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晚明-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啊!卢佑安直是要气炸了。
打砸酒楼那件事其实就是宁家小子在背后撺掇,若不是他设局引得卢家和一众官宦子弟尤其是武昌伯长子的矛盾,卢佑安的儿子怎么会被生生阉了。。。。。。
现在倒好,这个宁修竟然又勾搭上了巡抚大人的二公子,包下了王府的工程。
卢佑安要是不给宁修点颜色瞧瞧,还怎么在江陵城中抬得起头来?
“去王府!”
“老爷,不回府了?”
“回什么府,直接去王府,老爷我要去拜见王妃!”
。。。。。。
。。。。。。
卢佑安去的是广元王府。
虽然朱宪已经正式被皇帝封为辽王,但因为辽王府还在修缮之中,朱宪也只能暂时居住在相对狭小的广元王府。
这倒也没什么,反正对于朱宪来说这就是挪个窝而已。辽王的名号才是他最看重的。
朱宪和所有宗室王爷一样,亲近女色。
这倒也不能怪他,实在是大明对藩王养猪的政策逼得他们不得不如此。
圈养在城中,没有兵权,除了玩玩女人还能干吗?
朱宪的正妃卢氏便是本地望族江陵卢家家主卢佑安的亲妹妹。至于侧妃,有二十余人。
朱宪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选择去哪个妃子房中过夜。
卢氏起初还为此落泪,时间久了也就麻木了。
反正她是正妃,又产下嫡子。将来这王位还是他儿子的。母凭子贵也好,子凭母贵也罢,总之她在王府中的地位无人可撼动。
王爷这日出城狩猎,卢氏一人在屋中绣着荷包打发时间。
忽闻苗太监禀报说兄长前来拜见,卢氏直是大喜。
锁在王府大院时间久了,除了这些太监婢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卢氏早就憋坏了。
现在兄长主动前来拜访,她终于有个人可以解解闷了。
“快请到偏厅。”
卢氏对着铜镜又是一番梳妆,换了一身最奢华的头面去偏厅与兄长见面。
这套头面是她与王爷大婚的时候穿的,平日里鲜少拿出来穿。
卢佑安被苗惠请到了偏厅,好茶好水的伺候着。
卢氏换了一身头面便挪步而至。
卢佑安连忙起身,欲行叩拜大礼。
卢氏上前一把搀扶住兄长道:“大哥这是做什么?都是一家人,这么见外干嘛?”
照理说,便是一品大员见到藩王、王妃都得行叩拜大礼,不用说卢佑安这区区一白身缙绅了。
但卢氏与兄长感情甚笃,不愿加以繁文缛节也在情理之中。
“草民拜见王妃娘娘。”
虽然免了跪礼,卢佑安还是满满的拱了拱手,做足了礼数。
“大哥,你若还是这般,我可要生气了。”
卢佑安苦笑道:“礼不可废,若是大哥都带头废了礼数,那妹妹可该如何自处啊。”
“还是大哥对我好。”
卢氏心中一暖,拉着卢佑安在圈椅上坐下,笑声道:“这是冰酥酪,大哥快尝尝。”
卢佑安推了推手叹声道:“大哥哪里有心情尝这些啊。”
卢氏神色一黯道:“大哥还是为侄儿的事情烦心吧?那常小伯爷确实做得太过分了。”
“常小伯爷行恶固然可恶,但背后鼓动之人同样不可饶恕。”
“大哥的意思是,有人在背后撺掇常小伯爷行凶?”
卢氏大为惊讶。
“我已经有充足的证据,此人就是宁记酒楼的少东家宁修。”
“宁修?便是那个做出肥皂的宁修?”
“对,就是此人。常小伯爷能够有如此狠辣的手段,一定是此人在背后鼓动。”卢佑安顿了顿道:“此人现在和巡抚大人的二公子一起接下了辽王府的修缮工程,妹妹恐怕还不知道吧?”
“什么?”
卢氏愣了一愣:“竟有此事?”
“这厮把常小伯爷推出来,自己却不露破绽。我本以为奈何不了他,谁曾想他却主动送上门来。”
卢佑安猛然跪倒在地道:“妹子,你若心里还有哥哥,还有你那侄儿,还有这个卢家便替哥哥出一次头吧?”
