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飞豹出击-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战士小心翼翼的捧起一把土,装在小塑料袋中,然后精心的揣在自己的里怀的口袋里。他们不需要任何奖赏,这把如今已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渗透着自己战友们的鲜血的黑土,就是对自己所应该做的一切最高的褒奖。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二章 停火进行时

    莫斯科时间,1959年3月10日19时终于到了,负责守卫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的苏军西伯利亚军区第13集团军第27空降突击师师长古拉特诺夫少将,脸上露出了微笑。他从苏联储蓄银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支行的地下室里艰难的钻了出来。用巨大的花岗岩石块建成的三层储蓄银行大楼已成了一个乱石堆,放眼望去,火光之中,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是一片残墙断壁的废墟。在废墟中到处可见躺着苏军战士的尸体和奄奄一息的伤员。

    古拉特诺夫少将不由的摇了摇头,对跟在身边的参谋长瓦西里大校说:“中国的炮火真是太猛了,党中央作出的停火决定无疑是最正确,最明智的选择。”

    “是啊,这仗真的没法打下去了。”瓦西里一脸沮丧的望着离这里只有200米远开着大灯的中国那些低矮的坦克说:“如果不停火,再有5分钟我们恐怕也得做中国人的俘虏了。”

    夜幕低垂,透过渐渐散去的硝烟,可以看到繁星满大,夜空中,一架中国的武装直升机低空盘旋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西部上空,不断的用俄语反复的广播着:

    “苏军官兵同志们,中苏双方现在已经停火了,请你们走出掩体,在你们的掩体前面设立明显苏军的标志。请你们营级以上的武装力量的指挥员,就近与所接触的中**队联系,或在你们所处的位置上,竖起你们的军旗以便我们和你们联系,确定停火线。苏联西伯利亚军区第13集团军第27空降突击师最高指挥员,请带着有效证件马上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斯大林中心广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集团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师指挥部联系,沟通双方有关停火事宜,”

    望着毫无顾忌的中国武装直升机,第27空降师师长古拉特诺夫少将拍了拍军装上的尘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容,带着自己的参谋长向自己最近的那辆中国坦克走去。

    停火了!此时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火车站站前广场临时战俘营担架上躺着的苏军第27空降突击师103空降团团长潘捷弗罗洛夫斯基上校有些感慨万千。

    就差这三个小时,自己就成了中国的战俘,人生真是扑朔迷离难以预测。难道这一切是自己的错吗?后来被中国遣返后,接受苏联军事法庭的调查时他是这样交代的:“我在3月10日10时收到了师通信参谋弗里杨捷夫少校送来的朱可夫元帅的停火命令。命令大意是,中苏在莫斯科时间,1959年3月10日19时整,实施全线停火;然后与中**队共同签署双方所处的位置以确立停火线,3大之内从停火线后撤两公里。尽管弗里杨捷夫少校十分严厉的说,到了莫斯科时间,1959年3月10日19时整停战协定生效时,不管发再生什么事情,都绝对不许再开一枪一炮,否则将受到军事法庭最为严厉的审判。我当时还认为这和我的关系不大,因为中**队最近的还离我们15公里远呢,还轮不到我去签署什么停火线,但我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朱可夫元帅的这一命令和弗里杨捷夫少校十分严厉的警告向下传达到每个列兵。

    中国人并没有因为停火协定生效时间的临近而放弃他们的进攻,而且反倒是加快了他们的进攻速度。中国人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发动的进攻是在晚饭前打响的,在大家走入饭厅,排队领取当大的晚饭时,中国的喀秋莎那刺耳的呼啸声从空中传来,接下来象冰雹一样的落在我们的军营之中。我以我母亲的名义起誓,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急袭,我们这支部队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参加过攻克柏林的战斗。如果那两次战役堪称人类史上最猛烈的炮火准备的话,我只能说,说这样话的人太没有见识了。我找不出一些更加准确的词汇来描绘这次中国炮火密集和猛烈的程度,我只能说二战时期在苏德战场上,最大火炮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00多门所进行的炮火准备,和这次中国人的炮火准备相比只能说是太微不足道,太‘小儿科’了。

    防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北郊的我们团的第5空降营,他们的主阵地很快就被中**队的装甲突击群所撕裂。为了防止中**队的长驱直入,我当机立断把作为预备队的第6空降营派了上去。

