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村魅影三-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还是想不起来,要不,你们提个醒?”杨树理不是太狡猾,就是真想不起来了。
这倒给郑峰出了一个难题,应变能力和经验在这时候有了用武之地:“汪小霞失踪那天下午,有人在杏花湾看到了你。”郑峰没有说具体的时间,在无法提供具体时间的情况下,只能说一个大概的时间,因为柳队长和杨成功没有说具体的时间。
杨树理做思考状,他眉头紧蹙,眼睛频眨,杨树理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断的眨眼睛。
“杨树理,你想起来了吗?”
“我经常到杏花湾去打鱼,特别是春天,一到春天,一些大青鱼到那里去排卵,三月十六号下午,我有没有到杏花湾去打鱼,一点印象都没有。”
第八十五章 杨树理捋起衣袖 手腕上果然有疤
既然杨树理自己提到了大青鱼,那就谈谈大青鱼吧!
“有人看见你在杏花湾捕到了几条大青鱼。”
“只要是春天,我每次去,都能打到大青鱼,有时候打到大的没有时候打到小的,有时候打到几条,有时候打到一条。”
杨树理始终不接招。
“我问你,杏花湾在什么地方?”
“在杏花村附近就在杏花村的对面 。”
“三月十六号,汪小霞走出桃村以后就没有人再看见她,杏花村就在桃村的南边,而你这时候出现在杏花湾,这恐怕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吧!”
“郑局长,这我就听不懂了,照您这么说,汪小霞是在杏花村失踪的,可我在杏花湾打渔,那杏花湾在杏花村的对面,中间隔着一条很宽的大沙河,我总不能飞到杏花村去吧!”
杨树理思维非常清晰,他说的似乎很有道理。
“那杏花村是一个大村子,有没有人看见汪小霞呢?你们有没有到杏花村去打听呢?有没有人看到我的渔船停在河边呢?汪小霞总不会飞到我的船上吧!我打完鱼就要到沙河镇去卖鱼,这汪小霞是知道的,她搭我的船是想少走路,早回家,她会跟我到沙河镇去卖鱼吗?”
“照这么说,三月十六号,你确实在杏花村打渔啰,你已经想起来了?”
“不错,我好像想起来了,不错,三月十六号,我确实在杏花湾打渔。”
“可先前你不是这么说的。”
“在你们的提醒下,我想起来了。”
“那天,你打到大青鱼了吗?”
“刚才不是说了吗?我每次去都能打到大青鱼。”
“那天,你打到了几条大青鱼,应该能想起来了吗?”
“这我就想不起来了。”
杨树理的大脑时而清楚,时而模糊。
“相公,这可是一件人命关天的事情,你可得想明白,说仔细了。”女人的神情和丈夫刚好相反。
“该说的,我都说了。”
“杨梳理,有一样东西能帮助你想起来。”
“什么东西?”杨树理圆睁双眼,情绪突然紧张起来。
“这样东西在你的身上。”
“在我的身上?我怎么越听越糊涂啊!有什么话,你们能不能明说,一定有人跟你们的人说了什么,你们不妨把话说在明处。”杨树理颇有点理直气壮的意思。
“把你的右手的袖子捋起来让我们看看。”
“看什么?”
“你右手的手腕上是不是有一块疤痕呢?”
