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儿不为奴-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贵,只有走四川往汉中一途,短期内他们只能困在云贵。”
“大帅要将清军困在云贵?!”
诸将都被周士相这个部署吃了一惊,这个想法也实在是胆大了些,我们能办到?
“柳州这边要诱线国安下来,大帅只带着几镇兵北上湖南,又如何能封住湘黔边境?”
郭登第不是不相信太平军的战斗力,周士相亲自领兵北上拿下湖南绝对没有问题,问题是湖南的清军是不足为虑,可是云贵的几十万清军会眼睁睁的看着你太平军把他们北上的道路给封了?清军真要大举北返,仅凭这几个镇两三万兵马真能挡住他们?
“我们的兵马是有限,单靠我太平军一家自然难以同时封锁湘黔、桂黔边境,不过你们不要忘了这里还有我大明一支兵马在,若咱们能够将他们接应到湖南,那自然不用担心兵力不够这个问题。”
周士相的手指忽的移到了沅州北面永顺军民宣慰司上方的施州卫一带。
郭登第一怔,旋即脱口叫道:“夔东十三家?!”(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四章 拥唐派
夔东十三家?
在场诸将有知道十三家的,也有不知道的。铁毅便是这个不知道的,所以他看向赵四海,希望对方能告知这夔东十三家指的是哪路兵马。不想赵四海其实也并不太清楚这十三家的底细,只知是原来闯贼李自成大顺军的余部。
海北道周腾凤早年曾在湖南游学过,当时正值清军南下,他有幸在当时力主联合顺军余部抗清的湖广巡抚堵胤锡手下做过几月记室,所以一听周士相竟要接应夔东十三家入湖南,顿时又惊又佩服道:“兴平此策大好!那十三家除三谭外皆是忠贞营精锐,此辈久在行伍之间,动则奋,静则玩,及其锋而用之,若能使他们于夔东脱困入湖南,于大明大有功!”
这又是夔东十三家,又是忠贞营的,铁毅听了更是一头雾水。齐豪是大西军出身,在场诸将之中,倒属他对同是农民军出身的夔东兵了解的多些,于是他便站出来对不清楚的诸将说道:“大帅所言夔东十三家除了三谭外皆是顺军余部。十几年前,李瞎子在山海关兵败退出京师,一路由他领着东下,另一路则由他侄儿李过、小舅子高一功领着由陕西进入湖北。。。”
这正说着,抱着铁锤窝在门口两眼直打皮的瞎子李却猛的跳将出来,愤声叫道:“俺啥时候跑到山海关去了,又啥时候有个小舅子姓高的了,齐指挥莫要造俺的谣!”
听了这话,厅内诸将都是失声笑了起来,齐豪口中的李瞎子可不是眼面前这个瞎子李,比起来,瞎子李连给那个李瞎子提鞋的资格都没有。离门口近的旅校于世忠拉过瞎子李,将那李瞎子来历相告,听后,瞎子李顿时吐了吐舌头,灰溜溜的又窝了回去。他再是大老粗,闯王李自成的大名总是晓得的。
瞎子李这一闹,厅内气氛倒是活跃了不少。齐豪那边又继续为众人说道十三家的事。他口中直将李自成一口一个李瞎子叫着,却是因为他旧主西大王张献忠和李自成不和,所以平日张献忠都是管李自成叫李瞎子,久而久之,这大西军上下便都以李瞎子来称李自成。叫了快二十年了,齐豪这也是改不了口了,倒不是真的对李自成有多大怨恨。
