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三国-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那旗帜,都会认为是田润。因而田兰自己就在琢磨,什么时候做一面“兰”字帅旗。

    重要的武将,倒是做了旗帜的。具体的来说。就是颜良、文丑。后来,太史慈加入,也做了一面。就于禁加入,没有做旗帜。那是因为,当时于禁来的时候,是跟郭嘉一块的。于禁是关羽那边的主力军俘获的敌将。也就是于,于禁投过来,是投向田润而并不是自己。后来,在山阳与于禁会合的时候,已经确定,于禁是自己人了,但是却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来做旗帜。今日,田兰就叫亲兵去城里,找裁缝铺做两面旗帜。一面是“兰”字,一面是“于”字。

    田兰的文官没有旗帜。那是因为田润给田兰说,要对文官凶一点。原话当然不是这样说的,但田兰就记成这样了。很多时候,田兰凶不起来。但旗帜,是肯定不会给他们做的。

    而一般的军队就不同了。旌旗都很多。就像建业城的守军,就有很多旗帜。有些旗帜上面,连字都没有,纯粹就是一块彩色的绸缎。田兰看过之后,检查了一下,确实都是丝绸的。就命令把丝绸取下,准备给士兵做**衣。

    丝绸**衣,并不是田兰的发明,而是田润那边的规矩。田润的正规军士兵,都是穿的丝绸**衣。并且还不止一套。是有替换的。田兰曾经问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士兵要穿丝绸**衣,那是不是太浪费了一点。田润当时没有直接回答。取了随身携带的丝巾,放在一个柴禾垛上,然后退开五十步,一箭射去。箭矢射中了丝巾,但是却没有射穿丝巾。然后田润才解释说,丝绸的韧性极好,箭矢不能穿。士兵们穿上丝绸**衣之后,若遇箭伤,只需要拿剪刀剪开丝绸**衣,然后以丝绸包住箭矢,就能够顺利拔出。那样一来,伤口就不会因为箭矢的倒刺而扩大。士兵的箭伤就好治了。

    田润不仅说得仔细,而且还做了一遍,因而田兰就懂了。田兰在信都招兵的时候,由于财力不足,没有那么多的丝绸来做**衣。之后,就有一点算一点,有多少就做几件。先给重要的将领穿,这个时候包括文官了;再给次要一点的将官穿。建业这边,有这么多的旗帜,又可以做很多套丝绸**衣了。

    ……

    孙策果然派出了哨骑进行侦察,但却一无所获。与众将商议。说这昨夜建业城内的喧哗究竟因何而生,众将都说不出所以然来。问周瑜,周瑜说:“或许建业守军设下了埋伏,假扮他人攻城,吸引我军去趁火打劫。既然我军未动,守军计策已然落空,也就毋须多虑了。”孙策道:“哈,果真如此,英雄所见略同啊。昨夜敌军喧哗,吾一听,便知有乍。故而未动。似刘繇、薛礼之流。还能弄出什么花样。”

    早饭后,孙策又带了五千士兵过来,远远地叫骂。而这时,城墙上已经换成了田兰的士兵了。田兰正在问太史慈,那面“太史”大旗是否需要更换。闻听消息,田兰就与太史慈一道,上了东门城墙。

    孙策的位置,距离城墙三百步左右。骂得十分难听。因而太史慈说:“田帅,请允许末将一箭将他射死。”田兰道:“太远了,不一定能成吧?”太史慈道:“不远,才三百步。神臂弓在三百四十步之内都有准头。末将有十成把握一箭毙敌。但须田帅发话。”田兰突然又想起万事反着来的事儿了,便说:“能不能只射伤不射死呢?”

