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谋生手册-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表示,朱翊钧希望他留在都察院,而不是去吏部文选司,他听了哪能心情没有波动?这说明什么,说明朱翊钧已经开始打算在张居正冯保的眼皮子底下搭建班子了,而首选竟然是撬张居正的墙脚,敢情是他之前在张四维事件上表现出来的,唯天子决之这种态度让小皇帝很满意么?又或者是小皇帝觉得自己翻旧案很有勇气?
“科道言官乃是天子近臣,我自当遵照皇上的安排。”
“皇上若知道汪掌道如此忠心耿耿,定然会倍觉欣慰。”田义顿时舒了一口气,知道今天出来的最大目的已经达成。眼看都察院大门已经不远,他遂再也不提刚刚那一茬,而是提高了点声音,笑吟吟地问汪孚林家中境况,等到了门口时,他就止步说道,“汪掌道不用再送了,咱家这还要去吏部,就此别过。只希望此次三法司能够秉公处断上奏,让天下官员都能警醒自省。”
“多谢田公公提醒,下官自当转告总宪大人。”
揖别之后,见田义和几个小宦官会合,上马离去,汪孚林便转身回返,脸上笑吟吟的,心情那就呵呵了。
历史上那位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先是放出暗示,由得那些新提拔的科道上书弹劾冯保徐爵,然后将这位大珰撵去南京,继而清算冯保弟侄,然后更是一步一步清算张居正的家人,最后不但追夺了张居正的官职,差点就闹到开棺戮尸,连本来落葬的张家老太爷也被移出了原来的坟地。
虽说这其中有那些对张居正早已不满大肆清算的投机分子作祟之故,可要不是洞悉了朱翊钧的想法,辅臣中间先有痛恨张居正的张四维,再有压不住局面的申时行,哪里能闹得这么大?
可是,一度受到朱翊钧重用,打响清算张居正第一枪的人有什么好下场?
张鲸和张诚这两个最亲近的太监自恃功劳作威作福,最终全都失势而死。几个首倡的科道言官似乎也是被这位小皇帝给抬得飘飘然,个个都自以为是张璁桂萼第二,和阁臣天天斗****斗,可申时行王锡爵这些人一个都不是省油灯,万历皇帝到头来根本就没能护住这些人,最后捧得高摔得狠,没几年几个人就因为寿宫事件被阁臣算计栽了个狠跟头,遭到了左迁,仕途一个赛一个蹉跎。
而想学嘉靖皇帝,通过清算张冯这件堪比大礼仪事件建立自己班底的万历皇帝,也在和士大夫的斗争中彻底落在了下风,否则后来立个太子没成功就二十年不上朝,至于吗?
如果换成嘉靖,要立太子,只要以皇后无嗣,直接废了王皇后,立郑贵妃,然后把自己的爱子册为太子,这不就成了?
至于说什么立太子是拗不过慈圣李太后……简直荒谬,清算张冯,李太后没办法,万历二十年不上朝她也没办法,足可见早先不过是因为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这才能摆太后的威风,失去了这内外二相之后,不过寻常妇人,所谓太后威权只剩下了一张皮。所谓立太子之功,也只是万历在被外臣逼得早已经心志动摇时,她推了一把,又哪里真能影响皇帝?后世还有人振振有词说万历皇帝后期不上朝却能掌控朝政,那简直是给这位脸上贴了太多金子。
连自己想用的臣子都保不住,连自己想立的太子都立不了,重用税监横征暴敛,更是惯得士大夫把精力都放在了党争上头,这不是明亡于万历是什么?
投靠这种皇帝,把这种皇帝当成一心一意侍奉的主君,然后到时候被用完了就扔,他是不是脑残了?
至少张居正也好,冯保也好,对于坚定站在他们那一边的官员,那叫一个提拔维护得不遗余力,除非你自己作死!
