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玩鉴定辨伪-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泉窑、景德镇窑,河北、河南的磁州窑系诸窑都烧制五管瓶。最早的五管瓶五管较短,以后逐渐向长演变。北宋早期越窑盛行刻划莲瓣纹,此装饰在浙江其他瓷窑如宁波、鄞县窑亦采用。有些器物上有北宋纪年铭文,证明它是北宋比较流行的纹饰。越窑青釉执壶,上刻有莲瓣纹,过去定为五代,从近十年墓葬出土情况看,五代墓没有出土过这类器物,却出在北宋早期墓中,由此证明是北宋早期的,过去一些图录中把细线划花的器物定为五代,从墓葬出土情况看,也属北宋早期的产品。

注子、注碗,原来是金属器,用于温酒。北宋时期,青白瓷注子、注碗出现。据出土资料统计,国内南北各地出土了几十套,出土范围北至辽宁,南到浙江、江西,浙江海宁县就出土了几十套,都是景德镇的产品。注子多配以坐狮形盖,壶身有圆形、瓜棱形,多花口,碗里心一般刮釉,使注子放上不致于滑动,稳定性好。除青白瓷以外,陕西耀州窑亦发现青釉圆形注碗。南宋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釉中含铁量高一些,故大多数青白瓷釉发青。日本、韩国出土的这类青白瓷数量很多。青白瓷梅瓶,口向外折,短颈。与北方河南、河北、山西的梅瓶相比,景德镇瓶口部外折部分较薄,而北方瓶口外折部分较厚,形成了南北方梅瓶不同的造型风格,青白瓷经常采用的装饰是刻花篦划或篦点纹。湖田窑青白瓷釉色好,底足露胎中心呈黑、褐色,具有湖田窑的特色。

北方磁州窑系的剔花,是在剔花之前先上白色陶衣,然后剔掉花纹以外的地子,露出胎色,有的为深灰色,有的是土黄色或褐色。剔花执壶,河南登封窑出土过局部标本,可能是登封窑的产品。这类剔花壶、瓶北方河南、河北出土很多,完整器物大多流落到日本,国内反而少见。磁州窑系剔花枕,为不规则的八方形,中间菱形开光,两边花叶纹,通气孔在右侧。传世这类风格的器物见到有30多件,是一个窑的产品,窑址还未发现,估计是山西烧造的。30多件枕,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几件。

  黑釉剔花罐,过去定为磁州窑,现在证实是山西窑烧造的。山西雁北的大同、怀仁、浑源等窑都有这类标本。

  白釉剔花再罩绿釉,是磁州窑的特殊装饰。其他窑未见,磁州窑窑址出土过这类标本。到元代,绿釉下改为画花,菲律宾出土了很多元代磁州窑的绿釉画花器物。

磁州窑白釉划花,花纹以外的地子为篦划纹。篦划纹是用六或七齿工具划出的复线。此纹饰北方使用比较普遍,磁州的观台、彭城,河南禹县扒村,山东淄博等窑都采用这种纹饰,纹样内容丰富。

磁州窑的白地黑花为此窑的中档商品,黑花上再划花纹,属高档商品。由于磁州窑属民间瓷窑,所以纹饰往往一挥而就,线条自由奔放。龙纹瓶,龙体削瘦,龙首像狮子,嘴、眼传神,三爪有力,艺术水平很高。白地黑花枕,画冬景寒鸦,有宋人画意。梅瓶,造型美,纹饰很精。

  珍珠地六管瓶,珍珠地是仿金银器纹饰,上面还有绿彩,是磁州窑系产品,估计河南烧造的可能性大。

定窑印花龙纹盘,这类标本遗址出土很多,是北宋后期哲宗、徽宗使用的宫廷用瓷。有的底部刻“尚食局”三字,是宋代御膳房使用的。定窑为民间烧制的瓷器数量很大,印花纹饰亦很精美,从纹饰上看不出从草创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就一般瓷窑而言,其产品都有一个从初期简单草率,到以后逐渐复杂、精美的发展过程。而定窑印花水平一开始就很高,定州不仅出瓷,也出缂丝。缂丝在宋代也很有名,有可能定窑印花是借鉴缂丝完整的图案纹饰,刻成陶范再印到瓷坯上。唐宋瓷器向同期工艺品种借鉴的例子有很多,如青白瓷。景德镇五代时期的窑有五处,同时烧青瓷、白瓷,到北宋,青瓷、白瓷突然不见了,出现青白瓷,这也违背一般瓷窑的发展规律。一个窑的瓷器品种有一个继续发展,逐步衰落的过程。景德镇宋代一改前朝的青瓷、白瓷品种,而烧青白瓷,究其原因,是借鉴了同期的玉器工艺。宋代流行青白玉,那是上层社会宫廷、达官使用的,平民绝无条件问津。为适应民间需要,景德镇仿青白玉效果,大量烧制青白瓷。宋代李清照《醉花阴》中记载的“玉枕纱橱”中的“玉枕”实指青白瓷枕。

