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周氏医女-第5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王府的汉王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要不是他警惕,真要跟林孝珏碰在一起,即使他们什么都没说,就有理说不清啊。

    小皇上和那些辅臣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他稍有一点行差踏错,就会被扣上帽子拿下,所以今天太后这计谋看似愚笨,一旦得逞,小皇帝说不定牺牲林孝珏也要对付他。

    真是好险啊。

    汉王喝了一壶茶水压压惊,然后让七九把当成后厨带过来的一个谋士找恰当的时间叫来。

    这人是靖难之前的举人,因为看不惯太宗皇帝篡夺皇位,所以等太宗皇帝打到金陵之后,他就辞官归隐了。

    汉王是到了云南之后才得到的他,这人给汉王出了很多主意,让汉王按兵不动的就是他。

    所以汉王到现在还安安全全活着。

    这人更厉害的地方是,他帮汉王联络了一些反靖难的人物,组成了一支力量不小的队伍,此时都混进城里了,没有武器也不要紧,兵部管武器发放的也有人。

    还有宫里的老一批内侍,得不到重用,在做着粗活,也拉拢两个。

    这样一个能人,汉王有什么事都会叫他商量。

    夜半时分,人来了,汉王让七九在门口守着,然后客气的请人坐下:“先生,本王太委屈了,咱们必须商量个对策来,这样忍耐下去,本王受不了,钱也会耗光,最后可能什么都不剩。”

    接着汉王把白日里的遭遇跟这人说了一遍:“太后那个愚蠢的老虔婆都能想招法害我,差点就被她得逞,本王岂不是要随便什么人都能欺凌?这日子本王过够了,要么杀身成仁,要么万劫不复,本王宁可选一样,也不要做一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囚徒,每天吊在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掉下一件祸事来一刀,还不如痛痛快快干一场。”

    哪怕失败了,自己不后悔不是。

    这人名叫袁木生,认识的人都叫他袁先生。

    袁先生中等身材,相貌清秀,哪怕穿着粗使下人穿的长衣长裤,也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儒雅之气。

    他声音十分轻缓,道:“王爷真的已经下定决心了。”

    这样如沐清风的一个人,一开口,就让汉王烦躁的心踏实了不少。

    但他的想法没有改变,点着头:“受够了。”

    袁先生道:“王爷是人中龙凤,自然受不了这些委屈,也是,咱们可以供给的钱财也不多了,是时候了。”

    正好小皇上翅膀还软着,此时真是下手的好机会,等小皇上再长大些,政权在稳固些,根本就篡不下权势了。

    汉王一听一直让他忍耐的人都觉得时机成熟,那他再不行动,恐怕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上位。

    估计都活不过一辈子,会被小皇帝那些人找莫须有的罪名杀死。

    所以他都是被逼了,这样的结果,只能怪父亲,怪小皇帝等人咄咄逼人。

    汉王十分满意的点着头,同时又紧张的攥起拳头,道:“先生既然也认为是最好的时机,请问先生可有更好的方案,让咱们损失和风险都降到最低。”

    这个问题袁先生已经想过很多次了。

    他道:“历来不是正统的人想要那个位置,无非就是三种情况,第一种,风险小,需要动用人手最少,也最安全,就是让正统皇帝后继无人,然后朝中大臣来推举非正统的人。”

    汉王不怎么喜欢听非正统三个字,但是现在不是较真的时候。

    他听懂了,袁先生这第一个方案的意思是让小皇帝死,小皇帝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儿子,那么小皇帝一死,他就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可是咱们的人地位不够,都无法接近小皇帝。”他收买的那些人中,也没有人能接近小皇帝,内侍,厨子,太医,都排除了,换句话说,就算有接近小皇帝的人存在,他也不敢用来让他们刺杀皇帝啊。

    因为除非穷凶极恶之徒,或者跟小皇帝有仇,谁会干这种掉脑袋的事。

    “而且这件事对行事者要求十分高,万一他失败了,供出本王,本王岂不是连手都没动,就要束手就擒?这太憋屈了,本王还在防着小皇帝故意找人刺杀自己然后栽赃本王呢,好在他们还要脸,不敢诬陷本王,本王岂能自己撞到枪口上去。”

    袁先生道:“那就剩下两种,一种是先父那种,起兵谋反,不过王爷您手下可用的兵不怎么多啊,又是太平盛世之下,您要是有这种举动,怕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耗费最高,困难最大,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这个方案,想必王爷也不会选。”

