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村魅影三-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空欢喜一场,什么意思?”童子强问。
“走,先吃饭,一边吃一边谈。”郑峰道。
大家走进食堂的时候,饭菜全部摆好了,大家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从昨天到现在,大家第一次感到饥饿,其实,人一到饭点,肚子就饿了,有时候,之所以没有感到饥饿,是因为心里面有事,现在,调查一无所获,心里面空落落的,取而代之的自然是饥饿了。
童子强还没有忘记蒲森林在渡口说的话:“蒲森林,你刚才说‘空欢喜一场’是什么意思,跟我们说说。”
“郑峰,你还记得湾头村的赵国树吗?”李云帆道。
“记得,他家也有一条船。”
“三月十六号下午,赵国树倒是看到一条船。”
“谁的船?”
“是状元村马有忠家的船,那天,我们在曹德民家的码头上看见的那个人。”
“马有忠家在沙河镇开茶叶铺。”张云鹏道。
“对,就是此人。”
“赵国树是在什么地方看见马有忠的船的呢?”
“在湾头村西边的码头上,马有忠的船由北向南行驶。”
“什么时间?”
“四点半至五点钟之间,具体时间他记不得了。不过撑船的不是马有忠。”
“撑船的是谁?”
“是赵一儒。”
“赵一儒是谁?”
“赵一儒是状元村的人,他是一个兽医在公社兽医站工作。”张云鹏接过话茬道,“郑局长,您可能记不得了,十一号下午,我们到谢家村去,在渡口碰到一个,他主动和我打招呼,他推着一辆自行车,您再想一想。”
第九十五章 其他人说者无心 卞一鸣听者有意
“我想起来了。唐有忠的船赵一儒怎么会出现在那里?”
“他是一个兽医,哪家牲口病了,都要请他,他除了给牲口看病,还负责劁猪。”
“张所长,什么叫劁猪?”王萍道。
“劁猪就是在公猪性成熟之前把猪阉割掉。”
“赵一儒怎么会出现在马有忠的船上呢?”
“赵国树说,赵一儒有时候向马有忠借船使 。”
“我们当时的心情,和你现在的心情一样,觉得这个情况非常重要,要不是赵国树为蒋洪波家送嫁妆到杨庄柳队长家去,他是不可能记得这么清楚的。”
“船上就赵一儒一个人吗?”
“可不是吗?当时,我们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可结果却使我们大失所望。”
“李局长,”卞一鸣端着碗走到李云帆的跟前,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李局长,马有忠的船是带蓬的乌篷船,赵国树如何能确定船上有没有人呢?”
卞一鸣太厉害了,他的记忆力太强了。
“赵国树看清楚了,船上确实只有赵一儒一个人,马有忠的船是乌篷船,但乌篷的两头是敞开的,从外面能看到里面,如果船上有人的话,一定能看清楚。”蒲森林道。
李云帆从口袋里面掏出笔记本,打开来翻到其中一页:“在回渡口的路上,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赵国树没有看到活生生的人,这是事实,但这并不代表船舱里面没有人,如果有人,但此人已经失去了知觉,那会怎么样呢?”
“如果这个姓赵的和汪小霞失踪案有关的话,他是不会让别人看到船舱里面的人的。”卞一鸣有鹰一样的眼睛,他的眼睛似乎能洞穿一切。
“赵一儒有没有说他从哪里来呢?”
“这赵一儒没有说,赵国树也没有来得及问。两船相遇的时间是很短的。”
“这个情况,正好和汪小霞失踪的时间和失踪的地点是基本吻合的。”卞一鸣道。
“湾头村在杏花村的南边,如果赵一儒的船由北向南行驶,那么,这就能说明赵一如来自杏花村。”郑峰对这个情况非常感兴趣,他对卞一鸣的刨根问底更感兴趣,“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我们假设汪小霞搭了赵一儒的便船,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汪小霞不会是和赵一儒约好的,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汪小霞在走出桃村以后,在半路上遇见了赵一儒。”
“张所长,汪小霞认识赵一儒,这不应该有问题吧!”
