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午崛起-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掠夺”定义为以低于“合理价格”的代价获得物品,例如殖民地工人低于本土工人工资。

    18世纪即使在欧洲,在华皇看来也是很穷的:一个工人努力工作10小时/天不过能吃饱穿暖而已,还有大量童工女工。

    所以低于当时本土水平的工资,是很低的。

    英国在1870年,输入原材料总价值大约200万英镑,这是数字很惊人了,折合白银大约1500万两。

    也就是说,即使在殖民时代的颠峰,直接掠夺的原材料不过占gdp的千分之几而已。

    如果殖民地的工资提高到英国本土水平,这样获得的原材料不能算掠夺了,英国将为此多付出大约gdp百分之零点几的代价,还不如军费的零头的零头。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世界在二战后放任殖民地体系体系瓦解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当然是社会学的,例如人权意识高涨,因为从经济地图上看,继续占领殖民地微不足道,而且无利可图。

    所以华皇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率先将自己放在标榜世界人权的旗手地位。

    欧洲在17…19世纪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掠夺,那么是什么?

    欧洲的发展主要来自于工业革命。也就是从“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开发财富。

    科技树的发展,会比非洲亚洲南美的穷人们要慷慨富裕得多得多。

    一个瓦特,让英国的gdp短短时间内翻倍,顶得上全球“掠夺”1000年!

    当然,这个历史中,华国是最先迈向电气化的国家!

    这也并不重要,华国迈向了电气化之后,整个欧洲,还有美国,也都先后进入了电气时代,这里没有多少可以隐藏的技术含量。

    倒是汽车工业,华国发展了,别的国家都还蒙在鼓里,即便见识过华国汽车的商人,也都没有意识到,这将是未来推动全世界经济的东西。

    美国总统怎么通过掠夺南美致富?

    美国的gdp已经是南美的好几倍了。你就算把南美抢成零,也仅够你人吃马嚼过几年。

    欧洲领先于东亚、南美的发达程度,比欧美领先的程度还利害。

    要说掠夺世界,没人比蒙古人从全世界抢得利害。

    当时全世纪最发达最富裕的地方不是西欧,而是阿拉伯和中国,这两个地方蒙古人都抢了。

    蒙古人发展出发达经济了吗?

    掠夺华国,没人比满族人抢得利害。八旗发展出发达经济了吗?

    历史上大型国家是否发达,直接动力从来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掠夺、风和雨顺(好运气)、甚至吃苦耐劳,都是辅助因素。

    所以华皇其实对于掠夺土地,是不感冒的,总不能夺取之后就任由荒芜啊,而且,夺取一个地方,哪怕是很贫困的地区,要死多少人?

    华皇之所以对日本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夺取,是以本伤人,从一开始就存着灭掉日本的心思,对别的地方,就不会这么狠狠的投入了。

    洋人搞殖民的目的是什么?

    杀光土著获取殖民地的资源,发现新的农作物促进人口增长。

    买卖黑奴,强迫劳动。

    强迫附属国降低关税,大量倾销工业品的目的又是什么?

    洋人通过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完成原始积累,催生工业革命。

    工业是要钱的,研究技术的人是要吃饭的,没有闲钱都饿死了,工业和科技还怎么发展?

    而且即使是看起来很多国家主权独立,实际上在经济上受宗主国影响严重,通过贸易的方式进行罢了。

    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可以通过印刷货币就殖民全球。

    这是华皇在重生之前,就经历了的社会,几乎人人都知道。

    所以,华皇是要把手伸的广,把权力覆盖的广,但并不要求深入,不要求控制到具体的每一个人的头上,在殖民开端的政策中,华皇就已经提前设计好了!