卢氏连忙去扶卢佑安:“大哥,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妹子,你若不答应,我便不起来了。”
卢氏无奈之下,咬了咬嘴唇道:“我都答应大哥。”
卢佑安这才站起身来,攥住卢氏的双手道:“其实也不需要妹子为难,你只需在王爷面前念叨几句,说想要早点住进辽王府里,希望修缮工程在一个月内完成,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好了。”
卢氏大惊:“一个月?一个月怕是绝不可能完成修缮的吧?”
卢佑安冷笑道:“就是要他完不成,我倒要看看延误王府修缮,这个宁修有何下场。”
。。。。。。
。。。。。。
第五十九章 缩短工期
(感谢书友时千与再次的500币打赏,书友l599xl再次的100币打赏~)
对宁修来说,辽王府修缮工程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大单。
接下此单赚取的明面收益或许不会很多,但其隐性收益远不是一两千两银子可以比拟的。
辽王殿下毕竟是天潢贵胄,在荆州的地界跺一跺脚大地都得跟着发颤。
与辽王处好关系,对宁修今后的商业发展大有裨益。
何况明眼人都看的出广元王继承辽藩这件事是张阁老在力推的。宁修此时接下王府修缮的工程,等于也是给张阁老长脸。
这两日天一亮宁修便来到辽王府督促雇工们做工。
辽王府实在太大,宁修不得不将三百余名工人分为六组,每组负责王府一部分的修缮。
这样可以将效率最大化,不至于一大帮人聚在一起你一嘴我一嘴。
孙悟范对督工是没啥兴趣的,索性做起了甩手掌柜。
对此宁修倒也没啥意见。反正死胖子就是给他搭了一条线,他也没有真的指望死胖子在工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只要死胖子不要拖他的后腿他就很满意了。
便在宁修思忖着王府几段坍圮外墙要不要推倒重新修建时,辽王身边的管事太监苗惠又扭着腰肢,甩着魔鬼的步伐来了。
竖起招牌兰花指,苗太监笑了笑道:“宁公子,咱家来给你提个醒,这工期怕是要往前赶一赶了。王爷吩咐,希望在一个月内完成辽王府的修缮工程。”
宁修心中一沉。
这死太监到底靠不靠谱,前脚刚给他送了五十两银子,不帮自己说话就算了,这就开始拆台了?
据宁修所知,辽王殿下是个行事十分低调的人。怎么刚刚一继承辽王爵位,就变了个人似的,一举推翻了自己定下的三个月的工期?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见宁修的脸色不太好看,苗太监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讪讪笑道:“宁公子莫要见怪,这个咱家也没有办法。王爷突然改了口,咱家也就是传个话。”
辽王殿下突然改口虽然不咋地道,却也挑不出错来。
毕竟这王府是修来给辽王住的,辽王殿下想早些住进王府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样一来压力就全到了宁修这边。要在一个月内将王府修缮一新,便不能有任何拖延的地方。
“宁某晓得苗公公的难处,宁某会尽力把工期往前赶的。”
苗惠点了点头,对宁修的态度很满意。
跟聪明人交流就是那么轻松愉快,因为他总会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
“如此,咱家就不打搅宁公子了。”
说罢,苗惠便转身离去。
宁修送走了苗太监,立刻拨转方向去寻死胖子。
孙悟范此刻正在张家和张懋修闲谈,得知宁修找来愕然道:“宁贤弟不是在辽王府督工呢吗。怎么有空儿回来了?”
张懋修笑骂道:“许你这个甩手掌柜在这里喝茶就不准宁贤弟歇歇脚了?”
孙悟范嘿嘿笑道:“能者多劳嘛。”
二人一齐往书房而去,一进书房见宁修愁眉紧锁,张懋修率先发声道:“宁贤弟,莫不是出什么事了?”
宁修叹了一声道:“辽王殿下不知怎的突然改口,要将工期从三月缩短至一月。王府的管事太监刚刚通知了我,怕是得另想办法了。”
孙悟范呀了一声道:“怎么会这样,一个月要将王府修缮完成难度也太大了吧。”
宁修耸了耸肩道:“别的地方都好说,可坍圮的几段外墙、损毁的一些殿阁都需要用料重新黏合,没有充足的时间可是不行。”
“那咋办,辽王殿下急着搬进王府也不能拍脑袋催人吧?”
