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悍龆椤D缚蘼钤唬骸叭晟蔽岫麆耙匀鹨14'!”
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疮痛不能眠,惟昼夜依壁坐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村中有巫走无常者'15',讷途遇之,缅诉曩苦'16'。 因询弟所,巫言不闻。遂反身导讷去。至一都会,见一皂衫人,自城中出。巫要遮代问之'17'。 皂衫人于佩囊中检牒审顾,男妇百余,并无犯而张者。巫疑在他牒。皂衫人曰:“此路属我,何得差逮。”讷不信,强巫入内城。城中新鬼、故鬼往来憧憧'18',亦有故识'19',就问,迄无知者。忽共哗言:“菩萨至'20'!”仰见云中,有伟人,毫光彻上下,顿觉世界通明。巫贺曰:“大郎有福哉'21'菩萨几十年一入冥司,拔诸苦恼'22',今适值之。”便捽讷跪。众鬼囚纷纷籍籍'23',合掌齐诵慈悲救苦之声,哄腾震地。菩萨以杨柳枝遍洒甘露,其细如尘。俄而雾收光敛,遂失所在。讷觉颈上沾露,斧处不复作痛。巫仍导与俱归。望见里门,始别而去。讷死二日,豁然竟苏,悉述所遇,谓诚不死。
母以为撰造之诬,反诟骂之。讷负屈无以自伸,而摸创痕良瘥。自力起,拜父曰:“行将穿云入海往寻弟,如不可见,终此身勿望返也。愿父犹以儿为死。”翁引空处与泣,无敢留之。
讷乃去。每于冲衢访弟耗'24',途中资斧断绝,丐而行。逾年,达金陵,悬鹑百结'25',伛偻道上。偶见十余骑过,走避道侧。内一人如官长,年四十已来,健卒怒马,腾踔前后。一少年乘小驷,屡视讷。讷以其贵公子,未
敢仰视。少年停鞭少驻,忽下马,呼曰:“非吾兄耶!”讷举首审视,诚也。
握手大痛,失声。诚亦哭曰:“兄何漂落以至于此?”讷言其情,诚益悲。
骑者并下问故,以白宫长。官命脱骑载讷'26',连辔归诸其家'27',始详诘之。初,虎衔诚去,不知何时置路侧,卧途中经宿。适张别驾自都中来'28',过之,见其貌文,怜而抚之,渐苏。言其里居,则相去已远。因载与俱归。
又药敷伤处,数日始痊。别驾无长君'29',子之。盖适从游瞩也。诚具为兄告。言次,别驾入,讷拜谢不已。诚入内,捧帛衣出,进兄,乃置酒燕叙。
别驾问:“贵族在豫,几何丁壮?”讷曰:“无有。父少齐人,流寓于豫。”
别驾曰:“仆亦齐人。贵里何属?”答曰:“曾闻父言,属东昌辖'30'。 ”
惊曰:“我同乡也!何故迁豫?”讷曰:“明季清兵入境,掠前母去。父遭兵燹,荡无家室。先贾于西道,往来颇捻,故止焉。”又惊问:“君家尊何名?”讷告之。别驾瞠而视'31',俯首若疑,疾趋入内。无何,太夫人出'32'。 共罗拜,已,问讷曰:“汝是张炳之之孙耶?”曰:“然。”太夫人大哭,谓别驾曰:“此汝弟也。”讷兄弟莫能解。太夫人曰:“我适汝父三年,流离北去,身属黑固山半年'33',生汝兄。又半年,固山死,汝兄补秩旗下迁此官'34'。 今解任矣。每刻刻念乡井,遂出籍'35',复故谱'36'。 屡遣人至齐,殊无所觅耗,何知汝父西徙哉!”乃谓别驾曰:“汝以弟为子,折福死矣'37'!”别驾曰:“曩问诚,诚未尝言齐人,想幼稚不忆耳。”乃以齿序'38':别驾四十有一,为长;诚十六,最少;讷二十二,则伯而仲矣。别驾得两弟,甚欢,与同卧处,尽悉离散端由,将作归计。太夫人恐不见容。别驾曰:“能容则共之,否则析之。天下岂有无父之国?”于是鬻宅办装,刻日西发。
既抵里,讷及诚先驰报父。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39',形影自吊'40'。 忽见讷入,暴喜,恍恍以惊'41';又睹诚,喜极,不复作言,潸潸以涕'42'。 又告以别驾母子至,翁辍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43'。 未几,别驾入,拜已;太夫人把翁相向哭。既见婢媪厮卒,内外盈塞,坐立不知所为。诚不见母,问之,方知已死,号嘶气绝,食顷始苏。别驾出资,建楼阁;延师教两弟;马腾于槽,人喧于室,居然大家矣。
