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血祭山河-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

    工程区域之内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超过五十五万人,总耗资高达二十五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原子弹才终止了日本人的最后顽抗。

    高飞记得1942年初,美国科学家虽然对原子弹的机制、应该努力的方向,甚至费用和时间都有了大致的构想,但核研究的庞大工程已经超过了科学研究机构的能力,美国政府已经转向战争,但是美国庞大的工业体系中,依然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有关生产设施的建设。

    美国核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布什认为,只有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来,布什强调了原子弹的光明前景,提出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十万人当中,只有十二个人知道全盘的计划,其代号为使徒。

    其实,全体人员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在从事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在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长时期内进行复杂的计算,但大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美国为确保首先研制出原子弹,成立了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收集其它国家研制原子弹的情报,并且派出突击队摧毁德国设在挪威的重水工厂。

    而日本人方面,石原莞尔是最先提出利用核聚变制造原子武器的,同时石原莞尔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担任关东军参谋长之后,便着手开始组织集中相关人员,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军界上层就曾讨论过核物理的问题。

    最早对此表示感兴趣的科学技术署长官安田武雄,安田武雄密切注意国外科学文献特别是有关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具有极大爆炸威力的文章,安田武雄委托物理化学研究所讨论研制铀弹的可能性,并由日本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教授负责,根据仁科的请求一百多名从事核研究的学者免除军役聚集到他的部下,但是一直以来都没能获得政府方面的全力支持,其的经费不过区区二百万日元。

    这样一切直到石原莞尔上任关东军参谋长一职之后才有所改变,石原莞尔在他的能力权限范围之内给予了安田武雄等人极大的支持。

    自己竟让放跑了日本人的核子研究团队?懊恼不已的高飞决定派遣特种作战分队向朝鲜方向实施渗透,找到这条被石原莞尔藏起来的毒蛇,要将日本人的一切可能全部扼杀在萌芽之中,结合之前日军在远东发现铀矿的情报,高飞分析日本人的核研究并没有被如同历史上一般因为铀矿的关系被彻底的扼杀,而是已经启动了程序,如果被日本人真的研究出了核裂变武器,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不过让高飞大大出乎预料的是,日军第五方面军在司令官土肥原贤二调离之后,参谋长清司高明指挥下,选择了全军玉碎,虽然遭到了石原莞尔的出卖和背弃,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投降没有一个人承担得起这样严重的后果,他们都要为自己在日本的家人着想,战死在这里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清司高明还有选择,在生死之间清司高明选择了绝路,谷寿夫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就没那么幸运了。

    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玉碎作战命令下达之后,包括清司高明在内的全体将官剖腹自尽,部队于当晚向陈诚所指挥的东路集群发起玉碎攻击。

第九百一十四章东北大发展(一)

    日军置之死地的反扑也大大的超出了陈诚的预料,这也是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进行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玉碎作战,在最初的混乱之后,陈诚察觉到了这是日本人最后的疯狂,亦投入了第五军、第八军、第十军、第十一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等部队,对日军反击的部队实施两翼包抄,中央集中突破的战术,以轰炸配合重炮、坦克,给予日军迎头痛击,失去了指挥系统又缺乏弹药物资补给的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玉碎攻击只维持到几个小时的势头,随即便陷入了彻底的崩溃,日军宪兵开始有计划的屠杀伤员和***,焚毁重要文件,被包围的头山林的日军第五方面军司令部的二千余名官兵使用手榴弹互炸自尽。

    这对于普通部队来说是多么的奢侈的行径,前线的官兵反击连子弹都不充裕,恐怕也只有司令部才能享受用手榴弹互炸自杀的待遇了,日军第五方面军近万被击溃的部队跑得漫山遍野都是,中国官兵如同搜山抓兔子一般,树洞里、石头缝中、山崖下、甚至厕所的茅坑里面都能找到勇武万分的大日帝国皇军的身影。

    高飞则集中优兵力与火力对谷寿夫所部实施围歼,谷寿夫的关东军突击集群早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在虎头要塞与中国青年军硬憾二十余天,双方都遭到了较大的伤亡,这是中国青年军自组建以来前所未有过的损失,高飞也不得不再次对日军重视起来,日军只有供给充足,指挥得法的话,还是非常有战斗力的,正如现在进行的分割包围,日军的残部在山林丘陵之间不断的进行顽抗,给清剿部队带来很大的麻烦,不过一切已经是尘埃落定了,日本关东军从中国领土上的败亡已经成为定局。

