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相可以对天发誓绝无此念!”唐王的固执和偏执让周士相既郁闷又发狂,真不知应该如何做才能表明自己真心。

    唐王似是被周士相这话说动,站在那默默沉思什么,一直没有说话的唐王夫人却忽的说了句:“妾闻陈桥驿赵大也是迫不得已呢。”

    这话让周士相身子一震,抬头看向唐王夫人。夫人却不看他,只深情的看着自己的夫君。唐王双目微眯,再次睁开时,神情比先前更有所坚定。

    周士相知道唐王夫人一语太坏,结合白日蒋和的混帐之举,唐王恐怕真不会信他了。当下腰板猛的一直,大声说道:“殿下若不监国,可曾想过大明江山现在便会消亡。”

    唐王微愕,旋即竟是微微一笑,道:“如此说来,孤还真要赌你一赌了?”

    周士相道:“殿下不是赌士相,而是必须相信士相,否则,大明现在便会亡。”

    周士相话中流露决绝之意,且不是虚言恐吓,云南那边只滇西晋王李定国几千兵马苟延残喘,金厦郑军马上就要南京大败,湖广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土寇看着有数万之兵,实则一帮乌合之众,行的完全是流寇之道,周士相将湖广给他们本意是让他们据湖广为根据,可数月以来他们却是在湖广境内如从前闯军般,不重视经营,要没有太平军在边上虎视眈眈,封住贵州的罗可铎,忠贞营和摇黄土寇只怕分分秒秒就会被清军重新撵入夔东。所以唐王真不肯监国,周士相也不想再拥其他宗室,发起狂来竖旗自立,这朱明还真是说完就完。

    唐王脸色凝重,他无大才也无大志不假,可他不是傻子,他品出了周士相话中的威胁,他有些害怕,也有些动摇。半响,他开了口,却是让周士相等待许久的佳音。

    唐王说的是:“若要孤监国,你须答应孤三个条件。”

    周士相一喜,唐王自愿监国可比他来强绑要好,大喜之下忙道:“殿下请讲。”

    唐王看了眼担心自己的夫人,微一摇头,尔后对周士相道:“第一,孤要郭之奇、连城壁二人入阁,郭为首辅,连为次辅。”

    唐王监国后的内阁名单周士相早就拟定,却是宋襄公做首辅,郭之奇做次辅,眼下唐王却搬出郭之奇做首辅,连城壁做次辅,他颇是犹豫。虽说他可以完全架空新内阁,但要是能让宋襄公直接主持唐王内阁,比起他来架空更合适,毕竟没有多少可让人骂的。现在唐王却釜底抽薪,点名要郭之奇做主辅,连城壁做次辅,这分明就是直接把控内阁,便是这内阁再那么有名无实,未来总会给周士相添麻烦。

    见周士相迟迟不开口,唐王脸色沉了下去:“怎么,你不答应?”

    周士相没办法,担心迟疑太久会让唐王改变态度,只得咬牙道:“士相答应殿下。”

    唐王点了点头,脸色稍缓,又道:“第二,你须派兵迎回淑仪,并娶淑仪为正妻,以全天子之意。”

    “这。。。。”

    周士相没想到唐王第二个条件还是让他成为朱家的女婿,自古以来可没有女婿造丈人家反的,名不正言不顺,也不得人心。他苦笑一声,暗道唐王和永历还真是朱家的人,对自己还是防着的,可叹自己最后还是要聚个朱家女做老婆。相较第一个条件,唐王似乎更看重这第二个条件,虽然神情不变,但夫人却是明显感觉到他的身子有些微微发颤,好在周士相没让他们等太久,便点头道:“士相答应殿下。”

    说完,周士相呼出了口气,这种政治联姻是他最痛恶的,但是却又不能不接受,真是气闷的很。

    唐王也是暗松了口气,竟是上前扶周士相起来:“贤婿快起来吧。淑仪是我嫡亲侄女,我膝下无子,你这侄女婿便如我半子。”

    “是,殿下。”

    周士相动作僵硬的从地上站了起来,等着唐王说他的第三个条件。

    “孤的第三个条件是你须派兵迎回天子。”

    “迎回天子?”周士相一惊。

    周士相的惊讶不出唐王所料,他若不惊讶,唐王才会奇怪。他道:“孤虽答应你监国,但孤只监国,不称帝。天子流落异邦,身为臣子,难道不要为解君之忧,除君之难吗?”

