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岁约阿希姆-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哈特中将和他的作战人员来说,区区四架战斗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们的出现意味着附近有敌人的航舰活动。因为此前得到的情报有限,哈特并不知道敌人的护航船队有一艘辅助航母,而亚速尔战役揭幕至今,他已亲身经历过多次海空大战,知悉舰载轰炸机对水面舰艇的威胁之大,要是敌人的航母编队在附近海域,那么不光是“列克星敦”号,恐怕整支特遣舰队都将遭到灾难性的打击。
来不及细细思考敌方航母出现在这里的可能性有多少,哈特中将命令随行轻舰艇施放烟幕,掩护三艘主力舰调头撤退。接到命令,美英驱逐舰迅速在朝向敌方舰队一侧施放烟幕,可这样一来,各舰的海面视线也受到了影响。兴许是敌方炮火干扰了舰上的通讯,也可能是精神紧张导致了人为错误,在仓惶转向过程中,“列克星敦”号突然一头撞上了英国轻巡洋舰“猎户座”号。锋利的舰艏几乎把这个倒霉的家伙从中切断,碰撞当场造成了17名英国舰员死亡,并导致“猎户座”号迅速侧倾,近百名水兵受困底舱未能及时逃生……
在这场惨剧中,肇事的“列克星敦”号也伤得不轻,它舰艏破裂,海水涌入前部舰舱和一号主炮塔弹药库,加西亚上校不得不下令减慢航速,以便舰员进行排水和损管作业。
哈特舰队的撤退计划意外受阻,从巡洋舰上起飞的美英侦察机也遇上了大麻烦。从东面飞来的那四架舰载战机系爱尔兰制造的ir…29t,这款早年享誉欧洲航空界的舰载战斗机性能已经落伍,但用来对付笨拙的“海鸥”和“海象”还是绰绰有余。刚一交手,美英飞行员便自知不敌,匆忙躲回己方舰队的防空圈。慑于美英战舰的高炮火力,爱尔兰“狮鹫”不敢靠近,而是在美英舰队周边兜起了圈子顺势掩护己方的he…60型水上侦察机进行空中校射。
美英舰队这边麻烦多多,对手却越打越顺。在“空中之眼”的引导下,三艘德国战列舰继续对二十六公里以外的目标实施炮击,它们的准头越来越高,美英战舰近旁不断有水柱腾起,照此趋势,取得直接命中只是时间问题。
战至清晨6时44分,一发来自于“卡尔大帝”号的305毫米穿甲弹击中了“列克星敦”号,炮弹从美舰右舷的五号副炮后部贯穿上层甲板,继而在巨大惯性的作用下接连穿透三层甲板,在水线下方的装甲隔板内侧爆炸,由内而外地炸穿了装甲隔板及相邻的储油舱,并向内炸穿了第二锅炉组的保护装甲,切断了大量蒸汽管道,还差点引发了锅炉舱爆炸。
两分钟后,“卡尔大帝”号的又一轮齐射再度取得了命中,这回它直接敲掉了美舰右舷的三号副炮塔及其弹药库,瞬间引爆了近200发152毫米口径的炮弹及四吨多发射药,炽烈的火焰四处蹿腾,滚滚而起的黑烟几乎笼罩了舯部,仿佛挨了非常重的一击,但实际损伤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
“卡尔大帝”这一舰名取自于欧洲历史上最有名的君主之一,德国人和法国人共同的祖先,被誉为“欧洲之父”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一世。德国海军的上一代“卡尔大帝”是建造于19世纪末期的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它在上一场大战爆发前便已转入二线,主要担负警戒和训练任务,而后或出售或退役拆解。这一代“卡尔大帝”是1913年追加建造了国王级战列舰五号舰,它的舰体建造完全沿用原版设计,由15台低压燃油锅炉和3台齿轮传动式蒸汽轮机提供58000马力的强劲动力,过载状态下可以达到62000马力的输出和25。