孙悟范气的腮帮子一鼓一鼓道:“宁贤弟说的不错。别的事情都好说,但黏合这块可是赶不了的。”
明代建筑业应用最广的黏合剂就要数石灰砂浆了。将石灰膏和沙子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搅拌便形成了石灰砂浆。
这玩意的成本很低,但强度也不咋样,一般百姓的宅子外墙大多用石灰砂浆作黏合。
但像城墙、王府外墙这样的重点项目往往在石灰砂浆中混合糯米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硬度。
更有甚者,会加入蛋清铁砂进一步加大硬度。
但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从哪儿弄那么多糯米汁、蛋清、铁砂?
这些东西可都不是常备品,要一下子弄一大批过来绝不容易。
而且这种混合黏合剂晾干都要许久,全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了,其他修缮工作还做不做?
宁修思忖再三,只有祭出必杀水泥了。
作为化工专业的博士生,制作水泥自然再容易不过。但他一直不想把这项技术提早拿出来。因为这玩意不仅可以用于民用,大明边军同样很需要。
便说沿着九边建的那弯弯绕绕曲曲折折的长城吧,如果用水泥做粘合剂,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修复坍圮段城墙,且成本也会很低。
再说那些军堡要塞,对坚固性要求很高。水泥的强度硬度可以完美契合。
这玩意一旦推出,万一朝廷眼馋直接把技术收为国有,宁修找谁哭去?
可现在没办法,辽王殿下限定了期限,必须在一月之内将王府修缮完毕。宁修必须得提前把水泥拿出来了。
他之所以来找张懋修和孙悟范便是想让二人动用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制作水泥的原料给他准备好。
宁修自己去找这些东西,花费的时间肯定比两位官宦子弟要多。
“小弟知道一种新型黏合剂的制作方法,不知懋修兄和孙兄能否将原料备齐?”
张懋修本就是热心肠,毫不犹豫的应下了。
孙悟范更不必说,这单子就是他接下的,若是不能按期完工,他也脱不了干系。
“宁贤弟你就快说吧,需要我们去找什么?”
宁修示意二人凑过身来,压低声音道:“我需要大量的石灰石、粘土、石膏。懋修兄和孙兄能够搞到多少就搞到多少。对了,我还需要足够大的窑炉,越大越好。”
。。。。。。
。。。。。。
ps:咳咳大家猜到宁修要干嘛了吗?
第六十章 制作水泥
张懋修点了点头道:“石灰石、石膏和粘土都可以直接去集市上买。”
孙悟范则拍着胸脯道:“窑炉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有个朋友经营瓷器生意,有自己的窑厂,我这便去跟他说一声,把搭建窑炉的师傅叫过来给宁贤弟搭造一个。”
听到这里宁修心中稍定。
原料没有问题,制作水泥便有了底气。
其实水泥的制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无外乎就是制备生料,煅烧熟料。
现在江陵市面上有足够多的石灰石原料,石膏、粘土更不必说。
宁修要做的就是尽快制备出生料。
三人各自分头而去,很快孙悟范便将窑厂负责搭窑的老师傅带到宁修的作坊,为其搭建窑炉。窑炉的搭建并不复杂,很快老师傅便将窑炉搭好。
宁修给了他五两银子,那老师傅揣着银子美滋滋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张懋修命府中下人将买到的大量石灰石、粘土、石膏运送到宁修家的肥皂作坊。
看见张府仆人整车整车的卸料,七郎和十郎眼睛都瞪圆了。
“三哥哥,这是干啥啊?他们咋往咱作坊前倒石头、粘土、石膏啊?”
七郎鼓起勇气,上前一步问道。
宁修拍了拍七郎的肩膀笑声道:“这可都是宝贝呢,三哥哥给你们变个戏法。”
说完宁修便指挥自家作坊的雇工将一车车的石灰石、粘土、石膏运到作坊的空地去。
制备生料虽然简单,却是水泥制作的重要一环。
制出的水泥质量如何,很大一部分程度取决于生料够不够均匀。
宁修指挥雇工将大块的石灰石砸碎成半掌大小的小石块,将这些小石块单独堆在一起。
大石头被工人们锤成了一个个小块,宁修还不满意。生料制备过程中,石灰石碎的越小越有利于研磨搅拌。他又命雇工将半掌大小的石块锤成四块,这才开始下一步骤。
小块的石灰石比大块研磨起来容易的多,不过明朝可没有机器,单纯手工研磨,耗费的力气少不了。
好在有磨盘在,把细碎的石灰石混合粘土放在磨盘上,推动研磨能够节省不少气力。
很快生料便磨好了,宁修命令雇工们把生料运到窑炉旁。
烧瓷用的窑炉虽然不是专业的立窑,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已经是宁修的最好选择了。
虽然不知道宁修究竟要做什么,但看着小山般高的粉末,孙悟范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让我猜猜,你这下一步该不会是把这些粉末倒入窑烧吧?”
