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无法实行的。
而士兵们最反对的,当然是去送死了!他们要都肯去死,二月革命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克洛伊才会惊出声来……就波罗的海舰队现在这种状况,如果要出海挑战德国公海舰队,那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全军覆没,统统喂鱼!
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这是怎么啦?喝多了还是脑子进水了?
她的声音被一个非常消瘦和年轻,仿佛还是个孩子的水兵听见了。水兵回头看见了漂亮克洛伊和她臂膀上的红袖章,顿时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同志,波罗的海舰队不会出击的,因为每一条军舰上的士兵委员会都不会同意出击。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彼得堡,保卫革命胜利果实。”
“那么谁去打倒德皇呢?”克洛伊瞪大了眼睛问。
“当然是陆军,前线的陆军!”那名水兵认真地回答。
这是在说梦话吗?赫斯曼心想:“一边是自己怕死不肯上前线,一边还反对和平谈判喊打喊杀,还要通过决议让前线那些正在和德军、奥匈军开联欢会的陆军士兵们去送死?你们以为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只有水兵才有吗?这事要是报告给万岁爷威廉二世,一定会被当成个大笑话的……”
。。。。。。
文章最后,请允许罗罗拜求推荐票和收藏,请大家多多关照。
第十六章 没有最蠢,只有更蠢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身为德意志军国主义分子,未来的老一辈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家,我们的赫斯曼先生,在彼得堡的这二十几天是他灵魂穿越以来最愉快的。
因为在这座城市中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一场场荒诞不经的闹剧。所有的俄国人,除了头脑清晰的列宁,都仿佛变成了一场黑色幽默中的演员。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大师,将一场民族的悲剧演绎成了让人不禁发笑的喜剧……当然,你必须站在德国人的立场上来看。
人性中的各种丑恶,比如残暴、懦弱、贪婪、无耻、阴险,全都被突如其来的革命,被突然出现的无政府主义状态放大了无数倍。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赫斯曼面前。
和冷清的柏林相反,现在彼得堡的大街小巷上每天都熙熙攘攘。总是有人在游行抗议或是拥护什么,随处可见不同派别的领袖们在长篇大论地演说,各种各样美好的谎言被一再地重复着,让人如痴如醉,仿佛美好的明天唾手可得,却不知自己已经身在地狱!
“土地是农民的,工厂是工人的,和平是属于人民的,而一切权力都是属于苏维埃!”
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们在彼得堡各处大声疾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些金马克的缘故,一度人见人厌的导师居然在4月下旬的时候争取到了足够的党内支持(不支持他的人都退出了,导师不是克伦斯基,他可不讲包容),《四月提纲》得到了通过。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一下子活跃起来,到处演说,到处散发传单,到处组织集会,还在《真理报》上发表一篇又一篇极具煽动性的文章。
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很快取得了成绩,仅仅十几天,就有一部分彼得堡的士兵群众被他们打动,卫戍部队中有11个团的士兵委员会转而支持列宁。在4月26日,一个机关枪团和几队武装工人出现在了彼得堡的大街上,他们打出了拥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口号,尽管他们的人数不算多,但是,这是彼得堡街头第一次出现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力量。
“快看,那是布尔什维克的队伍!”
“这些疯子怎么也有人支持了?”
“他们还在喊愚蠢的反战口号,还妄想要夺取土地和工厂!”
“哼,依我看,就该把这些德国间谍都抓起来统统枪毙!”
“对!统统枪毙!”
当列宁带领的游行队伍通过涅瓦斯基大街时,赫斯曼、埃特尔和克洛伊三人,正衣冠楚楚地在街道旁一所装饰豪华的饭店二楼,靠着窗户的位子上坐着享用地道的俄罗斯大餐——今天是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的生日。
这所饭店的生意非常不错,二楼的餐厅里面坐满了彼得堡的上等人,他们穿得非常体面,相互交谈时发出声音很轻,看上去都极有教养。只是当布尔什维克的游行队伍喊着口号从饭店楼下进过,这些温文尔雅的上等人却变得有暴躁不安了,还有人破口大骂起来。
“枪毙他们管什么用?枪毙了他们,工人就肯乖乖复工吗?彼得堡那么多的苏维埃就肯老老实实解散?”
