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兵不死-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老大姐的告诉讲完,虽然心里很难过,但王亮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畅快。

    李贞,唯一的开国女将军。

    这个名字,在2018年的今天,鲜为人知。

    反映人物事迹的相关作品只有八年前的那部湘剧《李贞回乡》。

    敞开心扉,王亮道:“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以将军自称,甚至还非常不愿意别人称呼我为将军,今天,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原因。”

    一提到这个话题,顿时引发网友们的一片热议。

    是的,这是一直以来很多人都纠结的问题。

    你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将军?

    你出门为什么没有警卫员?

    到现在,就算是王亮不说,很多网友也应该已经摸到了答案。

    “老首长,我们有点懂了。”

    “您说,我们认真仔细地听着。”

    “将军之所以称作将军,是因为他们有着严于律己的品格。如果将军贪图享受,一位追求军衔和官职了,那还怎么指挥千军万马去战斗?”

    “是我狭隘了,跟着老首长学习了这么久,我已经明白了。”

    看到网友们的话,王亮感觉欣慰的同时继续说道:“原因就是我还配不上当一个将军。”

    “能够指挥千军万马打胜仗那便是将军了?指挥能力仅仅是将军必备的一个素养罢了,不可或缺,但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将军,还需要意志品质。”

    就在网友们让王亮说得一头雾水,不明就里的时候,王亮举了一个例子:“相信有很多朋友都看过最近在炀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初心》吧?”

    《初心》,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讲述了开国少将甘祖昌从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后,始终牢记党的使命、不忘初心的感人事迹。

    将军在抗战时期为过战斗,在新中国时期不畏艰险建设新疆,解甲归乡后之,又以满腔热血投入家乡经济建设中。

    妻子也跟随着将军,回到农村,教书育人,为乡亲们服务。

    甘将军的名字对于很多网友们讲不算陌生了。

    他的夫人龚全珍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1955年,老甘被授予少将军衔。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的头部三次负重伤,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使他难以坚持领导工作,领导和同志们都建议他到条件好的地方去长期休养,但他要求回到家乡务农,连续写了多写了多封申请。”王亮道。

    【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

    【我自1952年跌伤后,患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赣省农村去,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一次申请不被批准,甘将军就继续写,直到组织上批准。

    “同甘将军相比,我真是差的太远了。五个孩子,他。。。。。。”

    长子名字叫甘锦荣。1951年还在赣省老家做篾工的他听说自己的父亲当了疆省军区的后勤部长,孩子连忙赶到疆省,想奔一个好的前程。

    “老甘是怎么安排的?先是让孩子在农场打了大半年的铁,后来又把他安排到农建第六师学开拖拉机。”

    “长女甘平荣上学的时候很想去当兵,求到父亲,但甘将军拒绝了给女儿联系招兵指标,直到后来,平荣在县里的卫生学校读书,部队到学校招卫生兵,她才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

0269 属于一代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还。

    0269 属于一代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还。

    王亮继续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二女儿结婚,老甘只花了三十元买了个衣柜,二十元买了张书桌,连被子床单总共才花一百多元钱。老甘说:‘在公社领了结婚证就算结婚了,咱们家里不办酒席,更不收彩礼,给送亲的姑娘们发点糖果。’”

    “三女儿,当年恰逢甘将军的妻子龚全珍从教育岗位上离休,按照规定可以由一个子女接班,也叫顶岗。三女儿想去,但老甘坚决反对,说要把岗位让给更需要的人。”

    “小女儿,初中毕业,成绩很好,本来还有机会继续读书,又是老甘,劝她放弃了学校给的升学指标而去参加劳动。”

