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人也实在太无能了,”希特勒哼哼着说,“得到了我们德国的支持,他们的金汇兑制还是没有办法压倒美国的金本位制……现在除了德国和波罗的之外,将本币和英镑挂钩的国家寥寥无几,连英国人自己的自治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开始动摇,准备实行金本位了。”
“面对美元这样的对手,英国必须团结整个欧洲才有可能取胜。”赫斯曼幸灾乐祸似的说,“可惜英国人从来都没有想过去团结欧洲,他们几百年来的思维就是搞乱欧洲大陆。”
对欧洲而言,英国就是根搅屎棍,任何时候都不愿意让欧洲团结起来,哪怕这种团结是在英国的领导下实现的。在后世的大欧盟中,英国人的作用就是个负数。而在如今的1920年代,英国人同样没有考虑过将欧洲凝聚起来,共同去应对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威胁。
“现在美国股票市场的不断上扬和英国工人的斗争,还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联邦自治领的动摇,其实都是一场货币战争的组成部分。”赫斯曼向希特勒兜售着自己的观点,“目的是促使黄金流出英国,流向美国……即便有我们的帮助,英国在过去几年里还是没有存出多少黄金,所以他们欠美国的债务并没有减少多少。”
由于英国没有能力将整个欧洲团结起来,自然也不能在“战债”问题上向美国施加多少压力。通过《凯恩斯计划》所获得的赔偿品,也没有多少销往美国,而是就近在欧洲出售,再用所获得的黄金去偿还“战债”。
但是这种偿债模式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则是美国资本在1923年到1927年间持续、大量流入欧洲各国,用来购买债券和直接投资。
也就是说在大西洋两岸出现了这么一个循环:美国黄金流入欧洲各国进行投资——欧洲各国的黄金通过购买“赔偿品”和同德国的贸易再流入英法比等国——英法比等国再把这些黄金还给美国。
通过这样一个模式,欧洲整体上欠美国的黄金并没有减少,而是在不断累积增长。而依靠从美国借来的黄金,包括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经济,在过去几年都得到了复苏。
但是到了1927年,由于英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工人抗议,局势出现动荡,同时美国经济又表现强劲,股市不断上升。于是欧洲的资金(黄金)开始疯狂流向了美国,英镑也就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了。
而马克因为“金汇兑”制,是同英镑挂钩的货币,英镑的崩溃也意味着马克一起崩溃。因此英国的危机很快就会蔓延到德国……
————
月票满100加更,罗罗再次感谢大家。10点钟还有月票满150的加更奉上!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157章 欧洲共同体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赫斯曼和克洛伊将希特勒带回了自己在夏洛腾堡区的家里面,这里目前是柏林的军政要人们经常举行聚会的地方。赫斯曼等三人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台面上的人物聚集在那里,一场餐会很快就要开始了。赫斯曼的父亲和妹夫安东尼。福克(他和玛格丽特在1924年结婚,也在夏洛腾堡区买了房子)正在宽敞豪华的大厅里面和一群宾客高谈阔论。
奥德雅和玛格丽特母女俩则在厨房里面准备阿道夫。希特勒先生最爱吃的蔬菜色拉——希特勒也是老赫斯曼家的常客,他和老赫斯曼的关系非常不错,两人都有几年的战壕经历,而且都不大喜欢犹太资本家,所以颇多共同语言。
“阿道夫,你来的正好,安东尼正在说英国的事情,你也一起来听听吧。”老赫斯曼热情地冲希特勒招手,“等他说完我们就开饭,有非常好吃的色拉、炸薯条和蔬菜汤,是奥德雅亲自准备的。”
“哦,那可真是太好了,”希特勒在老赫斯曼身边坐了下来。“美味的素食让我精力充沛。”
“安东尼,和英国人谈得怎么样了?”赫斯曼从一个端着托盘的仆人那里接过一杯咖啡,然后坐在了安东尼。福克的对面。
“纳皮尔公司不愿意转让狮式发动机的技术,那破玩意儿是他们的宝贝。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倒是愿意为我们的快速运输机设计一款大马力的液冷式发动机,也答应转让一些技术。不过,我真的不认为有必要使用英国人的液冷式发动机,bmw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的空冷式发动机才是我们需要的。”
安东尼。福克是和奔驰公司的理查德。本茨一起去英国谈引进液冷式发动机技术的。现在德国的空冷式发动机做得很不错——bmw公司抢占了先机。得到了星型空冷式发动机的专利,又连续推出了bmw101、bmw103和bmw105等三款性能优异的空冷式发动机(历史上当然是没有的),西门子公司则紧随其后,也推出了两款大功率空冷(西门子历史上就造过空冷航发,不过不太成功)。
在民航订单和苏德合作开发的双重推动力下,bmw公司和西门子公司已经成了全世界排名前两位的空冷式航空发动机生产商。完全压倒了英国的布里斯托尔、法国的土地神—罗纳和美国的普拉特—惠特尼。
但是德国的液冷式发动机却开始变得落后了!