然而,朱翊钧到底已经派人来颁赐示好,汪孚林知道,自己要是一点表示又或者动作都没有,这却也是不行。于是,他转头前往都察院正堂去向陈炌复命时,他就冲着门前“正好”溜达过来的都吏胡全使了个眼色,示意其在门口帮自己看着点,随即方才跨过门槛进去。
果然,没抢到和司礼监未来之星田公公套近乎机会的秦一鸣大概觉得留在这没意思,食盒带回去还能向别人炫耀炫耀,已经离开了,这会儿正堂中只剩下了陈炌这位总宪大人。而汪孚林在简短禀报了一下田义已经带人前往吏部颁赐的消息之后,便郑重其事地对陈炌做了一揖。
摸不着头脑的陈炌愣了一愣,见汪孚林竟是一躬到地没起来的打算,连忙离座而起,非常礼贤下士地去把人搀扶了起来,嘴里埋怨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向来不把你当成外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突然行此大礼?”
“总宪大人,有件事想来您应该是知道的,当年我考中进士之后曾经惹出了不小的风波,那时候我曾经当众对人说,绝不进都察院。”
那段往事在汪孚林初进都察院的时候常常被人拿出来当成攻击的手段,但如今随着他这个掌道御史已经当了一年,成绩斐然,战果辉煌,早就没人把这个当成一回事了。所以,陈炌闻言很是不以为然,可还不等他出言安慰,汪孚林却是又话锋一转。
“所以,我和总宪大人说一句掏心窝的话,我其实一直没把都察院当成常待的地方。而且我曾经在元辅面前几次三番请辞御史,就是觉得人人都认为我不配呆在这位子上,我就索性不干了。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
陈炌吓了一跳,等听到最后方才松了一口气。他非常顺理成章地想到了刚刚田义亲自来赏赐甜食,当下笑道:“科道言官本来就是近臣,旁人求之而不可得,你可要珍惜这样的机会才是。只要你还是像从前这样兢兢业业,像今天这等赏赐,日后也是不会少的。”
“赏赐恩宠尚在其次,而总宪大人素来对我器重爱护,如此上宪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我又非木头人,哪能不铭感五内?”
陈炌听到汪孚林把自己抬到比天子宠信更高的地位上,即便一大把年纪听多了各式各样的阿谀奉承,可他此时还是觉得通身毛孔仿佛张开一般舒爽。
因为一个平时很少奉承的人开口逢迎,那种成就感却和一般张口就时高帽子的人截然不同!
“你素来能干,我身为左都御史,赏识贤能自然是应有之义。”
“之前我和陈三谟针锋相对,这次又和秦掌道一块捅了马蜂窝,如果不是有总宪大人的支持,断然不会有如今这样的结果,我真不知道如何感激是好。前些日子有传言说,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即将任满,我只要去争一争,兴许把握不小,我原本有些心动,毕竟,王少宰和我素来有些交情,可想想我这掌道御史才当了一年,若是朝秦暮楚,好高骛远,岂不是对不住总宪大人这么长时间来的一番维护之心?”
陈炌还是第一次知道,汪孚林竟然动过去吏部的主意,吃了一惊的同时又有些懊恼,可汪孚林明明白白吐露出来,又暗示会紧跟他这个左都御史,继续留在都察院,而不是去投奔一直两边走动勤快,关系很好的王篆,他终于抑制不住惊喜,哈哈笑了起来。
被人当成一尊可以倚赖的靠山,感觉真不坏……更可贵的是汪孚林这么个下属还一贯很得张居正青睐!
“好好好!”陈炌眉开眼笑地扶着汪孚林的双臂,把人按在椅子上,这才背着手说道,“要是吏部真的抢人,我和大王小王去争,一定把你留下!等元辅一回来我就去说,都察院怎么能少得了你这么一位战将?你尽管放心,御史虽说官品低,但只要转过两三个道任掌道御史,那么回头骤迁少卿不在话下!”
