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四年-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现在的整体实力确实是长江以南的最强者,就算是消灭满清照着现在这个势头也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果真的那样做了,无非是多在南方折腾几年,与夔东、鄂西的山沟沟里的夔东明军,与局限于海岛上的郑成功,与内部的反对派比如张煌言,或许还有将会被赶到边境的李定国和南狩缅甸的永历……

    然而,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是不是也要出动数万大军围剿夔东的山区,降者免死,不降的就连带着男女老少一起杀死在茅麓山上;是不是也要在东南沿海迁界禁海,不惜杀上几百万人,只为了遏制郑氏集团从沿海地区获得的补给和商品;是不是也要将张煌言拉到杭州的教弼坊去斩首示众;是不是也要将李定国赶到澜沧江畔,致使其郁郁而终,最后喊出那句“宁死荒缴,勿降也”?

    真的到了那时,是不是也要逼着缅甸交出永历,然后由一个部将用弓弦将其勒死在逼死坡上呢?!

    “或许因为是汉家自身的改朝换代,并非是蛮夷窃取华夏,未必真的会有那么多选择宁死不屈的英雄,比如夔东的大顺军残部,比如大西军中的大部分武将,就这些流寇而言,没了夷夏之防,单纯的汉人内部的改朝换代又会有几个如李定国那般的死忠。但是如果我真的那样子将所有的反对者都杀掉,那与我这些年一心一意想要消灭掉的满清又会有什么区别?”

    明王朝的很多痼疾是在体制内无法解决的,但是内讧却还是能免则免。深吸了一口气,诱惑的香甜在心头消散,恢复了那份坚定的陈文默默的对心中的自己说道:“已经在士绅的唾骂中忍到了今时今日,为何不再努把力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那么既然如此,又何必急于这一时半刻呢?”

    重新坚定了决心,陈文也恢复到了原本的计划所需的节奏之中。对被俘人员的审查,对缴获物资的整理,这些事情都有各部门的军官负责,而陈文则一边招待那些被俘的军官,一边等待着骑兵的后续消息以及更多的俘虏的到来。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于,秦藩大军已然覆没,现在正是大举杀进贵州的不二良机。

    第二天一早,陈文便在让被俘的辅兵吃了一顿饱饭之后,发放了几天的干粮将其尽数释放了。

    这些人不具备威胁到江浙明军的能力,与其在这里浪费粮食,不如给他们一些粮食、干粮什么的劝其自行返乡要更加符合陈文的利益。

    相比辅兵,战兵是不可能就这么放了的,陈文修整了一日就带上这些战兵进入贵胄腹地。不过此前陈文并没有去将战兵的私人物品剥夺,只是收缴了武器、甲胄这些容易对江浙明军将士造成威胁的物品,此间亲眼看着辅兵得以释放,秦藩的战兵在得到了等待命令释放的消息,也纷纷安下了一些心。

    说到底,大伙都是明军,上层的利益与他们这些小兵又有多大的关系,甚至就连秦藩的中高层军官对于孙可望的作为也并非没有反对者,否则也不会有历史上孙可望内犯云南,结果一旦真刀真枪的开打了,以白文选为首的大批高级军官便纷纷玩起了阵前起义的花样,此前带着十四万大军出了贵州地界的孙可望等到一战打完,就只能带着一百多的家人、亲信和护卫远走湖广,向洪承畴投降的千古奇闻。

    大军启程,陈文带了豫章、余姚和四明这三个师,现在大败十四万大军的势头已然产生,剩下的只会是零星的小规模作战和政治博弈,丹阳师便可以在留下一部分守卫此间之外,将湖广南部的那几个尚在孙可望部下手中的府县尽数收复了,也省得地图上总有那么一片碍眼的东西。

    “闲来无事,鄂国公可愿与本王聊聊这贵州的山川地理走势?”

    “败军之将,不敢当越王殿下如此称呼。”

    鄂国公马进忠,绰号混十万,乃是崇祯朝的陕西流寇出身,后来兵败降了左良玉。但是等到左良玉身死,左梦庚降清之时,马进忠和与其并称为王马的王允成却跑到湖广跟了何腾蛟,并没有像张勇、李国英、金声桓那批人似的降了清军。

    接下来,王允成一度降清,马进忠则始终在湖广战场上为明军效力。后来李定国桂林大捷,孔有德也曾动过借王允成和马进忠的关系向明军投降的念头。但是在接下来的衡阳大捷之中,作为一支负责拦截清军的偏师的主将,在发现另一个主将冯双礼受命孙可望而自行退兵之后,马进忠也选择了退兵,衡阳大捷才没能收全功于此一役。