异史氏曰:“余听此事至终,涕凡数堕:十余岁童子,斧薪助兄,慨然曰:”王览固再见乎'44'!‘于是一堕。至虎衔诚去,不禁狂呼曰:“天道愦愦如此'45'!’于是一堕。及兄弟猝遇,则喜而亦堕;转增一兄,又益一悲,则为别驾堕。一门团'46',惊出不意,喜出不意,无从之涕,则为翁堕也'47'。 不知后世,亦有善涕如某者乎'48'?”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豫:今河南省古为豫州之地,故别称为豫。
'2' 齐:今山东泰山以北地区及胶东半岛,战国时为齐地,汉以后仍沿称为齐。
'3' 北兵:指清兵。明崇祯年间,建国于东北地区的清兵,曾五次进袭关内。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入关攻陷河北,次年正月陷山东济南。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清兵入关陷蓟州、畿南,攻克山东兖州府。这两次进袭,山东受祸最为惨烈。
'4' 恶草具:粗劣的食物。《史记。陈丞相世家》:项羽遣使至汉,刘
邦“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具,供设,指食物。此句据《聊斋志异图咏》本;底本及山东省博物馆藏抄本均作”啖以恶草,且使樵“。
'5' 甘脆:美好的食物。
'6' 嗒(t à答)然:沮丧的样子。
'7' 速:催促。
'8' 履已穿:鞋已磨破。'9' 刭:割颈。
'10'业夏(jiǎ夹)楚之:已体罚了他。夏楚,同“檟楚”,古代学校用檟木,荆条制成的体罚学生的用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11'非犹夫人之弟:不同于别的人家的弟弟;意谓其弟甚贤。犹,若。
夫,语中助词,无义。
'12'眩瞀(m ào 冒)殒绝:昏死过去。眩瞀,眼花。殒,死亡。'13'约之:束裹伤口。
'14'劙(l í离):浅割。
'15'走无常者:迷信传说,冥间鬼使不足时,往往勾摄阳间之人代为服役。这种人称为走无常者。人被勾摄时,忽掷跳数四,仆地而死,更生后能言冥间所历之事。见祝允明《语怪》。
'16'缅诉:追诉。
'17'要(y āo 腰)遮:中途拦截。
'18'憧憧(chōng…ch ōng冲冲):形影摇晃的样子。
'19'故识:老相识,熟人。
'20'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位次于佛。详《瞳人语》注。此指观世音。《法华经。观世音菩萨》:“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21'大郎:指张讷。郎,对少年男子的敬称。
'22'苦恼:佛家语,指人生的苦难忧伤。
'23'纷纷籍籍:形容众人纷乱喧嚷。
'24'冲衢:通向四面八方的要道。
'25'悬鹑:鹌鹑毛斑尾秃,如同破烂的衣服,因以形容衣衫褴褛。见《荀子。大略》。
'26'脱骑:此谓让出一匹马。二十四卷抄本作“脱骖”。
'27'连辔(p èi 沛):骑马并行。辔,驭马的缰绳。
'28'别驾:官名,州的佐吏。宋以来,诸州通判也尊称别驾。'29'长君:成年的公子。长,年岁较大。
'30'东昌:府名,府治在令山东省聊城县。
'31'膛(chēng撑)而视:瞪目而视;形容惊呆。
'32'太夫人:老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来官绅之母,不论存亡,均称太夫人。
'33'黑固山:黑,姓。固山,满语音译,为加于爵位或官职前的美称。
加于官名上的如“固山额真”。固山额真,汉语泽为“旗主”,顺治十七年定汉名为“都统”。
'34'补秩:补缺。秩,官职。旗,清代满族以旗色为标志,建立八旗制度。初期各旗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后来则成为兵籍编制。
