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刚经持验录-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舌如金石
明朝相城地方,有位皮工,名叫严江,中年时辞去工作,到佛寺担斋饭,专心修持金刚经,并念阿弥陀佛,声不绝耳。
到了六十多岁,忽然断食一个月,平日只饮水数杯,向别人说:‘我在某日某时去。’届时,他更衣沐浴后,跏趺坐化,焚化得到舍利子数合,舌头坚硬如同金石,用手敲它,铿锵有声,这是正德三年的事。
五公卿富贵不能比
明朝天启初年,京师正阳门,有一位老军人,看守一间舡铺,鳏居无子,每年可领到十石米粮,他留存四石供日常食用,将剩余的六石变卖,购买薪柴蔬菜等,闲居无事,每天焚香诵金刚经。
当朝的宰相韩爌,每次身穿锦衣,乘坐大轿,前面有随从开道,浩浩荡荡的经过那儿时,一听到老军人的诵经声,往往慨叹说:‘他要诵经很容易,而我却很难,我享受不到他这个福分。’
老军人后来活到七十三岁,无疾而终。虽是炎热的六月,尸体却毫不臭秽,更没有飞蝇聚集,京师里的贵人看了都惊奇赞叹,大家出钱为他择地安葬。
韩公素称贤能,他的话可说真实不虚。处于太平盛世,不求闻达,又能无事一身轻,得自由身,所得足够一身温饱,乃是人间仙福,更加持诵金刚经,修最上乘法,为出世正因,岂是一世的公卿富贵所能相比?
六幢幡来迎
薛严,唐朝人,任忠州司马,平日蔬食长斋,每天念诵金刚经三十遍。
七十二岁临终时,看到幢幡华盖来迎接,他的妻子崔氏是御史安俨的姑姑,亲见薛严随著幢幡华盖,冉冉升天飞去,叫他都不应,全家都闻到异香。
七般若一日之功
颜光裕,明朝人,世代以儒为业,有一天随同乡里的士绅耆宿,到金刚会听经,甚为惊叹敬服,极想参究金刚经的意旨,可是因为赴试未能如愿。
后来任职太和县,有一天生病,梦见两位青衣人把他拘进阴府,景象幽晦,森严凄惨,冥吏告诉冥王说:‘光裕阳寿已尽,生前好杀,喜食牛犬之肉,罪业深重。’
这时,即有无数生灵前来索命,冥王将光裕判入镬汤油煎,牛头鬼卒用刀叉将光裕叉入滚沸的油鼎内,看到光裕全身覆盖著莲华,滚沸的油鼎,顿时冷却。
冥王合掌,命冥吏查看善恶簿,告诉光裕说:‘你有持诵般若一日之功,才有这个金刚不坏之身,所以增延你的寿禄,希望你回去之后,多劝世人持诵。’
光裕已经死去七日,还阳后,每天课诵不停,并刻印金刚经六千卷施送,任官至大参。七十岁临终时,里巷的人都闻到异香,光裕再三嘱咐说:‘你们务必广为流传下去,嘱咐世代的子孙,受持这卷最上乘的金刚经。’言毕而逝,这是光裕六十六代孙,伯廉博士亲口所说的。
八鱼求报应
李元宗,宋朝荆州江陵县人,他的女儿十三岁时,梦见一位梵僧告诉她说:‘你很有善根,何不持念金刚经呢?世间善男子,善女人,每天如果能够净心诵一卷,现世中可以增加福寿,享世寿百年,命终即生天界。若能究竟般若,可以直登涅槃彼岸;如果未达经意,死后阴府也不能拘录,可以投生富贵之家,享人间福报。’她深信此话,从此每天诵金刚经三卷。