    不过,此人却并非是孙可望的死党。如果没有陈文的多此一举,孙可望内犯云南,阵前起义的那群高级军官里也不会少了他马进忠这一号,尤其是在此前他就已然被孙可望册封为嘉定王的情况下。

    陈文以鄂国公相称,用的是永历朝廷册封的爵位,有此称呼,马进忠也算是长舒了口气,陈文显然是没有动杀他的心思。

    “越王殿下乃是国朝亲王,但有所问,末将自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到这话,陈文点了点头,继而向马进忠问道:“本王听说,这贵州是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可有此事?”

    陈文所言,乃是外省人对贵州的形容。前两句说的是天气恶劣、晴雨莫测、山路崎呕、绝少平原,其天气、地理情况如斯,后一句便是因为这等客观环境之下,从而早就了贵州一省的贫困。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平原地形无不是更适宜农业生产。江南如此,湖广此前也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便是河南在明末大乱之前也的粮食产量也并不算少。而贵州这个省,却恰恰是明时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作为支撑的省份,在后世得到旅游业的开发之前,贫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回越王殿下的话,以末将这些年在贵州的所见所闻,此话虽有些夸张,但却也称得上是贴合实际二字。”

    “果不其然啊。”

    得到了确定的回答,陈文叹了口气,继而对马进忠说道:“吾尝闻,可望善治国,定国能用兵,若二人协力,恢复皇明旧观未必会是一个想象。晋王当年两蹶名王,吸引了鞑子主力的注意,吾亦受其惠。今观之,孙可望以云贵支撑二十万大军,那话也未必尽是妄语。”

    陈文有感而发,马进忠却是一头雾水,前天两支大军还在沅州那里站得不亦乐乎,现在好像这位越王殿下似乎还有些感慨,甚至是遗憾,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只不过,为历史上的南明叹息了一番,陈文很快又恢复到了原本的话题上来,就是看着马进忠这副胡思乱想的模样,他却不得不先把态度表露出来,后面的话才好继续说下去。

    “孙可望这些年软禁天子,残害忠良,倒行逆施,此番本王是要请旨处死其人的。不过像鄂国公这样当年能够拒绝鞑子,转而南下投效王师的良将,说到底也应该是受了孙逆的蒙骗,不知本王说的是也不是?”

    有了陈文这话,马进忠还能不明白陈文的意思,当即便是一阵千恩万谢,同时对陈文的看法表示了极大的认同。

    这是个聪明人,否则也不可能在南明那么频繁的内斗中生存下来,从一个左良玉麾下的前流寇越做越大,后来更是被永历册封为汉阳王。眼见于此,陈文便向其暗示会将战兵的俘虏分出一部分交给马进忠,以恢复其人在沅州一战中的损失。

    “鄂国公是一方大帅,效忠今上多年,也是今上信得过的武将。本王听说,朝中总有奸佞在构陷本王,日后鄂国公若是有心,还当为本王在今上面前美言一二。”

    陈文摆明了是不打算吞并马进忠所部,这并不符合其人的一贯作风,着实让马进忠一阵不解。不过现在陈文既然愿意帮其恢复实力,这句场面话还是要说的,至于日后如何,马进忠却也没敢去想太多,毕竟现在朝中可是那位晋王秉政,谁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当年衡阳一战没有出兵的仇怨呢。

    二人相谈甚欢,有了陈文的保证,尤其是将俘虏中的那些亲兵都交还其人,马进忠也切切实实的做到了他所说的那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军向着贵州腹地进发,不过却也有一些人早他们一步赶向那里不是得到释放的被俘辅兵,也不是那些还没有被擒获的溃兵,而是江浙明军的大批骑兵还在追击着敌军,其中沈家宝的那一队人此刻正死咬着一条大鱼不放。

    “不是吧,这滇马也太有持久力了,小二哥,你也是大兰山出来的,回去就跟上面反应反应,是不是除了这蒙古马以外再给咱们配一匹滇马,跑山路、跑远道,这滇马可比蒙古马要强多了,就算是代步也是好的啊。”

    原本,他们追着那个军官一路西去,谁知道没追多久就给追丢了。然而,追丢了这个,沈家宝身边的那个副队长却是个夜不收出身的军官,从地上留下的马蹄印确定了另一条小路在不超过半个时辰前曾有一小队骑兵经过,其中很可能会有一个半个军官。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抱着这个念头,他们这一队骑兵连休息都没休息片刻就追了下去,结果确实有一条鱼,而且还是一条大鱼,一条大得足以撑死他们的大鱼。