    周士相一脸为难:“殿下有所不知,天子在缅邦,云贵又有数十万清军,士相恐难迎回天子。”

    唐王道:“事在人为。”

    “士相已在筹备北伐南都之事,实无力出兵云贵迎回天子。况且天子眼下在缅邦,安危实难猜测。”

    唐王沉吟片刻,道:“若天子有意外,则你将来须访孝烈帝皇子以继大统。”

    孝烈帝是弘光朝给崇祯帝上的谥号,而有关崇祯皇帝的几个儿子下落,一直众说纷纭,没一个知道具体的,周士相没想到唐王还会想着崇祯帝的几个儿子,加上根本不知他们下落,所以没有多想,脱口便道:“孝烈帝数子下落不明,恐难寻找。”

    “无妨,孤知道皇五子朱慈焕的下落,你若能拿下南都,孤便去将皇五子寻来,你拥他为帝,孤还做唐王。只要你答应这些条件,孤立马监国。”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三章 内阁 六部 小九卿

    周士相不知唐王如何知道那个皇五子朱慈焕下落的,但他若知道这个朱慈焕便是民间传闻的“朱三太子”,想必会大吃一惊,毕竟这“朱三太子”名声很响,前世历史中清初便有许多人自称“朱三太子”聚众反清,有名者如杨起隆等。

    不过便是知道那朱慈焕就是所谓“朱三太子”,且唐王真知道他的下落也将他找到,周士相都无意拥这五皇子为帝。拥立唐王监国只是周士相着眼于抗清大局,建立抗清统一战线所需,毕竟唐王是隆武、绍武之帝,金厦和忠贞营与唐王这一脉关系不浅,拥唐王易得这两家支持,拥了他人未必能有这效果。而那五皇子这么多年来下落不明,可见其人就是活着,也是一胆怯懦弱之辈,否则何以不早站出来,所以他便是烈皇子,周士相都不会让他来继唐王将来的大统。

    胆小鬼如何能做天子!

    唐王能得周士相看重,不是因为他无大才,也不是无大志,易受控制,而是唐王不怕死。他若和永历等人一样也是个成天只知逃命的胆小鬼,周士相看都不会看他一眼。

    事情有些麻烦,周士相不肯答应将来访那五皇子的条件,但是唐王态度坚决,咬定周士相必须答应这条件他才监国。事情陷入僵持,眼看事情要黄,周士相再三思虑之后还是违心应下此事,答应他日若访得五皇子下落,便以他来承继大明国统,皇位算是还给燕系。

    本以为口头应下便行,不想唐王那边却早有准备般,竟是叫下人拿来笔墨,当着周士相面将这三个条件写了出来,尔后盖上了自己的唐王印,示意周士相也签字盖章,然后于监国之时公布天下。

    白纸黑字这东西最抵不得赖,一旦成文且公布天下便是天大麻烦,周士相如何肯签。但他不签,唐王却不应,周士相退了一步,同意签字,但此书却只能由唐王自己收藏,不可公之于众。

    唐王也知自己不能太过苛求周士相,毕竟此人若是真忠于大明,那他及其麾下的十数万将士就是大明中兴的唯一希望,便是不白纸黑字,周士相都不会背叛明朝。可周士相若是假忠,那就是写一百份条文出来都无用,到时兵强马壮为天子,部下黄袍加身之时,无兵无将的唐王又能如何,凋零的朱明宗室又能如何,难不成仅凭一封条文就能保住朱明江山不成?