“这是自然,汪小霞家和娘家都养猪,赵一儒肯定到汪小霞家去劁过猪,这么说吧!他们不但认识,而且很熟。”张云鹏道,“赵一儒在沙河干兽医干了将近二十年,他跟大家熟透了。”
“此人多大年龄?”
“不到四十岁吧!”
第九十六章 杨树理突然出现 沙河上遇到一人
“赵一儒他结婚了吗?”
“结婚了,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
“既然姓赵的是一个兽医,他一定有办法让汪小霞不说话。”卞一鸣思维的脚步继续向前走。
玄机大概就在这里。
这边,大家谈的正欢,食堂的门口走进来两个人。
张云鹏放下筷子迎了上去 。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女服务员,走在后面的人是杨树理。
杨树理畏手畏脚,显得有些拘谨。
杨树理此时出现,这意味着什么呢?
郑峰和李云帆站起身迎了上去:“杨师傅,你是不是有话要跟我们说?”
“张张所长,郑局长,今天早上起来,端起碗吃饭的时候,我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在家里面磨叽的半天,我我老婆把我赶来了。”
王萍端来了一碗饭,拿起筷子往饭碗里面夹了不老少的菜,然后将碗放在杨树理面前的桌子上。郑局长已经将杨树理拉到自己身旁坐下。
杨树理望着张云鹏,迟迟不拿筷子。
张云鹏将筷子塞到杨树理的手上:“兄弟,吃吧!吃饱了肚子以后再说不迟。”
郑峰招了一下手,大家坐下继续吃饭。
张云鹏又走进厨房装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菠菜鸡蛋汤,放在杨树理的面前。
杨树理的脚上穿了一双深筒的解放鞋,鞋帮上补着几个补丁,脚踝一下的鞋帮全湿了;杨树理的裤脚也湿了,其中一个裤脚上打着一块补丁。
杨树理只扒了几口饭,就憋不住了:“郑郑局长,汪小霞出事的那天下午,在我划船到沙河镇的途中,我我碰到了一个人。”
“谁?”
“是状元村的赵一儒。”
到目前为止,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里面,在同一条水道上,有两个人碰到同一个人,这应该不是一个巧合吧!
“你是在什么地方遇到这个赵一儒的呢?”
“在杏花村的南边。”
“他划着船吗?”
“对,他他划着船,那条船是马有忠的乌篷船,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他这条船是用来运茶叶的,所以在船舱上面加了一个篷子,在咱们沙河,只有他家的船有篷子。”
“你们俩是同向行驶,还是逆向行驶?”
“是同向行驶,我在后面,他在前面。”
“他的船上有人吗?”
“没有,不过,我觉得很奇怪?”
“怎么奇怪?”
“他在前面,我看到是他,就想赶上去,可他撑船的速度很快,像是有什么急事似的。我就扯着嗓子喊了两声,他才放慢了速度。”
“你看清楚了,他的船舱里面确实没有人吗?”
第九十七章 卞一鸣想起一事 唐有忠重要人证
“确实没有人。”
“那么,他的船舱里面有没有放什么东西呢?”
“这这我就没有在意了。不过”
“不过什么?”
“我看他满头是汗不住的用衣袖擦汗。”
“赵一儒有没有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我问了,他说到杏花村去了有两户人请他去劁猪 。”
“杨师傅,你和赵一儒是在什么地方分手的呢?”
“他说自己船撑的比较慢,让我先走,免得耽误卖鱼,我就先走了。”
赵一儒毕竟不是吃撑船这碗饭的,他撑船的本事没法和杨树理相比。
“杨师傅,你大概是在什么地方和他分开的呢?”
