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替明-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没想到。洪承畴这领兵一回去,顿时就让勤王大营轰动起来。俗话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马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勤王军征战了一年,拿命和强大的建虏在拼。就算这样,也差不多只是保证了他们的基本后勤而已。至于军饷么,有一个月没一个月的,一直拖着。更不用说杀敌赏银了。一直连个影子都没有。

    原本抚宁的勤王大营中就有闹银子的势头,亏了孙承宗这员朝廷重臣。军中威望甚高的阁老镇着,才没发生什么意外。

    可洪承畴这次出去一趟,回来后那叫一个富,让留守的上至各路将领,下至小兵都非常眼红、嫉妒。

    在这种气氛下,两边人马一个小摩擦就闹了起来。一边说大家都是勤王军。凭什么你有剿匪的福利?另外一边说这也是我们拿命去拼的,都是杀敌所得,凭什么要分给不去的你们?

    至于那些财富到底怎么来的,其实只要是当兵的,心中都有数。只是不摆到明面上来。但闹凶了,也就无所谓了,直接指责洪承畴带出去的那些兵趁着剿匪的名头杀良夺财什么的。另外一边自然不可能承认,口角激烈下,双方甚至兵戎相见。

    孙承宗在一开始的时候,弹压过几次,效果还算可以。但这种情况激烈起来的时候,就算是孙承宗出面也没用,很是火并了几次,最后迫使孙承宗杀了几百人才算暂时弹压住。

    但财富的不均,迟早会让双方再度冲突。而让一方把钱拿出来分给另外一方,却又是不可能的事情。你朝廷还欠我军饷赏银没给,还要把我剿匪所得再分出去,替你朝廷出钱,怎么可能呢!

    另外一方自然更为气愤,军饷赏银没有,剿匪福利也没有,还有没有天理了?

    闹到后来,双方都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到了朝廷拖欠的军饷赏银上。因为流贼差不多都被剿得差不多,这块已经没有期盼了。

    孙承宗看着不对,怕抚宁勤王大营闹兵变,就火速把情况报到了京师,要求出一部分银子来安抚。

    但朝廷那来的银子,之前已经竭尽所能,拼了老命在凑勤王军的后勤,家底早就空了,能想得办法也早就想了,实在是一个铜板都没有。

    但抚宁勤王军大营要是闹兵变的话,那可是非常危险的。朝廷正在发愁想办法时,忽然又传来一个消息,让这事变得火上浇油。

    据传闻有中原几个地方的百姓陆续进京告御状,控诉剿匪的官军不分流贼和良民,眼中只认钱财,多少村镇被剿灭,要求朝廷还一个公道。

    这些所谓的百姓其实都是有背景的,否则的话,根本不可能来告御状。当然了,这些百姓的背景自然不会很大,否则那些官军也不敢下手。但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反正这些人进京来告御状了。

    目前朝廷的情况,反正想过个好年是不可能了。勤王军的情绪要安抚,银子肯定要发一些;民愤要平,多少总要表态,要意思一下。

    胡广都能想出来,眼下京师的那个年轻皇帝,估计是一个头比两个大。恐怕要解决这些事情,并不比对付建虏要轻松,朝堂上肯定要有一番动荡。有的人要负责下台,有的人会趁机上台。

    这些事情,要解决起来很烦,胡广自然没心思去替朝堂操心。他扬了扬下巴示意道:“这份情报先归档,暂时不用理会,看他们后续进展再说。”

    塔娜自然是替胡广整理过情报,当即点头,拿着那份情报站起来,刚想挪步,忽然眉头一皱,急忙用手掩。(未完待续。)

592 暗流涌动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不过她还是没有忍住,干呕了起来。

    胡广一见,心中一惊,以为塔娜身体怎么了,连忙站起来,刚想过去时,却发现她没有呕出来,也已停止了呕的动作,略微有点羞红着脸,抬起头来。

    胡广的灵魂比这身体要成熟多了,也懂得多。这两个月来和塔娜做些什么事情,自然心中有数。因此这一见,忽然灵光一闪,带着惊喜问道:“有了?”

