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四年-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战略。所幸在那时,他也没有将希望全部寄托于他人的身上,就像他根本不相信楸枰三局能够成功一样唯有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力量,才能有成功的希望,别无他途。

    “想想那两年,洪承畴也是一度将我逼得险象环生。尤其是第一次,差点儿就生生被其扼死。若非是我麾下的这支江浙王师师法当年的戚家军,再创花街之战的奇迹,只怕是已然为洪承畴所剿灭了。”

    “此乃命数,当年辅仁在大兰山上以戚帅成法练兵,方能有此一役之全胜。”

    “正是,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只可惜当年戚帅在蓟镇轮训九边驻军的计划未能成行,否则就凭着建奴也能有今日这般气象?”

    李定国对陈文此前的战绩表示了肯定,陈文则笑着点了点头,回之以他此前看过的一句名言。然则此时此刻的李定国却全然为前半句所吸引,陈文的后半句则压根就没能听进去。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口中念叨了两边,李定国登时便是拊掌而赞道:“辅仁此句甚妙,我辈身为人臣,自当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戚帅如此,岳王如此,关公亦是如此,辅仁这些年的成就便是这一点的明证啊。”

    李定国其人,出生在一户贫困的农家,十岁时身陷流民,为张献忠看重,收为义子。早年的贫困,此后的动荡,他却是直到扶明抗清之后才有了学习文化的机会,但其文学水平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毕竟不是所有武将都能像岳飞、戚继光那般做得一手好诗词。

    此时此刻,李定国激动万分,站起身来,来回来去的走动,仿佛是不如此就不足以将他的兴奋发散出来。陈文刚刚的那句话,与其说是陈文说的好,不如说是这话的每一字,甚至是每一个横竖撇捺都说进了这位以忠君爱国自诩的英雄的心中。

    眼看着李定国如此,尤其是是那句“辅仁这些年的成就便是这一点的明证啊”的话语入了耳朵,陈文心中那份亲眼见到这份宁死不降的民族英雄的激动开始悄然冷却,整个人很快就恢复到了平日里的那般冰冷坚硬。

    “看来你的人生轨迹是无法彻底扭转过来了,那么我能做的就只剩下让你的结局能够更好一些了。既然如此,那么接下来,请容我先道一句抱歉。”

    李定国那份激荡的心情稍有缓解,陈文也是笑着与其继续寒暄。片刻之后,寒暄的也差不多了,陈文开始与李定国商谈那些正事。

    “李兄应该知道,孙可望那厮如今正关在贵阳的大牢,我有一封奏疏,还请李兄代为上交于陛下。咱们,总是要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接下来的日子才能心安不是。”

    听到这话,李定国也知道陈文是要开始与其讨价还价,不由得正襟危坐了起来:“辅仁不打算将孙可望送交昆明吗?”

    李定国听出了陈文的言下之意,陈文自也没有隐瞒的打算,只是微微一笑,继而度李定国说道:“李兄,明人不说暗话,我此番是来勤王的。然则孙可望那厮在西南数省之势力盘根错节,军中更有白文选、冯双礼、马进忠、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义之流的掌兵大帅作为亲信。此刻不过是我的大军在侧,他们才会归附朝廷,若是孙可望不死,日后我此番抽调数万大军,不远千里迢迢的赶来,是勤王讨逆,还是内衅藩臣,在朝廷那边只怕就说不清楚了吧。”

    陈文要坐实了孙可望的谋逆死罪,甚至摆明了要看着孙可望被处死。要说孙可望其人,内政上的才具还是有的,甚至可以说比南明的那些持国文官们都要强,而且根本都不是一个档次上的那种。但是这个人,其在此时此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永历朝廷不敢用,唯恐其再度做大。放了又唯恐其会为满清所用,毕竟这个历史上的汉奸可是个毫无底线的家伙。而陈文则没兴趣去用,他的江浙明军集团从在大兰山上修改军法条例开始就是靠着制度取胜的。

    幕僚出身的顾守礼、齐秀峰、周敬亭,大兰山一系的王江、孙钰、徐毅、郭志刚,此后先后来投的李渔、陈忱、吕留良、顾炎武,就算是像荣虔、徐梅文、平源那样的中低层官员也都能够在这样的制度下焕发出更大的光彩,以着江浙明军集团如今的实力,难道这些人在更为完善的制度下的心血就都比不过那个汉奸预备队那所谓的才具吗?

