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三国-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人获得了远程商业贸易的机会。

    为了减少麻烦,田润没有实行“托运”。

    ……

    一般人都会知道,我国古代是重农轻商的。而商业的好处,现代人又都是知道的。因此,一大批穿越者一到古代,就开始大搞商业。但是,他们搞来搞去,搞了些什么呢,无非就是停留在“商业”两个文字的上面。商业。并不是文字。商业的基础,都知道是低买高卖。仅仅靠着这么一点点常识性的知识,就能把真正的商业搞出来?

    田润当然不是这样的。田润知道,搞商业,自己能需要做的,就两个方面。给予百姓远程贩卖的条件,这一条已经有了。而另一条,则是引导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那是要慢慢去做的。

    各种各样的需要,是刺激出来的,而不是动员出来的。动员的话,百姓不一定会接受;就算是接受了,也只有那么一次。只有刺激出来的需求,才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山泉那样源远流长。那样的山泉,不会是农夫牌的。

    怎样刺激商业需求呢?对商业的需求,实际上就是对各种商品的需求。百姓需要各种各样的商品,只要你运去,就能卖个好价钱,那么,你一定就会运去,你一定就被商业化了。

    将一名古代人抓过来放在现代社会,很快,他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这是本能的驱使同时也是社会的力量。田润相反。是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如果田润将现代思想就这么说出来,谁会相信?谁也不会相信。

    设想一下,田润独自一个行于山野。遇到一户人家,田润上前叫门。“喂,大娘,能借您家电话使使吗?”大娘说:“电话?姑娘说的是啥?我怎么不明白?”田润道:“电话呀。有了电话,你在地球的这一头,就可以跟地球的那一人的人通话了。”大娘更糊涂了:“什么地球?丫头你糊涂了吧?”田润赶紧改口,说:“这么说吧,大娘。有了电话,你就坐在家里。就能跟京城里面的人说话了。”大娘会怎么反应呢?大娘面对这么一个满口胡言的丫头片子,一定充满了怜悯。于是,大娘不再与田润争辩,说:“好,好。可是我家现在没有那什么电话。没办法借给你。”田润又说:“没有电话没关系,”说着,掏出一个手机出来,“耐挤压yzr3600,世界知名品牌,使用更方便,沟通更轻松,每部仅售二十两银子。”

    估计大娘一定会先稳住田润,然后去通知人手,出来抓人;绝不可能产生商品需求。

    ……

    刺激商品需求的正确方法,不知道有标准答案没有。我们这儿,并不负责提供标准答案。只负责说出田润的答案。田润认为,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就能够刺激商品需求。

    看上去,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问题一样。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品需要当然会增加;而商品需求增加了,也同时意味着百姓生活的提高。其实不然,田润的这种认识,是包含了切入点在内的。

    切入点在什么地方呢?当然不能在循环圈以内。拿把刀切西瓜,也是从外往里切的嘛。田润对于刺激商品需要的切入点,是服务业。田润准备,具体地、力所能及地扶持一部分服务业,让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然后以蝴蝶效应,去产生连锁反应。

    ……

    服务业就是服务性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

    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继商业之后产生的一个行业。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扩大了百姓与百姓之间的经济交往。尤其是在田润的运输业承接自然人及其货物的运输,解除远程商业贸易垄断之后,百姓的流动就成倍地增加了。由此而产生了人的食宿、货物的运输和存放等直接需求。这样的直接需求,首先就催生了一大批饮食、客栈等服务企业的诞生。

    服务业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直接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

    随着城市的繁荣。居民的日益增多,服务业必将逐渐转向以为常住居民的生活服务为主。因为在这个年代,从事商业贸易的人口毕竟是微不足道的,常住居民才是更加庞大的市场。不可能出现擦皮鞋的行业,但理发是可以有的,裁缝铺是可以有的,代客写信也是可以有的,甚至算八字看相测字,都是可以有的。

    社会化大生产创造的较高生产率和发达的社会分工,又必然会促使生产企业中的某些为生产服务的劳动从生产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比如修理工,逐渐就演变为修理企业,加入服务业的行列,成为为生产服务的独立行业。

    服务业从最初的为流通服务,到为生活服务,进一步扩展到为生产服务,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服务业的社会性质也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

    大力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首先,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产品的增多,必然会为社会增加物质财富,从而直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其次,由于服务业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实际地为社会节约了劳动时间。再次,服务业既能加强生产与消费的联系,使产品顺利地经过流通到达消费领域;又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利用产品,指导和扩大消费,加速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还能传递信息,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了解;因此,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起连结作用和协调作用。最后,服务业经营范围广,业务门路多,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服务业好,但服务业多,除开农业、工业、建筑业,其它都是服务业。可想而知,服务业的门类有多少。在田润所在的191年,能够开展一些,但大部分的行业还不能开展。不能开展的行业,就只能留待以后了。

