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文雅正-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余而质不足则流才有余而雅不足则荡流荡不返
使人有淫丽之心此文之病也雄虽知之不能行之行
之者惟荀孟贾生董仲舒而已仆自下车为外事所感
感而应之为文不觉成巻意虽复古而不逮古则不足
以议古人之文噫古人之文不可及之矣得见古人之
心在于文乎茍无文又不得见古人之心故未能忘言
亦志之所之也
先生论文五六篇皆杰然自命大约谓文以经世明
道为主尽扫寻章摘句恢诞华藻之陋韩李未出之
先诚翘楚也独孤及梁肃辈尚未之及焉登此以见
唐文之兴有由来矣
宇文融韦坚杨慎矜王鉷传赞新唐书
开元中宇文融始以言利得幸于时天子见海内完治
偃然有攘郄四夷之心融度帝方调兵食故议取隐户
剰田以中主欲私说一开天子恨得之晩不十年而取
宰相虽后得罪而追恨融才犹所未尽也孟子所谓上
下征利而国危者可不信哉天寳以来外奉军兴内蛊
艳妃所费愈不赀计于是韦坚扬慎矜王鉷杨国忠各
以裒刻进剥下益上岁进羡缗百亿万为天子私藏以
济横赐而天下经费自如帝以为能故重官累使尊显
烜赫然天下流亡日多于前有司备员不复事而坚等
所欲既充还用权媚以相屠胁四族皆覆为天下笑夫
民可安而不可扰私可通而不可竭观数子乃欲扰而
竭之敛怨基亡则向所谓利者顾不反哉鉷国忠后出
横虐最甚当方毒天下复思融云
唐至天宝言利之徒进矣至于徳宗时税间架除陌
钱抑又甚焉小人不惮覆国亡身进利说以荣宠一
时愚亦甚矣王荆舒非奉君贪位者青苖均输与此
辈同讥故术不可不慎
辞太尉?郭子仪
太尉职雄任重窃忧非据輙敢上闻伏奉诏书未允诚
恳臣畴昔之分早知止足今兹累请窃惧盈满义实由
衷事非矫饰志之所至敢不尽言自兵乱以来纪纲寖
坏时多躁竞俗少亷隅徳薄而位尊功?而赏厚实繁
有众不可殚论臣每见之深以为念昔范宣子让其下
皆让栾黡为汰不敢违也臣诚薄劣窃慕古人务欲以
身率先大变浮俗是用勤勤恳恳愿罢此官庶礼让兴
行由臣而致也臣位为上相爵为真王参启沃之谋受
腹心之寄恩荣已极功业已成寻合乞骸保全余齿但
以冦雠在近家国未安臣子之心不敢宁处茍西戎即
叙懐恩就擒畴昔官爵誓无所受必当追踪范蠡继迹
留侯臣之鄙懐切在于此
汾阳有大功于宗社不必言即如进退惟君缓则置
之急则用之毫无芥蔕陶士行李临淮等对之有愧
多矣田承嗣跋扈强藩玩王命如弁髦接其书即拜
回纥感诚朝恩服善非至诚而能若是乎此?足觇
学问深醇忠诚亦流露笔墨间
郭子仪传赞新唐书
天寳末盗发幽陵外阻内讧子仪自朔方提孤军转战
逐北谊不还顾当是时天子西走唐祚若赘斿而能辅
太子冄造王室及大难略平遭谗惎诡夺兵柄然朝闻
命夕引道无纎介自嫌及被围泾阳单骑见虏压以至
诚猜忍沮谋虽唐命方永亦由忠贯日月神明扶持者
哉及光弼等畏逼不终而子仪完名高节烂然独着福
禄永终虽齐桓晋文比之为褊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
下而朝不忌功葢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
之贬呜呼垍诚知言其子孙多以功名显葢盛徳后云
小时初读通鉴纲目问家大人曰诸葛武侯郭令公
程纯公朱文公虽不同一格要其立心行事几于圣
否大人低徊久之曰未敢即以为圣然汝所言亦自
有见今二十余年矣详观四公行事果是三代以下
所难令公虽学术无征非天资粹美涵养充到者能
之乎宋子京摹冩得出笔亦酷摹班范然所引裴垍
侈穷人欲之言下字过当令公不过厚奉养多侍妾
耳居将相王侯之位亦非过分者乌得为侈穷人欲哉
条奏贡举?时进士不乡举但试辞赋浮文绾/秉政首言人才之本廷议伟之
杨绾
国之选士必藉贤良葢取孝友纯备言行敦实居常育
徳动不违仁体忠信之资履谦恭之操藏器则未尝自
伐虚心而所应必诚夫如是故能率已从政化人镇俗
者也自叔世浇诈兹道寖?争尚文辞互相矜衒马卿
浮薄竟不偶于任用赵壹虚诞终取摈于乡闾自时厥
后其道弥盛不思实行皆徇空名败俗伤教备载前史
古人比文章于郑卫葢有由也近炀帝始制进士之科
当时犹试?而已至高宗朝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郎又
