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宏图-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别哭,爹爹回来了,娘亲不哭……”

    见娘哭了,赵弘文连忙用小手擦着娘的脸颊。

    “娘不哭、娘不哭!”

    心痛的抱着儿子,李雪琪喃喃着。

    对于今年已经十九岁的她来说,两年之前,她一直希望能够嫁入赵家,可是在美梦成真之后,两人却是聚少离多,而内中的苦楚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婚后,两人一直没有同床。

    看着怀中的儿子那漂亮极的脸蛋,李雪琪能够想到他亲娘有多漂亮,暗自寻思着,难道子玉哥还是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弘文的妈妈。

    李雪琪抱紧了怀中的孩子,两年多以来,她一直视其为已出,可是……

    “哎……”

    一声叹息的同时,看着那越来越近的队伍,她深吸了口气,然后便抱着儿子从墙堡上走了下来。

    “文儿,我们去接爹爹好吗?”

    刚一下轿,赵子玉便看到了站在门前的妻儿,看着雪琪那娇艳的相貌,他的心里那种愧疚感更浓了,但……自己有什么办法呢?

    “雪琪……”

    “子玉哥,你回来了!”

    李雪琪连忙把孩子拉到身前,对弘文说道。

    “文儿,快喊爹爹!”

    “爹爹……”

    这一声爹爹让赵紫玉的心头一颤,她弯下腰来抱着弘文。紧紧的抱着他,在那一瞬间,泪水差一点从她的目中流出。就在这时,一个话声传到他的耳中。

    “少爷,您可回来了,老爷在后宅等着你。”

    来的是跟着爹爹几十年的管家,心知自己不能失态的赵紫玉点点头,然后便对弘文说道,

    “弘文,以前和娘在一起,等一会儿节点和爷爷说完话再去陪你玩。”

    “回来啦?”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正在看着书的赵义朴放下了手中的书。

    “嗯!”

    轻声应一声,看着爹爹的身子,赵紫玉的心底不禁又松了口气,当初刚回家的时候她最担心的就是爹爹的身子,可后来爹爹的病慢慢的好了起来,身子也比过去硬实不少。

    “这次你准备在家里待多长时间?”

    看着面前的女儿,赵义朴的语气显得很平静。

    “两三天吧!”

    并不是赵紫玉不愿意在家里呆更长的时间,但他害怕,害怕雪琪发现真相。

    “这么长时间了,你还是没有告诉雪琪。”

    盯着女儿赵义朴的语气里带着不满。三年前只以为自己时日无多的他,无意再问女儿的事情,便由个她的性子来了,可现在,这两年多来雪琪在家中为其尽孝,却都看在赵义朴的眼里,不然得对她也就更越发愧疚起来。

    “爹,我……”

    赵紫玉张张嘴,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怎么说?

    难道就是告诉她,自己是个女子?

    既然自己是个女子,那为何当初还要娶她?

    耽误了人家整整一辈子。

    自私自利!

    多少次在夜里醒来的时候,赵紫玉都会这么痛骂自己,无论是在妤婕姐那,还是雪琪那里,自己都是如此,既对不起死去的妤婕姐,更对不起雪琪。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她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难道你打算这一辈子就像现在这样,一直瞒下去。”

    赵义朴的语气中尽是不满之意。

    “你这样让我,怎么去见九泉之下的李老弟。”

    三年前他以为自己会先走一步,可谁曾想,去年雪琪的父亲,看起来身体颇好的李老弟却先走一步。即便是他日到了九泉之下,又怎么能见老弟?

    无颜相见啊!

    “我,我会告诉雪琪的……”

    张张嘴犹豫了片刻,赵紫玉开口说道。

    “什么时候?”

    “等,等到时机合适时……”

    等到时机合适时,那什么时候时机才会合适。赵紫玉并不知道,在她回到内宅的时候,看着正在给孩子念书的李雪琪,她仍然默默的选择离开,而是进入书房,听着门外的脚步声,李雪琪的心底暗自一痛。

    她知道又一次他选择了离开。

    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在李雪琪将孩子哄睡着,刚回屋准备睡下的时候,脚步声再一次响起,她抬起头看到走进屋来的赵子玉,心里顿时显得有些紧张,但却又满怀着期待。

    “子玉哥,我……”

    从雪琪的美眸中看到的丝许欢喜,让赵子玉的心头顿时涌起一阵不舍,那种负罪之情更浓了。

    “雪琪,我……”

    要不要告诉她?

