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文雅正-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言听諌从然未有建万世之长?举明主于三代之
隆者也其务在于期会簿书断狱听讼而巳此非太平
之基也臣闻圣王宣徳流化必自近始朝廷不备难以
言治左右不正难以化远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
欺也圣主独行于深宫得则天下称诵之失则天下咸

言之行发于近必见于远故谨选左右审择所使左右
所以正身也所使所以宣徳也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
宁此其本也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岛共贯
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
也独设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繇以意穿凿各
取一切权谲自在故一变之后不可复修也是以百里
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诈伪萌生刑罚亡
极质朴日销恩爱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非

空言也王者未制礼之时引先王礼宜于今者而用之
臣愿陛下承天心发大业与公卿大臣延及儒生述旧
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
成康寿何以不若螅谇约笔狼魑癫缓嫌诘勒呓
条奏唯陛下财择焉
吉正直有学术知本务此疏董贾而后不多见也使
其得用过匡韦远甚矣惜宣帝以其言迂阔不甚宠
异吉遂谢病归宣帝之治未纯者以此

上哀帝书鲍宣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
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蚀
且十彗星四起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复
剧于前乎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论
议通古今喟然动众心忧国如饥渇者臣未见也敦外
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下陛下欲与此共
承天地安海内甚难今世俗谓不智者为能谓智者为

不能昔尧放四罪而天下服今除一吏而众皆惑古刑
人尚服今赏人反惑请寄为奸羣小日进国家空虚用
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贼岁増于前
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
赋税租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巳三亡也豪强大姓
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繇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鼔
鸣男女遮迣六亡也盗贼刼畧取民财物七亡也七亡
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治狱深刻二死也寃

陷亡辜三死也盗贼横发四死也怨雠相残五死也岁
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民有七亡而无一得
欲望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诚难此
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邪羣臣幸得居尊官食
重禄岂有肯加恻隠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邪志但
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巳以茍容曲从为贤以供
黙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
益毫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螅胖卦仗煜履

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
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鸠之诗今贫民菜食不厌
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陛下不救
将安所归命乎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
以大万数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非天意也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封夫官爵非陛下之
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
天说民服岂不难哉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辩足

以移众强可用独立奸人之雄惑世尤剧者也宜以时罢
退及外亲幼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就师傅急征故大
司马傅喜使领外亲故大司空何武师丹故丞相孔光故
左将军彭宣经皆更博士位皆歴三公智谋威信可与建
教化图安危龚胜为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
敢为奸可大委任也陛下前以小不忍退武等海内失望
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众曽不能忍武等邪治天下者
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専快意而已也上之皇天见

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谏争之臣陛下茍欲自薄而厚恶
臣天下犹不聴也臣虽愚戆独不知多受禄赐美食太官
广田宅厚妻子不与恶人结雠怨以安身邪诚迫大义官
以谏争为职不敢不竭愚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
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臣宣呐钝于辞不胜惓惓
尽死节而已疏上帝以宣名儒优容之后宣又上/书极言帝用其言又以宣为司隶
目击时艰呕心而出虽无痛哭流涕字面然情迫词切
比贾长沙又甚矣文帝时天下升平长沙为防微远祸

之计哀帝有亡国之兆不得不如此七亡七死等语过
于激烈非对君之体然在乐受尽言者得之犹琅
匡衡张禹孔光马宫传赞前汉书
赞曰自孝武兴学公孙??以儒相其后蔡义韦贤元成匡
衡张禹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及当子晏咸以儒宗居宰
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其酝藉可也然皆持禄保位被
阿谀之讥彼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
非不岿然儒也体察不深操持不决遂依阿以至于此

被孟坚数语诮尽呜呼学儒者可不深自警惧乎○明
季多尊汉儒而薄宋儒不知汉儒重在讲解宋儒重在
操履则程朱之泽较宏也匡张孔马虽不得与董刘比
然其派别大都如此戴圣马融犹被指谪况其它乎
谏京师立共皇庙疏依通鉴本/师丹
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
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
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