芳龄二十四岁,仍不愿出嫁。后来罹患伤寒,过了三天才死,死后被打入冥府,冥王审问之后,知道她未尝造罪,看见她头顶上有佛相显现出祥光,于是就放她还阳。
临行时,冥王嘱咐她说:‘你有般若功德,所以放你还阳,你的父亲所造的杀业极重,所以先减寿二纪,不久之后,就要追来对证,你的父亲常常把活鱼切脍,现在已有七千余尾来诉冤索命,你回去问你父亲,是不是晚上梦见自身落入网中,白天醒来就觉得头痛?这就是鱼求报应的缘故。’
她苏醒以后,遂将此事禀告父亲,元宗大惊,答说确有其事,心里非常害怕,就偕同女儿前往天宁寺忏悔,以斋饭供养一百位僧众,并且断除荤酒,亲手敬书金刚经四十九卷。
有一天晚上,元宗梦见数千青衣童子向他礼拜说:‘我们被你所杀,已向冥府诉冤索命,现在蒙你写经的功德,藉此善力,已经超离苦趣,要投生善道去了,你我的仇冤已经化解。你因写经的功德,可以增寿。’
从此以后,元宗持诵金刚经更加虔诚,活到一百二十岁,无疾沐浴而逝。
九预知终期
明朝朱文恪公国祚,万历年间任职编撰,天启年间拜大学士,自奉澹泊,每天必定持诵金刚经,他曾向儿子说:‘我生平不计较荣枯,顺逆一如,这是我得金刚经中“无我相、无人相”两句之力。’他又经常向邻里解说经中大意。
天启甲子年十月廿五日,预知终期,端坐而逝。死后鼻中玉筋双双下垂,历经数个时辰之久。
十肉身不坏
唐吴氏,清朝济宁人,客居松江,性情本来很暴躁,不能容忍别人。四十三岁那年,开始持长斋,每天在小楼持诵金刚经。
六年以后,四十九岁时,忽然告诉别人说:‘我某日要去了,经上说金刚不坏身,我去后可留身三年,才能证明经言不虚。’说罢而逝。
三年后起龛,身体果然没有腐坏,顶上头发长了半寸,提督梁公为之建庵供奉。
十一不被冥司所管
明朝崇祯年间,嘉兴府角里街,有个名叫施峄阳的人,他和东塔寺有恒和尚私交很好。峄阳年已六十五岁,虽然体弱多病,每天仍跪诵金刚经数卷。
丙子年正月初八,诵经尚未完毕,忽然暴毙,三天后快要封棺时,忽又还魂说:‘我以诵经的功德,不受冥吏所管,留在地藏菩萨处,菩萨以我诵经尚未完毕,特别放我回来补诵,但我气息奄奄,不能自诵,须请有恒和尚替代,别人代诵没有用。’
刚好有恒和尚因事外出,等了一天,有恒和尚回来以后,峄阳跪听有恒和尚补诵完毕,举手向他致谢,然后一笑化去。
十二诵经坐化
钱永明,明朝绣水人,夫人张氏,信佛虔诚,每天纺纱织布时,持诵金刚经十遍,作为日常功课。
有一天,张氏在织布时,诵到‘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时,忽然停止工作而合掌,她的儿子及媳妇觉得非常奇怪,叫她也不答应,走近一看已闭目坐逝。这是万历庚申七月四日的事。
十三如愿延寿
何轸,唐朝人,娶妻刘氏。刘氏年仅二十六岁,他们夫妻恩爱,感情融治,育有一男一女,男的两周岁,女的仅一周岁。
有一天夜里,刘氏梦见自己到了冥司,冥吏判决她只能活到春天三月。醒来后屈指一数,仅存半年的寿命,为此忧惶不已,不停的哭泣。丈夫及家人都觉得奇怪,问她为何无缘无故的哭泣?