    华皇之所以能够让华国飞速发展,靠的就是对经济,军事,和政策的把握,每次都应在准备阶段。

    每个列强对于殖民地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

    西班牙对于拉美殖民地是一味的掠夺,这也和西班牙殖民的时代有关。

    毕竟支持哥伦布去找印度的原因就是捞一笔,再看到印第安人人傻银多,换成谁都要掠夺一把的。

    西班牙殖民的年代西班牙本国还属于中世纪,宗教审判官满地跑,文艺复兴的春风也对西班牙影响甚少。

    拉丁美洲诸国没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加上政治不稳定,贪污**盛行,经济结构单一(香蕉共和国),导致了它们的百年孤独,当让就成了一堆没存在感的国家了!最富的智利大部分也是靠矿产。

    英国诸殖民地中,除了印度,缅甸等一众国家天生有严重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传统文化盘根错节之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皆为发达国家。

    英国殖民的时代,是启蒙运动甚至工业革命的时代。

    伏尔泰,卢梭等的学说不说深入人心,也至少是有一点影响的。

    对北美十三州基本采取自治,再加上英国本国法制健全,政治稳定,英国没有传统文化的殖民地(澳美加等)自然采取了英国政治来统治或接受英国模式的统治。

    北美澳洲土地肥沃,矿产丰富,英国又带来了稳定高效政府的雏形,英国对于殖民地工商业的投资等等,造就了一大批发达国家。

    法国的殖民地有越南,柬埔寨,老挝,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相对好过点,越南饱受战火摧残,老挝小国寡民地烂,柬埔寨被红色高棉的摧残堪比纳粹对犹太人的摧残。

    这些地方发展不起来,和自身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相比于英国,目前对于华皇和华国构成更大威胁,甚至可以说是最大威胁的,就是法国,因为法国在南亚半岛搞事情,直接威胁到了华国本土的安全,只是华皇现在缺乏资金,工业刚刚起步,需要维持稳定的局势,要不然早就对法国武力教育了!

    华皇从来没有将19世纪这个时代的法国看在眼里,因为现在的华国,已经不是清廷治下的腐朽社会了。

【1219 经济殖民】

    英国的殖民政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地方的殖民政策也不尽相同,北美十三州是英国18世纪在美洲大陆最最有价值(乃至整个世界上)的一块土地。

    北美十三州是由英国直接管辖的,但是就是各州内部也有议会存在。所以会有冲突,其实最核心的是收税问题和自治问题。

    州内部议会认为北美十三州应自治,税也应又自己决定。

    但是英国那边不肯,所以矛盾一直存在。

    最后导致美国独立战争,所以18世纪的英国在北美乃至世界的殖民地问题上,都是很强硬的。

    英国在加拿大殖民地强硬的政策已经失败了,英国高层逐渐意识到了殖民地更重要是建立一种语言或者说是文化的枢纽。

    所以对殖民地的政策也是日渐宽松,首先是加拿大。

    加拿大这个时期面对的是野心勃勃的美利坚,加拿大内部亲美的人都跑到美国去了。

    留下来都是亲英的,所以加拿大的总督建议将上下加拿大(一部分是魁北克加拿大,即从法国割让的法属魁北克)合并。保留两者的议会,共同决定加拿大的事务。

    迫于美利坚的强大,加拿大民主自决很团结。

    而且英国人发现这套搞得不错,所以自美国独立之后,英国人就一直搞得是这套。

    印度的情况就很复杂,虽然加拿大珠玉在前,但是和加拿大不一样,印度多数人不是英国人,而是印度人。

    肤色都不一样,印度当时对于英国的重要性,就相当于英国人他们自己说的:“印度是帝国王冠上的钻石。”

    钻石都丢了,王冠那不就失色了。

    所以在印度希望独立的时候。英国人采用的是镇压。

    近代殖民主义大约始于16世纪(这时刚好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欧洲发现印度洋和美洲的航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出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殖民国家,它们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

    殖民统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主要以资本主义发展为基础。

    经济上,殖民统治不同时期呈现的特点也不同。

    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以暴力手段如海盗式掠夺和奴隶买卖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把殖民地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以及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地。

    华皇在总结了英国人的经验教训之后,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东西。

    华国其实比英国人更有优势,因为华国人多。

    但是,华国目前最大的劣势是负担太重,这跟华皇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不够狠,萌总裁本来就不是狠的人,不管是对本国老百姓,还是对外国人。