“。。。。。李瞎子在九宫山遭伏身死后,原先跟随他东下的大顺军将领田见秀、刘芳亮、吴汝义、袁宗第、刘体纯等人不肯丧了汉人气节,也不肯改了祖宗衣冠,所以拒绝了满州人的招降,同明朝的督师何腾蛟联络,可那何腾蛟却看不起田见秀他们,处处刁难,根本不给田见秀他们粮饷供应,所以田见秀等人在湖南站不住脚,听说李过、高一功他们到了湖北,便领军北上和李高二人会合。
之后,那时的湖广巡抚堵胤锡向隆武皇帝力主和顺军联合,隆武皇帝不念旧仇,欣然下旨册封李过等人为侯爷,命顺军余部改为忠贞营。后来隆武帝殉国,永历皇帝登基。。。十多年下来,当年的大顺军、忠贞营余部一直在川陕鄂豫这四省交界之地坚持抗清,现在的首领听说是李来亨、袁宗第、刘体纯等人。至于那三谭,说的是涪侯谭文、仁寿侯谭诣、新津侯谭弘,这三谭并非顺军余部,而是原先四川的明朝兵马。”
齐豪所说大致与周士相了解到的不差,他比齐豪多知道的一点便是这大顺军余部是南明坚持到最后的抗清力量,直到康麻子那会才彻底失败。所以世人都说南明史直到永历被杀结束,但严格说起来应以夔东抗清基地覆没为止。至少,大陆上如此。
周士相缓缓扫视诸将,开口道:“正如海北道所言,夔东兵久在行伍之间,又皆是当年顺军精锐,如我们能够将他们从夔东接出,对我太平军绝对是一大臂助。”
铁毅点了点头,问道:“那十三家困在夔东,我们如何才能接应他们出来?”
“把湖北清军打跑,十三家自然能出来。”
周士相笑了笑,十三家被困在夔东的原因一方面是占据地盘太小,太过贫瘠,自身难以发展,导致实力越来越弱。另外一方面则是被清军堵死了他们出来的路。而这些出路对清军而言都是易守难攻,所以在据有地利的清军面前,夔东兵再是能战也难有作为,只能苦苦支撑。然而对于要入湖南北进去解救十三家的太平军而言,湖北清军针对夔东的封锁却成了一个笑话,因为他们所占的地利在夔东兵面前是易守难攻,在太平军面前却是易攻难守——太平军是从他们的背后过去,而不是在前面。
“十三家这几年一直被困在夔东,实力有限,顶天不过三五万兵,便是能接应他们出来,相对于云贵数十万清军,总是杯水车薪。”
齐豪没那般乐观,他想的更多的是便是十三家兵马能出夔东入湖南加入针对云贵清军的封锁,可相较几十万清军而言,明军的兵力还是薄弱了些。云贵清军真要倾尽全力北上,恐怕这所谓封锁根本实现不了。
周腾凤却摇头道:“齐指挥是大西军出身,怎的忘了农民军最擅长的事?”
“嗯?”
齐豪不解的看着周腾凤,不明对方想说什么。
“当年李自成十八骑出商洛,短短数月可就聚起了几十万兵马。”周腾凤轻笑一声,“夔东兵若能脱困,别说现在还有三五万人,便只几百人,我也敢断定他们也能卷起十几万人的声势来。”
闻言,漳平伯周金汤不屑道:“裹挟来的兵马顶的什么用,夔东兵流贼底子,又能帮上什么大忙。”
话音刚落,却听周士相那边轻咳了两声。周金汤怔了下,却见铁毅等人不怀好意的看着自己,顿时醒悟,这太平军不也是以流贼之道起家的么。自己说夔东兵不顶用,不是变相说太平军不顶用么。
威远侯郭登第上前岔开这话题,反问周士相道:“大帅接应夔东兵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和咱们一同封堵贵州,可夔东兵也不是傻子,他们会愿意帮咱们?”