2节的极速。当这艘战舰进入舾装阶段时,战争已经爆发,造舰委员会随后根据实战经验调整了防空武器配置,增加了4座双联装的37毫米机关炮,而在1927…1929年的现代化改装中,所有的国王级战列舰又进一步增加了四联装的20毫米机关炮,并安装了早期型号的警戒雷达和改进型的全舰统一设计指挥系统,其主炮继续使用50倍径的305毫米克虏伯舰炮,但通过提升火炮仰角和改良弹药配置将最大射程从26公里提高到了35公里,正是这个看似小手术般的改进赋予了它此时大显神威的资本。……章节内容结束……》
第173章 哈特的末日 下
……章节内容开始……》
有人说,德国人发动世界大战的野心始于1915年,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不无道理。那一年,精明的英国外交家们利用《伦敦停战条约》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在德国人独霸欧洲、称雄世界的道路上预设了障碍,贯穿20年代的国际造舰竞赛,打破和平氛围的南美战争,导致阵营对抗升级的亚速尔危机,所有这些都跟《伦敦停战条约》留下的格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伦敦停战条约》固然是英国外交家们的杰作,但战败的英国已然失去了单独抗衡德国的实力,如果不是逐利的美国人及时向英国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迅速重整军备,并以暗中提供资金和武器的方式在埃及、中东、南美等地区发起代理人战争,由此制约德国的对外扩张,英德矛盾恐怕不会这么快就激化到了非战争不可的地步。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人已然从上一场战争的袖手旁观者变成了这场战争的推波助澜者,如果他们最终输掉了战争,此举无疑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晨曦微露,业已完成侦察任务的爱尔兰重巡洋舰“鲁格”号正处在追赶己方护航船队的航程中,德国海军少将冯…海因克和爱尔兰海军上校法雷尔肩并肩站在舰桥观测台右端,在他们的左手方向,神秘的s舰队逐渐显现真容。重返战场的“黑森”号霸气不减,老而弥坚的国王级恰在上一场战争中扮演着德意志级战列舰如今的角色,二十余艘轻舰艇蓄势待发,使得敌方驱逐舰不敢贸然突进……
“战神驾临,我等幸甚!”
冯…海因克话音刚落,敌方舰队那边就有一艘战舰爆出滚滚狼烟,负责跟踪观察敌情的嘹望员随之报告说,中弹的应是敌方旗舰,那艘耀武扬威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在以光学观瞄为主、雷达探测为辅的海战模式下,能够在超过两万六千米的距离上命中敌舰可不容易。纵观前期发生在圣米格尔和弗洛雷斯海域的两场大海战,双方通过舰炮所取得的战果大多是在两万米以内,虽然有据可依的最远命中距离达到了惊人的两万八千米,但那毕竟建立在大量炮击的基础之上,可说是偶然中的必然,而这次的情况则不太一样。在整体实力略占优势的形势下,同盟国舰队有意进行远距离炮战,看似谨慎,实为冒险,若是耗费大量炮弹却没有任何收获,不论在战术还是心理层面都会逐渐陷入被动,继而给后续行动蒙上不利的阴影。
开和之后,同盟国舰队很快就取得了第二次命中,“鲁格”号舰桥上的军官们顿时神采飞扬。冯…海因克带来的一位德国少校便傲慢地说道:“哼!超级战巡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特大号的薄皮铁棺材么?”