    太史慈十分不解,问道:“这是为何?”田兰其实并没有充足的理由,就乱扯道:“这不是为了显示你的箭法准嘛。”太史慈道:“末将多谢田帅。请田帅发话,要射他何处。”

    田兰想了想,先想的是脚。在田兰看来,脚如果断了,是很惨的。转念又一想,却发现不是。断脚而惨,仅指百姓。而眼前这人乃是一员马上战将。脚断了,骑在马上照样打仗,并不惨。这时,田兰忘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己这边的战马是有脚蹬的。而敌方的战马却是没有脚蹬的。断一只腿,如果是小腿短了,倒没有什么大碍;倘若是大腿断了,根本就不能骑马。

    因而,田兰说,那就射手吧。我看那人的兵器,好像是一杆长枪。长枪需要双手发力。你射断他一支手,他就使不成长枪了。

    太史慈又问:“左手还是右手?”田兰道:“就左手吧。我心肠好,把灵活的右手留给他。”

    “好。”于是,太史慈取出神臂弓,搭了箭矢,就这么对着天上就拉了五次弓。第五次把弓弦拉足之后,并没有瞄准,而是在等待。

    ……

    太史慈等待的是合适的射击时机。如果仅仅是射死,那就太容易了。只消射击脑袋就成。命中脑袋。不管是哪个方向,都能致人死命。虽然孙策头上戴有头盔,但那却只是一般的头盔,并不是田润这边的新式头盔。孙策头上的头盔挡不住神臂弓的箭矢。因而射死孙策,是最容易的事情。

    射大腿也容易。孙策骂战,人不动,但战马却时时在动。走过去,走过来的。一会儿左腿露出,一会儿右腿露出。很容易命中。当然,命中之后,很可能会射到战马,那就不在考虑之列了。

    但田兰给的题目偏偏是射手。射手就难了。必须保证手臂与身体没有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就算是命中了手臂,箭矢也有可能进到孙策的身躯,从而致命。田兰不是说了吗,只射伤不射死。要只伤不死,就只能在孙策转成正面或背面面对城墙的时候才行。

    等了一会儿,孙策的战马动了。走了十几步,孙策转了个圈,准备又回到原处。这一边,太史慈就动了。

    太史慈举起了神臂弓,瞄准,一箭射出,弓弦一响,孙策应声倒地。太史慈对田兰道:“中了,左臂。”田兰道:“好,我请你喝酒。”

    ……

    田兰和太史慈都不知道那名敌将是孙策。田兰见过的主帅,如自己;或者田润、蔡琰;又或者袁绍等人,都是不上阵斗将的。因而在田兰的概念里,上阵斗将的,就只能是一般的武将。而对于一般的武将来说,也就无所谓杀死或杀伤了。

    一名武将的死或者伤,这不是什么大事。田兰明白田润所说的万事反着来,指的是大事,而不是小事。倘若真的事无巨细,全都反着来的话,那是不是说,田兰该进男茅房呢?田兰此时,突然这么反了一下,纯属偶然。一时心血来潮,没有什么理由。

    但事实上,这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这员武将并不是一般的武将,而就是孙策。孙策的寿命不长,那是天注定的。但如果孙策就这么死在这里,那周瑜会怎么办呢?周瑜一定会尽其最大的力量,誓报此仇,不死不休。一定会给田兰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田兰出门,常常不看路。经常踩着狗屎,因而经常走狗屎运。今日突然毫无理由地这么一反,就省却了一大串的麻烦。实在是走了狗屎运。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

    田兰请太史慈喝酒去了。那边孙策落马,自有一干将领把孙策救起。这一箭从何而来,谁都没有注意。建业城外,也不是纯粹的一马平川。本来就有少量的障碍物,再加上攻城,以及收尸的不力,前面杂物甚多。众将的第一反应是,定是有人躺在死尸里面偷发了此箭。因而周泰、韩当等人拔出了刀剑,凝神戒备着前方。其余人等,则将孙策抬了下去。

    到了军营,军内郎中一瞧,箭矢已经穿过骨头。便剪去箭尾,自箭头方向拉出了箭矢。伤口没有扩大,也没有增加多大的痛楚。敷上金疮药,包扎完毕。郎中道,此臂骨头已经被箭矢穿了一洞。今后不可使大力。孙策一听,这不等于去掉了一半功夫了吗,当即急怒攻心,晕了过去。