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加帖经从此积弊寖而成俗?能
就学皆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递相党
与用致虚声六经则未尝开巻三史则皆同挂壁况复
征以孔门之道责其君子之儒者哉祖习既深奔竞为
务矜艺者曾无愧色勇进者但欲凌人以毁讟为常谈
以向背为已任投刺干谒驱驰于要津露才扬已喧腾
于当代古之贤良方正岂有如此者乎朝之公卿以此
待士家之长老以此垂训欲其返淳朴懐礼让守忠信
识亷隅何可得也譬之于水其流已浊若不澄本何当
复清方今圣徳御天再宁寰宇四海之内颙颙向化皆
延颈举踵思圣朝之理也不以此时而理之则太平之
政又乖矣凡国之大柄莫不先择下臣古先哲后皆侧
席待贤今之取人令将牒自举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
古制县令察孝亷审知在乡闾有孝悌及信义亷耻之
行加以经业才堪?试者以孝亷为名荐之于州刺史
当以礼待之试其所通之学其通者送名于省自县至
省不得令举人輙自陈牒其所习经左传公羊榖梁礼
记周礼仪礼尚书毛诗周易任通一经务取深义奥旨
通诸家之义试日差诸司官有儒学者对问每经问义
十条问毕对?三道其?皆问古今理体及当时要务
取堪行用者其经义并?全通为上第望付吏部便与
官其经义通八?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其国
子监举人亦请准此如有行业不着所由妄相推荐请
量加贬黜所冀数年之间人伦一变既归实学当识大
猷居家者自修徳业从政者皆知亷耻浮竞自止敦龎
自劝教人之本实在兹焉事若施行即别立条例诏左
右丞诸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同议闻奏
西汉举孝亷举秀才皆论实行未尝试也秀才者即
博士弟子员彚送太常太常籍异等秀才上之为郎
故名秀才贤良方正为特科有试?至东汉顺帝时
用左雄言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章奏亦时使然耳绾
此议极善然末代无不试之法试经试?必不可少
行业必着所由此为切要惜乎绾卒而唐竟不行也
奏百官论事?颜真卿
御史中丞李进等传宰相语称奉进止縁诸司官奏事
颇多朕不惮省览但所奏多挟私谗毁自今论事者诸
司官皆须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宰相定可否然后奏
闻者臣自闻此语以来朝野嚣然人心亦多衰退何则
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专达于天子也郎官御史陛
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
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今陛下欲自
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焉诗云营营青蝇止于
棘谗言?极交乱四国以其能变白为黑变黑为白也
诗人深恶之故曰取彼谗人投畀豺虎豺虎不受投畀
有北昔夏之伯明楚之无极汉之江充皆谗人也孰不
恶之陛下何不深回听察其言虚诬者则谗人也因诛
殛之其言不虚者则正人也因娎岽瞬晃怪
人皆谓陛下倦于听览拒其谏诤臣窃为陛下痛惜之
臣闻太宗勤于听览庶政以理故着司门式以防壅闭
天宝已后李林甫威权日盛羣臣不先谘宰相輙奏事
者仍托以他故中伤之又阉官袁思艺日宣诏至中书
??宗动静必告林甫先意奏请??宗惊喜若神以此权
宠日甚下情不达渐致潼闗之祸陵夷至于今日天下
之弊尽萃于圣躬岂陛下招致之乎葢其所从来者渐
矣自艰难之初百姓尚未雕弊太平之理立可便致属
李辅国用权宰相专政递相姑息莫肯直言大开三司
不安反侧将士北走党项合集土贼至今为患伪将更
相惊恐因思明危惧扇动却反又今相州败散东都陷
没先帝繇此忧勤至于损寿臣每思之痛切心骨天下
兵戈未戢疮痏未平陛下岂得不日闻谠言以广视听
而欲顿隔忠谠之路乎臣闻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不