    华皇也没有到有一颗佛心的地步,只是将生命看的很重。

    最关键的是,华皇不觉得大肆的杀戮就是最佳的选择,血腥殖民已经不适合19世纪的时代节奏了,信息日趋发达,形象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一个国家和一个领袖的形象。

    “我们要以资本输出来使得殖民地的利益最大化。政治上,通过扶植傀儡来实行控制。军事上,则以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式,在殖民地建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派遣军事顾问等,进行军事占领,甚至策动政变、挑起内战、扶植傀儡政权。全部采取附属国的政策,大力发展华粹党,组建华粹国际。”华皇伸出一根手指头,着重强调道:“记住,武力为辅,经济和文化为主,要打也是打强者,对弱者,尽量走法制路线。”

    华皇没有将话说死,因为很多这个时代的国家,都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或者说奴隶社会的状态,完全走法制路线的话,有时候会很搞笑,一个国家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文盲,完全法制,不是对牛弹琴?

    华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众人也都听的很明白。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心中最大的疑虑还是能不能付诸实践,她并不怀疑华皇指引的路线是否有问题,华皇总是对的,这一点,在场的所有人,甚至整个华国的官员体系,都极少有人会怀疑华皇,华皇在华国,已经是绝对的权力和威望。

    李提摩太举了举手,众人都很诧异,李提摩太的话不多,而且,李提摩太不是很有能力的人,没有想到李提摩太居然会提问,连凯瑟琳都对丈夫刮目相看。

    华皇笑道:“说吧。”

    “陛下,我不是怀疑你的对外政策,我觉得很好,很科学,这种方式属于比较柔和的方式,随时可以加力,比上了就打打杀杀的肯定要好的多,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我们要首先把力气花在中东地区呢?中亚省并不稳固,没有强大的后方,万一在这个地区出现战争,我们很有可能面临两线作战啊?如果陛下需要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在华国本土的西南部,对越南开刀,会不会更好,是不是应该对近的地方攻击,对远的地方外交,华国古时候不是常说远交近攻?是不是有这样的华国成语?”李提摩太问道。

    萌总裁很欣赏的对李提摩太点了一下头,“提的非常好,你应该多说话,其实你问的问题都很深刻。”

    凯瑟琳欣喜的看着丈夫,见皇帝居然表扬李提摩太了,这还是她第一次听见陛下表扬李提摩太,还是当着一堆外交官员的面,这让凯瑟琳觉得非常有面子。

    萌总裁道:“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是否适用于目前的国际形势?华国的远交近攻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是公元前前271年。这一年,秦国已经彻底将楚国打成了弱国。齐国在经历了五国合纵攻齐以后,险些亡国,目前正在艰难喘息。唯一的对手赵国已经渡过了赵武灵王去世后的乖戾局面,国势强盛。这个时候,天下两强就必然要相互碰撞了。如果说当时的华夏世界就是整个天下,那么,天下的竞争已经步入了最后的阶段,即秦赵决战阶段。换句话讲,在范睢正式提出远交近攻的时候,天下已经不存在任何国际共识,列国的军事斗争已经白热化,并最终将进入决胜阶段。好了,说到这里,这个问题就比较明白了。在天下的概念已经扩散到全地球的时代,而目前华国周围的世界已经到了军事斗争白热化和两强决胜的时候了么?没有,远远没有。最重要的是,华国既没有彻底重创沙俄,也没有打服日本,更没有形成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生死决胜的最后阶段。以远交近攻的历史而论,范睢上台后的第二年,秦赵之间爆发了重要战斗,赵括的父亲赵奢痛击秦军。十年后,秦赵就爆发了战略决战,赵国被秦国彻底击倒。所以,目前的时代,1879年的华国,我们根本没有任何本钱和形势去实践远交近攻这四个字。”