    “好像有了!”塔娜有点不确定,不过这有没有的症状,早已有人传授过,琢磨着好像附和道。

    “郎中有看过么?”胡广见此,连忙问了句。不过没等塔娜回答,朝门口的护卫大声喊道:“快,传郎中过来看看。”

    塔娜见自己相公紧张、惊喜,心中不由得感到一丝甜蜜。由此,她表现得很是温顺,接着听胡广的吩咐,让坐就坐,让怎么坐就怎么坐。

    没过多久,郎中确诊塔娜是有了。这一下,喜讯当即传遍了鹰嘴沟根据地。也有人不顾严寒,快马跑去归化城向拉克申报喜。

    这个年节,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叫天军的根据地内却是暖在人心,一片喜庆,有真正过年、过好年的气氛。

    不过相对叫天军的气氛来说,明国京师就惨多了。勤王军的事情,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建虏不来打,自己也会乱的严峻形势。

    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临时提高赋税。以解决目前的困境。户部尚书毕自严遂请每亩加三厘,于是增田赋一百六十五万余,合旧所增,共六百八十余万。这中间还有一个说法,也值得提一提。

    原本这个加赋是向全国开征的,但朝中江南地区官员多。且以前就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江南列来是赋税重地,收得比别的任何地方都要多。眼下要是再加赋,怕是会把大明的粮仓钱库给毁了。

    且全天下的百姓都是大明皇帝的百姓,不能厚此薄彼。之前的赋税在江南已经重了,这次的加赋就不能加江南地区了。

    于是,一如原本的历史,看似要公平的加赋,直接忽视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给原本落后的地区带来了严重的雪上加霜。

    而且按大明官员的尿性。朝廷多征收一分,在他们的火耗下,老百姓要付出三分、五分的财。

    在这严寒之下,一场灾难降临在中原、西北百姓的身上。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冻死在路边,成为一名饿殍。

    刚进入崇祯四年,福建数千人起事,自长赖坑突攻瑞金县不破,遁走福建古城。而在受过流贼荼毒。被官军又轮了一回后,再次被朝廷重税逼迫。犹如冬季的枯草,只差一根火柴来点燃了。

    与此同时,在辽东沈阳,皇太极集诸贝勒大臣议,定官制,设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贝勒管部事。每部有承政(蒙古承政、汉承政),其下设参政八员,启心郎及笔帖式若干。各司其事,事不留行。

    另外,建虏从山海关得到红夷大炮。分别从山海关和东江镇得到懂铸炮之术的匠人。在皇太极改制之时,献上了一份厚礼。

    即建虏能自己铸造红夷大炮,炮身上镌曰:天祐助威大将军。并有铸造年月,督造官员及铸匠、铁匠的姓名。质量严格把控,以后攻城多了一杀器,补了建虏的短板。

    除去叫天军之外,其实天下大势并没有因为胡广的出现而得到根本的改变。**不堪的明国继续滑向灭亡的深渊,就算崇祯皇帝身体力行、一心想振兴明国也根本无济于事。

    而建虏作为新兴势力,虽然被叫天军狠狠地打击了一番,可它还是展现出它蓬勃的生气,有别于明国腐朽没落。

    崇祯四年,即一六三一年的严寒刚过去,万物复苏,冬眠的动物纷纷苏醒开始猎食时,奴酋皇太极有感于叫天军的强大,迫切希望加快皇权唯一的步伐,以利于自己更好的掌握女真,实现自己的愿望,比历史上提前了几年开始实施了改革。

    他在经过周密部署之后,宣布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并整合附属的蒙古诸部,登基称帝且改“金”国号为“清”,并改年号为崇德。

    一六三一年对于建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年份,史称崇德元年。

    这年初,对于叫天军、明国和满清来说,是相对平静的时段,并没有任何战事发生。

    可表面上的平静,并不等于双方关起门来各过个得日子。那平静的海面下,汹涌的暗流却从来没有停下过。

    在草原上的归化城,随着天气的好转,大批大批的牧民赶着不多的牛羊马,或者干脆就只有载着蒙古包过来投奔叫天军。

    在这些人中间,大部分都是因为严寒而冻死了牛马羊,无法再独立活下去的部族,迫不得已只能投奔其他势力。

    而叫天军在草原上崛起,先后打跑了威震草原的顺义王、林丹汗,甚至还歼灭过将近六千的无敌大金军队。最为关键的是,据说叫天军还很友善,除了族长之类的权力会被剥夺之外,基本上都是善待。