这是因为间战期间推动空冷式发动机的主要是运输机的需求(空冷式发动机维护简单,又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自然是航空运输业比较喜欢的发动机),而推动液冷式发动机发展的却是一项比赛——施耐德杯航空竞速赛。
施耐德杯航空竞速赛是一场水上飞机的速度比赛,参加的都是各**方。对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四个自认为是军事强国的国家而言,施耐德杯就是展现国家实力的面子公程。各国为了争面子,竞相投入巨资去开发功率更大的新型发动机。由于液冷式发动机的气动外形优于空冷式,因此施耐德杯推动的主要是液冷式发动机的发展。
而德国这个战败国当然不能去参加施耐德杯了,由于不能参加施耐德杯。又没有本国空军的需求。另外,航空运输业对液冷式发动机的需求也不大,因此德国的液冷式航空发动机研发就限于停顿。
到了1927年,英国的纳皮尔公司已经推出了输出功率高达875马力,转速高达3300的狮式7b型发动机。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更是拿出了输出功率达到1000马力的as。3型发动机。美国的潘卡德更是设计出了可以产生1200马力的发动机。
而德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远远落在了后面。为了追赶,德国航空委员会就提议福克公司和奔驰公司联手去同英国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合作,引进液冷式发动机技术。容克公司、福克…沃尔夫公司和信天翁公司合作,去意大利寻求合作的机会——当然。这些合作对赫斯曼控制的史塔西机关而言,则是偷窃外国先进技术的良机!
“福克公司如果不需要。可以把机会让给容克公司。”赫斯曼笑着。“容克斯博士在意大利碰了一鼻子灰,菲亚特公司不愿意合作,意大利人的野心很大啊!”
在英明领袖墨索里尼的带领下,意大利这几年也迎来了经济起飞。虽然整体实力还不能和英法德这三个欧洲老牌工业强国相比。但是在造船和航空领域,意大利人却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而意大利著名的菲亚特公司更是借着法西斯的东风发展迅猛,现在已经是全世界产品线最齐全的军火制造商了。从机关枪、汽车、坦克一路造到天上翱翔的飞机。而且开设了发动机工厂。还是风冷、液冷双全,全世界也就这独一号了。
“那是菲亚特的损失,他们的产品太多,但是每一样都不够强。”安东尼。福克说,“如果能和容克斯博士一起做液冷发动机。至少可以在这个领域保持领先。不过我们福克公司可不会把进入液冷式发动机领域的机会让给竞争对手容克公司!”
“唉,安东尼,你的话让我想到了欧洲国家。”赫斯曼叹了口气,“如果不算苏联,每个欧洲国家都是一家什么都做的大公司啊,可是却都不够强大,而且互相之间还不能合作。面对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庞然大物,我们这些欧洲国家如果再不能团结起来,前途恐怕都不会太美妙啊。”
“1923年时马克的崩溃,23年到26年的法郎危机,现在的英镑,都在预示着我们欧洲的前途。可是我们欧洲人却不知道要团结,还一个劲儿的互相斗争,让美国人和俄国人看笑话。”瓦尔t。拉特瑙也是赫斯曼家的常客,他现在也是工业促进委员会的一员,代表德国的电气工业(就是发电、输电什么的),还在1925年到1927年间担任过驻罗马的大使。
“所以我们应该呼吁欧洲团结,”赫斯曼晃了晃手中的咖啡杯,“施特雷泽曼总理不是提倡德法和睦吗?他还因此拿了诺奖,我们何不把调门定的更高些?”