当汪孚林连声道谢后,告退离开正堂的时候,他看到胡全侍立在门外,脸上却有些失魂落魄,见他出来方才一个激灵挺直了身子,他就径直走过去问道:“刚刚我对总宪大人说的话,除了你没别人听到吧?”
“绝对没有。”胡全立刻死命摇头,随即小心翼翼地问道,“汪爷,您刚刚说的是真的?”
“你既然听到,就该知道是真的,我还能在总宪大人面前信口开河?”汪孚林说完就似笑非笑瞥了胡全一眼,“只要没什么意外,我还能给你撑腰几年。”
胡全见汪孚林撂下这话便扬长而去,登时如释重负。这么一位背景深厚,手段厉害,还在都察院头号人物陈炌面前吃得开的掌道御史若能在都察院多呆几年,他确实就可以一直横着走到离役了!
只有汪孚林自己知道,今天这番表态,他不完全是刚刚被田义转述的小皇帝心意给逼出来的,而是他隐隐觉得,吏部文选司也许是一等一的肥缺,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文选司那边掌管用人,自己用贤能,贤能未必感激自己,自己用小人,那得被清流君子喷到死。而更多的时候,他得仰承上官的意思来铨选用人,自主性比在都察院还要不如!其实如果不是张四维尚未干掉,张居正又即将推行丈量田亩,赋役折银等等新政,这时候放出去当个知州之类的主司,那才是最最美好的。所以,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只能对不起王篆一番好意了!
PS:今明周末都一更,周一两更(未完待续。)
第八五九章 好兄弟一辈子
既然在陈炌这个会钻营善巴结的上司面前都已经表明了心迹,汪孚林自然不可能拖拖拉拉,不给王篆一个明确的说法。一个吏部文选司员外郎,以及将来递补文选司郎中的美缺,那可是无比珍贵,也不知道多少人一边流口水,一边志在必得,没了他这个最大的竞争者,这么个缺给别人是多大的人情?
当然,当他在休沐日带着妻子小北去拜访王篆夫妇,在书房中面对这位炙手可热的吏部侍郎时,他绝对不会和之前见陈炌时那样开门见山,更不会说得这么功利,而是在别的事情上兜了一大圈子后,这才拐回了这个话题上。
“之前少宰提到的吏部文选司之事,我本来极其意动,但这些天遇到这么多事情,思前想后,我恐怕不能胜任。”
王篆已经习惯了时不时来串门的汪孚林,更是有些感激常常登门的小北。毕竟,他在外官任上时间颇长,妻子在京城呆的时间短,并不擅长交际,女儿出嫁,儿媳又是个锯嘴葫芦,在婆婆面前根本说不出什么话来,有小北这个活泼爱说话的常来常往,他也就放心了。所以,这会儿面对忘年交的小友,原本极其放松的他竟是愣了一愣,这才意识到汪孚林在说什么,登时眼神一凝,恼火地骂道:“元辅都没觉得你不能胜任,你自己倒退缩了?”
“少宰,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很有自知之明,我的能力不在日常的事务上,而在于快刀斩乱麻对付某些错综复杂的局面。而且,我出仕未久,也没见过多少人,不可能把那些有能力的官员都记在夹袋里,更没办法在每个官缺上放上最合适的人选。相反,只有在都察院这种动不动就要喷人又或者和人对喷的职位上,我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说来好笑,我从前最不想干的就是言官,现如今却觉得最适合我的位子便是言官。”
原本有一肚子的话要训斥汪孚林,可听到这番解释,入朝这大半年来,已经深刻体会过汪孚林战斗力的王篆顿时沉默了下来。
文选司郎中也好,员外郎也好,要的是平衡,要的是和稀泥,要的是抗击打的韧性,最好不要四处树敌。从这种角度来说,他之前对张居正推荐汪孚林时,似乎有些想当然了。可张居正却也没反对,是不是也觉得汪孚林一定会把自己意志贯彻到底,而且将其从正七品拔擢到从五品甚至正五品,也算是酬答其劳的手段?
