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晚明-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赵广宁他们从南洋回来了!

    他立刻派人去香山县通知宁修,另一面率着一行亲兵前去码头。

    乌猪山岛的良港不少,但能够同时容纳五艘福船停靠的只有西面和东面的两处港湾。

    赵广宁一行正是按照旗语往东边的绿萝湾停靠。

    船还没彻底停稳,赵广宁便急不可耐的走上甲板与戚文打起了招呼。等到跳板铺好他更是一马当先的跳上栈桥。

    “哈哈,戚将军许久不见啊。看来你这督练新兵的工作做的不错啊。某虽然不懂兵,但看这些士兵的样子个个虎虎生风,该都是强悍的精兵啊!”

    戚文原先对赵广宁的观感不算太好,认为这厮不过就是个招摇撞骗之辈。

    但宁修一直说需要赵广宁这样的人才。故而戚文也就对赵广宁客气了几分。

    从赵广宁自告奋勇替宁修买来数艘福船后,戚文开始改变了对赵广宁的看法。

    毕竟他费尽气力只能买到两艘大福船,一艘小福船,而赵广宁一口气买下五六艘。这厮在海贸上的能量确实不一般。

    后来县尊有意走海南洋,赵广宁更是毛遂自荐去趟线路,这让戚文大生好感。

    原来商人不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啊。

    “赵先生可算回来了,这一趟南洋之行可还顺利?”

    戚文冲赵广宁抱了抱拳,微微一笑。

    “哈哈,说来话长啊。”

    赵广宁感慨了一番,和戚文结伴并排沿着栈桥向前走去。

    待走到守备府内,赵广宁清了清嗓子:“县尊可在岛上?”

    赵广宁摇了摇头:“县尊现在隔三差五会来岛上看看练兵的情况,不过现在却不在岛上。”

    他稍顿了顿,继而说道:“不过我已经差人去请了,赵先生不妨先休息一下。”

    虽然戚文觉得由赵广宁亲自前去香山县拜见宁修更为妥当,但他也知道以宁修的性子是肯定会亲自来到乌猪山岛礼贤下士的。何况有一船的南洋货物,宁大人肯定想亲眼瞧瞧。

    “赵某何德何能,竟劳烦县尊大人亲自前来!”

    赵广宁喟然一叹道:“不过仰赖县尊大人的福威,赵某此次也算不辱使命。”

    戚文哦了一声,却是不再多问。

    一来他对海商了解不多,问了也是白问。

    二来这种事情当然应该先由赵广宁汇报给宁修。

    戚文与赵广宁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最后也觉得索然无趣便找了个由头告辞了。

    落得清闲的赵广宁总算可以长松一口气了。

    他一杯杯的品着茶水,然后十分享受的仰躺在椅子上。

    去马尼拉路上他们就把带的茶叶喝完了,售卖的茶砖又不能喝便只能这么干忍着。

    现在赵广宁总算可以痛痛快快的畅饮一番了。

    过了两个时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已经小寐了一觉的赵广宁被戚文叫醒。

    他迷迷糊糊的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瞧却见宁修就站在他的面前。

    “啊,赵某拜见县尊大人。”

    赵广宁几乎本能的弹起身来就要去拜,却被宁修扶住。

    “哈哈,润田此行辛苦了。你我之间便无需这么多礼了,坐。”

    “赵某遵命!”

    赵广宁应了一声见宁修坐下后这便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宁修拿起茶杯呷了一口道:“润田说说吧,此次南洋之行可还顺利。”

    “仰赖县尊福威,本次南洋之行很成功。带去的茶叶、丝绸、漆器都以十倍以上的价格出手。赵某还平价购买了当地盛产的珍珠、香料、珊瑚等。这些拿回大明出售也能是数倍的价格。”

    宁修点了点头。

    “所以此次南洋之行,大概能够赚多少?”

    “这个嘛。。。”

    赵广宁沉吟了片刻道:“据赵某的估算,利润大概在五十万两白银!”

    五十万两!

    宁修直是惊了个呆。

    得亏他现在口中没有含着茶水,不然真得喷赵广宁一脸。

    “这么说来五艘船一船的利润在十万两,南洋海贸利润真是可观呐。”

    “县尊所言极是!”