    ……

    孙策怒急,而旁边的周瑜却有不同的感受。周瑜认为,孙策的霸道的性格,很大程度源自于孙策的功夫。周瑜自己的功夫就不是很好。也就是说,周瑜自己并不看重个人功夫。个人功夫再好,也只是匹夫之勇。成大事者,应驱兵千万,而并不一定要亲自上阵。因而,周瑜认为,孙策左臂的箭伤,使得孙策功夫折半,并不是一件坏事。很可能孙策会因此而收敛自己,从而成为一位明主。

    旁边只有周瑜在。孙策刚刚昏迷的时候,旁边是有很多将领的。后来,人们就散去了。就周瑜独自在陪伴。

    不过多久,孙策就醒来了。由于只是气极攻心而昏阙,醒来了,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刚刚醒来的孙策态度很平静。喝了一点水,孙策说话了。

    孙策说:“吾今有一计,公瑾帮忙参详参详。吾意诈死,全军举哀发丧,连夜拔寨退往曲阿。敌军得到消息,必来追杀。届时我军埋伏在道路两旁。而吾又突然杀出。敌军见吾死而复生,必然惊慌失措。如此大局可定矣。”

    周瑜听了,道:“那就这么办吧。”心中,却充满了悲凉。自此,周瑜对孙策失望了,萌生了去意。

第二卷 第218章 诈死蠢计

    第218章 诈死蠢计

    演义中有此计:“策令军中诈称主将中箭身死”。是当作妙计来写的。这里,同样的计策变成了蠢计。

    大家都知道三国是魏蜀吴。演义着重写的是蜀,其次是魏。于吴国着墨甚少。有很多演义读者,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才发现了吴国的强大。前面为何没有发觉呢?就是因为着墨不多,而忽略了。

    这里面最冤的就是周瑜了。周瑜在赤壁之战里面被描写成为一个妒贤嫉能的小人。明明是周瑜打胜的那场战役,其光辉罩到了诸葛亮身上。其实,一次冤枉,也可以理解。毕竟演义是抑曹扬蜀嘛。然而,在吴国崛起之初,周瑜又做过些什么呢?

    文事一件,武事两件半。文事一件,就是举荐了张昭、张纮。武事两件半,一是游说陈武,二是活捉太史慈,半件是对王郎追杀。举荐张昭、张纮,算功劳,可证明周瑜的忠心,但不能说明周瑜的水平。游说陈武,在我们的故事中,顺便还得了寿春城,得了降兵一万。抄了刘繇的老窝。在演义里,没有那一万降兵。功劳小了一点,这还不算,但看不到周瑜的主动。周瑜仿佛是自作主张去游说陈武的。并且,游说陈武的依据,同是庐江人,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周瑜的胆量。李肃还游说了吕布呢。

    关于活捉太史慈,演义说的是“孙策与周瑜商议活捉太史慈之计。”看见没有,两人共商。得出个主意,周瑜最多只能算一半。是个什么样的计谋呢?“瑜令三面攻县,只留东门放走;离城二十五里,三路各伏一军,太史慈到那里,人困马乏,必然被擒。”太普通了吧,这不就是典型的围三阙一吗?

    结果呢?“太史慈正走,后军赶至三十里,却不赶了。太史慈走了五十里,人困马乏……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计策里面的二十五里变成八十里了!随后,孙策再与太史慈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把光芒全部抢走了。

    最后那半件追杀王朗的献计,周瑜明显地怂了。王朗守城而战,孙策攻不下,孙静献计,取王朗屯粮之所查渎。孙策大喜,说的是“叔父妙用。足破贼人矣!”然后周瑜就献了个马后炮的计策,说:“主公大兵一起,王朗必然出城来赶,可用奇兵胜之。”这里,奇兵指的是伏兵。孙策的反应是:“吾今准备下了,取城只在今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早就安排了,还需你说?”