“他们会愿意的,因为本帅会给他们一块很大的地盘,一块他们做梦都想拥有的根据之地。”
周士相给出的条件很简单,也很诱人,他带太平军去破开湖北清军针对夔东的封锁,但是夔东兵想出来就得先帮他对付云贵清军,而周士相给出的条件就是湖北和湖南这两省的地盘。只要夔东兵肯助他一臂之力,两湖地盘周士相拱手相让,反正他现在也没有能力吞下两省,反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给夔东兵。这样,有了稳定地盘的夔东兵便能逐渐壮大起来,成为另一支让清廷头疼的抗清力量,而不是和现在一样半死不活,束首待毙。
周士相不担心夔东诸将会食言,因为他们想要在两湖呆下去,就必须和太平军一起对付云贵的清军,要不然,清军一旦从贵州冲出来,首当其冲的不是太平军,而是他夔东十三家。这世上,吃进肚子的东西,可是没有人愿意再吐出来。突然从夔东那片穷地方来到两湖富庶之地,夔东诸将也不可能甘心再回到从前那种过苦日子。
当然,周士相绝对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他放夔东十三家入两湖的最根本目的还在于他需要他们的支持。
周士相要拥立唐王监国,而夔东这些大顺军余部其实和金厦的郑氏一样,都是拥唐派。
。。。。。。。。。。。。。。
作者注,有关夔东十三家之事,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骨头不多做介绍,不然有凑字骗钱之嫌,因为没有几千字是无法交待清楚的。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团
从来,永历朱由榔都不是周士相愿意拥戴的皇帝,因为这个皇帝太让人失望,他想拥立的是末唐王朱聿锷。
永历从肇庆跑到广西时,唐王在台山坚持抗清,他从来没有想过投降,也没有想过跑。拿下香山后,周士相派徐应元去了一趟台山拜见唐王,徐应元回来后告诉他,台山大旱,军民无粮可食,唐王身为亲王却和军民一样忍饥挨饿,饿的眼眶子都深陷了下去。即便如此,唐王也在坚持,没有想过和永历一样逃跑,更没有放弃抗清。
周士相发出勤王号召,又是唐王劝说虎贲将军王兴响应周士相勤王。周士相请唐王去广州,唐王却不愿去,他让徐应元带了一句话给周士相,说他此生只愿呆在台山和汶村军民在一起抗清到最后,除此,他无任何奢求。
那刻,周士相坚定了要拥立唐王抗清的念头。他知道,唐王不会让他失望——因为他相信,即便没有他的存在,两个哥哥都为大明殉了国,剩下的弟弟依旧能为大明殉国!
所以,唐王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一个有气节的人哪怕再无本事,他也不会怕死,如永历那般遇事即抛弃追随他的军民只顾逃跑。
不怕死这一点,便足够周士相率领太平军将士拥立唐王了。
拥唐、拥桂、拥鲁。。。。
周士相从来不考虑拥立唐王会给现在的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混乱,因为现在的大明已经彻底混乱;
他也不会考虑弃国出逃至缅甸的永历会如何看待唐王取他代之,因为永历已经不重要,在他弃国出逃那刻起,永历已经没有资格再成为大明汉家军民的共主。
他更不会考虑所谓人心,因为人心已经绝望。
大明需要一个新皇帝,一个能够带领仍在坚持抗清的大明军民战斗下去的皇帝,一个能给天下人希望的皇帝。
这个人,周士相选定了,便是唐王!
周士相的意志就是太平军的意志,是两广军民的意志,所以太平军将拥戴唐王。
拥唐一事,周士相有一个天然盟友,那便是金厦的延平郡王。
延平郡王和隆武帝的君臣情谊天下皆知,他对永历朝廷的冷淡也是世所共知,所以周士相相信一旦拥立唐王,延平郡王将是除了自己之外最坚定的拥唐派。
延平郡王的意志同样是金厦十数万大明军队的意志!
