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四年-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骑在战马上。俞国望目瞪口呆的看着前排的士卒尖叫着夺路而逃,甚至到了顾不得方向的程度。恐惧蔓延开来,整个战阵如同被墨水浸染的白纸一般从最前方的一线开始迅速的染作黑色,直至将整个战阵冲散。
中军阵线被瞬间击碎,两翼的清军也发起了猛攻,依旧在不可置信中难以自拔的俞国望亲眼看着金汤的将旗被砍倒,亲眼看着高宜卿带领着亲兵向清军发起决死反击,而他的耳边却是那些充满了恐惧的嘶喊声。
浑浑噩噩之中。被麾下的将士带离战场,随后收敛了幸存的残部返回天台山。可是这一幕却始终回荡在俞国望的脑海中。分外清晰。而那些激荡于内心深处的疑问也同样在困扰着他,直到此刻。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陈文能够理解俞国望的困惑和不解,就连他在初次听闻俞国望所部被清军轻而易举的击溃时也同样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毕竟那是西班牙方阵啊,即便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品。但那可是在后世网络中被无数人视之为可以轻松碾压封建军队的利器,怎么可能这么容易被绿营兵,还不是什么精锐的绿营兵击溃呢?
可是仔细一想,却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西班牙方阵虽强,但却只是一个战阵。甚至可以说只是一具较为强壮的躯壳,而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那些内在的东西。比如高度的纪律性、合理的训练、如臂使指的指挥、以及其中最为关键的团队精神,这才是西班牙方阵乃至后世的近代军队方阵的灵魂所在。
而俞国望的部队从本质上却还是一支吃空饷、喝兵血以养家丁、亲兵的封建军队:大小相制和兵为将有的体制威胁到了军纪的执行和指挥的贯彻;军官剥削、奴役士卒,亲兵家丁与普通士兵的等级、待遇差异,这些严重影响了军队内部的团结,从而导致了团队精神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害。
若是灵魂孱弱不堪,那么再强壮的躯壳也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已。一旦精神崩溃,躯壳也会随之解体、破灭,被同为封建军队所使用的其他战术击溃自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只不过,该如何解释给俞国望听呢……
“您知道,末将祖上曾为岐阳王麾下中军将校,至穆宗年间已为余丁,是以商贾为业。初起之时,我家中商铺,掌柜、账房皆由伙计按照历年表现提拔而起,而每升一级皆可提高待遇,甚至可以拥有股份传于子孙。是故,商铺中人皆奋力经营,我家乃至巨富。”
“此后,随着铺面增多,亦开始蔓延远近,由于路途的问题。一些不便于监督的商铺便出现了掌柜任人唯亲,使伙计见无晋升之途而不再尽心尽力;勾结账房、客户、官府从中牟利的现象,以至于亏损良多。到了后来,我家被迫关闭了部分商铺,缩小经营范围,以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亏损。”
对于陈文编造的身世,俞国望多少有所耳闻,只是他并不明白这和台州战事的反复有什么关系。
“在末将看来,军中之事亦是如此。”
“例如盛唐,初始例行府兵制,于隋末扫平群雄,而后灭突厥、平高句丽、横扫西域,唐军大旗所指,鞑虏尽皆披靡。那时的唐军除去奔袭大漠的铁骑外。更多的则是手持着长枪,迎着鞑子的箭雨结阵冲锋的步卒。”
“高宗、武后时代,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地位日渐低下,社会上以成为府兵为耻。到开元、天宝年间,府兵制崩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玄宗只得募兵作为唐军主力。”
“自薛讷始。节度使开始大行其道,在兵员素质处于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各级将帅也只得以擅长临阵格斗的猛士作为主力,而这些猛士为提高待遇也逐渐与主将结成义父子之类的私人关系。由此,军中只知有将帅而不知有天子,遂有安史之乱爆发,盛唐走向衰微,乃至消亡。”
“又如国朝。自卫所而至募兵,作战的主力也由以长枪手为主体的步兵战阵转为以亲兵、家丁为中坚,普通士卒所组成的步兵为附庸的体制,其实亦是如此。”
“自辽事起,东虏之兵在并吞女真、蒙古各部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战斗经验。而国朝却只能靠着少量的亲兵、家丁作战,始终处于以少打多的情况。再加上文官领兵、大小相制、以及兵为将有的制度,是故一败再败,直至今日。”
“在您此前的那支军队中,兵为将有、大小相制、吃空饷喝兵血以养家丁这些陋习无一例外的存在。唯独只是把吃空饷、喝兵血养骑兵改成了养火铳手,从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可以说效果更差,因为现今的火器技术根本不足以完成战场上的主要杀伤,孙阁老编练关宁军时的那些车炮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言归正传,您的军中,鸟铳手待遇更好无可厚非,在泰西也是如此,但您这可是建立在普通肉搏步兵被剥削、奴役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再加上普通士卒分别作为各级武将的私兵存在,战阵的凝聚力根本发挥不出来多少。”
“而到了战场之上,肉搏步兵之间本就没有什么凝聚力,还要一起直面鞑子的兵锋,而待遇更好的鸟铳手则只要站在背后射击就可以了。又要当肉盾、还要被剥削奴役,换做是您,您能有多大的战斗意志?”
