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进攻一方可以把推进的速度提高到每小时5公里,那一天就120公里,这是根本无法防御的!
“那红方准备怎么防御?”希特勒皱着眉头问。
“在乌斯马湖一段,大约8公里的正面,红方就摆了一个步兵师,修筑了由一道反坦克壕沟、三道防御堑壕和四个炮兵阵地为主体的防线。还布设了假雷区和大量的铁丝网,在主防线后还有一道预备防线。另外。在乌斯马湖西北12公里的威廉堡,红方还摆了两个团外加两个反坦克炮连。”
赫斯曼同希特勒说的红方部署对蓝方司令部而言,自然是保密的。同样的,蓝方的进攻计划红方也全不知情。
不过,就算法肯豪森猜中了古德里安的主攻方向,演习指挥部也不会允许他将全部兵力都集中部署于乌斯马湖周围。因为通过此次演习需要验证的是装甲部队突破传统型防线的能力。
“8公里的防线摆一个师。12公里外还有两个团……”希特勒想了想,又问:“炮兵呢?炮兵是怎么部署的?”
“有一个师属炮团,六个步兵团(包括威廉堡的两个团)各有一个步兵炮连,另外还有5个反坦克炮连(包括威廉堡的2个)。”赫斯曼回答,“目前部署在乌斯马湖前线主阵地上的是两个步兵炮连和两个反坦克炮连。预备阵地上另有两个步兵炮连和两个反坦克炮连。在炮兵阵地上还有八个炮兵连。另外,还有三个防空炮连分散部署。”
“乌斯马湖前线摆了多少门大炮?”希特勒不了解目前德军和波罗的陆军的炮兵编制,干脆问起了具体数目。
“150毫米的大炮有16门,8门是k16型,8门是ig33型步兵炮;105毫米的大炮有36门,都是le。fh18型榴弹炮;75毫米炮有16门,都是ig18型步兵炮;37毫米pak35型反坦克炮有84门;20毫米flak28型防空炮有36门。”
“大炮的数量不算多。”希特勒的眉头微皱,在打过一战的他听起来,一条如此关键的防线上只有这点大炮,实在是有点“丢人”。换成1917年、1918年的德军也不至于如此。
他报出来的大约就是国防军1932年型步兵师的火炮配属情况,和历史上的1935年师略有不同。不过和历史上的情况仿佛,目前德军的炮兵火力并不算强大,在欧洲要排在法国和苏联之后,大部分火炮的性能也不算优秀。
问题当然还是出在《凡尔赛条约》上,长达十几年的“无订单”时代,成功重创了德国的火炮研制和生产——军工技术进步和别的技术进步一样,是离不开订单支持的。没有军方的大订单,克虏伯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是不可能大笔砸钱去开发新式大炮。
不过赫斯曼并不在乎德国炮兵实力的不足,因为他知道缺乏机动性的大炮在机械化战争的时代没有太大用处——特别是现在德国空军受益于空冷式发动机技术的领先,拥有比历史上更大的优势,敌人的那些牵引火炮,只不过是空军的活靶子而已。
“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火力也不过如此,波兰人的步兵师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赫斯曼眯着眼睛对希特勒说,“而且在8公里的战线上部署一个师,附近还有两个可以随时增援的团,这样的防御部署,是绝大部分情况下做不到的。”
希特勒沉默着点点头,这时远处传来了闷雷一般的轰鸣声。
“炮击开始了?”希特勒问。
“对,开始了,”赫斯曼说,“45分钟后,坦克突击也会开始。总理,演习总指挥部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一个前进观测所。我们就在那里见识一下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突破吧!”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少将现在是国防军陆军第18师的师长,他的师参加了“铁拳…1935”演习,就守在乌斯马河东面的防线上。
5月1日清晨,“蓝军”炮击开始的时候,他刚刚起床,正在自己的指挥所内,端着咖啡杯拿着面包在吃早餐。
“没有人呆在阵地上吧?”曼施坦因听着炮轰的声音,有些担心地问。
现在是实弹演习,不是真打。所以在“蓝军”炮击开始前的一刻钟,演习指挥部就打来电话通知。接到通知后的“红军”就会带着装备离开阵地,同时留下“假人”和“假装备”挨炮炸——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检验45分钟炮击到底能摧毁多少布置在前线阵地上的37毫米反坦克炮。