    汉王身子靠在椅子上,勾唇一笑,道:“那本王就只剩下第三种了,宫廷政变。”

    “对,还有一种就是宫廷政变,耗费低,只要有内应和少许人马,想成事不难,看唐王李世民,把兄弟只杀得剩下自己,这事就妥了。”

    但是他们朝可不是唐朝,而且李世民杀的是兄弟,他可没有杀父亲啊,他的皇位还需要他的父亲来授予。

    所以明目张胆杀掉小皇帝在他们这里不实用。

    要么杀掉小皇帝的同时,控制了内阁,让内阁大臣写传位诏书,要么杀掉小皇帝之前,让皇帝亲自让位。

    怎么算,都得需要一些人马,要么控制两边,要么得把小皇帝制伏。

    汉王道:“本王选这种,从长计议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袁先生也赞成这种,他们好像也只能选这种。

    袁先生道:“不过还有一事要顾虑,小王子还在宫里做质子,一旦宫里发现您有举动,小王子就会有危险,得提前想个法子,把小王子接出来,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汉王道:“找借口接出他来,就会打草惊蛇,无妨,有母妃看着他,不会有事的。”

    汉王这样肯定,他自己的儿子,袁先生也不好再说什么。

    那就还剩下一个要紧事了:“咱们人马到底是有点少啊,而且都是乌合之众,若是能笼络一些皇城守卫就更好了。”

    汉王听了倏然笑了。

    袁先生眼睛一亮:“难道王爷有后手?”

    汉王道:“本王这些年花的钱,全在这些人身上,养兵千日,现在到了他们该回报本王的时候了,稍后本王便将全部家底说给先生听,听从先生调遣。”

1132 接人

    晚上下过大雨,第二天阳光明媚,湿润的空气让人舒服极了。

    三日后就要去拜祭仁宗皇帝,朝廷上下忙碌都是这件事,林孝珏不喜欢掺合这些繁文缛节,自有鸿胪寺官员操持,她就请假留在家里。

    周光祖哥俩在仁宗驾崩之前回来的,回来后他们要忙着吊孝,林孝珏忙着辅助小皇帝,所以一家人都没有时间说话。

    听说林孝珏在水榭里乘凉,周光祖正好得空,就去找侄女。

    二人从家中的琐事聊到了太宗皇帝。

    周光祖一直有一件事很好奇,在信上不好说,便当面问了:“圣上临终之时,姑爷在身边,可说了关于那位的事,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不在了,圣上到底找到了他没有。”

    周光祖这个年龄,当然关心他那时候经历的事,事实上皇上靖难,对周家影响很大,死了老国公,一家人被牵连,林孝珏的亲生母亲也是因此被林家老太太害死的。

    周光祖很想知道,当年改变周家命运的两个人,一个人死了,另外一个人到底是生是死,现在如何了?是否还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

    这件事,李固信回来之后还真跟林孝珏提过。

    她低声道:“太宗皇帝当然没有直说对方生与死,但是可以从一件事上看出蛛丝马迹,太宗皇帝在病重之时,胡大人曾快马加鞭赶过去见他。这位胡大人不知道伯父还有没有印象,一直被皇上派在外地,其实就是找那个人的,胡大人跟皇上见面说了什么谁都没听见,但是二人说了将近有一个时辰,我们假设那个人没找到,或者已经死了,胡大人用不着说这么久,皇上还病着呢,所以,肯然是找到了,可能还让胡大人给皇上带了话,具体带了什么话,我就猜不到了,或许是让皇上安心的当个好皇帝,或许是让皇上等着瞧,不得而知。”

    周光祖听了神色有一瞬间凝滞,后缓缓叹了口气:“他竟真的活着。”

    林孝珏道:“他活着,是太宗皇帝的大麻烦,若不是真的活着,太宗皇帝怎么会让这样的谣言传开,活着是真的活着,现在还没死。”

    周光祖道:“那他不会再有作为了吧?”他是被皇室的这几个成员的内斗给坑苦了,神仙打架,遭殃的都是小鬼。

    林孝珏见周光祖一副担心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亲自倒了酸梅汤给周光祖品尝:“大伯父,您与其担心那位,应该先担心咱们这位汉王吧?毕竟这个人,可是最像太宗皇帝的。”

    “可是你们不是紧盯着汉王吗?他还敢行动,不怕死了?”

    人心是最难捉摸的,谁又知道呢?