“这……”
陈文的反问把俞国望听了一愣,他从未想过制度存在着问题,因为明末至今的领兵文官、大帅们也都没有去试图变更军事制度。这里面大多是如俞国望般根本就想不到这里的,而剩下的即便能够考虑到此,也断不敢为了试验是否有效而将同僚得罪个遍。
俞国望很清楚的记得,陈文此前就对他军中的旧制不屑一顾,甚至在私下里也曾经建议过将财权和兵权收回。可当时他出于这些军官追随他多年,不想把事情做绝,又唯恐这些失去了兵权的军官投清,就只得婉言回绝,而陈文也转而安心操练那个西班牙方阵。
“末将之所以将西班牙方阵传授给您,为的便是依靠其密集阵型,来对抗现在鞑子军中前排锐士组成的较为松散的阵型,实现局部战场以多打少的优势。”
“可是阵法只是阵法,面对火器这种连盾牌都扛不住的兵器,那就只能靠着将士们的作战意志坚持,进而扑上去将对手撕碎,才能取得胜利,就像末将的南塘营此前那般。否则,即便有再强大的阵法,兵员意志不够坚定,也断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
“那么,如何提高将士们的作战意志?”
………………
半个时辰后,陈文送走了失魂落魄的俞国望,近、现代军队的理论和当前的传统差异巨大,他只是就着南塘营的发展过往随便聊了聊,并没有说出太多耸人听闻的论调,可是这些对于俞国望而言还是有些难以理解。
着人将俞国望安顿好,陈文便继续赶往虎鹿镇。到陈文赶到时,老营的人员和随行的百姓已经尽数抵达,就连后卫部队也在他抵达前几个时辰赶到这里。
可是当他见到吴登科和李瑞鑫之时,未带宣慰,就被这二人引到了一个偏僻的军帐之中。进入军帐后,二人立刻跪倒在地,口称死罪。
“大帅,末将等无能,把王巡抚弄丢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四章 恶化
“大帅,末将等无能,把王巡抚弄丢了。”
听到这话,陈文登时愣在了当场。由于从先行部队的口中得知了他们途径嵊县时曾经和进驻当地的清军有过一番交锋,眼看着吴登科和李瑞鑫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陈文一度以为王江在那场冲突中不幸遇难。
只是随着吴登科和李瑞鑫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陈文发现事情一时之间还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不可收拾。
王江愤慨于吴、李二人的自作主张,转而独自去劝说俞国望等距离天台山临时老营不远的各部明军同行,为陈文在金华的反围剿提供更大的力量。
这其中不乏着未来利用这些人对陈文造成一定的牵制作用,从而防止其在浙江一家独大后生出行操莽之事的心思。但是说到底,王江的提防也远没有到谋夺兵权的地步,毕竟由于四明湖之战的后遗症,陈文的能力在他的眼中还是极强的,尤其是对于军务一事。
由于王江本人有着鲁监国钦奉的浙江巡抚的官职,乃是整个天台山明军名义上的监军,待他说服俞国望后,便去后营和金汤残部的营地进行游说。可是在这支迁徙部队越过新昌时俞国望就追上了队伍,而王江却始终没有跟来,甚至到了此地依旧没有王江的消息。
王江的音讯全无一时间把吴登科和李瑞鑫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可是进入嵊县后,绍兴绿营进驻的当地的军队便逼了上来,二人费劲了九牛二虎才一边掩护着老营和百姓,一边击退了跟上来的清军,着实无法分出太多的精力去顾及王江。等到了脱离险境后。二人立刻派出了一队骑兵赶回去将王江找寻回来。
王江拥有着浙江巡抚的身份,乃是陈文所部的文官监军,在浙东的名声也不小,就算到了浙西的金华也有不少人知道。这样的人如果莫名其妙的死了,对于整个浙西抗清的事业来说势必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浙东数百家抗清义军。却只有王翊的大兰山明军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壮大起来,这里面有王翊在军纪上的坚持,也少不了王江在他身后打理后勤。否则再强的军队若是后勤无法得到保障的话,不是放任军纪败坏,就是把自己生生扼死。
是故,若是没了王江,陈文这支准备在金华有所作为的明军就仿佛被断了一臂。
得知王江只是暂时没了音讯,陈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眼前的二人扶起来后。他又详细的询问了一番其中的细节。
“王巡抚离开老营时说了什么?”