'35'出籍:指脱离旗籍。
'36'复故谱:复归原来的宗族,即归宗。谱,谱牒,旧时记载家族世系的家谱。
'37'折福死矣:犹言“罪过煞”。谓造孽折福太甚。死,形容极甚。'38'以齿序:按年龄排定长幼次序。齿,年岁。
'39'块然:孤独,伶仃。
'40'形影自吊:对影自叹;形容孤独无伴。吊,哀伤。
'41'恍恍(huǎng…hu ǎng晃晃):精神恍惚。
'42'潸潸:泪流貌。
'43'蚩蚩:痴呆貌。
'44'王览固再见乎:象王览这样的人物真地又出现了吗?《晋书。王祥传》载,王祥少时对继母至孝,继母却虐侍他。继母所生弟王览每见王样被打,就痛哭劝阻其母,并帮助王祥完成继母刁难的苦役。继母每欲毒害王祥,王览则先尝赐给王祥的食物。终于保全了王祥。这里以王览比张诚。固,的确。见,同“现”。
'45'愦愦:胡涂,昏聩。
'46'团(luán 峦):团聚。
'47'堕:据二十四卷抄本补。
'48'某:指代“我”。
汾州狐
汾州判朱公者'1' ,居廨多狐'2'。公夜坐,有女子往来灯下。初谓是家人妇,未遑顾赡'3' ;及举目,竟不相识,而容光艳绝。心知其狐,而爱好之,遽呼之来。女停履笑曰:“厉声加人,谁是汝婢媪耶'4' ?”朱笑而起,曳坐谢过。遂与款密'5' ,久如夫妻之好。忽谓曰:“君秩当迁'6' ,别有日矣。”
问:“何时?”答曰:“目前。但贺者在门,吊者即在闾,不能官也。”
三日,迁报果至。次日,即得太夫人讣音'7'。公解任,欲与借旋'8'。狐不可。送之河上。强之登舟。女曰:“君自不知,狐不能过河也。”朱不忍别,恋恋河畔。女忽出,言将一谒故旧。移时归,即有客来答拜。女别室与语。客去乃来,曰:“请便登舟,妾送君渡。”朱曰:“向言不能渡,今何以云'9' ?”曰:“曩所谒非他,河神也。妾以君故,特请之。彼限我十天往复,故可暂依耳。”遂同济。至十日,果别而去。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汾州判:汾州府通判。汾州府,治所在今山西汾阳县。通判,清代为知府佐官,详见《莲香》注。
'2' 居廨(xiè写):所居官署。
'3' 未遑:未暇,未及。
'4' 婢媪:指供役使的婢女、仆妇。
'5' 遂与款密:就与她结为知心朋友。款密,恳挚,亲切。此谓情感真挚的密友。
'6' 秩:官吏的俸禄。此指官吏的职位、品级。'7' 太夫人:此指朱母。
讣音,报丧的音讯。'8' 偕旋:一同回归故里。旋,旋里。
'9' 云: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渡”。
巧娘
广东有绅傅氏'1' ,年六十余。生一子,名廉。甚慧,而天阉'2' ,十七岁,阴裁如蚕。遐迩闻知,无以女女者'3'。自分宗绪已绝,昼夜忧怛'4' ,而无如何。廉从师读'5'。师偶他出,适门外有猴戏者,廉视之,废学焉。度师将至而惧,遂亡去。离家数里,见一素衣女郎,偕小婢出其前。女一回首,妖丽无比。莲步蹇缓'6' ,廉趋过之。女回顾婢曰:“试问郎君,得无故如琼乎'7' ?”婢果呼问。廉诘其何为'8'。女曰:“倘之琼也,有尺一书'9' ,烦便道寄里门'10'。 老母在家,亦可为东道主'11'。 ”廉出本无定向,念浮海亦得,因诺之。女出书付婢,婢转付生。问其姓名居里,云:“华姓,居秦女村,去北郭三四里。”生附舟便去。
至琼州北郭,日已曛暮。问秦女村,迄无知者。望北行四五里'12',星月已灿,芳草迷目,旷无逆旅'13',窘甚。见道侧一墓'14',思欲傍坟栖止,大惧虎狼。因攀树猱升'15',蹲踞其上。听松声谡谡'16',宵虫哀奏'17',中心忐忑,悔至如烧。忽闻人声在下,俯瞰之,庭院宛然;一丽人坐石上,双鬟挑画烛'18',分侍左右。丽人左顾曰:“今夜月白星疏,华姑所赠团茶'19',可烹一盏,赏此良夜。”生意其鬼魅,毛发森竖'20',不敢少息。忽婢子仰视曰:“树上有人!”女惊起曰:“何处大胆儿,暗来窥人!”生大惧,无所逃隐,遂盘旋下,伏地乞宥。女近临一睇'21',反恚为喜,曳与并坐。睨之,年可十七八,姿态艳绝。听其言,亦非土音'22'。 问:“郎何之?”