    能够开展的行业,主要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业。暂时不能开展的,主要有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都说了,就建筑行业没说。其实前面说过,田润一直都在扶持石灰矿业及其相关产业,只不过效果不太好。除了公共设施管理业范畴内的道路建设有声有色之外,建筑业的兴起还未见端倪。不过,田润相信,只要坚持扶持石灰,随着城乡经营的繁荣,建筑业的兴起和兴旺总会来到的。自己就不要再去直接干涉了。

第二卷 第305章 混乱理论

    第305章 混乱理论

    发展经济,这是田润真正想做的。而且也是自以为能够胜任的。事实上田润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这上面。直到开始做了,田润这才发觉,发展经济太复杂了。自己原来学的那些,绝大多数都派不上用场。

    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按道理是应该要说一下的。但是,现实中的读者几乎全部都知道经济的重要性了,还说那些做什么呢?所以,这里就权且当作读者已经明白了,休战一年,发展经济的必要性了。只说大多数读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的部分。

    发展经济,主要主体的不同,而差别极大。主体,问的是“谁”要发展经济。于是,主体分为个人、集体和国家。这三种主体都需要发展经济,而经济时常又与政治脱不了关系,最后,现实中就形成了个人经济、集体经济、国家经济、地方政治、国家政治五个方面的混和体。

    发展经济的理论,在现代社会有很多。多得都让人无所适用,不知道其中的那一个理论才是真理。现实中的读者,通常的身份为个人。因此,就从个人经济开始讲起。

    别怕。这里是小说,不是教材。因而,绝对不会像教材那样枯燥。所有的说明,目的都是为了解释田润的最终行动,而并不是要向读者灌输什么经济的理念。

    ……

    田润在现代社会的经历,出现在第一章。这里只说与经济有关的部分。田润在学校成绩一直优良。上的是全国重点大学,学的是财经专业。毕业后,拒绝了留校任教的安排,到证券公司做白领。后失业。自谋出路,成为饮食个体户。再后发展为餐饮企业。后转行,办砖瓦厂。并且正在筹建水泥厂。

    这样的经历,很明显,在现代社会中,算是个成功者。冠以“女强人”三个人,是很容易的。从理论上归纳一下,我们可以判定田润经济方面的素质很好,她不仅学了经济,而且还实践了经济,并且取得了成功。

    好像田润发展经济就应该一帆风顺了,可惜不是。田润一开始就困难重重。这主要是因为,田润所会的,发展经济的主体,是个人,和集体。而田润搞的经济,却是国家经济。

    ……

    关于个人为主体的经济理论,一言以蔽之,全是谬论。很多读者都喜欢看励志方面的书。那些书。讲的就是个人为主体的经济理论。该理论,不是为个人服务的,而是为国家经济服务的。如果全国的每一个百姓,都按照励志书籍所教导的那样行事,最终受益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国家经济。

    是不是有点抽象了?那好,举例说明。什么例子呢?什么例子是最与读者相关的呢?还真不好找。因为,网络书籍的读者,通常为在校学生。而在校学生的个人经济,都还没有开始呢。

    那就另外举个学习的例子吧。虽然它不是经济领域,但道理却是一样的。

    “努力学习;学习好,就能考上好大学。”是这样的吧?这就是一种个人学习理论。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这种理论叫做考大学理论吧。通常,人们都认为考大学理论是正确的。也因为它的正确性,而被家长和老师总是挂在嘴边。但是,它真的是正确的吗?

    现在,大学已经扩招了。上大学的人多了。以前呢,没有扩招之前呢?很容易想到,在那个时代,上大学的人不会有现代多。两个时代一加对比。很容易就会得出结论:扩招之后,上大学的人多于扩招之前。于是,问题就来了。难道说,扩招之前的学生都不努力学习,以至于他们学习成绩普遍不好?

