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飞豹出击-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准备对苏联远东地区采取军事行动,以武力强行收回以前中国丢掉的领土。”
那个中年男子急切的问道“那么具体的计划呢?”
“具体的计划我不知道,这些计划是邓峰他们远东特工委制定的,只有中央最高层知道,”刘恋坤拧开了矿泉水瓶喝了一口水,精神好像好了点说:“而远东兵团有一整套他们自己的运作系统,如果有需要,他们会通过中央对全国的军队和物资进行调拨。只通过中央JW给各部下达局部的行动计划。所以整个计划只有远东特工委和中央最高层知道。”
“邓峰是什么人?在印度战争前中国高层中好像没有这个人。”那个中年男子微皱着眉头问道:“他为什么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邓峰他们是一伙人,”刘恋坤又靠在后面的树上说:“这伙人以前没听说是哪方面军的人,他们极其神秘,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真正的来历,而且和最高首长以及周恩来的关系很不一般,他们只对中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首长负责。这些人的地位很特殊,几乎无处不在,军内各个部门好象都有他们的人。但他们的组织关系又都不在各部门,因此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真正的来历,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组织系统和情报系统,这套系统直接归中国最高首长和周恩来掌管,他们的这个系统对外称第四航校一分校。
“这个第四航校一分校在哪儿?”那个中年男子问道。
“第四航校一分校,只是一个对外的番号,具体地址不知道,他们的地址就标注一个中**邮专用第15号信箱。大概应在中国辽宁吧。”刘恋坤接着又说:“但他们具体在哪,都不重要,刚才我不是说了吗,军内各个部门好象都有他们的人。至于再多的情况我这个级别也就说不清楚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国者
这是一个什么组织搞的如此神秘?连副军职级别的干部都摸不清头脑,那个中年男子有些疑惑不解,他微皱着眉头想了想说:“你们总装备部军械局也有他们的人吗?”
“有。”刘恋坤肯定的回答道,“但他们不管具体业务,主要是对一些电子设备的终端进行管理,监督总体工作情况和一些重要计划执行情况。”
“那你为什么不问一问他们的来路呢?”中年男子问道。
刘恋坤已不在像当初那样紧张了,他摇了摇头说:“那你是自找麻烦。他们平时很少和我们在一起,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时,我们在一起吃饭,酒桌上我和坐在身边的计算机室主任闲聊,我无意识的问了一句,‘军邮专用第15号信箱’具体在什么地方?这个计算机室主任盯了我好长时间,然后说:“刘局长,你为什么对这个15号信箱的具体地址这么感兴趣呢?”
“哦”中年男子点了点头又问道:“听你这么说,他们好像是负责技术性工作,很像我们侦察技术局。是吗?”
“不,”刘恋坤摇了摇头否定的说:“完全是两回事。你们侦察技术局只是设计、开发、生产专用技术工具的部门,往往是用来完成某种严格规定的侦察任务而制造的单个产品。很少进行批量研制和生产。”
那个中年男子嗯了一声说:“克格勃总部很关心这个问题,就是中国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在各个方面突然得到了高速发展,尤其是在科技领域的发展,这和邓峰他们这伙人有关系吗?”