金代花口瓶,五瓣口向下翻,绝大多数出于瓷窑遗址金代地层和金墓之中。曲阳出土了白釉花口瓶。钧窑烧月白釉花口瓶,磁州窑烧三彩花口瓶,颈、腹、足各占三分之一,造型独特。

金代南北方都出现一种黑釉起白或褐色线纹装饰的器物。线的排列方法有满线、三线一组,一、二、一间隔排列等形式。河北磁州,河南禹县、鹤壁,山东淄博,四川广元等窑都有烧造。目前可以判断传世品窑口的只有淄博窑,其特点是黑釉罐上满线纹,但在双系下,有交叉的两条线纹,可以断定是该窑产品,日本、英国分别收藏一件淄博窑的完整器物。四川广元窑的黑釉起线纹罐与其它窑的同类器物又有所不同。它是经过两次烧成的,先素烧坯,再上釉二次烧成,在窑址中采集的标本有素烧坯及二次烧成的器物标本。

  (四)明清瓷器的造型、纹饰特征

明清两代瓷器的造型更加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瓶、罐、壶、盘、碗等器物都有多种形式。青花瓷器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历经四百年盛烧不衰。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青料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色调效果与风格,这已成为判断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上受到了西亚银器、铜器的影响,执壶、花浇、折沿盆、烛台、钵等都具有西亚作风。梅瓶、扁瓶、天球瓶以及各式罐、盘、碗、洗等是这一时期常见的器形|Qī…shū…ωǎng|。纹饰中以龙凤纹占主要比重,并贯穿于整个明、清时代。

  正德瓷器因明武宗的妃子信奉回教,故瓷器装饰上的显著特点是阿拉伯文较多。

嘉靖瓷器造型的特点是葫芦瓶较多,方的、圆的、上圆下方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应有尽有。此外,方形器物较多。由于世宗信奉道教,故纹饰上道教色彩浓厚,典型的纹饰有八仙人、云鹤八卦。缨络纹也是这时期长见的纹饰。

康熙时期民窑瓷器有很大的发展,外销数量很大,欧洲收藏有大量康熙民窑的瓷器。双耳盖瓶等具有欧洲瓷的造型特点。人物纹、山水纹凤尾尊、棒棰瓶比较多见。康熙青花由于使用云南珠明料,蓝色明亮,层次较多,具有水墨画的效果。

五彩瓷器始于明代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到康熙时期,釉上蓝彩取代了釉下青花、黑彩、紫彩、金彩大量使用,另外红、绿、紫彩还可分化出深浅不同的色调。纹饰题材几乎无所不包,人物、鸟兽、花草、虫蝶生动而艳丽,达到了历史上五彩瓷器的发展高峰。

  二 胎釉彩与制做工艺

胎釉彩对鉴定瓷器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同样造型的黑釉碗为例,从胎色上可以区别是定窑还是北方其它瓷窑的产品。定窑黑釉碗胎色洁白,与白定质地一样,这是其它任何瓷窑所无法比拟的。建阳窑黑釉碗除造型上有自己的特点外,胎也与其它瓷窑产品不同,因其含铁量高,胎呈黑褐色,釉面有兔毫结晶,是兔毫盏的主要产地。耀州窑系的青釉印花碗,陕西、河南、广东、广西都有,造型与纹饰基本相同,但从釉色上看,它们差别各异。广西容县印花碗以氧化铜为呈色剂,釉面呈绿色,少数呈红色,与其他窑使用氧化铁作呈色剂,釉面呈青色釉截然不同。唐三彩首先在河南巩县发现窑址,继而在陕西耀州窑、河北邢州窑陆续发现。从出土与传世的三彩器物看,以巩县窑三彩色调最为艳丽,造型上大同小异。福建浦城窑魂瓶多用褐彩装饰,与其他窑不同。