    高飞为了进攻远东与日军决战储备了大量的弹药与物资,结果适得其反,在自己家门口与日本人拼了个头破血流,虽然打得日本人哭爹叫娘,但是高飞自己清楚,他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中朝有漫长的边境线,日军关东军至少有八十余万部队和大量的难民涌入朝鲜,朝鲜大多是穷乡僻壤之地,如果不加强守备,日军很可能会窜过来给自己添乱。

    仗打到这个份上,不仅仅是自己人困马乏,就连陈诚的东路集群也是熬得快要灯枯油尽了,连续长达半年多的作战让部队极为疲劳,部队急需全面的休整,而且高飞在计划如果将陈诚赶走,东北与远东这一亩三分地上面,高飞不想任何人染指,但是如果赶走陈诚,这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高飞没想出具体的好办法,但是日本人却给了他一份见面礼,1943年8月25日军,何应钦、顾祝同指挥的进攻上海的七个军的部队遭遇了日军的顽强抵抗,虽然中美联合空军全力支援,但是苦战一周部队不但伤亡惨重,而且未能前进一步,反而第六十九军还把自己的攻击出发阵地给丢了,震怒万分的蒋介石在法办作战不利的相关人员之后,才突然发觉,自己的精锐部队似乎全部投入到了东北?

    在抽调中国青年军还是陈诚所部的问题上,蒋介石也犹豫再三,毕竟下一步是向远东进军,虽然与苏联人方面达成了归还领土的协议,但是苏联人会不会履行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最为关键的是陈诚中规中矩很可能搞不过苏联人,必须要有高飞这样匪气十足的将领在前面撑着,万一出了问题自己在出面收拾,而且现在的中国青年军已经有些尾大之势态,也是时候该对高飞所部进行削弱的时候了。

    不过蒋介石考虑的却非常多,削弱高飞中国青年军所部会不会激化其与中央的矛盾?被人视为狡兔死、走狗烹,蒋介石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在这方面他自己也知道需要谨慎,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方面明确提出中国青年军主力在进攻日本本土之后,未来将用于欧洲战场作战,这是同盟国方面既定的协议,而且现在东北的建设也离不开高飞,换任何人插手都难民的上下其手,更为主要的是也没办法从美国人哪里拉来更多的援建和援助。

    蒋介石顾惜自己的声誉不肯对高飞实施削弱政策最为主要的担忧是来自同盟国方面,而且蒋介石连续提拔了杜聿明、蒋经国担任中国青年军副总司令官,不过这两位司令官并不在一线作战部队,更不在长春的中国青年军总司令部,而在南京的联勤司令部。

    在这方面蒋介石考虑的非常周全,毕竟日后的主要作战都集中在了远东与未来登陆日本本土,高飞这个中国青年军总司令官身兼中国远征军司令官自然无瑕顾及国内,这样的话两位副总司令就能名正言顺的担负起指挥责任,高飞作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官专司国外远征军作战,等战后部队分批回国在解甲归田也是来得及的,所以蒋介石认为不要急于一时之功。

    而高飞方面则没想到蒋介石竟然如此的体贴,将陈诚的东路集群只留下了一个第五军,其余部队全部抽调回了关内,虽然陈诚非常不高兴,但是命令就是命令,而且是如此突如其来的命令,都以为此番高飞的好运要到头的人们也是大跌眼镜?没人清楚蒋介石到底是如何考虑的,但是中国青年军如日中天的声望和军威已经到了难以制衡的阶段。

    不过高飞显然没有考虑那么多,高飞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部队的休整和东北的建设与研发上面,现在对于高飞来说时间就是一切,m4e3a8虽然是谢尔曼系列最终的型号,但是这玩意拿到欧洲战场上去就是一盘菜,面对黑豹、虎式根本不占据任何优势,尤其是德军新装备的豹h型新式坦克。

    但是,部队的休整归休整,高飞命令沈英雄立即组织三个军的部队进入远东,以最快速度抵达中苏协定中的边界线,开始设防构筑工事。

第九百一十五章东北大发展(二)