    对比之后,我们发现,总体上,是否能上大学,是否能上好大学,取决于大学和好大学的招生名额而并不是学生。每年总是有那么多的学生参加高考。那些大学按照学生的高考成绩,自上而下录取。假如总共只录取一百名,那么,第一百零一名再怎么努力也是没有用的。

    总体上不取决于学生,具体呢?好像具体方面应该取决于学生了。对于某一名学生来说,对于仅仅一个具体的对象来说,努力学习了,成绩好了,好像就能够考上大学、能够考上好大学了。好像是,但还不全是。

    有个寓言,说的是两个人在森林里面遇到了熊。其中一人就开始穿跑鞋。另一个人问他,穿跑鞋有什么用,难道还能够跑得过熊?穿鞋那人回答说,我并不是想要跑过熊,我只需要跑过你就行了。

    道理都是一样的。对于具体的学生来说,光成绩好是不够的;你得比你同学的成绩好才行。努力学习,把自己的排名提前,把同学的排名挤下去。最后,自己才能够居于总体上的名额之内,才能够真正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

    假如你有一种办法。能够让其它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其实也是可行的。可惜,人力有限。你最多只能下泻药,让同班同学拉肚子,以至于不能参加某一科的高考。但全国的考生太多了,这种馊主意是无法凑效的。

    所以,考大学理论在具体上,是一种竞争;在总体上,取决于别人。当自己的成绩提高的时候,实际上就挤下了其他的同学。充实自己,也相当于变相伤害别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狗咬狗起内讧,而最终的决定权却在旁人的手中。旁人决定的时候,依据的,却是与学生无关的,诸职校舍、师资力量、政府许可等其它因素。

    如此荒谬的考大学理论,为何又能大行其道呢?这只能简单说了。假设全国所有同学都相信考大学理论,那么,相对老实的同学精力就会放在学习上面;不那么老实的同学精力就会放在同学上面。学生,因为年青,所以冲动;因为无牵挂,所以很勇敢;是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把所有同学的精力往学习和同学上进行引导,对于社会的稳定,对于治安的好转。都有非凡的意义。因而,考大学理论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荒谬的,但对于国家政权统治,却又是相当有效的。既然有效,就必然会大力宣传推广。

    最后结论:考大学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宏观政治理论。

    ……

    应聘工作的时候,总因为供大于求,被用人单位百般刁难。而且这种供大于求的流毒还延续到工作之后,被单位的老板动辄以辞退相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励志书籍是怎样说的呢?

    关于应聘,励志书籍说,应该找冷门职业。并且在应聘之前,就以算命先生的敏锐,预测到冷门职业并提前学习相应的技术。这样的办法,且不说难以操作;就算是能够操作,都去应聘冷门职业,那种职业必将不再是冷门。应聘难,是全社会的供大于求所决定了的。个人的努力,在宏观大背景下,只能够起到微不足道的小改变,而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工作后被老板以辞退相威胁,励志书籍提供的办法是充实自己,让自己由被以辞退相威胁的对象变成被以高薪挖角的对象。一望可知,此乃老大学理论的翻版。

    ……

    到集体了,到企业了。对于个人来说,上了一个层次。员工是微观,企业是宏观。对于社会来说,企业,又称为法人。法人,就是企业在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化。企业依然跟个人差不了多少。

    开办企业,最重要的是择业。不错,就是择业。“择业”这两个字,跟个人找工作的联系非常紧密。但并不是说,企业就不能使用。企业要“择”的“业”,当然不是“就业”的业,而是“行业”的“业”。

    行业与行业之间,利益是不相等的。有经济学家认为,不相等是暂时的,相等是绝对的。学过价值规律的读者,请不要取笑这种理论。说不定这种理论早已经进入了你的骨子里。

    当某个行业的利益偏大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那样的经济学家一定会认为,由于商业的趋利性,必将产生社会资源的流动。更多的资源流向多利行业。直到该行业利益与其它行业持平为止。

    但是,流得动嘛?企业只是法人,而不是自然人。企业是有固定资产的,企业绝不是想流动就能够流动的。也不是说没有流动,是说那种流动是极为缓慢的。除国家直辖行业之外,暴利行业也是不太可能长期维持暴利的。他们的利益也在慢慢地向其它行业趋近。但是。往往还没有等到利益持平的时候,新的暴利行业又产生了。

    “向管理要效益”那种类似于上大学理论的理论,在此就不提了。只要你选择了一个夕阳行业,无论你怎样精于管理,你都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的。

    ……

    个人服从于集体,集体服从于国家。锅里有了,碗里才有;大河满了,小河才怎么怎么。瞧瞧,真是太乱了。真理与谬误混在一起,让人难以识别。

    人贵直、文贵曲。文学作品,总是曲折的好。其它应用文体,有时候也是这样。就比如前面说过的考大学理论,明明是宏观政治理论,但却被当作个人学习理论去贯彻执行了。事间万物,总是这样的复杂,总是不肯直来直去。