吴登科想了想,便率先作出回答:“回禀大帅,王巡抚临行前,说是会尽力说服新昌伯、后营的叶副将以及统领金帅老营的军官一同前往金华,以为大帅的助力。”
闻言,陈文的脑海中立刻有了一个思量,俞国望此刻已经赶到金华,那么问题八成出在叶世荣和金汤的部下身上。只是这两部的战斗力都不怎么样。就算是想动王江的话,也要问问负责护卫王江的那支小分队能不能让他们如愿。
“护卫王巡抚的带队军官是谁。一共有多少部队?”
“回禀大帅,带队军官是牛平安,末将和李副将分了两个队的鸳鸯阵杀手队,一个队的火器队和一个队的骑兵负责保护王巡抚的安全。”
兵力虽说不多,但若是加上巡抚卫队的那二十几号人,却也不是这两支残部能够轻易奈何得了的。至于那个带队军官。陈文也是知道的,吴登科的同乡,最早在孙家小院里发誓追随他的那几十号人之一,乃是个懂得恪尽职守的军官,用他来护卫王江也算是得人了。
接着。陈文又问了问派去寻找的那支骑兵队的军官,得到的回答在他印象中也是个值得信任的军官。
既然如此,暂时也只能如此了。从李瑞鑫在此前的交锋中抓来的一个绍兴绿营军官口中得知了此番围剿,除了金、衢、严、处四府的绿营外,还有绍兴绿营和抚标营从金华北面来袭。
这样的兵力和部署已经超出了陈文的预料,毕竟舟山之战刚刚结束,按道理清军的这些机动兵力应该都还处于疲兵的状态之中。难道是因为他此前闹出的动静太大了,以至于浙江清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今年将他消灭?
清军的应对超出了他的想象,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随着老营的到来,王翊身死,以及舟山之战明军失败的消息也开始在四下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士对这支孤军的未来表现出了不看好的态度,以至于没过多久,明军占领区以外的物资捐输便彻底停止了下来;明军占领区内部,一些世家大族的态度也开始暧昧了起来,只有那些已经和明军绑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们还在尽力为明军提供帮助。
王翊身死是事实,舟山之战明军失败也是事实,甚至包括王江不知所踪同样是事实。对此,陈文也只有更加努力的训练军队,寄希望于击溃清军的围剿,从而凭借着军事上的胜利来抵消掉这些对明军不利的影响。
安顿老营人员、军属和百姓的任务全部交卸给了孙钰,陈文便将赶来的南塘营留守部队和新兵营进行混编,由此得到了一个步、骑、炮及附属部队达到满编状态的新版南塘营,和东阳、义乌这两个只有步兵队,而且还是使用弓箭作为远程火力支援的新营,以及若干个守备部队作为补充。
兵力一时间只有那么多了,而且即便是这样,手中的物资也只能勉强撑过今年,甚至根据孙钰的计算,可能连过年时的加赏都不够。
人常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眼下这大炮还没响呢,陈文已经感觉有些扛不住了。
大兰山根据地的沦陷,导致了老营本就不是很雄厚的经济底子彻底被打了个对穿;靠着缴获和交易,陈文勉强凑出了兵进金华的启动资金;结果等到了金华才发现,这里的仓储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又是作秀、又是打广告,总算是获得了本地人士的一定支持,结果浙江明军在这期间连续遭逢失败,以至于大势上已经处于了绝对不利的境地,随着消息的传来,这些支持也开始大幅度下降;若是再加上王江的事情……
这些问题陈文起初都有过一定的预料,只是现实远比他料想的要严酷得多,而更加严酷的现实也随之而来。
永历五年十月下旬,督标营在完成初步的休整后进入了金华府,与马进宝等各部汇合,作为此次围剿的主力。