答云:“为人作寄书邮。”女曰:“野多暴客,露宿可虞。不嫌蓬荜'23',愿就税驾'24'。 ”邀生入。室惟一榻,命婢展两被其上。生自惭形秽,愿在下床。女笑曰:“佳客相逢,女元龙何敢高卧'25'?”生不得已,遂与共榻,商惶恐不敢自舒。未几,女暗中以纤手探入,轻捻胫股。生伪寐,若不觉知。
又未几,启衾入,摇生,迄不动。女便下探隐处。乃停手怅然,悄悄出衾去。
俄闻哭声。生惶愧无以自容,恨天公之缺陷而已。女呼婢篝灯。婢见啼痕,惊问所苦。女摇首曰:“我自叹吾命耳'26'。 ”婢立榻前,耽望颜色。女曰:“可唤郎醒,遣放去。”生闻之,倍益惭怍;且惧宵半,茫茫无所复之'27'。 筹念间,一妇人排闼入'28'。 婢白:“华姑来。”微窥之,年约五十余,犹风格'29'。见女未睡,便致诘问。女未答。又视榻上有卧者,遂问:“共榻何人?”婢代答:“夜一少年郎寄此宿'30'。 ”妇笑曰:“不知巧娘谐花烛。”见女啼泪未干,惊曰:“合卺之夕'31',悲啼不伦;将勿郎君粗暴也'32'?”女不言,益悲。妇欲捋衣视生,一振衣,书落榻上。妇取视,骇曰:“我女笔意也!”拆读叹咤。女问之。妇云:“是三姐家报,言吴郎已死,茕无所依,且为奈何?”女曰:“彼固云为人寄书,幸未遣之去。”妇呼生起,究询书所自来。生备述之。妇曰:“远烦寄书,当何以报?”又熟视生,笑问:“何迕巧娘?”生言:“不自知罪。”又诘女。女叹曰:“自怜生适阉寺'33',没奔椓人'34',是以悲耳。”妇顾生曰:“慧黠儿,固雄而雌者耶?是我之客,不可久溷他人。”遂导生入东厢,探手于袴而验之。笑曰:“无怪巧娘零涕。然幸有根蒂,犹可为力。”挑灯遍翻箱麓,得黑丸,授生,令即吞下,秘嘱勿吪'35',乃出。生独卧筹恩,不知药医何症。将比五更,初醒,觉脐下热气一缕,直冲隐处,蠕蠕然似有物垂股际;自探之,身已伟男。心惊喜,如乍膺九锡'36'。 櫺色才分,妇即入'37',以炊饼纳生室,叮嘱耐坐,反关其户。出语巧娘曰:“郎有寄书劳,将留招三娘来,与订姊妹
交。且复闭置,免人厌恼。“乃出门去。生回旋无聊,时近门隙,如鸟窥笼。
望见巧娘,辄欲招呼自呈,惭讷而止。延及夜分,妇始携女归。发扉曰:“闷煞郎君矣!三娘可来拜谢。”途中人逡巡入,向生敛衽。妇命相呼以兄妹。
巧娘笑曰:“姊妹亦可。”并出堂中,团坐置饮。饮次,巧娘戏问:“寺人亦动心佳丽否?”生曰:“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视。”相与粲然。
巧娘以三娘劳顿,迫今安置。妇顾三娘,俾与生俱。三娘羞晕不行。妇曰:“此丈夫而巾帼者,何畏之?”敦促偕去。私嘱生曰:“阴为吾婿,阳为吾子,可也。”生喜,捉臂登床,发硎新试'38',其快可知。既于枕上问女:“巧娘何人?”曰:“鬼也。才色无匹,而时命蹇落'39'。 适毛家小郎子,病阉,十八岁而不能人,因邑邑不畅'40',赍恨如冥'41'。 ”生惊,疑三娘亦鬼。女曰:“实告君,妾非鬼,狐耳。巧娘独居无耦,我母子无家,借庐栖止。”生大愕。女云:“无惧,虽故鬼狐,非相祸者。”