    “别想这个了,你自己想想,这次咱们江浙王师可是先打鞑子,再南下勤王,湖广已经到手了,不提贵州,也是不小的地盘,光是扩军需要的战马就不少了,哪还可能给咱们配双马啊。”

    连忙给战马喂了一把加了盐的炒面,战马贪婪的将沈家宝手里的加餐吃光,还情不自禁的舔了舔沈家宝的手,确定把那些渣渣都舔干净了才发出了满意的嘶鸣。

    “前面那帮人已经开始分出了部分人马拦截,就看那战斗到死的意志和身上的装束,确定是一条大鱼无误,咱们有心思还是继续追下去吧,可别让他给跑了。”

    追了几天,人困马乏,几次沈家宝都想要放弃追击,但最后还是追了下去。说到底,他还是渴望着能够立下更大的功劳以封妻荫子,而随着他追到了今天这个份上的骑兵们,除了军令如山以外,又有哪个不是如此。

    “小二哥,我看咱们快成了。”

    说出这话,那个军官指着他刚刚拨弄着的马粪对沈家宝说道:“瞧瞧,这伙人一看就是长期有专门的马夫和辅兵伺候的,战马上肯定没带着干粮和备用的马料。就说这马粪里面,现在就剩下野草的渣滓了,还有这坨,战马都开始拉稀了,他们撑不了多久了。”

    听到这话,沈家宝也顾不得继续休息了,跨上战马便是大喝一声:“兄弟们,听见了吗?大功就在眼前,别让他们给跑了啊!”

    拦截部队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差距,但是战马的体力来源于更好的马料,尤其是粮食,光吃干草的战马体力是跟不上的,更何况他们随追逐的这群家伙的战马现在已经沦落到只能去吃野草的地步了。

    向前追了两日,随着一路上所见的倒地的战马的不断增多,沈家宝等人也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目标。直到最后追到了一个荒村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已经只剩下了那条大鱼和两个亲兵躲在一间没了房顶子的屋子里瑟瑟发抖,看到他们一拥而入反倒是变得激动得不能自已。

    “孤是秦王,带孤去见你家越王殿下,孤愿意奉越王殿下为主,奉上这云贵两省之地啊!”

第五十三章 双王会(上)

    “沈队长,做得很好。”

    孙可望被沈家宝那一队骑兵追杀,忍饥挨饿了好几日,亲兵队长带着部分忠心耿耿的亲兵也战死在了拦截过程中。接下来,亲兵之中的一些人想要甩开孙可望自行逃窜,结果趁夜盗马的过程中被忠于孙可望的那批亲兵发觉,双方爆发了一场内讧,孙可望靠着积威吓退了这群背叛者,但是那几匹还有些马力的战马却也已经被抢走了,于是他们就落到了随后赶来的沈家宝这群骑兵的手里。

    经过了几天的路程,他们这群骑兵押解着孙可望总算是追上了陈文的主力部队。擒获一个亲王,如此大功当即迎来了军中袍泽们的喝彩,便是正在与见了孙可望便是满脸死灰的马进忠一起聊天的陈文也是对其赞赏有加。

    “越王殿下,孤,不,是在下,在下愿意为越王殿下修书与云贵各地的文官、武将,劝说他们归顺越王殿下。只求越王殿下能给在下一条活路,于愿足矣。”

    历史上,孙可望在内犯失败,众叛亲离之际选择了投降满清,从而被满清册封为义王,有清一朝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汉人王爵。为了报复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的“背叛”,孙可望竭尽全力的为满清给云贵的文官武将写信,引诱那些被他提拔起来的官员投降满清,可谓不遗余力。等到云贵抵定,孙可望的作用大减,满清便毫不犹豫的将其暗害,子孙后代也是不断的降袭,权当是背叛者的下场。

    满清对孙可望的前后处置,其统治手段上确实拥有可取之处。而对于陈文来说,只需要学着满清将其软禁起来,靠着那些孙可望提拔起来的文官武将全取云贵之后,再找个理由将其暗杀,也确实是最为划算的办法。但是,他却并不想那么做。

    “孙可望,你知道你输在什么地方吗?”