    “陛下,那么目前华国的战略是什么呢?”轩悦武很少有的也发言了,他一般都关心的是工业,科技,很少关心政治,这次出访,他也基本没有和华皇单独聊天的机会。

    “西和东守。怀远四夷。在全球化时代积蓄力量。向西,中东的乱世正进入第二波阶段,我们要做好极端力量影响到中东地区。只有中东地区处于分裂状态,中亚省和西伯利亚,还有华国的西域的安全才能够得到保证。一旦中亚在乱世中出现一个极端力量主导的人口大国,西域的安全就要出现危机。清末西域的蠢动,直接诱因是一个叫浩罕国的东西。向东,日本的蠢蠢欲动大家也都看到了。远交近攻的确是一个可是跨界使用的战略名词,但要注意时机。远交近攻是实力第一的大国在并吞天下时的战略,进一步说,是连横策略在地缘上的延伸,他明确指出了连横的对象是那些地理上据秦国相对遥远的,有复兴可能的国家,如齐国,进攻的对象是秦国急于摧毁的三晋。这种战略的基础建立于这样的一种形势判断之上自己的军事力量完全超越了任何一个对手,但却要防备这些对手的团结,这些对手在战略上是苟安短视的,对团结对秦没有持之以恒的兴趣,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他们个体对秦国的恐惧是值得反复利用的。时代变了。这个道理也就不能再用了。”华皇说完,停顿了一下。

    李提摩太还想再问,被凯瑟琳按住了。

    华皇喝了口茶,笑道:“别着急,我知道我还没有说到为什么不先从南亚开端,而是从中亚省都不稳固的情况下,从中东地区开端,远离华国补给线,是不是?”

    李提摩太点点头。

    “因为我刚才说过了,即便是在中东地区,我也没有想要诉诸武力。而如果是在南亚开端,就不得不动武,光是靠军售,无法扶持越南和法国对抗,而且,目前是英国人向我们发出限期撤离日本九州岛的命令,而不是法国人,同时拥有两个强大敌人的话,我们应付不了。”华皇回答道。

    众人急忙继续做记录,都赞成华皇的分析。

    远交近攻是什么意思?交好远方的国家,攻打邻近的国家。古代的时候,军事征服是可能的。只有打近处的国家才能占得下来,打远处的国家,出点意外,这土地就丢了。显然没有实际价值。

    而交好远处的国家,可以让近处的国家腹背受敌,更容易被你攻陷。

    现代的问题是,由于民族主义和密切的经济往来,军事征服已经不现实了。

    华皇从一开始就看的很明白,增加民族仇恨,只能让华国陷入战争的漩涡,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地区,可能都要花上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啃下来,如果稍微大一点的地区,像是阿富汗这种又大,又穷,环境又恶劣的地区,十年都不见得啃的动,花举国之力在这种地方,不用工业发展了,到时候还容易被别人乘虚而入,华皇绝不会做出这么傻的事情。

    既然没办法征服了,近处的的国家自然就不能攻了。

    当然,如果近处的国家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产生冲突,那么,自然还是需要与远处的国家交好。

    在华皇看来,就这个时代来说,与远近的国家都搞好关系才是正路,这也是为什么在欧洲四处碰壁,华皇依然在按部就班的推进这次欧洲的行程,一个国家的元首亲自出访,这本身对于同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华皇认为没有必要“狭隘化”理解“远交近攻”。

【1220 德国再次成为华皇最大的希望】

    远交近攻本身是范雎为秦昭王和秦国提供的一种实用策略,和邻国交恶,是为了邻近的地理环境可以使得本国能够快速集中军事力量进行优势打击,并取得最大战国,最后达到军事占领。

    而和远方的国家结盟,一则是为了避免自己两面受敌的风险或者第三方国参与形成战争的变数,二则,孤立邻国,可以快速巩固对邻国作战的军事成果。

    这种实用战略,单纯套用到19世纪来,确实是无法直接应用的事情。

    现代战争中,要对一个国家进行全面的军事占领,达到掠夺领土的目的,几乎是不太可能,而且动则与一国进行全面战争,哪怕有实力优势,成本也是巨大的。

    人是会动的,除非有什么法术,能把一个国家的人都关起来,全部都杀光,这不可能。

    一个国家即使亡国了,人也会跑出去一部分,会不懈努力寻求复国,19世纪,非洲可能稍微差一点,欧洲的国家意识已经很强了,美洲和亚洲也逐渐在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被动的开始开化,国家意识都在逐步唤醒当中。