由此日共谈宴。虽知巧娘非人,而心爱其娟好,独恨自献无隙'42'。 生蕴藉'43',善谀噱'44',颇得巧娘怜。一日,华氏母子将他往,复闭生空中。生闷气,绕室隔扉呼巧娘。巧娘命婢历试数钥,乃得启。生附耳请间。巧娘遣婢去。生挽就寝榻,偎向之。女戏掬脐下,曰:“惜可儿此处阙然'45'。 ”语未竟,触手盈握。惊曰:“何前之渺渺,而遽累然!”生笑曰:“前羞见客,故缩;今以诮谤难堪,聊作蛙怒耳。”遂相绸缪。已而恚曰:“今乃知闭户有因。
昔母子流荡栖无所,假庐居之。三娘从学刺绣,妾曾不少秘惜。乃妒忌如此!“生劝慰之,且以情告。巧娘终衔之。生曰:”密之,华姑嘱我严。“语未及已,华姑掩入。二人皇遽方起。华姑嗔目'46',问:”谁启扉?“巧娘笑逆自承。华益怒,聒絮不已。巧故哂曰:”阿姥亦大笑人!是丈夫而巾帼者,何能为?“三娘见母与巧娘苦相抵'47',意不自安,以一身调停两间,始各拗怒为喜'48'。 巧娘言虽愤烈,然自是屈意事三娘。但华姑昼夜闲防'49',两情不得自展,眉目含情而已。
一日,华姑谓生曰:“吾儿姊妹皆已奉事君。念居此非计,君宜归告父母,早订永约。”即治装促生行。二女相向,容颜悲恻;而巧娘尤不可堪,泪滾滾如断贯珠,殊无已时。华姑排止之'50',便曳生出。至门外,则院宇无存,但见荒冢。华姑送至舟上,曰:“君行后,老身携两女僦屋于贵邑'51'。 倘不忘夙好,李氏废园中,可待亲迎。”生乃归。
时傅父觅子不得,正切焦虑,见子归,喜出非望。生略述崖未'52',兼至华氏之订。父曰:“妖言何足听信?汝尚能生还者,徒以阉废故;不然,死矣!”生曰:“彼虽异物,情亦犹人;况又慧丽,娶之亦不为戚党笑。”
父不言,但嗤之。生乃退而技痒,不安其分,辄私婢;渐至白昼宣淫,意欲骇闻翁媪。一日,为小婢所窥,奔告母。母不信,薄观之'53',始骇。呼婢研究,尽得其状。喜极,逢人宣暴,以示子不阉,将论婚于世族,生私白母:“非华氏不娶。”母曰:“世不乏美妇人,何必鬼物?”生曰:“儿非华姑,无以知人道'54',背之不样。”傅父从之,遣一仆一妪往觇之。出东郭四五里,寻李氏园。见败垣竹树中,缕缕有炊烟。妪下乘,直造其闼,则母子拭几濯溉,似有所伺。妪拜致主命。见三娘,惊曰:“此即吾家小主妇耶?我见犹怜,何怪公子魂思而梦绕之'55'。 ”便问阿姊。华姑叹曰:“是我假女'56'。 三日前,忽殂谢去。”因以酒食饷妪及仆。妪归,备道三娘容止,父母皆喜。末陈巧娘死耗,生恻恻欲涕。至亲迎之夜,见华姑亲问之。答云:“已投生北地矣。”生欷殻Ь弥S锕椋詹荒芡榍赡铮灿凶郧
来者,必召见问之。或言秦女墓夜闻鬼哭。生诧其异,入告三娘。三娘沉吟良久,泣下曰:“妾负姊矣!”诘之,答云:“妾母子来时,实未使闻。兹之怨啼,将无是?向欲相告,恐彰母过。”生闻之,悲已而喜。即命舆,宵昼兼程,驰诣其墓。叩墓木而呼曰:“巧娘,巧娘!某在斯。”俄见女郎捧婴儿,自穴中出,举首酸嘶'57',怨望无已。生亦涕下。探怀问谁氏子,巧娘曰:“是君之遗孽也'58',诞三月矣。”生叹曰:“误听华姑言,使母子埋忧地下,罪将安辞!”
