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铸清华-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醇亲王点点头,“这样很妥当,重要的政事儿,就按照这样处理,先请示皇太后,再发一份给皇帝,这样两宫都知道了,到时候问起来,也不至于什么事儿都不知道,然后皇帝再请示皇太后,到时候军机处承旨就是了。”

    这样的法子也好,不至于送了消息给一宫,另外一宫不知道的,到时候军机处反而会落埋怨,于是这样子各项事儿都敲定了,其实不算费工夫,把旧年垂帘听政的章程拿出来,再把皇帝的职权加进去,把“垂帘听政”改成“训政”就是了,于是敲定了章程,准备呈送御览,一直没说话的张之万这时候却是说话了,“且慢,别的都差不多了,可一件事儿,怎么处置,还没个说法,这训政是多少日子?可还没有个定数!”

    “对!对!”醇亲王恍然大悟,“这个是最要紧的事儿,大家伙觉得是这个时间定到什么时候?”

    “我瞧着三五年的时间,倒是不错。”礼亲王说道。

    “我倒是觉得,训政的时间不能太长,”许庚身说道,他持身甚正,说话也比较敢说,醇亲王和礼亲王两个人一味着延长训政的时间,只怕不是好事。“一来,皇上马上就要大婚,这大婚就是成家立业,若是还让皇太后训政的日子太久,恐伤中外物议,自然这个物议什么的,咱们可以不在乎,但是两宫情分,还是要注意着些的。”

    “星叔,”礼亲王亲热的喊着许庚身的字,“你说的不错,那按照你的意思,定多少年为好?”

    “昔日高宗禅位太上皇,训政是三年,既然如今咱们要法古,自然这些都要一体学过来,”许庚身说道,“我以为,不要超过三年的期限为好。”

    于是就将训政的日子定到了三年,张之万的书法最好,于是让他工工整整的撰写了条陈,又进献到了养心殿,这时候皇帝还在,慈禧太后和皇帝一东一西坐在靠山炕上,礼亲王将折子递了上来,慈禧太后先让光绪皇帝,“皇帝你先瞧瞧。”

    光绪皇帝花了半盏茶的时间,慢慢的看完,起身将折子递给皇太后,“儿臣没有意见。”(未完待续。)

九、训政意向(六)给盟主天偌水!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接过了折子,仔细的看了一遍,“这个训政的日子不能太久,皇帝到底是要亲政的,我虽然帮着忙,也不能帮皇帝一辈子,三年太久了,明年就要大会诸藩,估摸着是下半年是吧?若是**月份,那刚好一年半,就按照一年半的时间来,大会诸藩之后,我就彻彻底底的荣养了。”

    “是,”光绪皇帝说道,“儿臣都听亲爸爸的。”

    “四品以上的官,也实在太多,”慈禧太后说道,“就改成二品以上的官,来我这里用印,其余的就都让皇帝处理,要紧的政事儿送一份给我,这个极好,我直接和皇帝商量着办就是,不用劳动你们军机处的人跑前跑后了。”

    孙毓文的耳朵轻轻一动,原本拟定的方案就是让慈禧太后在皇帝亲政之后,也有权力召见军机,可慈禧太后的意思,不和以前垂帘听政的时候一样直接召见军机,这样的话,未免将来还是不方便,可这个时候慈禧太后都如此说了,谁也不好提反对的意见,毕竟皇帝在跟前,若是建议皇太后继续召见军机,那不是说明对皇帝并不信任,让皇帝下不来台吗?

    这个时候适合说话的就两个人,醇亲王连忙说道,“若是皇太后不见军机和大臣等,如何算是训政?那岂不是让外头的人觉得皇帝不孝顺太后吗?奴才请皇太后继续和垂帘听政时候一样,继续召见大臣。”

    “儿臣亦是这个意思,”光绪皇帝也说道。

    “好吧,要紧的政事,我再叫起是了,”慈禧太后笑眯眯的说道,“既然有了定论,就下旨明发吧,下半年皇帝大婚亲政的事儿有了定论,把这件事儿定下来了,我的事儿就少了一半了!”