    念及于此,唐王也是退了一步,同意此书不公布于世,如此周士相才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盖了他的印章。

    从见唐王到最终答应唐王的三个条件,周士相态度很是软化,明明是主弱臣强,可看着却是主强臣弱。唐王一步步进逼加码,周士相一步步退让示软。

    周士相从唐王府出来后,有些自嘲一笑,兵强马壮的权臣做到他这地步,也算天下独一份了。忽然间想到当年李成栋反正之后迎回永历,李定国将永历从安隆救到昆明,二人皆是以大忠臣待永历,可朝政却是乌烟瘴气,不知二人对此有无后悔过。

    这忠臣真的好当吗?

    这大明真的有必要扶保吗?

    这皇帝真就不能换一家吗?

    夜色下,周士相摇了摇头,皇帝算个屁,常言道舍得一身剐,皇帝拉下马。三年前的新会秀才可是做梦都没想过拉皇帝下马,可现在的秀才,却有拥立废黜皇帝的资格,对皇权更是无畏得很,可事实偏偏却要保这个朱明皇帝,个中滋味也只周士相自个知了。

    谈不上后悔,起码周士相的目的已经达到,唐王监国这个旗帜打出来,两广便是天下重心。数以百万的抗清军民重新有了主心骨,历史走向总不会比原本更坏。

    至于唐王提出的三个条件,郭之奇和连城壁入阁主政,自家做朱家的女婿,对周士相而言都是小事,那五皇子入承大统一说更是微不足道,毕竟此事不是当务之急,那五皇子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担心未来的事毫无意义。

    眼下,周士相只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摘取国姓的果实——拿下南京!

    唐王答应监国,消息传出,文村百官自是惊喜交加。

    五月二十三日,唐王携夫人由周士相亲自护送前往广州。快马已向广州发出,周士相命将自己府上一干人等从尚可喜的平南王府迁出,转而以靖南王府为军帅府所在。腾出来的平南王府整治一新后便为监国行在。

    内阁名单已经拟定,共有六人入阁理政。郭之奇以文华殿大学士任首辅,同时兼吏部尚书;连城壁以武英殿大学士任次辅,同时兼户部尚书;宋襄公以武渊殿大学士入阁,同时兼兵部尚书;洪育鳌以华盖殿大学士入阁,同时兼任礼部尚书;袁廓宇以东阁大学士入阁,同时兼工部尚书;丁之相以谨身殿学士入阁,同时兼刑部尚书。

    都察院方面,原崇祯朝礼部主事郭天叙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惠州知府马安民则出任右都御史。降官广西左布政张自昌升任大理寺卿、肇庆知府胡德玉升任通政司使。

    唐王监国,政权百废待兴,自然新格局新气象。不过周士相无意将朝廷的大小衙门职位全都设立,原先只想将内阁和六部架子搭起来,可唐王却不同意,认为他既监国,那自是朝廷要害都要俱全,否则何以有朝廷样子。

    郭之奇等人也进言便是不全设,大小九卿衙门总要设立。无奈,周士相只得又设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詹事府,翰林院,鸿胪寺,国子监,苑马寺,尚宝司等小九卿衙门。这小九卿衙门官员任免周士相毫不干涉,全由唐王和郭之奇等人商议后确定。

    最后,郭之奇报送给周士相的小九卿名单中,四府巡抚张孝起赫然为小九卿之首太常寺卿,原海北道周腾凤为太仆寺卿,另有数员永历朝廷任命的官员及致仕在乡的崇祯朝、隆武朝官员列名小九卿。

    周士相拿着这份名单看了半天,哑然一笑,随手就扔在案桌上。(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还像个秀才吗?