乃与同舆,航海而归。抱子告母。母视之,体貌丰伟,不类鬼物,益喜。二女谐和,事姑孝。后傅父病,延医来。巧娘曰:“疾不可为,魂已离舍。”督治冥具,既竣而卒。儿长,绝肖父;尤慧,十四游泮。高邮翁紫霞,客于广而闻之。地名遗脱,亦未知所终矣。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广东:广东省,辖境约略与今广东省相同。摚╦ ìn 晋)绅:也作“荐绅”、“缙绅”。古代仕宦者摚ú澹舜股穑ù蟠蛞灾赋剖嘶轮摇
详《三生》注。此指乡绅,即离职乡居的官员。
'2' 天阉:生来没有生殖能力的男子。阉,阉割,割去男性生殖腺。
'3' 无以女女者:没有人把女儿嫁给他的。前一“女”字,是名词,女儿;后一“女”字,是动词,以女妻人。
'4' 忧怛:忧愁烦恼。
'5' 廉从师读:此从山东省博物馆本,原无“师读”二字。
'6' 莲步蹇(jiǎn 简)缓:谓小脚行走迟缓。莲步,旧指女子的脚步。
《南史。东昏侯纪》:“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7' 得无欲如琼乎:该不是想去琼州吧?得无,莫非、该不会。如,往。
琼,琼州,即今海南岛琼山县。
'8' 何为: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无“何”字。
'9' 尺一书:即尺一牍。汉代诏书写于一尺一寸长的木版上,故称尺一牍。《汉书。匈奴传》:“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牍,……中行说令单于以尺二牍,及印封皆令广长大。”此泛指书信。
'10'里门:古时聚族列里而居,门户相连,于里有门,叫里门。此指族居之地。语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11'东道主:待客之主人。语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12'望:向。
'13'逆旅:客店。
'14'见道侧一墓: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增补,原无“一”字。'15'猱(n áo 挠)升:攀缘而上。猱,猿类,善爬树。《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16'谡(s ù速)谡:风声。《世说新语。赏誊》:“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17'宵虫哀奏:夜虫哀鸣。
'18'双鬟:两个丫嬛。旧时丫嬛头结双鬟,因以鬟代指丫嬛。'19'团茶:圆模制成的一种茶块,始于宋。《说郛》辑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太平兴国初,特制龙凤模,遣使臣就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20'毛发
森竖: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毛发直竖”。森,高耸。'21'睇:倾视,俯身而视。
'22'亦非土音: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无“非”字。
'23'蓬荜(b ì毕):“蓬门荜户”的略语,犹言草舍。住处简陋的谦词。
语见《晋书。皇甫谧传》。
'24'税驾:停车,此谓留宿。税,止。
'25'元龙:陈元龙,名登,三国时人,以豪气著称。《三国志。魏书。吕布臧洪传》载,许汜论及陈登,云:“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巧娘戏谓不敢以女元龙自居,意在让傅生上床同卧。
'26'我自叹吾命耳: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无“自”字。'27'无所复之: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所”字。
'28'排闼(t à塌)入:推门而入。排,推。闼,小门。语见《汉书。樊啥传》。
'29'风格:犹风韵。
'30'宿:原无此字,据二十四卷抄本补。
'31'合卺(J ǐn 紧):古代结婚仪式之一,因代指结婚。详《娇娜》注。
'32'也:山东省博物馆本作“耶”,义同。
'33'阉寺:宦官。《后汉书。党锢列传》:“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
天阉实同宦官,因以指称。