    这等人,留着终究是个祸害,而且陈文也不能确保这厮会不会处于为了报复他的考虑而尽心尽力的与永历朝廷合作。既然如此,那就只有设法让永历朝廷当着他的面,亲手将其处死这么一条路可走了。

    陈文一语说罢便面带微笑的看着李定国,等待着他的回答,可李定国听完了这一番话,却着实是为之一惊。

    并非是什么兄弟情深,从演武场事件,到衡阳大捷中的唆使冯双礼和马进忠约期不至,再到此后几次三番的想要置他于死地,当年作为张献忠义子时那份手足之情早已烟消云散了。更何况这里面还涉及到忠君,涉及到大明中兴和抗击满清的大事上面,那就更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然则,陈文不打算献捷昆明也就罢了,还是摆明了要朝廷下旨在此间将孙可望处死,这就显得有些不太能让人满意了。

    “辅仁,孙可望谋逆已是人所共知之事,还当相信朝廷会做出公正的处置。若是辅仁想要亲眼看着孙可望伏法,何不亲自到昆明一趟,正好亲自面圣,也免了在下居中转达的麻烦。”

    孙可望是谋逆,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永历朝廷的会审按道理是免不了的。既然陈文没有像对待尚可喜、耿继茂乃至洪承畴那样直接将其处死,那么李定国也总要据理力争一二,也算是维护一下朝廷的权威。

    或许,李定国心中还有着一份让陈文亲自面见一番“颇具皇帝威仪”的永历,从而能多产生些忠心的念头。可是,听到这话,陈文却当即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兄,你要我亲自去一趟昆明?”

    问过此话,陈文自顾自的摇了摇头,继而便开始那一番让李定国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自问自答。

    “我这些年能够崛起于江浙,靠的是我想做事情,不惜为此排除万难。李兄,无论什么时代,想做事,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是现在鞑子还没消灭了,我对我这条命还是份外爱惜的,我可不想落个岳王的下场。”

    “但是说句不好听的,这世上想要我陈文这条命的家伙可是有的是。别的不提,朝中就没有东南士绅的同年、姻亲吗?昆明就没有湖广、江西乃是其他地方的藩王吗?就算是孙可望的那些党羽,只怕是也在背地里筹划着如何杀了我,好重现秦藩的那份辉煌吧。”

    “只身前往昆明是不可能的,可若是我带着这数万大军南下,就算你李兄能够相信我,昆明城里的那位蜀王殿下也能相信我?说句不恭的,今上刚刚得脱孙可望的囚笼,只怕也会担心我南下是不是要学一学那孙可望了吧?”

    陈文把话挑明了说,说的也都是实话,但是这份表现却着实让李定国当即便是脸色铁青。奈何,对此他却没有什么好反驳的,即便是他,此番也是前来防范陈文借着击败孙可望的势头南下云南,登时便是一个哑口无言。

    片刻之后,喘着粗气的李定国才算是想到了些什么,当即便向陈文喝道:“辅仁,你须得记得,你是大明的臣子!”

    “我当然记得我的身份,否则我就不会千里迢迢的赶来勤王了。说句不好听的,孙可望那个狗贼彻底打乱了我的计划,要不然最年底我就要起兵北伐了,怎会在此间无限期的迁延着时日。”

    陈文的这顿牢骚说过,李定国的面色也是稍有缓解,只是他并不知道,他口中的身份二字与陈文口中的身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陈文这么些年所铭记的唯有作为一个穿越者的使命,仅此而已。

    不过,李定国倒也没有往哪里去想,更不可能知道的陈文的想法如何,此时此刻他所关心的则是陈文的牢骚里面所隐含着的那些东西。

    “辅仁这么急着北伐?”

    “李兄,以着现在的形势,要是让建奴逃出关了,只怕即便是勒石燕然、封狼居胥、饮马唐努乌梁海也未必再能把他们抓回来处置了。”

    陈文言之凿凿,李定国却是满脸的不明就里,以着汉家的实力,若是能够如陈文所言的那般,莫说是建奴了,就算是蒙古各部的酋长也得到紫禁城去看大门。不过陈文也看出了李定国确实不明白,于是乎他便开始向其灌输起了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

    “你是是说,这个世界是个球?”

    “李兄,你平日里没有与那些泰西传教士有过交集吗,就算不说那些洋和尚,据我所知,太后、皇后和太子也都是受过洗的,那个叫庞天寿的大太监难道也没与你说过这些新鲜事?”

