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谋生手册-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在心里有了个大略的判断,他就直截了当地问道:“老爷有什么话让你捎带的?”
对于汪孚林见到自己后的应对,冒险前来的郭宝可谓是如释重负。即便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掌道御史为人机敏圆滑,他还是非常担心对方一嗓子叫出个郭百户来,那就真的麻烦大了。所以,他非常欣喜汪孚林这问题问得实在直接而巧妙,轻咳了一声就开口说道:“老爷说,之前二老太爷身边那位吃里扒外的管事,听说已经要处置了,大老太爷那边,希望公子能够派人快马加鞭送个信,把事情始末说一说。”
见汪孚林不置可否地啜了一口酒,没有追问他的这些指代到底是指谁,郭宝知道自己不用解释,就继续恭恭敬敬地说道:“老爷还说,大老太爷不在,代为管事的二先生虽说病了,但终究劳苦功高,这家里总得有个临时当家的,新提拔起来的资历不足,要总揽全局只怕还不行,公子既然之前仗义执言,还请也对大老太爷说一声,请他和正在气头上的二老太爷说说情。至于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冒犯了公子的家伙,让他哪来滚到哪去就行了。”
听到这里,哪怕之前摸不着头脑的郑有贵也不由得品出了几分滋味,一时暗自倒吸一口凉气,心想哪怕刚刚汪孚林拦着,自己也应该走的,哪怕刚刚说的这些都是用的指代,可他已经猜了个**不离十,对面这位显然来历不寻常的家伙岂会放过自己?然而下一刻,他就听到了让自己如蒙大赦的一番话。
“信我早就写了,老爷想让我转达的这些话,我也早就都挑明了。私怨是私怨,公义是公义,我这点道理还是懂的。”汪孚林说着顿了一顿,见郭宝显然非常惊喜,他就指着郑有贵说,“这是我用了一年多的人,很顺手也很满意,将来哪怕到别处去,也会带着他。若他家里遇见什么事,你也帮着照应照应。”
郭宝刚刚不避着郑有贵,便是因为这无疑是个小人物,如果是汪孚林家里的人,那么自有汪孚林去封口,如果不是,事后灭口也不费什么事,锦衣卫这种事做得多了。可是,汪孚林如此一提,他不由得多瞅了郑有贵两眼,随即笑容可掬地说:“公子放心,小的领会了。”
“还有别的事?”
见汪孚林直接指了指酒壶,郭宝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再呆下去暴露的可能性越大,哪怕周遭是一堆书生,他们说话的声音也很轻,可万一被人洞悉那就完蛋了。于是,他起身拿了那一壶汪孚林为了自己而多要的酒,对着店家言语一声,就把酒壶里头的酒重新装了小瓮搂在怀里,临走前对着汪孚林又行了礼,一副特地赶到这里说事求情的家人光景。
他这一走,郑有贵方才总算是活过来了,眼见汪孚林伸筷子示意他尽管吃,他食不甘味地吃了几口,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公子,刚刚这……”
“吃完回去再说。”
面对这言简意赅的回答,郑有贵只好跟着汪孚林开吃。哪怕这是他特意带着汪孚林来的馆子,可眼下他哪有半点品尝菜肴的心情,只能干等着汪孚林酒足饭饱。等到结账之后跟着离开馆子,他就只听得身后有书生轻蔑地说道:“也不知道是哪家纨绔子弟,跑来这里混,又是随从,又是家里仆人找,成心来炫耀家境的吧?”
“又是老爷又是老太爷,就不知道是哪家子弟。”
“少说两句,这些世家子弟都是姻亲连着姻亲,又没碍着咱们,别没事得罪了人。”
“什么世家子弟,那两匹不过驽马而已。真要有钱,哪会骑这种马?”