与此同时,北线的抚标营也开始蠢蠢欲动,只有绍兴绿营由于前不久在护卫老营迁徙的那支部队身上磕掉了两颗大牙,才没有表现出太过积极的动向。只不过,若是明军在战局上愈加的不利起来,这些清军也定然会像恶狗一般扑上来。
凭借着历史知识,以及近期的打探,陈文粗略的计算了一番。
南线清军之中,浙闽总督标营兵力三千余;金华镇标营此前被打掉了一部分,能够逃回去的也因为建制被打散一时间无法形成战斗力,加上金衢严分守道的那两百兵,应该有两千左右的兵马;而衢州、严州、处州三个府的绿营各自来了一个营,根据情报,陈文知道这三个府的绿营兵编制各为一千六百人,分作两营,那么每个营也就是八百人左右。
如此算来,南线清军的战兵大约为七千到七千五百人。而根据满清绿营兵制,浙江兵种构成应该是马一步九,若是算上马进宝的骑兵基本上在东阳县被端了的话,这其中清军应该会有六百左右的骑兵可以用在这一局部战场上。
相对而言,北线的清军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兵力已然不容小觑。浙江巡抚标营兵力两千,出诸暨南下义乌;绍兴绿营的那个协有两千余人,除去守御各地的兵力外,也有超过一千的兵力进驻嵊县,时刻准备南下东阳县。
此番,清军的总战兵超过万人,而陈文手中真正满编的只有南塘营,区区两千人而已,仅仅是勉强保证披甲。至于另外那两个营和守备部队,全部只有步兵的编制,而且几乎都是无甲的步兵。
除此之外,东阳县罗城岩的周钦贵眼下还在犹豫不决,虽说陈文知道此人在历史上坚持抗清到离世,但是在与他并起,甚至是熟识的反清义军首领纷纷接受了鲁监国的官职、爵位的情况下,此人却依旧独来独往,天知道他会不会趁着陈文和清军血战的期间从罗城岩跳出来再大闹上一场。
此前,陈文凭借着对于历史的掌控,出人意料的杀入金华府,造起了偌大的声势。可是浙江清军的实力依旧强大,再加上舟山明军已经遭逢大败,被迫向南撤退。
短短月余的时间,陈文的处境急转直下,此间已经恶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他能做的也只剩下了一件事。
那就是——战!(未完待续。)
第五十五章 应对
永历五年十月二十二,督标营进驻金华府城,由此之后清军开始派出游骑向义乌方向进行探查和骚扰。很快,清军的游骑就已经逐渐越过孝顺镇侵入明军占领区的义亭镇境内。
自吴店,到义亭,再到佛堂、倍磊,这乃是明军在义乌县城以西的实际控制线,而且在这一线的地段,明军也拥有着大量最为坚定的支持者,自然也不可能让清军踏入此间骚扰地方。于是乎,随着陈文的一声令下,明军的骑兵立刻自义乌县城出发,进入义亭镇一线驱逐清军的游骑。
明清两军的游骑在孝顺镇到义亭镇之间的地区互相观察、试探、厮斗、并且竭尽全力将对手驱逐出这一地段,为各自身上随时准备出发的大军遮蔽军情。
只不过。随着督标营的进驻,清军扰民的现象也更胜从前。其实这到也是极为正常的,一般来说,清军在驻防府县由于和地方势力往往会有着一定的牵连,所以大多还会有些收敛,至少对缙绅和世家大族是如此。可一旦进入其他府县,甚至只是临近的府县助剿,为祸便远胜于当地驻防清军。
历史上,郑成功南京之战失败后,助剿清军在明军占领过的府县的那些杀良冒功、强抢民女贩卖、杀害百姓强夺民财之类的暴行就是例子。
此番,由于金华本地绿营在此前遭受了巨额的损失,已经无力独自消灭明军,浙江清军高层便集结了大量的军队协助围剿,妄图一举消灭明军。
可是随着这些与本地地方势力没有什么关联的客军进入金华,扰民的现象也越加多了起来,尤其是在当下本地清军殆尽。而他们刚刚完成针对舟山的攻略,未带完成正常的休整就被派来助剿的情况下,心怀怨气之下更是滋生和助长了这些助剿清军的****。
一时间,金华府城以及邻近的兰溪、汤溪二县,每天都会传出助剿清军强抢民女、劫掠民财甚至是杀人越货之类的暴行,就连拥有功名的缙绅家庭和世家大族都不能幸免。
可是。对于这些本就心怀怨气而来的清军所制造的血案,当地的知县不敢去管,代理本地庶务的李之芳摄于明军的威胁也不愿去管,至于马进宝,天下乌鸦一般黑,有必要管吗?
