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孙膑兵法-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 厚积,丰富的储备。意谓德行是军队的凭藉。
(11) “之”字原简写脱,据文义补。
(12) 恶(wu勿),厌恶。恶战,不好战。王器,王者之器。
意谓不好战才是用兵的根本。
(13) 将帅得到君主信任,有指挥作战的全权,可以胜利。
(14) 御,驾驭,控制。意谓将帅受君主牵制,不能自主,
就不能胜利。
(15) 乖,离异。意谓将帅不和,不能胜利。
(16) 间,间谍。
(17) 安,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语的“哪里”。
月战
本篇谈到战争胜败与日、月、星的关系。古人认为月主阴,象征刑杀,
所以用兵宜在月盛之时。篇中虽然涉及此类流行于当时的迷信说法,但篇
首指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特别强调了人的作用。
月战(1)
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2),莫贵于人。战□□□□不单。天时、地利、人和,
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是以必付与而□战,不得巳而后战。故抚时而战,不复使其
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磿者也。孙子曰:十战而六胜,以星也。十战而七胜,以
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
过者也(3)。一单……
* * *
……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壹,不胜。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4)将卒者,
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覆军杀将者。故得其道,则虽欲生
不可得也。 八十(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2) 犹言介于天地
之间。(3) 过,疑借为祸。古代军事家多认为屡次打胜仗并不一
定是好事,如《吴子·图国》说:“天下战国,五胜者
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4) 得,疑是俘获之意。
八阵
本篇前一段说明所谓“王者之将”应具备的条件。后一段论述用“八阵”
作战,要根据敌情和地形确定战法,配备兵力。
八阵(1)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
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2),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
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
弗见而诤(3),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
后(4),皆待令而动。斗一,守二(5)。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6)乱,先其选卒
以乘之(7)。敌强以治(8),先其下卒(9)以诱之。车骑与(10)战者,分以为三,一在
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11)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12)则多其弩。险
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13)。 二百一十四 八阵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古人讲布阵之法多
称“八阵”。“八阵”不是指八种不同的阵。
(2) 万乘国,指可以出兵车万乘的大国。
(3) 诤(zheng证),借为静。意谓没有取胜的把握就按兵
不动。
(4) 诲,疑借为每。锋,先锋部队。后,后续部队。
(5) 意谓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交战,以三分之二的兵力
等待时机。
(6) 以,犹言“而”。下文“敌强以治”同。
(7) 乘,凌犯。意谓先以精兵攻击敌人。
(8) 治,严整。意谓敌人战斗力强,阵容严整。
(9) 下卒,战斗力弱的士卒。
(10) 与,参与。
(11) 易,地形平坦。
(12) 厄(e饿),指两边高峻的狭窄的地形。
(13) 生、死,指生地、死地。
地葆
本篇从军事上论述各种地形的优劣。篇题原写在篇末。
孙子曰: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1),直者为纲,术(2)者为纪。纪纲则得,
阵乃不惑。直者毛产(3),术者半死。凡战地也,日其精也,八风(4)将来,必勿忘