“有!有绝对的关系!”刘恋坤十分肯定的说:“中国高科技产品设计和初期的制造,主要是来自于沈阳硅谷里的一些研究所和第四航校一分校,而且沈阳硅谷就隶属第四航校一分校。所以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说和邓峰他们这伙人有直接的关系,这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和你们侦察技术局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嗯,那就辛苦你了,刘少将,请你把邓峰这伙人真正的来路搞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力?”中年男子又给刘恋坤布置新的任务。
这个活刘恋坤可不敢接,就是整死他他也完不成这个任务,对于打探邓峰这伙人的来路问题,在中国的高层谁都知道这可是一个绝对犯大忌的事情。于是他摇了摇头说:“这个问题恐怕不行,以我观察还没有人问过这件事,问也没人说的清楚。那些老帅们和最高层的人物也都给自己的部下打过招呼,就是不要乱问,不要乱说。真的惹出麻烦谁也保不了你,所以没有人触这个霉头,犯这个大忌。”
中年男子无可奈何的说:“这个问题你就多留点心吧,另外把中国在中苏边界和中国驻外蒙古的驻军情况提供给我们一份详细的资料,包括他们有多少导弹基地,机场,以及部队人员的装备情况和技术数据。有关这些资料在三大后我们再见面时交给我。”
“我的确无法提供给你任何有文字的资料,为了保密,总装备部各个部门把所有的机密资料都储存在电脑里,要想调出来必须通过个计算机室的电脑终端,而每一次调出电脑里的数据,都要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输入指纹信息,然后再输入密码,所以要想看到这些资料必须要经过这些工作人员。这些机密文件全部采用无纸化管理。要想拿到这些机密文件的文字资料那就更难了,要想把它打印出来,必须说明理由,和相关部门的批准,然后通过保密室的打印机才行。而且这一切都是有着严格的登记,领取,归还,销毁的程序。我说这些你可能听不懂。总之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只能凭着我的记忆和你说。”
对于刘恋坤所说的这些,这个中年男子的确有些听不懂,他将信将疑的盯着刘恋坤说:“我希望你所说的这些是真实的情况,不要和组织上耍什么花招,这样对大家都没好处。你今大所向我提供的一切,中国国家安全局已足够杀你100次”
“行了!你们还有完没,我知道我自己干了些什么。用不着你在没完没了的说这些屁话。”对于这个中年男子的威胁,刘恋坤有些愤怒了,他十分清楚,自己现在从一个中**队的高级干部一下真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苏联间谍,从一个潜在的特务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苏联特务了。但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在自己面前吆五喝六的,他的自尊心也受不了。他从地上捡起了手枪,把弹夹塞进了弹仓内。他把头埋在两腿之间,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在心里作了最后的一次选择,是打死眼前的这个人,向组织上说明真相,还是当苏联的狗特务呢?
这个中年男子不愧为是克格勃培养出来的精英间谍,他倒是能沉住气,他静静的看着刘恋坤,他知道刘恋坤在做最后的抉择
刘恋坤最后还就决定了,他向这个中年男子提供了他所知道的有关新疆军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的几个集团军作为远东兵团的预备队已整体向前调动,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苏边界的部署及装备情况,包括一些装备的技术数据,以及在中苏边界地区部署了多少导弹发射架及各种导弹的型号,数量;有多少个机场和机场的位置,提供了驻军各军械库所在地详细情报,和作战部队番号、各部队指挥机关的地址,军级以上军事主官的姓名,年龄等绝密情报。
那个中年男子认真的听着,并用中国产的磁带录音机把刘恋坤所说的情报全部录制了下来,中间换了一次录音带。最后在这场间谍“会谈”要结束时,这个中年男子站了起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看了看掩饰在红叶中时隐时现婉转曲折的羊肠小径说:“刘恋坤同志,我是苏联克格勃第一总局中国处的联络员,我的代号叫‘棕熊’,我具体负责和你进行沟通,记住我们是单线联系。”
刘恋坤也站了起来说:“你们最好不要总找我,给我一个和你们的联系方法,我会在方便的时候和你们进行联系。象今大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
“对于你的安全,这一点你放心吧,我们比你自己更加的珍惜你这个‘长线005’少将同志,我们之间的联系肯定是相互的。我们所制定的联系办法肯定是安全的。”接下来,这个中年男子告诉刘恋坤,今后的联系方法以及今后的重点工作。
他看着脸上还是露出一丝惊慌和胆怯的刘恋坤说:“,你还不放心吗?这些联系方法肯定是安全的。克格勃总部对你绝对的重视,会最大限度的为你提供保护,保证你的安全。对于你的后路,我们都为你安排好了一切,你的待遇在中国是什么级别就享受克格勃什么级别的待遇。如果将来你愿意去苏联的话,我们可以为你安排一座海滨别墅,让你和罗德尼科娃同志居住在一起,当然如果你不愿意和她在一起的话,我们也可以帮助你重新找一个比罗德尼科娃更年青,更漂亮,更富有激情的俄罗斯女同志和你在一起,照顾你的生活。”
罗德尼科娃那花样百出的床上功夫和那淫荡的**声,瞬间闪现在刘恋坤的脑海中。在他的目光中浮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渴望,脸上露出了双方见面以来第一个笑容。