    沈英雄也算是临危授命,带领部队进入远东接收国土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也是危机重重,高飞抽调了新编第一军、第四军与机械化军作为第一批快速接收部队,集中了全部的车辆,高飞现在要做的就是与苏军抢时间,苏联人无信这一点高飞在清楚不过了,高飞不相信斯大林,就如同斯大林不相信高飞一般,再者说两者也不在同一层面上,一个是一国之最高统帅,一个是一国之将领。

    一面是集中兵力对中朝边境严防死守,毕竟日本关东军是百足之虫僵而不死,石原莞尔能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组织如此大规模的突围,又让自己失去了拦截的最佳时机,高飞才清楚的意识到,战略上的主动优势是何等的重要,武器制胜论又其的道理,但是却并不是万能的,比如此次作战的失败就在于自己轻敌了,而且忽视了与陈诚集群的配合。

    在长春召开的中国青年军东北给光复战役总结和进军远东动员会议上,高飞做出了全面性的总结,之后在师以上将领的内部会议上,高飞做了公开性质的检讨,对于此番光复东北与日军试图决战远东的整体作战计划进行的检讨,中国青年军还不具备与日军关东军主力进行全面决战的整体实力,或许说两者之间的差距并非战前分析的如此之大。

    在武器方面,中国青年军的弹药补给出现了多次问题,太过依靠美国人的援助,如果此刻美国的援助出现问题的话,那么正处于战役之中的中国青年军恐怕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高飞下决心在东北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实现坦克、飞机以及火炮与配套弹药的生产,这一点美国政府方面也是完全同意的,尤其高飞暗中以黄金在美国购买整体工厂,以美国公司名义进行拆迁投资转移工厂的举动,在美国政府尚未察觉之前,美国政府还孤立商人前往中国投资建厂,以减少美国政府的负担。

    随即1943年8月30日,高飞在长白山天池脚下选定风水之地开始建设抗日战争光复东北牺牲将士纪念碑,9月18日在纪念碑地基动工仪式上,高飞主持了公祭仪式,并且正式宣布中国青年军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四军与机械化军出兵远东,根据中苏开罗协定相关条款,收复满清割让给沙俄的中国领土,在同时宣布中国青年军为了适应大规模的作战需要,于东北开始大整军,并且准备随后整军完成,以不少于五个集团军的兵力进驻远东地区。

    高飞的声明深深的刺激到了斯大林,斯大林没想到他给中国人一个釜底抽薪,结果日本人却来了一个逃遁无踪,他向远东调集的部队还在途中,现在中**队宣布根据开始协定进军远东,他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阻挡,要么就与中国人硬碰硬一下,也许中国人会退缩,但是如果中国人不退缩,问题就会出现了,苏联就要面对同盟国方面的指责和责难,这是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想面对的,最为关键的是进军远东的中**队总指挥并不是最高统帅部之前分析推断的陈诚,而恰恰的斯大林最讨厌的高飞,在这一点上斯大林与丘吉尔形成了两人之间为数不多的一个共同点。

    高飞要整经备武,说白了就是大规模的发展经济和生产武器装备,高飞有在缅甸和张家口劫掠的英军和日军黄金家底也算是颇为丰厚,但是面对百废待兴的整个东北工业基地,高飞还是感觉手头的钱总是不够花,南京国民政府那边同样是靠美援物资吃饭,发国难财的比比皆是,想拦住这些黑手伸向东北,高飞一方面是严词拒绝,另外一方面是派特种部队扮作日伪潜伏特务,将那些投机倒把和投机者全部以绑票的形式抓起来,缴纳巨额赎金之后才会得以释放,所以国内的投机商们最渴望的就是前往东北,同时最害怕的也是东北。

    飞机制造方面高飞是从美国引进了全套设备和发动机,因为战斗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体现,在东北短时间内生产合格的航空发动机还不现实,高飞准备从坦克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开始着手,有些时候还没走利落就想跑,是很容易摔跟头的,在经济恢复和工业生产建设方面,高飞不玩半点虚假的,也容不得人玩虚假的,在科学数据面前玩假的,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从而得不偿失。

    高飞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坦克方面,美国与苏联义务教育普及得非常好,而在中国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口是文盲,装甲兵是需要一定文化基础的兵种,高飞不能让自己宝贵的装甲兵开着美国人制造的打火机去欧洲和德国人血拼。