这时有穿着极为讲究,身边还带着个二十多岁的漂亮女子的老男人突然长叹一声,把话题转向了工厂,很快就引起了一片共鸣。
“是啊,这些下等人都太短视了,只知道涨工资,只知道要土地,根本不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前线正在牺牲(其实是和敌人联欢),国家正处于危难当中,他们怎么只想到要钱呢?”
“是啊,这群痴心妄想的乞丐,除了想着不劳而获,他们还能干什么?真不明白临时政府的那些人为什么不立即着手恢复秩序呢?”
“快了,快了,就快动手了!”这些上等人中突然有一个喜气洋洋地宣称,“你们还不知道吧?美国大使弗朗西斯先生正在向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说:如果不能尽快采取措施恢复秩序,美国将重新考虑给俄国提供贷款和物资供应的问题,因为美国不会将资金提供给有负他们期望、不执行他们政策的人!”
“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当然!”那人很肯定地点头,“我有朋友在外交部,是接近米留可夫部长的人。”
这个消息是真的么?赫斯曼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高脚玻璃杯,如果这是真的,这个彼得堡一定是爆发流行性愚蠢了,连美国大使都中招了……居然要胁迫临时政府去压制各种苏维埃!临时政府凭什么啊?就凭他们两手空空,要兵没兵,要钱没钱吗?彼得堡的工人和士兵可都是有枪杆子的。这个美国佬居然想让没有枪杆子的政府去镇压有枪杆子而且随时准备使用的无产阶级。
这美国人在关键时候还真是会帮倒忙啊!
“那可太好了!”
“为美国人干杯!”
“为恢复秩序干杯!”
餐厅里这时响起欢快的酒杯碰撞声,彼得堡的上等人们终于看到一些转机了。赫斯曼也举起高脚玻璃杯,冲着坐在他对面,精心打扮了一番的克洛伊笑道:“我们也干杯,为了你的二十三岁生日。也为了我们这一次的旅行!”
“干杯!”
克洛伊和埃特尔都举起酒杯,三只高脚杯轻轻碰撞,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
“彼得。安德烈耶维奇(赫斯曼的化名),终于等到你了!”
一个四十多岁,打扮得比克洛伊还要新潮,烫了波浪式的头发,穿着一件淡红色绸衣,腰上束着一条大金扣皮带的妖艳女人守在了维堡区赫斯曼等人的临时住所一楼——赫斯曼等人被列宁安排在了彼得堡工人聚居区的一栋破旧的,有个巨大的铁皮烟尘的两层小楼里面。
高大英俊的卡尔。斯托克豪森和三个能说一点波兰语的士兵(可以冒充波兰革命者)整日留守在这里,守护着摆放在二楼的电台。赫斯曼巧妙地利用那个铁皮大烟囱充当天线,将电台架在了自己的卧室里面,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和柏林联络。
至于别的便衣德军都已经乘坐火车原路返回了。
赫斯曼进门的时候,卡尔并没有在一楼里陪同那个女人,客厅里面只有她一个人。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你今天可真漂亮!”赫斯曼上前和那个女人拥抱。她就是柯伦泰,列宁同志最亲密的战友。
“你也是,穿得那么好,是出去吃饭的吗?”柯伦泰笑着提问,同时又和埃特尔、克洛伊两人拥抱吻面。
“安娜,去弄点咖啡,不要俄罗斯口味的,要美国口味的。”赫斯曼吩咐克洛伊。这拥有爵位,在家乡拥有城堡和庄园的年轻女贵族现在要负责给六个男人做饭,还要帮在有客人到访的时候泡咖啡。很有一些贤妻良母的意思。
而在这件收拾得很干净的客厅里面,赫斯曼、埃特尔和女权运动的先驱柯伦泰分宾主落座。克洛伊的咖啡还没有端上来。柯伦泰就开门见山了。
“列宁同志让我来的,他又要是找你商量!”
“什么事情?”
“他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那么快?”埃特尔惊呼一声,他知道这个“帮助”意味着什么。
“列宁同志要发动武装起义?”赫斯曼不紧不慢地问。
“没有那么快,不过起义的日子也不会太远。”柯伦泰道,“因为临时政府很快就要宣布和德国战斗到底的政策了!”
。。。。。。
还有推荐票吗?大大们能再支持一下努力暴更的罗罗吗?