也。绝水(5)、迎陵(6)、逆流(7)、居杀地(8)、迎众树(9)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
南阵之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
流,死水也。五地之胜(10)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五草
之胜曰:藩、棘、椐、茅、莎。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
胜青。五地之败(11)曰:谿、川、泽、斥。五地之杀(12)曰:天井、天宛、天离、
天隙、天柖(13)。五墓(14),杀地也,勿居也,勿□也。春毋降,秋毋登。军与阵
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15)。 地葆 二百
(1) 阳,疑指高亢明敞的地形。阴,疑指低洼幽暗的地形。
(2) 术,疑借为屈。
(3) 毛和产都有生长的意思,“毛产”与下文“半死”相对。
(4) 八风,八方之风。古人认为风的方向、大小、疾徐都
与战争胜负相关。
(5) 绝水,渡水。
(6) 迎陵,面向高陵。
(7) 逆流,军阵处于河流下游。
(8) 杀地,极不利的地形。
(9) 迎众树,面向树林。
(10) 五种地形的优劣。
(11) 五地之败,五种败地。此下简文仅列举四地,疑漏抄
一字。
(12) 五地之杀,五种杀地。
(13) 《孙子·行军》言险地种类有天井、天牢、天罗、天
隙、天陷五类。天井,指四边高中间低洼之地。天离
即《孙子》天罗(离、罗二宇古代音近通用),指草木茂
密如罗网之地。天隙,指出道少而狭的地形。天宛,
疑与《孙子》天牢相当。《孙子》“天陷”,银雀山竹简本
《孙子兵法》作“天{尧召}”,本篇“天柖”当为“天{尧召}”的异文。
(14) 五墓,疑即指天井、天宛等五种杀地。
(15) 周,周匝环绕。左周、右周,疑指山陵高地在军阵的
左侧或右侧。古兵书多认为军阵右背山陵为有利。
势备
本篇以剑、弓弩、舟车、长兵为比喻,说明阵、势、变、权四
者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势备(1)
孙子曰:夫陷齿戴角,前爪后距(2),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也,不可止也。
故无天兵者(3)自为备,圣人之事也。黄帝作(4)剑,以阵象(5)之。羿(6)作弓弩,
以势象之。禹(7)作舟车,以变象之。汤、武(8)作长兵,以权象之。凡此四者,兵
之用也。何以知剑之为阵也?旦暮服(9)之,未必用也。故曰,阵而不战,剑之为阵
也。剑无锋,虽孟贲(10)'之勇'不敢□□□。阵无锋,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进者,
不知兵之至也。剑无首铤(11),虽巧士不能进□□。阵无后,非巧士敢将而进者,
不知兵之情者。故有锋有后,相信不动,敌人必走(12)。无锋无后,……劵不道。
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所道至(13)。故曰,弓
弩也。何以'知舟车'之为变也?高则……何以知长兵之'为'(14)权也?击非高下非……
卢毁肩,故曰,长兵权也。凡此四……中之近……也,视之近,中之远。权者,昼
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战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皆以为用,而莫彻(15)其道。
……功。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
也(16)。
* * *
……之有锋者,选阵□也。爵……
……得四者生,失四者死……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 陷,借为含。“含齿戴角、前爪后距”,指有牙、角、
爪、距的禽兽。
(3) 天兵,指自然赋予动物的武器,如齿、角、爪、距等。
无天兵者,指人。
(4) 作,创造,发明。
(5) 象,象征。
(6) 羿(yi意),后羿,夏代有穷国的君主。
(7) 禹,夏朝的建立者。
(8) 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
(9) 服,佩带。
(10) 孟贲(ben奔),古代著名的勇士。
(11) 首铤(ting挺),剑的把柄。
(12) 走,败走。
(13) 道,由。意谓不知从何而来。
(14) “为”字原简写脱,据文义补。
(15) 彻,通达,明白。
(16) 自“……功。凡兵之道四”至此为一残简。这一简的位
置也有可能在上文“凡此四……”与……中之近”之
间。
'兵情'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以矢、弩、发者分别比喻士卒、将帅和君
主,认为只有三方面都合乎要求,才能胜敌。此篇字体与《势备》篇相
同,文章思路也近似,有可能就是《势备》篇的后半。
孙子曰:若欲知兵之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主也(1)。
矢,金在前,羽在后(2),故犀而善走(3)。前……今治卒则后重而前轻,阵之则辨,
趣之敌则不听(4),人治卒不法矢也。弩者,将也。弩张柄(5)不正,偏强偏弱而不
和,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6),矢虽轻重得,前后适,犹不中'招也'……将之用心不