尊无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礼
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无爵父之
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而
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孝成皇帝圣恩深远
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祀令共王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
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先帝特重大宗承天地宗庙社
稷之祀义不可复奉定陶共皇祭入其庙今欲立庙于京
师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又亲尽当毁空去一国太祖不

堕之祀而就无主当毁不正之礼非所以尊厚共皇也
立庙京师尚不可况严嵩主议乃公然奉肃宗奉兴献
主于太庙乎总之古人尚朴重名分抑私情故傅太后
虽以祖母之势抑哀帝然所称者不过曰帝太太后耳
光武用张纯朱浮议祠元帝以上于太庙成帝以下长
安徙四亲庙于舂陵致堂胡氏是之余谓光武中兴与
他帝不同尊四亲为帝无所不可光武不行非薄也古
人尚朴也然欲跻四亲于太庙置武宣等不祀于义不

可故另立庙宜也至宋濮议当主温公而绌欧阳明大
礼议当主扬氏父子而绌张桂此定论也
何武王嘉师丹传赞前汉书
赞曰何武之举王嘉之争师丹之议考其祸福乃效于后
当王莽之作外内咸服董贤之爱疑于亲戚武嘉区区以
一蒉障江河用没其身丹与董宏更受赏罚哀哉故曰依
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
不难受爵位多陷于匡张孔马之讥者可不谓大哀乎

○未仕而遭乱世则不宜出孔子所谓无道则隠是也
既仕而受恩深重则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法在过
激以取名壊事固非忠诚谋国之心若观望游移以居
位天下未有失名节之人而能为国家者也李东阳不
同刘谢以去虽有保全善类之解说君子羞之况其它乎
儒林列传序史记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
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壊

诸侯恣行政由弱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
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
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
尼于七十余君无所遇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巳矣西
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
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
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隠而
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

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
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
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
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
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
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
孔子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
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

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
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
也及螅实壑锵罴俦陈持兄钊迳薪菜邢袄
乐弦歌之音不絶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故
孔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
知所以裁之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
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
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

首于是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
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
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
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
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
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
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
伏生言礼自鲁螅蒙砸鬃郧彺ㄌ锷源呵镉谄

鲁自胡母生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汀
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
学士靡然乡风矣
读此颇知周汉间学术兴废之迹序次顿挫风神隽
絶逸气遄飞
酷吏列传序史记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徳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徳不徳是以有徳下徳不
失徳是以无徳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
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
网尝宻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
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
愉快乎言道徳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
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
圜斵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

奸黎民乂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太史公所传酷吏武帝时最多序却说秦时用酷者
而以汉兴接之寓意深矣
西域传赞前汉书
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
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絶南羌月
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遭值文景??黙
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故能睹犀布

瑇瑁则建珠崖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牂牁越帯盘
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
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
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羣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于是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营千门万户之宫立神明通
天之台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天子负黼依袭
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
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扺之戱以观视之及

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
足乃?酒酟埂翁捉鹪炱け宜阒脸荡饧傲
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冦盗并起道路不通直
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是以末
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且通西域近有龙堆远则葱岭身热头痛县度之阸淮
南杜钦扬雄之论皆以为此天地所以界别区域絶外
内也书曰西戎即序禹既就而序之非上威服致其贡

物也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虽属匈
奴不相亲附匈奴能得其马畜旃罽而不能统率与之
进退与汉隔絶道里又远得之不为益弃之不为损盛
徳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徳咸乐
内属唯其小邑鄯善车师界迫匈奴尚为所拘而其大
国莎车于阗之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属都?圣上
远览古今因时之宜羁縻不絶辞而未许虽大禹之序
西戎周公之让白雉太宗之却走马义兼之矣亦何以

尚兹
赞西域耳而武帝侈心远畧如绘螅难诺骱前
孕劝戒昭然蔚宗毕竟多斧凿痕不能学步也
王莽传赞前汉书
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
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
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耶
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佀母笟s世之权遭汉中

微国统三絶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
成簒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
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
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毒流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
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
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垄发掘害徧生民辜及
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