    ……

    纵观演义,可以发现,周瑜在孙策创业打天下期间,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色。没水平,没功劳,而且还不招孙策喜欢。孙策打下江东,所有的功劳都是孙策自己的,周瑜一点份都没有。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也表明了,所有的战功,都是孙策自己的。孙策死的时候。周瑜在什么地方?在守御巴丘!巴丘在哪儿?在长沙附近的洞庭湖边,在还没有打过来的荆州地面。

    不能说巴丘的地名错了。写错个吧地名,小问题。而那个地名所传达的意思,却没错。那就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周瑜跟孙策处不下去了,只能分开。孙策死了,周瑜遵遗命为孙权效劳。孙策若是没死,周瑜早晚得走。

    演义里,孙策创业初期,攻得很急。借来的三千兵,本身战力如何,借了之后又如何?没有说。就算那三千兵是袁术的精锐,也只能说明在袁术的麾下他们是精锐。借出来了,人心就浮动了,精锐就不再是精锐了。

    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的英雄事迹,在演义中是比较靠后的。就这么一个没有英雄事迹传扬的家伙,首仗对张英的时候,蒋钦、周泰就来相助了?这样的明星效应,理由不足。

    孙策打下了江东,打下了许多城池,可曾有一座城池是攻下来的?没有。都是野战。敌军无论怎么坚守,最后总是沉不住气,出城交战。而交战之时,又往往因为主将个人武力不足,而“主将已死、余众皆降”。

    也不是说演义中充满了矛盾。而是说,演义在这一段故事里交待得十分简略。演义是要抑曹扬蜀的,周瑜是要居于诸葛亮之下的。因而周瑜就服从大局,被贬低了。在这里,我们不需要抑曹扬蜀了。我们需要的是,怎么精彩就怎么来。于是。我们才有了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来欣赏周瑜的机会。

    ……

    在我们的故事中,孙策的英雄事迹被提前了。因而,蒋钦、周泰等人的慕名前来投效就成了可能。到现在为止,周瑜出过一次计谋,起个一次作用了。但却并不是孙策所认为的那样,三千兵与一万兵。前面那三千兵,真算不了什么的。没有了传国玉玺所质押向袁术借兵,总得另外想办法给他弄三千兵的。因此,张邈的游兵散勇就应运而生。

    倘若孙策招那三千士兵,就不合情理了。孙策此时正在落难之中,没有钱的。如果孙策有办法,那是绝对不会投靠袁术的。既然投靠了袁术,就说明孙策正处于低谷。这是英雄的特性所决定了的。朱治、吕范,也没有什么钱。而且吕范还出了一百人。

    因而,就让那三千兵由周瑜招了。周瑜是不想割据一方继而雄霸天下的。因而周瑜可以有钱有粮,可以把钱粮变成士兵。但是,这却算不了什么大功劳。当初刘关张结义的时候,商人张世平、苏双二人还资助了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呢。

    首仗对张英。因为蒋钦、周泰在张英后队放火而取胜。也就是说,胜了,但决定胜利的因素来自于偶然。这对于孙策来说,无所谓。对于周瑜,就有点影响形象了。田润、蔡琰什么时候把取胜的因素寄托于偶然的?

    于是。牛渚还是牛渚,就被搬了个地方。反正这种小地名,到处都有。那种峡江之地,限制了计谋的使用。并不是所有的战斗都能够用计策的。躲不过的硬仗还得硬打。

    这样就正常了。而且,蒋钦、周泰放火之后,张英的败退也有了理由。否则,别人就会问了,为何周瑜不自己派人到张英后阵去放火。那地形,派得过去嘛?