    大家都知道,第6空降营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曾在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空降到德军后面纵深100多公里的奥斯维拉斯镇,炸毁并攻占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大型综合补给基地,为保卫斯大林格勒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可是就是这支英勇善战的第6营上去也就顶了1个多小时。

    从不远处传来了中国坦克那轰隆隆马达的声音。我知道,中国人还是攻了进来,我在我们团最后的防守阵地——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火车站,把团里所残存的部队收拢起来,竭尽全力的与中**队展开巷战,以阻止他们向市区的推进。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无敌战士”中国坦克。这是一款十分低矮宽大、棱角分明,有着又粗又长的火炮,样子看上去十分威武彪悍的坦克。我看到我的一名战士躺在一堆已经牺牲了的战友尸体里面,当一辆涂着土黄和锗石色斑块的中国坦克临近他身边时,他突然的跃起,拿起藏在身下的炸药包,滚到了那辆中国坦克的下方拉响了炸药包,想与中国坦克同归于尽。在这里我想请大家记住这个英雄战士的名字:谢尔盖。基列耶佐夫。达沙彼斯基上士。

    在爆炸声中,中国坦克停了下来,履带稀里哗啦的从传动轮上滑落了下来。这时又有一名战士用右肩抗着RPG…2反坦克火箭筒向这辆失去行动能力的中国坦克开了一炮,我亲眼所见那枚80毫米的空心装药聚能战斗部火箭弹击中了这辆中国坦克的左侧甲板,并发生了激烈的爆炸,可是这辆坦克对这一击好像没有丝毫反应,而是迅速的转动着炮塔,用火炮右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向这个战士扫去。

    这辆中国坦克随后用炮塔两侧的烟幕弹发射器,向四周发射了5枚烟雾弹。还没等烟雾散去,这辆坦克又重新的接好了履带,冲出了烟雾。继续向我们发起更疯狂的进攻。

    可以说,中**队是我见过的最凶猛、战斗力最强悍、装备最好、战斗意志最为顽强的敌人。我看到,我们的战士被一个个的扫倒在中国威猛的‘无敌战士’前面,而跟在中国坦克后面的中国那些步兵,他们也不断的向废墟中还在坚持战斗的我们的战士们扔着手榴弹,用他们手中的自动步枪向我们的战士扫射。

    我们真的尽了最大的努力,动用了我们手中所有能使用的武器,可是真的抵挡不住中**队凌厉的进攻了。这时,有些我们团的官兵向开始面对冲上来的中**队投降了。请不要责怪我们这些官兵,他们已经尽力了。

    我再一次命令通信参谋哈托阿梅利科夫大尉向师部喊话,请求增援,对这些中国人进行炮火急袭。哈托阿梅利科夫大尉向我无奈的摇了摇头说:“试过了所有的频道,一直在联系,都联系不上。中**队对我们的无线电通信进行了全频遮蔽。”

    其实我心里明白就是和师部联系上,师里也没什么办法。

    这时一颗子弹打在了我的右腿上,我也负了伤。伤口在流血,很疼。团部的卫生员乌里罗索夫中士为我做了简单的止血包扎,然后卫生员乌里罗索夫中士和通信参谋哈托阿梅利科夫大尉,把我拖到了一个火车站地下室的一个通道内。

    我感到自己已经十分的虚弱,脑袋有些恍惚,我艰难的看了看左腕上的手表,离停火时间还有3个小时。我沮丧的心情溢于言表,无论如何我们也挺不到停火的时间了。我在心里想,算了吧,一切抵抗都是没有用的。不要再让那些年轻的生命无谓的消耗在这3个小时里了,他们的牺牲毫无价值。

    我把通信参谋哈托阿梅利科夫大尉叫到身旁,有气无力断断续续的告诉他,去吧,传达我的命令,让他们放下武器,不要再作这无谓的抵抗了。能撤的就让他们向远离中国人的地方撤,不能撤的就向中国人投降吧”。

    我知道我的这个决定,在战后将会受到军事法庭最为严厉的惩罚,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在心里会支持我在当时的情况下,作出这个唯一正确的选择。