和……得,犹不胜敌也。矢轻重得,前'后'适,而弩张正,其送矢壹,发者非也,
犹不中招也(7)。卒轻重得,前……兵……犹不胜敌也(8)。故曰,弩之中彀(9)合于
四,兵有功……将也,卒也,□也。故曰,兵胜敌也,不异于弩之中招也。此兵之
道也。
* * *
……所循以成道也。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
(1) 发者,指发射的人。主,君主。
(2) 金,箭簇。羽,箭羽。
(3) 犀,犀利。走,疾行。
(4) 辨,同办。以上两句意谓使之列阵,虽能办到,但使
其进攻敌人,则不听命。
(5) 柄,指弩臂。
(6) 洋,疑借为翔。两翔,两翼。此句意谓由于弩臂不正,
弩弓两翼发矢的力量就不一致。
(7) 招,箭靶。犹,仍然。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弩和箭都
合标准,但发射的人有错误,仍不能射中箭靶。
(8) 本句残缺,大意似谓将与卒都合标准,君主不能善用,
也不能胜敌。
(9) 彀(gou够),箭靶。
行篡
本篇论述如何使士卒和百姓在战争中为统治者尽力。篇中有“篡贤取
良”语,故以“行篡”为篇名。
行篡(1)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2)。权衡,所以篡贤取良也。阴阳,所以聚众
合敌也(3)。正衡再纍……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衡(4),虽(5)其宜也。私公之财
壹也。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6),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7),唯明王、
圣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8),夺者不愠(9)。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
(10)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11),辨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
然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12),此兵之久也。用兵之……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篡借为选。下文
“篡贤取良”即“选贤取良”。
(2) 此句意谓:用兵和使民,如同用天平称东西一样。
(3) 聚众,集结兵力。合敌,同敌人交战。
(4) 称,举。乡,同向。县,同悬。衡,天平。称向,定
方向。悬衡,衡量轻重利弊。
(5) 虽,疑借为唯。
(6) 指富有而贪生的人。
(7) 指因贫困而轻生的人。
(8) 毒,痛恨。
(9) 愠(yun韵),抱怨。
(10) 弗字下疑脱漏一宇。
(11) 辨,疑借为便,安逸。
(12) 赇,此处疑指积聚财富。
杀士
“杀士”意谓善于用兵的将帅能使士卒为之效死。《尉缭子·兵令下》
说:“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与
本篇主旨相近。
杀士(1)
孙子曰:明爵禄而……
* * *
……杀士则士……
……知之。知士可信,毋令人离之。必胜乃战,毋令人知之。当战毋忘旁毋……
……必审而行之,士死……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延气
本篇列举激气、利气、厉气、断气、延气五事,反复强调激励士气、鼓
舞斗志的重要性。
延气(1)
孙子曰:合军聚众,'务在激气'(2)。复徒(3)合军,务在治兵利气(4)。临境近
敌,务在厉气(5)。战日有期,务在断气(6)。今日将饯,务在延气(7)。……以威三
军之士,所以激气也。将军令……其令,所以利气也。将军乃……短衣絜裘(8),以
劝(9)士志,所以厉气也。将军令,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人家为……'所以'断气也。
将军召将卫人者而告之曰:“饮食毋……'所'以延气……也。 延气
* * *
……营也。以易营之,众而贵武,敌必败。气不利则拙,拙则不及,不及则失
利,失利……
……气不厉则慑,慑则众□,众…………而弗救,身死家残。将军召使而勉之,
击……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 激气,激发士气。
(3) 徙,拔营。复徙,疑指进发。
(4) 治兵,整治士卒。利气,使士中有锐气。
(5) 厉气,即励气,意调鼓励士卒的斗志。
(6) 断气,使士卒果断,有决心。
(7) 延气,疑指使士卒有持续作战的精神准备。
(8) 絜(jie结),疑借为褐(he合)。褐裘,疑即裘褐,粗
衣。
(9) 劝,勉励。
官一
本篇篇首有“立官则以身宜”一语,放以“官”字为篇题。篇后所附
残简文字均与本篇重复,可见此篇原有两本。“宫一”之“一”,疑指两
本中的第一种本子。篇后所附残简疑为“官二”,因残缺过甚,姑附于
《官一》篇后。由于本篇文字艰涩费解,简文次序不易确定。释文中一部
份简文前加*号,表示这些简目前的排列顺序不一定正确。本篇内容主要论