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
奸言同归殊涂俱用灭亡皆亢龙絶气非命之运紫色
蝇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子长项羽赞孟坚王莽赞皆千古絶调子长以疎宕
螅蚴っ霞嵋早菍s苍郁胜亦其笔性然也项羽举
事无成犹或惜之其坑秦卒弑义帝酷虐甚矣若王
莽之可憎恶又数倍于项羽孟坚作赞极加修饰之




古文雅正卷四

赐冯异敕建武二年/汉光武
三辅遭王莾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
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畧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
耳诸将非不健簟缓寐猜忧浔灸苡羰磕钭孕揠
无为郡县所苦

帝王之言孟子所谓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也○此以
异代邓禹也禹已入长安复不能制赤眉故以异代
之异至禹复邀与同战又败禹归异能自破赤眉始
以盆子降异不伐不杀又有战功诚中兴贤将也○
中兴战功昆阳之?帝有神授王郎之破耿弇父子
有力焉弇最英武又有平刘永张步之功邓禹首赞
大计有闗中之功冦恂有馈运之功吴汉来歙岑彭
等有平陇蜀之功然余所最喜者马伏波也伏波英

爽有学问恨光武不使之治国耳如平交趾即能安
定区处耕种使数世犹守马将军故事此其治行当
过冦恂矣伏波其人豪哉
赐窦融玺书建武五年融遣使奉书/献马帝喜答赐玺书汉光武
制诏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属国都尉劳镇守边五郡
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羗胡内则百
姓?福威徳流闻虚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长史
所奉书献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

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诸事具长史所见将军所
知王者迭兴千载一?欲遂立桓文辅微国当勉卒功
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冝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
尔絶域非相吞之国今之议者必有任嚣效尉佗制七
郡之计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巳事而巳
当与文帝与南粤王玺书叅看文帝仁厚浑璞不露
光武寛厚畧露英敏之气其足以服远则一也文帝

文章无修饰此篇却极作意其为帝王之言则一也
○曹子建螅饴畚焦馕溆庞隗{祖此确论也螅
挟智任术光武寛厚长者即废郭后一节虽为盛徳
之累然比酿成吕后之祸悬殊矣石勒乃尊螅
光特以其能驾?羣雄耳
与公孙述书六年/汉光武
图?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螅耋{之身邪
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莾何足效乎君非吾贼臣乱子仓

卒时人皆欲为君事耳何足数也君日月已逝妻子弱
小当早为定计可以无忧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

心恕词严笔挟风霜○述及嚣兵败穷促时光武犹
屡降手书不忍破灭帝诚仁人哉○书辞有言简而
意切者如宋太祖时伐北汉刘钧复书曰河东土地
狭小本不足以当中国但我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
葢惧汉氏之不血食也太祖怜之故终钧之世不加

兵今读此数语诚可哀怜不然太祖何不以卧榻之
侧对乎
报臧宫马武诏二十七年/汉光武
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舍近谋远者劳而无
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徳者
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
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
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

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
大冦岂非至愿茍非其时不如息人
存仁心识大体爱飬黎元不事穷黩所以驯致建武
永平之盛也此诏视轮台之悔其曲突徙薪者欤自
后有骛远邀功者驯至安帝之初国虚耗而民死亡
虽以和熹太后节约为心犹不能弭羗祸愈烈追思
此诏宛如逆睹○晋宋南渡后并有不共之仇不得
忘秣厉之心然亦须内飬既充相时而动余凡好事

边功者未有不败悔者也南朝元嘉之业衰由于王
元谟等北伐致六州萧条宋贾似道及二赵则义不
量力而挑兵以速其亡兵可易言哉
祀明堂诏永平二年/汉明帝
今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礼备法
物乐和八音咏祉福舞功徳班时令勅羣后事毕升灵
台望元气吹时律观物变羣僚藩辅宗室子孙众郡奉
计百蛮贡职乌桓濊貊咸来助祭单于侍子骨都侯亦

皆陪位斯固圣祖功徳之所致也朕以闇陋奉承大业
亲执圭璧恭祀天地仰惟先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以
宁天下封泰山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恢??大道被之
八极而嗣子无成康之质羣臣无吕旦之谋盥洗进爵
踧踖惟惭素性顽鄙临事益惧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戚戚其令天下自殊死已下谋反大逆皆赦除之百僚
师尹其勉修厥职顺行时令敬若昊天以绥兆人
词既典重心复抑畏明帝治化之盛优于文帝但文