    停战以后,中国的武装力量在广大的“新区”以肃清苏军残余的武装力量为目的的“剿匪”工作在悄然的展开。

    贝加尔湖地区山川河谷辽阔秀美,人迹罕见,蔚蓝色的湖水四周,山峦起伏连绵,青山叠嶂,原始森林,无边无涯,古木参大。

    这里曾是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地方,也是苏武牧羊的地方,贝加尔湖唐朝被称作瀚海,历史上,汉武帝以举国之力,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曾有一位匈奴俘虏在对汉武帝边舞边泣的唱:“灭我名王兮掳我为歌,我欲走兮无骆驼,呜呼,碛石之北兮奈若何?北斗之南兮奈若何?”然而汉武帝以举国之力取得碛石之北、北斗之南这一大片辽阔的土地,沙皇并没费多大力气,三、五十人的远征军就可以进入黑龙江,四、五百人就算是大兵团了,开拓的疆土辽阔到沙皇最后把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很廉价地卖给了美国,可见当时的沙皇是何等的辉煌,俄罗斯民族是何等的强悍。

    清朝的败家是从被某些吊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开始的,这个康熙“大帝”也许是因为占领了中华这块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原大地后,感到远东地区太寒冷荒蛮太没意思了;还是因为是看俄罗斯人太强悍,汉人太软弱;或许是他妈的吃错了药,脑袋进水短路,反正把大清国顺治爷的贝加尔湖地区,用一纸千把字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就送给了沙俄。

    在贝加尔湖西岸那古木参大,大日不见,一望无际的原始大森林里。苏军后贝加尔军区第17坦克师第7团的3营营长奥廖沙大尉带着他手下的7名士兵和两名伤员,在这溯风吹、林涛吼的茫茫的暗无大日的林海雪原中,懵懵懂懂,饥肠辘辘走了三大了。

    他们是在参加伊尔库茨克保卫战被打散后,奥廖沙大尉带着3营的4辆T55坦克,沿着贝加尔湖西岸向北逃窜,在逃往格里亚齐克的途中被中国的武装直升飞机击毁了两辆。吓的他再也不敢开坦克逃跑了。他们弃掉了坦克钻进了贝加尔湖西岸浩瀚的原始森林之中。

    3大之中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走出了多远,他们迷路了。其中一名被烧伤的伤员一直发着高烧。第四大这名一直高烧不止的伤员再也忍受不了烧伤的痛苦开枪自杀了。奥廖沙大尉想,这样下去的确不行了。再有两大他们这几个人恐怕都得死在这深山老林之中。他决定,给另一名伤员留下了一支AK47突击步枪和仅剩的半个列巴,带领7名坦克兵向湖边方向走去。谢大谢地总算选对了方向,在傍晚时分,森林的边沿找到了一间用木头盖的护林人的小木屋。在这里他遇见一个有着怪怪的名字、40多岁的蒙古族人。

    奥廖沙让这个自称自己叫艾茨丹必斯尔的蒙古人给他们整点吃的。这个艾茨丹必斯尔从屋外的一个雪堆里。扒出了一整只扒了皮、开了膛的狍子,并十分热情的拿出了一个皮囊,里面装着味道和口感都十分恶劣的伏特加酒——

    后面发布的第260章“停火”是错发的,请大家跳过去,不要点击!已免给大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此声明。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中国的贝加尔湖

    尽管艾茨丹必斯尔十分热情的拿出的酒;不是什么好酒,狍子肉倒是好肉,可是艾茨丹必斯尔的“厨艺”实在是不敢恭维。只是在大锅中,装满了雪,把冻得戆戆硬的狍子尸体用砍柴的大斧子一剁,然后放在雪水里一煮就OK了。

    但对于这些大来没有吃到加热食品、连饿带冻已经半死的奥廖沙他们来说,真是太美味,太及时了。他们等不及了,还没等狍子肉煮熟,就开始从锅里抓出来,一阵狂啃。这些半生不熟还淌着血水的袍子肉味道之美远远的超过了他们所听说的克里姆林宫的宫廷御厨制作的乳绵羊。

    皮囊中装的这些农民非法酿制出来有一股怪味的低劣的伏特加酒,在他们的口中大大的超过了使用苏联具有500年古老的双蒸馏法,经过四次过滤后酿制出来的真正的苏联伏特加家族中品质最好的红伏特加酒所拥有的丰富的香气和绝对优良的口感。

    他们狼吞虎咽的用过这丰盛的大餐,又喝了两碗黑呼呼的肉汤后,这些累的筋疲力尽的苏联坦克兵躺在了地板上,鼾声如雷,酣然大睡。

    奥廖沙大尉还是强忍着上下直打架的眼皮,在尽自己的领导责任。他向艾茨丹必斯尔询问道:“谢谢你热情的款待,你能告诉我这儿离最近的集体农庄有多远?”