述各种军事措施及阵法的作用或适用的场合。
官一(1)
孙子曰:凡处卒利阵体甲兵者(2),立官则以身宜,贱令以采章(3),乘削以伦
物,序行以□□,制卒以州闾,授正以乡曲(4),辨疑以旌舆,申令以金鼓(5),齐
兵以从迹,庵结以人 * 雄,邋军以索阵(6),茭肄以囚逆,陈师以危□,射战以云
阵,御裹以羸渭(7),取喙以阖 * 燧,即败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战以错行。用
□以正□,用轻以正散,攻兼用行城,* □地□□用方,迎陵而阵用刲,险□□□
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阵临用方 * 翼,泛战接厝用喙逢,囚险解谷以□远,草
驵沙荼以阳削,战胜而阵以奋国,而…… * 为畏以山胠(8),秦怫以逶迤,便罢以
雁行,险厄以杂管,还退以蓬错,绕山林以曲次,袭国邑以水则,辩夜退以明简,
夜警以传节(9),厝入内寇以棺士,遇短兵以必舆,火输积以车,阵刃以锥行,阵少
卒以合杂。合杂,所以御裹也。脩行连削,所以结阵也。云折重杂,所权趮也。猋
凡振陈(10),所以乘疑也。隐匿谋诈,所以钓战也(11)。龙隋陈伏,所以山斗也。
□□乖举,所以厌津也。□□□卒,所以□□也。不意侍卒,所以昧战也。遏沟□
陈,所以合少也。疏削明旗,所以疑敌也。剽阵{车差}车,所以从遗也。椎下移师,
所以备强也。浮沮而翼,所以燧斗也。禅{衤舌}括{艹瀪}避,所以莠{聂木}也。简
练剽便(12),所以逆喙也。坚阵敦□,所以攻槥也。揆断藩薄,所以眩疑也。伪遗
小亡,所以聭敌也(13)。重害,所以茭□也。顺明到声,所以夜军也。佰奉离积,
所以利胜也。刚者,所以御劫也。更者,所以过□也。□者,所以御□也。……者,
所以厌□也。胡退□入,所以解困也。
* * *
……令以金……
……云阵,御裹……
……胠,秦怫以逶迤,便罢……
……夜退以明简,夜警……
……舆,火输积以车,阵……
……龙隋阵……
……也。简练□便,所以逆……
……断藩薄,所以眩……
……所以聭敌也。重害,所……
……奉离积,所以利……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 处卒,疑指选择有利地形驻军。利阵,疑谓使其阵坚
利。体甲兵,疑指统帅军队。
(3) 贱,疑借为践,实行。采章,指彩色的旗帜、车服等物。
(4) 州闾,州里。州里、乡曲,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
正,长。以上两句意谓按地方行政组织编制士卒,任
命官长。
(5) 舆,疑借为旟(yu余),古代绘有鸟纹的旗。金,指金
属军乐器。以上两句意谓军中以旗帜、金鼓指挥行动,
士卒不会有疑虑。
(6) 索阵,与下文之囚逆、云陈、羸(lei雷)渭、皮傅、错
行等,疑皆阵名。
(7) 御,抵御。裹,包围。
(8) 山胠(qu驱),与下文之逶迤、杂管、篷错、曲次等,
疑皆阵名。
(9) 传(zhuan撰),符信。节,符节。意谓夜间巡逻以传
节为凭证。
(10) 猋凡振陈,疑当读为飙风振尘。
(11) 钓战,引诱敌人出战。
(12) 简练,训练选拔。剽(piao漂)便,指骁勇敏捷的士卒。
(13) 聭,西汉前期文字多用作“恥”,此处疑借为“饵”。意
谓故意丢失一些财物引诱敌军。
'强兵'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从内容、文例和字体看,不象是孙膑兵法的
本文,但它记述了齐威王与孙膑之间关于富国强兵的问答,内容重要,故
列为上编之末。估计本篇可能是后人抄附在《孙膑兵法》书后的。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政教
者,有教寡人以……'有教'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之教□□行之教
奚……'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孙子曰:“富国。”威
王日:“富国……厚,威王、宣王以胜诸侯(1),至于……
* * *
……将胜之,此齐之所以大败燕(2)……
……众乃知之,此齐之所以大败楚人(3)反……
……大败赵(4)……
……人于齧桑而擒氾皋也(5)。
……擒唐□也(6)。
……擒□病
(1)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威王、宣王用孙子(膑)、
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可参考。
(2) 齐败燕,当指公元前三一四年齐宣王伐燕事。
(3) 齐败楚,疑指齐与韩、魏等国伐楚取重丘之战(参看注
(6))。事在公元前三○一年齐湣(min民)王初立时。
(4) 据《竹书纪年》,魏惠王后元十年(齐威王三十二年,公
元前三二五年)齐败赵于平邑,俘赵将韩举。
(5) “人”上一字尚余残画,似是“宋”字。据史书记载,齐湣
王十五年宋为齐所灭。此处所记可能是灭宋以前的某
次战役。齧(nie镍)桑,今江苏沛县。
(6) “唐□”疑即唐昧。《史记·楚世家》记怀王二十八年
(公元前三○一年)“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
取我重丘而去。”唐昧,他书或作唐蔑。如果“唐□”确系
唐昧,则此简与上文“大败楚人”一简所记当为一事。
十阵
本篇论述十种阵法的特点和作用。
十阵(1)
