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开国谋士群-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良知道遇到了异人,心中一阵狂喜,恭恭敬敬地跪下来说:“是。”
5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到桥上赴约,可是老人已经先到了。老头儿生气地说:“与老人约会,为什么迟到?”不等张良解释,拔腿就走,又回过头说:“过5天再在这儿见。你小子来早点!”
又过了5天,鸡一叫,张良就去了,可是老人又已先期而至。老头儿又生气地说:“怎么又迟到了?”还是不待张良解释,拔腿就走,只交代了一句:“过5天来得更早点!”
再过了5天,张良半夜就去了桥上。没等候多久,老人也来了。这回老头儿总算高兴了,笑孜孜地说:“这样就对头了。”
他郑重其事地拿出一部书交给张良,说:“精读了这本书,你就足够做帝王的老师了。10年以后你就会发迹变泰,13年以后你到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那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别的话。张良从此再也没有看见过他。
天亮后,张良借着晨光端详老人送他的书。好家伙,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秦火焚书之余,这个可着实是太稀罕了。张良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极为珍视,时常研读揣摩。日积月累,他的政治、军事理论知识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圯上老人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其人其事其言其书,扑朔迷离,虚诞飘忽。他的出现,改变了张良的整个人生。子房的性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凌厉刚猛转而英华内敛,气定神闲。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其名作《留侯论》对此曾有精辟分析:“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在长达10年的颠沛流离逃亡生涯中,张良广泛接触到社会各个层面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又深刻领悟了《太公兵法》的奥义,出落得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辩才无碍,足智多谋。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开创型人才,他自身已经作好了蜕变腾飞的一切准备。所等待的,只是时代给他提供的契机了。
他比姜太公幸运,没有“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不用等到七老八十等白了胡子。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首树义旗,天下豪杰争先恐后群起响应。不久,张良与刘邦萍水相逢。他们风云遇合,一见如故,如鱼得水亲密无间地合作导演了覆秦、灭楚、兴汉的伟大史剧。

三、风云际会

陈胜首义,天下景从。张良也聚集起身边100多个不安本分的年轻人,打算去留县投靠已经自立为楚假王的景驹,大干一场。刚巧在半路上碰到了沛公刘邦。刘邦这时已有几千人马和基本班底,正由丰、沛向下邳以西地区扩张。刘邦与张良风云际会,极为投契,一夕饮谈,相见恨晚,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在沛公盛情邀请下,张良决定当即入股,不去景驹那儿了。刘邦大喜,任命他为管理军马的厩将。子房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刘邦响鼓不用重锤,一点就通,言听计从,几乎无往而不利。可是张良对别人说兵法战策的时候,却无人能懂。张良仰天长叹道:“沛公的才智,大概是老天授予他的吧,没人能比得上。”彼此更加欣赏和投合。
诗云:靡不有始,鲜克有终。幸运的是,张良与刘邦的关系是一个难得的例外。