'34'椓(zhu ó酌)人:即阉人。旧以称宦官。椓,椓刑,即宫刑。《尚书。吕刑》载,古代酷刑有“劓、刵、椓、黥。”
'35'勿吪(é俄):不要动。吪,动。见《诗经。王风。兔爰》。无同勿。
'36'如乍膺九锡:如同刚刚受到九锡的封赠那样高兴。膺,受。九锡,传说为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予的九种器物。九锡的名目及次序,占籍记载大同小异。《公羊传。庄公元年》何休注云:“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弓矢,八曰铁钺,九曰。”西汉末王莽、东汉末曹操均加九锡,遂成权臣篡夺政权之前的通例。
'37'即:原无此字。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增补。
'38'发硎(x íng刑):谓刚刚磨过的刀刃。硎,磨刀石。语出《庄子。养生主》。
'39'时命蹇(jiǎn 简)落:犹言命苦无依。蹇,困苦。落,飘泊无依。
'40'邑邑:同“悒悒”,心情抑郁。
'41'赍恨如冥: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无“恨”字。
'42'自献无隙: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无“献”字。
'43'蕴藉:也作“温藉”、“酝藉”。宽和有涵养。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
'44'谀噱(jué决):以逗乐来讨好别人。噱,逗乐,以趣语使入快乐。
'45'可儿:谓如人心意的人。《世说新语。赏誉》:“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
'46'嗔目:犹怒目,因愤怒而睁大眼睛。嗔,怒。
'47'苦相抵(zhǐ纸):苦苦地互相讦难。抵,击。
'48'拗(y ù郁)怒: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无“怒”字。拗怒,抑制愤怒。
《后汉书。班彪传》附班固《两都赋》:“蹂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注:
“拗,犹抑也。”
'49'闲防:即防闲。
'50'排止之:谓分别劝止巧娘与三娘。排,调停,劝解。
'51'僦(jiù就):租赁。
'52'崖末:木未,首尾。'53'薄观之:靠近观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薄,就近。'54'人道:谓男女交合。
'55'何怪公子魂思而梦绕之: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无“公”字。'56'假女:犹义女。
'57'酸嘶:悲泣。嘶,噎,便咽。
'58'遗孽(niè聂):遗留下的孽恨。孽,罪咎。此为怨词。
吴令
吴令某公'1' ,忘其姓字。刚介有声'2'。吴俗最重城隍之神'3' ,木肖之'4',衣以锦,藏机如生'5'。 值神寿节,则居民敛资为会,辇游通衢;建诸旗幢'6',杂卤簿'7',森森部列'8' ,鼓吹行且作,阗阗咽咽然'9' ,一道相属也'10'。习以为俗,岁无敢懈。公出,适相值,止而问之。居民以告。又桔知所费颇奢。公怒,指神而责之曰:“城隍实主一邑。如冥顽无灵'11',则淫昏之鬼,无足奉事;共有灵,则物力宜惜,何得以无益之费,耗民脂膏'12'?”言已,曳神于地,答之二十。从此习俗顿革。公清正无私,惟少年好戏。居年余,偶于廨中梯檐探雀'13',失足而堕,折股,寻卒。人闻城隍祠中,公大声喧怒,似与神争,数日不止。吴人不忘公德,群集祝而解之,别建一祠词公,声乃息。祠亦以城隍名,春秋祀之,较故神尤著。吴至今有二城隍云。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 吴令:吴县县令。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
'2' 刚介有声:刚直耿介有政声。
'3' 城隍之神:守护城池之神。详见《考城隍》注。
'4' 木肖之,用木头雕刻成它的肖象。
'5' 衣以锦,藏机如生: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锦藏机如生”。
'6' 幢:古时直幅之旗,多用于仪仗。
'7' 卤簿:官员仪仗。详前《陆判》注。'8' 森森部列:密密地分布排列。森森,繁密貌。
'9'阗阗咽咽(yuān
y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