她含著眼泪说:‘我梦到了冥司,冥吏判我仅存半年的寿命,我没有什么遗憾,最令我伤心哀痛的,就是从此这两个儿女,将失去依靠,我怎能放心得下?’丈夫及家人虽然心存疑虑,但亦爱莫能助。
隔了数天,刘氏忽然省悟,遂断除荤腥,延请画工绘制一幅佛菩萨的圣像,虔敬的礼拜供养,日夜在佛前持诵金刚经,每次诵毕,都回向祝愿说:‘惟求诸佛菩萨慈悲,让我能增延世寿,若能活到四十五岁,将儿女抚养长大,并为他们完婚出嫁,那我死而无憾了。’
到了次年三月,竟安然无恙,于是更加精勤持诵,礼拜供养。
她三十八岁那年,为儿子完婚,四十三岁时,又将女儿出嫁,完成她多年的心愿。
太和四年冬天,恰好满四十五岁,她将多年积蓄资财全部舍入佛寺,为善已毕,告诉所有亲友说:‘我的死期已至。’何轸以为她被鬼魅所缠,不肯置信。
那年的除夕,刘氏亲自延请高僧到家中,在三宝面前,授她八关斋戒,然后沐浴更衣,独居一室,跏趺而坐,高声诵念金刚经。诵毕,寂然无声,儿女及所有的亲属进去探视,看她已经坐化,面貌尚栩栩如生,顶上灼热烫手。远近见闻的人不论僧俗或善男信女,无不对她崇敬万分,赞叹稀有难得,很多人因此而皈依三宝。
她的丈夫何轸,依照僧礼予以安葬,塔在荆州城外北边。
十四金刚般若波罗蜜
王德用,明朝绍兴天乐人,他的妻子陶氏不信佛法。
隆庆己巳年间,有一天,陶氏病危,看到鬼卒告诉她说:‘你的阳寿已尽,生平不做善事,应当堕入恶道。’鬼卒的话刚刚说完,陶氏就看到地狱诸相现前,受刑的人不可胜数,各种惨状,使她悚然心惊,呼叫她的丈夫说:‘地狱现前,你要想办法救救我。’
这时,陶氏忽然想起邻寺的长老每天诵经,而且依稀记得‘金刚般若波罗蜜’七个字,于是猛力诵持,念了数千声,蓦然间,地狱景象就隐没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家人看到有五色光明从她口中吐出,陶氏闭目而逝。这时空中有声音说:‘陶氏免堕地狱,已经往生善趣了。’
这件事很快地传扬开来,大家争相走告:‘经题七字,得脱沉沦’。
十五诵经不可怠慢
明朝嘉兴府,王载生居士幼年的时候,曾经看到报忠坊有位姓范的仆人。他肩膀担著菜走过市场,每次口中都喃喃有辞,并看到他每天早上起来,必定先在佛前焚香,跪诵金刚经数卷,然后外出工作,晚上必赴金明寺的佛殿,礼佛回向。
范姓仆人的生活勤俭,途中如果看到待杀的鱼禽等动物,他都出钱买去放生;遇有行乞或贫病的人,也都尽力的去帮助他们。
他的主人想出钱帮他娶妻,却为他所拒。最后主人顺应他的要求,让他剃度出家。他在寺中辛勤的工作,凡是禅堂中的一切苦役,他都尽力而为,从来不说疲倦。
有一天,他忽然感到身体不适,告诉大众说:‘我过去生中因为诵金刚经怠慢,所以今世罚作奴隶,现在期限已满,要往善地受生了。’说完而逝。
十六白鹅听经
明朝万历初年,侍中钟复秀、徐遵寿二人都住在京城罗家巷,那边有别院净室数间,二人联座持诵金刚经。
钟家饲养了两只白鹅,每当地们诵经念佛时,白鹅都昂起了头,好像在听经的样子,行为举止都跟随著木鱼声。
数年以后,两只白鹅同时面对经案立化。钟、徐二公将它们葬于净业寺的后面,称之为‘听经鹅冢’。
十七烦恼本无,我相谁恋
明朝万历年间,王方麓,金坛人,官至右都御史。病重弥留之际,神情非常烦躁,他的儿子肯堂见状,向他进言道:‘您平日存养的功夫,此际正可得力,愿您澄心听孩儿诵念金刚经。’方麓点头答应,当肯堂诵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时,方麓微笑的说:‘烦恼本无,我相谁恋?’遂合掌而逝。
古德有云:‘至人念念定慧,临终安得而乱;凡人念念而散乱,临终安得而定。’
方麓先生,修行多年,存养有素,病重弥留尚不能免于烦恼,然而一拨便转,其平日致力涵养由此可见。修行之事,既非一朝一夕可以有所成就,所以必须及时努力,我们应该切记:‘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肯堂于父亲弥留之际,并未手忙脚乱,从容不迫的劝亲听经,若无此胜缘,岂不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了吗?