宁修笑了笑道:“孙兄实在是太睿智了。”
说完宁修冲身旁的雇工高声吩咐。
“快来人取来一些炭块磨成粉,混入这些生料中。”
在大明,烧炭是主要的取暖方式。每家每户都会备一些炭块用来冬天取暖。更不必说有十几名雇工的宁家作坊了。
不多时的工夫雇工找来了一筐的炭块,宁修指挥工人将炭块磨成粉,混合生料后加入适量的水,再一齐倒入窑炉中。
此时的生料已经变成细小的球状,在高温煅烧的过程中更容易反应完全。
将生料全部倒入后,宁修下令封窑。
接下来就是生火煅烧了。
孙悟范看热闹似的在一旁笑着。他们实在不明白把一堆废土送入窑炉能烧出什么来。
宁修却是毫不紧张。
他知道烧瓷的窑炉能达到1200度的高温,有时甚至会达到1400度。这个温度便是熟料烧成的温度。
事实上,碳酸钙在800度到1000度就会分解,更高的温度是保证熟料充分煅烧而已。
在高温煅烧中,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并与氧化硅、氧化铝反应,生成铝酸钙、硅酸钙等。
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为主的硅酸盐。得到硅酸盐水泥的置备就成功了一大半。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过了约莫两个时辰,宁修下令开窑。
孙悟范很好奇,凑近去瞧却是被开窑喷出的热浪吓得一蹦三尺高。
“乖乖,这他娘的也太热了吧。”
孙悟范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的盯着窑口。
“把这些熟料再加上石膏放到磨盘上去磨。”
雇工们遵命照做。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研磨的是经过煅烧的熟料,而不是生料。
等到加入石膏的熟料研磨成细致的粉末,水泥便算做成了。
宁修摸了摸粉状的水泥,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宁修冲七郎、十郎道:“取两块砖,一个盆来,三哥哥给你们变戏法。”
七郎、十郎早已看得目瞪口呆,宁修这么一说他们才反应过来,连忙去取来砖块和盆。
宁修把制成的水泥粉末倒入盆中,再灌入清水,用木棍不停的搅拌,很快就得到了糊状的水泥。
接下来他用木棍蘸了一些水泥糊在两块砖头间,不到半个时辰,糊状的水泥便凝结。但这只是初凝,要想完全凝固要大约三个时辰。
宁修冲七郎、十郎和孙悟范道:“过上三个时辰,大家再来看看。”
七郎想要上前去摸黏合的砖块被宁修喝住:“现在水泥还没有完全凝固,不能碰。不然会影响黏合效果的。”
七郎连忙把手缩了回去,就像一头受惊的小鹿。
三个时辰一晃而过。
宁修拉着众人来检验水泥的黏合效果。
此时水泥已经完成终凝,两块砖头完美的贴合在一起。
孙悟范上前用力掰了掰却是完全掰不动,惊叹道:“这玩意比石灰砂浆的效果好多了。石灰砂浆若是不混蛋清、糯米汁塑性很差,即便混了这些也没有水泥的黏合效果好啊。何况,水泥凝固只要三个时辰,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啊。”
对孙悟范和宁修来说,眼下最珍贵的是时间。修缮王府外墙和坍圮破败的殿宇迫在眉睫。
水泥显然比石灰砂浆更适合。
“最重要的是,水泥的造价比混合了糯米汁、铁砂、蛋清的石灰砂浆便宜的多。”
宁修笑着补充道。
“对,对!”
孙悟范兴奋的挥舞着拳头,对他来说成本问题也是需要首先考虑的。
。。。。。。
。。。。。。
第六十一章 祭出王炸
(感谢书友苏子宣再次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宝宝熊猫再次的100币打赏~)
兴奋过后,孙悟范有些担忧的问道:“宁贤弟,这水泥能够大规模量产吗?”