  三 款识

款识指在瓷器上刻划或书写的文字。主要有纪年款、名家款、官家款、明清官窑款识等。纪年款指在器物上直接刻划或书写的年号名称及具体年数,如“赤乌十四年……”虎子,吴“永安三年”谷仓等,可直接了解器物的制作年代。纪年墓出土物也为我们鉴定瓷器提供了准确的下限年代。名家款唐代有邢窑“徐六师记”壶,巩县窑的“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宋金元磁州窑“张家造”枕。官家款有定窑、耀州窑与越窑带“官”字款器物一百余件;福建建窑“供御”、“进琖”铭文碗。明清官窑款识比较规范化,一般书写“大明××年制”六字与“××年制”四字款。明清两代御窑厂分工极细,多达72道工序,款识由专写,字体大体相同。从传世明清两代官窑瓷器可以看出正德后期与嘉靖前期款识字体出于一人之手,除正德、嘉靖四字外,“大明年制”四字完全相同。康熙晚期与雍正早期款识亦为一人所写,大清的“清”字写成“清”。

  四支烧方法

支烧方法对鉴定宋金时期瓷器尤为重要。如定窑首创的覆烧法被江南众多的瓷窑所仿效。刮圈烧法有陕西旬邑窑、耀州窑、山西霍县窑、河曲窑等,以金代瓷器最为常见。支钉烧法在南北方瓷窑广泛使用,有三叉形、圆饼形上凸起若干小钉,圆圈上凸出若干小钉或独立小支钉。数量有三、五、六、七个,多者达十几个,汝窑支痕呈小米粒形,磁州窑为长条形支痕。山西介休与霍县窑白釉器物十分相近,但从支钉数量上可以区分,介休窑为三支钉,霍县窑五支钉。

来自:华夏收藏网

 瓷器作伪与辩伪

瓷器作伪在古时是不被人重视的,而且仿制的品种和数量很大,特别是自明、清两朝以来,仿制技术逐渐成熟、提高。出现了后朝仿前朝影响较大的官窑瓷器,有民窑仿官窑的,有现代仿各朝民窑和

官窑的瓷器,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至今,由于市场的开放,受利益驱动,瓷器的仿指水平达到了及至。

鉴于防品瓷器十分逼真,并成为古瓷受藏者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近期考察了一些地下制赝小厂和作坊。一件仿品瓷器在入窑前胎坯就基本具备了古瓷器形,出窑后进行作旧,退除贼光,大多用现代化学材料

“氢氟酸”按比例兑水稀释,用油漆排笔刷于瓷器表面,贼光在一个小时左右就退掉,还有用传统的兽皮手工打磨退光,这样器表的自然效果要比化学材料好,但耗时费力。仿制上挡次的瓷器胎釉都采用了小窑特烧,经过表面作旧,一般较难辩伪。瓷器的胎足也是作伪者苦心的重要部位,如用较浓的茶叶水及烟叶水反复涂于瓷器底足露胎处,效果不错。同时也使用化学材料。这些作伪手段是作伪者为了使新瓷器转眼间变成有岁月苍桑痕迹的古瓷器,达到有销路的目的,使收藏者愿意购买,同时又使制赝者、售赝者共同获利。

作为瓷器收藏者特别是刚如道的瓷器收藏着者,在古玩市场上面

对那些大大小小五光十色的瓷器,如何寻找真品的瓷器,首先要解决

辩伪的问题,辩伪能力的提高先要从有代表的残瓷入手,反复观察局部特征并熟记在心中。辩伪要从器形、釉料、制作技术及纹饰和堂款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胎体结构

。作伪者在仿烧真品瓷器的釉料、底款都接近真品瓷器,但这样的瓷品一般胎质不好,釉料及釉上质感不如真品瓷器,结合理论学习,把握住瓷器的造型、纹饰、款式、胎质

、釉质及釉色就能确定其真伪,一件瓷器无论怎样作伪,它的某些特征总会有不符合时代的演变规律。

在此,笔者提醒初涉古瓷收藏的朋友们,在没有多高鉴定水平的前提下,要先学习后入市,以免卖到赝品,弃之可惜、观之无味。

来自:华夏收藏网

 从银币版别上鉴真伪

随着集币势的不断升温,在一些较大的钱币交易市场上和银行的门市收兑业务中,出现了各式种各样的假银币。为使投资银币者掌握一般的鉴别常识,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上磨一下,即出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的银圆。其花纹与正常银圆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圆,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圆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圆既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圆多数属于这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圆以硝酸或硫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将其作为一件藏品,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摘自: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翡翠的挑选