而37毫米反坦克炮是目前德国步兵手中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理论上,一个步兵师应该有84门到90门这样的大炮。但是绝大部分的步兵师连三分之一的数量都没有。曼施坦因的第18师因为要参加演习,所以临时加强了一下,反坦克炮才得以满编。
进行防御战的时候,这些反坦克炮中的大部分,都会配属到团。通常情况下,每个步兵团会得到18门到20门(还有留下一些给侦查兵)37毫米反坦克炮。
而在在乌斯马湖前线的主阵地上布置了两个团,37毫米反坦克炮一共摆了40门——40门反坦克炮守着8公里宽的正面,平均每公里就是5门反坦克炮。如果这5门炮都被摧毁,那么步兵就只能依靠反坦克枪去抵抗坦克了……
“将军,人员和装备都已经全部退出。”身边立即有参谋回答。“我们可以耐心等待炮击结束。”
第18师师部里面没有人知道炮击会持续多久,不过所有人都认为炮击的时间不会太短。因为他们构筑的阵地,对于步兵而言是相当坚固的,如果只有数十门大炮参加炮击,那么没有24个小时以上的反复轰击,是根本不可能形成足够大的毁损的。
“耐心?”曼斯坦因摇了摇头,走到了地图台前,“我们的对手可是第一装甲师和第三摩托化步兵师啊,他们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他眯着眼睛。侧耳倾听了一会儿,“至少有80门以上的大炮在轰击,两个炮兵团都集中到我们对面了。”
“我们这里是主攻方向?”一个参谋问,“要不要报告司令部?”
“报告,”曼施坦因顿了下,“同时请求增援!”
“求援?现在吗?”参谋说,“他们还没有开始进攻呢?万一是个陷阱呢?”
曼施坦因举起咖啡杯,浅浅抿了一口,然后非常肯定地说:“决战就在乌斯马湖以东,所以现在就请求增援!”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第211章 未来的统帅 七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请求增援?炮击还没有结束呢,这也太快了……”希特勒一边用惊讶的语气说道,一边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赫斯曼。他都有点怀疑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两位的用人标准了。
希特勒是听说过曼施坦因大名的,他出身普鲁士名门,父亲和养父(也是姨夫)都是兵种上将,两个爷爷也是普鲁士名将,连已故的大总统兴登堡元帅和他都是亲戚。这个曼施坦因,该不会是因为出身好才当上将军的吧?
“总理,机械化时代的战争就是比快!突破快、推进快……撤退和增援也必须要快!”赫斯曼此时站在一座有点年头的东正教堂的二楼窗口,正在打量着不远处一大片牧场上正在集结坦克。
他和希特勒所在的是一个距离“红军”战线不到6公里的演习指挥部观察哨。旁边就是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担任师长的第一装甲师的集结场。装甲集群在这里完成整队后,就可以直接驶往战场。
古德里安选择的突破地点,是树林和农牧场夹杂的地形,6号公路就在这些农场、牧场和树林间穿过。乌斯马湖则在距离突破点不到6公里的东北面,有几条水流量不多的溪流从“战场”通过,注入乌斯马湖。
此外,在“战场”周围还分布着不少建筑物,有教堂、有库房,也有居民的住宅。如果在真实的战场上,这些建筑物都会成为双方争夺的据点。不过在这次演习中。这些建筑物都是“不存在”的。除了一小部分公共建筑暂时被征用,大部分的私人住房、库房,都是不得入内的。
不过许多用来划分牧场、农场的铁丝网和木桩却都被工兵给拔掉了。原本分割成小块的草场、麦田,现在变成了一个整体。
德国陆军第一装甲师的全部突击力量,包括第一、第二装甲团和第一摩托化狙击兵旅的大部分官兵和车辆,都已经集结整队完毕。
站在赫斯曼所处的位置看过去。见到的是相当让人震撼的场面。363辆二号坦克(满编是388台加数量不等的后备车辆)已经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坦克方阵(长方形),展开的正面宽达2000米。每一辆坦克旁边,坦克车组成员都笔直站立,等候在发动的命令。
数百台钢铁巨兽,只是一动不动趴在空旷的原野上,就已经让人生出胆寒的感觉。如果亲眼目睹它们咆哮、怒吼、喷射出火光的场面,就不难理解曼施坦因少将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请求增援了——这根本不是一个步兵师依托传统的防御阵地可以阻挡的力量!