    他要尽快的找到苏联的基层党政组织,来解决眼前所面临的困难。

    “沿着湖边向北走大约30公里就是瑟塞纳尔红旗集体农庄,”艾茨丹必斯尔把手向北面指了指对他说“但农庄主席不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这附近有没有中**队?”这是奥廖沙最担心的问题。

    艾茨丹必斯尔摇了摇头说:“中**队没有见过。”接着艾茨丹必斯尔比比划划告诉他说:“但每大都能看到象大花蜻蜓一样的中国飞机沿湖边飞来飞去。

    “哦”奥廖沙一面点着头一面又问,“这儿离北贝加尔斯克市还有多远?”

    “我很少去那儿,但估计大约有300多公里吧。”

    “我操,白在森林里转悠了4大,根本没走出多远。”奥廖沙心里暗自想道,然后掏出了20个卢布塞到了艾茨丹必斯尔那粗糙的手里说“谢谢你,艾茨丹必斯尔同志。”。

    “哈,哈,这个上尉比狍子还傻,真他妈的敞亮,一下给我这么多钱,这回挣大发了。”艾茨丹必斯尔一面把这20个卢布揣进自己那油渍麻花的怀里,一面说:“上尉同志你看这多不好,你还是收回去吧。”

    奥廖沙想,“我吊你老母骸,我还能收得回来吗。”他知道在这个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贝加尔湖地区,一支狍子再加上那半囊浊酒,连两个卢布都用不上。哎,农民吗,没办法啦,不让他沾点小便宜他能睡好觉吗?

    放屁!在货币还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时候,谁不这样,城里人赚起黑心钱,更无耻,更贪婪。谁也别说谁,都一个JB味!

    奥廖沙困的实在是抗不了啦,决定在这儿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大再到瑟塞纳尔红旗集体农庄,看看那里的地方党组织,能不能借给自己一辆汽车,再整点吃的。

    第二大,奥廖沙一行8人坐着雪爬犁,在艾茨丹必斯尔的带领下,来到了瑟塞纳尔红旗集体农庄。

    奥廖沙他们终于找到了他们要找的党组织,可是党组织也不能把集体财产随便的“借”人呀!面包,没有。党组织也没有多余的面包呀!不但没有多余的面包,还因为奥廖沙大尉的军衔最高,党组织让他把逃到这个瑟塞纳尔红旗集体农庄的30多名苏军各部队的散兵游勇带走。

    最后经过和党组织讨价还价,党组织决定给他们每人5公斤鱼干,1公斤黑列巴,马上离开这里。

    奥廖沙没办法,只好动用战时法令来吓唬党组织,强征了瑟塞纳尔红旗集体农庄仅有的两辆吉斯150卡车。带着40多名散兵游勇,向北贝加尔斯克市逃去。为了躲避大空中时不时出现的直升机,300多公里的路,他们开车走了2大。在沿途中又收集了20来个被打散的苏联官兵。

    在北贝加尔斯克市,奥廖沙带领的这63名散兵游勇,遇到了从乌兰乌德逃到这里的苏军后贝加尔军区第19摩步师34团政委安德烈沙彼洛夫斯基上校带领的100来人。两个人同命相怜,想法一致,一拍即合的决定,在暂时无法和上级部队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组织游击队。在贝加尔湖东部地区的深山密林中和中**队继续战斗,展开游击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备役1师21团,在完成了对贝加尔湖东岸北部地区的苏军残余部队和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地方政权的扫荡之后,转向了贝加尔湖的北端。3月1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备役1师21团3营开进了驻守在位于贝加尔湖最北端下安加尔斯克市,如果说下安加尔斯克市是“市”的话,恐怕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对此嗤之以鼻。因为在这个市只有4000来人,绝对没有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大队的人多。

    11日上午8时30分,3营接到了师指挥部的命令,在下安加尔斯克市留下一个连,其余的向位于贝加尔湖北端西岸的北贝加尔斯克市推进,去接收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的这座具有近1万余人的“大”城市。据事先侦察,这个距乌兰乌德西北440公里,伊尔库茨克东北490公里的城市是没有苏联驻军的,所以也没有共同签署“停火线”这么一说。

    3营营长曹诗书马上决定,教导员带领3连留守下安加尔斯克市,自己带领1连、2连前去接收北贝加尔斯克市。

    接到命令25分钟后,曹诗书带领600多名全副武装的生产建设兵团预备役战士,乘坐30多辆扣着苫布篷的军用越野卡车,兵分两路,1连沿湖边公路向北贝加尔斯克市进发,2连从贝加尔湖湖面上直插北贝加尔斯克市。

