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岁约阿希姆-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战役指挥者的直接调度下,包括从圣米格尔岛海域临时增调的舰艇在内,多达26艘舰艇从几个方向朝巴克豪斯编队扑去,拥有两艘航母的第1特混编队遥遥跟进,驻扎在圣米格尔岛的地面航空部队提前进行出击准备……

    到了这非常关键的时刻,一直尾随巴克豪斯编队的“海因茨…布奇”号率僚舰“奥托…施基拉”号以及率先赶到的另一组驱逐舰分队毅然担负起了牵制敌人的重任。这四艘同盟国驱逐舰的正面战力远逊对手,但充分发挥了灵活机动的特点,时而鱼雷齐射,时而虚晃一枪,迫使巴克豪斯的战舰接连转向规避,为己方轻舰艇群集而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凌晨2点26分,在特塞尔岛以东负责盯梢的德国潜艇在海面上望见了数艘大型战舰,15分钟后,爱尔兰轻巡洋舰“皮威尔”号循着己方潜艇的通报指引,利用雷达探测到了大量敌方舰艇正驶往巴克豪斯编队所在方位。

    数日来,夏树一直等待着敌方舰队驶离特塞尔,若只要对付巴克豪斯编队的10艘舰艇,他有把握烹饪出一顿美味可口的盛宴,但敌人比想象的更加谨慎也更加聪明。面对敌方主力舰队倾巢而出的形势,他果断做出了理智的选择,命令全体参战舰艇放弃当前行动,尽速撤离目标海域,而圣米格尔岛各机场待命起飞的俯冲轰炸机及战术轰炸机改挂航空穿甲弹和碎甲弹,天一亮就以战斗机为前哨,对驶离特塞尔岛锚泊地的美英舰艇展开侦察搜索,找到后立即不遗余力地予以攻击,重型轰炸机较以往晚一个小时出动,轰炸目标依然是特塞尔岛上的各种航空设施。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整作战部署之后,夏树长吁了一口气,此举固然能以相对较小的代价争取相对较大的收获,但是除非陆航飞行员们人品爆棚,否则不太可能对美英主力舰只造成太大的威胁,而经过接连多日的高强度轰炸,驻扎在圣米格尔岛的同盟国航空部队也已力竭,后面必然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和补充,要想真正打破僵局,恐怕还得靠拉尔斯献上的计谋。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关注风雨

第193章 跳岛攻略 中

    在制导炸弹运用于实战之前,俯冲轰炸机无疑是攻击精度最高的战场杀器,德制ju…17则是30年代初期性能最出色、发挥最稳定的量产型俯冲轰炸机。从1933年5月18日到9月17日的整整4个月时间,德国和爱尔兰出动ju…17及其舰载型号ju…17t累计达到七万架次,投弹两万余吨,毙伤数以万计的敌方兵员,摧毁不计其数的军事设施,直接击沉美英舰船133艘,击伤954艘,帮助同盟**队赢得了科恩半岛登陆战役、伯明翰战役、南安普顿战役等一系列重要作战行动,是陆海军将士信赖的“雷霆重炮”,造就了一批功勋卓著的王牌飞行员。

    自古以来,战场上从未有过完美的存在。俯冲轰炸机既有鱼鹰的凶猛,也有鱼鹰的笨拙,进攻时的犀利无法掩盖它们机动缓慢、防御孱弱的缺点。战场上,它们是敌方战斗机飞行员最喜欢的猎物,战争爆发四个月来,德国海空军已损失各式俯冲轰炸机1100多架,在各机型大类中位列第一。就在“捕鱼者”作战行动半途取消当日,部署在圣米格尔岛的同盟国航空部队出动战机680架次,ju…17占到了近半数,这样大规模的出击如期换来了显赫战果——击伤美英主力舰两艘、巡洋舰两艘,重创美国海军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一艘,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美英战斗机和海面防空炮击落39架、击伤15架,相当于损失了一整个俯冲轰炸机大队。