经过了亚速尔战役的一系列战斗,人们当然可以放言,列克星敦级的设计很不成功,它们耗费巨资建造以及维护,却在战场上表现得不堪一击,但是没人可以否认它们发挥过的战略作用——列克星敦级面世之初,让自诩海军世界第一的德国人受到了极大的心理打击,在德国各界的急切呼吁下,皇家海军技术委员会迅速拿出了自己的超级战舰设计方案,昂贵的建造预算、漫长的建造工期以及有识之士的反对都没能阻止德国高层将其付诸实施,这便是迄今仍未完工的日耳曼尼亚级。且不说这一超级战舰因关键技术尚不成熟而导致的“先天疾病”,光投入两艘日耳曼尼亚级的人力物力就足够换来三艘德意志级或者五艘马肯森级,相当于增加一支实力可观的分舰队。若将这支战力投入亚速尔战场,同盟国舰队的处境能少去很多被动,而德国皇家海军技术委员会最优秀的工程师们也不必困在日耳曼尼亚这个无形的笼子里苦苦挣扎,他们大可以腾出手来思考更加现实可行的问题。
冯…海因克的表现不像他的僚属军官那样肤浅,他手里举着望远镜:“似乎我们已经得到了打破僵局的一分?嗯……现在说可能还为时过早。”
诚如这位德国海军少将揣测的那样,前面两发命中弹对“列克星敦”号这样的超级巨无霸来说并不致命,它们更多是给美英官兵造成了心理上的打击,而随着战斗的进行,越来越多炮弹落在试图撤出战场的美英舰队周边,一种不好的预感正在美国海军中将托马斯…哈特的心中滋生。没过多久,呆在舰桥上的他突然看到一道“黑色闪电”从斜上方劈落下来,径直砸向一号主炮塔顶部,那120毫米厚的渗碳钢装甲板俨然成了海蟹的外壳,在专业吃货和小铁锤的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哈特的表情瞬间凝固,交战之时,那座装载着两门18英寸舰炮的主炮塔里每时每刻至少保有3发炮弹和接近一吨重的发射药,足以将整个炮塔炸得四分五裂,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敌人的炮弹是大角度射入,只要延时引信正常发挥作用,它极有可能贯穿炮塔底板进入供弹通道,置于炮塔与弹药库之间的双重防火门能够抵御爆炸的冲击,却无法阻挡住一枚高动能的大口径穿甲弹,那么接下来等待这艘战舰的将是一场彻底的灾难。
这一刻,哈特不必忍受煎熬,因为所有的假设将在零点几秒的时间里得到现实的验证。接下来,这艘庞大的战舰仿佛被无形无边的重锤狠狠敲击了一下,舰桥里的人顿时感觉山崩地裂、世界颠倒。紧接着,哈特的双眸倒映出一团炽烈的火球,它先是从破裂的炮塔顶部喷涌而出,然后因为巨大的能量在狭窄的空间里得不到充分释放,包裹它的舰体被硬生生地挤开、爆裂,继而绽放出刺目的光芒……
一股莫名的力量让哈特眼前一黑,他完全失去了知觉,而后又像过电一般突然恢复了意识。他发现自己脸朝下趴在地板上,身体多处传来撕裂般的剧痛。艰难抬头,环顾四周,破损的舰桥里烟气缭绕、满目狼藉,到处都是不知死活的僚属。双手使力,勉强支撑起身体,而来自地心的引力却把他往侧旁拽,哈特当即意识到地板已经倾斜,他艰难地朝前挪动了几英尺,透过敞开的舱口往外看,呈现在他眼前的一幕如同噩梦中的场景:“列克星敦”号的舰体正在一团沸腾的海水中缓缓下沉,舰艏至一号主炮塔的部位完全不见了踪影,二号主炮塔不甘地转向右侧,试图将炮管留在水面之上,但海水已经淹没了炮管根部,而且还在迅速上涨。翻滚的海面上到处是残片、尸骸以及奋力挣扎的幸存者,这说明美国海军引以为傲的超级战巡并没有像上一场战争中最不幸的几艘英国战巡那样发生全舰大爆炸,而一号主弹药库的殉爆之所以没有蔓延到相距很近的二号弹药库,显然是包裹在弹药库外部的装甲圈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才给了幸存舰员比金子还要宝贵的逃生机会。
一阵惊雷般的爆炸声过后,哈特中将看到一团团水柱在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周围腾起,看来同盟国舰队得知“列克星敦”号濒临覆灭,便果断转移了射击目标。尽管“列克星敦”号上残余的数百吨弹药以及三千多吨燃油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爆炸,两艘美国驱逐舰和一艘英国驱逐舰还是冒险靠了上来,它们一面用水枪喷射这艘战巡的燃烧部位,一面放下小艇和软梯救援落水舰员。
身份舰队指挥官,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使舰队免遭厄运,托马斯…哈特心有愧疚,故无意求生,只期“列克星敦”号上的官兵都能顺利逃生,但此时舰内不断传来刺耳异响,那是舰体部件在重力作用下扭曲、断裂的声音。直觉告诉哈特,这艘极其庞大的战舰恐难支撑太久。
既知自己在劫难逃,哈特反倒放下了一切负担。他顺势往侧旁挪动,背靠舱壁,掏出烟盒和打火机,刚点上抽了一口,就听得舰桥下方传来焦急的呼声。
“哈特将军!加西亚上校!雷米少校!”