    事情定下来了,慈禧太后还有话说,“皇帝是五岁的时候入宫的,由我亲自抚养教育,十几年如一日,外头的朝政忙着,可皇帝的教育学习也放松,这里头的感情多深,自然不用多说,皇帝今年已经二十岁了,不能再拖下去,若是现在不抓紧时间学习朝政,将来必然会耽误时候,我垂帘了这么些年,经验之谈是有的,皇帝若是有拿不准的地方,若是来问我,我必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心传授才是,皇帝是我的儿子,我不帮衬着他,还帮衬着谁呢?这是我身为皇太后的职责所在,不容推卸,另外,我在这里也提前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难听的话说在前头总是没错,皇帝虽然年轻,到底是天子,是天下之主,亲政之后,凡事可以多劝谏也可以指点,但决不可指指点点,你们若是敢有不尊敬的行为举动,别说是我了,就连天下人都饶不过你们,明白了吗?”

    一番柔中带刚,感情和道理和威严并存的话语说下来,无人不叹服,就连光绪皇帝也十分感动,一起鞠躬,“臣等遵从皇太后懿旨,绝无更改之心。”

    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七,光绪皇帝下诏,这是朱笔亲书的诏书,“上谕:现在国事艰难,庶务待理。皇太后勤劳宵旰,日综万几。就业之余,时虞丛脞。恭溯同治年间以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两次垂帘听政,办理朝政,宏济时艰,无不尽美尽善。因念宗社为重,再三吁恳慈恩训政,仰蒙俯如所请。此乃天下臣民之福,故此请皇太后于朕亲政之后多加教导,仿高宗纯皇帝内禅之例,行训政之事,本年十一月初一行亲政大典,钦此。”

    《训政章程》同时也下旨明发,训政的时间为一年六个月,规定在皇帝亲政后,所有谒陵、祭祀等大典,均循旧制由皇帝出席,或循旧制由礼部提出具体方案;凡遇皇帝召见、引见事宜,建议参照礼臣会议规制,暂设纱屏为障,皇太后在幛后升座训政;凡中外臣工呈递皇太后、皇上的奏折,均按照通行的规制书写;凡须接见的各部臣工,仍按旧制一律带领引见,至于皇太后是否出面接见,由皇太后届时自行决定;至于乡会试等各项国家大考,仍建议循旧制由相关部门拟题,呈皇太后审定,由皇上宣布,录取结果也仍由皇太后把关;内外臣工所递奏折需要批示、批复的,拟照旧制均请朱笔批示,由皇太后审定后发下。

    慈禧太后也发出懿旨,说明垂帘听政之举,实在是出于万不得已。十余年来深宫训导,欣见皇帝典学有成,特命十一月内举行亲政典礼。这个决定经过反复审慎权衡,是最后决定,不容再有游移。但皇帝及各位王公大臣再四恳请,情真意切,力陈时事艰难,军国重要,提出了不少应对方案,读后令人深省。所以当皇帝初亲大政,决疑定策,实不能不遇事提撕,期臻周妥,何敢固持一己守经之义,致违天下众论之公?只好勉为其难,答应于皇帝亲政后再行训政一年六个月。俟一年后即可荣养天年。

    这样的话一下子两件事儿都办了,亲政之前自然是继续垂帘听政,亲政之后就改为训政,慈禧太后的态度十分的清楚,那就是在训政的这一年半之内,快着些让皇帝迅速的成长起来,可以熟稔政务,接手这个国家,故此,大婚和亲政是连在一块的,这亲政的日子定下来了,可如今大婚还没有个具体的头绪,醇亲王拖着病体,也不先出宫,料理了训政的章程之后,就和礼亲王一起去内务府看选秀的事宜,“这事儿不能再拖,”醇亲王对着礼亲王说道,两个人在大内都是享受坐轿子的待遇,礼亲王还年轻,素日是不用轿子的,只是今日醇亲王一起,他身子不好,故此陪着他一块坐轿子,免得醇亲王一个人尴尬,“英宗皇帝大婚,是早早就定下来了,可如今都快要到四月了,秀女选的差不多,可这最后的人选,怎么还没定下来?”