    经此一战,拥有4艘航空母舰的同盟国舰队依然掌控着亚速尔战场的主动权,除了以“马肯森”号为首的雷击舰群返回圣米格尔岛之外,第1、第2特混舰队以及两支袭击舰编队继续担负各自的作战任务,扼守着亚速尔群岛与北美港口之间的海上通道,从战略上不断削弱美英军队在大西洋前线的作战力量。

    任何军事机密都有它们的保质期,时日稍长,爱尔兰国王约阿希姆一世重回疆场并且一力担当同盟国舰队和亚速尔战区指挥官的消息逐渐传开,既已如此,夏树授意德军高层正式公布自己的职务任免,通告一出,与之相关的新闻铺天盖地,德国和爱尔兰的大多数军民对此报以积极反响。夏树趁热打铁,亲临圣米格尔岛和圣玛利亚岛的驻军各部进行巡视,令前方将士军心大振。

    数日之后,德爱军队联手攻克了英国本土军在苏格兰北部的重要据点泰恩城,至此美英阵营在不列颠的大规模防御已彻底失利,英国王室、政府和军队机构悉数转移到了加拿大,留守不列颠的残余部队被迫转入游击战和岛屿防御战,德军总参谋部则迫不及待地向世人宣告,他们联手爱尔兰盟友赢得了不列颠战役的辉煌胜利,欧洲战火将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彻底熄灭,而全面收复亚速尔群岛的作战行动已经开始,用不了多久,战线就会从大西洋中部推移到北美洲……

    在这一有利形势的刺激下,彷徨犹豫、拖延推诿多时的意大利王国终于做出了参战决定,意大利军方随即在与德军总参谋部商定好的德意军事备忘录上签字,这意味着至少二十万意大利军队以及一支实力雄厚的特遣舰队将在数周之内开赴中东,与德国、土耳其、爱尔兰军队一道对付美英支持的大波斯国武装——在奥斯曼土耳其保持中立、苏俄持续观望的态势下,屯驻在英属印度和阿拉伯海东岸的美英军队与波斯湾地区的德爱军队既没有大打出手的空间,也没有拼死相搏的动力,但中东的特殊地缘和巨大价值摆在那里,一旦美英阵营的注意力从亚速尔群岛转移出来,这里必定是下一个激烈交锋的战场。

    不出意外,意大利王国的参战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同样踌躇多日的哈布斯堡王朝紧跟着宣布参战,奥匈帝国总参谋部长约瑟夫…奥古斯特大公于9月24日在柏林签署了德奥军事备忘录,这个拥有30万常备军的二元制君主国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进行了两个梯次的军事动员,调派不少于20万精锐部队以及一定数量的舰艇、飞机出国作战。

    在许多人眼里,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参战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却不知背后的曲折故事。如今尘埃落定,随之产生的政治影响无疑是非常深远的,而在军事层面,两国海军虽不派遣主力舰艇参与大西洋之战,但会有一定数量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派往大西洋协助作战,大大缓解德国和爱尔兰海军在保护航运线和实施海岸警戒方面的压力。

    战略形势的变化为拉尔斯提议的跳岛作战带来了更大的把握,尽管第一批意奥舰艇要到10月初才会抵达前线,夏树自信满满地在9月29日签发了作战命令。

    要想攻占科尔武岛,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驻扎在弗洛里斯岛的美英航空部队。从空中侦察情报推测,其实力已经达到了历史顶峰,包括从特塞尔转移来的战机在内,岛上目前至少有300架战斗机和500架其他类型的飞机,在守军高度戒备的状态下,即便投入同盟国主力舰队的全部4艘航母也难以夺取制空权,圣米格尔和圣玛利亚的陆基航空部队乃是取胜的关键。