    而这些即将灭亡的部族,他们的族长显然不可能威信很高,能全面控制部族的人,因此对于这样的族群来说,投奔叫天军就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然而,来投奔叫天军的这些人中,却还有一小部分人却怀着另外的目的而来。他们企图帮自己的主子挖掘、刺探出叫天军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强大的原因。

    这样的人,在归化城这边有,作为另外一个通商互市的榆林城,则是更多。

    这不,在城中东北角的“客来”客栈,地处偏僻,按理来说,应该生意不好。

    可事实情况偏偏与常理不同,这个私人所开的偏僻客栈,生意很火爆,几乎天天满客;比起城中几家位置极好的国营,也就是叫天军官方经营的客栈,生意也不逊多让。

    在其中的一间上房内,一名四十来岁的人,看似温文儒雅,是个读过书的人,好像刚从外面回来。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593 好赌的宁完我

    不过,当他一说话时,却表现得和外表完全不一致:“去他娘的,这么热闹的一个地方,竟然连一个赌场都没有!”

    “老爷,没有也好,免得误事。”他边上一名垂手而立的壮汉,低头小声安慰道。

    听他这么一劝,这人猛地转过头,盯着那壮汉,脸上显出怒意。

    不过他终归是没有发出来,只是不耐烦地挥手道:“知道了知道了,本……老爷得主……家看重,千里昭昭赶来,自然不可能误事的。你下去吧,老爷我累了,要休息会。”

    壮汉知道老爷停顿的话原本想说什么,本官和主子在这种地方是不能说出口的,小心隔墙有耳。老爷能认识到这点,应该是可以的。

    只是老爷的赌性太重,就怕管不住自己,迟早有一点会栽在这上面。也真是,老爷这么有学问的一个人,得主子看重,在这次立国的官制上有重大表现,却偏偏好赌成瘾。

    算了,自己只是奉命保护他,扫兴的话就不要说太多,免得被恶了不好。壮汉想着这些,心中一声叹息,恭敬地行礼后便出去了。

    这个儒生般的中年人,是辽阳汉人,名字比较奇怪,姓宁名完我。被建虏掠为奴后,一心改变自己的命运,竭尽所能展现自己,为建虏主子出谋划策,以至于他的才名被奴酋皇太极都听说了,从而得到重用。

    在原本的历史上,宁完我历官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死了还谥文毅,算是不错的结局。不过他的手中,也间接沾满了千万万汉人的血,一如范文程一般。

    而在这个位面。叫天军崛起太过突然,太过强势。从零星收集到的消息看,叫天军的制度和称呼什么,都是闻所未闻,皇太极怀疑叫天军这么厉害和这些没有听说过的官制有关。

    刚好宁完我精通文史,对于官场制度更是熟悉。因此皇太极派了他到榆林来,企图从中寻找叫天军突然崛起的真正原因。

    此时的宁完我,说是想休息,但其实并没有要休息的意思。他只是心愿没有满足,心中不舒服而已。

    在盛京的时候,他为了得到皇太极的赏识,竭力压制自己的赌瘾,拼命表现,最终如愿以偿。

    可越是压抑。就越是会强烈的爆发。宁完我对于外出公干的时候能赌几把,是抱着非常大的期望。可没想到,到了这榆林城,却没有找到赌场,至少他到榆林的第四天,在主要街道逛了一遍,硬是没发现赌场。

    生了一回闷气后,宁完我的心思渐渐地沉静下来。心绪回归到了自己的任务上面。

    不过,一想起这个。他就又有点郁闷。连续几天的打听,能听到的基本上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至于再机密一点的消息,竟然一点都得不到。

    宁完我也不是没干过这种刺探消息的事情,至少他在明国的几次,都是很顺利的。往酒楼茶馆一坐,便能得到消息。而后再有目的性的往几个衙门中拉人请吃喝。或者再塞点钱拉拉关系,想知道什么就很容易知道。

    可是在这榆林城,却完全不一样。每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都需要有不同级别的出入证明。每个衙门的官吏,好像都对消息非常敏感。不要看待人客客气气的。但只要一牵扯到稍微重要的消息,就立刻警惕起来,害得自己不敢再提这种话题。