施特雷泽曼的总理任期比历史上要长得多。虽然在野的社会民主党也一个劲儿指控他和慕尼黑事件有关。但是“中右联合派”掌控着国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又得到军方支持,难以动摇。
而担任总理的施特雷泽曼也和历史上一样(历史上是外交部长),推动法德和解。在1925年同法国签订了保障两国边界现状的《莱茵保安公约》(因此德国承诺永远放弃阿尔萨斯…洛林),随后又在洛加会议上在不得罪苏联的前提下(拒绝加入反苏联盟)加入了国际联盟,后来还获得了常任理事国地位。
到了1926年,法德关系进一步缓和。施特雷泽曼和白里安在靠近日内瓦的法国小城图瓦里举行秘密会谈。达成了《图瓦里协议》,协议规定法国允诺对莱茵区的占领,向德国归还萨尔,撤销对德国的军事管制,德国则同意向法国支付5000万英镑的赔款以缓解法国的货币危机。虽然这个协议最后因为法国大右pai的上台而没有实行。但是法德之间的关系,却因此大大改善了。
不过希特勒和纳粹党却非常反对这样的改善,他马上追问。“更高的调门?难道我们和法国还有进一步和解的空间吗?”
“阿道夫,我是说唱高调,这样的事情你比我拿手吧?”赫斯曼说。
卡尔。豪斯霍费尔也是今天到访的宾客,他问赫斯曼,“路德维希,你打算怎么唱高调?”
“欧洲联盟!”赫斯曼斟酌着说,“一个团结的、一体化的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所有这些欧洲强国不再互相敌视,而是团结在一起,共同维护欧洲的利益和世界的和平。”
“这有可能吗?”希特勒用极度怀疑的语气问。
“目前没有可能,”赫斯曼说,“但是很有必要,因为我们欧洲正面临一场战争!一场货币战争!”
他语气凝重地说:“马克在1923年时已经崩溃过一次,法郎在1923年到1926年大幅下跌,现在轮到了英镑!而且,新马克和英镑是挂钩的。如果英镑崩溃,新马克也将再崩溃一次……这样欧洲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德国和法国就都被美国打倒在地,而且不费一枪一弹!所以我们欧洲人现在必须联合起来,保卫我们的货币,保卫我们的经济!即使我们现在做不到,也应该高声说出理想,为黑暗中的欧洲指明前进方向!”
————
月票满150的加更奉上,12点还有月票满200的加更,13点有正常的更新,14点有订阅满500的加更。罗罗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158章 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对财政问题一窍不通的英国财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又一次走进了这间散发着旧书和烟草气味的、狭窄的、闷热的小房间,这是英国首相在唐宁街10号的办公室,实在不够气派。不过跟眼下这个霸权摇摇欲坠的世界帝国倒是非常相配。
“温斯顿,我们的德国朋友又将目前的货币问题称为货币战争了。”
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叼着烟斗,手里拿着一份《泰晤士报》,上面转载了德国财政部长沙赫特博士和德国通用电气公司总经理拉特瑙联名的文章:英镑——欧洲最后的防线。
经济学家凯恩斯就坐在首相身边,他说:“德国人的脑子里都是打仗,他们喜欢用战争做比喻。不过对于英镑危机,他们的观点基本上和我们是一样的……如果不能阻止资金流向美国,英镑将会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崩溃。到时候美元将会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储备货币,美国人将会用美元统治世界。”
丘吉尔拉了把椅子坐了下来,戴上半月形眼镜,从首相手中拿过报纸看了起来。“某个德国人在报纸上提出要组织一个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波兰在内的欧洲共同体?”