    推荐、订阅、打赏、月票,都要。(未完待续。)

十、皇后人选(一)给第一粉丝!

    大婚成为了亲政的前提,而亲政意味着慈禧太后要撤帘归政,以后就是用训政来代替听政,所以选秀的事儿,现如今是显得十分重要,由不得醇亲王不急,他已经很久没有管过具体的政事了,昔日张之万算是和他有交情的,可这一次张之万要入阁,醇亲王也是袖手旁观看的时候更多,只是这一次是不一样的,慈禧太后在大家伙再三恳请之下同意训政,这倒也不是醇亲王完全做作,甚至光绪皇帝也没有太多别的心思,那么已经定下来训政,亲政就是要大婚,这个时候,醇亲王也不怕人讽刺自己是“太上军机”干涉政事了,一定要把大婚的事儿办好,“这事儿不能再拖,再拖下去,误了吉时就不好了,”醇亲王咳嗽了几声,虚弱的说道,“礼王,你这里到底选了多少人出来,有没有请皇太后瞧过。”

    “目前还没到这个地步,”礼亲王摇摇头,“如今还是初选,不过外头有几家才貌双全的,我已经悄悄的请宫里头的嬷嬷去瞧过了,多多少少有了个定论,皇太后的意思,嫔妃不拘满汉,可我心里的意思,总是咱们满洲的闺秀最合适了。”

    “这话原是没错,”醇亲王说道,“最关键还是要看皇太后属意谁,若是和英宗皇帝以前那样自己个做主选后,只怕是皇太后心里不舒服,心里不舒服,后宫之中就容易出乱子,这对皇帝的前朝政务是没有助益的。”

    两个人到了南熏殿,下了轿子,预备看秀女的花名册,礼亲王看着左右没人,悄声对着醇亲王说道,“七爷,我在外头听到了一些谣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听说皇太后心中已经有了一位皇后的人选了。”

    “哦?”醇亲王久在病中,加上一味的躲懒,不问世事,许多传闻都无从知道,听到这个消息不免来了兴致,“是什么人?说出来,咱们心里好歹有个数。”

    “说是皇太后娘家的侄女,叶赫那拉氏!”

    皇帝到了毓庆宫,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今日的课,先是翁同龢讲《诗经》,《诗经》是光绪皇帝颇为精通的,讲这些到底有些无聊,于是他耐着性子听了一会,于是发问,“翁师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一篇毛诗说将的是后妃之德,翁师傅你是怎么看的。”

    御书房上课的规矩,是允许皇帝打断师傅的讲课提问的,有些调皮的皇帝,比如同治皇帝,经常用无聊的问题来戏谑师傅,光绪皇帝从来不会这么做,两个皇帝是绝对不一样的风格,一般来说,光绪皇帝若不是深思熟虑,将一个问题想了再想,是绝不会将问题说出来的。

    翁同龢心里了然,为何皇帝要如此的问,“毛诗的**自然是有些偏颇,这是教化之功,而非此诗之本意。君子好逑淑女,两情相悦,就和水鸟在河洲畔嬉戏一样,这是人之常理,绝不是用一个后妃之德可以掩盖的过去的。”

    光绪皇帝颇有些不好意思,“只是我困在宫中,也不知道哪家的秀女人品高,虽有好逑之意,却,哎!”