俗情在亲人弥留时,往往嚎啕痛哭,不但对彼无益,反而有损,令人兴叹!此皆因未能深明佛法所致。肯堂洞明佛理,实堪为人子者所效法。
又宋朝欧阳文忠公临终时,召诸弟子前来,告诫他们说:‘我年少时以文章成名于世,极力排斥佛教,近来研究佛法,颇能深入堂奥,正要勤修研究正法,不料时不我予,竟然抑郁而没,抱憾终身!你们要互相勉励,切勿蹈我覆辙,后悔莫及。’随即叫弟子到附近佛寺借华严经,文忠公亲诵八卷,安然坐逝。
十八鸭葬婆
廖等观,任职善化知县时,县内有一位年老的妇人,每天持诵金刚经,白天在街上向人乞食,晚上住在山边。
有一次,好几天都不见她外出行乞,有一大群鸭子吱吱喳喳地聚集在她住的地方,人们急著前往观看,原来这位妇人已经抱经而化,很多的鸭子衔土来覆盖她的身体。大家称之为鸭葬婆,这件事记载在湖广通志上。
十九端坐迁化
普光寺栖玄法师,自幼勤修苦行,经常讲诵金刚经。龙朔二年冬,他在寺内端坐迁化,神色俨然不动。这件事传闻于天子,天子非常嘉许他的成就,下诏表扬:‘普光寺栖玄法师,德行高洁,道俗同钦,今既坐化,宜用三品官员之礼厚葬,并给鼓吹一部。’全城善男信女都聚集来观看这次盛况。
二十跏趺坐化
明朝崇祯年间,谭工部贞默的母亲严太夫人,持家有法,督策诸子,明理尚义,虽是富贵中人,但仍布衣蔬食,不崇尚奢靡华丽。而且笃信佛法,朝暮礼诵金刚经及妙法莲华经。晚年时,更是每天持华严一卷,并为子媳讲解大意。
她生平很少患病,有一天偶得微疾,自知时至,这时正值壬申暑月,她更衣沐浴,礼拜诸佛并祝祷说:‘我一生敬佛,果有佛缘,当令遗体气息不秽。’随著跏趺端坐,合掌而逝。
死后七天,颜面尚含笑如生,停尸后没有一只飞蝇,且有香气飘拂,所有吊奠的人,莫不赞叹她的成就及佛法的灵异。谭工部自己撰写了一篇传记,用来纪念他的母亲。
天下最珍贵的奇珍异宝,尚且有人视之为‘身外之物’,惟有这数尺色躯,任何人无不刻意地加以修饰,晨夕濯水焚香,拌鲜花、戴金饰、穿锦衣,极尽所能来润饰这个色身,从来不觉得浪费或厌倦。如果这个色躯得以长留在世,庶几不负初心;可是一旦无常到来,顷刻间则臭秽不堪,岂不可悲可叹!