而这期间,倒是武义和永康二县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暂时还算安静。不过此前清军自此地路过时就已经骚扰过了一轮,等明军被消灭后。处州绿营回防时估计还会有一轮。如此算来,大抵这八婺之地也就只有浦江能够幸免于难,而这还要看抚标营是否打算从那里路过。
本来,这些年马进宝在金华的所作所为就已经被本地士绅百姓所深恶痛绝,可是等这些客军依次进入,尤其是督标营来到后,本地的士绅百姓突然发现原来老马同志也是有着值得称道的一面。至少马进宝强夺民财时一向是明码标价,说要多少。只要规规矩矩给了也就无事了,可是这群客军。却分明就是一群见人就咬的疯狗。
清军占领区兵民矛盾的加深,使得这些受害者们一时间又想起了义乌、东阳二县还盘踞着一支明军,虽然他们也不看好这支明军的未来,但若是能够借明军的手让这些施暴者多付出些代价的话,那想来也是极好的。
于是乎,抱着借刀杀人。不对,是借明军之手报仇的念头,陈文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报信的使者。
只不过,这次的来人不同于以往,一个个对于情报的可信度信誓旦旦。可是对于他们的身份和情报的来源却讳莫如深。
陈文对于清军占领区发生的事情并非两眼一抹黑,自然也很清楚这些人所怀着的念头,只是现下也确实是敌我力量悬殊,也怪不得他们会如此行事。
思虑及此,陈文也不打算为此强人所难,毕竟如果明军能够击溃清军的话,还是需要这些地方上的有力人士协助明军对于当地进行统治。
怀着这样的心思,陈文便发给了每个信使一张用汉语拼音写就的证明文件,寥寥数十字用来证明他们为明军做出过贡献,让这些信使带回去给那些“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们,并表示收复此地后会凭此为据向天子为他们请功。至于他们看得懂看不懂,就无所谓了,陈文自己看得懂就够了。
送走了几波信使,陈文便开始结合着打探来的消息研究这些情报的真伪。不出意料的是,这些情报虽说互相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但是在关键性的问题上却多多少少的还算是靠谱,而这个关键的地方便是清军的动向。
根据从这两方面得到的情报,陈文得知了南线清军此刻已经云集于金华府城,而他们撒出游骑也仅仅是府城面向义乌的东面。清军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而且从其中的几份较为详细的情报中,陈文也约莫估算出了清军大概的出兵时间。既然如此,他也不打算继续观察和试探下去,开始调动军队。
义乌县西城外的军营内,这里曾经为了训练军队而草草修建了大片的营区,并且安置了大量的营帐。而此刻,营地中心的中军大帐之中,陈文麾下局总及局总以上军官已经全员到齐,就连金华知府孙钰也赶了过来,准备为即将开始的军事行动提供后勤保障。
与会人员已经到位,陈文将整体的态势和清军的兵力和动向做了一个大致上的通报,便就着大帐中央桌子上的那一面金华府的地图来布置任务。
“我部占据东阳、义乌两县,几乎不存在战略纵深,而且军中新兵多是这两个县的子弟。是故,本帅决定,此战需御敌于门外,勿使鞑子攻入腹地残害百姓。”
此番陈文扩军至七千余不假。可除了他原本那千余老兵外全部都是新兵。一旦清军攻入这两个县境内杀人放火,军心势必受到影响,那仗也就不用打了。
见麾下众将并无异议,陈文便指着地图继续说道:“此番鞑子分作南北两线进军,而北线又分作东西两路。其中西路的鞑子乃是浙江巡抚标营,战兵超过两千。辅兵未知,预计自诸暨南下义乌。本帅决定,以尹副将领东阳营北上郑家坞镇,扼守北线鞑子的西路……”
郑家坞镇位于浦江东部的山岭之间,一向号称是“金华北大门”。从这里到被称之为“诸暨南大门”的安华镇乃是一条狭窄的走廊地带,后世的安平路省道、沪昆高速以及浙赣铁路都从这里经过,而沿着后世以此地作为起点的黄郑线也可以进入浦江。