    成为大哥,让人来依附于自己,才是最佳的选择。

    就像加拿大,即便是到了华皇重生之前,也照样认英法为大哥。

    其次,现代国家的地缘环境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距离决定的,军事手段的增强和商贸体系的全球整合,逆向作用到了局部的地缘局势上去。

    故而,国家之间的关系远远不是单纯的军事敌对或者契约式的军事同盟这些结构了。

    但是,这套实用战略的方法论,还是可以运用到现在的。所谓“近攻”,本质是在与自身地缘冲突最明显,利益纠葛最频繁,因为结构便利,可以集中自身优势外扩,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向心趋势”影响,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主导,争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所谓“远交”,本质是在与自身地缘冲突相对远或者利益纠葛不紧要,而自身的势力还不能直接对其作出影响来平衡地缘关系的情况下,采取交好,僵持,或者搁置争议的方法,把关系保持在一个“中质态”,防止其作为第三方不确定因素对已有的战略空间有不利影响。

    这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战略空间论”。

    传统的地缘划分,大多是以实际控制区域为核心来进行操作,叫“地缘空间论”。

    华皇在1879年看明白的问题,直到100年后,才逐渐被各国看明白,华皇的见闻,何止领先现在100年。

    现代地缘博弈中,实际控制的概念被泛化了。

    如果可以让一个地区对本国的经济向心力极大且无法摆脱依赖,这也是一种“控制”。

    而这正是华皇需要的控制形态,随着对战争的了解,华皇其实对于战争越来越保守了,不是万不得已,不愿意动武,军队动一动,国民经济就是大幅度的倒退,卖军火,才是刺激经济的。

    能让别人去打架,让别人为了自己去打架,这才是最牛的。如果可以对某一地区进行“可控范围内”的单向外交捆绑,这也是控制。

    如果能对某个地缘保持“军事存在”和“快速反应”,也是一类控制。

    所以,所谓的“战略空间”,就是通过“经济向心”,“军事存在”,“外交捆绑”,“地缘衍生”,“同盟协议”等等方式,所构成的包括本土在内的所有“实际可操作”空间,其本质是“软性扩张主义”。

    和“军事扩张主义”的区别在于,不再单单依托“军事占领”。

    那么这套“远交近攻”的方法论其实就扩展开来了。

    华国与某些国家的交好,包括地缘上近的俄罗斯和东南亚某些国家,本质上是“攻”而不是“交”,只不过这里的“攻”不是单纯的对抗性军事手段而已。

    而这个“近”也不仅仅是地缘,相对而言有经济互助需求的欧洲大陆的某些国家,也算“近”。

    这就是某种意义的“近攻”。

    而同样,华国与某些国家的外交冲突,虽然在地理上很近,但是在战略空间上是“远”的因为华国目前的主导能力还不能够达到对其作出“向心”,而其往往接受着另一国家的“向心”影响。

    故而,华国在外交上要么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军事僵持和外交僵局,可能是搁置争议,把关系保持在一个“中立的态度”,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交”,现在萌总裁对沙俄的态度就是这样,虽然不便于亲自出访,但是华国和沙俄的关系复苏,一直是曾纪泽在欧洲外交的一个重心。

    在北宋末期,随着契丹的衰落和女真的兴起,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这为北宋解决威胁国家安全的游牧民族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但是,在这一机遇面前,北宋政权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联合女真灭辽,为正在崛起的女真消灭了客观上作为自身屏障的辽国。

    其结果是,在灭辽后不久,女真就发动对北宋的战争,一举灭亡了北宋。

    北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和辽国多年的积怨和仇恨使之做出了目光短浅的选择,一定要致辽国这个多年的宿敌于死地而后快;另一方面历代王朝所惯用的远交近攻的策略也使得北宋认为联合女真灭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远交近攻是进取型的策略,需要与强大的军事力量配合使用,对于军事力量长期积弱、历来采取防御性策略的北宋政权来说在这个时期、这种形势下采取这样的策略恰恰是适得其反。