    把真相告诉她!

    在赵紫玉的心底,这个声音不断地回响着,难道自己就这样骗她一辈子吗?

    “子玉哥,我知道,我知道……”

    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恐惧,李雪琪连忙止住她的话。

    “小妹知道你忘不了妤婕姐,知道你和她是患难夫妻,知道你的心里全都是她,可我愿意等,等一辈子小妹都愿意……”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李雪琪的泪水流了出来,而她的话让赵紫玉的心头一颤,一时间她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

    “雪琪,你……”

    现在赵紫玉甚至有一个念头,就是立即大声告诉她,告诉她自己和她一样是个女子,当初是鬼迷心窍了自私自利至极才要娶的她,不能再骗他了。

    “我……”

    张张嘴,那句话她还是没有能说,赵紫玉害怕伤害到她,尽管早就伤到了她。但她还是自欺欺人的想要“保护”眼前的女孩,就像当初想“保护”她一样,只有天知道,这两年多以来她一直都活在懊恼之中。

    “大人,大人,张师爷请大人速回!”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喊声!

    门外的喊声让赵子玉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感觉,至少现在门外的喊声解了她的围,连忙走到门外,只见一个亲兵跪在门外。

    “怎么回事儿?”

    “大人,张师爷让小人请大人速回大营!”

    大营指的自然是渭南城外的团勇大营,这两年赵子玉几乎就是以其为家。

    “嗯?出了什么事吗?”

    赵子玉又一次问道。这时亲兵双手奉上一封信。接过信,将信拆开一看,看清信上的内容之后,赵子玉的脸色瞬间为之一变,立即吩咐道。

    “备马!回大营!”

    “子玉哥,你又要走吗?”

    看着正准备离开的赵子玉,李雪琪有些不舍的说道。

    “雪琪,潼关那边出了事,巡抚大人命我立即前往潼关,我不能不去……”

    回头看着李雪琪,赵紫玉猛的咬牙说道。

    “若是……若是,到时候,爹爹和文儿就……”

    不等赵紫玉把话说完,李雪琪连忙摇头说道。

    “不,不,子玉哥,你不会出事,你绝不会出事的……”

    “雪琪……”

    将雪琪抱在怀中,感觉着她身体发出的不安的颤抖,赵紫玉轻声在她耳边说道。

    “对不起……”

    说罢赵紫玉便急匆匆的朝着前院走去……

    ………——————————————————————————

    今天加更,求支持!(未完待续。)

第371章 潼关(第二更)

    “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潼关两边山势陡峭,巨石嶙峋,乃周围百余里南北必经之路,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百年来做潼关不知道让多少英雄为之叹息,亦不知成就了多少英雄赫赫武功。

    此时,又一次,这沉寂了两百年的潼关又一次为硝烟所笼罩。数万太平军于潼关前方连营数里,大有一举夺下潼关的势头。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着破败的潼关,兴致所至之下,梁佐山不禁背起了张养浩的这首《潼关怀古》,而在他念着这首诗时,残破的潼关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中,说完太平军又一次向潼关发起了进攻。

    拿下潼关!

    去年岁末,豫王于黄河北兵败之后,面对北方骤然增加的压力,梁佐山苦思冥想之后提出来的建议。

    “夺陕方可立足!”

    深知在天京不知有多少人欲杀豫王的梁佐山非常清楚,一但豫王与河南兵败,无论是侧入江苏或者安徽都是死路一条,至于当年北伐出师的湖北,兵强马壮的汉军又岂会让豫王的数十万大军撤入?

    河南是四战之地。

    当初据以河南是迫不得已,现在朝廷编练的一万洋枪队正是锐气十足之时,梁佐山自然不愿让豫王挡其锋芒,所以入陕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正在伫足神思的时候,有一个人已走到他的身旁,笑着向他打招呼。

    “梁先生好兴致啊!”