凯恩斯解释说:“这个共同体首先是个货币共同体,各国货币同英镑挂钩,实行固定汇率,英镑同黄金挂钩……这样可以加强金汇兑制。
其次,这个共同体还是一个关税共同体,参加共同体的各国之间最终要消除关税壁垒。货物、资金、人员都要自由流动。争取将不包括苏联在内的整个欧洲以及各国殖民地都整合成一个经济共同体。
最后。这个共同体还是一个军事同盟。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波兰以及其他国家的军队,将会共同作战,打击一切敢于威胁欧洲共同利益的敌人。”
“这些德国人还真是理想主义者啊……”丘吉尔说话的时候稍稍带有讽刺的口吻,暗示他对这个欧洲共同体并不看好。“有了这个‘欧洲共同体’,德国就不再是一个被《凡尔赛条约》束缚起来的坏蛋了,而是和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波兰平起平坐的欧洲大国。”
“是的。这是个问题。”凯恩斯点点头,“但是在经济上,欧洲共同体的确可行……它对英国有好处,可以让伦敦再次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但是对德国的好处更多是吗?”丘吉尔问。
“我想是这样的。”凯恩斯说,“德国处于欧洲的中心,又是目前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一旦组成欧共体,德国的商品将会占领中欧、东欧的市场。”
丘吉尔耸耸肩,“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法国人不会同意。别说是普恩加莱当总理,就是白里安上台也做不到。我了解法国佬,他们的确想要一个这样的欧洲共同体,但是这个欧共体的领导者只能是法国,不能是英国或德国。”
“我们也一样!”斯坦利。鲍德温吸着烟斗,“这就是欧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成立共同体肯定对所有人都有利。但是谁来领导这个共同体呢?英国、法国、德国,还意大利,恐怕都不会接受自己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吧?”
“是的。”丘吉尔道,“所以欧洲共同体是不可能的。一万年也不会出现。”
“那么……英镑怎么办?”斯坦利。鲍德温问。“我们还能支撑多久?”
“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凯恩斯用仿佛报丧一样的语气回答,“三个月,六个月……或者是一年,这对大英帝国而言有意义吗?”
“你认为我们失去了英镑霸权,帝国就不复存在了?”英国首相看着凯恩斯。
“这还用问吗?”凯恩斯皱着眉头。“货币霸权是所有霸权中最强大的!一旦这种霸权归属了美国,美国的纸币就是资本,就是资源,就能买到一切他们想要的……如果他们没有这种霸权,那么美国的黄金储备才多少?价值不过四五十亿美元而已!”
四五十亿美元很不少了。英国现在只有不到八亿美元的黄金(同时欠美国三十多亿美元)。但是哪怕是四五十亿美元的黄金,相对于20年代的世界经济而言,也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数字,谁也不能靠这些钱去买下世界。但是一旦拥有了货币霸权,美国就能刷出10倍、20倍的纸币,而且还能让全世界人民把它当个宝。
这是多大一股力量,自是不言而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在很多时候都需要从中立国购买物资——瑞典的铁矿石和金属制品、土耳其的铬铁矿、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钨矿、巴西的橡胶、阿根廷的牛肉……想获得这些东西,德国人必须付出真金白银或是相应价值的工业品,而美国人只需要刷点纸币。
“凯恩斯先生,我想你把货币发行权看得太重要了,”丘吉尔点燃一支雪茄烟,吸了几口说,“大英帝国的霸权来自于我们对海洋的控制,只要我们拥有海洋,英镑就算遇到一些麻烦问题也不大。”
“是啊,如果我们现在要和美国人进行海军军备竞赛……”凯恩斯顺着丘吉尔的话说,“我们多发行点英镑就能让德国人的船厂帮忙造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了,因为我们掌握了德国的发钞权!”