张良随沛公来到薛县,拜见项梁。这时陈胜已经败死,项梁成为义军新的盟主。他接受范增的献策,拥立流落民间替人牧羊的楚国公子熊心为楚怀王,以资号召。张良想趁机恢复韩国,就对项梁说:“你已经立了楚王后裔,大快人心。韩国的公子横成君韩成颇为贤能,何不立他为韩王,以增强自己的党羽,作为臂助?”项梁一听,认为有道理,就派张良找到韩成,立他为韩王,并任命张良为韩国的司徒(即丞相)。于是张良告别刘邦,与韩成率兵千余人向西攻略韩国故地,倒也占领了一些地盘和几座城邑,分散吸引了部分秦军兵力。但因实力有限,秦军反攻时又屡次将城池夺了回去,双方形成拉锯战。韩成、张良所部就成为一支游军,在颖川一带往来游击。
秦军主将章邯冒雨夜袭定陶,击杀连胜后骄傲轻敌、疏于防备的项梁,重挫楚军。他志得意满,趾高气扬,错误估计形势,认为“楚地兵不足忧”,放过了剿灭项羽、刘邦等部的良机,没有穷追猛打,以竟全功;而是率领秦军北渡黄河,进攻赵国。
楚怀王获知项梁战死的消息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运应对新的局面。他从盱眙迁都彭城,整顿军力,调整人事:将项羽、吕臣率领的两支劲旅收归自己直接指挥;以项羽为长安侯、鲁公,参与军事决策;以吕臣为司徒,吕青(吕臣之父)为令尹,负责政权运转;以刘邦为武安侯、砀郡长,率所部从西边屏障彭城。随着秦军主力北上,义军力量迅速恢复壮大起来。
当时天下大势是:章邯所部主力秦军与王离所部精锐边防军正在会攻赵国,赵王歇和张耳、陈余被围困进攻,承受着巨大压力,危在旦夕,连连告急求救;黄河以南直至关中,则已经没有秦军较大较强的机动部队,相当空虚。
在这种情势下,楚怀王决定兵分两路:派宋义、项羽率楚军主力北上救赵,寻歼秦军主力,再转进关中;派刘邦率一部兵力乘虚西进,犁庭扫穴,直捣咸阳。怀王引进激励机制,与义军领袖相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陈胜、项梁相继牺牲,秦军经常打胜仗,貌似还很强大。救赵固然是啃硬骨头,挺进关中也困难重重,良非易易。多数将领都还对秦军心存畏惧。“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自告奋勇,愿与刘邦一同入关破秦。但怀王周围有一帮近臣对项羽有看法,他们说:“项羽为人彪悍狡黠。以前他攻打襄城,军民几乎都被坑杀,剩下的活人没几个。这厮残暴成性,河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亦枯,他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到残灭的。不如另派忠厚长者率军西征,恩威并用,依仁义行事,向秦人讲明道理。秦地父老对君主给予他们的痛苦已经忍无可忍,如今要是派个能干厚道的人前往主事,不使用暴戾手段,善待他们,关中不难攻取。项羽凶暴,不可派遣。只有沛公素来恢宏大度,必能胜任愉快。”怀王认为有理,就作出了上述人士安排。秦二世2年(公元前208年)闰9月,两路楚军分头出发。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项羽破釜沉舟、全歼秦军主力的伟大壮举,上文已作过交待。这里单说刘邦的进军路线。
受命西进关中时,刘邦所部不过万人。他率部从彭城出发,经由砀、城阳、成武、栗、昌邑等地,一路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兵游勇和其他小股部队,招兵买马,攻击秦军,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绕道走,力量象滚雪球一样膨胀。其间,“高阳酒徒”郦食其慕名投奔,从此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郦生的故事,将在《郦食其》一章专门介绍。刘邦采纳郦生的建议并派他为说客,招降了陈留郡守,获得大量粮秣军资,得到了充分补给。又收编了郦食其之弟郦商的队伍4000人,实力大增,为进一步西进创造了条件。郦商亦非寻常之辈,他后来获封曲周侯,在功臣排行榜中稳坐第6把交椅,是大汉开国名将中响当当的角色。郦商的儿子郦寄在历史上也有些名气,被认为是“卖友”的代表性人物,《陈平》一章会写到此人。
刘邦进攻开封,不克。再与秦将杨熊战于白马、曲遇,大败秦军。攻打荥阳,没有得手,便率军转折向南,攻占颖川。又北攻平阴(今河南孟津),封锁了黄河渡口,以防偏师西进的赵将司马卬先行入关。除了打击敌人,还要阻遏盟军,够忙乎的。刘邦进攻洛阳时,再度失利,便向南迂回,与韩成、张良的游击部队会师。刘邦商请张良跟随自己西征,令韩王成率部留守阳翟(今河南禹县),牵制洛阳一线秦军,保证主力翼侧安全。经过反复考量,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决定不走当年周文军由函谷关进入关中的老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攀越轘辕关(今河南偃师东南)险道,改由武关切入关中。