    宁完我如此想着,自然是不知道胡广作为特工出身,对于这种刺探情报和保密条例之类事情的重视。像宁完我这种级别的情报人员想来叫天军这里刺探情报,完全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再加上叫天军又是新兴势力,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荣,人心并没有腐朽。这两方面一结合,宁完我的任务碰壁不要太正常。

    他想着想着,忽然脑中灵光一闪,顿时有了主意。赌场中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只要自己有心,不管是用耳朵听也好,还是用钱收买也好,肯定能搞到一些消息。

    对于输红了眼的赌徒,只要自己能借他钱再赌,那嘴巴再严,利害关系再大,怕也是顾不得的。

    想到这里,宁完我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如此一来,公事私事兼顾,真是一举二得。

    待得午后稍微休息了会,宁完我便带着壮汉重新出门。经过楼下时,被笑容可掬的掌柜看到,连忙打招呼道:“客官,恭喜发财啊!”

    宁完我听得一愣,难道他知道我要去赌场?如此一想,他情不自禁地用标准大明官话问道:“掌柜,此话何意?”

    他身后的壮汉也有点警惕,眼睛盯着那中年掌柜,想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

    只见这中年掌柜笑着回答道:“您不是来榆林做生意么,这点又出门,显然是生意不错,是吧?”

    “哦!”宁完我一听,松了口气,原来是这个原因。他马上又想起自己这是要去找赌场,这一声“恭喜发财”还真是好兆头,想到这里,他便也露出笑容道:“呵呵,多谢多谢!”

    说完之后,他便带着很好的心情出门,没注意到那掌柜忽然闪过诡异的笑容。

    夏日的太阳下,宁完我感觉这天气好像也没那么热。赌徒这种人,哪怕是饱读诗书的赌徒也不例外,特别在意好彩头。

    果然,这一次他很顺利,往稍微偏僻的地方东拐西拐,还真被他摸到了一个赌场。经过一番交流后,他才明白榆林城这里还算是军管,因此并不允许开赌场,要等以后有地方官到任,新的税收出来后,才可能会被允许。

    一听到赌场里面那熟悉悦耳的声音,宁完我的心就沸腾起来了。一开始他还努力压抑着自己蠢蠢欲动的心,注意听着各种八卦,寻找自己的目标。

    还是那么顺利,没过多久就被他锁定了一个输红了眼的人,听称呼好像这人在衙门当差。

    对这种人,宁完我最在行,分分钟搞定后,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等两天便会有自己想要的消息了。

    而他这一放心下来,那心就痒痒了,忍不住伸手赌几把。(未完待续。)

594 差老远了

    一开始的时候,宁完我还是比较注意的,言谈举止都符合自己的外在身份特征,地道的明国官话随口就来,根本看不出他实际上是出身辽东。

    俗话说得好,赌博害死人。对于宁完我来说,不是因为输得倾家荡产,而是慢慢地忘我投入,渐渐地就忘记了他的任务,他的身份,脑海中只有眼前所看到的这些。

    “蔫巴的的干啥,快点发牌!”

    “远点儿删着,晦气!”

    “……”

    宁完我一甩儒生身份,边吼边起劲地玩着牌。忽然肩膀被人用力拍了两下,他正因为连输了几把心情不好,转头正想骂人时,忽然一下呆住了。

    只见他的身后,正站着一伙持刀拿枪的人,从外表看不出身份,可他们不知何时擒住了自己的壮汉随从,由此可知这些人来者不善。

    宁完我大吃一惊,不过他好歹也经历过很多场景,因此至少在表面上马上镇定下来,略微显得有点生气道:“你们干什么,还有没有王法了?”

    说话间,眼角扫过周围,发现这些人把自己围住了,根本没有逃跑的空间。且周围的赌徒不知何时都已散开,远远地没一个人敢管闲事。

    刚才拍他肩膀的那人,约莫三十来岁的样子,一看就是精明的人,笑着回答道:“宁完我,不要演戏了,乖乖地跟着我们走,还可以少受点皮肉之苦!”

    “……”

    听到名字这一瞬间,宁完我顿时呆住了。他来关内的名字,用得都不是本名。他自己觉得从没露出破绽,没想到却被眼前这人一口叫出了名字!

    他想不明白这点,不过却也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份。打死都不能承认,他连声否认道:“你认错人了,我乃大明……”

    谁知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那人不耐烦地打断了:“模样差不多,还是辽东口音,好赌。这种种特征,不是宁完我是谁,来啊,抓走!”