帝仁厚恭俭性质非明帝所及○东京节义全是光
武明章三帝所培养而成然明帝功尤多如尊师傅
兴学校至使匈奴亦遣子入学则三代以下所未有

手诏东平王国传十一年/汉明帝
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懐实
劳我心诵及采菽以増叹息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
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其大副是要腹矣今送列侯

印十九枚诸王子年五岁已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
细玩此篇欲歌欲泣使孝弟之心油然而生为善最
乐传家之寳
报有司诏建初元年欲封诸舅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不封外戚故有司上请后报云
明德马皇后
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
其时黄雾四塞不闻?雨之应又田汀加こ韫蠛犴
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

位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阳诸国常谓我子不当与先
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吾为天下母
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恕握
欲身率下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勅但笑言太后
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
如?龙仓头衣緑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
不加谴怒但絶岁用而已兾以黙愧其心而犹懈怠无
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

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徳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
语语出肝膈千百载而下试为切已雒诵数遍而不
能去其奢淫之心者鲜矣
重请封诸舅报帝重请曰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不加恩于舅乎后报云
明徳马皇后
吾反复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谦之名而使帝受
不外施之嫌哉昔窦太后欲封王皇后之兄丞相条侯
言受螅嬖嘉蘧Ψ橇跏喜缓罱衤硎衔薰τ诠

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尝观富贵之家禄位重迭犹
冄实之木其根必伤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
下求温饱耳今祭祀则受四方之珍衣食则蒙御府余
资斯岂不足而必当得一县乎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
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数遭变异榖价数倍忧惶昼
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封违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刚
急有胸中气不可不顺也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
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闗政矣

文有欵情则佳情欵则其词兼胜令人冄三反复千
百读而不厌也读至末幅与敬姜论劳逸篇吾冀汝
朝夕修我一段使我长言咏歌嗟叹犹不足矣○东
京贤后推马邓然邓后临朝内则灾荒外有羌祸亦
縁后贤故足以弭之然专政之心不可掩也岂明徳
之比哉○汉唐宋后之最贤者汉则明徳马皇后唐
则文徳长孙皇后宋则宣仁螅
诏三公元和二年/汉章帝

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
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兾以息
事宁人敬奉天气立秋如故夫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
非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朕甚餍之甚苦
之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如襄城令
刘方吏人同声谓之不烦虽未有它异斯亦殆近之矣
间敕二千石各尚寛明而今富奸行赂于下贪吏枉法
于上使有罪不论而无过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为察

以刻为明以轻为徳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
吾诏书数下冠葢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
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
光武明章之世最多循吏章帝尤为长者故诏书敦
厚如此浸淫及于桓灵权奸宦寺専朝非徒根本壊
也贿赂请托公行守令俱以贪虐为事故民不聊生
黄巾等贼相继而起西汉成哀之世朝政壊而吏治
未尽蠧故人心思汉光武一举而中兴东汉桓灵之

世朝纲亡而吏治不堪言故终至于不可救吏治之
切于国计民生也如此○章帝最惠民之政人赐胎
榖三斛则不受泽之家鲜矣两汉赋薄而赏赐多禄
俸厚何也无养兵故也
皇后纪序后汉书
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后正位宫
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徳世妇主丧

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女史
彤管记功书过居有保阿之训动有环佩之响进贤才
以辅佐君子衷窈窕而不淫其色所以能述宣阴化修
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谒不行也故康王晩朝闗雎作讽
宣后晏起姜氏请愆及周室东迁礼序凋缺诸侯僣纵
轨制无章齐桓有如夫人者六人晋献升戎女为元妃
终于五子作乱冡嗣遘屯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
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忘身不可胜数斯固轻礼弛防