“在龙尾村附近我们的船快到龙尾村的时候,那里有一个河湾,比杏花湾要小一些,我们是在那里分开的。”
如果汪小霞在赵一儒的船舱里面的话,那么,赵一儒劫持汪小霞意欲何为呢?这好像是一个用不着深入思考的问题。
赵一儒让杨树理先走,很可能是想把杨树理甩掉,而甩掉杨树理的目的是为了这就涉及到赵一儒劫持汪小霞的动机。
再联系夏清莲的离奇失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赵一儒是一个兽医,他的活动范围很大,夏清莲极有可能是在离开姐姐夏清荷家以后碰到赵一儒的如果赵一儒是撑船而不是骑自行车的话。
卞一鸣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张所长,赵一儒是什么时候有自行车的呢?”
“这好像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郑局长,这个问题不难搞清楚,我们到状元村一问就知道了。”
“这个问题很重要,现在就要调查清楚。”李云帆道。
“老李说的对。既然赵国树和杨树理两个人都提到这个叫赵一儒的人,那我们就不能等闲视之了。”郑峰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看这里面有文章。”郑峰的神情严肃,脸色凝重。
“这样吧!吃过饭以后,我就到状元村去,务必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张云鹏喝完半碗汤,放下筷子和碗,“我现在就去。”
“张所长,等一下,童子强,你和张所长走一趟。”李云帆道。
张云鹏和童子强戴上帽子,穿上大衣,夺门而出。
“我们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郑峰突然站起身,冲出食堂的门。李云帆和谭科长也跟了出去。
张云鹏和童子强就要走出旅社大门的时候,被郑峰叫住了:“张所长,你们俩等一下。”两个人立马站住了。
三个人跑了过去。
“郑局长,您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你们到状元村以后,别忘了去找一下马有忠他可能在村子里面,我马上派人到马有忠家的茶叶铺去找他。”
第九十八章 郑局长指挥若定 龙尾湾位置特殊
“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们走了:”
“张所长,你打算走那条路?”
“我去找曹得民,他不是有一条船吗?那里也有一个渡口。”张云鹏的脑子果然好使,
三个人目送张云鹏和童子强沿着河堤一直朝西,在这条河堤的尽头就是大小沙河的交汇处,那里既有一个渡口,又有曹德民的渔船。从那里到状元村去,是最理想的路径 。
回到食堂,郑峰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派谭科长和蒲森林到茶叶铺去找马有忠,这时候,马有忠在茶叶铺的可能性比较大。郑峰要详细了解赵一儒向唐有忠借船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郑峰不单单是想知道三月十六号赵一儒向马有忠借船的情况,关于夏清莲失踪的案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点头绪。赵一儒是一个兽医,三月二十七号的旁晚,赵一儒是有可能出现在夏家堡附近的。
第二件事情,郑峰派卞一鸣和王萍到桃村去找汪小霞的父母了解情况,如果汪小霞的失踪和赵一儒有关的话,那么,此案定有背景。