    林孝珏要跟周光祖解释,张氏的大丫鬟匆匆跑来找周光祖:“国公爷,王家老爷子说是病了,要接表小姐回去几天,王妃那边已经送了消息去,夫人让奴婢跟您知会一声,让不让王大人接人。”见林孝珏在,丫鬟又给林孝珏行了礼:“有公主在,就更好了,让不让他们接啊?”

    王中山自打周清晗成亲之后,就不再骚扰周清晗了,一个月让人来接王智慧出去一回,但是不是回王家,就在外面见上一面,再给王智慧送回来,父女两个见面从来不会超过两个时辰。

    这也是双方定下来的规矩。

    至于说让王智慧回去小住,一天都没有过,周清晗也不会同意。

    但是现在王老爷却病了。

    王家就王老爷子一个人还算明白事理,礼法上他还是王智慧的祖父,这个就不好不让去了。

    周光祖问林孝珏:“得同意吧?智慧到底是王家的孩子,要是王老爷子真有个好歹,咱家不让过去,这没道理。”

    林孝珏道:“什么祖父父亲的,对智慧好,就是亲人,不好,就什么也不是,不过嘛,王中山虽然对不起四姐,但是对孩子还是挺好的,王老太爷也认孙女,就让去吧,要是他们家老太太病了,就是红砖铺地来请,我也不会让去的。”

    王中山和周清晗的婚姻失败,有一部分原因是王老太太从中作梗的。

    周光祖是传统人,不管是孩子的祖父,祖母,只要病了,他觉得都得让孩子回去看。

    于是问丫鬟:“谁来接的?什么时候走?”

    丫鬟说是王中山亲自来接的,在等周清靓的消息。

    在王老爷子生病的事情上,周清靓再不想让女儿回王家,也得同意的。

    林孝珏招这丫鬟过来,然后在丫鬟耳边低声交代:“让让人去陈国公府一趟,把周五接回来,让她跟表小姐一起去王姐,再安排两个强壮的婆子,王家若是不同意,就不让去了。”

    丫鬟看都没看周光祖一眼,得了消息直接就下去了。

    周光祖不解的看着林孝珏:“为何?还要特意让周五回来?再说,王家就是智慧家,人家还能坑孙女不成,你这安排这些人,好像是要去人家打架。”

    周光祖一脸的不认同,林孝珏莞尔一笑,道:“大伯父您误会了,让周五去,她不是大夫吗?可以帮老爷子看看气色,万一真有个不妥,咱们也不是见死不救的人家,虽然有过节,嗯。再有,照顾孩子当然得身强力壮的,小孩子乱跑的,这怎么是打架呢?要是王中山想着我派人过去是跟他们打架,那看来老爷子病的不重,不急于让孙女回去。”

    她总是有一大堆理由,明明不合理,但是她一说,就会让人觉得很合理。

    周光祖说不过侄女,细想,还说说不过,无奈的笑了:“你看你大伯母,还说是来告知我,直接找你就行了,告诉我也没人听我的。”

    笑呵呵的说着抱怨的话,林孝珏不当他是真的抱怨,但是多少也要给他一些面子,抿着嘴道:“其实不还说您做的主吗?是您说让去的,要是我,干脆就不让去了,看吧,您才是一家之主。”

    周光祖站起来道:“可不听你这丫头哄骗我,你们都自己有主意,不管你们了,我去找老二说话去。”

    兄弟两个一起守孝,建立了非常坚固的兄弟友谊,一天看不见对方,就浑身难受。

    林孝珏站起来目送他,等人走了,林孝珏也从水榭里离开,去等翠儿回来,她有话要交代。

1133 金蝉脱壳

    王智慧已经六岁半了,也懂得很多事。

    王中山将她安置在她小时候的房间里,却不带她去见祖父。

    王智慧抓住王中山的胳膊问:“爹爹,祖父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不去看他啊?”

    王中山看着女儿精致的小脸,慢慢蹲下来,她抚摸着女儿的头道:“慧姐,你想不想爹爹?”

    王智慧顿了一下道:“想的时候,爹爹不是就来看我了吗?”