‘棕熊很快的扑捉到了刘恋坤目光中那短暂渴望的神色和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心里暗自的想到,这个人真是不适合做特工工作,他不是用脑袋想问题,而是用JB想问题。一个连自己下面的小弟都控制不了的人,还能成什么大事呢?这个人是那种吃JB亏,上JB当,最后死在JB上的人,本性难移让他改也难呀。
最后,棕熊又从包里拿出了先前被刘恋坤拒收的那一万元人民币,对刘恋坤说:“这钱你收着吧,就算对这次打扰了你香山赏叶雅兴的精神损失补偿费吧。”
刘恋坤此时也不再推让了,他理所当然的接了过来,这可是自己用命换来的,不要白不要。自己这个正师级军官,每月工资是238;87元,这10000元人民币可是自己4年的工资,虽然自己不缺钱,但钱多总是好事吧,他完全没考虑他有没有花这钱的命。
间谍这最古老的行业,并没有因为中苏两国意识形态相同,同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削弱,反而更加的活跃和加强。克格勃第一总局专门针对某一个国家而设的处级情报侦查单位,只有美国和中国,而“棕熊”正是中国处的副处长,也就是刘恋坤的上司,“棕熊”真实姓名叫姜大度,是江东六十四屯中的大桦木林子屯人,也就是苏联称为Амбыча…хора的人。现在公开的身份是苏联驻华使馆政经处一等秘书,苏联的名字叫马尔琴科斯基。
间谍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职业。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从事间谍情报工作,就意味着整日生活在危险之中。不管刘恋坤愿意不愿意,他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刀刃舐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都处在危机四伏的险恶之路。只要是间谍就没有不暴露的。永远不暴露的间谍是不存在的。
对于刘恋坤提供的情报,苏联方面极其重视,苏军根据刘恋坤提供的情报,马上开始展开了对中国反制的军事部署,不断的向远东地区增派兵力,并对远东的驻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各军区、和各军区之间不断的进行规模不等的联合军事演习。苏联所进行的一切,当然躲不过翱翔在太空中中国侦查卫星那雪亮的大眼。
在中国远东省外蒙专区乌兰巴托远东兵团的指挥部里,邓峰紧锁着眉头,认真的看着墙上的大屏幕从卫星和无人侦察机拍照回来的苏联代号为“血红的战旗”大规模军事演习的一帧祯图片和参谋们在上面加编上的数据以及红蓝双方对抗的态势图。他心里感到一丝的不安。苏联从1958年11月份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这些调动都是针对中国目前军事部署情况所进行的相应的调动,所进行的也都是针对性极强反制性军事部署。而这次苏军组织的代号“血红的战旗”大规模军事演习,蓝军方面完全是按照远东兵团第5集团军的人员装备等情况设定,在贝加尔湖南岸和东岸,以保卫苏联远东的大动脉西伯利亚铁路为演习目标进行的。
他站了起来,揉了揉自己有些干涩的眼睛,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群山,逶迤茫茫,透露着大山刚毅的气魄,显现出大山沉稳的持重。然而他的心马上又从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中收了回来。
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谁出卖了国家?邓峰在心里一点点梳理着自己的思路。苏军在远东地区的所有动作都是针对目前我军所部署的情况进行的,如果不是比较详细的了解中国的军事部署和装备的情况,苏军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这样完全相对应的反应状态的。种种迹象表明,苏联窃取了中国的军事情报,而且是高级军事情报。中国的高层出了问题,而且是中**队高层出现了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可是一个极其可怕的内患,高级间谍有时具有彻底扭转战局的能力。这种内奸式间谍的作用经常会让敌方及时准确的将枪口调过来瞄向自己人,对自己人进行毫无准备的大屠杀。好在中国现在有侦察卫星能够及时的发现苏军的调动和部署情况,否则真的不知要有多少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白白的死在这个内奸的手中。
这些该死的叛国者,就是为了自己的那么一点点私利,他们所提供的情报有时就是几句话,就几个字,但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有时是不可估量的。
无论如何,一定要彻底的摧毁他们。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章 撒网 (补偿)
远东兵团作战部长张涛少将坐在电脑前,不停的吸着烟,他看到邓峰转过身来说:“司令员,苏联经过这一段频繁的军事调动,对我们前一段军事部署的反制很强,我们有些部署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调整是肯要调整的。不过先不着急。你们先做个调整计划,要严格保密纪律。计划不要急于上报,不要急于实施,实施前不准对计划参与者之外的人透露任何一点计划内容。如果谁违反了这条规定,按泄露国家军事机密罪交由军事法庭处理。”邓峰十分严历的说。
张涛默默的点了点头,他能理解邓峰这条严厉的措施。
邓峰拿起了张涛桌上的烟,点了一支问道“你想过吗?苏联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针对我们的军事部署,做出这么准确的反制部署吗?”
