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通俗政治经济学-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金属分成小块并在每

    ①谢克尔为古希伯来人及巴比伦人所用之衡名,约等于半英两。——译注②《创世记》,第23章。

    ③《国富论》,第一篇,第四章。

    ④旧英国币名:1813年停止流通,等于21先令。——译注

…… 185

    471第八章

    一块上打上印或作出标志以保证其重量和价值无误,乃是后来发明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效用和方便——它告知每一个人:该小块金属是货真价实的,它值多少——必然很快便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注意。某些其它物质也具有贵金属的、可见的特性,因而需要金匠或试金者的技能来确定金块的纯度。倘若每一个人在进行买卖时都要完成这样的程序,那是不可能办到的;即便是称出每块金属的重量,这也几乎是一种没完没了的工作。

    通过大量化验金块的纯度,然后将其分成小块,在每一小块上作出记号以表示它含有一定纯度和一定重量的黄金,这就免除了使用人化验和称量黄金的麻烦。这样一个过程是极其有用的,因而只要是将贵金属作为货币使用的任何地方,都采用了铸造货币的作法。。。。。

    各国政府觉察出了将这一过程抓在它们自己手中可能带来的好处,它们禁止个人铸造货币,宣布它们是唯一合法的铸造货币者。还因为货币是被整个社会使用,所以调节和安排货币不是任何个人特有的事务,虽然我并不怀疑,倘若事物不受干扰,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一类值得社会信任的劳动者,他们独有的职业就是供应金属货币,就像现在有那么一班供应纸币的人。但是,人们假设,在这一情况下也和在无数类似的情况下一样,除非立法机关制定法令,否则只会造成无秩序和混乱,政府于是僭取了铸造货币的权力。

    此外,那些被允许铸造货币者理所当然地必须是享有公众信任的人,政府通常能做到这一点——这样说是否恰当,只有读者自行判断了——或者由于政府有能力强制公众服从其法令,政府因而僭取了铸造货币的权力,它们或者享有公众的

…… 186

    货 币571

    信任,或者能使公众服从。在我看来,政府给自己规定为社会提供铸币的职责这一作法似乎缺乏其它根据。

    读者当能想起,将贵金属铸成货币,除了使贵金属能更好地适合于执行货币的功能,增加了它们的效用,并比例于化验和铸造它们的劳动而稍为增加其价值外,没有(也不能)改变存在于贵金属与所有其它商品之间的、价值的自然关系。倘若我们力图改变除了货币以外的任何商品的相对价值,我们立刻就能看出这种企图的荒谬性。例如,倘若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一头公牛换一只羊,一只羊换一顶帽子或一双袜子,人们将嘲笑政府的荒诞无稽,政府不公正的干预将会激起我们的愤怒,政府的这种法令也将受到藐视和违抗。

    对所有其它类似的商品来说,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那末在金和银的性质中又存在什么东西使它们能不受这一普遍规律的作用,并使政府能凭一纸命令就在它们与其它商品之间确立一种违背自然情况的价值关系呢?在金和银的性质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当人们确定,比如说,一块1金镑大小的金子的价值等于价值20先令那么多的银子量,或者当人们决定将金子分成小块铸成重量为若干格令①的铸币时,印在铸币上的英王头像、王室的纹章,或者不论什么被选择的其它标志只是政府凭借君主的权威意欲向社会证明上述事实。它是一种宣告:每枚金币值20先令。

    在每枚铸币上注明就某种其它商品而言该铸币的重量和价值,这种作法在从前曾是惯例,在欧洲大陆的某些国家中,仍然保留了这种良好的习惯。直

    ①英美制最小的重量单位,等于0。

    0648克。——译注

…… 187

    671第八章

    到前不久,法国的一枚金币虽然称为一个金拿破仑或一个金路易,却在金币反面告诉(或曾告诉)你——目前的法国政府已用象征法国波旁王室的百合花徽代替了关于其价值的说明——它值20枚银币或法郎。