    赵广宁奉上一记马屁,紧接着道:“赵某还只去了马尼拉一地,若再往南些估计利润还能高些。不过。。。”

    见赵广宁面色有些惆怅,宁修连忙道:“润田有话直说,不需要顾忌,这屋子里的都是自己人。”

    赵广宁点了点头,感慨道:“以后恐怕不能往马尼拉走海了。”

    宁修皱了皱眉,直是大惑不解。

    他本来还想着扩建船队,弄一只十几艘福船的船队去马尼拉海贸,这样一趟下来利润超过一百万两,十分可观。

    可现在赵广宁却说不能往马尼拉走海了。

    “这是为何?”

    赵广宁叹了一叹道:“赵某也是无意之间打听到的消息。现马尼拉总督桑切斯有意入侵大明。”

    这句话的杀伤力十分之大,屋子里的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先生,你可不要乱讲啊。那马尼拉城里不过几千佛郎机人,就凭他们也敢入侵大明?”

    戚文震惊道。

    “戚将军且听我说完。”

    赵广宁咽了一口唾沫道:“佛郎机人确实只有几千,不过他们可以征集当地土兵,还可以从东瀛人那里募集士兵。”

    “东瀛人?咱老子当年跟着戚帅把倭寇打的找不着北,他们来多少咱老子杀多少。至于土兵,更是一群乌合之众,丝毫不足为惧。”

    宁修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戚文稍安勿躁。

    他前世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十六世纪马尼拉总督确实有入侵大明的计划,甚至有完备的方案,并且获得了当时西班牙国王的支持。只是最后这个计划不了了之,所以鲜为人知罢了。宁修也是因为对明代历史十分感兴趣,才对此事稍有了解。

    不曾想在这个时空中,西班牙人野心依旧。

    。。。

    。。。

第三百六十四章 驭人术(第一更)

    “润田,依你看,西班牙人有侵略大明的实力吗?”

    宁修还是想听一听赵广宁的想法。毕竟他刚刚去过马尼拉,对吕宋一线西班牙人的情况比较了解。

    “大人,依赵某看,西班牙人船坚炮利,若真的来犯,仅仅依靠广东、福建现有水师恐无力招架。不过西班牙人毕竟人少,即便算上雇佣军和当地土兵也不会超过三万。这个人数是无法深入大明的,分兵更会露出百般破绽。”

    赵广宁说的很委婉,但宁修算是听明白意思了。

    大明水师的强势发展期正是万历时期,准确的说是张居正死后万历亲征时期。这一时期大明帝国彻底放开海禁,不但因此多征收了许多海税,还让水师挣脱了束缚,得以快速发展。

    而现在大明水师真的很羸弱,不要说和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比了,就是荷兰人也能欺负欺负闽、粤水师。

    所以大明的策略只有靠人数去堆,西班牙人虽然火器犀利,但大明的火器也不差。

    真的到了岸上,西班牙人的优势会弱化,明军即便用人命去填,也是划算的。

    只是这样毕竟面子上不好看。如今的圣天子万历帝又是个极要面子的,若真叫西班牙人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恐怕闽、粤的文武官员都得受到严厉的责罚。

    宁修略作思忖道:“以润田所见,我香山县新军能否与西班牙人一战?”

    赵广宁一时愕然。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香山县新军?

    他虽然知道县尊如今在训练新军,但却对其没有抱太大希望。

    要练一只强军,岂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没有个三五年,士兵之间没有默契,即便上了战场也会一触即溃的。

    “县尊,赵某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润田但说无妨。”

    宁修微微笑道。

    “训练士兵重在时间,县尊的这上千兵丁训练不过几个月,是万万不可与西班牙人交战的。”

    “润田此言差矣。”

    宁修清了清嗓子道:“兵不是练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没有见过血的士兵永远不是真正的士兵。在本官看来,训练几个月已经具备了作战的条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训练士兵们的胆气。本官已经决定近期派兵前去剿匪,让他们杀杀人,见见血,这样他们就能迅速成长起来了。”