郑有贵见没人怀疑刚刚那番见面,哪里在乎这些羡慕嫉妒恨的议论,心里一千遍一万遍念叨着幸好听了汪孚林的话,没带汪孚林的坐骑出来,而是到马厩随便牵了两匹平日里吏员跑腿用的马。等到跟着汪孚林上马,匆匆出了这条小巷,他见汪孚林在前头径直带路,在周遭绕了几圈,甚至还到一家京师颇有名的胭脂铺里买了两盒胭脂,丢给他一盒道是送给媳妇用,他心里却越发惴惴。
等回到都察院进了汪孚林直房,他来到汪孚林书桌前时,眼睛忍不住一直往外瞧,怕极了有人偷听。可当看到汪孚林的动作时,他放下了被人偷听的心,可看清楚内容时,他却忍不住伸出一只手扶着桌子,否则就差点给吓得瘫倒了!
用手指蘸着杯子里的残茶在桌子上,告诉郑有贵今天来的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理刑百户郭宝,汪孚林就看到郑有贵那一张脸变得煞白,他却没有停止这种惊吓小人物的举动,捅破了郭宝口中的老爷应当就是掌管锦衣卫的刘守有这层窗户纸,至于大老太爷二老太爷那些人,想来郑有贵自有判断,他就不继续写了。将剩余的残茶泼在桌子上,他就开口说道:“你去打水来,把桌子擦了。”
郑有贵一个激灵回过神,慌忙出去,不一会儿就提着水拿了抹布进来,直到把一张桌子擦得纤尘不染,这才罢手。等到汪孚林重新入座,身上前襟还溅着不少水珠的他垂手而立,脸上那不安的表情依旧深重。
“今天这事,你如果那时候避出去了,就说明不是我心腹,到时候因为你已经看到了人家的真面目,说不得会惹麻烦。你留下了,我又当着他的面挑明了你是我的人,人家就不会如何,你只管把心放回肚子里。今天不算什么大事,想来也是受人之托,你不用放在心上,只当没这回事就行了……”
在郑有贵心目中,汪孚林就是无所不能的代表,所以三言两语之下,他那紧绷的神经就被捋得完全松弛了下来,反而因为听到汪孚林表示自己是他心腹,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兴高采烈。所以,他没有察觉到汪孚林那隐隐的郁闷,擦完桌子之后顺带还收拾了别的,继而就笑呵呵提了水出去。
汪孚林今天从刑部出来回都察院时,发现郭宝在那一直看着自己这都察院三人组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奇怪,中午让郑有贵带路出去寻一家新馆子吃饭,正是想试探试探人家的目标是不是自己,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可虽说如此,他心里还是不无叹息。
还以为自己终于能有点光环,吸引了厂卫中人过来卖好投靠了,结果郭宝不过是受人之命来传话,到底还是他王霸之气不足,不够让人纳头便拜啊!
想归想,他也知道如今自己在这偌大的京师根本算不上一号人物,而且一直都在各方势力夹缝中挣扎求存,哪里可能让锦衣卫中混得不错的人物来投靠自己?倒是对于刘守有的态度,他不得不有所猜测。这位出身士大夫之家,掌握锦衣卫的特务头子是个非常圆滑的人,张居正冯保在时亦步亦趋,十足十的走狗,但等到张死冯倒台,刘守有又用最快的速度巴结上了张鲸,等张鲸倒台之后,这位方才遭到清算,无奈退出历史舞台。
但麻城刘氏却并未因此一撸到底,不得不说,这种累世功勋,文武辈出的世家门第,比一般的寒门强多了,要知道大多数阁老们能保持两代风光都难。
“虽说只要制造出一定的危机,就可能在锦衣卫中拉拢一两个人,但这还是危险了点儿。要不然就是看看有什么现在不得志的小人物,下点功夫,也比拉拢现在已经在位的人物来得强……要不是一直都被人死盯着,我倒是可以这么干。啧,与其如此还不如学学麻城刘氏,直接培养个武进士出来,直接把锦衣卫变成了自己的……”
汪孚林在那琢磨的时候,宫中小皇帝朱翊钧却在乾清宫召见了冯保和张宏。乾清宫的内侍们大多是去年新调来的,原本见惯了张鲸和张诚的得宠,却没想到一夕之间两人竟是一个被一撸到底,发配昭陵司香,一个转调了南京守备,自然而然都把其中症结归到了冯保身上,见着人时自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唯恐开罪了此位也落到如此下场。而对于和善慈祥,不争不斗的张公公,大多数人就显得自在多了。
谁也不会想到,慈眉善目的张公公才是真正赢家。
因为张宏之前回去“养病”,朱翊钧在人前自然多关切了两句,随即就屏退了左右,直截了当地向司礼监的头两号人物问道:“内阁剩余的两位已经累次上了密揭,说是事务繁忙处置不及,张先生那边原本说是五月返回,大伴,你觉得张先生可能准时回来?如若不能,内阁眼下人手不够用了。”
到底马自强和申时行都是新人!