秦二世3年(公元前207年)6月,西征军进至犨邑东面,大破南阳郡守吕齮的军队,占领了南阳郡大部分地方,吕率残部退入宛城(今河南南阳)凭险死守。刘邦急于进关,不愿在坚城之下耗费时间和力量,依照老办法,率军绕过宛城西进。张良认为不妥。他说:“抢占先机入关固然是当务之急,但秦军还不少,又有险可守,斗志尚未崩溃。如果不攻下宛城就冒进,宛城的守军从后面追击,强大的秦军在前面阻拦,这样会导致我们腹背受敌进退失据,是非常危险的!”刘邦认为有理,就根据张良的计策,偃旗息鼓连夜回师,,黎明时分就将宛城包围得水泄不通。吕齮没料到楚军去而复来,惊慌失措,在门客陈恢的劝说和运作下,举城投降。刘邦封吕齮为殷侯,让他继续镇守南阳。又赏给陈恢食邑1000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秦法极为苛刻。兵荒马乱之际,将领和地方官员们兢兢业业加倍小心,还是时刻提心吊胆,担心稍有闪失,就会招致身死族灭的灭顶之灾。现在好了,归顺义军不但可以活命,而且照样当官,甚至加职进爵。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这在以后起了极佳的示范作用,大大消解了秦军的斗志,减少了义军西征的阻力。
刘邦在宛城稍事休整。7月,继续西进,所过城邑大多望风降服。到丹水,收编了戚鳃、王陵等部。回军攻打胡阳时,遇到鄱君吴芮的部将梅鋗,会同攻下析、郦两城。8月,攻破关中的东南门户武关。这时,章邯屡战失利后已在赵国率领全军投降了项羽。项羽率领麾下的铁血雄师正从东面兼程西进,准备抢占秦都咸阳。
两支楚军日益逼近。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秦王朝感觉到末日即将来临,分崩离析,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接连发生宫廷政变,力量进一步削弱。
秦二世在赵高的唆使下,诛杀了李斯、蒙毅等大批功臣、能臣,又大量杀戮宗室贵族。赵高指鹿为马,欺上罔下,专权恣肆,也让二世渐渐有所觉察和不满。根据张良的提议,刘邦派人潜入咸阳与赵高暗中联系,以图里应外合事半功倍。赵高深知秦廷大厦将倾,又担心二世会对自己不利,决定先下手为强。经过密谋,他令郎中令赵成(赵高之弟)、咸阳令阎乐(赵高之女婿)率亲兵千余突入秦二世居住的望夷宫,击杀宫廷侍卫数十人,捉拿二世。大祸临头,二世这才如梦方醒。他埋怨一个留在身边随侍未走的宦官说:“赵高居然是这种人!你们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呢?那也就不至于弄到现在这样不可收拾!”宦官见皇上命在旦夕,胆子也壮了,回答说:“臣不敢说真话,才苟活到了今天。假设早说,也早就做了陛下的刀下之鬼,哪能看得到今天这出戏!”二世面红耳赤不再说话。
这个十足的孬种,死到临头还心存侥幸,企图苟免。他先哀求阎乐:“吾愿得一郡为王”,阎乐摇头不许。又退而求其次:“愿为万户侯”,阎乐依然摇头不许。于是索性一下子退到底线:“愿与妻子为黔首”,只求活命,夫妻相守,做个老百姓就心满意足了,可是阎乐兀自摇头不许。生子如此,而且居然还是“祖龙”事业的继承人,不知秦始皇地下有知的话,该会作何感想?阎乐面无表情阴恻恻地说:“丞相有令,只要陛下的脑袋。对不起了!”
逼杀二世后,赵高以义军蜂起、秦地缩小、山东六国后裔皆已继立为理由,废除皇帝称号,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同时派出使者来到刘邦军中回报,提出共灭秦室、分王关中的计划。刘邦虚与委蛇,不置可否,只是加紧了进军的步伐。9月,芒刺在背惴惴不安的秦王子婴与两个儿子合谋,在斋宫将赵高刺杀。
客观地说,新科秦王子婴应该算得上是个人才。他既不像秦始皇那样残暴,更不比二世那般昏庸。他头脑清醒,心思缜密,行事果决。即位没几天,就采取迅雷不及掩耳的霹雳手段,将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神奸大憝赵高干掉,“三族高家以徇咸阳”,着实了得。只是形势比人强,二世已将秦朝积累的雄厚资本挥霍殆尽,历史已经没有子婴进一步施展才智的时间和舞台。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奈何?