    也还是有个别原来直来直去的人,曾经说出了直来直去的话。但是,人们愿意听吗?多半是不愿意的。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有很多种理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的”,另一种是“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后一种理解意味着“孔子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与不能改变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一种说法,是人的性情。持这种理解的人认为,孔子认为,人的性情,是不以贫富、贵贱的区别为前提的。于是,这种理解又与前面“不可改变”的理解相联系。但是,孔子又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并且还主张“有教无类”。这说明,孔子认为人的性情是很容易改变的,需要时时加以引导才行。这又与前面“可以改变”的理解相联系。最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在总体上成为了一句废话。

    另一种说法,是等级、地位的世俗的东西。并因为这种说法,判定孔子是封建、甚至是奴隶等级制度的鼓吹者。这种说法,在曾经批孔的历史上占主导地位。

    那么,孔子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已经知道,“不移”,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相矛盾。由此可以证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说的并不是教育。孔子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这个不错,但孔子也是人,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什么?就是为了希望自己有所改变。可惜,改变并没有发生。最后,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发现了改变与不改变的规律,这才说出了“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孔子自己,就是一个想改变而未能得到改变的吃亏者,因而说出这番话,并不能说明孔子赞成这种不改变。孔子留下此话,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不要做那么多的无用功。

    已经明确了,孔子所说的不能改变的东西,就是等级、地位等世俗的东西,而与人的性情全然无关。孔子发现,上等人,这里说的是世俗的上等人而不是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上等人的后代,能够轻易成为上等人;而下等人的后代却不能。因而,才说出了“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这就是说,身为下等公民,再怎么努力,也是很难成功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无米不成炊,有钱好办事。本小利微,本大利厚。因而“上智”与“下愚”不移。

第二卷 第306章 产业配套

    第306章 产业配套

    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是相当难听的。因而绝大多数社会底层人士都不愿意相信孔子的这种说法。他们更愿意相信拿破仓说的“不愿意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他们整日做梦。某某人,只花了两元钱就中了五百万;某某人,五百元起家现在已经有千万资产了……他们向往这些榜样,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这样的榜样。他们没有想过,这样的榜样,全社会有多少人。

    并不是说,应该打消希望,而是应该打消梦想。上智与下愚不移,作为士兵来说,想当班长、连长,是理想;想当师长、司令,就是梦想。梦想是不切合实际的。应该量力而行。不应该去做那种不切实际的黄粱美梦。

    ……

    田润在很早的时候,曾经主持过矿业。随后,矿业交由辛毗负责;再后,又移交毛玠。这一部分,在开办的时候,还算不是什么经济。而就仅仅是具体地点了几件事。当时的矿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铁和石灰三类。矿石开采出来之后,自然就会开办加工矿石的作坊,一开始。三类矿业都有一点点延伸。

    三类矿业所遇到的境遇是不同的。境遇最好的是冶铁。这是因为,军队就需要大量的铁器。有了军队这样的大客户之后,与冶铁相关的行业就不断延伸和发展。这些相关行业,最先有冶炼、铁器加工;随后便有铸造、加工器具的加工;现在,因为防锈的需要已经延伸到漆器;而铁器的加工,已经发展到热轧。

    石灰就惨了点。但石灰,及城墙砖,又是关东群豪战董卓的时候,修改两座关口所必需的材料,因而不搞是不行的,搞得不熟也是不行的。需要不断地开采,不断地将生石灰炼成熟石灰,并不断地投入使用。到时候,才能让石灰在战争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田润想到了修路。修路,是一种人为的市场需求。“要致富,先修路”田润是知道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还不明显。这个时代的贫富,跟交通的关系不大。

    田润在现代,就是办砖瓦厂的。而且还准备筹办水泥厂。因而,回到古代之后,很容易往这方面着想。于是便有了修改虎牢、汜水两关的主意。

    这属于建筑材料行业。现代建材行业还包括非金属矿及制品,放在古代,最相关的应该是木材。石灰加木材,才是相对完整的建材。古代伐木容易,不过也正因为容易,而制约了伐木业的发展,并且连带地制约了木材加工业。与石灰直接相关的加工业。自然是砖瓦。这是田润的老本行。对于水泥配方,田润不是很精通。当然精通了也没有用,没有合适的检测手段是无法生产出合格的水泥来的。田润可以用石灰铺路,但不能用水泥铺路。如果强行生产水泥来铺路,那安定性肯定是无法过关的。一凝结,路面就是七拱八翘的。

    砖瓦比水泥简单多了,田润是完全能够做出来的。刚开始,田润的重点是砖,那是修改关口需要的。后来,烧砖的事情有把握了,田润就安排烧瓦。烧瓦,其实又跟瓷器相关了。我国这方面历史很悠久,开展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瓦烧出来之后,使用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瓦拿来做什么用?当然是盖房子。瓦房之前,就是草房。如果不考虑雨水的影响,草房是优越于瓦房的。但有了雨水之后,稻草就会腐烂长虫,就不如使用瓦片了。雨水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草房是不如瓦房的。