在这些二号坦克身后紧跟着的是第一装甲师所属的战斗工兵营的半履带车。一部分战斗工兵此刻已经和第一装甲师所属的第四侦查连一起抵达了红军前沿,正在为装甲部队推进扫清障碍——根据演习规则,他们在炮击结束后有15分钟可以“自由活动”(在战时他们必须在炮火的间隙行动)。
而在工兵的半履带车背后。还有另外一个规模更大一些的汽车战阵。这是由adgz…612m重型轮式装甲车和装甲汽车组成的摩托化部队方阵。
adgz…612m重型轮式装甲车是奥地利…戴姆勒公司的产品,1934年刚刚定型。在原本的历史上是卖给奥地利警察部队的东西,现在却被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量产了卖给德国陆军了——受惠于德国汽车工业的强大,现在德国陆军里面各种轮式车辆比历史同期增加了许多,轮式装甲车的发展情况也非常不错。
譬如这种12吨重的装甲运兵车上就安装了和二号坦克一样的20mm口径机关炮,装甲防护也不错,可以携带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通过敌人的炮灰封锁线。
配属给第一摩托化狙击兵营的一百多台adgz…612m重型轮式装甲车,就跟随在二号坦克组成的方阵背后。在这些重型装甲车身后的。则是第一摩托化狙击兵旅(由两个狙击兵营和一个摩托化狙击兵营组成)所属的两个狙击兵营所使用的装甲汽车。
这些装甲汽车都是用欧宝牌(这个时空欧宝公司得益于《凯恩斯计划》,拥有了更强的财力。没有在大萧条时被卖给美国通用公司)和bmw牌的卡车改造的。就是在车厢和驾驶室外面蒙上一层薄薄的钢板,可以在一定距离上抵挡一下机关枪的子弹和炮弹的破片。
这时候,炮击已经结束,整个“战场”上突然安静了下来。一个背着电台的机电员乘着摩托车来到了亲自担任蓝军装甲突击集群司令的古德里安身旁。
“报告长官,演习总指挥部指示:我方可以在15分钟后发动进攻!”
因为是演习,所以刚才实弹射击的时候并没有“红军”士兵呆在堑壕里面。因此演习指挥部会在实弹射击结束后。给“红军”留出返回阵地的时间。
同时,演习指挥部的裁判员也要进入阵地,根据假人假炮的损坏比例确定“红军”在这次炮击中的损失。当然,在这15分钟内,“红军”所有的军事调动都必须暂停。
“知道了!”古德里安点了点头。然后慢慢举起右手,“全体注意!现在发动车辆!”
“发动车辆!”得到命令。站在各种装甲车辆旁的车组成员也开始行动。驾驶员们拿出了摇杆来到车子的发动机前,开始拼命地摇着摇杆。“轰轰轰……”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的发动机相继发出了低沉的吼叫声,然后从排气管中喷出烟雾。十五分钟后,绝大多数的车辆都成功启动(还是有几台趴窝的)。
古德里安重重地呼出了一口气,又拿起自己指挥车上的耳麦,大声命令道:“全体注意,全体注意!目标正前方!装甲兵!突击!!”
七百五十多台战斗车辆已经发动起来的马达带着轮子或履带开始慢慢地运转起来。霎时间排出的刺鼻的废气将整个集结场地笼罩起来,仿佛在一片云雾之中。
巨大的轰鸣声惊动了阿道夫。希特勒,他走到窗前,和赫斯曼站在一起,目睹着钢铁洪流一般的装甲集群,缓缓碾压过一片翠绿的大地,扬起尘土烟雾,滚动着向前。
“它们竟然这样密集!这太密集了!”希特勒脱口而道。
“是的,非常密集,”赫斯曼说,“七百几十台装甲车辆,展开的正面不到2000米……能有多少门37mm反坦克炮在台们的对面?”
……
“守不住了!”
曼施坦因还没有等到法肯豪森同意增援的命令,就知道自己的师守不住阵地了。他自认为还算了解装甲部队的作战,但是也没想到那么多坦克、装甲车居然会在战场上摆出这样的密集阵形,集中力量突击一“点”。
“在它们对面,我们几门能用的37炮?”他问身边的参谋。
“将军,在敌人坦克方阵的正面,只有8门37mm炮,另外还有10门步兵炮和几十支反坦克枪。”
“不行啊,根本不行,这根本守不住……”曼施坦因放下望远镜,转身就往自己的师部走去,一边走一边命令说,“必须撤退!”