冯保当然希望张居正准时回来,为此早就派人快马加鞭将京师种种情形告知,但张居正的回信却尚未送到。而且,他隐隐感觉到,张居正出仕之后就不曾回过家,这一趟回乡葬父又不能守制,怎么也会多呆一阵子才会回来,所谓的五月返回只怕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在今天来之前,和张宏略商量了一下,早已经有所决断。
“皇上,京师距离湖广山高路远,张先生恐怕难以按时回来。之前既然是张鲸陷害张诚,又用揭帖构陷内阁三辅张凤磐,想来张凤磐气怒交加养了这么几天病,也应当可以复出理事了。不若便由皇上下旨慰问,令其重回内阁视事。如若确实不能,再廷推辅臣如何?”要收拾张四维,不能急在这一时,先从张泰徵下手,然后看他缓缓慢刀割肉,收拾那帮蒲州系的晋商!
张鲸和张诚这一去,朱翊钧如今只觉得身边无人可信任,如今听冯保拿出这挑不出半点毛病的主意,他就点了点头,勉强答应了下来。
然而下一刻,他就只听得张宏开口说道:“皇上身边如今换了一大批新人,之前老奴和冯公公去见两位老娘娘时,两位老娘娘也觉得这实在是不够妥当。老奴斗胆建议,皇上身边总得有识文断字的,不如亲自在内书堂中挑几个伶俐的孩子在身边。至于管事牌子这样的近侍,不如在二十四衙门中佥书和掌司当中,挑选从四十到四十五的,皇上亲自拨冗见见,自己挑,如何?”
朱翊钧身边人从前都是冯保或张宏推荐,慈圣李太后点头,没有自己挑选的余地,张鲸和张诚也是这样进来的。如今张宏建议他自己选,他见冯保默然并不反对,他心中一喜,登时就有些雀跃,暗想如此也能练一练眼力。然而,他却没想到,张宏和冯保告退出去之后,冯保笑呵呵地看着张宏说道:“容斋兄果然把话说到皇上心坎里去了。等皇上亲自看过就知道,挑人使唤这种事,他自己选的,未必就比得上我们推荐的!”
张宏面上打哈哈,心里却叹了一口气。借着此次乾清宫完完全全大换血,让小皇帝知道用人之难;借着张鲸和张诚一个贬一个外调,让小皇帝知道信人之难。如此一来,等到异日真正掌权的时候,想来小皇帝就不会动辄大动干戈了!
即便是天子,天下事又哪能随心所欲?