    游说陈武,是周瑜真正为孙策做的第一件事,立下的第一个大功劳。在我们的故事里。因为散地重地的原因,刘繇前来迎击。同时,我们仔细分析了,孙策当时的七千士兵是没有战斗力的。野战必败;避而不战,士兵必逃。孙策退无可退,只能列阵而战。在这种困境下,周瑜献计,孙策这边拖延时间;周瑜则跟蒋钦、周泰走水路到寿春游说陈武;陈武归降,刘繇必退。

    由此可知,周瑜游说陈武归降,并不仅仅是得了一将这么简单。这件事,首先是解困,化解了刘繇的迎击;其次才是得了一将,抄了刘繇的老窝。既然这是刘繇的老窝,又有将领驻防,那么,士兵,是肯定存在的。因此,我们按照一般州郡的兵力情况,给了个数字。

    ……

    周瑜是有水平的,而且其水平已经展现过一次。在我们的故事中,周瑜对孙策也是忠心的,但却不是愚忠。就跟演义中里差不多。演义里,刚开始的时候,冲着多年前的哥们义气,那是没话说的。然后两人关系越来越差,到后来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痕。在我们的故事里,同样一开始的时候,两人赤诚相见。然后从孙策命令自寿春南下开始,有了芥蒂。这样的芥蒂,要演变为无法弥补的裂痕,本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孙策中箭的事情,催生了这种变化。

    在等待孙策苏醒的时候,周瑜想了很多。周瑜设身处地站在孙策的角度考虑,猜想孙策一定会因为武功折半而感到沮丧。因而周瑜就想了很多宽慰孙策的办法。最后,周瑜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应该让孙策认识到,个人武力,根本就不重要。要成就霸业,有许多比个人武力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孙策去做。继而,周瑜准备激起孙策对于策略方面的兴趣。

    周瑜以为,孙策中箭武功折半并不是坏事。这样一个好勇之人,失去獠牙了,就再不能斗狠了。然后自己在好好地启发,耐心地引导,一位明君转眼就会产生了。

    简而言之,因为孙策中箭武功折半,而让周瑜感到了希望。没有希望,就无所谓失望。有了希望之后,当看到孙策不仅没有一点点好转,反而还变本加厉之后,周瑜就失望了。令周瑜失望的,就是这个演义中的妙计:“策令军中诈称主将中箭身死”。

    ……

    演义中说的是,策令军中诈称主将中箭身死,军中举哀。拔寨齐起。薛礼听知孙策已死,连夜起城内之军,与骁将张英、陈横杀出城来追之。忽然伏兵四起,孙策当先出马,高声大叫曰:“孙郎在此!”众军皆惊,尽弃枪械,拜于地下。策令休杀一人。

    “众军皆惊,尽弃枪械,拜于地下”?为什么呢?为什么“众军”看见孙策死而复生,会“皆惊”,以至于“尽弃枪械,拜于地下”呢?这里,不是因为“死而复生”,不是因为“众军”怕鬼,更不是因为“伏兵四起”,而是因为死而复生的是“孙策”!

    在射雕英雄传里,天下武功第一的王重阳就诈死了一回。其诈死,是因为他知道欧阳峰会来,众弟子抵抗不住。果然,欧阳峰就真的来了。当王重阳破棺而出的时候,欧阳峰也确实“惊”了。王重阳就利用这一“惊”,以一阳指破了欧阳峰的蛤蟆功。

    欧阳峰一“惊”之后,为什么没有“拜于地下”呢?王重阳不是欧阳峰的克星吗?欧阳峰是正常的吗?如果欧阳峰正常,那“众军”正不正常呢?

    周瑜失望,并不是认为孙策此计不会成功,而是对孙策的自恋感到无可救药。就算你孙策厉害,也仅一人吧。因你孙策死,敌军就不怕了,就敢前来追杀;又因你孙策复活,敌军就怕了,继而大败?