    王中山道:“那若是咱们爷俩儿以后天天都能见面,我们还跟以前一样,在一起生活,你说这多好。”

    王智慧不说话了,她不喜欢王家,虽然目前外祖母那些人都没说过王家不好,可她就是不喜欢王家的压抑气氛,自己家多好啊,只要理由正当,干什么小姨都支持,还有表哥表弟那么多人玩,王家无聊透了。

    王中山没有发现王智慧的为难,他自顾自的道:“慧姐放心,咱们爷俩很快就能一直在一起了,再不用听永安公主和你娘挑唆,爹会让她们都闭嘴的。”

    王智慧听得身形一抖,爹说让小姨和娘亲闭嘴是什么意思?她跟林孝珏经常在外面跑,见过不少事情,心里想了一下,但是没问出来,而是问了别的人和事:“爹,和我一起来的周五姐姐和婆子们呢?他们怎么不见了。”

    说起那三个周家非让带回来的人,王中山就有一肚子气。

    他自己的女儿,自己的种,姓王的,那周清晗都嫁给了别人,凭什么还控制他王家的孩子。

    还有那个周清野,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对别人家的事指手画脚,他接女儿回来,还能虐待女儿怎么样?竟然派人来监视他。

    不就是仗着有皇帝宠信着吗?

    不过很快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

    天下要变了,王中山心想着这句话,怒气尽消,不自觉露出笑容。

    汉王那边过来消息,他们要行动了。

    是的,他两年前就投靠了汉王,太宗,仁宗,小皇帝,都亲近周家,他跟周家有仇,将永无出头之日,所以要跟汉王一起干。

    他是武城兵马司指挥使,护送汉王进入东华门,东华门就是皇宫内门,进到里面,捉到小皇帝逼小皇帝退位,到时候汉王当上皇帝,他就是第一功臣。

    他还要在此之前将周家平了,杀掉靖江王,让周清晗跪在面前认错。

    所以女儿不能留在周家,到时候兵荒马乱太危险了,自己的父亲也没有什么病,就是为了哄女儿回家。

    他和汉王有这天衣无缝的计划,就等着一举突破皇城然后汉王登上大宝,他位极人臣,在此之前,一点风声都不能走漏。

    周家带回来那三人下人他一回来就囚禁起来了,免得她们给周清野通风报信。

    很快他就可以讲周家踩在脚底下,王中山兴奋的手有些抖,他把着女儿的肩膀道:“不用找他们,爹爹给你安排了更好更细心的下人伺候你,你就乖乖呆在屋里不要乱跑,等三天一过,爹爹就每天回来陪着你。”

    王智慧还要问什么,屋外有丫鬟来说,王老太太那边布饭了,让王智慧去陪着。

    王中山站起来摸着女儿的头:“去吧,你祖母想你了。”

    王智慧心里更烦了,她小时候祖母骂过她和母亲的话,赔钱货,生不出儿子的扫把星,她道现在都记得,为什么一回来就要陪那个老太太吃饭。

    她蹙起眉头:“我不去,祖母对我不好,会骂人。”

    王中山气得攥紧了拳头,但不是跟女儿生气,气周家人,离间他们亲人之间的关系,让女儿疏远他的母亲,也不好好教育孩子孝道。

    如果女儿再放在周家养,肯定要被毁了。

    如此一来,他越发心急,恨不得谋反的事就在明天,他要亲自将周家夷为平地,再也不允许他们带坏女儿。

    ……………………

    从天寿山拜祭仁宗皇帝回来,已经是下午了,天不亮就出发,一路高阳,风尘扑扑,等再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筋疲力尽。

    皇上也累的不行,免了众人回宫拜谢,文武大臣和宗室成员,便找着自家马车,各回各家。

    林孝珏跟李固信走在一起,看着不远处上车的汉王,林孝珏蹙眉道:“我今天早上起来右眼皮乱跳,卜了一卦,说我要大动干戈,心里总像是有什么事一样,不舒服,你帮我看住这个家伙,他安分了太久,我怕他要狗急跳墙了。”

    李固信道:“今日去万寿山这么好的时机,他怎么不在路上设伏击,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机会啊。”

    林孝珏摇头:“每个人对风险的评估不同,在路上设伏击,伤了文武大臣,他就算得逞了,谁会服他?这些都得算在成本内。

    而且他能有多少兵力,从太宗皇帝那时就一直在遏制他发展,现在就是拔了牙的狮子,说他玩阴谋我信,明刀明枪的,他可能没这份魄力。”

    李固信点点头,毕竟他们讨论的是汉王要谋反,谋反不成是要掉脑袋的,谁都要深思熟虑。或许汉王想通了之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了呢。

    李固信拉起林孝珏的手道:“别担心,一直有人跟着他,不会因为祭祀,就放松对他的监视,他也只能在进宫回府的路上透透气,别的事,他动一下就会有人来报告我。”

