对方蒙古骑兵的经验,加上鲁之藩所部的蒙古八旗骑兵甚为轻敌,被海森堡一通大炮就轰的身为狼狈,可这些人不自量力仍旧继续冲击,那就更不能再放弃这大好机会了。只等对方冲入火枪的射击范围后,数千只火枪齐射,弹丸如暴雨般的泼了过去。

    蒙古八旗骑兵们当即便被打的人仰马翻,进攻节奏顿时便被打乱,等他们集结撤退之时已经在火枪范围内承受了三次骑射。与此同时,海森堡的第一炮兵营于仿真又翼装填散弹进行骑射,一**炮齐射过去,就扫倒一片人马。

    直到大炮打的发红发热,两大步战营组建的骑兵马队立即由两翼冲了出去进行追剿,并使出了铁厂制造出的改良新品火枪,可供骑手于马上装填射击的短管火枪。

    数百骑兵追了上去,一阵齐射之后便将火枪挂于马鞍上,挥着雁翎刀砍杀上去,蒙古八旗骑兵从来没见过火力如此强大的火炮和火枪,惊慌失措之下,又被这种突如其来的组合打击惊的军心大乱,能逃得性命者寥寥无几。

    很快汉八旗的步军们又喊着号子集结而来,在鲁之藩的约束下他们放弃了主动进攻,而是在三卫军的必经之路上结阵防御,等着三卫军前来进攻然后再趁机作势反击。

    程铭九对此混不在意,冷笑三声,下令海森堡的第一炮兵营对其进行火力覆盖。几十门大炮齐齐开火,汉军旗军阵顿时便陷入了一片火炮弹雨之中,大乱陡起。

    鲁之藩的瞳仁猛然收缩,他万万没想到,李信竟然已经将火炮运用的如此炉火纯青,心中暗叫危矣…。。

第四百零九章 炮兵逞威

    事到如今已经容不得再在有所犹豫,三卫军既然能主动打上门来,就是他们自信的表现,看准了大清朝蒙汉八旗不是他们的对手。对此,鲁之藩大为不服,三卫军所依赖的,不过是战术突然性所造成的极大震撼。他决定以汉军旗和蒙古八旗远超明军的战斗韧性,进行持久作战,直到将明军的锐气耗尽,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鲁之藩的印象里,绝大多数的明军战斗意志都十分薄弱,即便是精锐中的精锐也难以保持高强度的战斗很长时间,所以他这一回算是拼上了血本,以自身的实力来消耗三卫军的实力。

    在严令之下,汉军旗的士兵们果然爆发了异乎寻常的战斗力,强大的战斗意志驱使着他们承受住三卫军一轮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