先色后徳者也秦并天下多自骄大宫备七国爵列八
品汉兴因循其号而妇制莫厘螅驷”〔恍扌⑽牡s
席无辨然而选纳尚简饰翫少华自武元之后世增淫
费至乃掖庭三千増级十四妖幸毁政之符外姻乱邦
之迹前史载之详矣及光武中兴斵雕为朴六宫称号
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又置美
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巳汉法
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与掖度丞及相工于洛阳乡

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
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所以明慎聘纳
详求淑喆明帝聿遵先旨宫教颇修登建嫔后必先令
徳内无出阃之言权无私溺之授可谓矫其弊矣向使
因设外戚之禁编着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贻厥方来岂
不休哉虽御已有度而防闲未笃故孝章以下渐用色
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蠧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
委成冡宰简求忠贤未有専任妇人断割重器唯秦芊

太后始摄政事故穰侯权重于昭王家富于嬴国汉仍
其谬知患莫改东京皇统屡絶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
临朝者六后莫不定?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乆其
政抑明贤以専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身犯雾露于
云台之上家婴缧绁于圄犴之下湮灭连踵倾辀继路
而赴蹈不息燋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寳诗书
所叹略同一揆故考列行迹以为皇后本纪虽成败事
异而同居正号者并列于篇其以私恩追尊非当时所

奉者则随它事附出亲属别事各依列传其余无所见
则系之此纪以纉西京外戚云尔
汉之大害外戚与宦官耳外戚之横则由母后专政
始也西汉既误东汉冄误蔚宗原本言之整赡中有
劲健气有警挚笔洵足追踪汉魏非五代人所能学
步也
齐王演传赞后汉书
大丈夫之鼔动拔起其志致葢远矣若夫齐武王之破

家厚士岂游侠下客之为哉其虑将存乎配天之絶业
而痛明堂之不祀也及其发举大谋在仓卒扰攘之中
使信先成于敌人赦岑彭以显义若此足以见其度矣
志螅窃痘龇⑺鑫睾艄湃艘苑潋参淙懳反艘
诗云敬之敬之命不易哉
以伯升之英武豁达而举事不成天也伯升颇类孙
伯符兄不成而弟继之但仲谋不能及光武帝耳又
颇类项梁但梁乌能及伯升羽之卒无成又不必论

也赞语道出伯升心事极为惋惜无限低徊
河北说光武帝邓禹
更始虽都闗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
三辅假号往往羣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
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
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
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
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螅嬷稻韧蛎裰

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此篇当与韩信初对螅婵酌鞒醵韵戎魍唇允
定大计者禹有大臣之度不比耿弇吴汉等徒为战
将最后与胶东固始三人独叅朝议隐然柱石老臣
贡举议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寖疏咎在州郡下朝臣议
彪因/上言韦彪
?惟明诏忧劳百姓垂恩选举务得其人夫国以简贤
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

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夫人才行少能相兼是以孟
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忠孝之人持心
近厚鍜炼之吏持心近薄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
其所以磨之故也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然
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
探本之论○汉举孝亷以守相主之魏立九品中正
以本郡荐绅有才望者主之所举以行亦自有见然
其究也上品无寒门纯重阀阅势使然也六朝皆循

行此法故门第最重至隋始行进士科开科举试文
之局不闗行谊唐初立法犹有十科后只用进士明
经二科以进士为重如每岁合一百人大约明经八
十人进士二十人也五代及宋俱依此然唐无弥封
又无禁挟书至宋太宗用弥封再传又用誊録防闲
愈密矣明太祖始定三年一试
王命论班彪
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厯数在尔躬舜亦以命

禹暨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徳至于汤武
而有天下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
揆一焉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着于春秋唐据
火徳而汉绍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彰赤帝之符
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徳丰功厚利积
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为鬼
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徳不纪而得
崛起在此位者也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

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逰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
?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悲夫此世之
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闇于天道哉又不
覩之于人事矣夫饿馑流??饥寒道路思有?褐之袭
担石之蓄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
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
处哉故虽遭罹厄?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项籍成
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又况么么不及数子

而欲闇干天位者乎是故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涂燕
雀之畴不奋六翮之用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斗筲
之子不秉帝王之重易曰鼎折足覆公餗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杰共推陈婴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