“你呀……唉!”
王篆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心想自己一直都是把汪孚林当成员外郎备选来看的,如今要另行寻觅帮手,却实在是有些棘手。张居正那边自然会有其他人选可以放到吏部,问题在于,他也不过是张居正去年才简拔上来的,虽说得重用,但也有些人对他不以为然,他没把握出自那些人手底下的人到了文选司,他这个吏部侍郎能够如臂使指。见汪孚林满脸歉然坐在那,看上去要多老实有多老实,他忍不住冷哼道:“那你给我找个足以顶替你的人来?”
汪孚林想到王篆会比较痛快地接受自己的解释,但没想到王篆竟然丢出这么个问题,打了个哈哈后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我哪里认识几个人,少宰让我举荐,这岂不是有些强人所难?我总不能把程乃轩推荐给你吧?”
见王篆微微一愣,随即竟是若有所思真的开始考虑此事的可能性,汪孚林吓了一跳,赶紧打岔道:“我刚刚那只是开玩笑的,小程和我是同乡同年,又是好友,我可不能害他。这文选司的事务要的是稳重仔细,小程是大大咧咧的性子,再说他去年才调回来任户科给事中,之前还说要扎扎实实磨砺一阵子……”
王篆和程乃轩也见过几次,对这个爽朗爱笑性子活跃的年轻人一样颇有好感,可汪孚林这么一解释,他就知道汪孚林并不是故意阻好友的前程,文选司这种地方确实不怎么适合程乃轩。而且,科道科道,六科廊比都察院的位子更金贵,到文选司并不是太好的选择。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就放过了汪孚林,当即半真半假地说道:“总之,元辅回来之前,你好好想一想。要知道,举荐贤能,同样是都察院御史的职能!”
既然不在同一个官衙,程乃轩和汪孚林同时休沐的几率自然非常低,更何况他之前听汪孚林的请了两日病假,如今户科都给事中石应岳摁着他要弥补之前请假落下来的事务,他就更忙了。当这天傍晚苦哈哈地从宫里回来,用过晚饭过去汪府串门时,得知汪孚林回绝了王篆,不打算去文选司,而是打算继续窝在都察院时,他忍不住伸出手去摸了摸汪孚林额头。
“没发烧啊?谁不知道哪怕文选司主事都是一等一的肥缺,更何况是将来可能取代郎中的员外郎?你之前不是还打算挪窝的,怎么改主意了?”
在程乃轩面前,汪孚林没有用之前对王篆的理由,而是直截了当把文书房掌房田义捎带的意思给说了。结果,程大公子立时眉开眼笑道:“真行啊,原来你是得了皇上青眼相加!也是,六科廊也好,都察院也好,掌印的都给事中又或者掌道御史,五六年后放出去,四五品的少卿那是稳稳当当。”
汪孚林没理会这揶揄,而是干咳一声道:“我还替你回绝了你去文选司这件好事,要是你埋怨,现在骂还不迟。”
“啊!你这没良心的!”程乃轩说完就是当胸一捶,但那拳头就在汪孚林衣裳上一碰就收了回去。他没好气地冲着拳头吹了一口气,这才耸了耸肩道,“咱们俩谁跟谁,知我者莫若你,你都辞了,这文选司的活我更没法干,我还没那么官迷。再说了,岳父这么多年在翰林院里打熬,到现在加上一个个兼职也才四五品,我这一步窜得太快像什么话?倒是你,好像对皇上的看重并不怎么高兴啊?”