韪之路犹恐不言况懐厌怠令宰相宣进止使御史台
作条目不令直进从此人人不敢奏事则陛下闻见只
此三数人耳天下之士方箝口结舌陛下后见无人奏
事必谓朝廷无事可论岂知惧不敢进即林甫国忠复
起矣如今日之事旷古未有虽李林甫杨国忠犹不敢
公然如此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纵悔之无及矣
臣实知忤大臣者罪在不测不忍有负陛下无任恳廹
之至
公骨鲠敢言如此仗节死义当于平日犯颜敢谏中
求之
段秀实颜真卿传赞新唐书
唐人栁宗元称世言段太尉大抵以为武人一时奋不
虑死以取名非也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
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逹其
志决非偶然者宗元不妄许人谅其然也非孔子所谓
仁者必有勇乎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
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
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详观二子行
事当时亦不能信于君及临大节蹈之无贰色何耶彼
忠臣义士宁以未见信于人要返诸已得其正而后慊
于中而行之也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
烈日可畏而仰哉
段公不死于郭晞之悍卒而死于朱泚更得所矣颜
公不死于禄山之强兵而死于希烈有足悲矣然二
公精魄万古史称其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凛凛乎犹
有生气哉
奉天改元大赦诏平朱泚/后改元陆贽
致理兴化必在推诚忘已济人不恡改过朕嗣守丕构
君临万方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徳诚莫追于既
往永言思咎期有复于将来惟我烈祖迈徳庇人致俗
化于和平拯生灵于涂炭重熙积庆垂二百年伊尔卿
尹庶官洎亿兆之众代受亭育以迄于今肆予小子获
纉鸿业惧徳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
经国之务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犹昧省
已遂用兴戎征师四方转饷千里暴命峻于诛求疲甿
空于杼轴天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驯
致乱阶变兴都邑贼臣佇扑聊嫣咸焱蚱肥蚓琶
震惊痛心腼貌罪实在予赖天地降佑神人叶谋将相
竭诚爪牙宣力屏除大盗载张皇维将??永图必布新
命朕晨兴夕惟念前非自今以后中外所上书奏不
得更称圣神文武之号与人更始以答天休可大赦天
下改建中五年为兴元元年自正月一日昧爽以前大
辟罪已下罪无轻重咸赦除之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
纳等有以忠劳任膺将相有以勲旧继守藩维朕抚驭
乖方致令疑惧朕实不君人则何罪并与洗涤各复爵
位朱滔虽与贼泚连坐路远未必同谋如能效顺亦与
维新其河南北诸军兵马并宜各于本道自固封疆勿
相侵轶朱泚大为不道弃义蔑恩反易天常盗窃名器
暴犯陵寝所不忍言获罪祖宗朕不敢赦其应被朱泚
胁从将士官吏百姓及诸色人等有遭其煽诱有廹以
凶威茍能自新一切不问人之行业或未必兼构大厦
者方集于羣材建竒功者不限于常检茍在适用则无
弃人况黜免之人沉郁既乆朝过夕改仁何远哉流移
降黜亡官失爵配??人等有材能着闻者特加録用勿
拘常例诸军使诸道赴奉天及进收京城将士等或百
战摧敌或万里勤王济危难者其节着复社禝者其业
崇我图尔功特加彛典宜并赐名奉天定难功臣身有
过犯逓减罪三等子孙有过犯递减罪二等见危致命
先哲攸贵掩骼埋胔礼典所先虽效用而或殊在恻隐
而何间诸道将士有死王事者各委所在州县给递送
归本管官为葬祭其有因战阵杀戮及擒获伏辜暴骨