    五个孩子,在不违反纪律的原则下都不肯帮助他们奔一个更好的前程。

    说到这里,王亮感觉到汗颜。

    自己家里的那几个孩子,都是自己送去当兵的,虽然选择的都是最偏远最艰苦的岗位。

    但在那个当兵热的年代,所有年轻人都渴望着穿上军装,到部队里大干一场。

    当兵,是多少年轻人挤破头都排不上的时期啊。

    王亮自私了,把孩子送到了部队。

    尽管在后来的提干晋升上没有干预,但王亮的心里还是说不过去。

    这也是自己一直以来为什么严格要求孩子们的原因,刚改革开放那会儿,部队里的很多军官选择了转业下海。

    当王卫东和王卫国流露出这样的想法的时候,王亮狠狠地收拾了两个孩子一顿。

    “这身军装是你们自己选择的,既然穿上了,就要给老子穿一辈子,穿到死。除非牺牲在战场上,否则别想脱下这身军装。”这是王亮对两个儿子说的原话。

    后来,这两个孩子没有再提过转业的事情,把心铺到了部队上。

    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上阵父子兵,两个儿子在前线打得漂亮,算是没有让王亮失望。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当年王卫东和王卫国两人同期的兵不是成了资产千万乃至过亿的老总,就是主政一方的大员,还有转业后又读书当了教授的。

    现如今,好像只有他们两个还在过着苦行僧似的军旅生活。

    两个孩子还在坚持,由坚持转而成为了对军队的热爱,这也是最值得王亮的欣慰。

    但是在今天又把自己是不是将军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王亮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格。

    这不是矫情。

    一颗将星根本就说明不了什么,佩戴上它,从理性上讲,你是将军。

    但从感性上来说,有够格和不够格之分。

    王亮道:“我觉得自己是不够格的,我个人认为,活着的人,还是不够格的好。人不能太安逸了,俗话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够格,就激励着我继续去努力去奋斗去做得更好。我希望自己在永远地合上双眼之前,都是不够格的。”

    评论区。

    “老首长,我彻彻底底地明白了,之所以说不够格,是因为还能做得更好。”

    “听完老首长的话,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境界好像也提升了一大截。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可能我们这些没有切身经历过解放战争胜利前旧中国的人确实有点难以理解那一代人的初心和执拗,其实他们大多数真的是无怨无悔一辈子怀揣和践行着一个革命军人的信仰和使命。但现在,思想的多元化,加上西方文化的入侵,种种作用下,有些人会觉得可笑荒谬甚至假大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前辈就是如此大公无私。”

    “时代啊,多么沉重的一个词。本人六十五岁了,亲身经历过又红又专的年代,情怀、无私,都能理解。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

    显然,王亮的心路历程分享对网友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思想上的碰撞和激荡,自然能够产生不小的火花。

    评论区里也是人才辈出,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感慨。

    那一代人的大公无私竟然被说成了假大空。

    好,假大空就假大空吧。

    如果没有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甘愿牺牲奉献的革命前辈,没有这些今天看起来假大空人们,又怎么会有吹着空调躺着沙发吃着山珍海味的后来人呢?

    王亮讲得差不多,至少压在心里一直想说的话说出来的,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爷爷,有几个解放军叔叔找您?”

    “哦?解放军叔叔?”王亮想了想,可能是驻扎在这附近的部队听到了消息赶过来的。

    毕竟一直在直播,自己的行程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在学校的门口,王亮见到了两个穿着迷彩的军人,两个上尉。

    “首长好!”

    “你们好。”

    互相敬完军礼后,王亮了解到他们是附近登山部队的军官,条件艰苦的基层部队,这让王亮好感倍增,同他们两个个聊了起来。

    两名军官分别是连长段海峰和指导员罗宁。

    军人之间,总是很容易就能找到话题。

    对于基层军官来讲,从2016年开始进行的军队改革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

    谈到军队改革的时候,连长段海峰不又得感慨道:“转身离开做那三十万中的一个,自由自在,生活安逸。做留下的那二百万,继续金戈铁马、报国从容。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裁军三十万,三十万人离开。

    留下的那二百万,要担负起那原来三十万军人的职责,这也意味着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是走,还是留。