夔东十三家则是周士相为唐王选定的第三支拥戴力量,没有任何理由,只因夔东那些大顺军余部是唐王的兄长、隆武帝一力联络招抚;只因永历向来不看重夔东兵,对他们不公;只因崇祯帝是永历的堂兄,永历从来都对夔东兵抱有敌意。理由,已经足够,更重要的是周士相将去解救夔东兵。
太平军、金厦郑军、夔东兵是大陆之上除了晋王李定国所部之外的三大明军重兵集团。
太平军拥有强大的野战能力,金厦郑军则拥有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夔东则拥有数万经年老兵和丰富的战阵经验。
可想,当这三支重兵集团被唐王联系在一起,当彻底改变从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散沙局面,将就此重新书写南明抗清的历史。
反清,从来不是周士相一个人的事业。
反清,也从来不是太平军一家的事业。
周士相需要盟友,需要收拾人心,所以他必须拥立唐王。
千里之外尚在边境彷徨的永历不会想到,千里之外的北方,一个年轻人已将他抛弃。
北上湖南封堵湘黔边境,解救夔东十三家的命令被各镇执行。
十月初六,在军旗的引领下,太平军第二镇、第六镇、第九镇、骑兵旅、炮镇3万余官军连同夫役7000余人开出桂林,向着湖南靖州进发。
。。。。。。。。。。
四川,夔东十三家再次在司礼秉笔太监庞应龙的联络下挥师向重庆出发。
督师阁部文安之不顾年迈,亲自指挥攻打重庆之役。在文安之的指挥下,明军一路攻朝天门,一路攻临江门,一路攻南纪门,两万余将士为了解救云南危在旦夕的朝廷,拼命攻打着重庆城。
明军的疯狂进攻令得城中的清军感到胆寒,清重夔总兵程廷俊,建昌总兵王明德据城顽抗。战至十一月十四,仁寿侯谭诣领所部四千兵与十三家之袁尽孝部三千余兵赶至城下增援。
发现明军又有生力军赶到,重庆城中的清四川巡抚高明蟾对守住重庆失去信心,他借口向川陕总督李国英讨援军,带人从明军袁宗第和谭文部的结合部突围而去。临走前倒是不忘留下命令给程廷俊和王明德,命他们拼死坚守等待援军。
程廷俊和王明德得到高明瞻弃城逃跑的消息后,都是破口大骂高明瞻贪生怕死。但除了大骂,他们也是丝毫没有办法,眼下便是他们想学高明瞻一样弃城潜逃也不得了,因为新来的明军彻底封死了缺口,将重庆围得水泄不通。
白日,终是将明军的又一次进攻打退后,王明德找到了程廷俊,对他道:“这城怕是守不住了,明军来的兵马比上次更多,巡抚大人说是去保宁搬救兵,但没个月余时间,援军根本不可能到来。现在局面非常危急了,于其在城中等死,不如你我领精兵趁夜突围,这样总能有一线生机。”
“明军兵马多你我数倍,咱们根本没办法突围的,眼下只能坚守待援。”
程廷俊否决了王明德要突围的提议,王明德无奈,若无程廷俊的兵马,单他麾下的兵马是冲不破明军防线的。
城外,明军仁寿侯谭诣领所部兵马接替了伤亡颇大的涪侯谭文兵马,新津侯谭弘也领着所部兵马过来接防。
夜色中,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明军营帐,王明德忽然起了降意,他手下还有七八千人,再加一个重庆城,若是投明军怎么也能保住性命。但这想法旋即被他否定,因为明朝皇帝现在恐怕都被大清兵擒杀了,这会投降过去为注定要亡的明朝陪葬太过不理智。索性咬牙赌上一赌,继续撑着,说不定还真能守住援军到来。他却不知,此刻城外的明军大营却正在发生一场惊变。
。。。。。。。。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谭惊变
涪侯谭文自响应司礼秉笔太监庞应龙率部再攻重庆后,配合袁宗第、刘体纯等人接连同清军激战十多天,而此前答应一同进兵的仁寿侯谭诣和新津侯谭弘却迟迟不至,姗姗来迟后又借口兵马疲惫,不愿出头参于攻城,这让身为大哥的谭文大是恼火。