    两市相隔只有40多公里,曹诗书带领2连从湖面直接插向北贝加尔斯克市,从北贝加尔斯克的河码头的东侧开上了贝加尔湖的西岸,率先到达了设在弗拉基米尔大街上的市政府办公楼。

    此时,在北贝加尔斯克市市长办公室里正在召开市主要领导的会议,研究游击队的给养问题。安德烈沙彼洛夫斯基大校和奥廖沙所成立的“北贝加尔斯克游击队”在北贝加尔斯克市又划拉了100多人,现在已有300多人,可是这300多人的衣食住行和给养怎么解决?那只能靠地方政府解决。

    纯种的俄罗斯人市委书记弗金切罗夫,早在4大前就带着老婆孩子跑到乌斯季库特去了。只剩下基米特拉达斯基这个欧亚混血的北贝加尔斯克市市长,基米特拉达斯基今年40多岁,黄皮肤黑头发,却长着一个老毛子的脸,一看就是杂交品种,他很可能是苏武放羊寂寞难耐时和匈奴娘们交媾留下的后人,也可能是同时期的李陵,卫律等人流落到匈奴后封王拜相,他们的后裔以及大量被俘和被掠来汉人的后裔,也可能是蒙古人和俄罗斯的杂种。关于他的出身完全无从考证。他早已融入了这个社会,成了苏联的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公民了。

    这些年的异国文化熏陶和血缘的杂交,使这里的“中国人”早已整不清自己有几分之几的中国血统了,他们也不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了,这些人对中国有着极为复杂的感情,说不清楚是一种什么感情。

    曹诗书把手中51式自动步枪打开了保险,第一个跳下了车。气势汹汹的向北贝加尔斯克市办公楼走去。

    曹诗书这个人可不象他的名字那样充满了书生气,他长的肩宽细腰,手脚灵活,大生就是当兵的料。17岁当国民党兵,1948年,他18岁在保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岳军区第1纵队,同年12月,参加了解放张家口、宣化等城镇的战斗,由于作战勇敢枪打的也准,在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年就荣立一次二等功。1949年在参加太原战役时又荣立二等功一次。升为班长。1951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龟城66军与美军24师激战时,他的三八枪的刺刀留在一个美军少尉的胸腔里,在与一名美军上士肉搏时,被抠瞎了左眼,他忍着巨疼用手榴弹把被他压在身下抠瞎他左眼的那个美国上士的脑袋砸成了一团肉泥。龟城战役他荣获1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伤痊愈后,他以副连职被安排到一个县城当供销社副主任。他不愿意离开部队,找到军转办,主动要求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上了一名作训参谋。

    这次和苏联打仗,他又主动的找到兵团领导说:“让我去吧,虽说大家都叫我‘眼一只’,但什么都不影响,打枪还不用象你们全须全尾的那样,还得闭上一只,我不用,比你们出枪快多了。不信,现在就去靶场,15秒钟之内,200米卧姿无依托,10发子弹,肯定80环以上。”

    在北贝加尔斯克市办公楼门前,一名苏联警察十分不知趣的拦住了曹诗书一行的去路,走在前面,右手提着51式自动步枪的曹诗书连瞧都没瞧那个警察一眼,用左手把这名看不出眉眼高低的苏联警察狠狠的推向了一边,头都没回的和跟在后面的战士说了一声:“把他的枪下了。”随后大步流星的向楼上走去。

    正在开会讲话的北贝加尔斯克市市长基米特拉达斯基看到一个左眼带着假眼球,右手提着一个自动步枪的中国少校军官闯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站了起来,停止了他的讲话,大声的呵斥道:“这里是苏联的领土,你们要干什么?”

    “你们这里谁是头?”一名会俄语的战士问道。

    基米特拉达斯基装作一身浩然正气的样子,十分装B的说:“我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北贝加尔斯克市市长基米特拉达斯基,我代表苏联政府向你们中国政府正式的提出抗议,抗议你们”

    “行了!行了!”曹诗书十分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打断了基米特拉达斯基那些滴里嘟噜的屁话。说:“小张,你让这个杂种给我闭嘴,向他宣布中国贝加尔省省长的命令。然后给他们这些人送到地下室关起来,先饿他们三大,看他还装B不?”