PS:这是第一更。预告一下,近期有点事,接下来很可能会常常单更……(未完待续。)
第八五七章 御赐甜食
汪孚林把张泰徵客客气气“护送”回了张府之后,就没再管这位张大公子,因为他什么都不用做,却可以让对方比死还难受。果然,流言蜚语在冯保的纵容下,两三天之内就传得沸沸扬扬。而科道言官之中的投机分子自然品出了几分滋味,竟是接二连三有人上书弹劾张四维治家不谨,长子于父病之时在外寻欢作乐,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地描述了细节。更有消息灵通的人,连张泰徵之妻及其继祖母有隙,然后出走京师这种内宅事都给曝光了。
对此,汪孚林在都察院几个关系还算凑合的同僚面前,摊手表示自己非常无辜,横竖上书的几个科道和他半点关系都沾不上,而张家的家事,他更是表示完完全全不知道。之所以能够消息这么准确地去客栈把张泰徵给拎回张府,其中原因不大好奉告,建议大家去征询湖广道掌道御史秦一鸣。
这隐晦的提法,某些人也许摸不着头脑,可某些人联想到湖广道掌道御史秦一鸣和汪孚林联名上奏的这桩五年前理刑作弊的案子,还涉及到汪孚林管辖的广东道一个白衣书办,仔仔细细一琢磨,便品出了几分滋味来,竟是还真的有人去探秦一鸣的口气。
一来二去,敷衍了一个又来一个,秦一鸣自是气得够呛,可明知道是汪孚林使坏,他却有苦说不出。
这几日三法司联手查下来,涉及到当时的大理寺一个少卿,刑部一个侍郎,以及下头各色小官小吏七八人。虽说倘若自己独自上奏,这功劳必定是一个人独得,可风险和那么多人的怨恨也必定是他一个人承担。尤其是那位少卿如今放出去任了巡抚,这些年有些政绩。而那位侍郎虽说已经致仕,家里却是出了名的多女儿,姻亲遍布朝野。他真扛不下来。
所以,哪怕汪孚林借此讥刺泄愤,他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一口咬定了之前那段和汪孚林不打不相识,如今完全是好僚友的说辞。
于是,在经历这一系列打击后,当张四维复出回内阁的这一日,这位名义上的三辅,实际上的次辅竟是满头多了无数银发,形容憔悴,身形瘦削,仿佛真的大病了一场。内阁中那些年资久远的中书舍人见他如此光景,全都唏嘘不已。而马自强和申时行见到张四维时,更是吃了一惊。
他们两个都是刚进内阁的新人,这几天张四维不在,大小事务要分出能斟酌票拟的,以及送去给张居正做主的两类,再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两人也都疲惫不堪。所以,哪怕觉得张四维如今这精神状态相当之不好,可他们还是不得不将整理好的奏疏先送去了张四维那里。
内阁之中,排名先后这种东西,大多数时候都是铁一般的惯例,不可逾越,哪有那么多像高拱这样,能够倚靠皇帝信任排挤前辈,悍然插队的!
申时行知道马自强和张四维是儿女亲家,因此他略盘桓片刻就先告辞了出来。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前脚刚回直房,竟是听到马自强在外头说话的声音,仿佛人也回来了。而且不消一会儿,人竟是直接进了他这屋子,也不落座,而是到他面前将桌子重重一拍。
“闹得这么沸沸扬扬,最终锦衣卫和东厂在京师内外抓了几个小贼,宫中一口气杖毙了五个小火者,这事情竟然就算是完了。说是什么有人冒用高新郑公的名义,给张阁老送揭帖,乃是内外勾结,希望司礼监和内阁生出嫌隙所致。宫中如今正在整肃,日后内阁和六科廊这边用事的内侍会换一批人,还说什么让我们也好好自查。这也太过分了,刚刚张阁老的样子你也瞧见了,他……”
申时行知道马自强素来便是不畏人言的性子,可他和张居正颇为交好,和张四维的关系却不过平平,此时就装傻和稀泥道:“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之前不是说,元辅回乡葬父时,却还特意经过新郑,去探望了高新郑公,足以说明他也是不信那些传言的。内廷既然连皇上身边的近侍都已经换过了,听说这次又是冯公公和张公公联名请了皇上抚慰张阁老,请了他复出理事,我们再揪着不放也没大意思。”
马自强知道申时行一贯唯唯诺诺,此时见他还是这般光景,不禁气得一跺脚道:“都有人逮着张泰徵一盆盆脏水泼下去了,哪里就是事情过去?”