“我反复的想过,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苏联知道了我们目前的军事部署。所以我才提出,我们有些部署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张涛心情有些沉重的说。
“因此在没有解决苏联是怎么知道的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尽量的不做什么新的动作。”邓峰一面吞云吐雾的吸着烟一面问张涛:“你想过这个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吗?”
张涛实话实说:“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认真的想过。”
“要想,这个问题大家都要认真的去想,而且要把防间防特的意识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邓峰了解张涛,张涛是属于那种实干的型参谋人员,很少去想自己任务之外的事情,所以邓峰提醒张涛说道。
邓峰把烟蒂按在了烟灰缸中,转过头对坐在一边的机要参谋刘盈说:“你把杨光叫到我办公室来,我们开个会。”接着又对张涛说:“你明大还是回基地去吧,在那里和王鲲鹏他们重新的修改一下作战计划,那里的设备全,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条件好。”
邓峰对隐藏在军内高层的苏联间谍有点心有余悸。感到还是基地最为保险。这倒不是说基地的人就绝对的可靠,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基地的这些人来自物欲横流的时代,私心更大,人性的弱点更强,在权利,金钱,美女的诱惑面前抵抗力更低。想想后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副军级军官刘连昆和空军指挥学院院长正军级军官,全国人大代表刘广智这些暴露出来的投敌变节分子,就知道在金钱,美女的诱惑面前抵抗力有多么的低下了,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有多么的低。二刘出卖国家高级军事情报投敌变节这也只是冰山一角,还不知道有多少没暴露出来职位更高的人呢
邓峰知道事实上,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操纵的,社会的意识和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决定着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个体意识。而这个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是由那些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家或者是政客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他们引导着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的走向。在一个价值取向完全扭曲的社会里,发生在后世军队的那些龌龊之事是必然的。但在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以最高首长为代表的平民政权,所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草根阶级的利益,金钱,美女,这些“高档消费”肯定是被禁止的。要想得到权利要靠对国家的贡献,要靠显赫的战功;金钱唯一的来源就是工资和奖金的收入,绝对的透明,就是你真的整点额外的黑钱,你也不敢花。从工作单位的各种民主生活会到居委会的小脚侦缉队的老大妈们的群众监督机制,几乎强大到你每饭顿吃的什么都逃不出群众雪亮的眼睛。想包二奶,养小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一顶“破鞋”的帽子,就宣布你政治上的死刑,让你几代人抬不起头来。
基地的人来到这个时代后,一夜之间大家几乎一下都变成了无产者,谁离开这个群体都玩不转。只有老老实实的和这个时代大同吧。经过大风大浪的人,最后也就大彻大悟了。其实人对钱的追求更多的是满足一种最大的占有社会财富的心理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是通过相互攀比得以体现的,就像很多贪官污吏自己究竟贪了多少钱根本就不知道。但还是无孔不入的贪婪的贪着可能贪到的每一分钱,没有贪的条件创造贪的条件,正是这种心理体现。你一个个体户可以是亿万富翁,我张省长为什么就不能是亿万富翁,你张省长能成亿万富翁我李省长差啥呀其实真正用在满足自己的生活上又有多少呢?