第三件事,卞一鸣和王萍走后,郑峰和李云帆立即去找供销社的彭主任,他们要接一条船到一个地方去。这个地方就是龙尾村对面的龙尾湾,龙尾湾的南边就是大小沙河的交汇处,由此向西走一段路就是状元村,如果汪小霞在赵一儒的船上的话,赵一儒的船还能往哪里去呢?所以,郑峰和李云帆商量以后,决定到龙尾湾去看看。
两个人都觉得,这个龙尾湾非常重要,船从杏花村向南行驶,要经过这个龙尾湾,从夏家堡向北,由大小沙河的交汇处向东,船想改变方向驶向龙尾湾,应该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因为,龙尾湾就在大小沙河交汇处的北边。
虽然李云帆曾经乘船路过龙尾湾,但没有特别留意。
两个人有一个共识,龙尾湾的地理环境一定非常特殊。
彭主任知道了郑峰和李云帆的来意之后,当即同意让姚大海跑一趟供销社正好有一条船停在码头上。
七八分钟的样子,木船行至大小沙河的交汇处。
龙尾村在距离交汇处将近两里的地方,河边第一家就是漆阳平家,河岸边停着一条木船这条船是漆阳平家的船。
在距离木船四五百米的地方,两个人就看见了龙尾村斜对面的龙尾湾。
“郑局长,那就是龙尾湾。”姚师傅指着前方一大片芦苇荡道。
郑峰立刻意识到,龙尾湾极有可能是汪小霞最后失踪的地方,三四月份正是芦苇疯长的季节,龙尾湾在漆阳平家的西北方向,村民家的房子都背北朝南,村民只有在自己家的屋子后面才能看见龙尾湾,所以,对龙尾村的人来讲,龙尾湾是一个死角。
第九十九章 龙尾湾芦苇深深 郑局长踏雪寻踪
张师傅的话进一步证实了郑峰和李云帆的判断:“一到春天,龙尾湾周围的芦苇就长起来了,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边。”
所谓“龙尾湾”,其实是一个半圆形的水域,这个半圆形的水域比杏花湾要小多了。
漆阳平正在自己家的院门前补鱼网,看到郑峰和李云帆以后,也跳上停在码头上船,跟了过来。
“郑局长,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漆师傅,我们到龙尾湾去看一看 。”
姚师傅放慢了速度:“阳平,在家闲着呢?”
“姚师傅,没法跟你比啊!你是吃国家饭的,我是个穷打渔的,天这么冷没法打渔,我只能闲着啊!”
漆阳平和姚师傅彼此认识。
姚师傅加快了撑船的速度,很快就靠了上去。
郑峰示意姚师傅将船停在半圆的入口处南入口。郑峰和李云帆想沿着龙尾湾走一趟,
岸边除了膝盖高的芦苇以外,还有一些杨柳。
张师傅将船停在一棵比较大的柳树前,纵身跳上河岸,固定住船以后,示意郑峰和李云帆上岸。
两个人跳上岸以后,姚师傅便将船绳固定在柳树上。漆阳平就随意多了,他的船还没有靠岸,人就上了岸,他拎起船头,往河岸上拽了拽,船头就搭在了河岸上。
姚师傅和漆阳平跟在郑峰和李云帆的后面,两个人都不知道郑峰和李云帆想干什么。
李云帆从口袋里面掏出香烟,抽出四支,郑峰掏出打火机,将四支烟点着了。
四个人沿着河岸三四米宽的区域仔细搜索。凶手如果选择在这里下手的话,活动的范围应该在河岸三四米宽的地方,当芦苇长起来的时候,想到芦苇的深处去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芦苇非常茂密,很难插足,只有三四米宽的河岸上的芦苇相对来将比较稀疏。
笔者说深处的芦苇非常茂密,是有根据的,郑峰和李云帆注意到,在刚长出来的芦苇之间,密匝匝地分布着一些芦柴桩,芦苇荡里面的雪已经化了一部分,相当一部分芦柴桩露了出来。
漆阳平讲,芦苇长到三四月份的时候,有两米多高,一到傍晚,人站在对面的河堤上,能看见成千上万只鸟归巢的情景,也能隐隐约约地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声音。
“漆师傅,如果有人在这里大声呼喊,村子里面的人能不能听见呢?”