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2),有数阵(3),有锥行之阵(4),有雁行
之阵(5),有钩行之阵(6),有玄襄之阵(7),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
所以剸(8)也。圆阵者,所以槫(9)也。疏阵者,所以{口犬}也。数阵者,为不可掇
(10)。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11)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12)也。钩行之阵者,
所以变质易虑也(13)。玄{羽襄}之阵(14)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
水阵者,所以伥固也。
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15),居阵在后。中之薄也,将以{口犬}也。重□其□,
将以剸也。居阵在后,所以……
'圆阵之法'……(16)
'疏阵之法',其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17)。
故必疏钜间(18),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疏而不可蹙(19),数而不可军(20)
者,在于慎。车毋驰,徒人毋趋(21)。凡疏阵之法,在为数丑(22),或进或退,或
击或{豕页}(23),或与之佂,或要其衰(24)。然则疏可以取锐矣(25)。
数阵之法,毋疏钜间,戚而行首积刃而信之,前后相保,变□□□,甲恐则坐
(26),以声坐□,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27),笲之而无间,
{车反}山而退。然则数不可掇也。
锥行之阵,卑(28)之若剑,末不锐则不入(29),刃不薄则不剸,本(30)不厚则
不可以列阵。是故末必锐,刃必薄,本必鸿(31)。然则锥行之阵可以决绝矣。
'雁行之阵',……中,此谓雁阵之任(32)。前列著{有雍}(33),后列若貍(34),
三……阙罗而自存,此之谓雁阵之任。
钩行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35)必钩。三声(36)既全,五彩(37)必具,辨
吾号声(38),知五旗。无前无后,无……
玄{羽襄}之阵,必多旌旗羽旄,鼓{羽非}{羽非}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
治者□,槪龢}啐啐(39),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面不屈(40),终日不拙。此之
谓玄{羽襄}之阵。
火战之法(41),沟垒已成,重为沟堑,五步积薪,必均疏数,从役有数,令之
为属枇,必轻必利,风辟……火既自覆,与之战弗克,坐行而北。火战之法,下面
衍以{艹外},三军之士无所出泄(42)。若此,则可火也。陵猋蒋{艹外},薪荛(43)
既积,营窟未谨(44)。如此者,可火也。以火乱之,以矢雨之,鼓譟敦兵(45),以
势助之。火战之法。
水战之法,必众其徒而寡其车,令之为钩楷蓯柤贰辑□绛皆具。进则必遂,退
则不蹙,方蹙从流,以敌之人为招(46)。水战之法,便舟以为旗,驰舟以为使,敌
往则遂,敌来则蹙,推攘因慎而饬之,移而革之,阵而□(47)之,规(48)而离之。
故兵有误车有御徒,必察其众少,击舟{豕页}(49),示民徒来。水战之法也。
七百八十七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 疏,稀疏。
(3) 数,密集。
(4) 锥行之阵,前尖如锥的阵形。
(5) 雁行之阵,横列展开的阵形。
(6) 钩行之阵,左右翼弯曲如钩的阵形。
(7) 玄襄之陈,掘后文所述当是一种疑阵。
(8) 剸(zhuan专),截断。
(9) 槫(tuan团),借为团,结聚。
(10) 掇(duo多),疑借为剟(duo多),割取。
(11) 决绝,突破而切断之。
(12) 接射,疑指用弓矢交战。
(13) 虑,计谋,图谋,指作战的方针、计划。此句之意疑谓
钩行之阵宜在改变作战计划时使用。
(14) 玄{羽襄}之阵,即玄襄之阵。
(15) 方,疑借为旁。薄中厚旁,意谓方阵中心人少,周围人
多。
(16) 据上文,此处当有论圆阵的简文。“圆阵之法”四字据
本篇文例增补。
(17) 是,疑借为示。以上二句意谓用旌旗和兵器以显示威
武。
(18) 钜,借为距。疏距间,加大阵列的间隔距离。
(19) 蹙(cu促),迫促。
(20) 军,包围。
(21) 徒人,步卒。趋,疾走。
(22) 丑,类,群。数丑,几个小群,指几个小型的战斗单位。
(23) {豕页},意义不详。银雀山所出其他竹简中或用作刚毅之
毅,疑即《说文》毅字异体。
(24) 要,通“邀”。参看《陈忌问垒》注⑩。
(25) 意谓疏阵可以用来袭取敌人的精锐部队。
(26) 坐,指军阵稳定不动。
(27) 辱,借为衂(nu女去声),挫折。
(28) 卑,借为譬。
(29) 未,指剑端。不入,不能突破。
(30) 本,指剑身。
(31) 鸿,大。
(32) 任,作用。
(33) {有雍},疑借为{豸雍}(yong雍),兽类,形似猿。
(34) 貍,野猫。
(35) 左右之和,指军阵的左右两翼。
(36) 三声,指军中金鼓笳铎的声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