谭母临终时嘱咐的几句话,才是真正爱身的榜样,此不独闺阁女子应当奉行,即使是须眉丈夫,也宜顶礼效法。
二十一现大人相
马其昶,字通白,安徽人,民初的文学大家,平生著述很多。起初仅研究儒学,不知佛法。近十余年来,才知道佛法的精深博大,以及佛法中许多不可思议的事迹,因此开始归向佛法,研习内典。他每天持诵金刚经,兼持佛号,发愿往生西方。
他的第三女儿名叫君干,人很聪明,通达文理,颇有古时才女的风范,深得其父宠爱。她肄业于上海务本女塾,对于提倡女学,不遗余力,曾受北洋大臣袁公之聘,在天津创设女子师范学校,后来为了增广见闻又游学日本,唯对佛法没有丝毫的信仰。
其后,她嫁给方时简,产后不慎得病,全身的痛楚难以忍受,通白看她痛苦的样子,不禁产生怜悯之心,于是对她念诵金刚经,她一听闻诵经的声音后,身心立刻觉得安乐,等到诵经的声音停止,她又感到浑身痛苦,通白于是为她彻夜念诵。
过了很久,君干突然起身端坐,并请父亲停止诵经,看她的样子好像已经痊愈,她说:‘我对于金刚经所说的道理,已能完全领悟,如今我要现大人相,广说无生法,希望一切见闻的人都能同种善根。’
她又说因为家中过于狭窄,想要到医院静养。当时,通白与其女婿租屋居住在京师,住的不够宽敞幽雅,通白遂误以为她真的只是想换个环境而已,遂命女婿方时简送君干到德国医院,替她找一间幽雅宁静的病房。
抵达医院,俟一切安置妥当后,君干便叫她夫婿以及医院的人离开病房,然后她就合掌坐脱了。
我们观看君干坐脱的方法,对于生死之间,是何等的潇洒自如!这与庞居士的女儿灵照,以日蚀诓骗她的父亲离开,然后她登上父座,合掌坐化,两者临终的行仪又有什么区别呢?
通白有位门生,名叫李木公,素不信佛,听到通白说出此段因缘之后,全家皈依三宝,正如普门品所云:‘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我们仔细思惟,马君干何尝不是为我们现身说法?
二十二趺坐而逝
瑞雪崖,明朝黄严人,幼时受秋江湛公剃度,在新城山留庆院修行,持律严谨。他每天以持诵金刚经为常课,并且善于瑜珈,如遇道俗请他礼忏法事,他必定恭敬虔诚,对于他人的供养从不计较厚薄,就算毫无供养,也不在意,下次来邀请他,他仍然高兴地前去,丝毫不会现出不悦的样子。
洪武辛亥五月,正值夏天,他偶得微疾,沐浴更衣后,书偈趺坐而逝。荼毗时火星中迸发出微光,毫无烟气火焰,并获得很多舍利子,时年八十三。
第三篇得长寿
一专持劝化的楚石和尚
明朝正德年间,南岳有位高僧,名叫楚石,博通三藏,平日专持金刚经,如果有人向他求法,不论对方贤愚贵贱,他都大声地说:‘努力受持金刚经吧!’楚石到了一百七十一岁始坐化。
跟他同时的有白藤和尚、无极和尚,也是专门劝人持诵金刚经。白藤活到一百三十岁,无极活到一百二十四岁。
二烛光离地三尺
陈国宝,唐朝人,他的夫人是芮公宽的姊姊,虔奉佛法,平日持诵金刚经。有一次,她正在诵经,仅剩一两页,即将诵毕,忽然觉得头痛起来,无法继续念诵,到了晚上痛得更厉害。她惟恐因此死去而不能将经诵完,遂命婢女去拿烛火,但是火种已灭,婢女空手而回,夫人见状,叹息不已。
这时,全家人忽然看到厨房中有烛光自动移动,并没有人拿著,烛光离地三尺渐渐穿过厅堂,直入夫人卧室,宛如白昼一般。夫人十分惊喜,赶快取经诵毕。
一会儿,家人取得火种,烛光即灭,夫人的病也痊愈了,从此每天虔诵五卷。
芮公临终时,夫人前往省视,芮公说:‘五姊以念经功德当得长寿,并可受生善道。’
后来夫人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三鬼使献策