听了他的话,英国首相和那位对海军比对财政更加了解的大臣同时皱起眉头。首相斯坦利。鲍德温问:“我们怎么才能保住英镑呢?现在美国经济的表现如此良好,以至于吸引了全世界的资金,而我们英国目前又在遭遇困境,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让英镑去和美元对抗?”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世界银行,发行一种超越主权的货币!”凯恩斯说,“因为英镑的地位已经不可能维持下去了。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绝不能让美国把世界储备货币的发行权拿走!”
这是凯恩斯在原来的历史上就提出的观点,目的是为了阻止美元霸权的形成,但是因为美国的坚决反对和欧洲的不团结而流产。不过这个提议也可以看成后来欧元的起源,可惜英国人始终不愿意放弃他们的英镑……
斯坦利。鲍德温问:“谁会参加这家世界银行?”
凯恩斯回答:“英国和德国肯定会参加,别的国家我不确定,但是可以去努力争取。哪怕暂时不能成功。也可以提振一下人们对英镑的信心。”
……
“世界银行是不可能的,但是欧洲银行却有可能性。”
赫斯曼上校坐在国防部部务司司长施莱彻尔少将的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份外交部送来的文件,皱起了眉头。
部务司是格勒纳将军(施莱彻尔的老上司)担任了国防部长一职后设立的一个新部门,处理陆军和海军的政治和新闻事务。而施莱彻尔则将这个司变成了一座架设在陆军和其他各部(政府的部)和政治领袖之间的桥梁,这让他可以协调政府和军队的关系。而在塞克特上将退役(因为让威廉皇储检阅军队,遭到了很多共和派议员的攻击)之后,施莱彻尔几乎成了陆军中可以和总参谋长平起平坐的人物了。
这一次总参谋部所属各处提升为局就是他一手促成的,许多常年无法晋升的军官因此得到了提拔。这让施莱彻尔在军中拥有了更多的支持者。
而赫斯曼则因为精通政治、外交和经济问题,则成为了施莱彻尔的主要助手——实际上他们两人现在是一个军中“帮派势力”的一号和二号人物,这个“帮派”以拥有政治、情报和波罗的防卫军还有空军背景的军官为主,俨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势力了。不仅可以左右总参谋部的政策,而且对政局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在原本的历史上,没有赫斯曼和情报局、史塔西帮助的施莱彻尔在1930年就操纵了部队局局长(相对于总参谋长)和总理的人事安排。到了1932年施莱彻尔甚至打破军人不得干政的限制,安排自己去当了“将军总理”。
所以他一个将军现在询问赫斯曼对“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的看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欧洲银行?”施莱切尔摇了摇大光脑袋,“这是不是意味着英德可能建立同盟?”
还真不好回答!由于《凯恩斯计划》的实行。现在英德之间的关系比历史上要亲密许多。德国马克和英镑挂钩,又仰赖英国的庇护向欧洲各国出口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英德其实是存在相当大的共同利益的。但是这种共同利益会不会促成英德同盟和欧洲银行,还真不好说。
“将军,”赫斯曼说,“如果建立欧洲银行,成员国不会只有英国和德国,波罗的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几乎肯定加入。”
波罗的共和国和奥地利都是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国家。而捷克斯洛伐克国内也有许多德国人,另外该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德裔所操纵。
如果这三个国家都和德国一起加入欧洲银行,那么它们和德国的一体化进程就有可能启动——它们在经济上有可能一体化,然后就会是政治上的一体化!
————
又一章加更奉上,另外。罗罗的首订已经达到了710,看来超过奸雄的740无疑了,1000也是有望。真的很感谢大家,谢谢了。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159章 德国梦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如果波罗的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都和德国站在一起,那么这个世界银行恐怕很难成功啊。”
施莱彻尔对经济不大懂行,但是政治和外交是难不倒他的。如果波罗的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都和德国的经济一体化了,政治上的统一进程恐怕就很难阻挡了。
如果这三个国家和德国统一,那就是一个七十多万平方公里,八千多万人口,工业实力超过英法总和的欧洲一流强国了。英法要是允许这个大德意志出现,那一定是脑子抽筋了。
“但是这个世界银行也好,欧洲银行也好,对我们德意志人是非常有利的。”
赫斯曼分析说:“如果欧洲能够用和平的方式统一起来,也就意味着生活在欧洲各地的德意志人都能在一起了……如果只计算说德语的德意志人,我们也有八千多万人口。是法国的两倍,比英国算上殖民地白人的数字也要多很多。而且匈牙利、加利西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特兰西瓦尼亚这些地区都是长期被我们德意志人统治的。
如果欧洲以某种形式统一起来,我们德意志人很有可能成为欧洲的支配力量!”