家里没有兄弟,汪孚林和程乃轩多年的交情更胜兄弟,此时他虽不能直截了当地说那些大逆不道的话,但却还是叹了一口气:“张鲸和张诚伺候了皇上多少年?张鲸也就罢了,机关算尽,咎由自取,但张诚实际上却无辜得很。可现在却很明显,皇上两个都不要了。身边朝夕相处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外官?我这个人素来自私得很,没有什么当名臣的心,只想着媳妇孩子热炕头,所以皇上看重,对我来说,反而是沉重的负担。“
张鲸和张诚两个人一个被黜落为净军,一个被迁往南京守备,别人不清楚到底怎么一回事,可程乃轩却从汪孚林口中知道大略经过,更能够透过这件事意识到小皇帝的凉薄。虽说自幼读史,知道大多数君王都是这种性子的人,但他此刻想到田义给汪孚林带的话,还是觉察到了一种潜藏的危机。
小皇帝这才刚亲政呢,张居正又是首辅,又是大半个帝师,小皇帝这就想着夺权了?
为了活络气氛,他干脆岔开话题道:“谁让你百战百胜,看上去那么显眼,像我这样中不溜的给事中,那就没什么人在乎了!”
次日程乃轩一到六科廊,就接到了一桩让他非常不情愿的任务,当夜于六科廊户科直房中值夜。这么多京官当中,也只有设在宫城内的内阁和六科廊官员,会有这种留宿宫城的机会。只不过,对于这种看似殊遇的好事,已经经历过几回的程乃轩却真不大感冒。他和汪孚林家毗邻的新居经过翻修改建,住得舒适宽敞,哪里是宫中这种又小又破的直房可以相提并论的?更不要说,他家媳妇临产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六科廊给事中总共就那么点人,晚上值夜的自然不可能是每科一个,而是每晚上两人轮值,这天晚上除了程乃轩之外,还有兵科一个他不大熟的给事中。虽说这里是宫城的南边,和东西六宫离着老远,归极门下千两之后隔绝进出,值夜的官员也只能在本司内活动,睡不着的程乃轩还是起身出了直房,站在檐下看星星。深宫之中,天下太平的摇铃声远远传来,听着悠远,他却知道那只不过是倒霉宫女们在受罚而已,忍不住轻轻呼出了一口气。
一世人两兄弟,想当初进学的时候和汪孚林两个吊榜尾时,他却没想到还能有今天,料想就是自己那位能干到极点的父亲大人,也没想到他真能考中进士,而且还是不到二十就考中进士,哪怕是三甲,也算给程家光宗耀祖了。可一脚踩入仕途,他才知道,进士不过是个起点,要是一个不谨慎栽了,说不定就爬不起来了。就好比汪孚林替他婉拒文选司员外郎这种美缺,哪知道他在开玩笑打出那一拳时,心里尽在念阿弥陀佛了。
一想到要平衡各方关系,应付各方请托,在上司面前装孙子,在下头人面前装大爷,他就脑仁疼!看看现在的大理寺卿陆光祖,当初在文选司郎中任上何等兢兢业业,结果就因为官当得太好,人家吏部侍郎朱衡嫉妒了,结果陆光祖被御史孙丕扬用专擅这个罪名弹劾得满头包,落得个落职闲住的下场!
“汪孚林还真是好朋友啊,让我干的全都是最简单没风险的活……亏我留在京城还想帮他分担点儿的。好兄弟本来就是一辈子的事……”
程乃轩用很低的声音嘀咕了几句,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相隔几间屋子的地方,正传来犹如雷鸣一般的声音。他先是本能地抬头看了看天,随即忍不住移步过去,等到透过支摘窗,看到里头那位身穿官服的家伙正仰躺在太师椅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他忍不住摸了摸鼻子,认认真真地考虑自己要不要也回去睡。
可是,六科廊要接内廷送出来朱批过的奏本,而这些和题本不同的奏本,大多是官员言说非本职的事务,大多是不经过通政司,而是直接到会极门交给管门太监,往往会激起轩然大波,送出到六科廊抄写时才会公诸于众,这才是值夜时很可能会遇到的大事。所以,既然没有睡意,他在外转悠片刻,就回到了直房中坐在桌子后头发呆。
直到夜里的打更敲到了三更,程乃轩才有些迷糊之意,可就在这时候,外头传来了轻轻的声音:“程给谏可在?”