哈特做了个深呼吸,卯足气力回应道:“值守在舰桥的军官们皆已阵亡,而我也将与舰同在!”
听到有人回话,那个声音顿时看到了希望:“哈特将军,是您吗?哈特将军!我是轮机官戴维斯上尉,您坚持住,我们马上救您出来!”
可就在这时,哈特感觉到身下的地板和背靠的舱壁在颤抖,而且颤感迅速增大,从舰舱内部传来的异响也陡然升调。
“戴维斯上尉,我是托马斯…哈特,我命令你……即刻组织所有人员撤离‘列克星敦’号,如果可能的话,将战旗带走,让它有朝一日重新飘扬在另一艘美国战舰的桅杆上,让它见证胜利……”
没等哈特说完这些,伴随着一阵令人心悸的异响声,舰体剧烈颤抖起来,原本朝前倾斜的甲板突然像跷跷板一样归复水平位置,而后变成朝后倾斜,并且左右摆荡,经此一番反复,主甲板完全没入水中,残余舰体随即以肉眼可辨的速度下沉。
清冷的海水从舱门涌入,哈特嘴里叼着烟,闭眼嘀咕道:“今天真是不走运啊!”……章节内容结束……》
第174章 光辉再现 上
“啊哈打沉了打沉了我们打沉了那艘美国战巡干得真漂亮啊伟大的约阿希姆陛下”
望见“列克星敦”号发生剧烈爆炸而后迅速下沉,“腓特烈凯撒”护航船队指挥官冯海因克少将在一众军官面前无所顾忌地欢呼雀跃着,早前遭敌方潜艇和巡洋舰袭击的忐忑、巧妙反击使敌舰一沉一伤的振奋,都在这时候一股脑地宣泄出来。
与个性张扬的海因克少将相比,法雷尔上校的沉着冷静让人觉得他好像更适合担任船团指挥官。在这个众人欢欣鼓舞的时刻,上校依然不忘本职,始终谨慎关注着战局的变化。少顷,他提醒海因克说:“将军,我们的朗福德号已经出动了四架鱼鹰轰炸机。”
德国海军少将循着来自空中的声响望去,果然看到四架挂载航弹的双翼机,它们的机翼下方涂着醒目的三叶草徽标。在这个单翼机赫然崛起的年代,大量型号各异的双翼机仍充斥在各国航空部队的现役行列当中,诞生于20年代的ik30t“鱼鹰”便是其中之一,它们载弹飞行的速度像是在陆上行走的笨鹅,但结构坚固、成本低廉、易于操纵,胜任低空轰炸和俯冲轰炸,而且轰炸命中较早期舰载机有大幅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因为采用双翼构造,它们的起飞距离还不到德制ju17t的三分之二,非常适合在“朗福德”号这样的辅助航母上使用。
战争爆发时,德国和爱尔兰合计拥有航母16艘,较美英两国多出3艘。这16艘航母当中,真正的主力航母是3艘齐柏林级和7艘同盟者级,其余6艘为训练航母和辅助航母各半。当德国对英宣战时,“朗福德”号还躺在利默里克皇家造船厂的船台上,若没有接到改装命令,它将最终成为一艘自重6000吨、载货5000吨的标准货轮。
从标准货轮到辅助航母,这个想法并非一朝而成。30年代初期,大战的爆发看来已是不可避免,为应对本国商船可能遭受的损失,德国和爱尔兰联手设计了几种建造成本较低、耗用工时较少,适合战时大量建造的标准货轮。至1932年夏天,第一艘标准货轮建成完工,各项性能均达到了预期水准,此后德国开始以每年36艘、爱尔兰以每年12艘的速度建造标准货轮,而在1933年3月,德国的工业生产开始转入战时轨道,参与建造标准货轮的德国造船厂从6家增加到了16家,流水线开始满负荷运转,而在保证原材料供应的条件下,德国人每年可以建造出至少180艘标准货轮,爱尔兰的预计产量达到每年50艘。
为满足战时护航需要,德国和爱尔兰的海军技术部门在战前就制定了以标准货轮改装辅助航母的方案。按照计划,战争第一年将有2025艘标准货轮被改装成辅助航母,之后将视战争发展改装出更多的辅助航母。