    在英国,政府用文告通知人民铸币的价值;英王陛下的头像、王室的纹章,或者英帝国的拟人像①,或者英王乔治和龙代替了人们都能理解的清楚说明。

    当读者知道了政府没有能力改变贵金属与其它商品之间的、自然的价值关系,它们只是通过发行铸币而僭取了证明这一关系的权力,以便——如同它们所说——保护人民不受欺骗和欺诈,并且当读者更想起或被告知,一切政府都在经常利用这一权力以迷惑和欺诈其民众之后,读者当能对政府的诚实、信用和值得信任的程度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政府或者在贵金属中掺进低劣材料,或者铸出份量不足的铸币,同时却印上国家记号或其领导人半身像以证明铸币的价值未变。倘若我要陈述欧洲各国政府使它们各自的铸币贬值的活动的历史,它们力图用连最卑劣的骗子都不屑采用的诡计以欺骗其民众的活动的话,我的论述将会过于庞大,虽然我不知道在人类错误的信任的全部历史中,是否还有比这更富教益的教训;因此,我将满足于叙述一下英国的镑和便士这唯一的例子,英国历届政府都在对铸币掺进低劣材料,以致当斯密博士在撰写《国富论》时,英镑和便士只含有它们最初

    ①头戴钢盔手持盾牌及三叉戟的女人。——译注

…… 188

    货 币771

    贵金属含量的大约三分之一。

    ①但是,政府的这种作法——即:试图为其铸币规定一个不同于其贵金属含量的价值,使之就像经由斯密博士所谓的“市场的讨价还价”

    ,或者更确切地说,就像经由获得铸币和所有其它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所确定的价值那样而在我们的思想中确定下来——遭到了完全的失败。不论政府是改变铸币的名称,而铸币的贵金属含量不变;还是减少贵金属的含量或降低其质量,而保持名称不变;英国和欧洲各国历届政府试图使国家铸币按虚构的价值而保持流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不论货币本位是英国的镑,法国的里弗赫②弗罗林③。。。,还是奥地利的。。。,它们都在极短时期内贬值到按其实际含有的贵金属的价值(一点也不多)进行交换。这一事实的普遍存在证实了该规律——它在一切时间和地点在所有人们的思想中规定和决定着一切商品之间自然的价值关系——的一致性和普遍性。

    倘若在我的简短论述中讨论政府是否应具有铸造货币的权力这一问题是合适的,并且倘若这一问题值得讨论〔在我看来,它不值一谈,因为不论立法者具有什么样的意见和行动,由私人发行的纸币无疑将(甚至在比现在更大的程度。。

    上)替代金属货币〕,我想我能证明,任何国家的政府均无管

    ①为了说明我在正文中的陈述,我必须提出下列参考文献:《国富论》,第一篇,第四章;斯托契先生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第4卷,关于“银行业务”的注释;麦克库洛赫先生在《不列颠百科全书补编》中“货币”条目下所写的那篇极佳的文章。这些文章道出了真实的实际知识。。。。

    ②法国旧时流通的货币名,当时价值相当于1磅白银。——译注③奥地利旧时流通的货币名。——译注

…… 189

    871第八章

    理各该国铸币之必要,因为货币不像贵族的勋章或龙骑兵一。。

    样,它不是政府的发明和创造。我敢肯定我能说服每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没有人有如那些掌握并行使政治权力的人那样完全地和彻底地不适合这一工作的了。经验告诉我们,在所有铸造假钱者之中,没有人有如政府那样——在保护人们免受铸造假钱者之害的借口下——嘲弄人类信任的了。政府利用改变铸币而改变了一切财产关系,并且在欧洲的每一个国家中造成了比决心不屈从其权力的民众所引起的任何结果所造成者更为长久的混乱和更为多种多样的苦难。此外,供应必要数量的金锭、银锭无疑是整个过程中远比化验金锭、银锭并打印以证明其价值更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惯例,英国政府从不干预金锭、银锭的供应;它将此一工作交由私人担任,后者根据市场状况而进口或出口金锭、银锭。铸币厂只是对私人运来的金锭、银锭打上印,极欠考虑地在铸造货币而消耗的劳动上不向他们收取分文;照顾那些经营货币业务者的利益而由国家负担这笔费用。因而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说,看来保持任何国家金属货币价值稳定并在流通中保持恰当货币数量的最佳办法就是:听任金锭、银锭和铸币如同所有其它商品一样,自由进口和出口,并让一切阶级和地位的人能够自由经营,就像经营帽子和鞋子各种同等