“不错啊!我这只手上确实有一块疤痕,哦,我明白了,还是把话说在明处的好,你们不提这块伤疤,我还真想不起来,来你们看吧!”杨树理将右手的衣袖卷了起来,掌心朝上,站起身,走到郑峰的跟前。
第八十六章 杨树理思路打开 蔡俊生重要证人
在杨树理右手的手腕上,有一个将近三公分长的,长条形的疤痕。
杨树理竟然没有一点急促和慌张之色。
“看到这个伤疤,我总算想起来了,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六号?柳队长家的儿子三月十八号成婚,十六号,柳队长让我顺带一点东西,我先到杏花湾去打渔,对了,我手腕上的这条伤疤就是把大青鱼放进鱼篓的时候,被鱼鳍划破的,我全想起来了,那天,我打了四条大青鱼,我把四条鱼送给柳队长酒席上用 。你们可以找杨成功问问,我回到杨庄的时候,正碰上他回小茅屋,他看见了我手上的伤口,他还问我来着。那天晚上,我还在柳队长家喝了酒,柳队长的小舅子陈大龙也在,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
纠缠了这么长的时间,没有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如果杨树理和汪小霞失踪案无涉的话,那么,郑峰和他的战友们又得继续寻觅新的线索了。
“你把三月十六号下午四点半钟以后,一直到回杨庄,你把这段时间的活动情况,仔细跟我们说说。”
“五点钟左右,我的渔船已经停在了沙河镇的码头上平时我们都在这个时候到沙河镇去。”
“你如何知道时间?”
“我挑着鱼往菜市口去的路上,沙河镇小学的学生正好放学,学生放学的时间就在五点钟左右。你们别忘了,我每天估摸这时间打渔,卖鱼,即使看不到学生放学,我也能知道一个大概。”
汪小霞走出桃村的时间是四点半钟左右,汪小霞的父母和桃村的顾大爷都是这么说的,这一点已经确定无疑,如果杨树理所言非虚的话,那么,他和汪小霞的失踪没有任何关系。
“之后呢?你接着往下说。”
“之后吗,我就在菜市口卖鱼,买到天黑掌灯的时候,还剩下一点,我就找了东家找西家,便宜卖给了几家饭馆,之后,就划船回家了。对了,你们可以去问问在渡口摆渡的蔡大伯,我的渔船就停在渡口,我请他照应我的船来着因为我的船舱里面泛着四条大青鱼。如果蔡大伯记性好的话,应该能记得。我每次到菜市口去卖鱼,船都停在渡口请蔡老伯照应。”
“你不是还要帮甄队长买一些东西吗?”
“不错,我在卖鱼的时候就便在附近的商店把东西买了。”
“这个问题,我们就谈到这里,我再问你另外一个问题,你可要如实回答。”
“一定。”
“三月二十七号下午,你在什么地方打渔?”
“三月二十七,我想不起来了,三月二十七号,是夏家堡的夏清莲失踪的日子,你们让我好好想一想。”
等待。
“想不起来了,日子过得太久,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第八十七章 卞一鸣心中偶像 郑局长暂无睡意
谈话到此该结束了,但郑峰有加了一个尾巴,在很多故事里面,角色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嫌疑人转换成基本群众,这是常有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排除嫌疑人提供有价值线索的可能性。
郑峰就是郑峰,他想问题比一般人要深一些。”杨树理,三月十六号下午,你在杏花湾打渔,有没有看到其他船只出现在杏花村附近的水面上呢?”
卞一鸣目不转睛地望着郑峰的脸,前面 。笔者曾经说过,在卞一鸣的心目中,郑峰就是他的偶像,他不但把郑峰当做自己的偶像,他也是在努力做像郑峰这样的人,和郑峰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卞一鸣从郑峰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郑峰的问题是很有水平的,既然汪小霞有可能是在杏花村附近失踪的,而且有可能是在搭某人的便船的过程中失踪的,那么,这条便船就一定在杏花村的附近出现过,其时间和杨树理离开杏花湾的时间应该是能联系的上的,杨树理离开杏花湾以后,船由北向南行驶,如果某人的船由南向北行驶的话,杨树理应该能看见,如果搭便船是事先约好的,而不是路上偶遇的,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这我一时还真想不起来,照理,河面上应该有船,我每次出去打渔,不管在什么地方打渔,都会遇到一些人,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打鱼的人,但时间隔的太久,如果时间比较短,或许还能难想起来,要不然这样,如果我想到了什么,我就去找你们。”
杨树理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郑峰还能说什么呢?