上等品质的硬玉称其为翡翠,色、透、匀、形、敲是一般人观赏或评价玉石的方法,并将玉石分为:玻璃种、深色老坑、老坑、金丝、油清、豆青、花青、瓜青等。其中以玻璃种的翡翠为上品,而〃水分〃很高、透明度佳的又叫作〃冰种〃,可说是〃玻璃种〃中的珍品。大部份购买玉镯的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商家会当你的面敲玉镯,听听看其声音是否清脆不含浊,而以清脆悠扬有回音者为佳。这样做即是想证明玉石的结晶紧密质地好且无裂纹。

1。愈娇绿的愈具有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

2。透明度:硬玉内部结晶组织紧密的质地较好,透明度也跟着高,我们所说的〃玻璃种〃就是这种透明度高的硬玉,如因玉石本身含铬丰富则形成了冰种翡翠,价值不菲且难求。

3。色匀:除了颜色娇绿,透明度高之外,还必须色调均匀才是上品。

4。瑕疵:要注意有无裂纹、斑点等,这些瑕疵都会影响硬玉的品质。

5。形状:大多数的翡翠戒面是椭圆蛋面形的,至於其它的形状则有多种,形状的好坏与美丽对玉石的价格也是有影响的。

来自: 华夏收藏网

 对假鉴定,喊打!

收藏,今日一大时尚。有关部门透露,自去年新的《文物保护法》实施后,本市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依法进入文物流通领域,目前收藏队伍达20余万人,在东台路、豫园等地也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

收藏兴盛,古玩吃香,流通的古玩中难免鱼目混珠。于是,初入此道者十分希望权威人士帮助鉴定,辨别真假。然而,人们万万没想到,古玩鉴定中也有作假,致使他人上当。

鉴定作假,原因很多,除鉴定师中有滥竽充数、沽名钓誉者外,还有一些所谓的鉴定师与持货者勾结,实施欺骗,从中牟取私利。“对假鉴定,喊打!”人们纷纷发出这一呼声,同时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古玩鉴定行业的建设和管理。

案例实录 8万元买了假字画

一年轻人,爱字画,经常出高价买下名人字画收藏,碰上知己者共欣赏,几年下来,已耗资数十万元。一次,他来到朋友家,说自己花8万元买了一幅吴湖帆的青绿山水画。可打开一看,朋友失声大呼:“假的,百分之百假的!”年轻人不信,说是经专家鉴定,并拿出盖有钢印的收藏鉴定书。那朋友捧出《吴湖帆画集》当面指教:你所买的画是临摹吴湖帆的《庐山五老峰》,画面虽同,但气韵、笔墨却相差十万八千里,画上的松针松散呆板,哪是吴湖帆的手笔!

吃惊之余,年轻人更怕其它收藏中也有假货。于是,又拿来一幅晚清任预(立凡)的山水和一幅翁同的对联,请朋友鉴别。任预的画虽年久,但笔墨无生气,赝品也;翁同的对联,则是石印的复制品。年轻人说什么也想不通,既然是假货,为什么鉴定师会定出上万元的价?

不久前,有两人到某古玩公司寄售字画。亮卷,是康有为的作品。来者道,几幅作品从他人手里购得,现在手头紧,想原价出让,其中一幅开价3万元。

康有为倡导“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其搜罗金石碑版写就的《广艺舟双楫》,在书坛颇有名声,作品深受藏家青睐。在1992年的西安国际拍卖会上,康有为当初在西安写的“文章千古事,花柳一园春”五言对联,以1。2万美元成交。两年后,中国嘉德推出康有为的两幅长联,成交价高达22万元人民币。

这次,古玩公司看了来者的字画,认真鉴定后从落款图章上看出破绽,为赝品。来者急忙申辩:当初购买时专门请大师鉴定,怎么会假。但事实已作出明确结论,两人只好卷起字画悻悻离去。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康有为的书法作品频频出现拍卖会。其间不少是赝品,从而导致康有为的书法作品价格回落。赝品惹的祸真是不浅。