    连城壁窝在钦州根本不知自己已被唐王钦点为内阁次辅,张孝起也不知道自己成了小九卿之首。周士相命人往钦州送信,要连城壁和张孝起前来广州参加唐王监国礼,同时履任新职。与这封信一道前往钦州的还有第一镇的一旅兵,此举明白无误告诉那两位督抚大人,你们最好识趣些。

    宋襄公入阁后,其广东巡抚一职由廖瑞祥接任,广州知府王章钧则升任广东布政使,余下官员依次晋级。

    内阁及六部、通政使司等大九卿衙门均设在总督衙门,其内格局稍作变动,一切从简。小九卿衙门则在总督衙门四周僻了一些原先的官衙简设,这衙门格局自然比不得崇祯朝,也比不得弘光朝,毕竟南都本就是大明两京,各部衙门设置一应俱全,两百余年下来,不说内在,门面肯定好看,是广州所不能比的。但比起永历朝廷来,广州这新鲜出炉的唐王朝廷却是要好的多,至少衙门看着是小,办公场地有限,人员配置也少,可至少安定,不像永历朝那样东搬西迁。当年永历朝廷在安隆时,不少衙门可是直接设在茅草屋里,别说六部九卿了,连内阁都是个泥糊的衙门。

    周士相已是竭力所能按唐王的意愿将朝廷机构设立起来,唐王也没办法再要求他做多少,毕竟天下大半国土还沦陷在鞑清手中,广东经这十几年兵灾,境内也是满目疮痍,就这即将升格为行在都城的广州城,百姓数量也不过才刚刚恢复到二十万。条件有限,唐王自知周士相已经做的很好。

    小九卿名单送来的第三天,郭之奇代表唐王来了两次,目的是和周士相协商六部侍郎的人选。

    言语中,首辅大人对于小九卿没有周士相夹袋中人表示歉意,但又说小九卿无关要害,唐王点那些人出任小九卿,只是表明自己仍是永历臣子的态度,对周士相这边没有猜疑提防之心。不知是唐王有过交待,还是郭之奇自己的决定,他很肯定的告诉周士相,唐王监国之后,军政大事仍是以周士相意见为肯,朝廷和唐王不会横加干涉。对此,周士相自是诚惶诚恐,说殿下既已监国,朝政之事自当由殿下全权处置,身为臣子的他,如何敢擅权自专。

    周士相所言是真是假,他有数,首辅大人也有数,二人心照不宣,默契的没有再提有关小九卿人选的事。

    对于自己从永历朝廷大学士摇身一变为唐王政权的内阁首辅,郭之奇倒没有多少愧疚永历皇帝的言语。若说大学士在唐王未监国前是沉默,现在则是活跃。不得不说郭之奇也确是个有本事的,到广州不过数日,朝廷的大小章程他都弄了出来,一些方面甚至比周士相军帅府里的人鼓捣出来的更好。

    郭之奇提到了一些名字,都是从前永历朝廷任命的官员,他的意思是唐王认为这些人材堪可用,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时,不妨委他们重任。

    周士相笑而不语,问首辅大人意下如何。郭之奇点了两人,随口说起他们当年事迹,言辞中也是很赞赏的。

    周士相不动声色听着,在郭之奇以为他也认可这些人时,周士相却拿出一张写有人名的名单递与他。

    郭之奇接过看后,脸色有些难看。因为纸上这六个人名都对应了各部,显然这是周士相认可的六部侍郎人选。

    名单是周士相想了半天方确定的,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他这会却是人到用时方恨少,夹袋里可信的文官人选真是太少,以致他一时之间竟是找不出多少可用之人。

    最终,他定了六人。六人中,礼部侍郎竟是由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担任;兵部侍郎则由周士相的六官兵官董常清担任;户部侍郎则由郭绍出任,刑部侍郎为徐应元,工部侍郎为军械局大使的程汉斌,吏部侍郎则是桂永智。

    六人中,徐应元和郭绍都是举人出身,眼下双双被扣在安南。洪士铭的出身自是不用多说,董常清是惠州生员,潮惠大战进言有功。程汉斌则是北来相投,于军械有大见解大用,其任工部侍郎主管军械制造再是合适不过。而那桂永智原先是满清两广总督李率泰的幕僚师爷,算是半个参谋,他原先就在六官中当吏官,对于太平军文武官员资料颇是熟络,出任吏部侍郎也算是物尽其用。