谭家是万州豪族,元末时谭氏祖先曾起兵反抗暴元,后来归顺明朝,得授万州卫世袭指挥使。张献忠领大西军入川时,谭家便尽起族人抵抗大西军。后来大西军联明抗清,大学士文安之自请督师四川,谭文便领着族弟谭诣、谭弘来附,因三谭手下有兵,且一直没有背叛明朝,文安之便向永历为三谭请封,使得谭家一门出三侯,一时传为佳话。
早在七月,文安之便组织过三谭和夔东兵攻打过重庆,目的便是想迫使入黔的吴三桂回师,以减轻云南压力。只可惜当时联络未定,参与攻打重庆的只有几家兵马,粮饷又严重不足,故几日之后便被清军击退。这一次,从云南冒死潜来的司礼秉笔太监庞应龙亲自带着皇帝圣旨和晋王手书联络夔东各部,文安之又居中协调,这才使得夔东各部答应再一次联手向重庆发起进攻。
不过答应归答应,出兵各家却是有先有后,最先到达重庆的是大顺军余部改编的明军刘体纯、袁宗第、塔天宝、党守素、驾珍、马腾云等部的十六营兵,约有两万余人。随后赶到的是涪侯谭文和镇北将军牟胜所部七千兵,而最后赶到的才是仁寿侯谭诣、新津侯谭弘所领的八千兵。
造成各家出兵时间不一的原因一方面是驻地远近及道路难走,另一方面则是有人存有私心。
仁寿侯谭诣和新津侯谭文最后才来,且不肯出力厮杀,自然是存了观望之心,这令一心想要打破重庆解救云南危局的族兄涪侯谭文十分恼火,对两个族弟的举动很是不满。
连着几日谭诣和谭弘都没有动静,谭文便同镇北将军牟胜来到谭诣营地,原本谭文只是想问一问两个族弟为何不肯出力攻城,但见谭诣和谭弘竟在帐中饮酒作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上前就掀翻了桌子,指着谭诣和谭弘喝骂道:“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有心在这喝酒!”
谭弘很是尴尬,也有些怕这族兄,所以低着头在那不说话。
“大哥这话说的,这局势再坏,兄弟喝点小酒难不成还能让局势更坏不成。”
谭诣却是一点也不紧张,轻笑一声吩咐亲卫将帐中收拾一下,然后请谭文和牟胜落座。
谭文不肯坐,只怒冲冲道:“我只问你,既来了,怎的就不肯出力攻城?我和袁宗第他们每日不停督兵攻城,便是要让重庆守军成为疲兵。你倒好,我退下去都几天了,你这却是按兵不动。你叫文督师、袁宗第、刘体纯他们如何看我们?”
“顶多说我谭诣心存观望,保存实力呗,除此,还能说什么。”谭诣不以为意的说道。
谭弘依旧不吭声,牟胜觉得奇怪,但一时也没有多想什么,只道谭弘怕谭文。
“你敢说你不是在保存实力?”
“便是保存实力又如何?”
一听谭诣承认,谭文气不打一处来,骂道:“圣驾危在旦夕,朝廷危在旦夕,你还有心思在这保存实力!你难道不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今儿个我来了,你就必须给我个准信,明日你到底攻不攻城!”
谭诣也来了火气,怒道:“攻城攻城,大哥一天到晚就知道攻城,难道大哥还真要为朱明拼命一辈子吗!”
“你这是什么话!”
谭文眉头紧皱,只觉这二弟和从前似乎有些不同。谭弘抬头扫了眼谭诣,瞅见大哥谭文朝他看来,又立时低下头去不敢和兄长对视。
“什么话?”谭诣冷笑一声,指着重庆城道:“大哥以为凭我们这些人真能打下重庆么?”
牟胜气道:“如何不能!我夔东十三家兵力是重庆守军和数倍之多,重庆又是一座孤城,怎的就攻不下!”
谭文点头道:“只要咱们拿下重庆,即使云南战事不顺,晋王也可保圣驾来我川中,这样朝廷总还在,大明总还有中兴的机会。”
谭诣听了这话,却是哈哈笑了起来,脸上满是讥讽之色,他道:“大哥倒是好想法。不错,拿下重庆,圣驾是有可能来我四川,可那帮大西贼也能过来,到时算什么?大西贼和大顺贼合兵?”