    当有了爱人和孩子,当父母年迈,当种种生活压力接踵而至的开始后,基层军官的选择不仅仅要为自己考虑还要为家人们想想。

    “最后,你们两个还是留下来了,做了那二百万分之一。”王亮和蔼地笑了笑,说道。

    从少尉排长开始,规划着两年副连,两年正连,三年副营,三年正营。

    十年的时间,时光荏苒,从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

0270 基层军官为什么在坚持

    0270 基层军官为什么在坚持

    可是理想同现实之间总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计划,永远比不上变化来的快。

    在军队,尤其是基层部队,年轻的军官们时时刻刻都要紧绷着一根弦。

    军官,听上去看上去光鲜亮丽,肩膀上的那一颗颗五角星金光闪闪,但它的分量,格外的重。

    三十二岁干到少校正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战争年代,可以火线入党、火线提干,二十几岁的团长师长并不罕见。

    但在这个准备战争的年代里,考量军官的细则就变得复杂多了。

    “是,首长,我们都舍不得这身军装。有些岗位,总得有人坚守着。”指导员罗宁回应道。

    王亮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烟,分别递给段海峰和罗宁两人。

    这烟,不是一般人能够抽得上的。

    并不因为它的价格有多么昂贵,而是因为这是麻栗坡的烈士们抽过的。

    只有最好的军人才有资格点上。

    段海峰和罗宁没有客气,把烟点上深深地咂巴了一口,惬意。

    每当完成一天的训练,疲惫的身躯躺在山顶。

    望着天,望着云,望着鸟。

    再点上一支烟,对于基层官兵来讲,这是最舒服的时候。

    王亮道:“你们这一代人啊,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上面有老人需要照顾,下面还有孩子,夹在中间的是妻子。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压抑人性的传统习俗,令人窒息的竞争环境,对于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王亮的这番话算是说到段海峰和罗宁的心坎里去了,他们这些基层军人,最头疼的就是这些问题。

    已经不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了,三十岁,已然是而立之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家的渴望就愈加地强烈。

    尤其是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回家的想法更是难以抑制。

    这是和平时期啊,没有仗要打,我干嘛还要干耗在这里,消磨大好的时光?

    当孩子对着摄像头不停地喊‘爸爸’的时候,而我却不能给她一个拥抱。

    我想陪伴着孩子,看着她从一岁到七岁,直到上学。

    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父母的陪伴。

    这个愿望并不奢侈,但对于身在偏远地区的基层官兵就那么难以实现呢?

    “孩子还小,父母已老,正连同正营之间的那条鸿沟又令人望而却步。老婆在家里要照应着一切,撑起这个家。这个社会,鱼龙混杂,生活不易多艰辛。”王亮感慨着。

    这些年,他见的基层军官实在是太多了,对于他们的生活状态也是了解到不能再了解了。

    苦,想象不到的苦。

    压力,天大的压力。

    一旦犯错,晋升便无望了。

    月月考核,三十多岁的人了,白天搞训练拉体能,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工作。

    朋友圈里,昔日的同学都已经混成了白领金领,开着二三十万甚至更贵的车,每天过得都很精彩。

    能不心动吗?

    能不萌生退意吗?

    这已经不是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了,地球上角落里发生了什么,仅仅相隔几秒,大洋彼岸就会知道。

    诱惑越来越多,如何坚守?

    当兵就要奉献,但是部队离开了谁都能转。

    孙为民就在一旁直播着,整个对话网友们都听到了,同时也炸出了不少曾经的基层军官。

    日复一日重复而又机械的工作,连续五六年都得不到提拔,在条件艰苦的基层,过着那一眼就能够望到头的日子。

    看着这俩个军官,当着十几万网友,王亮抛出了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为什么还在坚持?”

    段海峰和罗宁互相看了一眼。

    作为搭档,指导员罗宁知道段海峰的故事,便道:“连长,还是你来说吧。”

    段海峰点点头,也不客气,直接反问王亮道:“首长,您还记得1996年发生在丽江地区的那场大地震吗?”