不会是大半夜的真让自己碰到大事了吧!
程乃轩吃了一惊,连忙应道:“在,何人何事?”
他这话刚说完,就见门帘高高打起,却是有人不慌不忙进来了。当看清楚来人时,程大公子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足足愕然了好一会儿,这才蹭的跳了起来。所幸他身后那太师椅质料沉重,否则非得发出大动静不可。然而,实在不能怪他如此失态,来的竟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宫中头一号人物冯保!
慌慌张张起身相迎后,他有些吃不准该如何行礼,到最后便索性深深一揖道:“见过冯公公。”
这时候冯保在宫里?而不在外皇城司礼监衙门,又或者是河边直房,而是在宫中?莫非就是传说中,冯保之前一直都呆在道心阁忠义室东面的小屋,专用作司礼监批红时的直房?可归极门落锁了,冯保怎么进来的?
这年头的皇城宫城究竟是怎么个光景,外臣都是不大知情的,而程乃轩的乐趣便是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脑补出宫城的大体轮廓,所以这会儿面对冯保夤夜而来,他不想人家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竟是在想着这种丝毫不重要的问题。让他如释重负的是,冯保显然也没有计较他礼数的意思,微微一点头就开口说道:“在这里,你是主我是客,不用多礼。”
“那下官就冒犯了。”程乃轩素来心宽,直起腰后,一看冯保嘴里这么说,却在自己的主位上坐了,他也没大计较,东张西望,挑了张客位的椅子坐了下来,腰杆挺得笔直,一副洗耳恭听训示的样子。
冯保也只是听徐爵屡次提过汪孚林和程乃轩同乡同年,至交之外,还有一层拐弯抹角的姻亲关系,到京师后还做了邻居,他就一直记着这么一个人。六科廊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一样都是天子近臣,在大朝上的站班非常特殊,所以他和程乃轩照过几面,但那种人多时的一瞥,和此时的单独见面截然不同。
他见惯了各式各样的官员,其中不少都是年轻气盛自视甚高的,所以对程乃轩的镇定也并不意外。落座之后,他就似笑非笑问道:“六科廊重地,你就不问我缘何私自踏入?”
程乃轩在发现来人是冯保时,他就觉得今夜这相见不寻常。此时,见冯保竟然问自己这个,他就挠了挠头道:“大概是下官觉得公公掌司礼监,此行而来必有要事,所以完全忘了此节。公公既然这么说,那看来是下官疏忽了,敢问公公为何而来,可要下官去通知一同值夜的那位兵科给事中?”(未完待续。)
第八六零章 联手无间道
这小子是认真的,还是故意的?
冯保忍不住在心中思量了起来,可是,看程乃轩那表情,他就决定不试探了。毕竟,他如今手掌司礼监,内有慈圣李太后的信赖和撑腰,小皇帝的敬畏,外有厂卫在手,可谓是握着碾压的实力,并不需要对一个小小给事中太过警惕提防。因此,他往后一靠,将双手支在扶手上,旋即在胸前握着合拢,这才淡淡地说道:“不用了。”
“那下官听公公的。”程乃轩改口极快,心下却在寻思,冯保找自己有什么事?他自家人知自家事,除了有个不错的岳父,哪有什么闪光点?在外任的那些政绩固然不错,可天底下能干有为的县令多了去了,而到了冯保这地位,别说县令,知府又或者布政使甚至督抚,也不至于放在眼里吧?
“你当初在安阳任县令,政绩斐然,因此方才没有等到久任六年,便回朝升任给事中,至于你遗留下来的县令一职,便是王崇古的儿子王谦接了过去,没有错吧?”冯保见程乃轩愣了一愣随即点头,他就呵呵笑了一声,“你打了那么好的底子,王谦上任之后,萧规曹随,在水渠的基础上又主持了好几件修路造桥的好事,如今在那里官声比你更胜一筹,你可有怨言么?”