原野者并委所在逐近便收葬自顷军旅所给赋役繁
兴吏因为奸人不堪命汔可小康与之休息其垫陌及
税间架竹木茶漆?铁等诸色名目悉冝停罢京畿之
内属此冦戎攻刼焚烧靡有宁室王师仰给人以重劳
时宜减放今年夏税之半朕以凶丑犯阙遽用于征爰
度近郊息驾兹邑军储克办师旅攸宁式当襃旌以志
吾过其奉天宜升为赤县百姓并给复五年尚徳者教
化之所先求贤者邦家之大本永言兹道梦想増懐而
浇薄之风趋竞不息幽栖之士寂寞无闻葢诚所未孚
故求之不至天下有隐居行义才徳高远晦迹丘园不
求闻达者委所在长吏具姓名闻奏当备礼邀致诸色
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及博通坟典达于教化
并洞识韬略堪任将帅者委常参官及所在长吏闻荐
天下孤老鳏寡惸独不能自活者并委州县长吏量事
优恤其有年九十已上者刺史县令就门存问义夫节
妇孝子顺孙旌表门闾终身勿事大兵之后内外耗竭
贬食省用宜自朕躬当节乘舆之服御絶宫室之华饰
率已师俭为天下先诸道贡献自非供宗庙军国之用
一切并停布泽行赏仰惟旧章今以余孽未平帑藏空
竭有乖庆赐深愧于怀赦书有所未该者委所司类例
条件闻奏敢以赦前事相言告以其罪罪之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百日不首复罪如初赦书日行五百里布告
遐迩咸使闻知
公谓感人以言其本已浅况言又不诚乎因冄作此
诏书深痛明备后李节度来朝言山东将士见诏感
泣臣于是知贼不足平也总是推诚改过四字尽之
唐朝学术文章以韩公为第一经济奏议以陆公为
第一其忠诚正大姚元之李邺侯尚不及也
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陆贽
立国之本在乎得众得众之要在乎见情情有通塞故
否泰生情有厚薄故损益生暎蟾上吕ど显蛟惶├
下干上则曰否损上益下则曰益损下益上则曰捐干
为天为君坤为地为臣天在下而地处上于位乖矣而
反谓之泰者上下交故也君在上而臣处下于义顺矣
而反谓之否者上下不交故也损益之义亦由是焉上
约己而裕于人人必悦而奉上矣岂不谓之益乎上蔑
人而肆诸已人必怨而叛上矣岂不谓之损乎然则上
下交而泰不交而否自损者人益自益者人损情之得
失岂容暎г帐且怨畔仁ネ踔尤松弦脖匾云湫拇
天下之心而不敢以天下之人从其欲自昔王业盛衰
君道得失史册尽在粲然可征与众同欲靡不兴违众
自用靡不废从善纳谏靡不固远贤耻过靡不危善恶
从类端如贯珠成败象行明若观火此歴代之元龟也
太宗武定祸乱文致太平然犹兢兢畏慎每戒臣下献
规??宗躬定大难开懐纳忠侈心一萌邪道并进大盗
一兴至今为梗肃宗惩致冦之由虚受广纳故得来苏
之望允塞配天之业勃兴陛下以明威照临以严法制
断君臣意乖上下情隔由是人各隐情以言为讳至于
变乱将起亿兆同忧独陛下恬然不知方谓太平可致
列圣升降之效歴歴如彼当今理乱之由昭昭如此未
有不兴于得众殆于失人裕于佥谐蔽于偏信济美因
乎纳谏亏徳由乎自贤善始本乎忧勤失全萌乎安泰
今将悔祸徼福去危从安若不循太宗创业之规袭肃
宗中兴之理鉴天寳致乱之所以惩今者迁幸之所由
则何以孚圣懐彰令闻新远迩之听归反侧之心乎不
胜愚诚恳欵谨复布露以闻
泰否言君臣也损益言君民也上下交则泰损上益
下则益羲文周孔之治法也宣公明切指出遂为百
代之药石蓍龟○宣公经济名臣经学最为精通世
有读史而不穷经者终为无本之学即徒玩宋儒之
书而不湛深经学犹无本也但恐涉于训诂记诵故
必体究宋儒则经学更字字切已耳
请数对羣臣兼许令论事状陆贽
天子之道与天同方天不以地有恶木而废发生天子
不以时有小人而废聴纳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又有
惧溺而自沉者其为矫枉防患之虑岂不过哉臣闻人
之所助在乎信信之所立由乎诚蚩蚩之徒或昏或鄙
然而上之得失靡不辨上之好恶靡不知上之所秘靡
不传上之所为靡不效故驭之以智则人诈示之以疑
则人偷接不以礼则徇义之意轻抚不以恩则效忠之
情薄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
性是知诚信之道不可斯须去身愿陛下慎守而行之
有加恐非所以为悔也仲虺述成汤之徳曰用人惟已
改过不吝吉甫美宣王之功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