    9月30日清晨,轮番休整的同盟国空军部队在一起蜂拥出动,除了部分负责佯攻的联队外,多数战机的攻击目标都从相距不远的特塞尔岛变成了300多公里外的弗洛里斯岛,距离是同盟国飞行员需要克服的第一重障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第一波88架ju…30战术轰炸机在95架福克g…51和36架me…50的掩护下抵近弗洛里斯岛,前方空域是上百架起飞迎战的美英战斗机。对于这场至关重要的正面交锋,双方志在必得,互不相让,而且投入战斗的大多都是性能优异的主力机型,大部分飞行员都是各自阵营的精英,亚速尔战役期间最激烈、最精彩也是最惨烈的一幕由此上演。

    在战区司令部强有效的统一指挥下,空军部队的攻击这边刚刚拉开序幕,海军航母的攻击亦如离弦之箭。从航母和辅助航母上起飞的he…25、me…50t连同ir…30t纷纷上阵,70架舰载战斗机和26架舰载轰炸机组成的海上攻击梯队踩着精准的节奏进入战场。尽管多数舰载机都被美英战机阻截在了岛屿海岸线以外,而且在战斗中遭受了不小的损失,这种车轮战式的轮番攻击见效显著,战至午后,同盟国轰炸机已基本瘫痪了美英军队在弗洛里斯岛的三座机场,所有的硬质跑道皆遭轰炸,由于岛上缺乏平坦开阔的草地,美英战斗机只能使用经过修整的沙土路进行起降,出动效率和安全性均大打折扣。

    争夺亚速尔群岛北部战场制空权的行动进展顺利,及至黄昏,由德国无畏舰“大选帝侯”号担当指挥舰的炮击舰队从西南方向快速逼近弗洛里斯岛,并在夜幕降临后从距离该岛约20公里的位置展开炮击。值得一提的是,在己方舰艇的无线电指引下,从圣米格尔岛起飞的ju…28重型轰炸机于当晚对弗洛里斯岛进行了两轮夜间轰炸。

    10月1日和2日,交战双方继续展开空中较量,部署在各个岛屿的美英战斗机纷纷加入战斗,仅10月1日这一天就击落了171架同盟国战机,创下了特塞尔岛之战以来的新纪录,自身也损失了近两百架战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被击毁在地面……

    同盟国海空军不计损失的攻击逐渐取得了预期的成效,10月3日清晨,当机翼喷涂铁十字徽标的轰炸机群在战斗机的掩护下飞抵弗洛里斯岛时,只有区区21架美英战机前来迎战,同盟国战机如潮水般淹没了这条微不足道的海堤,在敌方地面防空炮声势大多过于实效的抵抗下将炸弹投向机场、港口、高炮阵地、雷达站乃至村镇房舍。

    同一天,从皮库岛起飞的美军侦察机在圣米格尔岛南部和圣玛利亚岛西部发现有运输舰船集结,并有数以千计的陆战部队在各处港口码头待命,这让美英联合作战指挥部做出了同盟**队即将发动夺岛作战的判断,而从敌方海空军今日的疯狂举动来看,弗洛里斯是最有可能成为攻击目标的岛屿。

    得到指挥部的警示,接掌舰队指挥权的英国海军上将查特菲尔德连忙调整部署,分驻各岛的轻舰艇迅速向弗洛里斯岛集结,用以增强该岛的海上警戒和防卫能力,主力舰队则从特塞尔岛海域移师相距不远的皮库岛,以便拦截从亚速尔群岛东南端驶往西北端的同盟国登陆舰队。

    在美英将领乃至许多中立的观察者看来,同盟**队虽然通过连日的高强度空袭掌握了制空优势,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双方在亚速尔群岛的战略态势,要知道美英军队坐拥近30万训练有素、装备齐整的作战部队,较同盟**队多出一倍有余,在意、奥舰艇抵达之前,美英舰艇数量依然较同盟国方面更多,可供作战的飞机也还处在一个让对手不能掉以轻心的规模,真正处于下风的只是信心和士气罢了,只要能缓过劲来并且做出正确的应对,挫败同盟**队过分冒进的反攻并不是太大的难题。