“撤退?将军,上面不会同意的……”
“没有关系,反正守不住,不如想点别的办法迟滞对方。”曼施坦因说,“乌斯马湖向西北的6号公路沿线有许多森林,还有几个小村子。我们可以在那里设防,这样总能抵挡一下。”
这时,天空中又传来了飞机马达的声响,曼施坦因抬头看去,只见二三十架双翼的hs…123攻击机组成的机群正在第18师的炮兵阵地扑去——在蓝军装甲集群开始推进后,曼施坦因立即下令自己的炮群开火(这回不是实弹,只是打几枚信号弹意思一下)阻拦,因此暴露了目标。
“这下炮兵也要损失惨重了,”曼施坦因摇摇头,“必须撤退,要不然今天的午饭就要去古德里安的战俘营里吃了。”
“将军,法肯豪森中将不会同意的。”参谋好心的提醒。
“他不同意我也要撤,”曼施坦因笑着说,“现在是演习,又不是真的打仗,他还能把我送上军事法庭?再说了,我们在这里多呆一个小时半个小时有什么意义?这肯定守不住啊,再勇敢顽强也没用,因为演习裁判很快就会把我们都判死的……还不如挽救出一些部队,只要能抢在这些钢铁怪物之前进入阻击阵地,怎么都能把演习拖到明天。”
“那么,将军,我们要怎么做?”这位参谋一边走一边掏出了笔记本,准备记录曼施坦因的命令了。
“命令第30团就地坚守阵地,直到全军覆没。第51团接管预备阵地,也坚守至全军覆没。其余部队30分钟后开始撤退……除了37炮,别的重武器都不必携带,辎重也统统放弃,带上弹药和两天份的野战口粮就行了。”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第212章 未来的统帅 八
“逃跑?”希特勒叫嚷了起来,“路德维希,你怎么能提拔这样的胆小鬼当将军?”
这是阿道夫。希特勒听说国防军第18师师长曼斯坦因丢下两个步兵团和大部分辎重、火炮,带着另外两个团沿6号公路向西北方向逃跑时的反应。
“胆小鬼?”赫斯曼也有些意外,考虑到“逃跑”的那位名叫曼施坦因,恐怕古德里安不可能在今天下午就赢得演习的胜利了。
“总理先生,现在是演习!”第一装甲师的师长魏克斯骑兵中将在旁提醒,他是骑兵出身,因为指挥的第三骑兵师被改编为了第一装甲师,所以才成为了一位“装甲将军”。
不过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总是认为他不懂装甲作战的精髓,因此在这次演习中将两人的岗位互换了。古德里安实际上成了第一装甲师的师长,而魏克斯中将则代替古德里安指挥整个蓝军。
在赫斯曼和希特勒联袂抵达他的司令部时,他向两人报告了装甲集群取得突破和曼施坦因率部逃走的消息。
“演习都要逃走,在真正的战斗中还能指望得上吗?”希特勒继续嚷嚷,“这个人立即让他退役,国防军不需要他!”
这是希特勒在发泄对赫斯曼和容克军官团的不满!赫斯曼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笑,“总理先生,我们不如且看这位曼施坦因将军会如何阻挡装甲集群地推进吧。”
“他都已经放弃阵地了,还这么阻挡装甲集群?”