清军自诸暨南下,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要途径此地。而另外一条则是自安华镇以北绕过这片走廊地带,经浦阳江顺流而上进入浦江县,自山岭的另一侧绕过郑家坞镇拐入义乌。
“此外,鞑子也可能会沿浦阳江进入浦江县,再从那里攻入义乌,具体如何行事汝可自决,但是务必要将鞑子堵在义乌县以外。”
独领一个营直面浙江巡抚标营这样的绿营精锐,而且只要能够将清军堵在外面就是极大的功劳。尹钺得了这个重要的任务,立刻引发了其他军官的艳羡。就连尹钺的面上也颇有些自得之色,反倒是曾经那个有话从来藏不住的吴登科显得泰然自若,丝毫不为所动。
“大帅,这一个营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尹钺很清楚,虽说这抚标营不是什么弱旅,但是和南塘营此前对过面的提标营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去年南塘营以五百兵击溃了提标营一千余战兵。而此番陈文给了他一个营一千六百步兵,需要做的却只是堵住这两千抚标营,未免过于简单了。
再者,此番明军主力必然是要去和清军的主力进行会战,那么自然也是能多一些战兵就要比少一些好的。
“你们的任务不轻。此事无须再议。”
“末将遵命。”
见尹钺与东阳营的那四个局总退下,陈文也收敛了观察众将的目光,进而继续说道:“李副将。”
“末将在。”听到陈文点名,李瑞鑫连忙拱手行礼,就连那几个骑兵军官也蓄势待发。
“鞑子以我部此前的老对手绍兴绿营出嵊县,南下东阳,兵力逾千。本帅知你善用骑兵,但是此番却没有大队骑兵给你,而你则需要设法拖住绍兴绿营,可有信心?”
听到了陈文的质疑,一向傲气十足的李瑞鑫自然是当仁不让。“末将必不辱使命!”
“很好,本帅也相信李副将你定可以完成此项任务。”
“鞑子以督标营、金华镇标营残部和衢州、严州、处州三协各一部出府城攻义乌,乃是此番鞑子围剿的主力部队。本将决定亲领南塘、义乌两营及部分预备部队于明日出兵,越过义亭镇迎战南线的鞑子,光复府城!”
“末将等遵命!”
大体的军事部署基本上完成,剩下的只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坐在一边旁听的孙钰听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尚未解决。
“陈帅,大军几乎全部出动,那罗城岩当如何?”
“此事我已有成算,无需多虑。”
此次出征,孙钰需要负责大军的后勤,而吴登科、尹钺这样与周钦贵的熟识也都有任务在身,尽皆无法去策动周钦贵。他们这些在尹灿死后投效大兰山的金华人与周钦贵等人本为同僚,只是不满于周钦贵小富即安,没有进取之心的性子才会远走大兰,中间也并没有什么说不开的矛盾和仇怨,自然也不愿看到陈文使出什么激烈的手段。
可是,见陈文没有把这个问题继续谈下去的意图,孙钰也不好再多言,直到陈文分配完军事任务,二人又针对后勤的问题做出了安排,除去征用民夫外主要还是依靠水运。
待军议结束后,所有军官各自领了任务前去做准备,孙钰又与陈文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辅仁,王巡抚的母亲想要见你一面。”
王江的母亲?
莫不是她有王江的消息?(未完待续。)
ps: 突然发现个问题,明朝时台州没有三门县,现在的三门县在那时分属于临海和宁海,直到民国时才设立的。这个问题虽说无关主线剧情,但也随着俞国望在舟山之战期间的经历提过两句。实在不好意思,既然今天想起来了,这章免费,权当是致歉。
第五十六章 心态
军议结束,陈文并没有急着去见王江的母亲,而是将吴登科单独留了下来。
此次出兵,作为陈文最早的三个千总,尹钺和李瑞鑫分别得到了独自领兵的任务,只有吴登科奉命作为义乌营的营官随大军行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