“怨言自然是有的。”程乃轩知道冯保不好糊弄,干脆很诚实爽快地承认了,“天底下州县这么多,王谦又是二甲进士,东南膏腴之地尽可去得,却非要来接我的班,我自然是很不解的。只不过,人家要了我的位子,却也给了我一个别人梦寐以求的给事中之位,一进一出,外人都觉得我不亏,我也没太大不满。至于他政绩好,那我只有高兴,总不成我希望继任的是个残暴之人,非得推翻前任的政令,那才心满意足吧?这是我的心里话,公公明鉴。”
冯保不动声色地听完,这才又问道:“你在六科廊也快呆了一年,汪孚林在都察院任掌道御史则是超过一年,你俩同年及第,年资相仿,他已闻名天下,你却还声名不显,虽是至交好友,你就甘心一直被他甩落在身后?又或者是听他指使,做个影子?”
这是什么意思?
程乃轩一下子只觉得原本松弛的神经绷紧了,心里生出了一个本能的预感。冯保好像是在挑唆他奋起直追,和汪孚林分庭抗礼?冯保是觉得,他一贯的懒散不正经,只不过是不甘心之下的破罐子破摔?
别看程乃轩往日嬉皮笑脸,此时脑筋飞快开动起来之后,却是倏忽间就摆出了好几种应对方案,好几种不同的猜测。比如说冯保是想收买自己打探汪孚林,比如冯保是想挑唆自己上书弹劾谁谁谁,又比如……
可到最后,他却还是垂下眼睑,用非常平稳的语气说道:“公公说笑了,我和汪世卿情同兄弟,他名声大,我只有为他高兴。至于做什么影子更是谈不上,为朋友两肋插刀而已,更何况汪世卿只让我帮了他一点小忙。我这人没什么大野心,从前做梦都没想到真能一举考中进士,可就算是及第之后,也没想到能够进六科廊。能有现在这官职,我已经很满足了,从来没想过和汪世卿去比。”
冯保却仿佛对程乃轩这表态非常满意,呵呵笑道:“汪孚林能有你这样的好朋友,实在是运气不错。”
可夸了程乃轩一句之后,他突然话锋一转:“自从张太岳为首辅,我这个司礼监掌印从来就没有在他的票拟上驳过回,全都是照着批红。就是先头闹腾的那些事,也正是防着有人在他离京期间耍花招。当初张太岳因为游七胡作非为清理门户,如今我也拿掉了身边的徐爵。但是,如今游七徐爵尽去,他也好,我也罢,身边人不免不能尽信,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不明白……才怪!不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吗?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难不成让我顶替徐爵当你的门客?开什么玩笑,你肯我还不肯哪!
程乃轩在心中疯狂腹诽,脸上却仿佛因为徐爵被除而错愕,好一会儿方才说道:“元辅和冯公公驭下之严,着实令人佩服。”
“汪孚林曾经再三对张太岳请辞掌道御史,在都察院虽屡有惊人之举,可更多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你也满足这位子,兼且你进六科廊之后,并未逞强冒进,以求一夜成名,在掌印都给事中面前更是不大表现,想请假就请假,倒是真性情。我今夜来找你,只为一件事,若日后我和张太岳之间有要事相商时,你给汪孚林带个信。想来你们堂堂进士出身,如今又身居科道,总不比逃军家奴之流私心重。”
这是让他和汪孚林去当张冯二人之间的桥梁?这是开玩笑吧?
程大公子那张脸货真价实呆得犹如木鱼。他那发懵的蠢样看在冯保眼中,换来的却是莞尔一笑。
然而,程乃轩终于还是忍不住把憋在心里的这么一句话给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