…… 190

    货 币971

    有用的商品一样。

    ①

    在大自然的一切造就中,我们都能观察到一种令人愉快的目标的一致性,在执行该目标时从不导致冲突的和谐性,以及一种不使我们有限的理解感到任何迷惑的完备性。普遍的常则从来不曾出现任何严酷的中断:既然在社会的某一阶段中,自然条件指定了作为货币的贵金属的采用,并调节其价值和数量,则认为大自然在这一点上会停止其指示,听任与有保障的和稳健的通货有关的无数其它条件凭侥幸或经由一些有野心者的无知的臆测来调节,那就和普遍的常则前后不一致了。虽然货币有时候被假定为政治家的发明,并且比文明社会中发生的那个奇妙的联合生产系统的其它部分更需要政治家的管理,我却认为在该奇妙的联合生产系统中,没有哪一部分比货币更好地说明了下述事实,即:该系统即便在其最细微末节的活动上也是受着自然条件的调节的。我们已经看到,货币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它是自然的发明;并且贵金属乃是普遍的或天然的货币。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并且是唯一的价值衡量标准这一自然规律决定着贵金属的价值;贵金属在具有了一相对于其它商品的确定的价值后,在任何时

    ①有充足的理由使人相信,铸造货币的作法起源于个人,并且在政府加以强取和垄断以前,一直由个人经营。斯托契先生说,“在许多国家中,确定金属的重量和在其上打印是由个人经营其事。”

    “长期以来,这就是俄国的作法。”

    因此,王室铸造货币的特权——英国议会就此已发表了许多议论——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它远比发行纸币更具掠夺的味道。个人的铸造货币者永远要对社会负责;但是拥有政府权力的个人几乎在一切国家中都是不负责任的。只有他们能不受约束地欺骗社会;因而本来是不应把唯一享有特权的铸币者作为他们那帮人的诱惑物的。

…… 191

    081第八章

    候和地点所需要的贵金属的数量受调节于将要交换的商品数量,或者将要买进和卖出的商品数量。为了使贵金属能最好地符合作为货币使用的目的,必须保持掺入其它金属的一定比例,并且按照数学定理的要求,将其分成能整除的部分;尽管迄今为止,这些问题尚未成为那些探讨货币理论者或者徒劳地妄图以其法令调节货币者的研究对象。

    在探索货币起源的过程中,我已经陈述了货币的主要效用。货币经由使以物易物便于进行并促成劳动分工而有助于生产。

    斯托契先生说,“当货币代理了所有其它商品的位置时,每一个人将更易于专心致力于一独有的职业;他可以除了经由出售其自己的产品而获得尽可能多的货币以外,无需实行所有其它满足自己需要的方法,因为他有充分保证可以用货币购买每一件其它东西。”

    由于人们可以卖出小部分易腐烂的产品以获得不易腐烂的产品①,他不会想要掷掉易腐烂的产品;因而货币的使用由于防止浪费而增加了财富。一些诗人和道德家有时振振有词地归咎于货币的那些缺点,并非起源于对印有标志的金币和银币的方便使用,而是起源于人们的嗜财癖;具有嗜财癖的那些人是挥霍无度或对名利的强烈欲望的例证,是欺诈或贪婪的例证,是某些人对其他人的劳动拥有的权力的例证,货币仅仅是这些缺点的迹象、代理人和有用的工具。

    现在我再来论述一下在文明世界大部分地区采用的一种或另一种货币、即纸币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纸币分为两类,每

    ①此处即指货币。——译注

…… 192

    货 币181

    一类纸币具有极为不同的特征,并产生极为不同的结果;这两类纸币就是:由政府发行、调节和控制的纸币;以及由商人、银行业者和厂家为了商业的目的而发行和流通的纸币。

    欧洲几乎每一国的政府都在发行第一类纸币,或者由政府的行政机构发行,或者由某个银行发行,政府在强制钞票保持流通的同时,却将银行的基金拨归自己使用。在欧洲大陆,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在普遍发行其自己的纸币,以便通过这种对其民众课税的方式满足其需要;或者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一种代替物。在英国,政府借得成立英格兰银行的基金后,通过了一项法律,该法律使政府的钞票成为合法货币并免除政府以硬币支付的责任。迄今为止,英国政府按照欧洲大陆其它政府所奉行的、同样的随心所欲的原则行事。