    挥退了众人,陈文在大帐中与拜倒在地的孙可望说道,后者却是当即便吓得瘫倒在地上。陈文问出这话,其实也就是不打算再给他什么机会了,死之一字或许就会发生在下一刻,叫他如何能不畏惧。

    孙可望软在了地上,陈文也没有继续逼着他回答,而是直截了当的告诉这位南明时代对历史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大人物。

    “因为你既短视且急躁,鞑子在侧的情况下,尚且如此急不可耐的想要谋朝篡位,就算得了禅让,既没了天下复明人士的支持,又摆不平其他藩镇,甚至就连西营内部都搞不定,你也不过是在为满清之前驱罢了。”

    话音落去,鄙夷充斥其间。南明时代,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但是民族矛盾却还是要大于阶级矛盾,甚至是远远大于阶级矛盾的。

    解决民族矛盾,便是要灭亡满清,而那些诸如士绅、王府之流对底层百姓的压迫,却是要先把明廷这个总后台推倒才有可能做到。别的不说,分封王府和优免制度上的错误,不先把祖制彻底推翻了是不可能从根子上将其解决掉的。

    但是,生在后世,读过南明抗清斗争的失败,更是看到过抗日战争的成功经验,在如今这等局势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谁先身后总还是知道的。况且这些年,陈文自问最大的优点就是足够理智,他很清楚他要的是什么,为了最高目标,短期的一些收益哪怕是再诱人,如果与最高目标相违逆,那连看也没有必要去多看一眼。

    孙可望被关押进了囚车,陈文此番勤王的一大目标也算是有了个起码的眉目。剩下的,无非是如何将能够攫取的利益最大化,尤其是要进一步的完成对基本盘的扩大化。

    江浙明军的大军向着贵阳继续进发,在作为前锋部队的余姚师奔袭贵阳的同时,其他各部更是开始了对贵州东部的各府县的收取工作。

    与此同时,与孙可望一同前往沅州的白文选、冯双礼以及其他各将,却无不在一边收敛溃兵,一边赶向云南方向,便是秦藩的大本营贵阳也是不敢再去了,唯恐被江浙明军堵上,如今也唯有云南的晋王和蜀王,尤其是永历朝廷才是他们唯一的保护伞。

    告急的信使早一步派出,其实永历、李定国和刘文秀他们也无不在焦急的等待结果。在他们看来,最好还是孙可望和陈文两败俱伤,这是最优解,除此之外,无论是哪一方大获全胜,也都将是他们所无法承担的。

    然而,随着信使抵达昆明,孙可望惨败于沅州,陈文靠着数万江浙明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掉了数倍于己的对手,着实在永历朝廷中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秦藩大军乃是西南明军的核心,核心如此,李定国和刘文秀倒是还有几万大军,白文选的书信中也表示了他和冯双礼前后收敛了几万溃兵,但建制已乱,武器、甲胄、战马几乎全无,辎重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军队就算是再有十倍也不会是江浙明军的对手,哪怕李定国这个盖世名将尚在也不会有本质的区别。

    “陛下,臣等愿领大军北上,设法说服越王撤军。”

    “说服?二位爱卿,谈何容易啊!”

    永历话一出口,李定国和刘文秀也是一阵哀叹。去年宣诏使者去调解广东,希望用福建和广东的潮州、韶州两府换取对其他地区的统治权,结果直接被陈文轰了回来,甚至就连郭之奇和连城璧也无不如此。

    旧例尚在,现在陈文一战击溃十四万秦藩大军,哪怕其中大多数根本还没有与江浙明军真的交上手,但却一样是溃兵,心中的畏惧只会更甚,他们又有什么底气去与陈文说这个啊。

    “二位爱卿,若是孙可望降了陈文,只怕就连云南边地,朝廷都保不住了。”

    孙可望提拔起来的文官、武将遍布云贵,这个事情孙可望知道,陈文知道,永历自然也没有不知道的道理,便是李定国和刘文秀,经永历这么一提醒,也当即就从江浙明军的军事实力这一问题上转了过来。别人不提,昆明城内的王尚礼、王自奇二将可都是孙可望的亲信,被支到广西南宁府的贺九义同样是如此。

    “那还是臣领兵北上吧,由蜀藩亲自在云南坐镇,以保护陛下安全,威慑二王。”

    李定国和刘文秀对视了一眼,得出了如此的分工,也是当下最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如果就连李定国都不能成功的话,指着刘文秀,那就更是痴人说梦了。

    情势紧迫,并没有因孙可望的惨败而减弱分毫,反倒是愈加的严重起来。眼见于此,李定国只得在稳定了昆明后帅军大举北上,先要接应白文选和冯双礼这两个秦藩的大军头,有了更多的兵力,哪怕都是些鱼腩但也能多上一些发言权。