    回头一望,站在旁边的正是豫王曾立昌。他连忙准备下跪行礼。可曾立昌却一把扶住了他。

    “梁先生,这里又无外人,你我之间又何需此等虚礼!”

    尽管被其扶住手臂,但梁佐山还是坚持跪了下去,嗑了个头。

    “臣叩见王爷!”

    “哎,老梁啊,你说说你,你说说你,非要整这个虚礼!哎……”

    尽管嘴上这么说,但是曾立昌的心里却极为舒服,虽说若是没有梁佐山当初的献计,他不单连脑袋都保不住,至于这个豫王更是连想都不用想,可梁佐山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他不居功,更没有丝毫居功跋扈之意。

    依然是如过去一般,对自己恭敬有加,越是如此曾立昌便越信任梁佐山,甚至可以说对她是言听计从。

    “王臣之分,礼不可废!”

    梁佐山坚持道,熟读史书他很清楚,不知多少功臣就是毁在这个“君臣之礼”上,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最后掉脑袋的又岂止一人。

    “罢了罢了,我说不过你。”

    曾立昌摇摇头,大有一副颇为无奈的模样。

    “益川,你说咱们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打下这陕西?”

    想到去年在河北与清妖的洋枪队打的那一仗,他曾立昌可以说是心有余悸。几万大军被万多人的洋枪队打的东奔西跑,还好后来用马队重创了那支洋枪队,若不然,自己的脑袋没准就丢在河北了。

    清妖洋枪队的厉害,也正是从那时起,便刻在了他的脑子里。若非如此,他又岂会在梁佐山提议入陕时,立即答应下来。

    打下陕西,总多一条退路。

    “多长时间都要打!”

    梁佐山的语气显得非常平静。

    “这两年咱们在这儿给天京、给武昌挡着清妖,令其不能南下,可他们又给咱们什么了?若是没有咱们顶着,他们的日子又岂会像现在过的这么舒坦?”

    看着曾立昌,梁佐山又说道。

    “王爷,您看着这潼关,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掌控此关,自可稳居关中,于潼关又可俯视中原,届时无论是攻是守皆在我手!”

    之所以选择陕西是因为陕西的地利,熟读史书的梁佐山知道,当年,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地理优势,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界不是大山就是大河,黄河、秦岭、诸如此类,这些大山大河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金城千里”、“四塞之国”,说的都是陕西。有了这样的地利,其他国家想要攻秦必须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有了这样的地理优势,秦国可以选择最佳时机攻击中原诸国。而在随后的数百年间,汉也好、唐也罢,其统一中国凭的皆是这一地利!

    相比之下河南却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现在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把陕西的这一地利抓在手中,在将来处于可进可退的有利地势。

    “行,听你的,老梁,我是个粗人,懂的不多,这事全听你老梁的!”

    曾立昌的脸上露出憨笑,可熟悉他的梁佐山却很清楚,这憨厚的背面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精明。

    “王爷,臣顶多也就是当个谋士,这行军打仗还是得靠王爷!”

    “你啊……”

    曾立昌摇摇头,只是笑了笑,对于梁佐山的这份谨慎与小心,他自然喜欢,但同样也心存防范之意。

    “老梁你说,咱们打下了陕西,到时候,跟南边怎么交待?咱们用的洋枪、洋药还有大炮可都指往着南边那!”

    曾立昌口中的南边儿知道,可不是天京,他指的是武昌,这两年全凭着从武昌买来的几万支洋枪、几百门洋炮,他才坐稳了河南,打下大半个河南,拥兵四十万,既便是东王的麾下也没有他这么多人马?

    武昌那边为何愿意把洋枪、洋炮卖给他?除了银子之外,他们看中的不正是自己在北边替他挡着清妖嘛!

    “咱们就这么撤了,到时候,到时候南边万一恼羞成怒断了咱们的火药、洋枪,到时候咱们可怎么办?”

    相比于天京的东王,曾立昌更担心的是武昌的那位,谁说那位不是王爷,可自己这边却离不开他。

    “王爷,们不是早就定下计策了嘛!”