    因为交战双方坦克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敌方坦克发展的影响,简单的说即在火力上要完全超过敌方坦克的火力,而在装甲防护上要能对抗敌方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打击,这一种水涨船高的发展模式,同时更是交战两国之间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乃至科研实力水平的整体代表。

    美国人就曾设想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国坦克的质量优势,不过美国人干得很聪明,在北非将m4谢尔曼提供给了英国人,在欧洲战场提供给了苏联人,结果两者都被德国人打得抱头鼠窜损失惨重,尤其是北非的英军,德国人竟然用击毁修复的m4e3a8谢尔曼坦克与m4a3谢尔曼坦克组成了二个装甲团,可以说是抽耳光抽到了极致的地步。

    美国提供给高飞的是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生产线,所以也就意味着高飞要设计新式坦克就必须进行全方面的调整,而且高飞也清楚美国人并不甘心坦克技术上的劣势,早在1942年,即研制出第一辆重型坦克t1e2,后来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又发展成m6重型坦克。

第九百一十六章海参崴事件

    高飞对m6高大的轮廓非常不感兴趣,那只会成为敌人的靶子,唯一能够走的就是走精品路线,少而精的模式,如同后世以色列的坦克一般,堪称防御最好,美国人生产线用来生产苏式坦克显然不合适,而且高飞对于美国人来说并不感激,而且还多有提防,因为在历史上美国因为中国战场地位重要性的下降,毫不犹豫的就将中国彻底的出卖了。

    让高飞头疼的是日本人入侵运动的时候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虽然进行了多场大规模的屠杀,但是对城市设施和工业设施却基本没进行任何的破坏,尤其是铁路和桥梁方面,苏联人撤退的时候却撤走了一切可以拆走的东西,就连电线、下水设施都全部进行了破坏,就更别提什么铁路和桥梁了,苏联人让移交中国的定远地区一下几乎回到了石器时代,道路、桥梁全部被破坏,部队推进十分艰难。

    原本向中苏边境跟着日本人屁股前进的苏军三个师的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五个师,其中一个还是紧急从东线抽调来的近卫军坦克师。

    在海参崴郊外机械化军的一个装甲团与苏军的一个坦克营由对峙转变发生的交火,事件爆发之后,高飞立即停止全部休整,准备输送部队,并且将中美联合空军拨调中国青年军远东驻军的作战飞机全部派往海参崴,对苏军坦克师驻地实施轰炸。

    高飞的过激举动让苏联方面无比震惊,这场秘密交战是在双方不生不响的情况下发生的,根据战果调查,美制的m4e3a8谢尔曼中型坦克不是t…34/85的对手,虽然中国青年军的装甲部队奋起还击,但是武器装备的差距和中国青年军部队在装甲部队的训练方面的欠缺使得战况几乎一面倒。

    打惯了日本人薄皮大馅战车的中国青年军坦克手们第一次遇到这些经验丰富,战斗力极高战斗意志非常强的对手,而且m4e3a8谢尔曼中型坦克在t…34/85中型坦克的作战中并不占据优势,两种都是各有所长的优秀坦克,历史上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对抗,苏联人的挑衅让高飞真正的认识到了不足,自己引以为傲的机械化军还不是苏军一个装甲军的对手,而苏军有五十一个装甲师在东线作战,实力之悬殊可见一斑?

    机械化军重装第一师第三团损失三十七辆m4e3a8谢尔曼中型坦克,而苏联人仅仅损失七辆t…34/85中型坦克和斯大林二型重型坦克,事件的起因是苏军坦克师授命进行试探性挑衅,根据苏联方面最高统帅部的分析国民政府很可能向英美实施政治求援,或者抗议等行为,这样苏联方面就先拖住国民政府的接收行为,从远东战场将七十个师的兵力进行抽调,投入加强到主要攻击方面,等到东线正面战场击溃德国人之后,在不断调集新生军力进入远东,通过斯大林最高统帅的身份置换,彻底否认中苏开罗协定的合法性。

    但是,显然中国人的反应超出了苏联方面的预计,中国青年军当即就进行了猛烈的还击,大批的部队开始集结,原本在黑龙江整训的轻装集群开始开始的向贝加尔湖地域挺进,似乎要切断苏军在远东的部队的后路,而且当夜又展开的猛烈的空袭,中国青年军似乎把苏军视为了日本人第二,用中国青年军与苏军交涉的参谋长沈英雄的话说,就是一切停留的中国领土上的外**队都是侵略者,驱逐或许就地消灭。