    。。。

第194章 跳岛攻略 下

    “欧洲病夫”,这是列强国家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蔑称。百多年来,这个横跨欧亚非、盛极一时的大帝国因为政局动荡、军事衰败、种族冲突以及近代化欧洲国家的冲击而逐渐衰败。在英法俄等列强国家的干涉下,希腊、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帝国领地纷纷独立,还有大量领地被列强割占。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摇摇欲坠的伊斯兰教帝国只能在列强角逐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它有着许多敌人,而无一个盟友,因为谁都认为不值得和它结盟。不过,自从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的革命推翻老苏丹“该死的阿布杜尔”,建立了以他的比较通情达理的弟弟为首而由“统一与进步委员会”主持的政府以来,在最近六年中,这个曾经统治地中海的帝国又逐渐出现了复苏迹象。

    在“小拿破仑”恩维尔帕夏领导下,青年土耳其党人决心重建自己国家,恢复奥斯曼极盛时期的泛伊斯兰统治,但这显然不符合俄、法、英三国的策略,三大列强在这个地区都有争雄的野心,而登上这个舞台的后来者,德意志帝国,也有着从柏林通至巴格达的巨大利益。于是,雄心勃勃的德国皇帝决定充当青年土耳其党人的保护者。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德国向土耳其派去一个军事代表团,帮助其整编军队,并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发挥了成效,由此赢得了不少土耳其人的好感。

    1914年的盛夏,随着欧洲列强一一卷入大战,土耳其人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站队。他们既怕俄国,又不能够完全信任德国,以致于顾虑重重、无所适从。年轻英俊的“革命英雄”恩维尔,双颊红润,黑胡子留得就象德皇那样朝上尖尖地翘着,是仅有的一心一意热烈主张和德国结盟的人,他相信德国是未来的浪涛,

    恩维尔帕夏是执掌奥斯曼帝国大权的三巨头之一,动荡的局势下,另外两位巨头并不像他那样对德国人充满信心。他们虽然觉得土耳其加入德国阵营可以获得比协约国更高的回报,对德国人赢得这场战争却没有太大的信心,而一旦协约国得胜,奥斯曼的全部家当就会在胜利者的压力下化为乌有。

    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准确地说是它对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是它最具战略价值的砝码。

    正因为这个缘故,近一百年来,英国充当着土耳其的保护人,他们宁愿让一个软弱无能、顺从听话的**君主横踞在它通往印度的道路上,这才支持苏丹反对一切外来者的。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终于开始感到厌倦,不想再和温斯顿…丘吉尔所客气地称之为“声名狼藉、衰老垂危、不名一的土耳其”束缚在一起了。很久以来,土耳其人的苛政、**和残暴的恶名,欧洲人一直感到臭气冲鼻。有人甚至呼吁把恶劣得难以形容的土耳其人逐出欧洲,1906年起执政的英国自由党人便是这一著名呼吁的继承人,他们的政策是根据土耳其人半为病夫半为恶棍这一形象制定的

    1909年,温斯顿…丘吉尔曾访问君士坦丁堡,跟恩维尔以及青年土耳其党的大臣们建立了他所设想的“友好关系”。土耳其要和英国缔结永久同盟的请求,也是通过丘吉尔于1911年作为中介拒绝的,他以英帝国对东方国家常用的口吻建议说,虽然英国不能同意结盟,土耳其还是不要“回到旧政权那种暴虐手法,或者设法扰乱英国目前那样的现状”来疏远同英国的友谊为好。他以海军大臣的地位,从世界全局出发,提醒土耳其说,只要英国仍然是“欧洲唯一保持制海权的国家”,那么英国的友谊还会有很大用处。可是,不论是丘吉尔或是别的大臣,对于土耳其的友谊乃至它的战争立场,都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结果,英国政府以极其愚昧的手段将土耳其人推向了德国人的怀抱——扣押并最终没收了土耳其人订购的两艘战列舰,“瑞斯萨迪赫”号和“奥萨马苏丹”号。