    梁佐山的眼睛一眯。

    “等咱们走的时候把河南交给他!那南阳府的他占了小两年了,想来其恐怕也不见得就愿意让清妖占了河南,再说……”

    梁佐山把话声微微一压,小声说道。

    “咱们到了陕西,更离不开武昌,西北那边的回回更多,咱们在河南这边干的事情,那些人可都记着呢,若是没了洋枪洋炮,怎么收拾他们……”

    梁佐山的随口一句话,让曾立昌的眉头猛的一锁,可不是嘛,当初为了在河南站住脚,人可是没有少杀,清妖是妖,那些不愿信天父的就是妖中之魔!

    杀起妖来,他可是没手软过。

    这一点,别说是他就是那位西洋来的李神父,也没有反对,与其它人信拜上帝教不同,对于曾立昌来说,信教不过就是个工具,就像他准确李神父于军中传教,甚至在开封给其建了一个大教堂,其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借李神父之能——那位李神父可是会造洋枪、洋炮的洋人。

    对于那样的人,自然要重用,至于传教——李神父拜的也是上帝不是,再说,曾立昌也乐意看到其在军中传教,以冲抵天王那边对队伍的影响。甚至还委任其为军中主教。也正因如此,曾立昌的军中士兵所信的大都基督教,而不像天京那边被西洋人视为“邪教”的拜上帝教。不过曾立昌并不知道,对于西洋人来说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同样也是“邪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益川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曾立昌连连点着头,最后又感叹道。

    “哎,等咱们打下了西安,到时候无论如何,都得按李神父说的那样,买机器造洋枪造洋炮,还有洋火药,武昌的东西卖的那么贵,光靠买肯定不是办法!”

    因为有个洋人“主教”,所以曾立昌自然知道洋枪的价格,也知道武昌卖给自己的东西都是加了十几倍的利,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毕竟河南不临海。

    “我听说那些陕西的大户,一个个肥到流油,到时候咱们打了他们的先锋,自然不用再愁银子……”

    “王爷所言极是,那些人,挣得可都是黑心钱。”

    没少和陕西商人打交道的梁佐山,之所以会有这番感叹,原因非常简单——在过去的两年间,那些陕商可是把马价、盐价翻了几番,在梁佐山看来,那些人自然一个个的挣的都是黑心钱,这次入陕正好去抄他们的家。

    “先让他们替咱们挣着,猪养肥了不就留着杀嘛!”

    曾立昌哈哈大笑道,大笑之后他又故作神秘的说道。

    “不过,老梁,其实,刚才李神父告诉我,最多明天,明天就能把地道挖通,到时候……”

    他的双眼一眯,似乎又像是看到当年炸开京师城墙似的,盯着远处的潼关说道。

    “只要几千斤火药,就能把这潼关给炸开!”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突然他回过头来看着有些诧异的梁佐山,有些疑惑的说道。

    “老梁,你说咱们能炸开潼关城,将来那清妖会不会照个模样画个瓢?学咱们这样把潼关给炸开。”

    ——————————————————————————————————————

    晚上九点还有一更!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372章 阻敌(第三更)

    伴随着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之中千年的潼关在爆炸中灰飞烟灭。

    爆炸将夯土炸成了粉末,数以千吨的夯土灰尘在空气中弥漫着,以至于整个天地间都遍布黄尘,那尘土大有一副想在吞噬天地的感觉。

    就在潼关的城墙被炸开同时,数以千计的太平军官兵像是一窝蜂似的涌入了潼关,与守关清妖撕杀着,枪炮声与喊杀声在那黄尘中响彻着。

    在远处的山坡上,威利斯,不,应该说是李斯神父,在来到中国之后,他已经改名为“李斯”,在过去的一年半之中,他一直作为神父于河南传教,其实,之所以来到河南,也是机组巧合,在初抵上海时,与上海的教会视拜上帝教为邪教不同,他认为既然对方信上帝,信基督,那么就意味着还有“挽救”的余地,于是便去了太平军控制的天京。

    但是在天京,那些“邪教徒”并没有给他传教的机会,机缘巧合下,他以工程师的身份来到了河南,在河南通过帮助天平军铸造火炮,制造武器获取了曾立昌的信任,获取于军中以及河南传教,通过治疗士兵的外伤,赢得了士兵的信任,现在在其军中至少有十万人成为他的信徒,而在河南民间更是有数十万教徒。

    正神情激动的看着眼前的一幕,作为一名神父,同样也是一名工程师,在他的指导下,太平军只用了两天就挖出了那条放置火药的地道,炸开了这座古老的要塞。

    “李神父,此番本王能顺利攻下潼关,你可是居功甚伟啊!”