    英国政府已将英格兰银行转变为一个发行强制的贬值纸币并使之保持流通的国家机器。我们拒绝政府享有铸造货币的特权的理由,如果用来反对政府成为任何种类纸币的经营者和发行者的话,其说服力将更能增加10倍。斯托契先生说,“政府对其纸币的支付取决于其意愿,对待政府不能像对待个人那样强制其实践其保证。”

    ①不论政府如何使其铸币贬值,铸币毕竟仍然具有某些价值,并且铸币也不能无限制地超量发行;但是不能兑换硬币的纸币是丝毫没有价值的,并且由于纸币的发行没有限制,因而它赋予掌握政府的那些人以制造灾祸的无限权力。

    这类纸币的发明已十分古老,并且其使用范围之广超过

    ①《政治经济学教材》,第6册,第14章。

…… 193

    281第八章

    了读者可能的设想。

    斯托契先生说,“纸币在第一家流通银行成立以前很久就被发明了。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我们所知的最古老的银行——直到1407年才建立起来,而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在13世纪末就在中国采用了纸币,这一范例立刻就被其远亲海合都——波斯可汗——所仿效。

    但是,由于纸币在他们各自国家造成了巨大混乱,两人很快都废除了纸币。“斯托契先生继续道,”我并不因此试图证实纸币乃蒙古人所发明;恰恰相反,这一发明是如此轻而易举,以致可能在此以前很久,纸币就已被采用。“他补充说,”自那时以后,中国政府再次在其领土内采用纸币,我就收藏有一张中国纸币。那是一位俄国旅行家从中国返回后给我。。

    的。“

    ①从斯托契先生的著作还可看出,纸币在土耳其好像也得到了采用。

    由此可见,在极为广泛的地区并长期以来就在使用由政府发行的纸币。关于这类纸币我只指出,发行这类纸币的唯一目的就是:偷偷摸摸地和欺骗性地向人民征税。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和一场祸害;从纸币被鞑靼强盗忽必烈发明——它是蒙古人掠夺性的有价值的产物——时那一时期开始,直到英国议会上届会期通过一些法案或本届会期批准财政部国库券的发行时为止,在任何时候由政府发行、管理或控制的纸币都和最初的纸币一样,并且在任何地方由一切国家所发行的纸币也都和中国和波斯的纸币一样,乃是造成无数混乱的根源。

    ①《政治经济学教材》,第4卷,注16。

…… 194

    货 币381

    商业纸币是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在特定时期支付一定数额货币的期票也许是商业纸币最古老的种类,并且必然几乎早在发明书写和开始贸易时就被采用。进行长途航行的商人或计划一项大规模方案的制造商,需要在其产品能投放市场以前维持其生活并继续其工作。他于是要赊购他每天需要的货物,或借入购买这些货物的货币,允诺在某个特定时间或当他自己的产品售出后进行支付。人们是愿意向他提供这种贷款的,因为他未来的产品是他进行支付的唯一手段,并且事实上是用来交换他眼前需要的货物的唯一商品,因而也就自然是他眼前需要的货物的唯一市场。这或许就是期票的起源,即便是最完备的期票形式,也仅仅是对需要不同生产时期的商品的交换而言的小巧发明(就像金属货币一样)

    ;没有这样的发明,许多商品就永远不能构成彼此的市场,从而将永远不能被生产出来。但是人们认为,期票主要是那些为期很长的商业经营所造成,这些经营需要经年累月才能生产出产品并投放市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没有这种现象。

    虽然名义上是用货币交易,但是实际上一切贸易是一商品和另一商品的交换。伦敦商人在葡萄牙的波尔图购买若干密尔雷斯①的酒,而葡萄牙商人则从伦敦定购若干英镑的布匹;但是实际上是酒在补偿布匹,布匹在补偿酒。葡萄牙商人为了取得一定的适当报酬,从本国酿酒商接受一张从伦敦进口商收进酒款的票据;而伦敦商人为了取得一定的适当报酬也从本国布匹制造商接受一张从葡萄牙进口商收进布款的