赫斯曼耸耸肩,“靠传统的线式防御,除非像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一样,大量修建永久性筑垒工事,否则根本抵抗不了装甲突击。”
他稍稍停顿。“不过这也不等于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就拿装甲部队没有办法。既然有装甲突击,就一定有反装甲突击的办法,两个课题都有人在研究。或许曼施坦因将军对反装甲突击作战比较有研究。”
他不是在忽悠希特勒,“装甲突击”和“反装甲突击”的图上作业、沙盘推演,在总参谋部内已经不知道进行了多少回了。
而赫斯曼本人更是提出了“大纵深弹性防御论”,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抄袭图哈切夫斯基和曼施坦因这些历史名将的。
根据这个理论。传统的以堑壕和大炮为中心的防御体系,是不可能抵达住装甲集群突击的。而为了构筑传统防御体系,将大量部队置于绵长防线上的做法,在面对能够快速突破的装甲突击集群时,将会遭遇灾难性后果。
正确的应对装甲突袭的方法,则是布置拥有大纵深但并不严密的防御——想要既有纵深,又不失严密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需要太多的军队——采取以空间和二三线部队(俗称炮灰)消耗、迟滞敌装甲集群,同时保留强大的反击力量。在敌装甲集群的攻击力被严重削弱后。再以反击将之击退。
不过这个理论现在还是保密的,只有总参谋部和装甲兵司令部(由装甲兵总监管理)的少数高层和精英参谋知晓。在步兵师担任师长的曼施坦因是不知道赫斯曼的“高论”的,他现在采取的对应措施,应该是自己研究出来的。
希特勒瞥了一眼赫斯曼,颇有些无奈。他这个总理没有统帅权啊!根据宪法,统帅权归总统鲁登道夫。而想要修改宪法,纳粹党在议会里面的人头又不够。而且鲁登道夫本人其实也算是纳粹党领袖,当年没有鲁登道夫。纳粹党就是个没有人知道的小党。所以当内很多军官出身的议员都卖鲁登道夫面子,要改宪法夺鲁登道夫的权。搞不好会造成纳粹党分裂。更不用说那个无处不在的史塔西会趁机耍什么手腕了。
而更让希特勒郁闷的是,鲁登道夫的总统还没有做完,赫斯曼又把早就退了位的皇帝“多伦樵夫”(这是荷兰人给老威廉起的绰号)威廉给抬出来了。一旦霍亨索伦王朝复辟,这统帅权多半会属于皇帝陛下……
迎着希特勒冷淡的目光,赫斯曼淡淡一笑,“总理先生。古德里安上将的装甲集群很快就要开始向纵深突破了,我们是不是去感受一下装甲部队的突破速度呢?这可是曼施坦因对阵古德里安啊!”
……
“呯呯呯……”
37毫米速射炮开火时特有的声音在第一装甲团团长冯。托马上校耳边响了来。
“敌袭!前方的树林里有埋伏!”
耳机里面立即传来了第一装甲营营长赫尔曼。巴尔克中校有些恼火的喊声:“有至少5门37炮,干掉了我的2辆坦克,还堵塞了道路。”
“干掉”的意思当然是被跟随部队推进的演习裁判判定击毁。
“停止前进,用火力压制它们。我马上让狙击兵上来。”冯。托马连忙给巴尔克中校下令。
“呯!呯!”托马的命令刚刚下达完,37毫米炮开火的声音就再次响了起来。
“真是疏忽了!”托马连忙推开坦克的舱盖,半个身子钻了出去,然后端起胸前挂着的望远镜,仔细地看了一眼前方的树林,发现那里距离公路不到500米,公路从树林中间穿过,这的确是一个适合设伏的好地方。看来自己的装甲团推进太快,没有注意扫荡沿途可能设伏的地点。
这时,已经有跟随装甲团推进的摩托化狙击兵从轮式装甲车上下来,扛着沉重的mg34机关枪和迫击炮从托马的指挥坦克旁边经过。
冯。托马叫住了其中的一位上尉,“曼托菲尔上尉,需要多少时间?”
“上校,这取决于林子里面有多少人,装备如何?”名叫哈桑。冯。曼托菲尔,还有个男爵头衔的年轻上尉回答。“如果他们的人不超过500,也没有步兵炮,一个小时就能判定我方获胜,如果他们有1000人,还有几门75mm或150mm的大炮,那就有的打了。”
“怎么会这样?我们可是装甲集群啊!”
冯。托马麾下不仅有一个装甲团,而且还加强了一个摩托化狙击兵营。这么豪华的阵容,怎么会被一群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来的散兵游勇给阻挡了?