    眼见潼关已经被攻破,心情大好的曾立昌对李斯说道。

    “能破潼关,全凭王爷指挥得当和天国士兵勇猛!”

    一年多之前,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李斯根本就不会说中国话,但是现在他不但能用一口流利的河南话于军中以及河南传教,同样也能用客家话同曾立昌等出自广西的将领聊天谈话。

    “哈哈,李神父,你现在是可学会中国的客气了!”

    心情大好的曾立昌手指着潼关以西的陕西地界说道。

    “李神父,等到本王打下西安之后,就在西安给你建个全中国最大的教堂,到时候,你尽管在本王军中、地方传教!”

    又一次在抛出这个诱饵的时候,看到李斯这个洋人神情中的激动,曾立昌的心底暗自得意着,对于这个洋人的图谋,他很清楚,这个洋人所思所想无非就是为了传教,而自己需要的是他帮自己铸造火炮、制造火枪。

    不过是互取所需罢了。

    至于信教……有信佛的、有信道的、有信观音的,过去自己不还信上帝嘛,现在不过就是再信个救世主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作为教徒曾立昌不是虔诚的,甚至在他的军中,也没有多少虔诚的教徒,毕竟那些人之所以投军,并不是因为信上帝,而是因为他们大都是一文不值的光棍汉,打下一座城之后,他们大可以肆意抢劫,至于那个教……不过只是信信罢了!

    “啊!多谢王爷!”

    在李斯激动的鞠躬道谢时,曾立昌则笑道。

    “先别谢这么早,还是等到打下西安再说!”

    潼关破了!

    正当赵子玉骑在马上,沿着通往潼关的千年古道上,率领着五千团练的朝着潼关增援时,潼关失陷的消息传来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赵子玉只觉得的眼前一黑,一阵头晕目眩中,他的心底暗叫着不好。

    潼关为长毛所夺,这意味着到时候非但整个陕西将尽为长毛所夺,甚至就连赵家恐怕也将难保,毕竟在汉口的时候,她曾亲眼见过长毛是如何“打先锋”。

    怎么办?

    “云达兄,现在该怎么办?”

    紧张之中,赵子玉将视线投向张子鹏,他是张妤婕的兄长,当初和妤婕逃离武昌时,曾特意写信给他,在接到信之后,本就无意置身贼营的他便携家人一同逃离了武昌县,几经辗转后来到了陕西,这两年赵子玉之所以能将这支团勇练成一支精兵,也多亏了张子鹏于一旁帮助。

    “潼关天险一失,这关中大门尽开,恐怕、恐怕这陕西是守不住了!”

    赵子玉的心情恍惚的说道。

    作为陕西人的她很清楚,没有了潼关天险,陕西自然难守,千百年来一直皆是如此。

    “潼关一失,关中必定不守。”

    点点头,张子鹏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然后看着周围说道:

    “既然已经夺下潼关,那么数万长毛势必会涌入关中,到时候非但西安不保,这渭南更是其必经之地,以玉闲所练五千之兵,莫说是渭南,便是孝义赵家,又岂能守得住?即便是去守又能守的了几时?”

    “守不住也要守,否则赵家数代家业必定不保……”

    沉思片刻,赵子玉咬牙说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到时候子玉只能散财保家,不若我等先撤回渭南,于渭南募集兵勇……”

    “噢!能募多少?一万、两万?仓促募集之兵勇,又能挡得了几日?”

    张子鹏看着赵子玉反问道,

    “五日?十日?还是一月?”

    “这……”

    面对张子鹏的反问,赵子玉连忙摆出一副求教模样。

    “还请云达教我!”

    对于赵子玉这个名义上的妹夫,张子鹏的总是心存感激,毕竟其并没有嫌弃妹妹的出身,而且对自己也是信任有加,自然愿意倾力相助。

    “现下潼关已失,除非我等兵多将广,否则,守是守不住的”

    放下茶杯,张子鹏看着面前的地图说道。

    “若是有三万精兵,于西安死守的话,倒是有几分希望。可咱们只有两千兵勇,单凭这两千兵勇,别说是西安,就是渭南恐怕都守不住,毕竟,河南长毛拥兵数十万,这次入陕,其兵力恐怕不下数万!”