子婴垂死挣扎,增派军力防守峣关。峣关前据峣岭,背靠蒉山,地势险要,是由武关北上咸阳的最后一道关卡。张良建议一方面在山上遍树旗帜,作为疑兵;一方面派得力谋士郦食其、陆贾联袂去游说出身屠户的秦军守将,诱之以厚利。刘邦依计而行,守将“果欲连和,沛公欲许之。”张良又认为这只是守将贪利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怠懈而击之。”于是刘邦率兵乘绕过峣关,翻越蒉山,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取得大胜。又连败秦军于蓝田(今陕西蓝田),逼近咸阳。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军进抵霸上,并向子婴下了最后通牒。这时,军心民气已经完全瓦解,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和可能。秦王子婴无可奈何,素车白马,脖子上系着丝带,双手捧着皇帝的玉玺和符节,拜伏在轵道亭旁边,向沛公刘邦投降。曾几何时,烈火烹油之盛的大秦帝国灰飞烟灭。刘邦与身边的张良对了一个眼神,彼此会心地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左右亲信有人主张杀掉子婴,以绝后患。沛公说:“当初怀王选派我入关,就是因为老子能宽大容人。再说,人家降服以后还去杀他,没有道理,也不吉利。”于是把子婴交人管束,待之以礼;自己率部开进咸阳。
刘季进入秦朝的宫殿,看到巍峨雄伟的宫室、精致秀美的帷帐、奇形怪状的狗马、琳琅满目的珍宝,尤其是那些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美女,土包子开了洋荤,大开眼界,目瞪口呆,迈不动脚步了,立马想留下来在宫里住宿,尽情享受。樊哙有些担心,劝他还是远离这些玩意出去居住,作好下一步的打算。刘邦不听。
又轮到张良出场了。他说:“正是因为秦朝无道,你沛公才能有今天。为天下铲除凶残的民贼,当以崇尚朴素为是。而今刚到秦宫,就像亡秦那样耽于安乐享受,那无异于‘助纣为虐’,是不能久远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说的很对,希望你听从他的意见。”刘邦谁的话都可以不听,只有张良是惟一的例外。虽然这回多少有点不情不愿,他还是率领军队回驻霸上,顺便捎带了两个最招眼的靓女。
沛公爽了几把,精神焕发,开始做正经事。他根据萧何、张良的意见,召集秦地父老豪杰,对他们说:“列位苦于秦朝的严刑苛法,已经很久了。诽谤朝政的要灭族,偶然埋怨几句也要杀头,什么事嘛,至于吗?我与诸侯们一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这关中王当然就非我刘季莫属啦。现在与各位父老约法三章杀人的抵命,伤人和抢劫的依法治罪。其余的秦法一律作废!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各依故常,该干嘛还干嘛。我来这儿,是为了替父老们兴利除害,不会胡来,大家不要害怕!我回军霸上,是等候各路诸侯到来,制定纪律大家一体遵守。”大伙儿一听乐坏了,台下传来长时间的、热烈的、暴风雨般的掌声。
刘邦派人与前秦官吏一起到各个县、乡、邑,进行广泛宣传。秦地百姓都很高兴,争先恐后送些牛羊酒食慰劳士卒。沛公一再谦让不肯接受,说:“我们仓库的存粮很多,并不缺乏,不想再麻烦百姓了。”人们更是争口相传感恩戴德,唯恐刘邦不在秦地为王。刘季就这样收结了人心。
有人献计说:“秦地比其他地方富足十倍,地势又很险要。听说章邯已经投降项羽,项羽把关中之地封给了他,称为雍王。他一来,这地盘恐怕就没你沛公什么事了。不如赶快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来;同时在关中逐步征兵,增强实力,御敌于国门之外。”刘邦未暇深思,连称“好计”,照着做了。这颇有几分类似解放战争之初中共中央“独霸东北”的如意算盘。
个把月后,项羽率领诸侯军队浩荡西进,进抵函谷关。却见关门紧闭。又听说刘邦已经捷足先登,尽享胜利果实,拟自为关中王,而以子婴为丞相,不由大为震怒,立即命令英布等攻破函谷关。12月中,大军到达戏水,准备攻击刘邦。
一时间,波涛汹涌,阴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

四。鸿门宴

这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在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之项王营);刘邦的部队也扩大到10万人马,号称20万,驻屯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霸水西面之白鹿原)。两地相距40里。
刘邦派兵守御函谷关,又迟迟不来晋见,本来就让项羽很不开心。正好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亲信潜来密报:“沛公打算称王关中,用子婴为丞相,独吞全部珍宝。”这无异于火上浇油。项羽更为愤怒,向亚父范增问计。
范增说:“沛公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胸无大志。入关后却一反常态,不收取财物,不贪恋妇人,看来是得了高人指点,其志不可小觑。我叫人观察他那边的云气,说是五彩缤纷,呈龙虎状,这是天子的气象啊!要先下手为强,赶快发兵攻打他,勿失良机!”项羽边听边点头。当即下令:“明日早晨好好犒劳士卒,准备击灭沛公!”身边文武立刻着手备战。这可急坏了项伯。
项伯名缠,是项梁的兄弟,项羽的叔父,时任楚国左尹(即左丞相)。他倒不在乎刘邦的生死,而是担心张良的安危。项伯跟张良很要好,是过命的交情。早在秦始皇时代,项伯杀了人,曾逃到下邳张良那儿长期隐蔽,度过了一段难忘岁月,两人可谓是患难之交。项伯这个人挺念旧,他知道张良在沛公军中,惟恐殃及池鱼玉石俱焚,就连夜快马加鞭赶到霸上军营,悄悄会见张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告诉了老朋友,想让张良当即跟他一起走,先脱离危险再说。至于高官厚禄,自然是题中之义,一个都不能也不会少。他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项王兵锋,势不可当!你赶紧跟我一起走吧,犯不着陪着沛公白白送死。”
张良说:“老朋友就是老朋友,真是太感谢你了!只是,你向来深知我的为人。我受韩王之命陪伴沛公,今天他危在旦夕,我却私下逃走,这太不仗义,实在说不过去。我不能不对他说明。区区微衷,还望老友谅察!”