之成汤圣君也仲虺圣辅也以圣辅而赞扬圣君不称
其无过而称其改过周宣中兴之贤主也吉甫文武之
贤臣也以贤臣而歌诵贤主不美其无阙而美其补阙
是则圣贤之意较然着明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
贵中古以降淳风浸微臣既尚谀君亦自圣掩盛徳而
行小道于是有入则造膝出则诡辞之态兴矣奸由此
滋善由此沮帝王之意由此惑谏臣之罪由此生媚道
一行为害斯甚太宗文皇帝以虚受为理本以直言为
国华存致雍熙之化没齐尧舜之名向若太宗闻过则
羞已之短纳谏又畏人之知虽有悔过之意必无从谏
之名且以太宗有底定祸乱之武有致理太平之功然
而人到于今称咏以为道冠前古泽被无穷者则从谏
改过为其首焉陛下所谓谏官论事少能慎密例自矜
衒归过于朕者臣以为不密自矜信非忠厚其于圣徳
固亦无亏陛下若纳谏不违则传之适足増美陛下若
违谏不纳又安能禁止勿传伏愿以贞观故事为楷模
使太宗风烈重光于圣代臣闻虞舜察迩言故能成圣
化晋文听舆诵故能恢霸功大雅有询于刍荛之言洪
范有谋及庶人之义是则圣贤为理务徇众心不敢忽
细?不敢侮鳏寡逊于志者不必然逆于心者不必否
辞拙而效速者不必愚言甘而利重者不必智是皆考
之以实虑之以终其用无他惟善所在陛下所谓比见
奏对论事皆是雷同道听涂说者臣窃以众多之议足
见人情必有可行亦有可畏恐不宜一槩轻侮而莫之
省纳也陛下又谓试加质问即便辞穷者臣窃以陛下
虽穷其辞而未穷其理能服其口而未服其心臣每读
史书见乱多理少因懐感叹窃谓为下者莫不愿忠为
上者莫不求理然而下恒苦上之难达上恒苦下之难
知若是者何九弊不去故也所谓九弊者上有其六而
下有其三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衒聪明厉威严恣强
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谄谀顾望畏懦此三者臣下之
弊也上好胜必甘于佞辞上耻过必忌于直谏如是则
下之谄谀者顺旨而忠实之语不闻矣上骋辩必剿说
而折人以言上衒明必臆度而虞人以诈如是则下之
顾望者自便而切磨之辞不尽矣上厉威必不能降情
以接物上恣愎必不能引咎以受规如是则下之畏懦
者避辜而情理之说不申矣夫自黎献而上获覩至尊
之光景者踰亿兆而无一焉就获覩之中得接言议者
又千万无一幸而得接者犹有九弊居其间则上下之
情所通鲜矣乱多理少从古以然考其初心不必淫暴
亦在乎两情相阻驯致其失以至于艰难者焉伏愿广
接下之道开奨善之门??纳谏之懐励推诚之美待之
以礼煦之以和求之若不及用之惧不周以能改其过
为善以得闻其过为明谏者之狂诬明我之能恕谏者
之漏泄彰我之能从谏者有失中而君无不美如此则
徳光而义孚矣臣所以屡屡尘渎而不能自抑者葢以
陛下有拯乱之志而多难未平有务理之诚而庶绩未
乂故每中夜自思窃叹而深惜也惟陛下详省所阙亟
行所宜宗社无疆之休也
用贤聴言治国之要而其本在于诚信大学所谓诚
正为修齐治平之本也宣公学有原本言曲而中以
视韩公子说难其揣摩物情则均而彼则一派私利
之心此则一片公诚千载犹将见之
谢密旨状因论所宣事状陆贽
顾少连向臣说云圣旨察臣孤贞犹谓清慎太过都絶
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鞭靴
之类受亦无妨者臣性实凡鄙宁忘顾私家本寠贫安
能无欲所以深自刻慎勉修亷隅者葢由负戴厚恩尸
窃大位既不克导扬风教致俗清淳又未能减息征徭
济人穷困由是茍行特操杜絶交私陛下责臣以清谨
太过斯谓圣明陛下虑事之不通有乖理道夫以胥吏
末流苞苴?贶茍或违道臣犹知惭况公卿大臣之间
方岳连帅之任岂资纳贿然后致诚若因财利交欢是
以姑息为事既乖直道必有过求遂之则法度浸隳阻
之则望弥甚为害如此国何赖焉螅嫣谧欧ù
制监临受贿盈尺有刑岂不以贪饕为弊残蠧最深至
于士吏之?尚当严禁矧居风化之首反可通行凡上
之所为以导下也若上为之下亦为之固其理也又可
禁乎朝廷取之于方镇方镇复取之于州州取之于县
县取之于乡乡将安取哉是皆出于疲人之肝脑筋髓
耳自大盗猾夏天下常屯百万之师坐受衣食农夫蚕
妇冻而织饿而耕殚力忍死以供十倍之赋日月引颈
望覩升平之化惠恤之恩凡四十九年矣荐属多故有