    “皇上何须叹气?”翁同龢笑道,“内务府已经在选秀了,秀女都是这么一关关选上来的,他们是老行当了,绝不会有什么错处,立后选妃,最要紧的是贤德,后宫贤德和睦相处,后宫妥当了,能伺候好皇上,这对朝政也是有帮助的。”翁同龢有件事却不知道该不该说,正想说出口,见到光绪皇帝皱眉有些忧心的模样,心里微微一软,也就没有说出口了。

    皇帝的担忧,大家伙都是知道的,选秀女,立皇后,到了最后没有赐如意之前,最多只是对人选的家世有一些了解,将来这终身的伴侣,母仪天下的皇后,****都要相处的妻子,到底是什么个性格脾气,为人如何,都是听下面的人瞎扯,实在是不靠谱。

    到了立后的那一天,只怕是就看着那个顺眼那个就是皇后吧,第二节课就是王恺运的《资治通鉴》课,光绪皇帝又问了这个问题,王恺运的回答,倒是和翁同龢的不一样。

    “翁师傅的回答不能算错,却也不能算对,”王恺运点头笑道,“立后选妃,贤德是要紧的,但绝不是最要紧的。”

    “王师傅的意思,什么是最要紧的?”

    “是助力,”王恺运说道,“是给皇上的助力。”

    “助力?”

    “后宫后妃自然需要具备贤德,这是必须的,但是更为关键的,是要看这些人的家室,这些嫔妃的父兄,会不会给皇上添助力,既然我主讲史书,那么就按照历史上的例子来说就是,汉光武帝中兴汉室,但是他立的皇后,是郭皇后,而不是他最喜欢的阴丽华,这是为何。”

    “是因为光武皇帝要安抚山东贵族,故此选名门之女郭氏为皇后。”光绪皇帝的眼中微微一亮。

    “就是此理,”王恺运点头说道,“身为帝王者,这琴瑟和谐,自然是最好,可若是能够为帝业,为国家提供助力,那么帝王的婚姻,自然也可以作为一个交易或者是说契约,世祖的博尔济吉特皇后,圣祖的赫舍里皇后,世宗的年贵妃,这都是本朝的例子,皇上不会不知道的。”

    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就是为了联络蒙古诸部,安抚科尔沁的人心,故此选了这个顺治皇帝十分不喜欢的皇后;康熙皇帝的赫舍里氏,是为了联络索尼和索额图,搬倒鳌拜之需;至于最刻薄寡恩的雍正皇帝,宠爱年贵妃,也不过是安抚和利用年羹尧罢了。

    光绪皇帝点点头,他到底还是年轻人,说实话,翁同龢的那一番诗经解释的言语更为妥当,更为适合年轻人对于爱情和婚姻有所幻想的追求,而王恺运的一番话,击碎了光绪皇帝的幻想,他有些沮丧,但是不得不承认,王恺运的话,真实,而且十分的切中要害。

    月票打赏推荐呢。(未完待续。)

十、皇后人选(二)给第一粉丝!

    “不过皇上倒也不必过于担心,”王恺运见到光绪皇帝有些沮丧,开口劝道,“选出来的秀女,虽非国色,也绝不会是东施无盐女,本朝家法向来如此,人品家世才是第一等,其余的不甚重要。”

    这是想当然的事情,所以也不必诟病昔日的娶妻标准如此,但是纳妾就不同了,《红楼梦》里面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就是以漂亮著称的,不然一个奴仆,如何能够成为姨娘,娶妻娶德,纳妾纳色,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何况这次入选的秀女,除了立后之外,其余几个也要同时纳为嫔妃,和皇后一起立妃,这是极大的荣耀,非等闲者可以走到最后这一步的。王恺运又开玩笑,他是言笑不忌的,“只是如今没有和西洋诸国通婚的例子在,若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爱女公主,皇上立之为后,对于大清在世界战略的建设发展,必然有所裨益。”

    光绪皇帝摇摇头,“实在是敬谢不敏,倒也不是说洋人不好,只是东西方文化风俗皆是不同,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嫁过来,只怕是思乡情甚,无法排解,对公主而言,实在是太残忍了。”

    王恺运说道,“这也没错,何况有混淆血脉之言。”

    光绪皇帝点点头,“王师傅的意思,朕明白了,那如今八旗里头,有什么人家是最合适的?”