基地人员来到这个时代,几乎都变成了配给制,虽然每个人每个月都有工资,可是工资干什么花呀?大家都一样,房子,车子,医疗,教育,生老病死国家一条龙全包了。加之大家来到这个时代,也是这时代最大的受益者,社会地位远远的超过了后世。他们在这个社会也算是一群享有特权阶层的人。在政治上就是最普通的士兵都享受县团级待遇,在经济上更不用说,最普通的士兵都享受师级的工资待遇。一些技术人员的工资比最高首长的工资还高一级。钱对他们来说,除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外,真的没有什么更大的用途,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工资卡了有多少钱。而虚荣心的满足往往是通过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募捐体现的。每次捐款第四航校一分校都在民政部名列前茅。
他们的特权还体现在基地里的人只要一出基地,前后左右都在警卫的严密包围之下,外人想接近很难,就是基地出去的人有点非分之想也没机会。
还有基地的这些后来人对苏联人普遍的缺乏好感,这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不能比的。
“司令员,找我有什么事?”杨光带着一股寒风走了进来,大声的报告道。
“哦”,邓峰应了一声,杨光的到来,打断了他的思绪,邓峰看着这个从印度特工委时就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小伙子,现在已成了自己特战方面的得力助手,他十分满意的笑了笑说:“都少将军官了,还这么风风火火的。你先坐下,喝口水。”
杨光拿起邓峰的茶杯一仰脖喝了一大口,一面向外吐着嘴里的茶叶一面大大咧咧的坐下说:“司令员,你就说吧,有什么事,我保证把活干好”
“还不知道什么活,就保证上了?”邓峰看着裂着嘴傻笑的杨光说:“这次的任务比较特殊,你知道我们已经下决心用武力收回被苏联占领的领土。现在和苏联进行的谈判是为我们在外蒙专区进行军事部署赢得一些宝贵的时间,可是正在我们不断的完善我们的攻击部署时,据我们从苏联这一段兵力调动的情况上看,苏军已经了解了我们目前的部署情况,他们已作出了相应的反制性很强的部署,这样我们的一些部署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我们的一些打法就要改变。象这种长达几千公里,纵深几百公里我军战略部署的绝密情报,可不是普通间谍能够拿到的,现在唯一能解释这种情况的只能是:我军的高层内部可能潜伏着苏联的特务。你带飞豹突击队侦查9分队和国家安全局配合尽快的把这些投敌叛国汉奸给我找出来。”
“是,”杨光腾的站起来说:“保证完成任务,我回去马上组织人马,明大就去北京。”
“你先坐下,把话听完。”邓峰向他按了按手说:“这项任务很紧急也很复杂。通过这些潜伏在我军高层的间谍,苏联可以了解我军的军事政策、战略部署、战役目标,战斗决心,装备情况、等等,简单地说,就是我军准备在多大范围内,使用什么手段,作出多大动作,达到什么目的。这个特务组织不清除,我们很难做下一个动作。即使我军会不断的调整我们的部署,但整体上的调整要花费很大,时间也会拖得很长。就是这样,潜伏在我军高层中的特务们几句话,这一切努力又会付之东流,这样下去会使中苏领土问题久拖不决。就是我们真的和苏联开战,对于我军的保密、作战能力、军事体制等各方面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会使我军更多的指战员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我说这些就是要说明这些潜伏在我们内部的特务或者说是蜕化变质分子是我们最凶恶的敌人,它们的危害程度远远的超过了敌人的一个集团军”。
“司令员,我明白了。”杨光的脸上顿时布满了杀气说:“我一定把这些人查找出来,让他们以最痛苦的方式为他们的行为付出生命的代价。肯定不能象对待后世‘二刘’那些出卖国家高级军事情报,投敌变节分子那样,便宜了他们这伙王八蛋”
邓峰接着说:“你这次行动,动作不要搞的太大,任何参加这次行动的人员,都不许向外透露信息,这些纪律你是知道的,要悄悄的进行。先从远东兵团内部查起,凡是知道我军全部部署情况的人,一个都不能少,包括我在内都列为审查对象。”
邓峰把目光转向张涛说:“张涛,你一会把远东兵团知道我军前面部署的人列个名单给杨光。”然后又对杨光说:“这些人的背景资料刘盈的电脑里有。需要的话到刘盈那儿去查。把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9…11月,这个期间能和苏联方面可能接触上的人,尤其是对那些过去有苏联背景的人,更要严加审查。