    林孝珏嗯了一声:“咱们也回去吧,回国公府,我还有些事要交代。”

    李固信扶着林孝珏上马车,然后自己骑马,他们很快离开了宫门口。

    汉王坐在马车里,听着车夫有节奏击打车辕的声音,点了点头。

    他对面躬身站着一个和他身形相似的人,立即就穿上他脱下来的蟒袍,然后坐好。

    汉王换了一身利落低调的长衣长裤,正是下人打扮,等车挺稳后叩开车厢底座,然后从容许一人通过的窟窿里跳下去,贴在车下。

    跟踪而来的锦衣卫见身着蟒袍的男人在七九的服侍下下了车,后进了王府大门,立即排开,躲在不远处监视着大门口,接下来他们的任务,就是要看着那个男人什么时候出来。

    而马车缓缓驶向王府侧面胡同,那种地方一般是大户人家的车马院子,正是马车该停放的地方,所以没有什么意外之举,他们都没有留意。

1134 月黑风高夜

    闷热的天,乌云四合,一点星光都没有。

    小皇帝从万寿山回来,睡了一个时辰,用过晚膳后十分精神,就在寝殿里看书。

    宫灯盏盏,放在不碍事的地方,像是挂着宝石的银树立在屋子,装饰屋子的同时,金光闪闪的,将寝殿里照的恍如白昼。

    小皇帝看得很认真,直到脚步声就在耳边了,他才惊醒。

    “万岁,”是他的大伴冯公公在叫他。

    小皇帝放下书本:“朕毫无困意,还不想休息。”

    冯公公道:“是方太皇太妃娘娘突然不好了,上吐下泻,太医看不出个名堂,太皇太妃娘娘怕自己命不久矣,想要见小王子一面。”

    汉王唯一的儿子,去年起就留在宫里做质子,现在汉王虽然在京城,也没让他们父子团聚。

    倒是方太皇太妃,偶尔有请求,能见小王子一面。

    皇上听了眉心拢起。

    冯公公也不知道小皇帝会不会成全太皇太妃,曾经的仁宗皇帝是比较照顾太皇太妃的。

    小皇帝想了一下道;“这么晚了,弟弟也都睡了吧,让值班太医好好给太妃娘娘看一看,弟弟又不是大夫,叫弟弟有何用,再告诉太皇太妃,有皇爷爷在天上看着她呢,不会有事的。”

    就是不想在给那边好脸色了。

    冯公公懂了,退了出去。

    汉王那边已经集合了武城兵马司的人马,准备向东华门出发。

    他们一共分了两路人马,武城兵马司的人随他进宫,一共一千人,万一被发现,今晚值班的是锦衣卫两个二百人的队伍和金吾卫两支五百人的队伍,只比他们多了四百人,可以正面拼一拼。

    袁先生组织的义军进入内城门就可以,钥匙是兵部的高官提供的,进去后防止皇城之外的守卫听到消息反扑,这是一支殿后的队伍,也有一千人。

    不过打起来都是以防万一的准备,他收买的两个老内侍,其中看守东华门,有东华门的钥匙,他进去后,根本就不会惊动皇城守卫,神不知鬼不觉。

    进去后抓到小皇帝,同时将内阁大臣控制住,皇位就到手了。

    天上星月无光,正好是行动的时候,白日里所有人都去了万寿山,肯定十分疲惫,再加上大阴天,肯定早就睡了,比路上打伏击要稳妥的多,老天都在帮他。

    汉王看着远处的街道,没有什么灯火,说明百姓也都休息了,此刻的京城,是一座沉睡了的城市,正适合宫变。

    三更三刻的梆鼓敲响。

    汉王看着左右:“怎么王大人还没到。”

    忘了说,说好的由王中山指挥,可是这家伙带着两百兄弟走了,一直没出现。

    汉王知道王中山可能趁此机会要去找靖江王报仇,但是他不同意,万一那边打草惊蛇会坏他大事,还有两百人呢,一共就一千人,他拉走两百,剩八百。

    但是王中山才有五城兵马司的指挥权,他还得依靠他,所以之前还耐心的等,现在看来,这人是要跟自己一起行动,不过地点不一样。

    汉王问完,自己就已经想出了答案。

    不用再等了。

    乔装改扮溜出来的七九在他身边问道:“不知道太皇太妃娘娘有没有把小王子带在身边。”

    之前也给自己母亲送了消息,让母亲管好孩子,免得被人混乱之中挟持。

    可是他们只能事先通话,现在肯定不知道里面的情况了。

    汉王神色凝重道:“不用担心,母妃会想办法的,不管那么多了,咱们时间到了。”

    七九点着头,打着王中山教给他的手势,八百人便井然有序并悄无声息的,朝着皇城的方向挺进。

    …………………………

    之前王中山还站在路口有些犯难,他只带了二百人出来,是先打国公府好还是靖江王府好?