    周瑜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周瑜此时点头,仅表示自己不反对。

    ……

    那么,建业城到底敢不敢追呢?如果防守建业城的仍然是薛礼,还真不好说。因为那薛礼是在陈武的手下吃了亏,怕的乃是陈武。演义中说的是:“孙策又得陈武……其人身长七尺……使作先锋,攻薛礼。武引十数骑突入阵去,斩首级五十余颗。薛礼闭门不敢出。”瞧瞧,是一样的吧?

    薛礼怕陈武,孙策死了,陈武却没死。那薛礼恐怕多半是不敢出城追击的了。而兵法中也说过,“归师勿遏”。主动退兵,往往会设下埋伏。

    但现在建业城是田兰的了。田兰当然是敢的。对于田兰来说,除了田润,就不怕任何人了。孙策,对于田兰来说,只是一个普通人。跟占山为王的某个土匪差不多。田兰敢追杀,不是因为孙策已死。无论孙策死与不死,田兰都敢。就只看田兰愿不愿意了。

    孙策军营举哀发丧,有探马侦查到了消息。田兰自然是要派探马的。而前面的薛礼则不敢。探马回报,说是敌军主将孙策中箭身亡,军中举哀。正在收拾东西。估计将会拔营开往曲阿。田兰听到报告之后是什么反应呢?

    此时田兰正在让郭图教自己写“兰”字。“田”字,田兰早就认识了。笔划简单,田润的军旗上到处都是。那时,田兰还想过,假如其中的某一面旗帜上面的“田”说的是自己就好了。等到真有这一天,田兰又想要“兰”字。今日晚些时候,田兰到裁缝铺去瞧旗帜。上面的“兰”字没有锈好。田兰瞧了一眼,哇,好多笔划呀。

第二卷 第219章 计长计短

    第219章 计长计短

    “兰”字繁体的确笔划不少。十九画。像田兰这种文盲,自然是认不得的。但是,其它字可以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却一定要认识。因而,田兰就找到郭图,让郭图教自己写“兰”字。

    士兵的报告,郭图听清了。田兰因为用心写字,没有听清。郭图摆手,让士兵下去了。然后道:“敌军主将孙策中冷箭身亡,这施发冷箭的人是谁?立了这么大的功,怎么也不报告一声?或许,已经报告田帅您了?”

    田兰把手下这个字写完了,才问:“嗯,你刚才问我什么?”郭图道:“适才探马来报,说是敌军主将孙策中冷箭身亡,敌军正在举哀,并收拾东西……”田兰打断道:“怎么会呢?来人——”进来一个亲兵,“叫太史子义来一趟。”亲兵去了。

    郭图问:“那一箭,是子义射的么?”田兰点了点头。郭图续道,“刚才我就是问你是否知道是谁射的。”田兰道:“哦。不过。子义只射中了左臂。不是子义箭法不行,而是因为我们都不知道那人就是孙策。我故意为难子义,让他射伤而不射死的。”郭图道:“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事就有占麻烦了。”

    太史慈来了:“田帅,叫我什么事儿?”田兰道:“想向你确认一下,上午那一箭,是否确定只射中了手臂。”太史慈道:“末将瞧得清清楚楚的,确实只射中了手臂。而且,箭矢一定把骨头射穿了,否则箭尾是不会留在臂上的。”

    田兰道:“可刚才士兵来报,说是敌军主将孙策中冷箭身亡,正在举哀。”太史慈道:“那肯定是诈死。他们想让我军失去警惕,好来乘夜攻城。”

    “有道理,”田兰道,“公则以为呢?”

    郭图道:“适才士兵的报告,你可能没有听清。敌军目前,不仅举哀,而且还在收拾东西。看迹象,应该是准备拔营开路,转到曲阿去。”

    田兰问:“那就是说,他们不会剩夜攻城吗?”