    “臣非内务府大臣,亦非宗室之臣,如何敢擅言选秀之事?”王恺运推脱说道。

    “师傅不必如此,你是朕的讲课师傅,朕是极信赖的,再者师傅这么一说,朕这么一听,也不是让师傅来决断,只是让你出出主意罢了。”

    王恺运点点头,他看了一样边上伺候的太监,光绪皇帝领会,吩咐下去,“你去瞧一瞧,小厨房有什么克食,端些过来,这会子朕倒是有些饿了。”

    太监领命而去,书斋之内,顿时只剩下皇帝和王恺运二人,“皇上接下去马上就要亲政,这亲政之初,最要紧的就是稳定,那么既然要稳定,如何用大婚的法子给办出来,这就需要来仔细想一想了。”

    皇帝坐着笔直,竖起耳朵仔仔细细的聆听王恺运的话,王恺运说道,“这里头有几个人选,都是极为合适的,头一个,就是武云迪的长女。”

    “武云迪的长女?”

    “是,武云迪是汉军旗,当然了,如今不怎么说是什么八旗,但到底是八旗贵族出身的,她的姐姐,乃是云皇贵太妃,昔日在承德护住英宗皇帝,后来又护住瑛贵妃母女,功劳极大,在西圣面前很是说的上话,算起来,武云迪还是皇上的姨丈,这是亲戚的方面,最要紧的,那么就还是武云迪手里的兵权,他掌握了新军的日常事务,十二镇都统各不统属,而武云迪却可以统帅新军一切,这是他的优势,若是他的长女入宫为后,京中朝政平稳,必然无忧。皇上,那些八旗的大姓,不是微臣瞧不起,如今只剩下一些名号,内里是什么都帮不上忙,如何能够成后族?微臣以前不知,但是英宗皇帝立孝哲皇后,也必然是和北海用兵有关系。”

    光绪皇帝点点头,“武氏长女,可这外戚,是不是太过于强了?”

    “皇上,本朝从未有外戚之忧,这都是家法甚严的缘故,”王恺运说道,“昔日恭亲王执政多年,算的上的总领军国一切大事,可这新军一直都没插手进去,内里如何,皇上自己想,应该会想的很清楚。”

    光绪皇帝思索了一番,继续说道,“请师傅继续说。”

    “还有一位,这一位么,若是立后,那就是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了,”王恺运说道,“是民人。”

    皇帝笑道,“瑛皇贵妃也是民人,满汉原本一家,这些如今都不重要了。”

    “李鸿章之女。”

    “李鸿章?”光绪皇帝大吃一惊,他刚才还是十分淡定的,听到了这个名字,不禁面上变色,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到王恺运径直继续说下去了,“皇上虽然说满汉一家,可这外头的人,底下的人,对于有些可以放弃的东西,还是顽固的坚持着,如今自然是太平盛世,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是以为这天下太平,凡事都无所谓的话,这就是大错特错,许多事情若不是趁着武备强盛,国力兴旺发达的时候办好,将来若是有衰败之时,必然有倾覆之危,满汉之分,从八旗改革之后,少了一些,但是也同样深了一些,可若是皇上这个时候取一位民人之女,那么将来满汉合流,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光绪皇帝听得心惊肉跳,“王师傅,”他勉强笑道,也不是说听不得这样的消息,只是突然之间骤然听闻,到底是有些突然,“你还是先说李鸿章的女儿吧。”

    “是,”王恺运点头,既然是皇帝这会子不想听,他就不会继续说下去,“李鸿章是如今地方上最强的总督,虽然离开了东南,可在山河任上搞的有声有色,洋务在中原办的一点不输东南两广,可见其才干了得,只要他一入京当差,皇上是不是觉得他够资格入直军机了?”

    “自然是够了,”皇帝点点头,“李鸿章军务,政务,洋务,件件了得,样样抓的起来,才干不在朴存公之下,”他不免有些感叹,“亲爸爸麾下人才何其多也!”