    陈文一副理所当然,因为他并不知道庞天寿已经其实已经死了,说到底就是个太监,天家的奴婢,即便是军情司也是更关注于文武官员,而非是这等既没什么用处了,也容易被有心人差距的家伙。

    “庞天寿已经自杀了。”

    “哦。”

    陈文点了点头,继而跳过了这话题,与李定国讲起了他那番思路的缘由:“泰西有一国,名为沙皇俄国,其国之主乃是原泰西东陲强国基辅罗斯之藩属,后蒙元西征,其国与蒙元分支联姻,数代之后,反成一方霸主,如今正在奋力东进,与鞑子在辽东早已是兵戎相见了。”

    “假使建奴被赶出中国,与其协手,或是得其助力以与中国为敌,乃至是联结蒙古各部也并非不可想象。须知道,沙皇俄国之中有一俗语,说是撕下一个俄国人的脸皮,你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而这鞑靼人就是泰西对蒙古的称呼,他们之间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陈文的知识面吓了李定国一大跳,以着他从前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无非是中国为朝贡体系内的列国环抱,北面则要抗击女真、蒙古这些鞑子,而泰西列国则是不知从什么地方过来的家伙,具体的地理位置很不清楚。

    其实这时代,学习西学在士大夫之中乃是一种时尚,奈何李定国的出身使得他与这些东西实在连不上太大的关系,如今听了陈文的这番话,更仿佛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那般。

    这时代,沙俄对西伯利亚乃至是黑龙江流域的侵蚀,其实只是小规模存在的,后来的雅克萨之战打得轰轰烈烈,满清出动了战辅兵和部落武装数万,打得其实也不过是几百老毛子探险者而已,其国力不提,没有西伯利亚铁路也是不可能给满清多大的支援的。与其为满清和毛子联手而担忧,还不如担忧担忧满清和海上马车夫或是准格尔人联起手来要来得可能性更大。

    陈文刻意夸大了沙俄的实力,但也引起了李定国的注意,二人在小亭里畅谈天地,更是让人准备了酒席,干脆边吃边聊。陈文的知识面让李定国所折服,李定国的豪爽也颇得陈文的好感。然则无论说到哪里,他们此番的目的却也是借着酒菜来讨价还价,因为他们都不是一个人,而是分别代表着一方势力的存在。

    “大王,咱们就这么撤出贵州,一个府的地盘也不占了?”

    李定国走后,陈文返回贵阳的行辕,吴登科、马信等中高级将领早已知晓了陈文的计划,甚至已经在贵州的各处占领区上执行。不过,对于这份命令,安有福这个从未有担任过方面之任的部下却并不是十分理解。

    “当然一个也不占,咱们在贵州待着,哪怕只伸进来一个脚趾头,他们的精神儿也全都会在咱们的身上,怎么可能斗得起来。况且,这个省还给他们又如何,等拿到手里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从咱们江浙王师手里拿回去的只有一堆麻烦,再无其他,本帅还等着看这出好戏呢。”

第五十五章 布局(上)

    平坝卫一会,陈文与李定国达成了协议,也避免了江浙明军和西南明军之间爆发下一轮的武力冲突的可能。

    按照协定,酬谢陈文千里勤王的大功,除了齐王的爵位以外,湖广南部也将正式移交给陈文负责管理。相对的,李定国代表永历朝廷接收孙可望在贵州的领地,西南明军全部划归到永历天子旗下,陈文放弃对这些武将以及他们的部下的并吞。

    贵州距离云南的昆明太近,而且这个省三面被云南、四川和广西包围,江浙明军在此驻军花费过大,更容易引发永历朝廷和西南明军的抵触心理,以致撕破脸破坏到陈文的计划,远不如先拿下湖广南部妥善经营更为实在。

    由此一来,双方在不触及到对方的底线的情况下,总算是完成了对孙可望遗产中最大一部分的瓜分。

    不过,这一切的基础是谋逆的叛臣孙可望将会受到公正的审判,说白了就是孙可望必须死,江浙明军此番的勤王壮举也是要板上钉钉的。孙可望死后,陈文的大军才会分批次撤出贵州。在此之前,李定国所率领的大军将会暂时撤出贵州,以避免造成不可预知的意外状况。

    另外,审判地点,双方选在了贵州和云南交界之处的平夷卫,这里是云南的境内,不属于陈文暂时占领的贵州,永历朝廷所急需的脸面得以照顾。但是审判之时,江浙明军的代表要全程旁观,部分军队也会驻扎在临近的普安州,以防“朝中奸佞”联手那些“顽固不化的孙可望余孽”干扰到司法的公正,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接下来的几天,李定国的大军开始缓缓的向云南方向撤离,李定国的心腹靳统武则随着余姚师的大军押解着孙可望及其被俘亲信前往云南的平夷卫受审。一切都开始了有序的进行,陈文将西南明军请出贵州之后的布局也开始正式启动。

    “湖广那边王师跟鞑子拉锯了十来年了,到处都是荒地,那里的土地肥沃,阡陌无边无沿,不比贵州这等山区好种地?”