战争爆发后,按照已有的技术方案,爱尔兰的利默里克皇家造船厂迅速对“朗福德”号和另外两艘处于建造阶段的标准货轮进行改装,期间虽然受到英军轰炸影响,“朗福德”号还是在七个星期内完成了全部改装工程,而且在竣工入役之前,部分军官舰员就已开始登舰训练,然后是战机、勤务以及飞行员上舰,周全的预案使之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了战斗力。
爱尔兰改装入役的辅助航母被命名为皇家卫兵级,而德国人看来是不怎么喜欢这个名字,进入德国海军服役的辅助航母得到了“利奥波德级”的正式称号,以纪念曾在上一场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并已故去的德国陆军元帅利奥波德。因采用的舰载机型号有所不同,爱尔兰的皇家卫兵级载机量为182,即正常载机18架,备用机2架,通常的配置是10架ir29t、4架ik30t以及4架ik20t,而德国的利奥波德级通常为162,典型配置是8架he25、4架ju17t以及4架ar33。
上一场大战之后,各国海军军官和军事研究人员就意识到舰载航空兵的发展潜力,知名或不知名的种种预测在亚速尔群岛之战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所以即便s舰队没有发来明确的指令,冯海因克也会自动调派“朗福德”号的舰载机部队参战。不过,抬头看到四架“鱼鹰”缓慢飞过,他没有流露出半点期待,反而有些担心地说:“白昼攻击敌方潜艇,鱼鹰绝对是一把好手,但要让它们穿过敌舰的密集炮火准确投弹,我觉得不太乐观,但愿敌舰上的军官和水兵光顾着对付来自水面的威胁而忽略了防空。”
虽然爱尔兰海军规模不大,但舰种配备较为齐全,战前频繁举行海空演习,目的之一便是让每一位战舰指挥官都对现有技战术条件下的海空作战模式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法雷尔上校虽然没有在航母上任职的经历,却能够较为客观地分析眼前的形势:“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敌人已经无心恋战了。驱逐舰要么在掩护战列舰撤退,要么在抢时间救援幸存者,也许那些巡洋舰还小心戒备着来自空中的攻击,但海面上的烟雾影响着嘹望员和炮手的观察视线,只要飞行员们头脑够聪明,不难寻觅到良好的攻击机会,而此时击伤一艘敌舰,拖慢它的航速,就基本判了它的死刑。”
自从法雷尔指挥“鲁格”号以一敌二打了场漂亮仗,海因克对他的态度便恭敬了许多。听他这般回应,遂出言解释道:“我绝无贬低爱尔兰海军飞行员的意思,只是觉得这场海战的唯一主宰者是约阿希姆陛下,那么终结战斗的力量也应当是他亲自指挥的战列舰。”
若是一位爱尔兰军官对自己的君主表现出这种近乎痴迷的崇拜,人们不会感到太过意外,可它出现在了一位傲慢的德国海军少将身上,法雷尔总觉得有点不自在,他不苟言笑地说道:“您果真是爱尔兰国王陛下的崇拜者,海因克将军。”
就在四架“鱼鹰”从“鲁格”号上空飞过后不久,又有四架双翼机从东面飞来。它们的造型跟“鱼鹰”有显著的区别,而且机腹下挂载着雪茄状的航空鱼雷,所以机型用途一目了然。美国舰员未必能一眼认出这些舰载轰炸机的来历,但只要提起“箭鱼”,想必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会咬牙捏拳,当年新服役不久的美国战列舰“爱荷达”号折戟墨西哥湾,便是拜这款鱼雷轰炸机所赐。如今廉颇虽老,只要运用得当,依旧可以让对手大吃苦头。