加无瘳而又交通私贿扇起贪风是令已困之甿重遭
过分之扰也亦冀陛下详察其理普澄其源??清浄无
欲之风守慈俭不贪之寳是将感人心而天下服何有
事情不通之患乎夫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
及金璧日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与交私固难中絶
其意是以涓流不止溪壑成灾毫末既差丘山聚衅臣
窃料郡府之不愿行贿于朝廷犹乡闾之不愿输货于
郡府也但以行之者有利不行者有虞故为安身保位
之谋耳假如四方俱赂于朝廷受其三而却其一有所
受有所却二端相反则遇却者或有意疑乎见拒而不
通焉四方俱贿于朝廷朝廷俱辞而不受则咸知不受
者乃朝廷之常理适所以服其心而诱其善复何嫌阻
之有乎陛下嗣位之初躬行节俭郡国无来献朝廷无
私求四方风动几致清平旋以刑峻赋繁兵连祸结泊
大憝殱夷皇运兴复征伐之役颇息于前时清约之风
亦亏于往日曩兴师徒人困暴赋今罢征伐人困私求
是乃残瘁之余永无苏息之望使万方黎献当陛下休
明之代不登富寿不洽雍熙追懐前修实用心热礼记
曰理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懐诸侯也是
知懐抚之道贵徳贱财始于朝廷行于郡国郡国斯乂
朝廷益尊是皆无贿之致也及夫王纲浸坏徳化陵夷
然后灭公议而徇私情盛诛求而崇馈献故礼记曰天
子微诸侯僭于是相觌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
矣是知伤风害礼莫甚于私暴物残人莫大于赂利于
絶私去贿者莫先于君主务于爱人助理者莫切于辅
臣君臣之间固不可语及于私贿矣况躬行乎
周官弊吏以亷为首故大学戒务财孟子惩懐利贿
赂行而国不可为矣余观春秋时晋主夏盟灵成景
厉之世虽用人行政有失犹不失为盟主至昭公顷
定时贿赂公行如鲁昭以受赂不得入十八国?召
陵以求贿不果伐楚晋伯微而春秋亦自是为战国
矣呜呼狱讼以货贿为重轻举措以货贿为用舍庄
生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者宣公此疏尤为深痛
陆宣公集序权徳舆
尝读贾谊书观其经制人文铺陈帝业术亦至矣待之
宣室恨得后时遇亦深矣然竟不能达四聪而尽其善
排羣议而试厥谋道之难行亦已久矣东阳绛灌何代
无之噫一恕惠瞪破氩荒芡淦鞣皆湓茶牧脊の
以措巧心所以理世少而乱日多大雅衰而正声寖汉
道未融既失之于贾傅吾唐不幸复摈弃于陆公公讳
贽字敬舆吴郡苏人溧阳令偘之子年十八登进士第
应博学宏辞科授郑县尉非其好也省母归寿春刺史
张镒有名于时一获晤言大加赏识暨别镒以泉货万
数为赆曰愿以此奉太夫人一日之膳公悉辞之领新
茶一串而已是岁以书判拔萃调渭南簿御史府以监
察换之徳宗皇帝春宫时知名召对翰林即日为学士
由词部员外转考功郎中朱泚之乱从幸奉天时车驾
播迁诏书旁午公洒翰即成不复起草初若不经思虑
及成而奏无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仓卒填委同职者
无不拱手叹服不能复有所助尝从容奏曰此时诏书
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人心昔禹汤以罪已勃兴楚昭
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恡改过以言谢天下俾臣草
辞无讳庶几羣盗革心上从之故行在诏书始下虽武
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议者以徳宗克平冦乱不惟神
武之功爪牙宣力葢亦资文徳腹心之助焉及还京师
李抱真来朝奏曰陛下在山南时山东士卒闻书诏之
辞无不感泣思奋臣节臣知贼不足平也公自行在带
本职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精敏小心未尝有过艰难
扈从行在輙随启沃谋猷特所亲信有时燕语不以公
卿指名但呼陆九而已初幸梁洋栈道危狭从官前后
相失上夜次山馆召公不至泫然号于禁旅曰得陆贽
者赏千金顷之公至太子亲王皆贺丁韦夫人忧去职
持丧于洛遣人?溧阳之柩附葬河南上遣中使监?