    “就是就是,再说这次还是越王殿下要招募兵员,都是要分地授田的。听说了吗,浙江那些跟着越王殿下几年的老兵,哪个现在不是家里几百亩的良田、几十上百个佃户伺候着,就算是新兵,在江西那边,只要跟着打过一仗,怎么也得有几十上百亩的地,还都不用交税,给个秀才公都不换咧。”

    “秀才公不敢比,那是能考功名,以后能当官儿的,可不敢乱比。但是跟咱们这些军屯的辅兵相比,那可是再好没有的好日子了,不管你们去不去,反正我不想继续在这里当奴隶了,现在我就收拾东西去报名。”

    “同去,同去,谁愿意继续在这呆着,谁才是脑子让驴子踹了的傻货。日后像谭四哥、黄老三他们那样,活着吃不到饱饭,死了也就被那些西贼扔进乱葬岗里,尸首还得喂了野狗,那也是活该。”

    话音落去,平坝卫下属的屯堡里,有感而发的军屯辅兵纷纷收拾着床上的烂布片、破布头,收拾着一切被他们视如珍宝的破烂儿,继而呼啦啦的出了这漏风漏雨、时不时进来条蛇虫还被他们当做是难得的美餐的茅草屋,向着远处的江浙明军宣讲点走去。

    洪武时明军杀入云南,解决了元朝梁王的威胁,回师后靠着建立卫所才达成了对此间的控制,确保了有湖广进入云南的道路。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湖广、四川等省份的人口膨胀,民户开始迁移到此依托本地卫所来耕种、经商,再加上贵州原本的那二十余万军户的繁衍生息,已然从原本的“汉少夷多”渐渐转变为“汉多夷少”。

    贵州一省,土司遍地。有明一朝,在贵州建立了大小二十九个卫,并且不断的向此间调派军户以扭转“汉夷”比例,才实现了对贵州一省的基本控制。

    卫所军户的日子,全国都是一样,苦之一字,自不待言。但是等到孙可望主政贵州之后,不同于在云南的分授土地,贵州卫所被迅速改造为大西军的军屯,贵州的军户也彻底沦为了秦藩的农奴,地位和生存状况进一步的降低,产出被尽数剥夺,粮食按丁口发给,从低贱的卫所军户彻底沦为了奴隶。

    如此,生产积极性必然会大幅度的降低,然则孙可望经营有方,反倒是支撑起了大军的用度,唯有军户之苦难成倍的增长。

    平坝卫位于后世的安顺市,同为这片区域的还有普定和安庄这两个卫,这片区域在明时的卫所屯堡数量不匪,规模也是极大的。李定国大军退出贵州,陈文便派出了一支又一支的工作队,有军队负责保护,镇压各地秦藩卫所官员、监工的同时,也大力宣讲湖广屯田,吸引军户向湖广迁徙。

    江浙明军的军功授田制,其待遇之优厚,在江浙那样富庶的所在都能吸引大量的百姓从军,更何况是贵州的这些军屯农奴。尤其是秦藩的军官和监工早已被关进了大牢的今天,更是没了阻止他们奔向幸福的皮鞭,此时此刻,普定卫的宣讲点,报名之人数不胜数,若非是江浙明军始终在竭尽全力的维持着秩序,只怕宣讲点早已被人群冲垮了。

    人山人海的边缘,一年半之前还是太湖之畔的一支小型抗清义军首领的江南读书人平源,此时此刻作为这支工作队的负责官员正在严密监控宣讲点的工作。

    “来的真多啊,这看上去好像是这左近的军户都来了,看来他们是一时半刻也不想跟着那些西贼了。”

    “那可不是,不说这战斗力,咱们江浙王师奉行军功授田,他们却还在用军屯的手段来剥削军户屯丁,高下立判,傻子才愿意继续跟着他们呢。”

    平源和带队的军官一边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景,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过了一会儿,完成登记的军户被安排去洗澡,换上从贵阳库房里运来的崭新的明军军服,尽可能的杜绝了细菌的滋生,才好将他们更为安全的向湖广地区转运。