这一层却是项伯情急之中没有预料到的,他一时间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既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说服张良,又了解张良的性格,无奈之中,他只得勉强默许。张良马上入见沛公,详细禀告了相关情况。
刘邦大吃一惊,急得连连跺脚:“麻烦了!麻烦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张良反问道:“是谁为大王支了这个高招?”
刘邦说:“咳,别提他了,一个傻屄!他叫我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说那样就可以独占关中自在为王了。都怪我一时糊涂,听信了他的话,也没顾上征询你的意见。”
张良说:“依大王看,你的军队能够抵挡项王吗?”
沛公沉默了一会儿,回答:“当然抵挡不了。事情已经这样了,还是先说说咱们该如何应付吧。”
张良道:“刻下只有沛公自己去向项伯解释清楚,说明你不敢背叛项王,事情才可能有转圜的余地。”
刘邦点头称是。又好奇地问:“你是怎么认识项伯的?关系还那么铁。”
张良笑着说:“秦时项伯就与我交游。他杀了人,我救过他。今天我有急难,亏他不忘旧情,投桃报李,特意来告诉我一声。”
原来如此。刘邦一听也笑了,这才放下一半心来。此公思维呈跳跃性,脑子转得飞快。他又问道:“你和项伯谁年长?”
“他比我大。”
“好的。有劳子房去把他请进来,我要以兄长之礼隆重接待他。”
于是张良出来,邀请项伯会见沛公。事已至此,恭敬不如从命,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项伯就跟着张良进来。
溜须拍马灌迷魂汤本来就是刘季的强项。他对项伯满口恭维,十分客气;更兼张良在一旁穿针引线指导渲染,几杯酒下肚后,项伯彻底放松,飘飘然起来,油然对沛公产生了同情与好感,打心眼里感到他是个被委屈了的好筒子。刘邦一再向项伯敬酒,两人一拍即合,洽谈甚欢,并约为儿女亲家,转眼间两人居然成了哥们兼亲戚。张良冷眼旁观,也不得不在心里佩服刘邦的灵活机变。
刘邦笑容满面地说:“大哥啊大哥,兄弟入关以后,登记吏民,封存府库,除了玩了两个女人,秋毫不敢染指;至于派兵守关,那是为了防备强盗出入和发生意外情况,属于维护地方治安的临时措施。兄弟日想夜盼项王早日到来,看他的意思行事,他说如何,便当如何。项家的门第功业,全楚第一,无人能比!不听项王的,还听谁的?我刘季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到反叛。天地良心,兄弟我冤枉啊!还望老兄在项王面前代为分说,消除误会。在下绝无二心,决不是妄自尊大忘恩负义的小人!”刘邦的美酒、好话让项伯沉迷,张良深沉而热烈的目光则让他感到一种无可闪辟的责任感。他不能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项伯嘱咐刘邦:“我跟子房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何况我们又是亲家了;我也相信你无罪有功。项王面前,自会尽力而为。不过,无论如何,你明晨务必趁早亲自来鸿门向项王解释道歉。”
刘邦一口应承:“多谢,多谢!一定,一定!”