其事四方赙遗数百万公一无所取素与蜀帅韦南康
布衣友善韦令每月置遗公奏而受之服阕复内职权
知兵部侍郎觐见之日天子为之兴改容叙吊内外属
望旦夕俟其辅政为窦参忌嫉故缓之真拜兵部侍郎
知贡举得人之盛公议称之贞元八年拜中书侍郎平
章事公以少年入侍内殿特蒙知遇不可与众浮沉茍
且自爱事有不可必诤之上察物太精躬临庶政失其
大体动与公违奸谀从而间之屡至不悦亲友或规之
公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公精于
吏事斟酌剖决不爽锱铢其经纶制度具在徳宗实録
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以奸回得幸害时蠧政物议
莫敢指言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翰林学士吴通元
忌公先达每切中伤阴结延龄互言公短宰相赵憬公
之引拔升为同列以公排邪守正心复异之羣邪沮谋
直道不胜十年退公为宾客罢政事明年夏旱刍粮不
给军校诉于上延龄奏曰此皆陆贽辈怨望鼓扇军人
也贬公忠州别驾上怒不可测赖阳城张万福救之获
免蜀帅抗表请以贽代已岁赂资粮公在南宾闭门却
扫郡人稀识其面复避谤不著书惟考校医方撰集验
方五十巻行于世永贞初与郑余庆阳城同征还公已
薨殁时年五十二公之秉笔内署也?古扬今雄文藻
思敷之为文诰伸之为典谟俾狡向风懦夫増气则
有制诰集一十巻润色之余论思献纳军国利害巨细
必陈则有奏草七巻其在相位也推贤与能举直错枉
将干璇衡而揭日月清氛沴而平泰阶敷其道也与伊
说争衡考其文也与典谟接轸则有中书奏议七巻古
人以士之遇也其要有四焉才位时命也仲尼有才而
无位其道不行贾生有时而无命终于一恸惟公才不
谓不长位不谓不达逢时而不尽其道非命欤裴氏之
子焉能使公不遇哉说者又以房魏姚宋逢时遇主克
致清平陆君亦获幸时君而不能与房魏争烈葢道未
至也应之曰道虽在我??之在人蜚蝗竟天农稷不能
善稼奔车覆辙孔孟亦废规行若使四君与公暎倍
相则一否一臧未可知也而致君不及贞观开元者葢
时不幸也岂公不幸哉以为其道未至不亦诬乎公之
文集有诗文赋集表状为别集十五卷其闗于时政昭
昭然与金石不朽者惟制诰奏议乎今以类相从冠于
编首兼略书其官氏景行以为序引俾后之君子览公
制作效之为文为臣事君之道不其伟欤
权文公在当时以文章著名然尚未脱排偶气为宰
相虽无甚建明然亦与庸碌者迥别此篇序宣公议
论兼叙事可歌可诵吾喜宣公之为人故读权公此
篇更低徊不忍释也
两汉辨亡论权徳舆
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予以为莽卓簒逆污神器
以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征厥初则
亡西京者张禹亡东京者胡广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
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辞气所发损益系之而多
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沴以结
祸胎故其荡覆之机簒夺之兆皆指导驯致之虽年祀
相远犹手授颐指之然也其为贼害岂直莽卓之比乎
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极
儒者之贵永始元延之间天地之眚屡见言事者皆讥
切王氏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