    “应该不会,”郭图道,“经过检巡各处战场,我发现,东城门外的尸首,也就是目前敌军阵亡的将士,他们极其缺少盾牌。目前他们只有七千士兵,我军以一千弓箭手。再加一千辅助做事的俘虏兵就能够守住城池。故尔,我想他们是准备让我军去追。”

    “让我军去追?”田兰问,“公则是说,敌军会在追击的路上设下埋伏吧?”郭图道:“确定无疑。”

    田兰道:“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就不追了吗?”郭图道:“追亦可,不追亦可。”

    “可不能对我弄什么玄虚,”田兰做了个鬼脸:“小心我鞭子抽你。”

    “别,我知道你说打就打,饶了图吧。我这儿立刻便说,”郭图道:“我问了一下投降的士兵,知道了一些情况。孙策这支军队,成军不久,士兵大部分都是降卒,缺乏战力。其将领,有黄盖、韩当两员老将。据说是跟孙策他爹孙坚的。有个周瑜,据说是孙军的把兄弟。还有两员点将,蒋钦和周泰,是长江水面上的悍匪。这两人是新近投靠的,忠诚度还不高。最后还有一个陈武,这人本是寿春的武将,是冲着周瑜的面子投降的。这样的敌军,无论动还是不动。无论居于山野还是把守城池,我军均能够轻易破之。故此我说,追亦可,不追亦可。到底追,还是不追,或者说,我军到底怎么打,得取决于田帅准备把敌军怎么样。也就是说,是全歼,还是部分招降。”

    田兰问:“我全招降行不行啊?”郭图道:“不行。孙策这个人,据说,已投过袁术。也就是说,他在落难之时,也能暂忍一时之辱。我军若将其逼上绝路,全招降也许是能够实现的。但是,稍有风吹草动,孙策就会另立山头,转而他去。他已经这么干了一次了,所以一定会干第二次。这样的人,绝不能招降。”

    “那就只能杀罗?”田兰道,“早知道上午那一箭就射死了他了。”

    郭图道:“非也,非也。没有射死,也是好事。孙策其人,自恃其勇,刚愎自用,专横跋扈,不善纳言。他活着,他的部下或许恨他;他死了,他的部下就会转恨我军。故此。宜先俘获其部下,最后再取孙策。”

    “他的部下很厉害么?”田兰问。

    “这个还不甚清楚。”郭图道:“应该是有好有差吧。”

    田兰想了想,道:“那我就全力搏杀,对孙策本人网开一面好了。”

    ……

    田兰的辎重留在建业。城内戒严。每道城门让一千士兵建业降兵巡守。剩下一万六降兵都在军营。田兰共留下三千士兵,其中两千士兵看守军营,一千士兵巡城。如此的配备,也就是能够保证对建业城控制的最低配备了。再低,就危险了。但是,这种低配备却不怕外敌。当外敌来侵之时,反而会降低建业降兵哗变的可能,反而会让降兵们迸发出战斗的力量。

    建业城东,孙策营地往东,约两里,南边就有一个小湖泊,道路改往东北。约十里,迎面一道山脉拦住,道路又转向正东。再过一里,便是一个浅谷。浅谷的北面是北崮山,南面是小红山,谷长约五里。过了这个浅谷,再往东就没有什么适合设伏之处了。

    于是,孙策的埋伏就设在这里。孙策士兵共有七千。如果抽出去用于埋伏的士兵多了,剩下的士兵就少。剩下的士兵如果太不像七千人。就非常容易被追击的建业守军识破,不来追赶了。因而,孙策就抽了两千精锐设伏。剩下五千士兵慢慢撤离。那两千士兵说是精锐,其实就是最初周瑜招募那兵。因为时间最久,所以最靠得住。

    孙策那边先一步出发了。剩下的五千士兵大张旗鼓,慢慢腾腾地拔营。时不时地爆发出一片哭声,就相当于打广告:我在这里。

    然后,建业城听到了他们的广告,打开了东南北门,士兵自三道城门涌出。

    ……

    东门出来的,有六千士兵。六千士兵又分为两起。甲丙两队往正东偏北的方向,直插十里沿湖斜路。另外四千士兵,则直接往孙策营地的老位置前进。

    根据移动靶原理,实际上当田军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