第十七章 坑死人的美援
后世的许多人都以为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是被收了金马克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搞垮的。
实际上这不是事实!比较接近真相的事实是:俄国临时政府是被美国人忽悠垮的!至少,美国人要付很大责任。
虽然这个临时政府要兵没兵,要钱没钱,下面还有一帮苏维埃祖宗,但是只要没有美国人挥动着美元来添乱,临时政府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但美国人,终究还是带着该死的美元来坑人了。
就在赫斯曼和列宁的代表柯伦泰夫人见面谈话的时候。美利坚合众国大使弗朗西斯正在玛丽亚宫里面坑害临时政府的总理李沃夫公爵,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司法部长克伦斯基还有陆海军部长古契柯夫……都是些看着挺大官,实际上没有什么权的俄国笨蛋。
“先生们,现在的形势非常明显,美国已经加入战争,站在正义和必将取得胜利的一方。数以百万计的强大的美国士兵,很快就要抵达欧洲战场。在他们到达之前,还会有不计其数的武器、弹药、粮食、服装、车辆等等一切战争所需要的物资。作为美国的盟友,俄罗斯当然会得到美国的帮助。之前我们已经提供了许多物资和贷款,如果俄罗斯能够在晚些时候用一场英勇的大规模的攻势证明自己将会战斗到底,那么更多的援助很快就会到来,像潮水一样到来!”
这位美国大使用极富有诱惑力的语调,滔滔不绝地给临时政府的笨蛋们打气和画大饼。
这可是美国援助啊!像潮水一样多!
自从美国人发达了能够往外面撒钱开始,“美援”两个字儿就不知道坑死了多少人!而玛丽亚宫里面这些一没钱二没兵的俄国临时政府老爷们,就是比较早的被美援坑死的倒霉蛋,连带着还会葬送一个好不容易才出现的民主自由的俄罗斯——后世的美国人真别埋怨******独裁,其实****能独裁的根子还是在美国自己,他们一百年前要不是拿着美援去引诱穷得叮当响的俄国临时政府的头头们,列宁同志哪有那么容易上台?俄国早民主自由一百年了!
说话像牧师,出身是律师,长得肥头大耳好似个厨师的西班牙裔美国大使弗朗西斯,用带有点同情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几个俄国老爷……会被老谋深算的伍德罗。约翰逊总统派到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来当大使的人,当然精明过人,而且还有敏锐的观察力。
现在俄国是什么状况,上街看看就知道了!马路上面天天大游行,不是这个派就是那个派,热闹的不得了,而且每场游行都有穿军装和扛枪的人参加——不是来维持秩序的,而是来参加游行的!他们要么是彼得堡卫戍部队的官兵,要么就是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这些当兵的早就不受军官约束啦,也不知道多少日子没有训练过了,整天跟着什么士兵委员会,什么苏维埃在瞎起哄。谁敢让他们去前线往德国人的枪口上撞,那就是他们最大的仇敌!
至于彼得堡的工厂,现在一百家里面九十九家开不了工,就是有个把开工的也半死不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关门了。因为那些俄国工人也有了苏维埃,都成了祖宗!不是琢磨着要把工厂变成自己的,就是要涨工资减工时,根本没谁想好好干活的。俄罗斯的工业,这会儿多半已经全部瘫痪了。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地方是前线!据前线的协议国观察员发来报告,说前线俄军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绝大部分军官已经指挥不了士兵,士兵们组织了委员会,自己指挥自己……就是说,要不要去送死军官说了不算,得士兵们自己开会讨论!
这还打个毛啊?谁发神经病才会投票同意自己去送死?至于爱国主义什么的……战线对面的德国人没有不让谁去爱国啊!德国人现在又没有入侵俄国本土,战场还在波兰和奥匈帝国的地盘上呢!要爱俄国回国爱去,在别人的地盘上爱俄国?这话怎么说都不会有人相信的。而且德国人很明确想要停战了。
现在前线那里没有人开炮打枪,两边的士兵天天都开联欢会!前线的俄国士兵们,早就知道德国人和平意愿了。对他们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他们就想回家分地——二月革命之前说好要分的,社会革命党说了都有几十年了!现在该实行了吧?