    中苏方面的交火震惊了华盛顿与伦敦,南京方面则跟无事人一般,无论谁询问回复都是正在调查,蒋介石则出面听取了高飞的电话汇报,对于高飞坚决打的决心蒋介石没有支持亦没有反对,蒋介石也在观望国际动向。

    美国与英国特使相继前往中国和通过远东前往苏联,对于斯大林来说,在远东的挑衅几乎是得不偿失的,这让他抽调部队的计划暂时的停止了下来,因为中国青年军总司令官高飞在战略还是非常有见地的,如果被其发现了红色帝国的虚弱该如何处理?而且在海参崴事件中,斯大林几乎是独断乾坤坚持强硬立场。

    不过斯大林也清楚,拳头强硬才是真正的强硬,立场的强硬是随着时局和力量的对比所发生变化的,中国青年军的背后是孤注一掷支持的美国人与英国人,苏联需要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援助,为此斯大林感到万分的头疼,争取美国人与英国人的支持对于现在的苏联非常重要,斯大林决定演场好戏给美国人和英国人看看,但是高飞却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

    不过,斯大林的打算落空了,美国与英国方面显然并不支持苏联调查的主张,要求苏联方面按照开罗协定执行,因为美国制定的整体先亚后欧的战略决战准备很有可能因为苏联人在远东的小动作最终功亏一篑,斯大林命令在从远东撤退的同时加大破坏力度,但是斯大林哪里知道,在远东苏军已经没有任何可以破坏的东西了,除了海参崴之外的全部城市被焚烧一空,让中国人没粮食吃,没房子住,没有水和电在内的一切一切。

    除此之外,苏联人将滞留在远东的七十余万日本难民强行扣留,押往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从事重体力劳动。

    海参崴事件虽然非常迅速的得到了解决,但是高飞不是笨蛋,让斯大林吞下了一枚苦果的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必须向美国人进行靠拢,成为美国未来挟制苏联的筹码,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平衡的两大势力之间才是最为游刃有余的,而不是在战略平衡尚未失衡之前倒向任何一方。

    斯大林对于土地的执着让高飞很是震惊,尤其是在这种条件下苏联人还敢做出尝试,高飞的猛烈还击也让苏联人意识到了中国方面捍卫领土的决心与主张,这只不过是暂时性的将问题压制住了,一旦苏联人面对的主要敌人德国人被瓦解,那么远东问题将从回桌面。

第九百一十七章 穷兵黩武(上)

    高飞不是傻瓜,斯大林吃了这么大的一个瘪的情况下肯定会在酝酿很多报复性的手段,而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加强武装部队的自身的实力,高飞将苏军新式t…34/85中型坦克与斯大林二型重型坦克的残骸分别移交了美军方面,m4e3a8谢尔曼中型坦克在与t…34/85中型坦克的对战中竟然不占据优势,这一点让美国人也十分震惊,尤其是如此大的损失比例,要知道苏军与德军交战中苏军的各类型t…34坦克损失数字一直居高不下,排除驾驶人员等各方面的因素,从火炮的威力到穿甲的深度等等方面综合分析,如果让m4e3a8谢尔曼中型坦克对阵德军最新式的黑豹h中型坦克,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海参崴事件虽然是以苏联方面的暂时退步告一段落,但也深深的刺激了高飞,在美国金属专家的帮助下,分析苏军坦克的装甲和其提供的德国坦克的装甲数据,结合美国方面的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高飞提出在东北生产新式的重型坦克或者中型坦克的设想得到了美国方面的全力支持。

    但是对于美国人方面提供的m6坦克的方案,高飞给予了否决,因为从数据方面看该坦克的性能虽然优于德国的黑豹d中型坦克,但在火炮穿甲厚度与防护性方面比不上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而且这仅仅是美国人提供的理论数据而已,很多理论上行得通的事情,在真实的战场上是需要大量鲜血去证明其是错误的,装备和战略战术亦是如此。