据了解,初入道的收藏者,有喜欢陈设的摆件,有喜欢带款的瓷器,因为历史年份或帝王年号款,都代表收藏品的价值。不过,人们应该知道,现代工艺的仿制技术已能达到复旧的要求。鉴定师的水平,就在于把赝品和真迹辨别清楚。然而,现在一些所谓的鉴定师受利益驱动,昧着良心作伪证,指鹿为马,甚至还吹捧一番,写上一段题跋,为赝品泛滥推波助澜,可气可恨。

直面鉴定 鉴定队伍亟须整顿

目前,我国人事和劳动部门还没有设置古玩鉴定师的岗位职称系列,也没有专门机构对此进行考核发证。人们日常所指的鉴定师,是社会上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称呼。有此称呼者,实际上是对某项古玩有所研究,并掌握鉴别的专业知识。由于收藏日趋兴盛,这些人频频受拍卖行、收藏者的邀请,实施鉴定业务。

有关人士告之,目前本市的古玩鉴定师,大多数是见识过各种造假手段的藏界高手,或是某一方面古玩的研究行家,90%以上能甄别真假。许多人能自尊自爱,遵守职业操守,坚持严格把关。但是,也有少数人由于利益驱动,作出昧着良心的“鉴定”,将假货说成真品,或者乱估价位。

据悉,造成鉴定作假的原因有三:一、鉴定者本身缺乏基本功底,略懂皮毛,只有半桶水,便自谕“鉴定师”沽名钓誉,四处赚钱。二、一些拍卖行为了增加效益,让“鉴定师”故意看漏仿制水平极高的赝品。三、委托方与鉴定方联手,作假谋利。如本市某收藏阁委托一家快运公司托运7件成套的老红木家具,因运输中过失,家具损坏,官司打到法院。法院委托某资产评估公司评估,专家初次鉴定为9万元,但该评估公司想多赚费用,要专家鉴定为30万元,从中牟利。

规范鉴定行为,整顿鉴定队伍,不仅保护收藏者利益,而且维护我国文物的形象。有关人士建议,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承担起这一职责,制定详尽的行为准则,并实行业务考核,合格者发给上岗证书。同时,司法行政部门应尽快建立对古玩复鉴的司法鉴定机构,并对鉴定作假者追究法律责任。这样,古玩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法规解读 合法收藏五条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间收藏一直缺乏法律规范和保护,处于尴尬境地。随着收藏热的升温,目前国内的民间收藏组织数百家,民间藏品馆逾500家,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四分之一。为规范和保护民间收藏,《文物保护法》第五十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一、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二、从文物商店购买;三、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四、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也就是说,民间收藏通过这五种途径,属于合法。

此外,根据《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物包括玉器、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雕塑、石刻砖瓦、书法绘画、古砚、甲骨、玺印符牌、钱币、牙骨角器、竹木雕、家具、珐琅、织绣、古籍善本、碑帖拓本、武器、邮品、文件、宣传品、档案文书与名人遗物等。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分一、二、三级。以一级文物家具为例,则是元代以前(含元代)的木质家具及精巧冥器;明清时期以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梨、乌木等木材制作,且造型优美、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制作精良的髹饰家具;明清及近现代名人使用或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家具。

(通讯员 刘超 记者 马骋) 来自:解放日报

 古币辨伪五招

中国古币珍品身价高贵,仿制品纷纷出笼,所以,收藏者掌握古币的辨伪方法非常重要。古币的辨伪通常有以下五种方法:

1、观察铜色辨真伪。古钱币的材质有红铜、黄铜、青铜之分。明代以前没有黄铜币,其钱币大都由青铜铸成。黄铜钱币不断裂,青铜则易断裂。

2、版别比较辨真伪。手工铸造是中国古钱币的一大特点,即使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钱币之间或多或少有点差别,如果发现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缺陷也丝毫不差,就有作伪的可能。

3、听声辨真伪。声音越清脆的钱币,其年代越近;声音越沉闷,其年代越远。

4、钢针测试辨真伪。把钢针竖直向下压,放手后针倒的是真品,不易倒的是伪品。因为伪币的锈中掺入了粘合剂之类的东西,具有轻微粘性,钢针不易倒,而真币的真锈不仅附着力强,而且比较坚硬,所以钢针易倒。