    一声令下,边上围着的一伙人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绑了宁完我就走。没过多久,这处赌场该干啥还干啥,就仿佛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这种抓外地人的事情。隔段时间便有,早已见怪不怪了。虽然刚才这伙人没有表露身份,可在这赌场厮混的本地人都隐约知道,这些人是隶属叫天军的人,不要得罪,不要打听,尽量配合才能让赌场平安无事。

    被抓的宁完我想抵赖,其实是垂死挣扎而已。他不知道。榆林城的方方面面都被叫天军掌控着,包括他所落脚的偏僻客栈。实际东家也是叫天军。

    更为关键的是,有关他的情报,早在他到榆林城之前,就已经送到了。要是宁完我知道,他临行前和范狗子吃饭践行时,边上伺候的管家的真正身份。是叫天军情报人员孙云轩的话,怕是要打死范狗子的心都有了。

    猪一样的队友,自己瞎眼被坑了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害别人?

    他更是不知道,范狗子那毛屁孩善于交际。乐于应酬,不是他继承他爹范永斗,而是孙云轩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把范狗子调教出来的。否则范狗子要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狐朋狗友一个都没,他去哪搞情报!

    在孙云轩这个强力情报人员的发挥下,皇太极派到叫天军这边来的暗探,基本上都是和宁完我一个下场。当然了,叫天军也不是万能的,也会漏掉小猫三两只。不过也没关系了,皇太极由此得到的有关叫天军的信息也有限,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在这种地下暗战方面,反而是明国这边顺利一些。毕竟明国这边的人假装商人、脚夫、学徒,甚至是灾民、难民等等,最关键的是,每个对叫天军敌视,或者觊觎叫天军各种新东西秘方的官员、地主等等,都有可能会派人过来。对于这些,胡广在这个位面就算再是情报之王,被他所训练出来的人再优秀,也是防不过来的。

    也是考虑到这点,胡广当初就在榆林城设下了陷阱。明面严防,暗地里还会控制三教九流,让他们成为叫天军的眼睛和耳朵,从而尽可能的掌握榆林城的一切。

    当然了,这也是基于叫天军的势力范围不大,控制力能到位。等以后地盘更大,就只能像后世一般,发动人民群众,让敌人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中,人人都有后世帝都大妈们的火眼金睛,让藏在暗处的敌人无所遁形。

    再说辽东的皇太极登基称帝,满满地都是雄心壮志,一边整顿内部,一边怀着谦虚的精神准备“师夷长技以制夷”。可是这次,和以往不一样,让他给郁闷了。

    以前的时候,只要自己派出细作,都能有所收获,而后再针对着做出布置,往往无往而不利。这一次,左等没消息,右等没情报,都等到花都谢了还是没有。算算时间,早就该有消息的啊!

    敏感的皇太极,隐约觉得叫天军在这方面可能也很厉害。不过他也有此考虑,派出的细作比以往派往明国要多多了,没想到竟然没用。

    等到寒风又起之时,皇太极才收到了一点消息。果然没出他所料,他派出的细作,包括能臣宁完我都已栽在叫天军手里了。皇太极为此遥望西方,久久之后,一声叹息。

    他可以确认,以后大清帝国最大的敌人,肯定会是眼下在草原上默默发展的叫天军。要是有可能,真想倾全国之兵,早点扑灭这个对手。

    可是,这也只是想想而已,皇太极根本就做不到,唯有一声叹息,坐在御座上默默地看着案几上的奏折想着事情。

    大清帝国刚成立,要想坐稳这个皇帝宝座,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获取胜利,让支持自己的满洲文臣武将都能从中受惠。

    可如果要远征叫天军,皇太极有信心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能灭掉草原上的叫天军,只要他们肯面对面打,不要跑,也不要躲进大青山中。

    但是,就算这样能灭掉叫天军,大清的损失必然也不小,会严重损害那些支持自己的人的利益。(未完待续。)