“听不见,距离太远,关键是春夏两季,这里刮的基本都是东南风,我们村在上风头,所以听不见。”
郑峰目测了一下,芦苇荡距离漆阳平接有一千多米。
郑峰和李云帆到底想干什么呢?如果龙尾湾是汪小霞最终的失踪之地的话,那么,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如果这里也是夏清莲的失踪之地的话凭借着长期形成的职业敏感,郑峰和李云帆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第一百章 漆阳平发现一物 姚师傅一眼认出
遗憾的是,老天爷一会儿阳,一会儿阴,芦苇荡里面的雪所化不多。
说起来,龙尾湾是一个半圆,走起来就是一里多路。
当郑峰和李云帆他们走到圆弧中心点的时候这里是河湾距离大沙河的河道最远的地方也是距离龙尾村最远的地方,是龙尾湾的最深处,李云帆看到几根折断的灌木。折断的部分还挂在树上,折断的高度几乎完全一样,从树根到折断的部位大概有三十公分高 。在折断的灌木的两边是密集的柳树,柳树的根长在水里。如果想从这里上岸,只能从灌木上通过,灌木不粗,最粗的直径是有一公分左右,如果向前推一年多,这些灌木的直径应该只有零点五公分左右。
在灌木从的西边有一块两三平方的空间。这里刚长出来的芦苇和别处相比要少许多,但高度差不多,郑峰和李云帆用手刮去地面上的雪,终于发现这里的芦柴桩和周围相比,无论在数量和密度上都要少许多。
在刮去地上的雪之后,下面有一层**的草,杂草中还有一些**的灌木的叶子。
漆阳平和姚师傅也蹲下身体,和郑峰、李云帆做同样的事情,他们大概已经知道郑峰和李云帆要干什么了。
几分钟以后,一块两平方左右的雪被清理干净,
两个人又照郑峰和李云帆的样子用芦柴桩拨开草,
“郑局长,这里有一个东西。”漆阳平拨到了一样东西,这件东西是覆盖在枯草和几片树叶下面的。
郑峰和李云帆放下了手中的芦柴桩,同时将目光聚焦到漆阳平的手上。
漆阳平将手上的东西翻过来,掉过去,仔细地看了看。
漆阳平手中拿着的是像布条一样的东西,准确一点说,是用布卷起来的成条状的东西。
“郑局长,这是一个纽扣。”姚师傅道,“你们看我衣服上的扣子。”
“不错,是一个扣子。”漆阳平道,这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的呢?”
李云帆从漆阳平的右手上接过纽扣,同时看了看姚师傅棉衣上的纽扣。
姚师傅棉衣上的纽扣是布纽扣,漆阳平在草里面的发现的纽扣果然是一个布纽扣。李云帆对这种纽扣非常熟悉,小时候,他的母亲给他做的衣服上,缝的就是这种纽扣。这种纽扣是用一块布卷成条状,然后有个针线将布头藏起来,再将长条状的布条对折,留出前面一公分左右的地方,下面的部分用针线连缀起来,这就是纽扣的一部分是一个母扣,另一部分在长布条的前面缝成一个球是一个公扣。
遗憾的是纽扣表面的布已经有点腐烂,颜色已经发黑,所以,已经看不清纹理或者图案了,这个纽扣是男人衣服上的纽扣,还是女人身上的纽扣呢?无从知晓。
第一百零一章 蓝色底碎小红花 老两口认出此物
郑峰从裤带上解下一串钥匙,钥匙串上有一把折叠的小剪刀。
郑峰打开小剪刀,沿着针脚,剪断线头,还好,纽扣腐烂的程度不是很严重。
两分钟以后,纽扣上所有的线都被剪断了,郑峰将布慢慢展开,好家伙,布卷了很多层,而且卷的非常紧,随着布的慢慢展开,郑峰和李云帆的心头一阵狂喜,这原来是一块蓝底碎红花的咔叽布。
这无疑是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
如果现场附近没有大雪覆盖,郑峰和李云帆会对周围进行认真仔细的勘查。现在,还不宜破坏现场,等大雪融化之后,或许能看出一些异常,在一般情况下,芦苇荡里面的雪在两天之内就会融化,如果有一个大太阳的话,一天即可融化。郑峰和李云帆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到桃村和小刘庄去。
大家应该知道这两个人又想去做什么了,对了,他们想找汪小霞的父母和她的丈夫辨认这枚布纽扣。
既然桃村比较近,那就先到桃村去吧!