    王亮一怔,不明白段海峰突然提这个干嘛。

    但人还是点了点头:“记得,二十二年前,我虽然没有参加那场地震的救援行动,但也一直关注着那场大地震。”

    1996年丽江的那场大地震王亮至今仍记忆尤新,发生在云省的丽江地区,里氏7。0级,震中裂度10度。

    主震过后,又先后发生余震两千多次,余震中最大的一次达到了6级。

    受灾人口数量多达一百万,光是重灾民就有三十万之多。

    地震发生的时候,远在香格里拉的虎跳峡都有强烈的震感。

    段海峰回忆道:“我家就是丽江的,那一年,我才九岁。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在学校,当时就感觉天旋地覆,山崩地裂,没过几分钟,教学楼就坍塌了,成为了一片废墟。当我跑出教室的时候,发现附近所有的房屋都已经倒了。”

    王亮点了点头,当时丽江市的城区及附近百分之二十的房屋都彻底坍塌了。

    一个7级地震约等于三十二个6级地震。

    96年的那场地震裂度在六度以上破坏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

    丽江地区多是土木结构的房屋,还有砖木的,根本就经不起地震的摧残,损失自然相当惨重。

    “从教室里跑出来之后,站在瓦砾上,站在那堆废墟上,回家是我唯一的想法。”段海峰开始讲述那一年,自己的故事。

    沿着上学的那条路,九岁,还在上三年级的孩子。

    路走已经不是先前来的那条路了,路上堆满了从两侧山体上滚落下来的石块,还有裂缝。

    段海峰快步地走着,只想快一点地回家,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那是他头一次感觉回家的路如此遥远,好像看不到尽头。

    余震接连不断地袭来,又有落石从山上滚落下来,路呢?

    再往前走,已经没有路了,都被脱落的大石头给覆盖上了。

    泪眼朦胧,面对这样数十年难得一遇的大灾难,这个九岁的孩子哭了,恐惧,绝望,蔓延在心头。

    就在这个时候,迷彩绿出现了,那是一个高大的身躯,无比地健壮,他发现了蜷缩坐在地上哭泣的段海峰,问道:“孩子,你要去哪?”

0271 你已成为另一个他

    0271 你已成为另一个他

    不,是一片迷彩绿。

    在那健壮的迷彩绿身后是一片迷彩绿。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段海峰认得,那是自己一直在电视机里看到的军人叔叔,他哭得更委屈了。

    “前面的路全都被毁了,你走不回去,这样,孩子,你跟我们。。。。。。”

    解放军叔叔的话音未落,余震又来了,他们身后的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山体再也承受不住剧烈的抖动彻底地滑落了下来。

    军人眼疾手快,一把推开段海峰,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块大石头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他的后背上。

    “如果那个解放军叔叔没有替我挡那一下的话,按照当时的位置,砸中的一定是我的脑袋。”段海峰道。

    “营长!”那个军人带来的兵见状都要迫不及待地冲上来,因为那是他们的营长。

    大地还在颤动,震得人心慌,见兵们要过来,营长连忙喊了一嗓子:“躲开!都他娘的别过来!”

    随后,营长从乱石头堆里爬了出来,活动下后背,又掸了掸身上的尘土,抱着段海峰到了安全的位置。

    “孩子,你跟着我们走,我会帮你找到你的爸爸妈妈的。别害怕,叔叔是解放军。”营长是这样对段海峰说的。

    路上,那个营长一直牵着段海峰的手,生怕这孩子会掉队。

    段海峰仍旧还记得,那只孔武而又有力的大手手背皮破了,肉都露出来了,血直往外渗。

    第二天,在那个营长的帮助下,段海峰找到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安置点。

    见他们一家还没有领到物资,营长又从自己的车里搬下来一箱子水和面包。

    段海峰回忆着,眼睛炯炯有神,“后来,我又见到了那个战士们都管他叫营长的军人,他问我长大以后的梦想,想要从事什么职业。当时的我就像个小傻子,支支吾吾半天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他笑了,笑着跟我说:‘小子,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梦想就是要当兵,好男儿就要穿上军装当兵。’”