唐朝麟德元年,窦德元官拜宗正卿,奉派为扬州按察使,要坐船渡过淮河,驶离岸边不久,看到岸上还有一个人在等船。当时已是日落时分,岸边已没有渡船,窦德元看那个人脸色憔悴,心里很怜悯他,于是命人将船驶回岸边搭载他。
航途中,德元开始用饭,也分给他一份。
抵达岸边后,德元骑马,那个人跟随在后,走了几里路,德元看那人似乎不肯离去,就问他说:‘你是谁?为什么还不走?’那个人回答说:‘我是鬼使,奉命到扬州追窦德元。’
德元一听大惊,立刻下马,跪在地上,向鬼使叩头,说:‘我正是窦德元,求你指示方便,务必替我想个求生的办法。’德元边说边哭,再三的乞求。
鬼使想了一会儿,才说:‘刚才承蒙你怜悯搭载过河,又蒙赐给食物,这份盛情使我感动,所以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倘若你念诵金刚经一千卷,就可以免除此厄,等你念满千卷后,我再来通知你。’
德元到了扬州,面临生死关头,不敢懈怠,马上开始诵念金刚经,日夜不停的持诵。
过了一个多月,德元念完一千卷,鬼使又来了,告诉德元说:‘你诵经已经满一千卷,再也不必担忧,我现在就带你去见冥王。’
德元跟随鬼使进入冥府,看到一位身穿紫衣的人,走下台阶向他拱手作礼说:‘你诵金刚经一千卷,有大功德,现在还不是来的时候。’遂放德元返阳。
德元醒来之后,才知道已经死了一天。一会儿,鬼使又来,向德元乞求食物及纸钱,德元马上命人拿饭菜请他,并烧纸钱。
德元向鬼使询问一生的官禄,鬼使说:‘你以后将改任殿中监,次任大司宪,次任太子端尹,次任司元太常,次任左相,享寿六十四岁。’
后来果如其言,德元并将此事奏闻高宗,高宗并下诏,命令群臣诵金刚经。此事系德元的曾孙,在梓州亲自向孟献忠述说的。
四一念恻隐得延寿之法
唐朝天宝年间,有一位张姓御史,已佚其名,奉派出使淮南,拟渡淮河,船将要驶离岸边时,从后面奔来一位黄衫人,自称有急事请求搭船,船夫不肯,并出手殴打。
张御史见状马上制止,向船夫说:‘让一位老百姓顺便坐船渡河,又有何妨?’不仅让黄衫人上船,又亲自拿船上剩余的食物招待他,黄衫人面带愧色地向张御史致谢。
渡过淮河,抵达岸边后,黄衫人向张御史辞别,分路而行。
一会儿,张御史到达驿站,看到黄衫人已经候在驿站门口,未免有点憎恶,心想:‘我刚才已经让你顺便搭船了,你又来干什么?’
黄衫人向张御史说:‘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但不能让左右听到。’
张御史屏退左右后,黄衫人才说:‘我是鬼使,奉冥司之命前来抓你,本来刚才渡河之时,就应将船翻覆,让你溺死于河中,但蒙你厚意相待,不敢忘恩,所以不忍骤然下手,但是,最多也只能再让你多活一天而已。’
张御史一听,惊骇不已,立刻跪下向黄衫人求救,请他无论如何也要想个办法解救。
黄衫人说:‘你如果能够在这一天的期限里,转诵续命经千卷,就可以延寿。’说罢遂离去。
走到门口,黄衫人又回头告诉御史说:‘你知道续命经吗?就是人间的金刚经。’张御史又问:‘今天已经这么晚了,我如何来得及念满千卷呢?’黄衫人说:‘只要有人转诵的都可以。’张御史便向黄衫人再三地致谢。
送走了黄衫人,张御史立刻召集所有的属下及附近百姓,约有数十人,大家聚集转诵金刚经。
直到次日晚上,终于念完一千卷,诵毕后,黄衫人也在这时来到驿站,向张御史说:‘你已经可以免死,但是要跟我到冥府谒见冥王。’众人看到张御史跟随黄衫人而去。
张御史入见冥王后,禀告冥王说:‘我已诵读续命经千卷,是否可以延寿?’冥王命典吏勘验,经查属实,合掌赞叹说:‘功德不可思议,可以延寿十年。’张御史遂得返阳。