所以弗朗西斯大使当然知道俄国临时肯定打不下去了——德国佬多厉害啊!那是神一样的对手,如果靠现在这些自己指挥自己的俄国兵能打赢,那英法早就把威廉二世捉到了,还用得着美国参战吗?
但是美利坚合众国给他的使命就是用美援引诱俄国人去送死,好拖延德国在西线的行动。哪怕俄罗斯临时政府会因为自不量力的进攻而垮台,俄罗斯也陷入一片混乱,那也是完全值得的。
因为现在法国国内也出现强烈的厌战情绪和革命的苗头——在欧洲革命是传染病嘛——如果俄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以后愉快地退出战争,从此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那法国无产阶级凭什么还要去送死?他们不会闹革命吗?闹革命这事儿法国人可熟门熟路!要是法国也闹起来,那世界大战还怎么打?
所以为了牵制德国的兵力,也为了打消法国人的革命情绪,就只能让俄罗斯人牺牲一下,去打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役了。现在就看临时政府的这些老爷是不是会中圈套了。
留着一部很长很整齐的花白的大胡子,长得非常神气的李沃夫公爵出身高贵,是留里克王朝的后裔,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学系。他曾经在中国东北主持过红十字会,1905年参与立宪民主党的组建,之后长期担任国家杜马,一战后出任地方自治机关联合会总委员会主席。
这样一个一生都高高在上,却没有参加过什么实际工作,也没有面对过什么困难处境,所以没有暴露出不可救药的糊涂的人物,现在成了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总理。终于可以让世人了解:一个拥许多优良品质的糊涂虫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因为某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掌握了非常大的权力,会给国家和人民带去多么大的危害……而这样的人物,在近代和现代的俄国(苏联)居然有一大群!
这位李沃夫公爵本来是可以让局势安定下来的,虽然他不能给农民土地,给工人涨工资,但是和平却是唾手可得的。只要点点头,和平就有了,列宁也回不来。
可是他却偏偏不肯退出战争,哪怕德国人急切地希望议和。不退出战争,那么就打吧,他又不敢……德国人多厉害啊,把罗曼诺夫王朝都打没了!于是他和一般临时政府的老爷就异想天开地折腾出了一个什么“革命的护国主义”。用废纸一样的卢布发军饷,维持着大批怨声载道,而且已经失去控制的军队——如果和德国人讲和,至少能让那些靠不住的军队复员,保留下忠于职守的军队。
而现在,一听说有潮水一样的美援要来。他又觉得德国兵不是那么可怕了!
李沃夫公爵动心了,不过还不定主意,于是望着外交部长留米可夫——他是一个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立宪民主党的主席,当然也和李沃夫公爵一样糊涂。在4月18日,他还向俄国的盟友发表口头声明,表示俄罗斯将“承担义务继续作战直至决定性胜利”,结果引发了强烈的抗议。
“我们应该打下去!而且,只要美国愿意提供援助,我们就有力量进攻!并且取得一场足以提升临时政府威信的胜利!”
美国大使听到这话,赞赏地点头,心里面却大感诧异:俄国外交部长居然这样糊涂,他难道不知道俄军的情况吗?
“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你怎么看?”李沃夫又问克伦斯基。
“我个人的看法是,临时政府需要一场胜利,而且也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德国和奥匈正在将军队调往西线,他们的东线正变得越来越空虚……”
听着克伦斯基的分析,美国大使弗朗西斯也频频点头,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很会说的糊涂虫。如果要比辩论,德国最优秀的军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可惜打仗不讲这套!
李沃夫又把目光转向陆海军部长古契柯夫,这位陆海军部长在二月革命的时候还幻想要换个人当沙皇,还在彼得堡火车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前来迎接的工人和士兵,结果差点被人捉去枪毙!不过他依然没有吸取教训。
“我看可以一战!部队老不打仗难免士气低落,只要一打起来,我相信俄罗斯的士兵会给德国佬一个永世难忘的教训!”
李沃夫终于下了决心,对美国大使说:“大使先生,俄罗斯绝不会退出战争。为了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将委托俄国驻各盟国大使照会盟国,宣示恪守沙皇政府对协约国的义务,把世界大战进行到最后胜利,迫使战败的敌人接受制裁!”