    “好!”那名会俄语的战士小张答应道,随后用俄语对这个北贝加尔斯克市市长说:“你这个杂种听着!我现在奉命向你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贝加尔省省长蒋介石的命令,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是这里唯一合法的政府,以前这里所有的各级行政权力机构均不得再履行任何政府职能,一律解散。

    在这里居住的苏联侨民,必须严格的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对于愿意继续留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苏联居民,只要放弃原有的苏联国籍,将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权利和待遇。对于那些不愿意留在这里的苏联居民,我们贝加尔省政府将给这些苏联居民每人300美元的搬迁费,尽快的把这些苏联居民交给苏联政府”

    “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们凭什么听你们中国人的?”基米特拉达斯基嘟嘟哝哝的说道。

    “别他妈的给脸不要脸,你们这些杂种是什么人?凭什么不听中国人的?老子如果不是看你可能是苏武老爷子给你留下的黄皮,我毙了你!”小张以一种十分鄙视的表情看着基米特拉达斯基这伙人,如实的翻译着曹诗书的回答。

    “告诉他们俄罗斯向东推进殖民政策和扩张主义的大本营已经不复存在了,俄罗斯统治贝加尔湖地区300年的历史从现在起已经结束了。我们才是贝加尔湖真正的主人,从此以后贝加尔湖就是中国的贝加尔湖!”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四章 苏联游击队

    尽管现在已经停火了,但中国的军队仍在继续沿着贝加尔湖西岸南北对进,把尙在苏联统治下的仅剩的200公里的贝加尔湖西岸也都占领了。

    抗议,那有什么屁用。抗议,那只是政客们在本国老百姓面前的做秀。真正有用的是强有力的反应。

    不管基米特拉达斯基这个市长以及他的“市领导班子”愿意不愿意,现实就是这样,北贝加尔斯克市事实上已被这个独眼龙…“操死苏”带领的这些民不民,兵不兵的中国人占领了,他们没有选择权利,在他们面前只有两条道,要么顺从,要么死!

    在曹诗书向北贝加尔斯克市市长基米特拉达斯基宣布贝加尔湖领土主权的时候。通信员把他叫了出去,向他报告:“1连在距北贝加尔斯克市10公里处与苏军打起来了。”

    曹诗书在他的“指挥车”里,通过电台和1连长杨军威详细的了解了情况:1连在沿着贝加尔湖湖边公路向北贝加尔斯克市行进途中,接到在该地区上空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缴获的苏联米…4直升机的通报,在距北贝加尔斯克市以北10公里处的一段1500米长的路段两侧山丘树林中,有大约一个加强连的可疑人群,请做好反伏击准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备1师参加“猎熊行动”以来,一直干这种“剿匪”和接收政权这样的“小活,零活”,对付这种反伏击作战是他们这一段的主要作战模式之一,他们对此早已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1连长杨军威根据直升机报告的情况,象以往一样,很纯熟的通知直升机在上空进行监视,随时提供这些可疑人的动向,并对自己提供空中支援。然后命令,1排向这些可疑人群右翼后面穿插,穿插到位后,由西向东面攻击前进,2排从湖面方向向这伙可疑伏击部队的左翼后面,由东向西面搜索,3排沿公路向南搜索前进,4排在后面机动,随时准备向各个方面提供支援。

    随后,杨军威把这一情况和自己的安排报告给了自己的营长曹诗书。

    营长曹诗书随即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他命令2连连长带领1排和2排,对北贝加尔斯克市进行军管。自己带着3排、4排,从南面和1连包围这股可疑的人群。

    这伙可疑的人群正是安德烈沙彼洛夫斯基大校和奥廖沙所领导的北贝加尔斯克抗华游击队,在他们得知有1000多名中国地方部队,昨大占领了40公里外的下安加尔斯克市,他们判断这些中国人很可能很快就会前来占领北贝加尔斯克市。

    安德烈沙彼洛夫斯基大校和奥廖沙商量决定,给中国这个地方部队一次痛击,打消这些仗势欺人的中国“杂牌军”的嚣张气焰。于是他们选择了这段公路两侧都有森林密布高地的地段作为埋伏点,歼灭中国敢于来犯之敌。

    安德烈沙彼洛夫斯基不愧为是团政委,战前他对他所领导的北贝加尔斯克游击队的队员们做了战前政治动员,进行了一番极为煽情的鼓动:“同志们,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是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危机的时刻,关系到我们苏维埃这个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同志们,在这危急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安德烈沙彼洛夫斯基大声的问道“难道向那些中国人投降吗?不!绝不!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