谭文、谭诣以前都是明廷的川军,和西营的李定国打过不少仗,和闯营的袁宗第、党守素他们也有过不少摩擦,所以谭文听了谭诣这话,以为这个族弟是不愿意和袁宗第他们一块并肩战斗,这才不肯出力。
念及此处,谭文脸色稍缓了缓,语重心长对谭诣道:“二弟,现在社稷危急,以前那些恩怨且都放下吧,眼下咱们必须和袁宗第他们联合起来打破重庆,要不然,社稷可就不保了。”
“打下重庆难道社稷就能保住了?”谭诣却是一幅油泼不进的样子,他摇头道:“大哥,实话与你说了吧,我对这明朝真是不看好,现在清兵几十万入了云南,大哥真以为明朝还能得存?”
“你什么意思!”谭文脸色一变。
谭诣微一迟疑,终是开口道:“兄弟的意思很简单,趁着咱们手上有兵还能威胁到清军,不如降了吧,这样清廷也能看重咱们兄弟。”
这话一说,谭文气的厉声喝道:“混帐,你竟是存了降鞑子的心思!”
牟胜也是心中一紧,下意识将手按在了刀柄之上。谭弘那边终是听到二哥和大哥道出心中真实想法,也不掩饰什么,抬头紧紧盯着大哥谭文。
谭文冷笑一声音,道:“混帐不混帐的,兄弟不管,兄弟只知道大清那边一向善待降官,原先在明朝做的什么官,封的什么爵,大清那边一样给。孙可望这个秦王投过去不也当了义王?。。。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当大清的侯爷总比当快要完蛋的大明侯爷要强吧?”
谭弘也道:“大哥,就算大清给咱们降了爵,可也不会差到哪去,怎么也能保住咱谭家的荣华富贵。你还是听二哥的劝,跟咱们一块降了大清吧。”
谭文呼吸变得急促,视线在谭诣和谭弘脸上不断来回,最后,他叹了口气,沉声道:“你们两个什么时候有这念头的。”
谭弘看了眼谭诣,不敢说。谭诣却想既已撕破脸皮,把话挑明,那便索性如实道出,反正今儿这事难以善了了。
“降清这个念头我们早就有了,不过一直以来大哥看的紧,我们做不得而矣。”
“你们这么做对得起列祖列宗吗,你们难道真要自毁衣冠去做那禽兽之人么!”
“有官做,有荣华富贵可享,不过剔发而矣,怎的就是禽兽了!不瞒大哥,兄弟我还觉得脑后留根辫子很好看呢!”
“你。。。。你。。。!”
谭文实在忍受不住,怒吼一声拔刀出鞘:“你们真敢降鞑子,我就杀了你们!”
“杀我们?”
谭诣冷哼一声,朝亲卫打了个眼色,那亲卫立时喊了一声,顿时谭诣手下的亲兵冲进了帐中,将谭文和牟胜及他们的亲卫围在一起。
冲进帐中的谭诣亲兵比谭文和牟胜带来的亲卫多的多,局面对谭文和牟胜十分的不利。
“你们要杀我?”
谭文脸色苍白,他明白自己这两个话弟是不打算让自己活着离开了。牟胜的心也跳的厉害,但握刀的手却越握越紧。
谭诣面不改色的看着谭文,冷冷道:“是大哥逼我的。”
谭文吐了口气:“你们当真要降了满鞑子?”
“我是为保谭家!”
谭诣目中凶光闪动,谭弘则是有些羞愧。
“那没有什么好说的,我谭文顶天立地的汉子,上跪天下跪地,就是不跪满鞑子!有本事,你便杀我吧!”
谭文将刀缓缓指向谭诣,牟胜也将刀抽了出来,几个亲卫彼此对视一眼,坚定的拔刀在手等待着这最后的搏杀。
“大哥莫怪兄弟我心狠了,兄弟实在是不敢放你离开!”谭诣说完,把手一挥,朝众亲兵喝道:“动手!”