5、沸水煮辨真伪。把钱币放入水中烧煮30分钟左右,如果锈脱落的是伪币,锈不脱的是真品。因为真钱币的红绿锈、真钱锈粘力强,而伪品则易脱。

(何来)稿件来源:羊城晚报

 古币打假不容缓

赝品令钱友裹足

钱币收藏爱好者,在长年累月地不断丰富着自己宝藏的同时,不少人还积累了一本伪币集,其中有不少还是“珍罕奇品”呢!这些多是“交学费”得来的。它铭记着自己中招的教训,有时也用以警醒自己及同好。别小看它,笔者就曾观赏过一部既有来源说明(启示着中招过程及当时心态),更有详细考证资料的伪币集,真是一部很好的辨伪教材。

然而在钱币收藏者队伍中,有一些人面对形形色色的赝品,却另有一种超脱心态。笔者不久前曾拜读一本钱币专著。该书是以答问形式阐述的,其中有这么一段:

问:您买过假货吗?

答:我上当在一万块钱左右,有两三次吧,好在我又蒙着卖出去了。这东西就像击鼓传花,烂在谁手上很难说。那些只有第一流藏家才能分辨出真伪的东西,也许会成为二流藏家手中的宝贝……

这是多么可怕的尔虞我诈,然而当前确是存在这些丑恶的现象。

更有些“名家”对一些赝品,进行“刻骨钻研、考证”,得出所谓“新发现品”、“异品”、“出格品”、“不见经传之品”的结论。这些赝品经“权威”、“名家”品题,自然身价百倍,欺骗性也就更大了。

尤其是中国古钱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同一钱币,版别又异常复杂,往往同一币种,不同版别,其价值往往就有天渊之别。更加上赝品充斥,既有当朝伪造,更有当代高新科技赝品。令收藏者、投资者裹足。使国粹瑰宝蒙上污垢。

揭伪打假不容缓

面对日益泛滥的赝品,为了保护收藏爱好者权益,为了净化钱币市场,弘扬钱币文化,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首先是广泛深入开展揭伪打假宣传,普及辨伪知识。

传媒应注意及时报道各种作伪贩伪动态,结合揭发案例组织专家及时撰文分析报道,提醒收藏爱好者及投资者,以免受骗上当。与此同时发挥舆论监督,表彰一些恪守诚信钱商钱友,鞭鞑一些无良败类。

各级钱币团体、组织,应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揭伪打假宣传活动。如利用会刊、展览、集会活动等开展普及辨伪知识,接受群众咨询。实践经验证明,开展群众性咨询活动不单极受钱友欢迎。也使我们掌握更多更具体作伪贩伪动态信息,使我们更能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此项宣传工作。

建议有关专业团体,组织专家设立具一定权威性鉴定机构,开展钱币的鉴定、辨伪工作。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法份子打着“免费鉴定”幌子在招摇撞骗,中招上当的屡有报道。因此广大钱友都迫切要求有此类权威性机构,据说我省、市有关部门正研究筹备中。境外不少国家(地区)钱币组织都设有此项机构开展免费或有偿性服务。有些还出版定期或不定期专项刊物,除报道鉴定资料外,也提供读者咨询,收到很好效果。

其次,有关钱币出版的管理亟待提上日程。当前具权威性、严肃的,尤其是具实用性(如版制鉴定、辨伪等)的钱币刊物奇缺。而一些纯粹以牟利为目的的,粗制滥造谬误百出的私人非法刊物充斥。这些非法钱刊的一个共同致命误导是为了迎合一些人梦想发财的心态,对钱币不分版别(甚至不辩真赝)定以最高参考价,实为害人不浅。为此,有关出版管理部门要严加管理,取缔非法出版。与此同时,应鼓励组织一些严肃的普及性实用性强的钱币刊物的出版,以适应广大钱币爱好者需要。

但归根结底,加强立法和管理,才能治本。从历史来看,上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收藏家市场赝品泛滥,上当受骗者投诉甚多,但由于没有具体法令,有关部门也难于处理。1973年美国制订并颁布了《The Hobby Protection Act》(《好癖保护法令》),大大打击了对收藏品的作伪、贩伪等欺诈行为,净化了收藏品市场,收到良好效果。当前我国收藏品市场赝品充斥。就钱币而言,不单在零售市场随时可见,更有公开的批发市场;赝品中不单有历史钱币,甚至有现行的流通纪念币。然而当今仍未有具体管理法规,执行管理有一定难处;“揭”与“打”分离。如能制定、颁布相应具体管理法规;执行部门在有法可依情况下加强管理。这对收藏品的揭伪打假,保护收藏者合法权益,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钱币收藏爱好者队伍不断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