    同奥斯曼土耳其在德国贷款订造的第三艘战列舰“艾哈迈德”号相比,“瑞斯萨迪赫”和“奥萨马苏丹”具有典型的英式风格。“奥萨马苏丹”原是为巴西建造的“里约热内卢”号,排水量高达2。75万吨,设计有7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20座单装152毫米副炮,火力空前强大,只是舰体偏长,水线主装甲带仅有9英寸;“瑞斯萨迪赫”则是专门为土耳其设计建造的,排水量虽然只有2。3万吨,却装备了英国海军威力最强的343毫米口径主炮,水线主装甲带也达到了12英寸,加上21节的航速和5000海里的续航力,堪称第一流的新式战舰——若能如期交付,老朽的奥斯曼帝国将一举迈入“超无畏俱乐部”的门槛。

    7月28日,就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当天,英国海军正式宣布对“瑞斯萨迪赫”和“奥萨马苏丹”的无偿征用。

    这两艘军舰花了土耳其三千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这笔钱是土耳其在巴尔干战争的败北唤醒了国内公众,深知必须使自己的武装部队重整旗鼓之后,由民众捐款筹措起来的。安纳托利亚的农民人人都捐了几。没收这两艘军舰的消息,虽然公众尚未得悉,却引起奥斯曼政府“精神上极度的痛苦”——这是海军大臣泽马尔帕夏的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英国不屑花费任何力气来安抚土耳其人。外交大臣格雷在正式通知土耳其有关泰恩河上这桩地道的海盗行径时,还满有把握地认为,土耳其人会理解英国出于“自己在这场危机中的需要”而接收这两艘军舰的原委的。至于土耳其的财政和其他损失——英王陛下政府“真诚感到遗憾”的事情——格雷干巴巴地说,将会受到“适当考虑”。赔偿两字他根本不提。在“病夫”和“劣马”两种想法结合一起所产生的影响下,英国终于认为整个奥斯曼帝国还不如两艘额外的军舰来得重要。格雷表示遗憾的电报是在8月3日发出的。同一天,土耳其和德国签署了盟约。

    盟约既已签署,奥斯曼土耳其却没有立即向俄国宣战,也没有封锁黑海,或是公开采取任何危害其中立地位的实际行动。在按照自己的条件同一个大国结盟以后,土耳其的种种表现说明它并不急于帮助新盟友,土耳其举棋不定的大臣们宁愿再观望一下,等看清战争的最初几仗趋向如何再说。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之后,土耳其人愈发犹豫,毕竟德国的军事能力有目共睹,却远隔千里,而且这时的土耳其与同盟国阵营并不接壤,俄国和英国的威胁却近在咫尺。

    8月8日黄昏,威廉…祖雄率领“冯…德…坦恩”和“布雷斯劳”来到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处。这时候,德国海军击败英国主力舰队的消息已经随着无线电讯号传遍了世界,可君士坦丁堡的高级官员们还在质疑它的真实性。且不管他们的态度如何,此时留在土耳其军队的德**事顾问有数百人之多,他们不仅得到了土耳其陆军的支持,对重建中的土耳其海军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巴尔干战争期间,土耳其舰员操控的两艘勃兰登堡级老式战列舰表现差强人意,德籍官兵操纵的r号、t号潜艇以及高速鱼雷艇群则有着令人信服的表现,此后德国又援助土耳其人建立了两座现代化的干船坞,并以贷款的方式为土耳其建造2。

    5万吨级的新式无畏舰“艾哈迈德”号,可以说,英国在奥斯曼海军的影响力正逐步为德国势力所取代。

    几乎就在两艘德国战舰叩响土耳其人大门的时候,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冯…德雷克斯男爵、武官沃特科上校以及德皇的特使冯…马德斯卡上校正与恩维尔帕夏同桌进餐。此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权力掌握在三大巨头手中,塔勒帕夏担任首相,泽马尔帕夏是海军首脑,恩维尔则任国防大臣,并且掌控着达达尼尔海峡的防御,很显然,他是那个直接决定着祖雄舰队能够进入海峡的关键人物。

    晚餐进行中,德**事顾问团的一名成员,协助土耳其军队打理达达尼尔海峡南端要塞群的冯…克雷斯上校匆匆前来,向恩维尔报告了“冯…德…坦恩”号和“布雷斯劳”号要求准许进入海峡的情况,恩维尔的答复是不跟首相商量他无法决定,但克雷斯坚持说,要塞需要立即答复。恩维尔一言不发,坐了好几分钟,然后突然说:“让要塞准许它们进来吧!”