    “平兄,那边有几个宁谷寨司的土民也想跟着咱们去湖广。”

    听到这话,平源连犹豫都没有犹豫一下,立刻对那个军官说道:“愿意跟着咱们的,没有抛下的道理,让他们去登记去。”

    “可这些都是土民,是宁谷寨司的土民。”

    “管他什么土司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打鞑子的时候指望不上他们这些墙头草,现在咱们江浙王师为北伐做准备,需要军户充实湖广,管他那么多干嘛,反正咱们在这也呆不了几个月,晋王和蜀王不是有本事吗,让他们自己收拾去吧。”

    宁谷寨司,这个司乃是长官司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土司。土司在西南的云、黔、川、两湖、两广等地大量存在,他们是当地的封建领主,乃至是土皇帝,对治下土民的压迫极深。有土司的地方就免不了土民逃亡,流官的处置往往也跟当时的国力挂钩,因为这些土司都是掌握地方武装的,而且彼此之间以联姻等手段串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假使流官包庇土民,战争很可能就会爆发。

    这个宁谷寨司,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原本的土司姓者,乃是当时的普定土知府,但是随着普定卫的建立和普定土司的废除,者家便被降为了宁谷寨司的土司,而且到了永乐年间还被明廷安插了一个顾家作为宁谷寨长官司的副长官。正统年间,者氏绝嗣,世袭副长官的顾家兼有其地,被明廷任命为土司,一直世袭至今,历史上是直到康熙五十四年才被清廷废除的。

    宁谷寨司距离普定卫不远,土民得知消息逃亡至此也并不稀奇,平源领会了陈文的意图,选择对那几个土民进行包庇,结果这份千恩万谢收下还没过去一天,宁谷寨司那边就跑来兴师问罪。

    第二天,登记点依旧是人山人海,不过其中很有一批已经换了衣服,正准备由此前往贵阳,从而凑齐了更多人后,在军队的护送下编队前往湖广。

    眼看着宁谷寨的土司带着寨中勇士和土兵前来要人,这些新晋的江浙明军军户也是一个个的摩拳擦掌起来,寻思着先教训教训这些土兵,到了湖广也好尽快的分到土地,开始崭新的幸福生活。

    军户如此,护卫的明军更是列阵而来,骑在马上的土司咽了口唾沫,可是那份口干却依旧没有得到本质性的缓解。

    西南明军的战斗力,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宛如天神那般。说到底,大西军在明末乱世中厮杀了那么多年,甚至一度割据一方,要是连这些土司都震慑不住,那可才叫笑话呢。可是在这些土司眼中的这些天神般的人物,尤其是那位宛如神王的秦王殿下却被这支不知道从哪来的江浙明军给收拾了,而且据说战斗过程完完全全是一边倒,叫他如何能不畏惧这份军威。

    “这位老大人,我顾家向来是大明皇帝的忠臣,从不敢有半分悖逆。蒙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和英宗皇帝赏识,我顾家得以为大明管理此地。这土司管理土民,乃是大明天子赋予的权利,还请这位老大人将那几个不成器的土民交还给下官,由下官亲自管束。”

    土司一口一个老大人叫得恭敬,更是让身边的勇士奉上了一份谢礼,平源与那个护卫的军官对视了一眼,后者则表示早已派人去普定卫的卫城求援。

    眼见着有此暗示,平源心中也是底气更足,继而对那土司说道:“本官不知道什么土民不土民的,此地乃是我江浙王师募兵之所,乃是王师的地盘,尔等擅自进入,还口口声声的找本官要人,可是不把越王殿下放在眼里!”

    土司用太祖和英宗压人,平源也毫不犹豫的竖起了陈文的大旗。这年头,县官不如现管是其一,拳头大的说了算更是再正确不过的道理,前不久还权势熏天的秦王孙可望如此,现在的齐王陈文亦是如此,这番话一出,那土司的气焰便被压下了一头。

    “下官无意冒犯王师,更无意冒犯越王殿下,只是按照惯例,这土民逃亡,是要发还的,还请老大人通融则个,下官回去之后必有谢礼送到。”

    土司以为平源是嫌弃他带来的见面礼少,然则平源却是哼了一声,摆出了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样:“你这厮是听不懂本官说的什么吗,这是募兵的地方,闲杂人等不得擅入,否则一概处死。本官瞧着你这厮大概是不懂才与你说了这许多,现在看来你这厮倒是诚心来捣乱的了,嗯?”