    那一天,那个军人给段海峰讲了很多他当兵时候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意思。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段海峰的心里就燃起了当兵的火苗。

    梦想,就是当兵。

    “那时,我梦想着要成为那位解放军叔叔一样的军人,对军旅生涯充满了期待。”段海峰道。

    三个月后,部队要撤走了,那个营长找到段海峰,给了他一袋子文具,有笔有本。

    营长摸着段海峰的头,微笑着说道:“孩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好好学习,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部队里看到你的身影。”

    军车启动,缓缓离去。

    段海峰就一直跟在后面跑,边跑边喊:“叔叔,我将来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的军人的!”

    “叔叔!我将来我将来一定一定。。。。。。军人的!”

    声音在大山里不停地回响着,是那么的嘹亮,那么的清晰。

    说到这里的时候,段海峰的情绪有些激动,他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问那位营长叔叔的名字。现在,我也是一名连长了,我一直都在尝试着去寻找他,但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当时参战的部队那么多,现如今撤编的撤编改编的改编在。。。。。。”

    再后来,那个贪玩喜欢调皮捣蛋的段海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努力学习的学霸。

    段海峰原本的成绩很差,但后来,他考入了重点高中,并在2006年高考的时候以不错的分数考入到了春城指挥学院,穿上了那身军装。

    “当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当年那位营长叔叔同我分享的那些生活的乐趣,我渐渐地爱上了军队,也深入领悟到了军人的使命和担当。”段海峰道。

    在军校的艰苦训练中,无论是骨折还是膝盖骨积液,他都咬牙坚持着,为的是守护那军人的无限荣光。

    当然,还有在1996年同那位营长的约定。

    我们,相见在军队。

    直到现在,段海峰的耳畔旁边还会经常回响起这样一个声音:“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部队看到你的身影。”

    叔叔,我来了。

    现如今我也成了像你一样的军人了,可是,你在哪呢?

    为什么我找不到你了呢?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记不清楚他的模样了,可是我每天都在想念他,他是我当兵路上的引路人。每当我坚持不下去,想脱下军装走人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他。我怕我离开了部队,就再也没有和他见面的机会了。”

    段海峰,这个上尉连长,铁骨铮铮的军人,讲到这里已然潸然泪下。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学员也参与了救援,我也用身体为那些孩子们挡了石块,也给他们讲了我的故事,离别的时候,送给了孩子们书本,嘱咐他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去。”

    “孩子们跟我说,他们将来要成为像我一样的军人,我说,好啊,哥哥在部队里等着你们。”段海峰擦拭着泪水,继续说着。

    当年汶川的那些孩子们也长成了大人,他们有的直接参了军,有的考入了军校。

    当然,也有的选择了别的道路。

    当段海峰跟他们再度重逢的时候,孩子们非常自豪地说:“哥哥,我终于成为了和你一样的军人了。”

    段海峰感到欣慰的同时又有些难过,因为这句话,他也想同当年的那位营长叔叔说一遍。

    “叔叔,我想您呢?您到底在哪啊?我为什么找不到您?”在大山深处,段海峰放声喊着,想念,与日俱增。

    评论区。

    “这就是基层军官还在坚持的原因,军人精神,必将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上尉,不用找了,他是你的战友!他和你一样,是共和国的基石!是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感动,当听到那句,‘我成了和你一样的人,你在哪?’我的眼泪都掉下来了。”

    “2008年的时候我也上了,当时在都江堰救灾,二十一岁的我三天三夜都没头合眼,最后因过度疲劳晕倒了。我的好战友好兄弟赵磊因为山体滑坡牺牲了,当时他才24岁,到最后连人都没找到。已经复员近十年了,至今我都无法忘记我的好战友好兄弟。连长,我的故事又让我想起了好多往事,眼睛已经湿润了。敬礼!祖国需要我们这样的军人!”