在“列克星敦”号受创之后,随行的几艘美英驱逐舰就开始有组织地释放烟幕,一来避免这艘美国战巡再受打击,二来掩护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进行机动,而“列克星敦”号弹药库爆炸以及后来的倾覆过程也产生了大量的烟气,使得美英舰队所在海域像是升起海雾一般,无论从海面还是空中观察,视线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取得大捷的同盟国一方便暂时放缓了炮击节奏,顺应对手的调整而改变航向,逐渐将两支舰队之间的距离缩小到了两万四千米左右。等到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及数艘随行轻舰艇离开了烟雾相对浓密的区域,三艘德国战列舰再度开火,两艘英国战列舰迅速展开反击,第二阶段的远程炮战就此拉开序幕。
飞抵战场的四架“鱼鹰”没有急于进攻,它们在美英舰队外围盘桓,一边观察战场形势,一边等待“箭鱼”到来。炮战距离缩减了两三千米,双方的炮击精度都较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同盟国舰队的前两轮炮击就在美英舰艇近旁轰起团团水柱,这时大多数舰员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海面上。眼见教科书式的机会已经出现,四架“鱼鹰”从两千多米的高度进入俯冲状态,只是不同于ju17那种犀利的大角度俯冲,“鱼鹰”的机械辅助装置和轰炸瞄准器都设定在45度角,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飞行员们才会冒险尝试50度以上乃至接近60度的俯冲。
作为小规模轰炸的先导部队,从“朗福德”号起飞的“鱼鹰”各挂载一枚200公斤航弹和两枚50公斤航弹,两架轰炸“厌战”号,两架轰炸“巴勒姆”号。正如法雷尔上校揣测的那样,美英舰艇未能及时组织起有效的防空火力,等到高射炮密集响起,四架“鱼鹰”已经丢完了炸弹。此前饱受ju17的蹂躏,紧张兮兮的美英舰员按照德式俯冲轰炸机的飞行轨迹设定提前量,结果大多数炮弹都在离“鱼鹰”较远的地方炸开,四架爱尔兰舰载机从容拉起,将表演的机会让给随后而来的鱼雷轰炸机。
四架贴海飞行的“箭鱼”仿佛是在闲庭信步,慢悠悠地穿过逐渐飘散的烟团,从美英舰艇的舰尾方向悄然靠近,等到离目标较近了,它们突然摆动机翼,在空中划出了s型的轨迹,而当它们逐渐将机头对准两艘英国战列舰的右舷时,从敌方舰艇上升起的炮弹猛然在它们周围炸开,爆炸掀起的气浪使得它们像风中的叶片般不停颤抖,这无碍于训练有素的爱尔兰飞行员们在恰当的位置投下鱼雷。
一枚枚蒸汽鱼雷飞驰而来,一条条白色浪迹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两艘战列舰开始拼命转向,但它们庞大的舰体如何能够避开极近距离投下的鱼雷伴随着令人心悸的一声巨响,“厌战”舰尾中雷,右侧螺旋桨当场损坏,大量海水涌入破口,战舰顿时失去了活动能力。
。。。
第175章 光辉再现 下
“长官,侦察机报告,敌方战列舰舰尾部中雷后航速骤减。”
“好。”
德国战列舰“黑森”号的战斗舰桥里,爱尔兰海军特别联络官佩特…肯普上校从德舰军官口中得到最新战况,旋即转报给从容观战的爱尔兰国王约阿希姆一世陛下。这位头戴战神光环的舰队指挥官以肯定的表情说了句“很好”,接下来却未做出任何调整,也就是说,这支同盟国增援舰队继续沿着与敌方舰队平行的线路航行,即便敌舰队的航速因为一艘主力舰受损而减慢,双方的直线距离仅小幅缩减,观测射程仍在两万三千米以上。
须臾,“黑森”号的八门16英寸重炮再度发出震耳轰鸣,这已是它当天打出的第27轮齐射,加之先前以半齐射方式进行的校正射击,总共消耗主炮弹药244发,占到了配载弹药数的30%。按照夏树的战前设想,最坏的情况是消耗三分之一的主炮弹药方才取得首次命中,而眼下的状况无疑要比最坏的打算好得多。