    “你看,现在怎么办?”

    赵子玉神情恳切地说道。

    “云达兄,请你务必帮帮我的忙,毕竟赵家数代家业皆在陕西。”

    非但赵家的家也在陕西现在,张家可不也在陕西嘛,若是陕西为发匪所占,自己的妻儿可不也要跟着遭劫?难还要逃回武昌?那姓朱的又岂会放过自己?

    “既然守不住了,那不妨……”

    面色凝重地思索着,张子鹏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里道出他的想法,而是在心底思索着那个主意的可行性。

    “不妨如何?”

    赵子玉焦急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这么做行不行!”

    张子鹏的眉头紧锁着,好一会他才说道。

    “现在敌强我弱,长毛拥兵数万,而我只有五千兵勇,虽说据城死守尚可一战,但是能守得了几日?”

    这才是他所担心的地方,守不住,而且也守不了多长时间。

    “至于撤往西安,与西安兵勇合兵一处,看似稳妥,可实际上……”

    摇摇头,想到当年守武昌县时,那位县尊大人闻敌而降的举动,张子鹏的心底顿时一恼,若不是因为其降敌,小妹岂会……

    在心里涌起那股恨意时,张子鹏甚至恨不得现在就杀入湖北,打下武昌,将那姓朱的拉到小妹的坟前,拿他的脑袋祭小妹的在天之灵。

    当然,他知道这也只是想想罢了!

    毕竟,那姓朱的现在据三省之地,拥兵十数万。别说是自己,即便是朝廷,恐怕短期之内,都难将其剿灭。在心里想想罢了。

    “西安城中鱼龙混杂,万一要是有人勾结长毛,到时候,只恐怕悔之晚矣。”

    “那以云达兄之见,现在小弟又该如何?”

    赵子玉认真地看着他问道,然后又紧皱眉头:

    “这战不是,守不是,难不成逃?可往那里逃?”

    对于满清,赵子玉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忠心,自然也没有为其效死的念头。

    “逃,肯定是要逃的,玉闲,你现在就要先遣人去通知家里,先让他们撤至渭北,到时候实在不行从那里进入山西,山西那边还算平静,一时半会儿的,长毛还打不到那……”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张子鹏端起茶碗来不做声,慢慢地喝了几口茶,放下茶碗后,从从容容地开了口说道。

    “既然家里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咱们就要想想接下来怎么办?怎么打败这些长毛!”

    打败长毛!

    张子鹏的话让赵子玉不由的一愣,诧异的看着他,好一会赵子玉才开口说道。

    “云达,咱们可只有五千人!”

    只有5000人,若是有五万人,赵子玉倒是相信自己能与长毛战上一战,可现在凭五千打几万,这怎么可能?

    环顾一眼四周,看着周围的地势,地势极为险要,看着这地势,张子鹏先是点头,而后又摇头,同时自言自语道。

    “不行啊,这样不行?”

    他的眉头猛然紧皱,

    “仅仅只是这样,有,怎么可能能打败长毛?”

    皱眉思索中,张子鹏将视线投向远方,他反复在心中思索的各种可能,谁说这里地势险要,可在这里设伏,即便是重创一股长毛,又能如何?又岂能当得了他们进陕西。突然他的眼前一亮。

    “挡!为什么要挡他们?为什么不能……”

    ——————————————————————————————————————

    赵子玉这个角色呢?恨者有之,但他是一个,怎么说呢?很重要的角色!(未完待续。)

第373章 奇城(第一更)

    绵延数百余里的秦岭山脉,一直绵延至黄河河畔。数百里间奇峰陡起,偏又在此处生就一道峡谷。这便是潼关,其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峡谷两边山坡峻峭,仿佛造化为方便下界芸芸众生,让他们有个南北通道,而用神工鬼斧劈开似的。两边山坡都是坚硬的岩石。石缝里顽强地生长着各种树木,有低矮密集的灌木丛,也有高耸云霄的樟楠松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