弗朗西斯大使对这个答复非常满意,同时他也知道俄罗斯要被眼前这几个笨蛋摧毁了,他们的威力简直超过100个德国师!但他还提高嗓门,用伪装的喜悦声音说:“实在太好了!我希望俄**队能尽快在东线展开进攻。我保证,美国将会非常慷慨地提供进攻所需的一切东西,还会提供足够的贷款!”
。。。。。。。
这些好像笑话一样的内容,并不是罗罗杜撰出来的,而是真实的历史。俄国就是被这么一群漂亮的笨蛋弄成苏联的。列宁同志真心没多大罪过,如果没有他,一定也会有李宁、王宁、张宁。替导师洗完地,罗罗再拜求一下推荐票和收藏,还没有收藏的大大们,劳您架就把罗罗收了吧。谢谢大家。
第十八章 敌人要自杀
彼得堡,塔夫利达宫。这是一座相当漂亮和豪华的宅院,主楼有半球形的绿色屋顶和白色的立柱,还有刷成黄色的墙面。最高处是三层,就是那个半球形屋顶的下放。其他地方则是两层和一层(两翼处)。
主楼外面是个巨大的,非常漂亮的花园——这里原是波将金公爵的宅邸,公爵死后成为皇室财产,是叶卡捷琳娜女皇在秋天最喜爱去的地方。而到了1906年—1907年间,这里又成了俄罗斯国家杜马的会议大厅。而现在这里是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的所在。
路德维希。冯。赫斯曼现在穿上了一身黄绿色的没有肩章的军装,带着一顶有红五星的帽子,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木框平光眼镜,脚上蹬了双皮靴,胳膊上还套了一个红袖章。这是如今最标准的“革命军人”的装扮,他们多数不是军官或者不是什么中高级军官,很多人都是二月革命后加入军队的各个党派的“政治活动家”,被士兵们推选成为了工兵苏维埃代表兼士兵委员会主席。
赫斯曼现在扮演的就是一个教师出身,不懂军事的工兵苏维埃代表。不对,并不是扮演,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工兵苏维埃代表兼士兵委员会主席!
他今天是代表彼得格勒第一机关枪团来参加会议的……因为原本派驻该团的一名布尔什维克在一次“武斗”中被人打死了。列宁告诉赫斯曼,布尔什维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接替这个位子,又不愿意放弃这个团——那可是一团人枪啊——于是就让请他去顶替两天。
前几天他派柯伦泰去找赫斯曼,第一是为了解决资金上的困难;第二就是为了此事。
而赫斯曼果然没有让列宁同志失望,他从10岁开始就在少年军校读书了,十五六年的行伍饭可不是白吃的,自然知道怎么和那些彼得格勒的后备兵打成一片。除了在德**校里面学到的糊弄士兵的办法,列宁同志还教给赫斯曼另外一些诀窍。
“和他们就讲四件事:和平、土地、工厂里的工人监督和政权问题。要反反复复地讲,要不厌其烦地讲,要寻找一切机会去讲。这是鼓动的第一要诀!”
“他们不需要长篇大论,长篇大论涉及的问题太广,最后反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不能全盘都理解得了。结果,你们满足不了他们,他们对你们就要有意见。需要对他们讲的,是和平问题、土地问题,而这方面无需多说道理——只要几句话,士兵就能了解。”
“你要记住,鼓动工作一开始,就要坚持到底,要跟士兵同吃、同住,受到士兵的打骂,也要承受下来。这样你才会成为他们的自己人!一定要让你的鼓动对象产生这样的感觉。”
这些政治鼓动家必须掌握的诀窍和必要的实践,对赫斯曼后来在德国从政是相当有帮助的——此时的赫斯曼并不知道,列宁并不是真的找不到人,而是在有意培养他的政治鼓动能力。
不过列宁的好意却给赫斯曼造成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他没有办法在每天固定的时间给柏林发报了,为此他只能调整了发报时间,减少了发报的次数,同时还要求柏林方面再派个报务员来彼得格勒。
“安东诺夫同志,今天是你第一次参加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会议,作为一名临时的布尔什维克。”
跟在赫斯曼身边和他说话的是斯大林,他穿着劣质的西服,袖子上还打着补丁,胳膊上同样套着个红袖章。
斯大林对赫斯曼说:“所以我要和你说一下我们布尔什维克的纪律。”
“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吗?”赫斯曼前世虽然没有入过党,但却加入过共青团,当然知道一些组织的纪律。当然,他没有和斯大林说什么“保守党的秘密”,因为他的使命就是把党的秘密报告给柏林的大总参谋部!