随着谭诣话音落下,帐中顿时响起刀击声,一番厮杀过后,牟胜和那几个亲卫倒在血泊之中。
谭文腹部被长刀穿过,临死前直瞪着谭诣和谭弘,死也不肯瞑目。(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无绝人之处
望着轰然倒地、死不瞑目的大哥谭文,谭弘面有不忍之色,隐有后悔之色。谭诣却平静的命人将谭文及牟胜等人尸体拖出,又唤来手下总兵冯景明,命他立即往重庆临江门下喊话,联络城中守军洽谈投降。
谭诣决意降清之事早在来重庆的路上便与麾下将领沟通过,不愿降清的早被他诛杀,剩下的都是等着剃发保富贵之辈。故早有准备的冯景明对谭文等人之死一点也不惊讶,应声领命而去。
出帐时,谭弘瞥见了冯景明的帽子下似乎吊着一根辫子,再细一看,二哥谭诣的手下都已经剃发结辫,不由腮帮一动,回首看向谭诣时,对方早已摘下帽子坐在凳上,一个亲兵正拿着锋利的剃刀为其剃去额头的头发。
看到谭弘模样,谭诣轻笑一声,既是相劝又是命令道:“事已至此,三弟也坐下剃发吧。”
谭弘默默落座,任由谭诣手下亲兵过来为他剃发。
油灯下,一地血泊,一地黑发。
摸着光秃秃的脑袋,谭诣哈哈一笑,要亲兵取来镜子,一照之下十分满意,一点也碍眼,挺好看的嘛。
谭弘也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脑袋,却没有去照镜子,而是盯着地上的血泊和头发长长叹了口气。
“三弟后悔了?”
谭诣不动声色的走到了谭弘身边。
谭弘轻叹一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衣冠承之祖宗,今日弃之实为不孝。若非为保谭家上下,我不会赞同二哥,更不会同意对大哥下毒手。”
“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若非明朝败亡已成定局,我也不会有降清之念。”
“二哥,若我们死后,祖宗见了我们这幅模样,他们会饶恕我们吗?”
谭诣怔住,没有说话。
谭弘摇了摇头,有些疲倦道:“下面的事情都由二哥主持了,我不想和清军打交道。”
说完,谭弘便迈出大帐,头也不回消失在夜色之中。许久,谭诣不屑的哧笑一声,心道这三弟真是婆妈之人,事情都已做了,怎的还那么多念头,祖宗算什么,不过死人。这世上事不是死人能够过问,也不是死人能够决定的!
现在,将由他来决定重庆的得失。
(作者注:谭弘三藩之乱恢复衣冠,起兵反清复明。身死,二子皆殉,谭氏一族死绝。谭弘死前留言宁谭家子嗣断绝,也不辱祖宗,不为清人。)
。。。。。。
冯景明奉谭诣命偷偷潜至临江城下喊话,城上清兵听了之后,好一阵才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忙急忙通报总兵程廷俊和王明德。
王明德和程廷俊都是傻眼了,不敢相信城外二谭竟然要投降,因为重庆城下的明军是城中清军三四倍之多,且刚刚将重庆彻底合围,二总兵对守住重庆都失去信心,抱着都是拖一天便多一天的念头。现在却突然传来明军要投降的喜讯,这让二总兵真是惊愕万分,难以置信。
一番迟疑后,王明德要人将冯景明拉上城头,结果冯景明到了他二人面前后,什么都不说便直接摘掉帽子,露出剔得光秃秃的脑袋,脑后那根刚刚编起的鼠尾辫在火把映射下显得那么狰狞,又那么亲近。
“我家侯爷已决意降大清,并诛杀谭文,全军剔发,特遣我来与城中联络!”
“此事当真?”
程廷俊觉得自己都快说不出话来了,王明德也是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这事也太玄乎了些,但转念一想却又觉说得过去,那二谭选这个时候降清,可是比选在任何时候降清都要来得好,来得妙!
慎重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