    王亮拍了拍段海峰的肩膀,道:“找不找得到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己成为了另一个他,有时候,爱不需要铭记,只需要延续。”

0272 【1967】

    0272 【老兵不死1967】

    王亮喜欢跟军人们在一起,同他们交流,同他们分享。

    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又可以从他们那里听到那些属于他们,属于中**人的故事。

    三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为什么坚守在哨位,不愿意脱下军装,总有一个坚持的理由。

    正如同段海峰一样,他只为了成为更好的你。

    忽然之间,评论区一个名为【老兵不死1967】的马甲发表了这样一段评论:“有些事情,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有梦想的人终究是幸福的,为了梦想去努力,就算是没有达到也无怨无悔。相约在军营里见面,或许因为一些原因,他已经不在了。”

    “正如老首长所说的,‘找不找得到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己成为了另一个他,有时候,爱不需要铭记,只需要延续。’他只不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的一个普通少校营长,几十万分之一,如同沧海一粟,而你却能这样记得他,成了一个好兵,我相信,这一定是他心里最大的安慰。”

    【老兵不死1967】这个马甲的头像是一枚军徽,评论闪动的太快,没有过多久就被刷没了。

    当王亮反应过来,拿起手机去寻找的时候,早已经没有了踪影。

    生于1967年,1996年,时年二十九岁,或许,他就是那个少校营长。

    而段海峰一直都没能找到他,恐怕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吧。

    二十九岁的少校营长,在1996年率领部队深入到受灾的丽江地区展开救援,直到三个月后才撤出战斗。

    按照时间和地点来推算,在他还是一名普通小兵的时候,应该参加过持续十年之久的自卫反击战。

    而在2018年的今天,他不过才五十一岁,按照战功,他的军旅生涯理应会达到一个不错的高度。

    但是他不在了。

    在内心压抑的情况下,王亮难受地说出了这段话:“如果祖国需要,请把我埋在遥远的山岗,让我的身躯长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往来的战友会为我泪落两行。”

    “如果祖国需要,请让我紧握滚烫的钢枪,让我的双手握出一轮沧桑的红日,

    冰冷大地会为我抚慰创伤。”

    “如果祖国需要,请让更多的人走向杀敌的战场,让我和你的心房在蓝天上,跳跃出永远不朽的乐章。”

    是啊,中**人,只要祖国需要,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千里之外的某省某小城某小区书房里。

    窗帘被拉上了,屋子里显得格外地黑。

    一个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人穿着宽松的睡衣,坐在电脑面前。

    而显示器上播放的正是王亮直播的视频,再仔细看那人的脸,已然是布满了两行泪痕。

    1996年,给了段海峰梦想的少校营长就是他。

    时光回溯到2000年的一天。

    一辆长途客车疾驰在高速公路上,少校就坐在上面,那天,他从部队休假,准备回家看看妻子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

    那本该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但少校怎么都没有想到,就在那辆车上,自己的人生轨迹被彻彻底底地给打乱了。

    客车已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很多乘客都已经疲惫了,干脆进入到了梦乡。

    而就在这个时候,坐在中间位置的一个男子突然就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用火机点燃了自己的书包,扔在了过道上。

    噌的一下,火苗腾空而起。

    书包里装的是汽油,不然火势也不会如此地凶猛。

    “着火了。”

    “啊,快跑。”

    “啊”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乘客们被吓得手足无措,大喊大叫是他们唯一的反应。

    司机也被吓傻了,把车停在紧急通道后,他打开车门就先跑了。

    少校也被吓了一跳,但好歹也是参加过实战的,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他所坐的位置距离车门很近,无论是前门还是后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