    六个人名下面则是一个“左”字,一目了然,周士相这是要六人皆出任各部的左侍郎。六部除堂官尚书外,便各有两侍郎,明制以左为尊,这左侍郎自然便是仅次于尚书的部中大佬。而现在唐王政权的内阁学士都兼着六部堂官,换言之,这六个左侍郎才是六部真正的主事者。

    周士相对郭之奇的脸色变化只当未见,笑着问道:“阁老以为这六人可当其用?”

    “怕是资历浅薄了些。”

    郭之奇知这事没法反对,谁让唐王把小九卿全给钦点了,一个都没给周士相,现在周士相自己弄六个左侍郎出来,看着颇有点针锋相对。没有办法直接反对,首辅便委婉的提出了这份名单的最大缺陷,那就是这六人都太年轻,资历也太浅,最大的桂永智也不过才四十许岁,且还是降人,如何能做得了大明朝的六部侍郎。

    周士相轻笑一声:“阁老这话说的,我这国公也很年轻,也无什么资历,莫不成我该向朝廷辞去这国公?”

    “粤国公一言惊醒梦中人,是咧,细算下来,老夫也有何资历出任首辅。”

    郭之奇知道周士相是铁定要这六人出任左侍郎,便也不做无用功,笑着起身向周士相告辞,去将名单给唐王殿下看。

    郭之奇走后,后厅走出四人来,却是刚刚成为武渊殿大学士的宋襄公、东阁大学士的袁廓宇、及桂永智和董常清二人。

    袁廓宇一脸谄笑的向前道:“大帅,唐王殿下这几日可是用了不少心思。”

    周士相看了眼袁廓宇,笑着摇了摇头:“其实殿下此举也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将心比心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宋襄公忽的开口道:“北伐在即,若唐王一直见疑大帅,此事如何解决?”

    这话让袁廓宇他们都是心中一凛,不约而同看向周士相。

    周士相笑了笑,没有回答宋襄公的话,而是问他们道:“你们现在看,我还像个秀才吗?”(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五章 内阁之争

    周士相当然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手无缚鸡之力,一心只想等天下太平去考大清科举的秀才,也不是那个每日和母亲般阿弥陀佛,只盼着一家老小平平安安,管他是明还是清的老好人。

    在新会,他一刀砍断了由云龙的脖子;在罗定,他放了满城大火,将所有的百姓裹挟一空;在香山,他下令锯杀了满州参领塔音布;在广州,一句“就是这个车轮”令得满城一干老少满州俱赴黄泉;在潮州,因为他的放纵,又有多少堡塞被屠;在湖南,因为他的命令,惨死在道的汉土百姓数以万计,为了粮食,又有多少湖南汉人向天泣号。。。。。。

    秀才不再是当年那个秀才,他那年轻的脸庞背后是一颗冰冷铁血的心,他的双手沾满的不但但是他的敌人之血,更有他的同胞之血。

    唐王答应监国后,所有人都认为周士相变得软弱,任由唐王和那帮文官欺压上来,殊不知,在秀才眼里,这些人根本不配做他的敌人。而唐王,也不是他的敌人。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

    唐王的所作所为,看着更像是一个小孩子为了保持他的尊严,为了让自己不被别人视为傀儡的把戏,亦或是他对秀才的一种试探。

    周士相不在乎唐王要封多少官,拉多少人去,因为他越这么做,就越代表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应该值得争取的东西。

    周士相的退让只是不想和唐王就这些在他看来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发生冲突,从而导致君臣失和,让外界误以为他真的又是一个孙可望。但是,一昧的退让忍让又未免会让唐王产生不现实的幻想,所以周士相拟了这六个左侍郎的名单。

