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孙膑兵法-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4)  貍,野猫。
    (35)  左右之和,指军阵的左右两翼。
    (36)  三声,指军中金鼓笳铎的声音。
    (37)  五彩,指各种颜色的军旗。
    (38)  号声,号令之声。
    (39)  槪龢}(ke磕)啐啐(zu卒),疑指士卒鼓譟之声。
    (40)  徒,步兵。屈,穷尽。“徒来”之语见《孙子·行军》:“尘
      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
    (41)  此节文字分前后两段,自此以下至“坐行而北”为一段,
      说明防御火攻的方法。“火战之法,下而衍以{艹外}”以下
      为另一段,说明火攻敌军的方法。下文“水战之法”也
      分两段,前一段似说明防御敌人自水上进攻之法,后
      一段似说明自水上进攻敌人之法。
    (42)  无所出泄,无处逃脱。
    (43)  薪荛(rao饶),柴草。
    (44)  营地整治不周密。
    (45)  敦,劝勉。意谓鸣鼓喧譟,以激励士卒的斗志。
    (46)  招,箭靶。
    (47)  此字有残损,可能是“歹”宇,也可能是“支”宇或“丈”宇。
    (48)    规,疑借为窥。
    (49)  津,渡口。

                                   

                                  十问

        本篇用问答形式就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各种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击
    敌方法。本篇共十组问答,除第一组和第十组的位置可以肯定以外,其它
    各组的前后顺序是整理者编次的。

                                十问(1)

    兵问曰:交和而舍(2),粮食均足,人兵敌衡(3),客主(4)两惧。敌人圆阵以胥
(5),因以为固,击'之奈何?曰':击此者,三军之众分而为四五,或傅(6)而佯北,
而示之惧。彼见我惧,则遂分而不顾。因以乱毁其固。驷鼓同举,五遂(7)俱傅。五
遂俱至,三军同利。此击圆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富我贫,敌众我少,敌强我弱,其来有方,击之奈何?日:击此者,
□阵而□(8)之,规而离之,合而佯北,杀将其后,匆令知之。此击方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人既众以强,劲捷以刚,锐阵以胥,击之奈何?击此者,必三而离
之,一者延而衡(9),二者□□□□□恐而下惑,下上既乱,三军大北。此击锐之道
也。
    交和而舍,敌既众以强,延阵以衡,我阵而待之,人少不能,击之奈何?击此者,
必将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阵张翼,一者材士练兵(10),期其中极(11)。此
杀将击衡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人兵则众,车骑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击此者,当保险带隘
(12),慎避广易(13)。故易则利车,险则利徒。此击车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车骑则众,人兵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击此者,慎避险阻,
决而导之,抵诸易(14)。敌虽十倍,便我车骑,三军可击。此击徒人(15)之道也。
    交和而舍,粮食不属(16),人兵不足俧(17),绝根而攻,敌人十倍,击之奈何?
曰:击此者,敌人既□而守阻,我……反而害其虚。此击争□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将勇而难惧,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其将则威,
其兵则武,而理强梁偼(18),诸侯莫之或待(19)。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告之不敢,
示之不能,坐拙而待之,以骄其意,以惰其志,使敌弗识,因击其不□,攻其不御,
压其骀(20),攻其疑。彼既贵既武,三军徙舍,前后不相睹,故中而击之,若有徒
与。此击强众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人保山而带阻,我远则不接,近则无所(21),击之奈何?击此者,
彼敛阻移□□□□□则危之,攻其所必救(22),使离其固,以揆其虑(23),施伏设
援,击其移庶(24)。此击保固之道也。
    交和而舍,客主两阵,敌人形箕(25),计敌所愿,欲我陷覆,击之奈何?击此者,
渴者不饮,饥者不食,三分用其二,期于中极,彼既□□,村士练兵,击其两翼,
□彼□喜□□三军大北。此击箕之道也。                         七百一十九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  和,军队左右垒门。舍,扎营。意谓两军相对,准备
       交战。
    (3)  敌,相当。意谓双方人力和武器相当。
    (4)  客指进攻的一方,主指守御的一方。
    (5)  胥,等待。
    (6)   傅,借为薄,迫近,接触。
    (7)  遂,借为队。
    (8)  参看《十阵》注(47)
    (9)  延而衡,与下文“延阵以衡”同意,指把军阵延长,横
    着摆开。
    (10)   材士,材力之士。练兵,精选的士卒。
    (11)   中极,要害。意谓务期攻敌要害。下文“期于中极”与
       此同意。
    (12)  意谓凭据险阻隘塞之地,恃以为固。
    (13)  意谓要避开平敞开阔的地形。
    (14)  抵,挤,推。意谓把敌人压迫到平坦的地带。
    (15)  徒人,步卒。
    (16)  属,连续。意谓粮食接济不上。
    (17)  俧,疑借为恃。
    (18)  理强梁偼,疑当读为“吏强粮接”,吏指军吏。
    (19)  待,抵御。意谓其它诸侯国都不能抵御。
    (20)  骀(tai台),疑借为怠。
    (21)  以上二句意谓我离敌太远则打不到敌人,离敌过近则
      无立足之地。
    (22)  “攻其所必救”之语见《孙子,虚实》。
    (23)  揆(kui葵),揣度。意谓揣度敌人的行动意图。
    (24)  庶,众。移庶,移动中的敌众。
    (25)  意谓敌人把军队布置成簸箕形的阵势。