    餐桌旁的德国官员们顿时松了一大口气。

    接着,克雷斯问:“假如英**舰跟着它们进来,要不要对英国人开火?”

    恩维尔又一次拒绝答复,借口必须和内阁商量。可是克雷斯坚决主张要塞不能没有明确的指示。

    “要不要对英国人开火?”

    最后,恩维尔回答说:“要。”

    在一百五十英里外的海峡入口处,一艘土耳其驱逐舰离岸开出来,驶近“冯…德…坦恩”号,甲板上所有的眼睛都极其担心地盯视着它。一面信号旗飘扬了一会儿,经认出是“跟着我”的意思。8月8日深夜,“冯…德…坦恩”号和“布雷斯劳”号驶进达达尼尔海峡,照事后很久丘吉尔凄然承认的说法,它所带来的“屠杀、痛苦和毁灭,其程度之烈,就一艘战舰来说,是空前的”。

    这一新闻立即经电报传遍全球,当晚就传到马耳他,仍在小心翼翼向东航行的米尔恩海军上将到第二天中午也得悉了这一情况。很显然,他的上司对“冯…德…坦恩”号的任务了解得太少了,竟命令他布置一条封锁线来堵住达达尼尔海峡,“以防德**舰出来”。

第195章 伞降火山岛

    当同盟**队突然发起登陆进攻时,驻防科尔武岛的美英军队仅872人,其中有84名是非战斗人员,还有220名缺乏近战能力的防空炮手,真正意义上的陆战兵力尚不及一个普通的步兵营,编员较为完整的主要是美军一个步兵连和加拿大军一个步兵连,前者驻守在开阔地带,战斗刚一开始就被同盟国海空军轰了个七七八八,抵御进攻的主战力量成了加拿大人。

    上一场大战,不列颠本土险遭入侵,作为英联邦国家之一,加拿大责无旁贷地派兵参战,先后有二十余万加军部队开赴欧洲,超过三万名加拿大士兵在法国和爱尔兰战场阵亡或是被俘,近万人因伤落下终身残疾,对于总人口七百多万的加拿大来说,这样的损失已是相当的沉重。尽管如此,当又一场战争浩劫降临时,成千上万的加拿大成年男子毅然告别家人,饱含热情地走进征兵站,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然后排队登船,奔赴充满艰辛、杀机四伏的战场……

    科尔武岛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线前方,爱尔兰空军上等兵斯蒂夫…奎夫背靠颤动的机舱壁,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此次空降行动额外配发了充气救生衣,即便在伞降过程中不幸落水,只要临危不乱,严格按规程操作,被溺死的可能性应该很低,但战场上除了意外溺水还有各种各样的威胁存在。当初与自己一道加入空降部队的伙伴十已去三四,此战过后又会有几人永留异乡?

    不久,舱门旁的红灯亮起,领队士官起身道:“小伙子们,做好准备,五分钟后跳伞!”

    话音刚落,伞兵们纷纷开始对随身携带的装备进行最后一遍检查,确认用途不尽相同的各处扣环都在正确的位置上。而后,有人闭目等待,有人念念有词,也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机窗外面。

    此时的科尔武就像是一座活跃的火山岛,只不过夹杂火光的浓烟是从火山脚而不是火山口喷出来的。在岛屿东、南两面,各有十数艘舰艇停靠海岸,还有多艘战舰在近海区域徘徊游弋。

    片刻过后,舱门旁的红灯闪了两下,熄灭了,下方的绿灯亮起。

    “最后三十秒!”领队士官高声喊出口令。

    伞兵们当即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将拉绳挂钩扣上开伞绳索,接下来,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亲吻了自己的三叶草臂章它既是胜利与荣耀的象征,更是幸运的精神寄托。

    半分钟时间一晃而过,领队士官用力打开舱门,强劲的气流瞬间涌入,机舱里的沉闷温热顿时被清目醒脑的新鲜空气一扫而空。

    领队士官朝舱门外瞥了一眼,旋即高喊:“出发!”