    靖江王他非杀不可,周清晗要跪在他面前对他忏悔,可是如果那个永安公主不一并除了,很可能留有后患。

    如果去打周家,万一靖江王漏网了怎么办?

    后来属下来报,靖江王和王妃这两日都留宿国公府。

    这就不用纠结了,王中山大喜,可以将周家人连带靖江王一锅端,那边汉王事成,他连后顾之忧都没有。

    真是太振奋人心了,听着梆鼓声响,他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王中山打着手势,二百人很快如水银一样,流入到武国公府前、交叉且笔直的个个巷子里。

    正北的方向是武国公府的后花园,对于国公府,王中山很熟悉,后花园更熟悉,他看女儿,陪周清晗,都曾留意过哪些花草和道路。

    他亲自带了五十人去翻墙。

    当十个梯子一起驾到墙上,他第一个爬上梯子,然后站在墙头。

    天上没有一点光亮,后花园树木茂盛,也没有灯光,已经是后半夜了,国公府的人也都睡觉了。

    真是个奇袭的好时候。

    王中山感觉身上的血热比方才还要热,四肢百骸都在叫嚣着痛快,他就要攻下周府,将周家人全部杀人,只留下周清晗一个人,让她跪在自己的脚底下,说三声她错了。

    她错的很离谱,男人愿意原谅她,跟她和好如初,她还自己不要脸不同意。

    更不要脸的是孩子都那么大了,还去嫁人。

    太不要脸了,他要让这个不要脸的女人付出代价。

    王中山兴奋的往下一跳。

    本来轻松就可以到达地面,鹿皮靴突然极轻微的噗了一声,接下来脚下一阵巨疼,等他想喊,全身一阵酸麻,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脚下有陷阱,王中山反应过来心中大惊,唯一可以动的眼球看着陆续跳下来的兄弟,跟他都是一样的反应。

    王中山支撑不住了,砰的一声摔倒在地。

    陆续还有兄弟跳下来,因为他们先前的十人中了陷阱,后面的人看不清绊倒东西就惊慌往前走,可是没想到的,前面也是陷阱。

    兄弟们全都倒下了,王中山想对墙外还没过来的两拨人兄弟说,别跳了,很显然的,周家人有埋伏,来一波,只能是搭进来一波,但他喊不出来。

    陡然间,一种绝望之感涌上王中山心头,周家到底是经常性的设埋伏,还是已经知道了他们事?

    如果是后者,汉王就险了。

1135 出人意料

    偌大的寝殿只有外厅的桌子上留了两盏小灯。

    这是小皇帝已经睡觉了的讯号,因为夜深人静了。

    可事实上,小皇帝坐在龙床上,借着外厅投过来的隐约灯光,可以看到他稚嫩脸上的焦急之色,根本没有睡。

    他面前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女子,灯光朦胧,女子清冷的脸上也显出了少许疑惑之色。

    没错,这人是本应该在国公府休息的林孝珏。

    小皇帝像是坐不住了,扭着屁股,低声问:“姑姑,怎么还没来啊?”

    林孝珏算算时辰,汉王的人应该到了啊,怎么还不来?

    今晚可是汉王终于行动了的日子,这不光对汉王来说是个大日子,对她们来说也是个大日子。

    仁宗皇帝等了汉王一年,汉王都按兵不动。

    这样大家就没办法收拾他,谁也不愿意被人传手刃手足的骂名。

    今天他终于行动了,终于可以将他一举拿下了。

    林孝珏会国公府布置一番后,马上就进了宫。

    然后开始召集人马想对策。

    这寝殿里,布置了众多陷阱和三十个锦衣卫,殿后的门也打开了,还有一百锦衣卫以备不时之需,这还是因为殿里放不下。

    外面能放下的,有一千五百人在等着汉王自投罗网。

    一切都安排好了。

    成败在此一举。

    可是左右怎么等,汉王都还没来。

    难道汉王已经打道回府了?

    探子来报,汉王和八百武城兵马司已经进来了啊,他不可能打道回府的,那他是去哪了?

    林孝珏一时也有点不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