“那却简单,我们上个揭帖上去替张阁老之子诉说两句,请皇上申斥那些哗众取宠之徒,不就得了?”
申时行嘴里这么说,心里却颇为不以为然。张四维这两个儿子,据说本打算是参加后年那一届以及再后头那一届会试的,为此明年乡试都已经打点好了。可现在经历这么一遭,长子张泰徵身上就多了一个抹不掉的污点,但这又能怪谁?既然到了京师,知道父亲在家养病,就算这养病有所玄虚,也该回家去,而不是在外头上蹿下跳。堂堂朝廷三辅,在首辅外出,次辅养病的情况下,哪里是冯保就能够轻易说驱逐又或者处置的?
只要回家过了明路,张泰徵又不是张四维这病人,难道冯保还能把人关在府里?张泰徵堂堂正正现身,往各家奔走一下,拉几个人去探望张四维,把张家的门禁给解除,然后再回家侍疾,这就能够让冯保投鼠忌器。就算生怕自投罗网,被人一锅端了,也用不着在外头不冒头不回家那么夸张。
而且,听传言,张泰徵显然是算计了汪孚林什么,这才使得后者火冒三丈亲自去把人“护送”回了张府。既然做都做了,被人逮着机会那不是活该?
马自强被申时行以柔克刚地再次打了回来,一张脸顿时拉长了。张四维刚刚并未留下他说私话,可他却不免想到张四维回家“养病”之后,自己连日都被冯保以内阁不能缺人为由留下,申时行也总共就回过家两次,所以对种种内情不大了解,只能一个个密揭送去司礼监,结果石沉大海。如今张四维回归,宫中对此的解释却那般乏力,他自然窝着一口气。而且,这不是为了张四维,而是为了整个内阁的地位。
见争取不到申时行的支持和声援,他只能冷哼一声道:“之前我们又不是没送过密揭,哪有回音?”
“之前只有咱们这两个新进内阁的,此次却有张阁老回归,自然不一样……”申时行虽说知道马自强是个一根筋的死脑筋,但想着毕竟是一同进内阁的同僚,又是比自己早三届及第,翰林院中的前辈,他少不得苦口婆心规劝了马自强好一会儿,终于把人给说服,他这个昔日的状元这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当他起身亲自把马自强送到门口时,却见一个中书舍人引了一个他非常熟悉的红袍太监往这边走来,却是文书房掌房田义。
四十出头的田义见是两位阁老,非常恭敬地行了礼,这才含笑说道:“皇上听说了之前张阁老长公子被人弹劾的事,还有人因此语及张阁老,皇上对此颇为生气,说是这些科道言官没事找事,着实可恶,应该立时申斥。所以,皇上让我来劝慰张阁老几句,顺带赐了点心甜食三盒给三位阁老。”
劝慰张四维,赐的点心甜食却是三位阁老全都有份,一贯心细如发的申时行听在耳中,心里却飞速思量其中奥妙。而当他的目光看到田义身后好几个小宦官拎着食盒,绝对不止所谓的三盒点心甜食,他不由得眼神一动。而这时候,马自强却已经直接问了出来:“田公公应该是还要去往其他地方颁赐吧?”