                                   

                                  略甲

        本篇简文残缺,无法看出主要内容。除首简以外,各简次序
    不能确定,释文一律提行,不连写。
        本篇字体与《十阵》、《十问》相近,不易区分,现将可能
    属于这三篇的残简一并附于本篇之后。

                                略甲(1)

    略甲之法,敌之人方阵□□无……
    ……欲击之,其势不可,夫若此者,下之……
    ……以国章,欲战若狂,夫若此者,少阵……
    ……反,夫若此者,以众卒从之,篡(2)中因之,必将……
    ……篡卒因之,必……
             *             *             *
    ……左右旁伐以相趋,此谓{钅畟}钩击。
    ……之气不藏于心,三军之众□循之知不……
    ……将分□军以脩□□□□寡而民……
    ……威□□其难将之□也。分其众,乱其……
    ……阵不厉,故列不……
    ……远揄之,敌倦以远……
    ……治,孤其将,荡其心,击……
    ……其将勇,其卒众……
    ……彼大众将之……
    ……卒之道……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  篡,借为选。

                                   

                                客主人分

        本篇指出,作战时人众、粮多、武器精良都不足恃,只有掌握战争
    规律,明了敌我双方情况,善于利用有利形势和良好地形,才是取得胜
    利的保证。

                              客主人分(1)

    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2)。
负……定者也(3)。客者,后定者也,主人安地抚势以胥(4)。夫客犯隘逾险而至,
夫犯隘……退敢刎颈,进不敢拒敌,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势便地利则民自……
自退。所谓善战者,便势利地者也。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
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之……
万万以遗我。所谓善战者,善翦断之,如□会捝者也。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
则锱'铢'而有余(5)。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而不足。众者胜乎?则
投算而战耳(6)。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7)。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8)。故
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也,少'未居败也'。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
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9),甲坚兵利不得以为
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故明主、知道之将必先□,可有功于未
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10)功于已战之后,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于兵
者也。  五百一十四

                             *     *     *

    ……焉。为人客则先人作……
    ……兵曰:主人逆客于境……
    ……客好事则……
    ……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按左抶右(11),右
败而左弗能救;按右抶左,左败而右弗能救。是以兵坐而不起,避而不用,近者少
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客,指战争中攻入
    他人境内的一方。主人,指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分,份量,比例。
    (2)  敌,匹敌。意谓主人兵力只有客方的一半,然而可以
    与之匹敌。《汉书·陈汤传》:“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
    半,然后敌。”
    (3)  此句残缺,原文疑当作:“主人者,先定者也。”先定,
    指先作好部署。
    (4)  意谓凭据良好地形,利用有利形势,严阵以待。
    (5)  《淮南子·兵略》:“故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锱
     (zi资)铢有余;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
     足。”简文“锱”字残存“金”旁,“铢”字全缺,今据《淮南
     子》补。锱、铢都是古代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比喻份量
     极小。
    (6)  算,古代计数用的算筹。意谓如果人多既能取得胜利,
    那只要数数算筹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7)  意谓如果财富雄厚就能取得胜利,那只要量一量粮食
    的多少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8)  意谓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就能取得胜利,那么胜负也就
    太容易知道了。
    (9)  “以为固”上约缺八字,据《善者》篇的类似文字,以上
    两句可补足为,“受敌者不得相'知,沟深垒高不得'以
    为固。”受敌,受攻击。
    (10)  “之”字疑是衍文。
    (11)  抶(chi翅),击。按左抶右,意谓牵制敌人之左翼,
      而攻击其右翼。

                                  善者

        本篇指出善战者在作战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而陷敌于被动。

                                善者(1)