    而且,高飞清楚美国人正在秘密试验潘兴t26e3与潘兴t26e4两种所谓的重型坦克,美国人安装在潘兴t26e3的主炮为九十毫米m3型坦克炮,t26e4为九十毫米t15e2型坦克炮,两者都是美军九十毫米高射炮的改造产物,这与德国坦克炮发展思路相似,起因无非是高射炮具有与坦克炮同样的高初速特征。

    m3炮身长五十倍口径,t15e2炮身长七十倍口径,如同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装载五十六倍口径的kwk36,而虎王装载则是七十一倍口径的kwk43,这样的设计可以节约很大的成本的同时,缩短列装的时间,与苏联人用加农炮代替在单独开发坦克炮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而且苏联人与美国人设计坦克的思路也完全的不符,运用战术更是不同,苏联人的主导思路是装甲集群的中央重兵团突击战略,美国人更强调地空联合作战,空军占据主导,坦克是战术层面武器。

    而且,美国人竟然给自己他们已经淘汰的设计计划,于是高飞决定在长春成了装甲坦克设计院,自行设计研发新式车种,毕竟美国人设计的潘兴t26e3还是潘兴t26e4坦克,虽然是按照重型坦克设计的,实际上美国大规模列装的时候,潘兴系列坦克全部为中型坦克。

    对于美国人方面提供的炮身长五十倍口径m3式坦克炮,与炮身长七十倍口径t15e2坦克炮,高飞对于其的口径也不算满意,但是高飞知道,制造这种带有线膛的坦克炮的成本相对较高,如果在提高弹种研究方面考虑,高飞毕竟倾向于自主研发,因为装甲坦克火炮的技术是由于战争的升级才进行研发升级的,是战争推动的科研的进步,就如同矛与盾之间的关系一般。

    很多技术实际上已经满足的研发的需要的制造的条件,但是由于成本和需要的之间的经济技术等诸多关系,就如同明明七十五毫米火炮就能有效摧毁的目标,为何要研发一百五十毫米火炮去摧毁?战争同样是在综合国力和经济层面上的双重较量。

    而且,后世坦克大多采用滑膛炮,高飞想采用滑膛炮的主要原因是滑膛炮采用长径比较大的动能弹,因而穿甲能力强,二是管壁较厚,且无膛线,不存在膛线烧蚀问题,膛内阻力小,使用寿命较长,更符合经济性方面的要求,只要解决合金与防热隔层技术问题,滑膛炮的战斗综合数值远远要超过线膛跑。

    而且滑膛炮发射的弹种药装比线膛跑多,膛内压力大,因而发射初速能大,可以提高穿甲弹的穿甲能力,而且滑膛炮发射破甲弹时,由于弹丸不靠膛线稳定,因而无离心力对聚能射流的有害影响,破甲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炮弹无滑动弹带和传动机构,减轻了弹重,火炮的后座形成也相应得到减小。

    但是在星型转动机构和湿性弹药架方面,包括稳定射击仪等方面,全部采用美国技术的翻版,美军的星型转动机构射界为360度,炮塔旋转一周仅仅需十七秒,高低射界为负十度到正二十度,而德国虎式的炮塔在液压驱动下旋转一周需要十九秒之多,斯大林二型坦克则需要二十三秒,相对供直接射击用的潜望式瞄准镜和望远式瞄准镜,美国人还为坦克装配了供间接射击用的方位仪和象限仪,而且美国人已经在北非得到了德国人开始列装的主动式红外线夜间瞄准具的残骸,相信很快美国人的研究就会有结果。

    对于新式的坦克,高飞原本向参照潘兴t26e3的低矮车身,但是在炮塔的选择方面高飞倾向成本极高的钢混合金整体铸造炮塔的模式。

    在坦克的设计上依据坦克上各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装甲厚度,受攻击概率大的正面装甲较厚,其余部位如顶部、底部、两侧及后侧则降低,并且前装甲做成倾斜状,来增加跳弹几率以及增加炮弹需要水平穿透的装甲厚度。

    高飞非常清楚,现在很多技术都已经完全成型,并且可以参照,如同铸造钢合金炮塔的技术在鞍钢就可以完全得到满足,但是其高昂的成本让美国工程师都望而生畏,高飞依仗的是一切的资本全部来源于国家的资源,而且中国的经济已经近乎于崩溃的边缘,不用受到经济方面的过大限制,这也就意味着高飞可以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