    推荐、订阅、打赏、月票,都要。

    “非是西圣麾下人才多,只是风云际会,恰遇其时。”王恺运继续说道,“若是立李鸿章的女儿为后,自然是以后朝政上无所忧虑了,军务上也可以少些烦恼,须知淮军出身的新军将领,不在少数。”

    “而且微臣听说此女秀外慧中,十分聪明,将来也可以为皇上解语解忧的。”

    皇帝认真想了想,还是摇头,“李鸿章之女,若是即刻就立为皇后,子怕外头的议论声太大了,但王师傅说的不错,她,是一个好人选。”(未完待续。)

十、皇后人选(三)给第一粉丝!

    皇帝刚开始还对着自己的婚姻大事有些扭捏,被王恺运这样冷静分析之后,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中宫的位置,十分重要,亲爸爸当年就是中宫皇后,才继承了皇考的衣钵,这是最威严的位置,李鸿章的性子,”皇帝沉思了许久,“不是朕喜欢的性格。”

    “可李鸿章的确能臣。”

    “是能臣,故此不能让他有外戚的羁绊在身上,”皇帝分析道,“不过这只是朕的一家之言,”皇帝笑道,“王师傅听听过去也就算了,这两个人选,倒是代表了两类人,算的上其中的好例子,那敢问王师傅,可还有其他的人选不?”

    “皇上的胃口大的很啊,”王恺运放下了书卷,淡然说道,“这两个人选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选,若是一个个细论起来,只怕是初选都选不进去,有一位最合适,而且是最名正言顺的人选,这个人选对于皇上的亲政大业最有臂助。”

    皇帝肃穆起来,“敢问王师傅,此女是谁?”

    “皇上饱读诗书,难道不知道世祖皇帝的皇后,是出自何家吗?”

    皇帝思索了一番,突然知道了王恺运所指的何人,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王师傅你的意思是?”

    。。

    听到礼亲王这么一说,醇亲王不免微微吃惊,心里头猛地缩了起来,“礼王,这个话是那里出来的?”

    “外头隐隐约约都这么说,不过好像宫里头没怎么个说法,毕竟,这一位国舅爷,太后的娘家弟弟,不怎么受西圣待见!”

    礼亲王的意思是,这个谣言实在是可笑之极,毕竟宫里头捧红踩黑都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桂祥家里头受不受皇太后的待见,瞧得很清楚,桂祥卧床在家养病从不出门,那么以前所有的关系人脉都断了,素日也不入宫,听说现在还染上了一些不好说的病症,越发的不出门了,福晋是满洲的大姓钮祜禄氏,算得上名门,但是也不太入宫,偶尔入宫也不会带着皇太后的娘家侄女,宫里头没有这个谣言,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对娘家人根本不怎么上心,一来是慈禧太后忙得很,每天要处理朝政,一应命妇入宫的事务都是交给了瑛贵妃等人处置,二来,她也不太和这些叽叽喳喳的命妇交往,觉得絮叨。

    既然是宫中没有谣言出来,那么代表了这个只可能是谣言,不会是宫里头放出来的风声,礼亲王也只是当一个笑话来听,但是没想到醇亲王的脸色变得凝重了起来,这时候他才觉得有些不妙:“七爷,您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这事儿?”

    醇亲王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这事儿,难说,”他如今是越发的优柔寡断并且难以抉择起来,或许是久病的缘故,“这个秀女在不在入选的名单里头?”

    礼亲王显然是很八卦的人,早就将此女的消息打探清楚了,“就在那里头呢,也难怪外头的人要胡乱猜什么,”他指了指桌面上的一本册子,低声对着醇亲王说道,“有这么一位主子在,谁还敢和她抢?”