    北宋的这个政治抉择称得上是南辕北辙,不仅无助于确保国家安全,反而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女真的南侵、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所带来的一个对中国历史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就是中国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再次南移,正是这次南移使得江南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无独有偶,在南宋末期,当女真政权日益衰落而蒙古政权不断崛起之际,南宋政权非但没有从北宋的灭亡当中吸取教训,反而重复了和北宋相同的错误,联合蒙古灭金,这一失误理所当然招致了相同的结果。

    所以,华皇认为,就19世纪末的这个时代来说,与远近的国家都搞好关系才是正路。

    “远交近攻”的战略也不会完全消失。

    在全球范围内,远交近攻在全球化时代已经失去了其往昔的意义,但这一政策并未远离华国,反而从新的角度成为一种常态。

    在区域范围内,远交近攻依然普遍存在。“远”已经不单纯是物理距离上的远,而是国家利益的不相冲突。

    但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恰恰又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也和意识形态等不可分割。

    地缘政治,不光记得远交近攻,也要记得唇亡齿寒。前者是对强国说的,后者对弱国说的。

    华国现在这种不强不弱的状态,对于华国和华皇的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对于华皇来说,本身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吊丝穿越巨而已,他现在都还在摸索阶段,时而惶恐呢。

    还有一点,华国的地理条件在如今还是重要考虑因素。在接二连三碰壁之后,华皇的首选,又重新从奥匈帝国,转向了远交德国。

    华皇特别敬佩的国家就是德国,主要因为德国的基础工业绝对是大拇指,可以弥补华国的短板。

【1221 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回中亚省】

    “军事上,德国因为地域和现在国际形势的关系,对华国的威胁不大。整个世界殖民这一块,也就是非洲还有空位,其他地方该瓜分的势力范围,基本上都结束了。”华皇对众人道:“所以,我们唯一有可能成为盟友的大国,仅剩下德国,也不完全关闭英国的希望。”

    众人一阵诧异,怎么还包括英国?华皇目前要向中东地区下手,肯定是要挑战英国的利益的。

    既然要挑战别人的利益,谁还会同华国做朋友?

    萌总裁并不怕英国,但是不希望在华国强大起来之前,真的对英国人怎么样,但是萌总裁也不敢太挑明这个问题,怕会使得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在中亚省做事畏首畏尾,也会影响王大山手下的三个师的士气。

    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看见陛下看向自己,瞬间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轻声道:“我们会谨慎,陛下只是要钱,要粮食,并不想真的和英国人开战,明白。”

    萌总裁闻言一喜,类似的话,他如果说出来,别人难免会理解错误,但是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直接自己说出来,显然明白了他的意图。

    华皇对于日本,在短期内实际上是不主张武力解决,不是不想打,是不太可能,华国完全没有这个能力,真的打不起,但是华国不管要打下日本哪一块,都是有把握的,肯定打得过。

    萌总裁轻易不会打仗,经济中已经可以直接货币贸易。

    欧洲主要英法德,前两个一个偶尔和他们玩,偶尔自己找大哥玩,另一个认真工作有野心还自恋,只有德国的重心始终在欧洲这一块。

    华皇希望软着陆五大洲,文化是武器。

    欧美,东南亚都可以,印度暂时够不着,如果印度在华国旁边,最先要对印度动手,目前还不具备条件。

    华皇更希望是所有的殖民地都是以附属国的形式,最终由华国来适当领导。

    距离不是问题,远交近攻没啥意义,远亲近邻没有差距,我们站的地方这片土地是确定的。

    华国的邻居是确定的,领土争端,资源问题,必然是相邻国家才会发生的冲突。

    总的来说,华皇目前外交的中心思想就是强交弱攻。

    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农业立国,国家综合实力以土地和人口为基础,邻国之间是零和博弈。

    现代世界以工业和贸易立国,国家综合实力以技术和效率为基础,邻国之间合作共赢是主流。

    中国要想在未来世界执世界之牛耳,首先应该以互利互惠为基础将周边国家纳入自己主导的经济体系,逐步瓦解欧美资本体系对全球的控制。

    阿富汗地处内亚腹心,国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