    这12名伞兵如同一串熟透的葡萄,稍稍摇摆枝梗,便一个接着一个落下。

    晴天,少云,东北风,风力二至三级,这是一个比较适合伞降的天气在伞兵登机出发之前,指挥部就会将目标地点的天气情况连同敌军部署等重要的信息提供给他们,但这些情报并不总能够跟实际情况相吻合,天气变化、敌军调整部署或是其他偶然因素都有可能给空降行动带来变数。

    目标区域的风向和风速,在飞机上是难有直观感受的,跳出机舱之后,有经验的伞兵能够通过下方参照物的相对位移情况进行判断。风向稳定,风速偏低,更重要的是,岛上没有骇人的防空火力,这让斯蒂夫安心了不少。在下降的过程中,这名年轻但富有实战经验的伞兵不像第一次跳伞那样双眼紧闭,而是一边观察下方的情形,一边估算自己的降落地点。相较于德军青睐的r型快速降落伞,爱尔兰空降部队选用的t型降落伞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伞兵可以通过曳放四根连接皮带改变降落的方向精锐的皇家卫队成员甚至能够准确地降落在屋顶大小的区域。

    科尔武岛的碗型火山顶位于西北角,其面积约有三平方公里,爱尔兰空降兵的作战目标是夺取制高点,从后方攻击敌人的防御工事,配合登陆部队尽速攻占全岛。斯蒂夫所在的连,预定降落位置是火山顶南端,由于火山口的内坡陡峭难行,最佳的降落地点是火山口的外缘地带,所以斯蒂夫小心翼翼地调整方方向,让自己逐渐落向在照片上看过许多遍的那片坡地。

    没有士兵,没有堑壕,也没有任何的地面建筑物,这片荒芜的坡地似乎就是为爱尔兰伞兵们准备的降落场。数十名伞兵在不受阻碍的情况下落向地面,正当他们已经绷紧足部准备接受地面的缓冲力时,连串子弹扫荡而至,嗖嗖嗖的声音让伞兵们个个背冒冷汗!

    循着子弹飞来的方向搜寻,斯蒂夫霍然发现喷吐火舌的居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山包,巧妙的伪装使它成功躲过了前面的炮击和轰炸。爱尔兰伞兵们悬在空中,仿佛一块块吊在挂钩上的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唯有尽快落地才能想方设法消除眼前危机德军之所以选用r型降落伞,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减少伞兵们的滞空时间,既降低了风险,又压减了敌人的反应时间。

    最后一段降落距离,斯蒂夫做好了随时被子弹集中的心理准备,好在敌人就那么一两挺机枪,而且位置稍远不易瞄准,大多数伞兵都有惊无险地落到了地面。落地的时刻终于到来,斯蒂夫顺势向后倒下,用臀部以及背包吸收掉大部分缓冲力。就在这时,一阵大风从西面吹来,重新张开的降落伞拽着斯蒂夫在凹凸起伏的滑行了好几米,凹凸不平的地面硌得他屁股生疼。

    好容易摆脱了降落伞包的束缚,斯蒂夫反身匍匐,一边观察四周,一边从防撞囊里取出自己的步枪。

    “真该死,朝我们开火的好像是一辆维克斯…20!”有人叫道。

    同盟国阵营将英制维克斯轻战车称为维克斯…20,因为这种战车最早公开亮相是在1920年。在德国和爱尔兰的主力战车面前,这种仅装备机枪的六吨战车就像玩具一样不堪,但它们终究属于装甲战斗车辆,对缺乏重武器支援的部队还是很有优势的。

    “见鬼,这家伙是怎么开上来的?”斯蒂夫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