这一轮齐射打得相当精准,所有炮弹都落在了受损的敌方战列舰近旁,那些升腾而起的巨大水柱几乎将它整个包裹起来。
目标航速既已减至极慢,“黑森”号射击指挥团队的工作便要轻松许多,他们依据本舰航速迅速测算出相对位移,进而指引各主炮调整射角。他们效率颇高,从观察弹着点到下一轮齐射发出,整个过程加起来才一分钟出头。
又一轮轰响过后,舰长梅瑟尔上校来到夏树身旁,半开玩笑地说:“陛下打算像猫玩老鼠一样慢慢消磨他们的斗志?”
夏树轻挑嘴角:“我可没有那样的恶趣味。”
梅瑟尔是基尔海军学院1910级学员,比夏树晚了4届,所以没能在学院目睹这位天才人物的英姿,但一定听说过很多关于他的事迹。后来大战爆发,梅瑟尔以军官生身份随公海舰队出航作战,经历了那几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战役,对运筹帷幄者自是满怀倾慕。再之后夏树离开德国海军,梅瑟尔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期间两人还有过几面之缘,但从未深交。此次出航是他们第一次正式共事,尽管相处时间不长,而且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两人还是很快熟络起来,而且发掘出了不少共同的兴趣面,所以能够像朋友一样轻松交谈。
“如此说来,陛下的意图……”梅瑟尔右手摸着下巴,装作很严肃的样子想了一会儿,“是以最小的代价重创敌人的这股力量?”
“你的判断非常准确。”夏树回答道,“远距离炮战虽然要多消耗不少炮弹,但也能让我们少挨不少炮弹。”
梅瑟尔继续揣摩道:“然后以尽可能完美的姿态投入下一场战斗,而且那才是真正的决斗。”
此番出战,夏树眼光岂会放在当前这样一场小规模的海战上?在他心里可是酝酿着一盘很大的棋。这个时候已经没必要再卖关子了,他点了点头,而后反问:“以你的估计,敌人的主力舰队大概还要多久赶到这里?”
梅瑟尔沉吟道:“综合已有的情报……快的话一两个小时,慢的话四五个小时,但是敌人的指挥官很可能会根据战况发展调整计划,那样一来,下一场战斗未必会在这里发生。”
“维克托…弗兰茨…梅瑟尔上校。”夏树忽然一本正经地称呼其全名,这让梅瑟尔少校稍稍有些意外。
“你是个头脑灵活、洞察力出色并且有大局观的指挥官,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统帅的潜质,保持学无止境的心态,让自己不断进步,紧跟海军技战术思维的发展潮流,必然会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夏树一边说着,一边煞有介事地拍了拍他的臂膀。
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梅瑟尔上校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动了动嘴唇,竟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这时,一阵巨大的爆炸声从舷窗外传来,这是敌方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打来的炮弹,射击精度居然不及先前双方相隔两万六七千米之时,由此可以看出,对手的军心确实发生了动摇,他们的第一念头不是如何打垮强敌,而是该如何摆脱眼下的困境。往更深层次挖掘,这说明敌人的主力舰队正在如期接近中。
此后大约一盏茶功夫,同盟国的三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