    六个侍郎的名单到了唐王手中后,唐王沉默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老实呆在改为行在的平南王府内,没有再对官员任免指手划脚。而周士相这边也没有再对官员任免提过任何要求,一心扑在北伐事宜上,广州朝廷组建和操办唐王监国典礼这些事都是内阁在操办。

    宋襄公和袁廓宇作为周士相在内阁的代言人,涉及到利益肯定要和郭之奇争。前者还好些,多少还顾着些脸皮,知道分寸,后者则是在内阁动不动就是“我家大帅说了,我家大帅提了”,气得郭之奇黑脸也不是,白脸也不是,几次就差指着袁廓宇的脸大骂这朝廷莫不成是你家大帅开的。

    也得亏郭大学士沉得住气,没这么当面撕,要不然已经彻底不要脸皮的五省经略洪承畴大人的好门生袁大学士还真能给一口给应下,那样的话,场面可尴尬的很了。

    洪育鳌这个内阁大学士是湖广方面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在唐王政权的代言人,虽然因隆武帝的关系,他对唐王是发自内心的拥护,但在郭之奇和宋襄公他们发生争执时,洪学士总是习惯性的上前劝场,而不是帮着哪一方。

    丁之相是绍武政权旧臣,对唐王的亲近自然不比洪育鳌差,可他虽然没有降清,但在广州光复前可一直是清朝地方官员的座上宾,乡里钱粮支度上他可是没少给大清出力。要不是周士相为了凑门面将他捡出来授个刑官,恐怕地方清算替伪清出力士绅官员时,他丁大学士难免要被挂牌游街。

    文村劝进时,也是托了绍武旧臣的光,丁之相这才得以在唐王面前露了脸。不过仅仅如此,以丁之相的资历也是入不了阁的,还是唐王念旧托郭之奇在周士相面前提了绍武旧臣当有人入阁,这才一块馅饼落在了丁之相头上,要不然入阁理政这大好事哪有他丁之相份。

    唐王点丁之相入阁,郭之奇原本是有些看法的,但想着内阁中多一个亲近唐王殿下的总不会是坏事,况且这丁之相曾做过周士相所属的六官,于周士相军帅府那边有交集,未来有事总能有个招呼,再不成,内阁之中总能有个助力。不曾想,这丁之相不但不帮着郭之奇,反而和宋襄公、袁廓宇走的极近。郭之奇说什么,他不吱声,宋袁一旦开口,他便马上附议,气得郭之奇直恨唐王看错了人,把这白眼狼给引入内阁。

    眼下内阁五人,宋襄公、袁廓宇、丁之相算是铁杆周党,洪育鳌两不相帮,郭之奇虽为首辅,孤掌难鸣,导致阁议时难以拍板,只得把希望放在即将到来的次辅连城壁身上。

    周士相的信是被兵临城下的第一镇丙旅旅校叶健元亲自送进总督衙门的。信送到后,叶健元也没有说什么威胁的话,而是命令部下在城外“演兵布武”,当时炮声和火铳声可是吓得钦州城内的百姓连同文武官员都是胆战心惊。

    钦州守将就是当年奉张孝起之令往罗定准备吞并太平营的参将雷先楚,现下却是升了做总兵。面对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的询问,雷总兵半天才冒出一句:“职不敢挡。”

    无奈,连城壁和张孝起终是低下了头颅来了广州。唐王政权给出的内阁次辅和小九卿之首对这二位的吸引未必就有多大,连城壁向以永历忠臣自居,要投靠唐王和周士相的话早就投了,也不必等到今天。四府巡抚张孝起同样如此,可督抚二人最终还是没有胆量一试打遍广东无敌手的太平军,只能捏着鼻子前往广州。二人一离开钦州,雷先楚便率部出城接受太平军改编,至此,广东境内除韶州和南雄二府仍被“清军”所据,全境光复。

    连城壁和张孝起到广州后,唐王派原忠贞营监军太监,现为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潘应龙亲自出城相迎。内阁这边也由丁之相代表前往迎接。周士相这边闻听连、张二人来了,只说了声“知道了”便不再过问。