    云南的昆明,如今永历朝的临时都城所在地与贵州的西南部之间仅仅隔了一个不大的曲靖府,此前李定国就是准备在那里与孙可望决战的,因为那里称得上是昆明面对贵州的门户所在。现在陈文驾着如此大的势头而来,但是贵州却并非是江浙明军的旧有占领区。眼见于此,李定国便率领大军进入到贵州,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对白文选、冯双礼他们的接应。

    大军出动,前锋骑兵更是早一步踏入贵州地界。贵阳府的府城位于贵州的中部,待李定国先后越过普安州、安南卫和永宁州,进入到镇宁州的地界,完成了与白文选、冯双礼二将的汇合之时,也得到了另一个消息。

    “晋王殿下,越王已经攻占了贵阳府城,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大军压境了啊。”

    白文选和冯双礼一路向西南方向逃窜,刚刚战败后收敛的那几万溃兵在路上也跑了个六七成,现在两个人加一起就只剩下一万多战兵,若非一路上裹挟了不少的军屯辅兵,只怕是都未必能带着这么多军队来与李定国汇合。

    此时此刻,白文选和冯双礼倒是来了,也愿意归附到永历朝廷旗下,就是沅州那一战对他们的影响却还是不小,以至于此间一旦提及到陈文,冯双礼的音量都是刻意压低了的,似乎是唯恐声音大上一点儿就会将陈文招来。

    二将如此,李定国不由得眉头紧皱,当即便向二人问询起了沅州一战的事情:“本藩在路上听溃兵说是越王会妖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妖法的事情在贵州传的有声有色,什么越王在大旗下撒豆成兵,一下子就出了几十万大军将他们团团包围,什么战象冲进阵中就被一股气浪吞了,连骨头都不剩下,什么罗罗杀进人群,刀砍在江浙明军的身上都得断,还有什么越王府的亲兵劈空成雷,出手为电。总而言之,非是我军不努力,奈何越王会妖法。

    听到有此一问,白文选和冯双礼对视了一眼,继而还是白文选开口回道:“那些大多都是谣言,越王确实就只有那几万大军,乃是用阵法破了战象和罗罗,我军与其部的战斗力也差距良多,败得一点儿也不冤枉。就是大军崩溃时的那阵爆炸声,可能是震天雷吧,我二人都不在近前,看不清楚,也不敢妄自断定。”

    “原来如此。”

    有此回答,也算是解了李定国心头的一些困惑。然而,此时此刻的他却并没有因此而释怀,眉头反倒是愈加的紧皱了起来。

    其实所谓妖法,李定国也是不信的。就算真的如此,阳门阵、阴门阵也不是没有破解的办法,妖法同样的道理,什么大粪、黑狗血、妇女的经血什么的轮着来,总有一种是对的。但是此番听到白文选的解释,确定了是输在了硬实力上,他麾下的军队也是同样的战法,若是真的开战,胜算只怕也不会有多少。

    “丑媳妇也免不了要见公婆,不亲自会会这位越王殿下,本藩也不知道该当如何应对。”

    容溃兵修整了几日,重新发放了从昆明的库存里带来的武器装备,李定国便派人送了一封书信到贵阳,请陈文到平坝卫一带相会。

    书信写得很谦恭,一如当年他写给郑成功邀请其合攻广东时那般,不过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他却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哪怕是预测也基本上都是偏于悲观的那种。

    数日之后,信使快马加鞭的返回,带回了陈文的回信。回信的用词毫无大捷之后的倨傲,对他也是用晋王的称呼,并且对永历的身体状况表示了适当的关系,更提到了他还带来了江浙几省今年向皇室供奉的方物,希望在会谈后由李定国代为转交。

    这份书信看过,李定国不由得长舒了一口大气,但隐忧却还是存在着毕竟人心隔肚皮,他也不知道陈文的用心到底在何处。不过有了这份书信打底,心也能安下一些,他便派了信使赶回昆明向永历报信,同时让大军留驻当地,只带了精锐骑兵赶去平坝卫。

    平坝卫既是后世安顺市的平坝区,距离贵阳也不过只有不到百里的距离。不过在此时,金枫湖尚未形成,金枫湖左近的平坝卫和威清卫俱是贵州都司下属的卫所,前者更是取了“地多平旷”的意思,下设达五个千户所之多。