595 要一口吃个胖子

    在整个大清帝国当中,能有自己这边长远目光的人,不说一个都没有,但绝对是凤毛麟角。如此条件下,想冒着巨大的损失去远征叫天军,真得是只能坐这里想想而已。

    皇太极想着,根本得不到一个有用的想法,便脑子一转,转到能对付的敌人,即庞大的明国这边。

    根据细作传来的消息,明国终于在抚宁一线修筑了一条东起大海,西接长城的围墙,把山海关围在了外面。

    皇太极想起这个,不由得脸上就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在他看来,此举可谓是一大昏招。大金,哦,是大清,一向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只为了防守而防守,则是最愚昧。

    围墙是死的,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筑起来,大清想要破解很容易。不要说眼下已经有了红夷大炮,就算没有,最多花点时间,再绕一次草原,还不一样进入京畿之地。

    对此,皇太极的把握还是很大的。因为细作传来的消息,明国原本国库就空虚,为了修那条围墙,更是耗尽了国力,又那还有钱粮去修补破烂不堪的长城防线。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明国最大的问题是涸泽而渔。中原地区被流贼肆虐后又被勤王军打劫了一番,今年初以来,民不聊生还要加税修筑抚宁,导致流贼卷土重来。而后勤王军又轮流着前去剿匪,实质又是去捞钱。

    虽然看似地方能平定,勤王军也能得到安抚。可这种情况,皇太极有得时候真是不知道明国那个小皇帝怎么想的,这比喝砒霜还要毒的做法,竟然也能让臣下唆使着做出来。

    要是自己在那个位置,要是自己拥有明国那庞大的人力、物力。那还用在仔细算计着每一项用度,那还要担心叫天军的威胁!

    这么想着,皇太极忽然灵机一动,猛地一拍自己的肥大腿。目前天下三分,看似庞大的明国实质最弱。大清和叫天军都对其虎视眈眈,一边提防着对方。一边想吃掉明国壮大自己。

    眼下这个情况,既然自己不可能用举国之兵去远征叫天军,那为什么不用最快的速度去吃掉明国,把明国庞大的人力、物力化为己用。如此一来,自己那还用担心损失过多而畏手畏脚呢!

    皇太极越想越有必要,眼下这情况,宁可吃撑了也不能让叫天军的发展赶到大清的前头去。如此看来,得改下策略,今年冬天必须咬咬牙挨过去才行。

    在原本的计划中。因为大清国力贫瘠,今年冬天的情况不容乐观。而大清又新成立,皇太极想着有必要鼓励下士气,从明国身上捞一笔钱粮过来才行。

    可要是想一口吃一个胖子,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措施。幸亏那少年天子性子冲动,被文臣一忽悠,就想来个天子守国门,把自己置于如此危险之地。

    想到这里。皇太极在心中暗自感慨一声,真是天助朕也!

    他原本就有过想法。如今在仔细考虑了一会,便向边上站着,大气不敢喘的宦官吩咐道:“传东江镇诸将即可前来见朕!”

    在皇太极紧锣密鼓地开始部署针对明国的灭国行动时,明国的朝堂上也乱成了一锅粥。虽然此时和叫天军和建虏没有交战,但朝中的口水战就没停过。

    总得来说,一方是以周延儒这个首辅为首的朝廷高官们。另外一方是不得要缺的官吏们,包括一些清流,争论的焦点是有关中原百姓的生死存亡。

    如果用后世简单点的话来说,就是在野党攻击执政党罔顾民生,不知道休养生息。安抚百姓,以致兵祸大于匪患,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如此下去,不要多久,恐怕国将不国。皇帝陛下必须严惩当政之人,还百姓一个公道,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而执政党则反驳他们危言耸听,辩解那些被勤王军剿灭的都是流贼,是为祸地方的贼人。勤王军没有军饷,一边要严防建虏,一边又要剿匪,为安定天下而到处奔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们如此攻击,安得是什么心,难道要让建虏打进京师,让流贼蔓延到全天下么?

    这个争论,咋一看好像在野党是正义的,但实际上朝中诸位官吏都心知肚明,他们只是借助这个理由,妄想扳倒占据高位的对手,从而取而代之。否则的话,也不会只是在京师打打嘴仗,而没有去地方上有点实际行动来缓解民生。

    处于争论中心的崇祯皇帝,他虽然多少有点知道勤王军去剿匪不会很干净,可他并不是很在乎。眼下的他,在乎的是要安定军心,防范建虏打到京师来,甚至最好是勤王军能反攻,夺回山海关,收复辽东失地。还有,最好再把叫天军也干掉。这些,才是头等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