    潘应龙将连城壁和张孝起迎进城后,便带他二人去见唐王。一路上,潘公公想与连、张二人套套近乎,他虽被唐王任命为司礼掌印,但说到底他是永历内廷出来的人,唐王对他未必有多信重。这些天,闻听唐王殿下即将监国,广州来了不少太监,崇祯朝内廷的有,隆武朝福京的也有,绍武朝的也有,其中还有几个是当年唐王府的呢。对这些太监,唐王命人一概收入行在,原先大内有二十四监衙门,现在当然不需这么多,也没有这么多内官可用。所以唐王便复设了司礼和司设、尚宝三监,另外就是仪仗局,大概安置了一百多太监。

    内廷设衙门就需开支,钱唐王是没有的,便只能周士相来拨。(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六章 亲军 湖南 湖北

    周士相很反感唐王用阉人,搞什么内廷,两广军民总数不到四百万,不及清廷治下一北直隶,却要硬撑一个政权,不可谓不吃力。内阁六部大小九卿衙门之设已大大增加两广军民负担,况这可有可无的内廷。然唐王一句祖制如此令得周士相不好反对,好在唐王也知两广不易,只安置收容了百余太监,复设三四衙门,开支有限,周士相便让军帅府直统的广东银库向行在拨去新铸银元两万元及等价粮票以供唐王开支。

    拨去银元和粮票后,周士相一边让军情司挨个调查唐王收入行在的内官底细,一边给新任广州知府衙门、原增城反正知县江庆之发去手令,命他派人于各城门监控,凡发现面白无须者即脱衣检查,如是阉人即遣送至香山发予农村安置使其自食其力。手令中明确要求江庆之不得再令阉人入唐王行在。

    收到粤国公亲自发来的手令,江庆之如何敢怠慢,当天广州各门就加派人手,城中也是挨街沿巷清查,唐王府前各要道也都秘密部署人手,但凡发现有私投行在的阉人立即捕拿遣送。

    行在那里,除新收纳的百余内官,原先平王南府的侍女大半也留了下来,以供唐王夫妇差遣。各项用度,周士相也都是竭力供给,不苛待唐王。唐王那边虽然收纳内监,复设内廷,但其人却仍是秉承文村时简朴之风,并不一夜之间变成奢侈无度之人,每日所食竟是与文村无异,除新添置的朝服及礼服各两件外,并无其它。

    唐王监国于广州,按制必须有亲军,即锦衣亲军。这一点唐王和郭之奇均向周士相提及,唐王意下调太平军第十镇镇将王兴所部为天子亲军。

    唐王和虎贲将军王兴的关系可是众所皆知,当年若不是王兴收留唐王于文村,唐王只怕早就罹难。王兴其人虽是土匪出身,但受招安后对明室也是极其忠诚,尚可喜屡次劝降于他都被拒绝,两次发兵攻打文村都被王兴击退。周士相发下勤王令后,王兴本是无意往肇庆与会,也是唐王出面劝说于他,这才领兵赴会,现为太平军第十镇将,镇部驻广西南宁,接受广西巡抚邵九公指挥,负责广西南边土司武装清剿。

    唐王要调王兴部为亲军,自然是因为对于王兴的信赖,可换种角度看,却无疑又是对周士相的不信任,以致郭之奇也认为唐王这个要求很不合适。周士相也觉这事有些不可思议,原本只想争官位的唐王怎么一下开了窍,想到要军权了。他让桂永智去司礼太监潘应龙那里打探了下,方知唐王要调王兴部为亲军的主意是刚刚到广州的连城壁和张孝起所出。

    “这二位督抚,真是恨不得本帅现在就解甲弃印,想来本帅这些年也真是把他们得罪狠了,这才一到广州就想着给本帅上眼药。”

    周士相没兴趣给刚来的连城壁和张孝起一个下马威,又是寻他们麻烦,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