宁修笑道:“能否量产无非是看原材料和加工条件。原材料就不用说了市面上都可以买到,至于加工条件,最大的制约是窑炉。这口窑炉虽然不大,但煅烧出修缮王府的水泥熟料是没有问题的。”
听宁修如是说,孙悟范总算吃了颗定心丸。
“哈哈,宁贤弟真乃神人也。如此一来我们还怕什么延误工期?一个月内一定能将王府修缮完成。”
孙悟范上前拍了拍宁修的肩膀,压低声音道:“宁贤弟,说实话你这水泥制作的法子是咋得来的?”
宁修一耸肩道:“我若说是做梦时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托梦给我的,孙兄信不信?”
孙悟范撇了撇嘴道:“有时候真在想你是不是个妖孽。”
宁修赞许的点了点头道:“妖孽这个词我喜欢,带着一股浓浓的羡慕味道。”
孙悟范:“。。。。。。”
“好了,咱俩也别在这里扯淡了,赶快把这第一批水泥拿到王府,叫工人们开始粘合损毁的府墙,殿宇吧。”
二人相视一笑,一起朝辽王府走去。
。。。。。。
。。。。。。
宁修和孙悟范带着雇工推着满满一小推车的水泥粉来到王府。
吴宏正在指挥工人们用石灰砂浆粘合砖块,宁修快步上前咳嗽一声道:“宁某给吴工头带来一个惊喜,吴工头要不要看看?”
吴宏闻声转过身来,见宁修身旁的小推车里装着一车灰色粉末,不由得好奇道:“宁公子说的惊喜该不会就是它吧?”
宁修点了点头道:“这东西叫做水泥,是强力粘合剂。一般的外墙使用的是砖块,用水泥粘合效果非常好,且省时省力。”
“比石灰砂浆如何?”
“天壤之别。”
宁修知道吴宏不会轻易相信,叫人取来一盆水,倒入一些粉状水泥,搅拌均匀后形成浆状。
“这一段坍圮的外墙还没有用石灰砂浆粘合吧?”
宁修挥手点了点道。
“是啊,石灰砂浆一下子粘不过来,得慢慢来。”
“你们蘸着水泥先粘这段外墙试试。像我这样用铲子铲一些浆状水泥,均匀的涂抹在墙砖之间。”
宁修来到坍圮的外墙旁,用铲子铲了些水泥耐心的做起了示范。
涂抹水泥的过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和工人们涂抹石灰砂浆差不太多。
很快,他们便掌握了水泥的使用方法。
宁修让他们每人取了一把铲子,蘸了水泥开始一边搭建一边粘合外墙。
“老吴啊,这玩意真的像宁公子说的那么神?我看和石灰砂浆差不多嘛。”
“试一试就知道了。不过看手感可是比石灰砂浆黏的多啊。”
“还别说这玩意一会的工夫就开始干了,就是不知道干了之后会怎么样。”
“要是干的快,或许我们还能把工期往前赶一赶,这样九月就能去码头接活儿了。”
“是啊,早点做完早点完事,你们都干的麻利点,别给老子丢人!”
看着工人们卖力的干着,宁修嘴角泛起了一抹笑意。
这些力棒也希望早点做完工程好在九月赶到码头做工。
宁修和他们的愿望是一致的,这种情况下最能上下一心,效率可以最大化。
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工人们便将一段坍圮的外墙搭好并在每块砖头间仔细均匀的抹好了水泥。
按照宁公子的说法水泥完全凝固要三个时辰。现在已经日落,那就明天早上来做工时再看好了。
宁修叫吴宏把众力棒叫到一起开始训话。
“诸位,辽王殿下重新规定了工期,要王府修缮工作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宁某叫来大伙儿便是要嘱咐一句,大家尽全力将修缮工作做好。按期完成对大伙儿和宁某都有好处。若是工期延误,不但宁某要吃挂落,大家也会受到责罚。”
宁修可不是危言耸听。
官府虽然将辽王府的修缮工作外包了出去。但那到底是王府工程,真是出了问题这些工人一个都跑不了。
“如果大家能在一个月内将修缮工程做完,宁某会给大伙儿每人发一两银子做奖励,大伙儿说好不好啊!”
“好,当然好啊!”
“支持宁公子,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做工!”
“宁公子对我们实在太好了。不但在我们饿肚子的时候雇佣了我们,还给我们丰厚的酬金。现在还要给我们一两银子的完工奖励。”
“不是一定能拿到的,你小子没听宁公子说嘛,要在一个月内完工才能拿到赏钱。”
“那又如何。有了这水泥效率将大大提升,将工期缩短至一个月内并不是不可能。宁公子对我们这么好,咱们当然要卖力气干了。上下一心还怕一个月完工不了吗?这钱我胖虎是拿定了!”