田义打了个哈哈,客客气气地说道:“正是还要颁赐吏部王尚书,然后是都察院陈总宪以及那两位上书揭破五年前那桩弊案的御史。只不过,三位阁老的乃是皇上让御膳房精挑细选做出来的,多了核桃饼……”
这样的客套话,无论马自强还是申时行,谁都不会放在心上,但两人还是不得不陪着田义一块到张四维那边去了一趟,等到一块拜谢了赏赐,送走了田义,申时行见马自强这回是真有话对张四维说,他想想就退了出来,嘱咐了一个中书舍人把自己那份食盒送去了直房,他却拔腿就去追田义。
今年才四十四岁的申时行别说在内阁,就是在大多数京官之中,也算是相当年轻的。若非素来和张居正私交不错,在翰林院又有文章学问通达的美誉,嘉靖四十一年才状元及第的他不可能这么快就官至吏部侍郎,而后一举入阁。在内阁中,排在末位的他自知资历也好人望也好全都远远不及前头三人,平素从来不争,此时追上田义之后,他再次委婉表达了一番谢意,这才字斟句酌地开口问道:“颁赐这么多人,次辅吕阁老那边……”
田义九岁净身入宫,有幸因为聪明伶俐而被选到内书堂读书,而后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如今到了文书房掌房这个掌管百官奏章以及皇帝旨意的重要位子,等闲并不需要亲自到内阁来,但他却时不时被冯保或者小皇帝点名跑这一趟,自然是看中了他守口如瓶的性子。
但是,什么事要守口如瓶,什么事却可以透露一点,这个分寸他却还是能把握的,而他从六科廊掌司到文书房掌房,对大多数朝廷官员的性格都有所了解,知道申时行此言与其说是探问,不如说是提醒。于是,他就笑着说道:“申阁老放心,张容斋张公公亲自去看吕阁老了。”
申时行这才放心。毕竟,吕调阳虽说告病请辞,基本上已经不来内阁了,但名头还挂着,如果颁赐什么东西却少了吕调阳,那传出去他们这些新进内阁的阁老就有些尴尬了。于是,他笑呵呵陪着田义又言语了几句,这才转身离去。
而离开内阁的田义,则是带着小宦官先出了东华门。
尽管他距离二十四衙门的头头脑脑,也就是真正的太监职衔还有一步之遥,但却早已蒙赐内府骑马,但午门到承天门这段距离,那却不算寻常意义的皇城范围,而且长安左右门大多数时候都是给朝官走的,他这样的内侍要出宫,却是东华门走得最多。然而,吏部在承天门两侧的千步廊,都察院却在西城,所以他今天颁赐的顺序自然是吏部最后。此刻他却没顺道往西安门出皇城,而是上马拐向北边,径直从北安门出去,从北城绕了个大圈子。
三法司所在之地,民间都说阴气太盛,故而田义虽说在宫中也算是有头有脸,竟也是少有到这来,他身后几个小宦官都是他的徒孙辈了,一个个都不满二十,更是头一次到这地方,虽说脑袋不敢乱转,目光却四处乱瞟。
听说是来颁赐的,都察院门子立刻毕恭毕敬将田义一行人迎了进去。而匆匆赶到正堂的秦一鸣看到那食盒时,那炽热的目光恨不得将那食盒都吞下去,后来一步的汪孚林则是时不时打量一眼田义。头一次看到田义的他,只第一眼就觉得面善,可思来想去,他最终还是确定自己从来没见过对方。直到行礼拜谢折腾了一阵子,田义笑着和他说话时,他才经由那口气做派,意识到那种熟悉感从哪来的。
此人竟是像极了张宏的言行举止!