    兵不是练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赵广宁只觉得这个说法十分新奇。但细细一琢磨,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县尊,可这兵丁人数也无法与西班牙人相比啊。”

    对此,宁修倒是不怎么在意。

    “兵丁可以再招募,不过不急。西班牙人即便倾巢而出也就是两万人。这两万人还要分散到福建、广东各沿海府县。来香山县附近的也就是一两千人,我们是据守一方,以逸待劳反而是有优势的。”

    赵广宁点了点头:“若仅仅是据守,应该问题不大。这乌猪山岛易守难攻,县尊可在此布下重兵,狙击西班牙人。”

    “船队水师的组建也刻不容缓。”

    宁修吐出一口气来:“如今我手上的福船尚且不到十艘,希望润田多用些心,尽快把其补充到二十艘。”

    赵广宁连忙抱拳道:“赵某定不负县尊之命。”

    其实宁修心里也有些没底。即便战船的数量上来了,也不见得能在与西班牙人的海战中占据优势。但硬实力是必须补充的,只有把硬实力补充到位,才能继续训练软实力。

    当然,这种情绪宁修绝对不能在人前表现出来。

    作为一军统帅,一方长官,他要做的便是中气十足的坐在那里,给众人信心。

    “西班牙人的事情本官自有计较,润田且放心。至于此次海贸的货品就由润田来销售吧。”

    赵广宁闻言直是大喜。

    这五船的货物全部销售,利润在三十万两以上,他即便贪掉其中一成也不会被发现。

    而宁修当然也知道这点。但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权力授予赵广宁。

    既让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身为领导,最重要的能力便是叫下属替你毫无保留的卖命。

    而宁修认为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利益分配。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更何况赵广宁这样的海商。这些人最是无利不起早,他当时义无反顾的投靠宁修当然不是因为宁修王八之气四溢,而是因为他看好宁修,看好宁修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本次南洋之行更是赵广宁一手促成的。

    假使宁修在这个时间点上不能给赵广宁以奖励,赵广宁的热情必定会有所衰减。这当然不是宁修希望看到的。

    当然,宁修也有自己的底线。

    如果赵广宁贪得太多,即便其能力再强,宁修也必须要清理门户了。

    “如此,赵某便不叨扰县尊了,告退!”

    赵广宁冲宁修拱了拱手,躬身退了下去。

    待赵广宁走回,戚文压低声音道:“大人,此事要不要禀明戚帅?”

    宁修知道他是想让戚继光对此事作出个判断,但这却不是宁修的想法。

    “本官会写一封信给张阁老,相信张阁老会做出合适的决断的。”

    以宁修现在的身份,是不具备向天子直陈奏疏的权力的。故而他如果写了奏疏,肯定还得经过通政司筛选,这么一套流程下来等到万历天子看到奏疏怎么也得三个月后了。更可怕的是,这么一封‘无关紧要’的奏疏很可能直接被内阁和司礼监筛掉了,根本不会出现在万历皇帝的御案前。

    故而宁修决定变通一下,利用他和张居正的良好关系,由张居正亲自把这封奏疏递送到万历皇帝面前。

    眼下万历皇帝虽然不似几年前尊敬张居正,但在人前还是摆出一副尊师重道的样子。张居正亲自拿奏疏给他看,想必万历天子一定会很重视。

    西班牙若真的把吕宋军队全部调来攻打,以宁修一己之力肯定是难以招架的。这种时候绝对不能做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该向朝廷求助一定不能犹豫。

    。。。。。。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帝尊(第二更)

    京师,内阁。

    张居正反反复复的将面前的书信看了几遍,终是长叹一声。

    见张居正叹息,张四维和申时行都凑了过来。

    “太岳公,因何叹息乎?”

    申时行一副忧其所忧的表情,恨不得亲自倒上一杯茶端到张居正的面前。

    “汝默看看这封信吧。”

    申时行遂从张居正手中接过信纸,小心翼翼的读了起来。

    他越读越惊,读到最后直是冷汗都冒了出来。

    “这,这宁修所说可是真的?”

    “应该不会有假。此子不是孟浪之辈。”

    张居正又是叹息一声道:“想不到倭患刚刚平定,这些佛郎机人又跳了出来。大明的海疆何时才能彻底的安靖啊!”