    陈文与李定国约定了只带着不超过一千骑兵在此相会,为的是防止大军靠近,万一有个什么误会就会酿成更大的惨剧。李定国如约赶到,卫城已经被陈文所占据,待卫城大门打开,陈文也带着大队的骑兵出了卫城。

    “越王。”

    卫城外一处供人休息的小亭之中,陈文与李定国相对而立。按照古时封号的习惯来看,晋是大国,越到不了陈、蔡、荆、舒那样的小国,但也不过是中等而已,远远无法与晋相比。不过现在这年头,形势比人强,谁还顾得上这个呢,尤其是陈文连封号第一的秦王都抓了,一个被俘的秦藩军官代为介绍过后,李定国也是率先向陈文拱手示意。

    “瞧瞧,我说的怎么样,晋王就是太客气了。”

    笑着摇了摇头,陈文继而对李定国说道:“李兄若是瞧得起我陈文,一句辅仁足矣,我与大木之间便是如此称呼,李兄与大木乃是儿女亲家,莫不是瞧我不起?”

    “不敢。”

    陈文的态度太过热情,热情到了李定国有些不太能适应的程度。不过既然陈文如此了,李定国也正好就坡下驴,拉近了彼此间的关系,也好为接下来的会商打下一个更好的底子。

    两厢落座,陈文挥退了那个秦藩军官和身边的护卫,李定国亦是如此,待寒暄了一二,李定国便拿出了此前在昆明就准备好的说辞。

    “辅仁此番来黔,也是劳苦功高了,陛下感念辅仁千里勤王的忠心,认为越之一字终究是小国,配不上辅仁的赫赫战功,准备改封辅仁为齐王,以彰显朝廷对辅仁的嘉许。”

第五十四章 双王会(下)

    推荐一本书《我的大不列颠帝国》,一个读者的作品,喜欢外国史的读者大大可以试试口味。

    ………………

    封号一事,以秦晋齐楚为尊,秦晋二国已封给了孙可望和李定国,陈文的占领区与古楚国相仿佛,但是老朱家的楚王一系并没有绝嗣,如今正在郑成功军中,唯有齐王一系早在永乐年间就已经被除爵了,再加上陈文祖上也曾在青州左卫任职,用来册封正好,总好过张献忠洗了蜀王府而刘文秀这个义子却受封了蜀王王位要合乎情理吧。

    “陛下厚恩,臣铭感五内。”

    说着,陈文向昆明的方向一礼,李定国也陪着陈文行了一礼。其实,此番册封除了以封大国的名义来嘉许陈文的功绩,同时也是在缓和关系,更重要的在于,越王的封号,孙可望没有事先请示,也没有事后报备,法理上的缺失,永历不打算捏着鼻子认下来,尤其是现在孙可望仅仅是一只死老虎的情况下。

    就像孙可望前不久册封马进忠为嘉定王、冯双礼为兴安王,等内犯失败,大军集体倒戈,永历转手就封了马进忠为汉阳王、冯双礼为庆阳王,并不承认孙可望的册封。陈文的问题更为复杂一些,永历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在齐王册封之前,他们也必须尊称陈文为越王。

    无他,实力尔。

    不过,这一礼陪过,李定国的那半块石头才算是勉强落地,接下来的寒暄也变得轻松了一些。

    “想当年,我也曾修书到李兄军前,邀请李兄协力进攻江西,恢复江南。想不到那一次未能谋面,再有机会相见却是在李兄护卫天子,我领兵勤王,协力击败孙可望这个叛逆,实在是让人不胜唏嘘啊。”

    当年之事,李定国也是记忆犹新。没办法,陈文现在的势头摆在这里了,而他却被局限在这西南一隅,从结果上看的话也是陈文当年的谋划才是对的。不过在此之后也并非没有机会,陈文攻入南赣,闽粤大变,那时李定国正在广州府南部的新会县,中间不过隔了一个尚之信罢了,但是当时陈文急着返回江西坐镇,也就错过了机会。

    “确实如此啊,当年在下也是顾虑着天子的安危,唯恐大军东进,没了掣肘,孙可望便会直接谋逆。”

    李定国言尽于此,其他的,陈文却也明白,当时的他只不过是个占了两个半府地盘的小军头,即便是杀了当时的浙闽总督陈锦,也远远没办法与坐拥中国海最强水师,拥兵数万的郑成功相比,李定国有此选择也是情理之中。

    事实上,当时的陈文对于能否以一己之力来扭转整个东南战场的局面也是缺乏足够的信心的,否则他也不会想到邀请李定国入赣的战略。所幸在那时,他也没有将希望全部寄托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