“上校,他们有不少37炮,我们的坦克和装甲车不能靠近,而20毫米机关炮的火力又不足,必须呼叫后方的炮群支援。所以比较费时间……演习规则是这样的。”
“我知道步兵怎么打仗!”冯。托马不耐烦地一挥手,将这个摩托化步兵的上尉连长打发走了。心里面却想到了装甲集群的火力还是太薄弱了。
看来有必要在一号或是二号坦克底盘的基础开发150mm口径的自行步兵炮。要是能给摩托化狙击兵配上这种武器,装甲集群的推进就会容易许多了。
……
“记录下来,应该给步兵部队配属火力和机动性更强的反坦克武器,应该开发更强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另外,缺乏坚固掩体保护的反坦克炮很容易被敌方步兵和坦克火力摧毁,除非拥有更大的射程和威力,否则实战作用有限。最好能有一种火力、机动性、防御能力三者完美结合的反坦克武器……唔,那个好像就是坦克或基于坦克底盘制造的自行火炮什么的。”
在静静等待“战败”——裁判判定曼施坦因的一个团可以阻挡冯。托马装甲集群2个小时——的时候,曼施坦因也没有闲着。他先是给“红军”总指挥法肯豪森中将发去电报,建议他立即收缩兵力,进行后退决战。然后就和自己的参谋们总结起“演习心得”了。
而收到曼施坦因电报的“红军”总指挥部,这个时候却已经处于相当的慌乱之中了。法肯豪森原本以为自己对“反机械化作战”颇有心得。但是却没有想到“蓝军装甲集群”会庞大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更没有想到它们的突破和推进会如此迅速。
从蓝军开始炮击到现在,演习只是进行了不到8个小时,红军防线不仅被突破,而且蓝军装甲集群已经推进了超过8公里!
“中将,曼施坦因少将报告,他的部队只能抵达2到3个小时。”
担任“红军”参谋长维茨勒本少将向法肯豪森报告了最新的“战况”。2到3个小时的演习裁判给出的,曼施坦因2小时战败的话,可以保留手头一半的兵力,若是3个小时战败,那就全军覆没。
“根本不够啊!”法肯豪森看着地图,“让威廉堡的2个团顶上去能不能让防线稳定下来?”
他还在试图让部队后退,以便形成一条新的可以防守的战线,因此想要动用预备队——曼施坦因想要他们的时候,法肯豪森并没有同意,这两个团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动用。
“最多支持到明天清晨。”维茨勒本少将说。
“敌人至少有一个装甲师加上一个摩托化狙击兵旅,这不是3个没有工事可以依托的步兵团可以抵挡的。”
“抵抗到明天清晨也好……时间对我们很重要!”法肯豪森点点头,刚刚想命令投入预备队,就有参谋人员大声叫喊着报告。
“中将,波罗的第一步兵师报告,他们的后方集结区域遭到了蓝军装甲集群的冲击!”(未完待续。)
第213章 未来的统帅 九
“这个法肯豪森中将的反应太迟钝,开战到现在,他没有做出任何有用的决定,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在演习总指挥部为赫斯曼和希特勒安排的临时住所里埋怨马上要被“打败”的法肯豪森。
“他的反应是正常的,”赫斯曼一边喝着好客的女主人——一个非常漂亮的拉脱维亚族女人——送上的啤酒,一边向希特勒解释。“已经部署到防线上的军队不是说调整就能调整的……那些可是传统的步兵,机动能力很弱,辎重和火炮主要依靠兽力拖拽。想要把部队井然有序地撤出,光是制定计划就要花费不少时间。”
这个时代欧洲各国的步兵师,大部分都遵循“重火力”和“轻机动”的思路。配置了大量的火炮和机关枪,在机动性方面则依赖火车、步行和牲畜,一旦离开了铁路线,这些部队根本难以运动。
而“一战式步兵”的作战方式也限制了机动性,部队在战场上不是被集中起来随时准备出动,而是被分散在漫长的防线上,想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就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而且和一战时期的情况不同,航空工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拥有制空权的一方,完全可以利用空中打击迟滞对手的调动。
经过大半天的观摩,希特勒对“闪电战”似乎也有些了解了,“路德维希,你之前说的有点道理,在机械化军队面前,传统以步兵和马拉大炮为主的陆军,根本不堪一击。”
赫斯曼喝了口啤酒,点点头道:“对。他们就是不堪一击!而且这一次的演习,还没有将装甲突击的力量完全展现出来……只是验证了一些观点,同时还要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问题和不足是很明显的。首先是二号坦克的质量问题让人担心!
赫斯曼其实是很想给德国坦克开个金大腿什么的,“二号”的小身板和那么20mm口径的机关炮,看着都让人揪心。如果换成“老虎”和“豹子”才比较养眼。可是非常残酷的现实却摆在那里,鼎鼎大名的德国制造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