    从岐山遗址可见,陶瓦大概于西周初年开始用于屋顶。只不过当时仅用于屋脊部分。春秋时期的遗址,才见屋面覆瓦。并且还发现了板瓦、筒瓦、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秦汉时期,出现了制陶业,并在工艺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改用瓦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等等。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再次飞跃,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史称“秦砖汉瓦”。

    田润的瓦烧出来之后,在使用上,却很难推广。除了田润下令,让一些军队的房屋盖瓦之外,民间几乎没有需求。质量是一个原因,田润以现代工艺烧出来的瓦,质量比“秦砖汉瓦”差。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因为地域的原因。

    田润的领地主要在北方。北方冬季多雪。薄薄的瓦片,能否承受厚厚的积累,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眼前的具体问题,比起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要严重得多。因而,民间没有瓦片的需求。

    并不是现代工艺就一定比古代工艺好。在烧瓦上,现在与古代在工艺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简化上面了。因而,烧出来的瓦,强度就要差些。

    倒是有砖的需求,但需求量很小。在讨伐董卓战役之后,砖的生产被划上了句号,步了瓦的后尘。至于门窗、家具等产业。更是从来就没有办起来过。

    建材行业就只剩下石灰,而石灰,则就只剩下铺路了。铺路,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事情。对于gnp的拉动作用,是一件说不清楚的事情。田润犹豫过,是否终止修路。后来,田润没有终止,而只是压缩了建设规模和速度。没有终止的原因,并不是出于拉动国民生产总值,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拉动建材业。

    最惨的,还得算煤矿。煤矿所涉及的加工业,就仅仅是洗煤。一开始,规模就小,没怎么发展。最要紧的,还是地点不好。在当时,就是黑山地区。用现代地图看,就是山西太行山,我国煤炭最多的地区。

    怎么煤炭多了反而不好?这就跟大学生多了一个样。大学生好不好,好。但是,你就跟煤炭一样的多了。产出大于需求,就必然会受到遏制。

    军队冶铁一律使用煤炭了。而且,民间一半以上的百姓也使用煤炭煮饭了。但是,由于黑山煤炭实在太多。同时也太好挖了,而使得煤矿长期处于一种半停产状态。

    以上三类矿业,是田润当初因为军事需要而安排的。带有一种明显的功利性质。现在,田润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就需要全盘考虑了。再也不能像当初那样随随便便就兴办什么产业了。

    ……

    徐峥,是一位倍受观众喜爱的演员。最近拍了一部电影《人在囧途》,挺喜剧的。他是因为在《*光灿烂猪八戒》中塑造了憨厚可爱的猪八戒形象而被大家记住的。之后,因为在《李卫当官》中成功饰演一个凭借自身的****习气、正义感和大智慧,成了“雍正”赏识红人的李卫,而成为了明星。

    在《李卫当官》里面,是大故事套着小故事。稳步换景,步步生莲,也是非常好看的。然后,里面的第二个大故事里有问题。

    第二个大故事,说的是边关正在交战,正值占事吃紧之际,朝廷发不出粮饷了。于是,派李卫到江南整殇吏治,查出赃银多少万两。最后就用那些赃银充作边关将士的粮饷了。

    边关将士吃银子?当然不是。与战争有关的,是粮草而不是粮饷。银两,是没有用的。有了银两,也是买不到粮草的。如果有了银两能够买到粮草的话,就说明附近地区有粮草,只不过那粮草是别人的。这没有关系,士兵的肚子饿了,去抢过来就是。因而士兵缺粮,必然包括附近地区无粮,有银子也是买不到粮的。

    其实这只是一个小问题。粮草换成粮饷,无非是为了表明李卫整殇吏治的重要性。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这里,而在于吏治的整殇,对于经济发展并没有什么用处。

    ……

    一个人捡到了一批财宝,这个人就发了。有一个企业捡到一批财宝,这个企业就火了。但是,有一个国家发现了一批财宝呢?记得曾经有部武侠电影剧,里面的皇帝都加入到宝藏的抢夺之中,难道说皇帝得到财宝之后,也会发财?

    当然是不可能发财的。很多时候,吃亏的都是个人和集体,但是在捡财宝这件事情上,吃亏的永远是国家。

    财宝是一种实物。是什么实物不是定,反正是非常值钱的东西。为了叙述方面,我们以“夜明珠”三个字来代替财宝。

    很明显,夜明珠虽然有直接的使用价值,比如夜间照明;但那点使用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