“是的!在**********作出决定之后(此时布尔什维克的**********是民主的,开会时可以反对列宁的提议),全党都要服从并且执行!”斯大林朝着赫斯曼一笑,露出了整齐的牙齿,他这一笑让赫斯曼有一种不真实的亲切感——如果他不知道后来的历史,或许就是非常真实的亲切感了。
斯大林说:“这是我们和他们(指布尔什维克外的所有党)最大的不同之处。他们不过是政治沙龙,不是真正有战斗力的党。因为他们没有纪律,下面的人不知道服从,党的领导人靠个人威信而不是铁一般的纪律。脱离和加入都非常随便,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我们……现在是有严格纪律的!”
赫斯曼看到斯大林没有再往下说的意思,就自己挥动了一下手掌,做了个杀人的手势。
“对!”斯大林的语气阴沉起来,“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两人走在塔夫利达宫的草坪上,周围都是和他们打扮得差不多的男男女女。这些人大多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代表,总共有2000多人。每天至少几百人在塔夫利达宫开会,从早上一直争吵到傍晚,也没有什么议事的规矩,多半还会发生厮打斗殴。这里可比海峡对岸的那个立法院火爆多了——不是玩霸占主席台的小把戏,人家是战斗民族!场内打得不过瘾,到了场外就来真刀真枪!赫斯曼的那位“前辈”就是这样牺牲的。而在所有的斗殴中,布尔什维克无疑是最能打的。
“今天可能要打架!”斯大林压低了声音,“你小心一点,别让自己受伤。”
“没有问题,我不怕打架!”赫斯曼当然不怕,他是职业军人,专业负责打打杀杀,别看德军拼刺刀的本事不如俄军,可是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那帮知识分子却不在赫斯曼眼睛里。
“而且他们打不过我们的!”赫斯曼道。
“不,今天我们要输!”斯大林冲着赫斯曼眨了眨眼睛,“这是策略!今天我们的敌人要自杀,我们没有必要真的去阻止。”
“自杀?”赫斯曼皱起眉头,“发生什么了?”
“昨天俄国驻各盟国的大使同时照会盟国,宣示恪守沙皇政府对协约国的义务……要把战争进行到底,绝不单独媾和!”
这件事情早就在赫斯曼预料之中,他还知道临时政府会在6月底发动一场让自杀式的“克伦斯基攻势”。
看到赫斯曼没有表示讶异,斯大林接着又道:“而且控制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会通过不号召群众反对政府的决议!”
“会有这种事情?”赫斯曼倒是吃了一惊,“这样的决议有什么用?”
“可以让人民群众认清他们的丑恶嘴脸!”斯大林微微有些得意,“先是立宪民主党,现在又是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我们的敌人都傻了,一个接着一个在自杀!”
“可是也有不少俄国人是支持的战争的,不是吗?”在彼得堡考察了一段时间,赫斯曼对眼下俄罗斯人的复杂心理又多了一些了解。
虽然厌战情绪弥漫,人人都想要和平,但是对于一无所得甚至还会失去一些东西的和平,被俄罗斯国家主义洗脑的俄国人却大多不愿意接受。但是当送死的事情落到自己身上时,十个里面有九个是不愿意的。所以在如今的彼得堡,离开军营比较远的人,比如知识分子、学生、部分丈夫战死的妇女,或者有什么门路可以躲避兵役的富裕阶层,基本上都是好战的。而彼得堡卫戍部队则是最坚定的反战力量。
当然,例外在哪里都有。喀琅施塔得水兵中就有不少好战分子——因为波罗的海舰队和德国公海舰队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谁也不会把昂贵的舰队派出去白白送死。另外,军官学校的士官生大多好战。还有就是一些哥萨克,他们都是天生的好战分子。
“没有关系,我们不需要所有人的支持!”斯大林在塔夫利达宫的黄色主楼外停下脚步,注视着赫斯曼,“没有人可以得到所有人的拥护,我们最需要的是彼得堡卫戍部队的战士!一定要让他们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他顿了一下,又补充道:“虽然俄罗斯从来不缺好战者,但是要赢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