    话一出口,护卫的江浙明军便摆出了进攻的阵型,军户们不管是登记完成与否,尽皆鼓噪了起来,那架势似乎是要当场将这些土司和勇士们撕成碎片。

    好汉不吃眼前亏,土司只得带着麾下的勇士们仓皇而退,倒是平源在吓退了土司过后,没待一会儿就赶回了临时的公事房,向陈文的贵阳行辕发书信说明一切。

    普定卫距离贵阳不远,书信很快就送到行辕,此时此刻,行辕里忙碌的倒不是军户的迁徙,而是将秦王府这些年搜刮的财货、各处仓储的存银存粮发运,以备湖广建设之用。不过这份积蓄实在是不少,比之尚可喜、耿继茂的都不在少数,陈文也算是借此来弥补了一番日趋庞大的军费开支。

    书信送到案前,陈文放下了关于秦王府内清点出的古董的清点报告,细细的看过了平源的那份关于土民逃亡和土司前来相争的报告,只是冷冷一笑,继而将四明师南塘营第一局的局总石大牛唤来,吩咐了几句。

    数日后,第一局抵达宁谷寨司的所在地,大军分兵各处,二话不说直接开打。隶属宁谷寨司的二十九处寨子尽数被焚毁,土官一族则在解除了武装之后扔给了那些被他们压迫已久的土民,而这些土民在一切结束之后则被尽数送往普定卫,等待迁移湖广。

    经此一役,世袭两百余年的宁谷寨长官司就被江浙明军的一支小部队连根拔起,所用的也仅仅是不到两天的时间而已。

第五十六章 布局(中)

    宁谷寨长官司被陈文连根拔起,靠着如此酷烈手段,陈文向贵州的其他土司表明了他的态度。

    江浙明军实力强大,陈文更是当世名将,便是麾下将帅也都是征战多年的宿将,这支军队在贵州的存在,尤其是对贵州土司表现出的态度,着实让贵州各地的土司感到了极大的不安。

    然则,宁谷寨长官司的下场摆在了那里,陈文与李定国之间的协议他们也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悉,陈文在贵州就是一个过客,既然如此,他们一时间也不敢妄动,唯恐会引发陈文的不满,成了那个出头的椽子,被陈文在离开前顺手给收拾掉。

    但是,如此魔头在侧,土司们也是寝食不安,除了严厉约束自家土民以外,四下的串联也是免不了的万一陈文要顺手在贵州改土归流,他们也很是愿意向永历朝廷或是大清表一表忠心的。

    贵州军户扶老携幼的向着湖广迁徙,江浙明军更是护送着大批秦王府的财货和仓储中的粮食、布匹以及其他原材料向湖广发运,就在这场贵州填湖广的大戏上演的同时,孙可望谋逆一案也在平夷卫进行审理。

    孙可望的逆案审理,对于永历朝廷来说不光是对孙可望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的一次大反击,也是为那些被孙可望杀害的大臣们复仇的良机,更是朝廷借此恢复一些权位的大好时机。

    自陈文与李定国达成协议,李定国便发信朝廷,后者更是以着最快的速度,派出了他们眼下最为拿得出手的审判团队到平夷卫参与审讯,甚至他们比孙可望由江浙明军押解着前往此处还要早赶到些时日。

    孙可望谋逆一案,从封秦之事算起,这算是强逼着朝廷认下这个秦王爵位,并且还涉及到杀害杨畏知等官员的案件。除此之外,软禁天子、暗算李定国、制造祥瑞以为其禅让谋求法理依据等等,尤其是十八先生之狱更是重头戏,这案子按照正常的进度,没个一年半载是审不出个眉目的。

    不过,现在陈文的大军还在贵州,离开昆明时永历就吩咐过要尽快结案,好让陈文心满意足,这样才能尽早离开贵州,他们也只得加班加点的进行审讯,不敢耽误哪怕一时一刻,谁让贵州和云南离得是那么近呢。

    没办法用一年半载的时间好好折腾折腾这些此前骑在他们这些朝臣头上的秦王以及秦王府的亲信,参与审讯的官员们只得不情不愿的开始了疲劳审讯。

    “犯官范应旭,本官问你,永历四年,天子移跸安龙,汝书皇帝一员,后妃数口,月支银米若干等犯上词句,可有此事?”

    “犯官方于宣,本官问你,永历四年到永历十一年期间,汝先后数次劝进于孙逆可望,可有此事?”

    “犯官邹秉浩,本官问你,永历八年,汝执前贵州巡抚钱邦芑于贵阳大兴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