      善者,敌人军□人众,能使分离而不相救也,
  受敌(2)而不如知(3)也。故沟深(4)垒高不得以为固,
  车坚兵利不得以为威,士有勇力而不得以为强。
  故善者制险量阻(5),敦三军,利屈伸,敌人众能使
  寡,积粮盈军能使饥,安处不动能使劳,得天下
  能使离,三军和能使柴(6)。故兵有四路、五动:进,
  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进,动
  也;退,动也;左,动也;右,动也;默然而处,
  亦动也。善者四路必彻(7),五动必工(8)。故进不可
  迎于前(9),退不可绝于后(10),左右不可陷于阻,默
  '然而处',□□于敌之人。故使敌四路必穷,五动
  必忧。进则傅(11)于前,退则绝于后,左右则陷于
  阻,默然而处,军不免于患。善者能使敌卷甲趋
  远(12),倍道兼行(13),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
      以此薄敌,战必不胜矣(14)。我饱食而待其饥也,
  安处以待其劳也,正静以待其动也。故民见进而
  不见退,蹈白刃而不还踵(15)。       二百□□□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善者,指善战者。
    (2)  受敌,受攻击。
    (3)  不相知,互不知情。
    (4)  简文“沟深”二字只残存“水”旁,据文义释。
    (5)  意谓善战者能审察地形,利用险阻。
    (6)  柴,陋俗为訾(zi子),怨恨。
    (7)  彻,通达。
    (8)  工,巧,善。
    (9)  意谓进军时敌人不能阻挡前进。
    (10)  意谓退军时敌人不能切断退路。
    (11)  傅,借为薄。薄,迫。
    (12)  卷甲,卷起铠甲。趋远,向远方急进。
    (13)  一天走两天的路。
    (14)  “战必不胜”是指敌方说的。
    (15)  不还踵(zhong肿),犹言不旋踵。意谓冒锋刃而不后退。

                                   

                                五名五恭

        《五名》、《五恭》原为两段,标题分别写在段末,今据文例、字体
    合为一篇。《五名》论述用不同方法对付五种不同的敌军。《五恭》论述
    军队进入敌方境内时,“恭”“暴”两种手段要交替使用。

    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1),三曰刚至(2),四曰{目力}忌(3),五曰重
柔(4)。夫威强之兵,则屈软而待之(5);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
诱而取之;{目鸟}忌之兵,则薄其前,譟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
譟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6)之。  五名
    兵有五恭、五暴。何谓五恭?入境而恭,军失其常。再举而恭,军无所粮(7)。
三举而恭,军失其事(8)。四举而恭,军无食。五举而恭,军不及事。入境而暴,谓
之客。再举而暴,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9)。五举而暴,
兵必大耗。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也(10)。
    五恭              二百五十六(11)

    (1)  轩骄,疑是高傲或骄悍之意。
    (2)  刚至,“至”疑借为{忄至}(zhi质)。刚俊,刚愎(bi必)自用。
    (3)  {目力}忌,下文作{目鸟}忌。{目鸟},{目力}皆从目声,疑当读为冒。
        冒,贪。忌,疑忌。
    (4)  重柔,极其软弱。
    (5)  意谓用示弱的办法对付强敌。
    (6)  回,围。
    (7)  军队征集不到粮草。
    (8)  失其事,误事。
    (9)  见诈,受骗。
    (10)  相错,交替使用。
    (11)  据篇末所记字数,本篇除《五名》、《五恭》外,还应有一
    段,但在整理过程中没有发现。

                                 '兵失'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分析了作战失利的各种因素,提出军队要行
    “起道”的主张。

    欲以敌国之民之所不安,正俗所……难敌国兵之所长,耗兵也。欲强多(1)国之
所寡,以应敌国之所多,速屈(2)之兵也。备固,不能难敌之器用(3),陵兵(4)也。
器用不利,敌之备固,挫兵也。兵不……明者也。善阵,知背向(5),知地形,而兵
数困,不明于国胜、兵胜者也。民……兵不能昌大功,不知会(6)者也。兵失民,不
知过者也。兵用力多功少,不知时者也。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兵多悔,
信疑者也。兵不能见福祸于未形,不知备者也。兵见善而怠(7),时至而疑(8),去
非而弗能居(9),止道也。贪而廉,龙而敬(10),弱而强,柔而'刚',起道也(11)。
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行起道者,天地……