三个人告别漆阳平,船向北驶去。
十五分钟以后,船驶过杏花村和杏花湾,看到杏花湾以后,就知道杏花湾为什么会有大青鱼了,杏花湾比龙尾湾大多了,如果说龙尾湾是一个半圆的话,那么,杏花湾则是大半个圆,姚大海说,杏花湾的水非常深,大小沙河的青鱼会在春天到这里来产子。
五分钟以后,船停在桃村的码头上,码头上停着两条船,船上的雪已经融化的差不多了,两根船篙横在船上。
郑峰跳下船才意识到自己两手空空,这是郑峰第二次到汪小霞家,应该带点东西的,整天都在想案子的事情,很多事情都忘在脑后了。
两个人走进汪家院门的时候,汪小霞的父亲正坐在厨房里面编毛窝子,他坐在一条长板凳上,腰上系着一根绳子,毛窝子的另一头套在板凳头上,在他的旁边放着一个竹椅子,竹椅子上放着一些麻、芦花和布条,这三样东西就是编毛窝子的材料。
汪小霞的母亲正在灶膛里面烧火,锅里面冒着热气。
看到郑峰和李云帆出现在厨房门口的时候,两位老人同时放下了手中的伙计。
长话短说,两个人可能还要到小刘庄去。所以,郑峰干脆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先前,大家已经来过一次,铺垫已经没有必要了。
当李云帆从包里面拿出塑料袋,将塑料袋里面的东西拿给大娘的时候,大娘似乎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老人接过那块皱巴巴的布,走到厨房的门外,她只看了几眼,就把老头子喊道跟前:“孩子他爹,你来看看”
汪大爷接过布,看了看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眉宇之间弄成了一个“川”字。
第一百零二章 失踪案确有背景 赵一儒一相情愿
两位老人同时望着郑峰和李云帆,他们什么话都没有说。
“大爷,大娘,这块布原来是一个布纽扣,展开来就成了这个样子。”
“郑局长,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这块布的呢?”
“在龙尾湾。”
“这是小霞衣服上的纽扣,衣服是我做的,这个纽扣也是我缝的 。这是小霞最喜欢的衣服,这块布是小霞跟她爹到镇上去赶集的时候扯的。”大娘的眼睛里面噙着泪,“我闺女八成是出事了。”
“这是小霞十八岁的时候,我在沙河镇供销社给小霞扯的布,我闺女从小就懂事,从来不跟我们要衣服穿,十八岁,她过生日的时候,我想啊!闺女长这么大了,做爹娘的都没有给他做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我就扯了一块布。”大爷在回忆往事。
“小霞最后一次回娘家的时候,穿的就是这件衣服。”
郑峰又向两位老人询问了赵一儒的情况,两位老人的叙述使郑峰和李云帆大吃一惊,两个人刚开始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汪小霞的失踪确实是有背景的。
汪家人对赵一儒非常熟悉,他曾经多次到汪家来劁猪,他还在汪家住过一个晚上,在六七年前既汪小霞嫁给刘茂才之前一年,汪家有一头老母牛难产,赵一儒一直忙到半夜,才使母牛顺利产下一个小牛犊,汪家就留赵一儒在家里面住了一宿。
这还不是汪小霞失踪背景的全部。
让郑峰和李云帆没有想到的是,赵一儒离开桃村不久,就请媒人上门提亲。
“请媒人上门提亲?”郑峰惊愕不已。
“对,我们也没有想到赵一儒会这么做,要说他这个人,口碑在咱们这一带很不错,人很随和,也很客气,什么时候请,什么时候到,要钱不多,没有钱,也没有关系。”
“你们没有同意吗?”
“没法同意。”
“为什么?”
“小霞已经许给小刘庄的刘茂才。那刘茂才是个不错的娃,小霞嫁到小刘庄以前,他经常接济咱们,小霞嫁给他以后,他还是经常接济咱们。要不是没有生养,那就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赵一儒知道这件事情吗?”
“不知道。他住在咱家的那天晚上,是小霞忙前忙后,端茶送水,我估计是赵一如把小霞看到眼睛里面去了。”
“赵一儒多大年龄?”