五却鬼延年
王陀,唐朝人,任膺扬府果毅,颇通佛法。有一天他染患重病,知道这是宿世罪业,遂断食荤肉,发心持诵金刚经,每天五遍。
后来又染瘴疫,亲见鬼使要来抓他,王陀赶紧诵经,鬼使听他诵经就退了回去,不敢逼近。他继续念诵,鬼使远远的对他说:‘冥王命我来追你,你且暂时停止念诵。’
王陀刚一停止,就昏迷过去,胸闷欲绝。这时,又来了一位鬼使说:‘他是念经人,冥王下令暂且放他六个月。’
王陀苏醒以后,倍加精进,不敢懈怠,日夜不停地念诵。经过六个月,一直未见鬼使再来。有一天晚上,他听到空中有声音说:‘王陀!你以持经的功德,可以享寿九十。’
王陀的哥哥因病去世,几天后,王陀看见哥哥告诉他说:‘你要努力读诵金刚经,救我地狱之苦。’话未说完,看见一个人将他的哥哥推入地狱。王陀恐怖万分,疾步走回家中,有六只羊挡住去路,不让王陀过去,王陀立刻诵金刚经,他看到羊只逐渐缩小,诵经完毕,所有的羊也就消失不见了。
返回家中后,即为哥哥诵经五千遍,救拔地狱之苦。王陀又广劝大众持诵金刚经,自己也持诵不辍,后来果然活到九十岁才去世。
六续命经
明朝嘉靖年间,归安茅鹿门的佣仆,名叫冯勤,他曾经遇到一位相士,断定他会早夭,因而忧虑不已。
他向一位老和尚请教如何才能延年益寿?
老和尚说:‘如果是卑下的人,无力积德,可以拾焚字纸,并且念续命经,这样就可避免夭折。’
冯勤问道:‘何谓续命经?’
老和尚告诉他说:‘续命经就是金刚经。’
冯勤闻言大喜,向老和尚拜谢,立刻付诸实行,他准备了竹夹子及竹笼,打算沿街拣拾字纸。
从此,他白天走遍大街小巷,将路上秽恶的字纸,拣取置放于箱中,洗涤干净后,晒干焚烧,烧存的纸灰,包妥丢到清流水中。他做得很仔细,纵然只字片纸,也不敢疏忽遗漏,晚上则跪诵金刚经一卷,并且回向。
冯勤天天如此,习以为常,后来他渐渐知书,略通文义,鹿门对他也尊敬有礼。冯勤的家道逐渐丰裕,育有二子四孙,享寿九十五,无疾而终。
七善神拥护
魏恂,唐朝钜鹿人,曾任博州司马。神龙年间,加三品,官拜右监门大将军,平日持诵金刚经。
这时,京城有位名叫蔡策的人,暴死几天后又苏醒过来,他说:‘我被冥官审讯时,看到一位鬼使回禀冥官说没有追到人,冥官要鞭打鬼使,使者说,将军魏恂受持金刚经,有很多善神拥护,围绕数重,追他不得,并不是故意纵放。冥官又换了别的使者前去,回来禀告的话仍是一样,追魏恂之事遂告作罢,冥官与鬼使同声赞叹。’
魏恂知道这事以后,从此更加精进持诵。
八阶下停刑
唐朝时,江陵开元寺般若院有位和尚,法号是法正,每天持诵金刚经二十一遍。
长庆初年,他年已六旬,有一天病死入冥间,冥王问他:‘师父生平作何功德?’法正回答道:‘经常受持金刚经。’
冥王一听肃然起敬,向他拱手作礼,请他在绣座念经七遍,冥间的侍卫们合掌静听,阶下也停止行刑,冥王特别走下台阶说:‘上人增寿三十年,希望你勤诵不辍,命终必能出离生死。’
冥王派一位冥吏送他返阳,他走了数十里,看到前面有一大坑,深不见底,冥吏从他背后将他推入坑中,于是就醒了过来,已经死去七日,唯有面部未冷。
荆州的常清和尚,亲眼看见他复活,直到八十多岁仍然活著。
九一分功德祝庇冥司
董进朝,唐朝人,时常持诵金刚经,并祝祷说:‘愿以一分功德,回向祝庇冥司。’
有一天晚上,月色皎洁,他站在城上,看到四个身穿黄色衣服的人,聚集在城下谈话,他听到自己的名字,好像是要被追捕的样子。他们互相说:‘董进朝常持金刚经,并以一分功德,祝庇冥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