张良送项伯上路返程时,已经帮他编好一套说辞。刘邦一贯出手阔绰,当然也决不会让新亲家空手回去,馈赠相当够意思。这些且略过不表。
吃里扒外以私废公却又秉性忠厚问心无愧的项伯不虚此行满载而归。他夤夜赶回鸿门军中,在自家稍作停顿,就赶去觐见项王,把刘邦的话加油添醋学样了一遍。当然,他谎称是张良主动找了他。见侄子沉默不语,项伯进而又说:“沛公率先打进关中,立下头功,我们才得以轻易入关,人家既有功劳,又有苦劳。他对我们老项家特别是大王你,可是毕恭毕敬推崇备至。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就去击杀人家,这是违背道义的行为,天下人都会寒心。沛公有意明早主动前来谢罪,当面说清原委,解除嫌隙。依我看,不如善待人家。”项王沉思良久,认为有理,点头应允。范增年老,早就进入梦乡,对这些变故全然不知。
次日清晨,刘邦在张良陪同下,率樊哙、纪信等轻骑百余人,来到鸿门,晋见项羽。其他人留在军门,张良随刘邦进入中军大帐。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项王留他们饮谈。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刘邦显出既高兴又难过的样子,向项羽谢罪说:“我与将军兵分两路,合力攻秦。将军神武,在河北歼灭了秦军主力;我才得以在河南趁虚而人,率先进入关中,有幸在这里与将军胜利重逢。九死一生,不胜侥幸!遗憾的是,没想到有小人从中挑拨,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
经过项伯的分说,项羽已经在心里原谅了刘邦,把他视为战友、兄长而非敌人。他漫不经心大大咧咧地说:“这可都是你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何至于误会到这等地步呢。哈哈!”刘邦掂量项羽的语气、表情和脸色,心里踏实了些。同时,他下意思地暗暗咬了咬牙关。除了张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微枝末节。
鸿门宴开场。项羽、项伯向东坐,范增向南坐,刘邦向北坐,张良向西陪坐。
酒过三巡,范增见项羽兀自若无其事谈笑风生的样子,心中着急,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并再三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向项王示意该动手了,可项王一直默然不应。项伯、刘邦和张良看出不对劲,各怀鬼胎,心里头又都七上八下起来。
范增轮番将在座的几个人打量一过,又歪着脑袋想了想,终于大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起身离席,出去招来项羽的堂兄弟、健将项庄,对他说:“大王心地仁慈,心肠不狠,对沛公动了恻隐之心。这怎么得了!这样吧,你进帐去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表演剑舞,趁机将沛公在座席上一剑结果!其余一应事宜由我负责,你不用管。否则,坐失良机,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这些人迟早都要成为他的俘虏!”项庄应命而入。
敬完酒后,项庄说:“君王与沛公欢饮,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项王认为这个主意倒是不错,说:“好。”项庄于是拔剑起舞。张良见不是头,目视项伯,于是项伯随即也拔剑起舞。两人舞剑的时候,项伯经常用自己的身体掩蔽刘邦,使项庄一时得不到刺杀的机会。在座诸人,除了项羽外,都很紧张,刘邦的额头开始冒冷汗。场面非常富有戏剧性。
张良看情形不对,急忙出帐来到军门找樊哙。樊哙问:“现在情况怎么样?”张良简明扼要作了介绍,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情势十分危急!”樊哙说:“真是要命!狭路相逢勇者胜。我马上进去,与沛公同生共死!”立马持盾带剑,直入军门。守门的卫兵两戟交叉,不许他进去。樊哙用盾掩护,侧过身子将卫兵撞倒在地,排闼直入。
樊哙急奔大帐,掀开帐帷,向西而立,横眉怒目,正对项羽,头发直竖,眼眶欲裂。
项王又惊诧又好奇,按剑起身,平静的问道:“客从何来?”
张良赶紧说:“他是沛公的随身护卫樊哙。”
项羽点点头,说:“嗯,像是一名壮士!赐他酒喝。”左右斟了一大杯酒送过去。樊哙拜谢过项王,站起来一饮而尽。
项羽又点点头,露出赞许的微笑:“嗯,果然是壮士!赐他猪腿吃。”左右又送过去一只生猪腿。樊哙把盾翻过面搁在地上,将生猪腿放上去,拔出剑来切开大嚼。
“这厮端的是条汉子!你还能再喝酒吗?”项羽越发欣赏樊哙了。
“我死都不怕,一杯酒算得什么!秦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