“远东特工委好象没有有苏联背景的人,就是和苏联人有过短暂接触的都不多。”刘盈对邓峰说。
“你别打岔。我说的范围没有局限远东工委,包括整个军方的高层。”邓峰有些不满的瞪了刘盈一眼说。
邓峰点了一支烟,然后思忖了片刻说:“杨光,你带几个人马上去北京找历克农。我一会儿向最高首长和总理报告,这边的排查由刘盈负责。我们这边和北京方面一起行动,杨光你到北京后先从四总部的电子监控系统入手,这些大部分都是原来基地的人,看看有没有一些可疑的现象,所有的机密文件都储存在电脑和U盘中,怎么流出去的,那里一定应该有记录。”
张涛说:“这样查工作量是不是太大了。”
“看上去很大,其实不一定很大,我们现在可以排查一下,首先远东兵团,中央JW及四总部有多少人知道三个军区和远东兵团总的部署情况呢?这个范围不会是很大吧。”邓峰一面说一面在纸上画了一个圈。
大家点头称是。
“充当苏联间谍必然应该和苏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否则就是想当这个内奸也联系不上是吧?”说着,邓峰又在第一个圈的右边画了个与之相交的圈。随后他点了点两个圈相交的部分说:”在这个集合中又能有多少人呢?”
“有道理,”张涛点了点头说:“如果我们再细化一点,把那些久经考验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剔出去人数就更少了。”
“不行,不行,”杨光接过张涛的话说:“现不要急于把谁剔出去,人是很容易转变的,他过去革命并不代表他现在革命,他现在革命并不能说明他将来也革命。还是以侦查的事实来说话吧。”
邓峰想了想说:“上将以上的干部由中央负责,上将以下的只要有嫌疑不管什么人,都要查。这些我和总理说”
“现在这些事好办,不像我们来的那个时代关系网重重叠叠,没有原则,相互包庇。”杨光很坦然的说:“现在接受组织审查这是正常的,我相信我军的这些高级将领谁都会有这个觉悟。”
邓峰看了看杨光说:“你去北京主要是配合中央,要多听他们的意见。这些间谍能在军内爬到这么高的位子说明他们伪装的很好,埋藏的很深。要注意细节,从微小的环节发现问题。具体怎么做,你要比我内行。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 将计就计
在总参的作战室,中**方的几个巨头正在召开紧急会议,总参谋长粟裕大将正在说明情况,“现在的情况很复杂,远东兵团的第1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已基本进入预定的攻击位置,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新疆军区也正在进行调动之中,可是苏联对于我军的战略意图拿捏的十分的准确,并提前做出了反制性部署。苏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上万公里,进行如此全面的军事调整,如果没有掌握我军可靠情报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的。”
军委秘书长黄克诚接着说:“苏联掌握我军准确的战略情报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现在是我们如何化解苏军的反制部署,如何尽快的查找出这些绝密的情报是在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
“我看这也算是一件好事,一件大好事。”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历克农从沉思中走了出来说:“第一,苏联的行动及时的通知了我们,我们内部有内奸,使我们避免了更大的战略上的被动。第二,我们可以放出一假些情报,通过这个内奸把这些假情报传递给苏联,从而达到我们调动苏军的目的,化被动为主动,为我们的战役目标服务。另外通过假情报,还可以很快的引出隐藏在我们内部的苏联间谍。至于这些绝密的情报具体从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我认为还是我们四总部的面大。远东兵团方面我对他们的那套保密制度是十分了解的。是在1952年,我和邓峰还在印度特工委时制定的,这套制度就是到现在我本人还没有想出破解的办法。他们那里几乎一切都是电脑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