             *              *             *

    ……之兵也。欲以国……
    ……内疲之兵也。多费不固……
    ……见敌难服,兵尚淫天地……
    ……而兵强国……
    ……兵不能……

    (1)  强多,勉强增加。
    (2)  屈,竭尽。
    (3)  意谓设防坚固,但抵挡不住敌人进攻的器械。
    (4)  陵兵,被欺凌的军队。
    (5)  背向,指行军布阵时的所向或所背。如《孙子·军争》: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同书《行军》:“平
        陆处易而右背高”,《司马法·用众》:“凡战,背风背高,
    右高左险”之类。
    (6)  金,时机。
    (7)  见善而怠,见到有利条件而怠惰不前。
    (8)  面临良好战机而犹豫不决。
    (9)  抛弃错误,但又不能照正确的去做。
    (10) 《六韬·文韬·明传》有一段类似的话,“龙而敬”作“恭
        而敬”(参看注⑩)。龙、恭二字古通用,但此处上下文
        为“贪而廉”“弱而强”,而字前后二字义正相反,恭、
        敬二字义重,疑有误。一说“龙”借为“宠”。
    (11) 《六韬·文韬·明传》:“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
        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
        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文字与本篇相近。但
        本篇的“止道”“起道”,从下文“行止道”“行起道”二语
        来看,似是两种道的名称。疑“止道”指停滞、灭亡之
        道,“起道”指兴旺、胜利之道。

                                  将义

        本篇提出将帅必须具备义、仁等品质。从文中可以看出,要求义是为
    了立威严,使士卒效死;要求仁是为了克敌立功。可见此所谓义、仁与儒
    家所说的仁义不同。《孙子·计》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可参考。

                                义将(1)

    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2)。故义者,兵之
首也。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功。故仁者,兵之腹也。将
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将者不可
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槫,军不槫则无名(3)。故信者,兵之足也。

     将者不可以不智胜,不智胜(4)……则军无□。故决(5)者,兵之尾也。


                                  将义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篇末亦有篇题,作
    “将义”。从文义看,以作“将义”为是。
    (2)  卒弗死,士卒不肯效死。
    (3)  名,功绩。
    (4)  简文胜字及其下重文号疑是抄书者多写的,原文当作:
    “不可以不智,不智……”。一说“不智胜”当读为“不知
    胜,不知胜即不智。
    (5)  决,果断。

                                   

                                 '将德'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提出了不轻敌、赏罚及时等将帅应具备的
    品德。本篇除最未一简外,次序都不能确定,释文中各简都提行,不连
    写。

    ……赤子,爱之若狡(1)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2),将军……
    ……不失,将军之智也。不轻寡(3),不劫于敌(4),慎终若始(5),将军……
    ……而不御,君令不入军门,将军之恒也。入军……
    ……将不两生,军不两存,将军之……
    ……将军之惠也。赏不逾日,罚不还面(6),不维其人,不何……
    ……外辰,此将军之德也。

    (1)  狡,年少而美好。
    (2)  芥,草芥。土芥比喻轻微无价值的东西。此数句意谓
    将帅之于士卒,平时须爱护,敬重,该用的时候又要
    舍得用。
    (3)  不因敌人数量少而轻视它。
    (4)  劫,迫。意谓不为强大的敌人所吓倒。
    (5)  《老子》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可参考。
    (6)  还面,转脸。

                                   

                                  将败

        本篇列举将帅品质上的种种缺点,这些缺点都会导致战争失败。

                                将败(1)

    将败:一曰不能而自能。二曰骄。三曰贪于位。四曰贪于财。'五曰'□。六曰
轻。七曰迟。八曰寡勇。九曰勇而弱。十曰寡信。十一'曰'……十四曰寡决。十五
曰缓。十六曰怠。十七曰□。十八曰贼(2)。十九曰自私。廿曰自乱。多败者多失。
    (1)  此是篇题,单独写在一简上。
    (2)  贼,残暴。

                                   

                                 '将失'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分析了造成将帅作战失利的种种情况。此篇
   内容与《将败》篇相关,文例、字体也相同,可能本为一篇。疑《将败》篇
    末“多败者多失”下即紧接本篇文字。