    ①1911年以前葡萄牙流通的金币。——译注

…… 195

    481第八章

    票据;利用这样一种票据,两国商人可以无需利用货币即能支付其本国的债权人。

    收进这样一笔款项的票据叫作汇票。

    由此可见,实际上是用布匹对酒进行以物易物,货币只是用来计算每种商品的价值而并未用来进行交易,甚至并未用来实现支付。

    很明显,这种票据或汇票并不限于在政治上说属于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支付;它也能用于在同一国家不同个人之间进行支付。为了使汇票的开出人能为支付汇票作好准备(这主要取决于他的销售或完成其产品的情况,也是基于这一情况才给予他信贷的)

    ,汇票都是开在某一特定时期或该时期以后进行支付。就像期票一样,汇票具有一预定的支付清偿期限,汇票通常代表正在发往市场的在途商品。

    那些接受未到期的期票或持有未到期的汇票的人可能在他们缺钱的时候需要进行购买或支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将以其信用为担保而将期票或汇票转让其债权人,因为期票或汇票的开出人的信用已经保证了对它们的支付;这样一来,那些期限长的期票和汇票在它们最终被支付前,将在许多人之间进行转手,成为完成多次支付的手段。

    一般说来,一切真正的商业期票和汇票均开始于一有充分根据的期望:通过商品的生产或销售,在随后的某个时期将具有承兑或对它们进行支付的手段。至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对它们进行了如期支付,它们于是也就终于被公认具有它们使持有人有权在一定时间或地点得到的该笔款项的同等价值。只要它们得到了人们这样的公认,只要它们能处于流通之中或进行转手,它们就在完成着货币的一切功能。

…… 196

    货 币581

    伯吉斯先生说,“汇票早就不再仅仅是一种完成国与国之。。

    间商业交易的工具了,国内汇票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流通中越。。。。

    来越大的一部分;由于在小额款项上的高印花税率,它们已经不再像30年或40年前那样被制造商普遍用来支付10英镑以下的小额款项。

    超过10英镑价值的汇票现在已和英格兰银行的钞票同样圆满地形成了货币的一部分。它们被用来支付矿石(制造业使用的一切种类的原料)

    、支付食品制造业或服装制造业的一切主要产品,最近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甚至被用来支付工资。倘若英国北部的一位屠宰商购买牲畜,他将部分地用汇票、部分地用地方银行的钞票进行支付。倘若一位面粉厂主购买谷物、或者一位食品厂主或面包厂主购买面粉,他们也用同样办法进行支付。倘若一位约克郡的羊毛买主购买本郡的、或诺森伯兰郡的、或林肯郡的农民的羊毛,他将部分地用汇票、部分地用地方银行的钞票进行支付,或者有时候完全用前者、有时候完全用后者进行支付。一般来说,在约克郡和兰开夏的制造业区,没有人会不用后来日期的汇票支付超过10英镑价值的任何商品。

    现在这种作法在北部和中部各郡已极为普遍,在其它地区也在不断增加中。“

    ①

    “在兰开夏和部分约克郡,一张期限为3个月的汇票——这种汇票几乎占了全部汇票的一半——被认为是一种货币支付。”

    ②伯吉斯先生接着又对处于不断流通中的这种汇票的总

    ①“亨利。伯吉斯先生写纷G。坎宁阁下等人的一封信”

    ,第19页。

    ②同前,第24页。

    此信显然出自一位熟悉英国各商业区的人士之手;我觉得其中陈述的各节是值得读者信任的。

…… 197

    681第八章

    金额进行了某些推测。他进行推测所根据的资料看来是可靠的,他断定处于不断流通中并不断完成着货币功能的这种汇票的总金额不少于英币3亿镑。

    不论上述论断是否十分精确,任何对目前经营商业的方式——在这一商业的和有进取心的国家中,制造商、商人和交易人所发行并使之流通的汇票和期票现在的确已构成了流通媒体(也即用于进行买卖的手段)的、占压倒优势的绝大部分——哪怕只是一知半解的人都不会对该论断产生怀疑。