    “子维,你也看看吧。”

    虽然和张四维在政见上有许多不同,但毕竟张四维是内阁次辅,张居正还是想听听他的意见的。

    张四维点了点头,恭敬的接过信纸。

    这段时间他一直十分低调,在一些大事上尽量不发表意见,以免让张居正抓到把柄借题发挥。

    但既然张居正亲口说了,他也不能拂张居正的面子。

    “太岳公,若真如这宁修所说,恐怕广东、福建要遭祸了。”

    张四维看过奏疏后亦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虽是山西人,但也知道广东、福建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恩。故而老夫决定面奏陛下,恭请圣裁。”

    张居正稍顿了顿道:“以陛下的英明一定可以做出最合适的决断。”

    张四维和申时行对视了一眼,都垂下头去眼观鼻,鼻观心了。

    他们实在不明白张居正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圣裁?这些年来,有谁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旨意都出自于内阁,出自于他张江陵?

    “二位以为如何?”

    “自该如此,但凭太岳公做主。”

    张四维与申时行齐声道。

    “恩。”

    张居正满意的点了点头,拿起书信转身出了内阁直房,往文华殿而去。

    。。。。。。

    。。。。。。

    此时文华殿正殿中,万历帝朱翊钧正襟危坐。在殿中,有一须发皆白的翰林院官员正意气风发的诵读着《左传》。

    “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谋。知本之不枝,弗强。《诗》云:本枝百世。

    冬,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

    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余。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

    也许昨夜没有睡好,万历皇帝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这一细微的动作却被这名翰林院讲读官发现。

    他当即停止了诵读,面露不悦的劝谏道:“陛下,经筵大讲时怎可分神?臣方才所讲,陛下有何看法?”

    “朕。。。朕。。。”

    万历皇帝面色涨的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这场面要是被京城百姓看到,一定都得惊掉了下巴。

    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圣天子竟然被一个翰林院的官员逼得说不出话来,到底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偏偏万历皇帝还不能动怒。

    祖宗定制,言官和翰林官员不可轻责。

    即便是这些官员做的不对,皇帝也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不然就会被扣上一顶无道昏君的帽子。

    万历皇帝从小就被教育要尊师重道。经筵的讲官理论上讲也都是他的老师,他自然不能对老师发怒。

    “朕方才没有听清,陈侍讲可否再读一遍?”

    万历皇帝的底气显然不是很足,那陈侍讲更是不打算给皇帝陛下面子。

    “陛下,老臣心痛啊。老臣有负张阁老之托。。。”

    说罢这陈侍讲竟然挤出了几滴眼泪,然后就用袖子去擦。

    万历皇帝的脸色顿时就拉了下来。

    张阁老,张阁老,又是张阁老。

    这是他现在最烦最怕听到的几个字。

    一直以来他都严格按照张居正教他的去做,认为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尧舜一样的明君。

    可他渐渐发现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样简单。即便他再严格要求自己,一样会有官员贪污,一样会有边关战事,一样会有旱灾水灾。

    那么他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

    仅仅是为了给臣下们作出一个表率?可他的那些臣下们却没有争相效仿啊。

    那陈侍讲却显然没有注意到万历帝的表情变化,仍然自顾自的说着。

    “陛下为天子,当为万民表率。臣不能尽责规劝陛下,已无颜再立于朝中。恳请陛下准许臣辞官,回乡养老!”

    “朕准了!”

    万历皇帝一字一顿道。

    那名陈侍讲显然傻了。他怔怔的看着大明天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陛下,陛下竟然直接准了?