    将失:一曰,失所以往来(1),可败也。二曰,收乱民而还用之,止北卒而还斗
之(2),无资而有资(3),可败也。三曰,是非争,谋事辩讼(4),可败也。四曰,令
不行,众不壹,可败也。五曰,下不服,众不为用,可败也。六曰,民苦其师,可
败也。七曰,师老(5),可败也。八曰,师怀(6),可败也。九曰,兵遁,可败也。
十曰,兵□不□,可败也。十一曰,军数惊,可败也。十二曰,兵道足陷,众苦,
可败也。十三曰,军事险固,众劳(7),可败也。十四'曰',□□□备,可败也。十
五曰,日暮路远,众有至气(8),可败也。十六曰,……可败也。十七'曰',……众
恐,可败也。十八曰,令数变,众偷(9),可败也。十九曰,军淮,众不能其将吏
(10),可败也。廿曰,多幸(11),众怠,可败也。廿一曰,多疑,众疑,可败也。
廿二曰,恶闻其过,可败也。廿三曰,与不能(12),可败也。廿四曰,暴露伤志(1
3),可败也。廿五曰,期战心分(14),可败也。廿六曰,恃人之伤气(15),可败也。
廿七曰,事伤人,恃伏诈(16),可败也。廿八曰,军舆无□,'可败也。廿九曰',
□下卒,众之心恶,可败也。卅曰,不能以成阵,出于夹道(17),可败也。卅一曰,
兵之前行后行之兵,不参齐于阵前,可败也。卅二曰,战而忧前者后虚,忧后者前
虚,忧左者右虚,忧右者左虚。战而有忧,可败也。

    (1)  意谓军队行动茫无目的。
    (2)  以上两句意谓收用乱民和败卒来打仗。
    (3)  本无实力而自以为有实力。
    (4)  以上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是非问题上总是争执;在谋
         划大事时,总是辩论争吵,不能作出决定。
    (5)  士卒长期出征在外,不得休息。
    (6)  士卒有所挂念。
    (7)  以修筑军事要塞为事,使士卒劳苦。
    (8)  至,疑借为{忄至},怨恨。
    (9)  偷,苟且敷衍。
    (10) 淮,疑借为乖,不和。众不能其将吏,意谓士卒与将
         吏的关系不好。
    (11) 幸,偏爱。
    (12) 与,亲近,交往。不能,无能之辈。一说与借为举,
         意谓举用无能之人。
    (13) 士卒暴露于野外,伤其心志。
    (14) 临战之前军心涣散。
    (15) 恃,凭借。意谓所凭借的是敌人的斗志消沉。
    (16) 做的是伤害人的事,靠的是阴谋诡诈的手段。
    (17) 夹,疑借为狭。

                                '雄牝城'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主要论述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在地形上
    的特点。

    城在渒泽(1)之中,无亢山名谷(2),而有付丘(3)于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
也。军食流水,'生水也,不可攻'也。城前名谷,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
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营军趣舍(4),
毋回名水(5),伤气弱志(6),可击也。城背名谷,无亢山其左右,虚城也,可击也。
□尽烧(7)者,死壤也,可击也。军食泛水(8)者,死水也,可击也。城在发泽(9)中,
无名谷付丘者,牝城(10)也,可击也。城在亢山间,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
也。城前亢山,背名谷,前高后下者,牝城也,可击也。

    (1)  渒泽,小泽。
    (2)  亢,高。名,大。
    (3)  付丘,疑即负丘,两层的丘。
    (4)  营军,安营。趣舍,行军。
    (5)  回,环绕。名水,指大江大河。
    (6)  伤气,损伤士气。以上几句之意,疑谓行军安营不要
    绕着大河走,否则会沮丧士气。
    (7)  烧,疑借为硗(qiao敲),坚硬贫瘠的土地。
    (8)  泛水,积水,与流水相对。
    (9)  发,疑借为沛。沛泽,大泽。
    (10)  牝(pin聘),雌。牝城与雄城相对。

                               '五度九夺'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指出作战时针对自己一方的不利条件应该避
    免什么,以及为了挫败敌军应当争夺什么。

    ……矣。救者至,又重败之。故兵之大数(1),五十里不相救也。况近□□□□
□数百里(2),此程(3)兵之极也。故兵(4)曰:积(5)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
与接和(6)。□'弗如,勿与□□。□□弗如,勿'与□长。习(7)弗如,毋当其所长。
五度(8)既明,兵乃横行。故兵……趋敌数。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9)。
四曰取途。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取□。八曰取□。九'曰取其所读(10)贵。
凡九夺,所以趋敌也。                   四百二字

    (1)  大数,大要。
    (2)  此句有缺文,据文义,原文似当为:“况近者数里,远
    者数百里”。
    (3)  程,衡量。
    (4)  兵,指古兵法。
    (5)  积,委积,指粮草。
    (6)  接和,与交和同意,两军对垒。
    (7)  习,训练。
    (8)  五度,指上文所说“积弗如,勿与持久”等五事。
    (9)  津,渡口。
    (10)  读,借为独。

                                   

                                 '积疏'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主要阐述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
    佚劳六对矛盾的相互关系。此篇字体与《五度九夺》篇相同,可能本为
    一篇。

    ……'积'胜疏,盈胜虚,径胜行(1),疾胜徐,众胜寡,佚胜劳。积故积之(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