    醇亲王神色复杂的回到了家中,虽然自己的福晋才干远远非慈禧太后可比,但是居家过日子,料理事务,都算得上是精明能干的,这事儿又和叶赫那拉氏有干系,问一问醇王福晋是最好的方式了。

    到了暖阁里头,醇王福晋正在绣着一个肚兜,神色有些恹恹的,自从连续生了两个夭折的孩子之后,她的身子一直就不太好,盘腿坐在炕上,下面还盖着一床被子护着腿。现在做的一个肚兜,也并非给自己的孩子绣的,而是给侧福晋刘佳氏的第三个儿子载涛,绣一个三岁生日的紫红色如意绸肚兜。

    侧福晋刘佳氏站在炕下伺候着针线,听到后头的动静,转过身来,“王爷回来了。”她朝着醇亲王一福,脸上露出了莫名的神采,“福晋正在给涛哥儿绣肚兜呢。”

    醇亲王点了点头,伸开手,让刘佳氏脱了外面的朝服朝珠和朝冠,也盘腿坐在了炕上,小丫鬟奉上了茶,刘佳氏亲手递给了醇亲王,“你的身子才好,也不累着!”

    “谁说不是呢,”刘佳氏连忙搭话,“我请福晋歇一歇,涛哥儿一个小孩子,福晋就这样的操劳,实在是不值当,福晋就是不听呢,王爷您来劝一劝福晋罢!”

    醇亲王点点头,“你要都歇着,别累到了自己个。”

    福晋摇摇头,“这么点手工活,累不到自己个,爷您今个才累了吧?外头的事儿,处置的怎么样了?宫里头,哎,”这么一烦躁的说话,肚兜上一条鲤鱼的胡须就绣的有些歪了,她把绣花针插在了绸布上,丢在了一边,“总是要我心烦的很。”

    醇亲王点点头,“料理的差不多了,太后答应了,再训政一年半,帮衬着皇帝一会,这样我心里的大石头就放下了,”醇王福晋的脸上木木的,不发一言,醇亲王转过头看着刘佳氏,“给福晋准备了什么?有没有燕窝?”

    “有,宫里头御药房送了最好的金丝血燕出来,已经在小厨房炖着了,我这就去盯着瞧一瞧。”刘佳氏福了福,麻利儿就掀开帘子出去了,丫鬟们早就在醇亲王的眼神之下退了出去,醇亲王又喝了一口茶,路上想的有些多,这会子有些头昏脑涨的,“婉贞,涛哥儿你若是喜欢,就养在你房里,刘氏她也再三和我说过,养在你膝下,放心的很,让你教导,她没有不愿意的道理。”

    醇王福晋摇了摇头,摸了摸边上的那个肚兜,“我把他拿过来养做什么,”她幽幽的说道,“就算,就算我自己的儿子没有了,也决计不会抢别人的孩子来养!”

    这话里的意思,绝不是说她自己,醇亲王很明白,所以他微微皱眉,“梅儿!”醇王低喝了一声,“不许说这么放肆的话!”

    月票打赏推荐呢。(未完待续。)

十、皇后人选(四)是给第一粉丝、战魂紫欣!

    醇王福晋倔强的转过了头,她的性子其实和慈禧太后很像,都是很刚强的一类女子,醇亲王正欲再呵斥,但是见到了醇王福晋耳边的几丝白发,容颜也憔悴了许多,自从第四个儿子夭折之后,婉贞的身子已经永远的坏了下去,虽然无性命之忧,但已经失了调养,看上去比她的姐姐还要年纪大几岁,想到这里,醇亲王心里不免微微一痛,语气就软了下来,“你也不要说这些话,咱们夫妻两个私下说是没相干,可若是被人听到,再传进太后的耳朵里,咱们没好果子吃不假,万一让皇上不痛快,岂不是更糟?”

    “咱们现如今有什么好果子吃吗?”醇王福晋倔强的说道,“你的志向我是最清楚的,就是要当大军的统帅,为国征战的,可如今呢,束缚在这里头,哪儿也不能去,什么事儿也不能办,说起来好像是光鲜亮丽,内里呢,你的卑躬屈膝,我是都瞧见了!”

    两个人少年夫妻中年伴侣,情分自然和旁人不同,故此,这些稍微有点刺心的话,婉贞讲讲不碍事,醇亲王听到这样的话不免有些哭笑不得,“这不怪别人,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