    一般情况下臣子请求辞官,皇帝都会出面挽留一番。

    然后臣子会再上表请求辞官,皇帝依然会挽留。

    到了这一步,戏就算做足了。

    如果那个臣子真的想要辞官,他还会上第三封奏疏。这时候皇帝一般就会顺势准许臣子的请求。

    而如果那个臣子不想辞官,他就肯定不会上第三封奏疏。

    当然,最终解释权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真的不想放人,那么即便臣子上一百道奏疏,他也一样可以留中不发。

    这种辞官挽留,再辞官再挽留的套路君臣双方均了然于心,谁曾想万历皇帝今天竟然不按照套路出牌,那陈侍讲真想找一块豆腐撞死了去。

    最尴尬的是这一幕被前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看到了。

    张首辅走到大殿时刚巧听到这一双君臣的对话,直到万历皇帝说出“朕准了”后,张居正才踱步走进殿中。

    “老臣张居正拜见陛下。”

    张居正冲万历皇帝拱了拱手算是行礼。原本面露怒容的万历帝立刻换上一副笑脸,亲自起身走到恩师身边,虚扶了一记道:“元辅不必多礼。”

    。。。。。。

    。。。。。。

第三百六十六章 督练水师

    “陛下,老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居正不疾不徐的说道。

    万历帝微微笑道:“元辅但说无妨。”

    “陛下可还记得香山县令宁修?”

    万历帝点了点头道:“当然记得,怎么他又捣鼓出什么新东西了吗?”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他给老臣写了一封信,说盘踞在吕宋岛马尼拉的佛郎机人,企图攻打我大明沿海州县。”

    其实宁修写给张居正的信中用的是入侵大明的字样。

    只是张居正觉得这太玄乎了,便改为‘攻打沿海州县’。

    毕竟当年倭寇最猖獗的时候,确实在大明东南沿海烧杀抢掠。

    如果把吕宋岛的佛郎机人看做倭寇一般的海盗,还是说的过去的。

    “哦?他是从何处得知?”

    “一些从马尼拉来的传教士、以及商人。”

    张居正顿了顿道:“老臣觉得兹事重大,当即前来禀奏陛下,请陛下圣裁。”

    “这。。。”

    万历帝面露难色。

    从他登基起,就习惯了张居正的事必躬亲。现在突然让他来乾纲独断,还真有些不适应。

    “元辅,朕觉得若佛郎机人真有侵扰东南沿海之心,确是应该发兵征讨。不过还需要一个说法。”

    张居正点了点头,赞同道:“师出无名自然是不行的。老臣以为不如便以佛郎机人抢劫我大明商船为由。”

    “恩。”

    万历帝吐出一口气来:“不过打仗毕竟不是小事,元辅可计算过征讨马尼拉需要耗费多少金银?”

    张居正虽然不是主户部、兵部事的官员,但执掌军国大事多年,对于军饷的估算甚至比户部尚书、兵部尚书还清楚。

    他略略思忖一番,沉声道:“陛下,以老臣之见,征讨马尼拉至少会耗费白银三十万两。如果久战不下,恐怕还会更多。”

    “这么多。。。”

    万历帝听得直皱眉。

    大明一年的税入在三百万两,与佛郎机人打一仗就要耗费掉一年税收的十分之一。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他又联想起历史上那些穷兵黩武的皇帝,都没有太好的下场,不由得有些犹豫了。

    张居正当然看出皇帝的想法,他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听说这马尼拉有着无数银矿。。。。。。”

    这当然也是宁修在信中写的。

    作为穿越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吕宋并没有银矿。马尼拉的大量白银都是西班牙人从美洲、非洲运来的。换句话说,马尼拉只是白银的一个中转站。大明朝后期的白银涌入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日本而不是马尼拉。

    但这并不妨碍宁修在信中夸张一番。因为他知道,要想说服张居正,说服万历皇帝出兵,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

    这个理由无外乎利益二字。

    以万历帝贪财的性格,和张居正的精明,不会看不到银矿的重要性。

    只要让他们坚信马尼拉有银矿,那么他们一定会对盘踞在吕宋岛的西班牙人出兵。

    至于打下马尼拉后发现并没有银矿,宁修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毕竟他也是从商贾和传教士那里听来的。

    而在宁修看来,马尼拉的重要地理位置甚至比银矿还重要。

    把持住了这里,就把持住了通往马六甲的通道,下南洋的路线便能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这对大明发展海贸是极为有利的。

    这个年代正是大航海的年代,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对其进行了殖民输出,从美洲大陆获得了大量的金银,以及高产作物。