“现在有三十七八岁,比小霞大将近十岁。”
“赵一儒现在结婚了吗?”
“结果婚了,生了两个娃。”
“之后,赵一儒有没有和汪小霞接触过。”
“不知道,小霞没有跟我们提过,咱家虽然穷,但是本分人家,小霞从小就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她做事是有分寸的,”
第一百零三章 汪小霞非常漂亮 李金桂记忆犹新
“汪小霞经常搭杨树理的船,这你们知道吗?”
“知道,小霞跟我们说过。”
“我提醒过小霞,让她少搭理姓杨的,小霞说姓杨的人不错。”
“我再多问一句,汪小霞是不是长的很漂亮呢?”
赵一儒在汪家只住了一个晚上,和汪小霞只有短暂的接触,如果不是汪小霞有特别之处,他是不会贸然请媒人上门提亲的 。
“咱闺女长到十四岁的时候,就有人上门说媒了,要说咱们老两口有什么开心的事情,那就是生了一个乖巧漂亮的女儿啊!可没有想到红颜薄命她”
“三月十六号,汪小霞来看你们的时候,有没有说搭什么人的船呢?”
“没有,是我们送她出村口的,我跟你们说过这件事情。”
告别两位老人之后,两个人去了杏花村,赵一儒跟杨树理说过,三月十六号下午,他曾经在杏花村帮两户人家劁猪,郑峰和李云帆要找到这两户人家,和赵一儒正面接触是迟早的事情,但在接触之前,必须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对同志们来讲,事实是最最重要的的,而对赵一儒而言,事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两位老人将郑峰和李云帆送到码头,看着他们上了船,目送他们的船驶向杏花村。
无巧不成书,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六号下午,两户劁猪的人家中,其中一家就是杏花村的郭队长家。是他派人去请赵一儒的,同时劁猪的另一户人家是李金桂家。据李金桂回忆,赵一儒帮郭队长家劁过猪以后,就到她家去了,李金桂为赵一儒准备了一碗炒米、鸡蛋加荤油和白糖的晚茶,吃完晚茶之后,赵一儒就离开了李家,赵一儒离开李家的时候说要到龙头村的谢老二去看看谢老二家有一头老母猪要生崽子了,他顺便去看看。
前面,笔者曾经交代过,龙头村在山路的东边,从桃村到龙尾村,七个村庄中,只有一个村庄没有船,因为龙头村在山路的东边,而另外六个村庄都在山路的西边,而且靠近大沙河。
大家一定听明白了,如果赵一儒从杏花村到龙头村去,肯定要经过那条山路,而这条山路正是汪小霞要走的路,这样一来,汪小霞极有可能和赵一儒在这条路上相遇。
郑峰和李云帆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假设和模拟:赵一儒见到汪小霞以后,他立即打消了到龙头村的念头别忘了,赵一儒只是顺便到龙头村谢老二家看看,顺便看看,并非预约,所以,赵一儒可去,也可不去。
接下来,郑峰和李云帆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赵一儒和汪小霞到码头,有没有人看见呢?事实是没有人看见,为什么没有人看见呢?第二,赵一儒到底去没去龙头村的谢老二家呢?
第一百零四章 谢老二想起旧事 刘大爷神情凝重
李金桂说,是她亲自送赵一儒出村子的,她看着赵一儒往龙头村方向去了。李金桂还说,在杏花村的北面即村子后面,有一条田间小路。
如果汪小霞和赵一儒走这条小路的话,村里人是看不见他们的。
告别李金桂以后,两个人在郭队长的带领下去了龙头村。
三个人赶到龙头村谢老二家的时候,他正在地窖里面往外拿山芋和大白菜 。
在郭队长的提醒和启发下,谢老二终于想起一九七二年三月下旬的事情来,那年三月,他家确实有一头母猪要生崽子,赵一儒确实说过有时间顺道到他家去看看,事后,谢老二在镇上赶集的时候,赵一儒也曾问过母猪生崽子的情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