“我想这是在做梦!”施莱彻尔少将凝视着赫斯曼,“路德维希,可是你看上去很清醒。”
“对,这是梦,一个梦想,一个属于德国的梦想!”赫斯曼认真地点头。“德国是欧洲的中心。德意志人是欧洲最大的民族(赫斯曼无视了俄罗斯人),而且也是最优秀的!我们是欧洲的脊梁,理应负担起领导欧洲的责任。”
“但是英国人和法国人不会同意的!”施莱彻尔抱着胳膊看着赫斯曼。
“但是我们应该把这个梦想告诉全欧洲!”赫斯曼双臂张开,仿佛要拥抱什么人,“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德意志在为什么而战,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德意志人要带给大家一个团结、繁荣、平等、发展和美好的欧洲。我们要告诉大家。我们不是要去奴役别的民族,也不是要去搜刮谁的财富。而是要把欧洲人团结起来,共同去争取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不这么做,那么未来将属于美国和苏联!”
赫斯曼是知道美帝和苏修的手段的。人家美帝要打谁,都会高举自由和民主的旗帜。而苏修则口口声声要解放全人类。所以未来德国要发动战争,也得有个高大上的理由,不能让人当成邪恶的法西斯侵略者啊!
而这个理由就是为了欧洲的团结和繁荣而斗争。虽然比不上“解放全人类”,但是也不比美国人的“民主自由”差多少。
而且,赫斯曼也不是随便喊口号。而是真的打算付诸实施的。要不然将来发动世界大战,打下一大堆地盘怎么料理?统统吞并吗?这可不是个好主意,只有德意志人口占到一定比例的地方或者原住民很少的地盘才能吞并。要不然吞下太多的非德意志人,多半会搞出一个大号的奥匈帝国。这可不是赫斯曼想要的结果!
他的理想,是一个大德意志帝国领导的大欧盟!
“这个梦想,呃,这个梦想是好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保密?”施莱彻尔皱了下眉毛说。
看来您不是真懂政治!赫斯曼听了这话心想:施莱彻尔在历史上做成了很多事情。可以说是他给希特勒后来的扩张打下了物质基础。没有他在魏玛共和国期间不遗余力推动苏德易货和合作。没有苏联市场和原材料的德国工业能不能支撑到希特勒上台都难说——历史上魏玛共和国在没有殖民地,也没有什么黄金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工业产值在二十年代后期就超过了第二帝国!但是能干的施莱彻尔却只做不说,哪怕后来去当了将军总理,也从来没有大声说出自己要带给德国什么!这大概就是他惨败给希特勒的最大原因吧?
“不,我们应该大声说出来!”赫斯曼摇摇头,郑重地说,“我们应该让德国人民和欧洲人民都知道我们要干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还有我们干成了以后对德国还有欧洲人民有什么好处。”
“哦,听上去像是在搞选举。”
“我们陆军现在需要就是一份类似于选举纲领的东西,”赫斯曼朝施莱彻尔眨了眨眼,“或许应该成立一个陆军政策会之类的机构。然后以它的名义发表陆军对于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见解。”
“这么个搞法有什么意义?”
“让别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发动世界大战!”赫斯曼用一本正经的语气回答,“还要让别人知道我们是为了欧洲人民的长远幸福而发动战争的。”
“听着像在说梦话,会有人相信吗?”
赫斯曼反问:“布尔什维克要解放全人类这种话有没有人信?”
施莱彻尔沉默了一下,终于点了头,“好吧,你说服我了,可以成立一个政策会,就挂在国防部部务司下面……会长你来兼任吧,我可不想和那些蠢话搭上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