    正是靠着这种近乎疯狂的掠夺,欧洲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也正是靠着这种资本积累,让他们得以在后续的工业革命中飞速发展。

    而同时期的大明仍然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虽然大明没有像满清那样彻底的闭关锁国,但打心眼里还是瞧不起这些蛮夷的。

    宁修要做的,就是改变这既定的历史。他决定一切从马尼拉开始。。。

    当然,这些张居正是不知道的。他只对马尼拉的银矿感兴趣。

    万历帝同样对银矿十分感兴趣。

    他背负双手踱起步来,心中则盘算着派兵讨伐的利弊。若真像宁修所说的,马尼拉有银矿,那么征讨吕宋也未尝不可。出征的军饷一定可以补回来,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只是吕宋岛距离大明实在是太远了。如果派兵驻守,消耗的粮食、银两势必不会少。

    这种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派的兵少了守不住,派的多了又会消耗大量银钱。

    最重要的是,朝廷对这种孤悬海外的飞地没有什么掌控力,若是养出了一镇军阀岂不是得不偿失?

    这是万历皇帝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陛下,此事也不急于一时。不过老臣以为,即便不马上派兵征讨吕宋佛郎机人,也得大力发展水师,以备不时之需。”

    张居正的建议正合万历皇帝的心意。

    不管怎么说,一只强大的水师可以增强朝廷的影响力。

    大明自郑和下西洋后在南洋地区获得了很高的声望。但此后几朝大明并没有贯彻这一行为,以至于让泰西人钻了空子,在南洋诸地建城统治。

    万历皇帝是雄心勃勃的,他当然不会满足于大明现有的疆域。

    北面,他要痛击鞑靼人,将帝国的疆域覆盖整个草原。西边,他要西出嘉峪关,收复西域,兵指葱岭。南面当然就是经略吕宋等地,控制重要海道。

    这些都需要钱,要在几十年内完成绝非易事。

    但自打行新政以来,朝廷的岁入年年见长,内库也充盈了。这让万历皇帝看到了希望。

    列祖列宗都没有完成的功业真的能够在他身上完成吗?

    若真的把他希冀的这些武功都做到,他岂不是可以比肩汉武唐宗这样的千古一帝?

    一想到这里,年轻的皇帝便觉得十分激动。

    “恩,元辅所言极是。朕有心整饬水师,便先从广东、福建两地开始吧。银钱由户部去拨,不够的话从内帑里划。”

    万历皇帝大手一挥道:“至于宁修嘛,朕便让他负责广东水师的督练吧。”

    。。。。。。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圣旨到

    当传旨的太监来到香山县时,宁修感到十分惊讶。

    一来他没料到张居正如此高效。二来没料到皇帝会对他委以重任。

    无论如何,宁修还是诚惶诚恐的在县衙迎接了天使,设香案跪接圣旨。

    传旨的小太监年岁显然不大,据宁修的估计最多也就是十六七。

    但他身上却散发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感。

    也许这就是宫里出来的天使吧。

    宁修跪倒之后,小太监便开始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类的话说完便是正题了。

    “香山县令宁修剿匪有功,着命其督练水师,以防海寇袭扰。钦此。”

    “臣宁修领旨,叩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宁修恭敬的冲北面叩了三叩,领旨谢恩。之后他才站起身来从小太监的手中接过了圣旨。

    方才那小太监是替皇帝宣旨的,故而是一股森然气派。

    但他一宣完旨,立刻变得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恭喜宁大人。陛下对宁大人殷殷期盼,望宁大人好生督练水师,勿负皇恩啊!”

    宁修连忙陪着笑脸拱手道:“多谢天使提醒。天使远道而来辛苦了,宁某备下一桌酒席为天使接风洗尘。”

    说罢把圣旨放在架子上供了起来,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那小太监笑道:“宁大人有心了。既如此咱家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宁修把那传旨的太监引到上首,自己则坐在了他的旁边。

    他为小太监倒了一杯酒,笑道:“不知天使怎么称呼?”

    “咱家姓陈,单字一个安,在司礼监当差。”

    “原来是陈小公公,失敬失敬!”

    宁修心道能够在司礼监当差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因为司礼监需要配合内阁批红奏疏,所以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