宁修见大伙儿热情满满,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他这下算是激发出了众人的热情。干工程最怕混日子,混日子的人多了工程就会拖拖拉拉,这是宁修绝不能接受的。
他把吴宏拉到一边嘱咐道:“找个麻布袋子把水泥装进去,平日里不用的时候把袋口扎紧,注意防潮一定不能被雨淋着。”
吴宏频频点头,一一应道。
等到宁修说完,吴宏挠了挠头道:“宁公子,有一句话吴某不知当讲不当讲。”
宁修笑了笑道:“吴工头但说无妨。”
吴宏感慨道:“这水泥如此厉害,哪里能买到呢?”
宁修咳嗽一声道:“这水泥是宁某特意调制出的,市面上可买不到。”
“啊,那原料成本一定很高吧,宁公子为了赶工期也不必这么拼吧?”
“这个吴工头就不必操心了。宁某有宁某的考虑,吴工头只要督促弟兄们早日将工程做完就是对宁某最大的支持。”
水泥的造价并不算贵,但宁修却并不打算对吴宏透底。这玩意现在只有宁修会做,属于市场垄断,定价完全由宁修来。若是原料价格透露出去,宁修岂不是反而被动了。
吴宏频频点头。宁公子这是在敲打他呐,不该问的别问,瞧他这张嘴又犯贱了不是?
。。。。。。
。。。。。。
第六十二章 铺货武昌
有了水泥,宁修的产业模式就变得更加丰富合理。
从利润角度看,整合手抓饼业务后酒楼的利润在一天三十两到五十两之间,遇到包场则会激增到一百两。
肥皂的销售在经过爆炸式增长后趋于平缓,一天的利润在六十两左右。
也就是说,仅仅靠肥皂和酒楼宁修就能一天稳赚一百两。
注意这可是利润而不是流水,宁家现在真真的是日进斗金。
这还不算即将量产的水泥和进入陈酿期的葡萄酒。
前者将会对建筑建造业进行一场革新,宁修也将凭借水泥彻底垄断江陵乃至荆州的新屋建造、旧屋改造工程。
这一块的利润绝不比肥皂和酒楼差,在任何一个时代盖房子都是最赚钱的。
葡萄酒就不用说了。等到半年后宁修就可以将陈酿的葡萄酒推向市场,相信这种新式酒品可以一举俘获官绅公子的心。
宁家发达,最高兴的莫过于宁修的死鬼老爹了。
宁良每日不辞辛劳的在酒楼和肥皂作坊间奔波,一来是为了督促雇工、伙计们干活,二来是为了数钱。
不管是一枚枚的铜钱,还是一锭锭的银子,宁良都会乐此不疲的数着。
当然大明宝钞酒楼和作坊是不收的。到了万历朝这玩意就是一堆废纸,在黑市上和银子的兑换比例超过了一百比一,拿来当厕纸都嫌硬。
宁良记得儿子对他说过,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现在看来,真太他娘的有道理了。
睡觉睡到自然醒宁良是不指望了,他每天要去后厨巡视一番,有些菜品必须亲自掌勺,得早早起身。
但数钱数到手抽筋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数钱的时候宁良往往会傻笑,不但手会抽筋,有时嘴也会抽筋。。。。。。
这日宁良数钱的时候嘴又笑歪了,宁修来到老爹身边咳嗽一声道:“爹,酒楼里还有客人呢,您就不能注意点形象吗?”
宁良一个激灵反应过来,瞪着宁修训斥道:“臭小子,啥时候轮到你来教训老子了?老子摸着银子就想笑,老子乐意。你管得着吗!”
这个,宁修貌似真的管不着。。。。。。
“不是儿子多嘴,您老人家哈喇子都快流了一地了。”
宁良连忙用手在下巴上胡乱摸了一把,还真是水啦啦的。
“臭小子,你不是在王府督工吗?怎么跑到酒楼来了?这里有你爹你放一百个心,赶快回去吧。”
宁修身子往前一探,凑到老爹耳边压低声音道:“王府修缮工程按部就班的进行,儿子也不用一直盯着。儿子这次回来是有一件大事和爹商量。”
“啊?”
宁良就知道臭小子又有鬼主意,清了清嗓子道:“你说吧,别搞得那么玄乎。”
“爹,孙公子联系到了武昌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