    这类货币具有相对说来较为现代的起源并发展得如此迅速,以致政府除了对汇票和期票征收印花税而外,还来不及考虑管理其发行的问题;因而我们大家都充分了解:这一有价值的工具并非立法的产物。人们甚至怀疑,是否具有这种可能性,即:在不产生不能容忍的对私人商业的干预的情况下,经由法律管理它或控制它。不论少数自以为是的人——他们称他们自己为国家,他们也具有一批称他们为国家的群。。。。

    众(这些群众的愚蠢正如其主子的自以为是)——是否批准商业纸币的发行;不论他们是对商业纸币的发行不加限制,还是限制其发行一定的数量,在每一个具有相当人口和勤勉的国家中,纸币必将成为流通的主要部分。它在一切国家中得到了发展,因为文明世界的每一部分都在采用它,它不受立法机关的控制,后者对它几乎一无所知;看来纸币与金属货币同样是逐步改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纸币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金属货币,并且看来几乎已经注定将完全取代后者。纸币是否可以取代金和银,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采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这不是某些人或立法机关有计划的安排;

…… 198

    货 币781

    它也不是某些鲁莽的设计者的方案,它是在实践中被发现并经一致协议:绝大多数交换可以(而且实际上已经)不用金属货币而予以完成。在社会发展中从而可将金和银这种昂贵的商品省掉,这样一来,单是在英国,为了保持处于流通中的、数以百万英镑计的贵金属货币所必需的全部劳动,由于商业纸币的巧妙发明而得以转用于生产适合于满足我们肉体的需要或增加我们的享受的其它产品。

    由银行业者发行的期票通常被称作钞票,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商业纸币。严格地说,在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中,它并不比任何其它种类的商人的期票或汇票更值得加以考虑。它总共(包括英格兰银行的钞票和所有私人银行业者发行的钞票)不超过英国商业纸币的六分之一。为什么私人银行业者发行的钞票受到了政治家如此独特的注意,并且为什么它会成为如此众多的指责的对象,而每一种其它种类的纸币(特别是经过政府批准的纸币,它是一切纸币中的最坏者)却没有引起注意,甚或受到赞扬,这不是用任何科学原理所能解释的。但是这却是事实,所以我打算极其扼要地说明一下私人银行业者的起源和效用以及由他们发行的钞票;通过我的扼要说明,我们也许能够懂得他们乃是庞大的社会生产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他们不是立法的产物,因而他们不需要以任何方式或在任何程度上受调节于立法者。

    除了那些由政府特意成立的银行(比如圣彼得堡的纸币银行和斯德哥尔摩银行)以及由政府招股组成并批准的银行(比如英格兰银行)而外,很清楚,一个像银行业者这样一种商人的出现,并不比像农民和商人这样一些不同阶层的出现

…… 199

    81第八章

    能更多地归因于立法机关的任何法令。随着人口的增多,劳动分工扩大了,一部分人于是专门经营货币,就像另一部分人专门经营酒或专门经营棉纺织品一样。

    随着贸易的扩大,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部分之间的交换变得更为经常,并且许多笔货币或汇票的交易成为必然现象。这类事务乃由那些专门经营货币的人士进行办理。结果,人们很快发现,雇用他们来结算居于不同地方(甚至居于同一地方)的商人之间的一切帐目,十分方便。通过此项职业而使他们形成的广泛联系,使他们比任何其他人更了解商业的特征以及每个商人和制造商的信用,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贷出资金;而多数有钱可供出借的人也都为了这一目的而将钱放在他们的手中。他们于是成了(现在也仍然是)向那些从事有益事业——其产品不能立即投放市场——的人提供货币或资本的主要代理人。这样也就出现了一种叫作银行家的人,他们现在仍然十分重要,并且长期以来就是极为有用的劳动者。通过观察下述事实:在欧洲的每个部分都可发现他们,一切种类和一切地位的制造商和商人都在自愿地雇用他们,我们就。。。

    会对他们的效用确信无疑了。他们最早出现于意大利,接着出现在世界上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