虽说陈炌对这份“厚赐”也同样颇为惊喜,但他毕竟是堂堂都察院的第一把手,不可能做出去送田义这个文书房掌房的事情,于是,他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汪孚林,选择性忽略了秦一鸣那渴盼的目光。而汪孚林也有些好奇田义和张宏的关系,再说他对太监又没什么大排斥,当即爽快答应。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出了正堂之后,田义就差遣了随行的小宦官先到大门口去等,自己和汪孚林并肩往外走的时候,他就细声慢气地说道:“汪掌道,这御赐点心甜食,本来是分赐内阁阁老,是皇上正好看见奏疏,想起了你来,这才额外添上了吏部王尚书以及都察院陈总宪,还有你那个同僚。”
听到这里,汪孚林暗想如果秦一鸣在这里,听到在田义的口中自己就变成了某个同僚这种无名无姓的待遇会是什么表情,他的嘴角就忍不住往上翘。然而,对于万历皇帝朱翊钧,他一贯的做法都是敬而远之,少沾染关系,所以此时脸上固然显得受宠若惊,心里却不以为然。
虽说我是吃货,但赏赐一盒点心甜食就能收买我吗?(未完待续。)
第八五八章 皇帝挖墙脚
田义哪里知道汪孚林这番心理活动,他九岁入宫,在内书堂跟着翰林学经史,讲的是忠孝节义,忠君两个字那是深深刻在了骨子里,故而压根没去想汪孚林在得到如此嘉赏殊荣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别的情绪。毕竟,他挑明的绝不止是小皇帝对汪孚林的赏识,还特意点出,就连吏部尚书王国光和左都御史陈炌,都只是为了使得这番颁赐显得不这么瞩目,足可见天子的一番苦心照顾。
所以,接下来,他便循循善诱地说道:“司礼监张公公之前将汪掌道写的几篇西洋演义都敬献给了皇上,皇上看了之后百感交集,说虽然是番夷,却也是以史为鉴,不可不引以为戒。而此次汪掌道毫不惜身,揭露了多年前的这么一桩弊案,实在是可堪嘉奖。若非敕封家人得是六品官方才能得,以你之前那些功劳,元辅张先生又素来爱重,皇上早就开口封了……”
汪孚林知道田义乃是司礼监最重要的文书房掌房,这番话却是显然向着皇帝,他心里不禁有些思量。想来冯保这么个大权独揽的司礼监掌印,文书房掌房这种最最要紧的职司,肯定是安放自己人的,田义此行也应当是冯保知道的,那么这话到底替皇帝说的呢,还是试探他呢?可想想冯保应当早就知道他是张居正的人,更不可能来试探他和小皇帝的关系,他便决定用个万精油似的回答。
“皇上如此殊恩,虽说我也想具疏拜谢,可为免让人指摘皇上偏私,只能请田公公替我拜谢天恩了。至于什么功劳苦劳之类的话,我实在是愧不敢当。须知我当初少不更事,曾经当众说过绝不为御史的话,如今却身处掌道御史之位,实在是每每想及就觉得心中不安,自当竭尽全力报效君恩。”
这年头的文官,对于忠君报国之类的话自然张口就来,毫无滞涩,汪孚林当然也是一面肉麻的表忠心,一面脸上半点发热的感觉也没有。见田义脸上笑得一朵花似的,但眼神中还隐含期盼,他便知道自己刚刚这话还少了些对方想要的东西。于是,他就知情识趣地问道:“若皇上有何差遣,自是万死不辞。”
你万历皇帝要是有什么容易完成的任务,我就痛快接了。但你要是有什么幺蛾子,我可敬谢不敏,少不得想法子把你卖了!
田义这才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他扫了一眼那些距离尚远的御史,压低了声音说道:“皇上之前在文华殿见过你三次,印象深刻,只觉得你忠义敢言。皇上的意思是,你可在都察院中密切留意,看看有什么和你一样忠直敢言的御史,不妨吸纳聚集起来,日后在皇上需要的时候,上书言事,扫荡奸邪之风。皇上也听说元辅对你似乎有些别的安排,可吏部文选司听上去不错,可品级高不代表权力大,到底是受制于侍郎和尚书。”
看到汪孚林的表情一下子凝固了,田义心想到底年轻资浅,就算聪敏机智口才好战力强,可到底还比年长的官员少点不动如山的稳重。可正因为如此,知道皇帝看重,汪孚林斟酌一下,必定会知道吏部文选司以及都察院之间孰重孰轻。
要知道,文选司郎中的权力到底还是有限的,而掌道御史只要当得长远,再加上深得帝心,就和六科都给事中一样,骤迁五品甚至于四品也不成问题!
文选司的事情,汪孚林仅仅是从王篆那边听到过口风,就连张居正都没提过,如今田义却代表小皇帝说了出来,而且还明明白白表示,朱翊钧希望他留在都察院,而不是去吏部文选司,他听了哪能心情没有波动?这说明什么,说明朱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