大家起身告辞。夫妻俩把同志们送出院门,把同志们送出院门的还有那条曾经十分凶恶的狗。
同志们顺原路返回到小刘庄,然后上了大路。
郑峰看了看手表,时间是十点三十五分。大家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
远近大小的村庄早已经沉浸在睡梦之中。
大家路过小刘庄社场的时候,连牛棚里面都悄无声息,那种静啊!大家还从来没有感受过。
五个人回到旅社的时候,其他人都聚集在郑峰和李云帆的房间里面打八十分,张云鹏推开门之后,看到李云帆和蒲森林的脸上贴了还几张纸条。
李云帆揭下脸上的纸条,将扑克牌收了起来,王萍倒了几杯开水递到五个人的手上。
李云帆什么都没有问,他已经从郑峰等人脸上看出来了,杨树理无法从犯罪嫌疑人转换成凶手。
王主任为五个人备足了热水,洗脸,泡脚,在王主任的监督之下,五个人完成了所有睡觉前的准备工作。等大家收拾停当之后,王主任才起身告辞。
大家各回各的房间,王主任今天下午又腾出了两件房子,这样一来张云鹏和他的两个手下就用不着往家奔了。
屋子里面只剩下郑峰和李云帆。
郑峰抽烟,喝茶,并没有脱衣服上床睡觉的意思。
第八十八章 黑暗中走出一人 蔡俊生正在等人
李云帆知道郑峰此时心事重重。
等走廊上没有了脚步声之后,郑峰和李云帆咬了一下耳朵,两个人穿上大衣,扣好扣子;戴好帽子,系好帽带;装好钥匙,轻轻地打开门,关上灯,又轻轻地带上房门,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梯。
他们这是要到哪儿去呢?
细心的人想一想就知道郑峰要去干什么了 。
对头,郑峰要去找蔡俊生,杨树理不是说三月十六号的下午,他曾让蔡俊生帮他照应渔船吗?
虽然和杨树理的谈话结束了,但对杨树理的怀疑并没有完全排除,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把当天事情了了,郑峰和李云帆是睡不踏实的。
这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钟,蔡俊生会在渡口吗?
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郑峰和李云帆一走出旅社的大门就看见了一盏熟悉的马灯。
沙河镇的夜太冷了,大雪后的沙河镇更冷。河堤上面没有一个人影,渡口也没有一个人影。
蔡俊生的渡船停在栈桥上,船头放着一盏马灯,一块跳板,跳板一头搭在船上,一头搭在栈桥上。
既然渡船在河的南岸,那么,蔡俊生一定也在南岸。
两个人弓着腰走到牌坊下朝栈桥和渡船上张望的时候,从黑暗中走出一个人来,把两个人吓得不轻。
此人走到跟前,两个人才看清楚,此人就是蔡俊生。“大爷,是您啊!”
“郑局长,天这么晚了,你们怎么还不困觉啊!”
“大爷,都十二点多了,您怎么还在这里您是不是在等人啊!”
“可不是吗?我们到屋檐下去说话,这里有风,瞧这风,吹在人的脸上像刀子一样。”
在牌坊南边有一个店铺,店铺的前面有一个长廊,两头的砖墙正好挡住了北边吹过来的风,三个人站在背风处,确实感到暖和多了。
“李云帆从口袋里面掏出香烟,抽出三支,郑峰按着了打火机将蔡俊生的烟点着了。
“大爷,您在这里等谁啊?”
“南塘村史方圆家的儿子肚子突然疼的很厉害,他们着急慌忙地到镇卫生所悟看医生,我在等他们。”
“您经常遇到这种事情吗?”
“不经常,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头疼脑热的时候,有病了,就得看医生,小孩子,耽误不得啊!”
“大爷,摆渡这碗饭真不好吃啊!”
“哪一碗饭都不好吃啊!就拿你们来说吧!到现在还没有睡觉,你们怎么还不睡觉呢?再怎么着急的事情,也得等天亮再说啊!”
“大爷,我们找您有点事情。”
“说吧!啥事?”
“三月十六号就是汪小霞出事的那天下午,时间久了,大爷,您得好好想一想。”
第八十九章 蔡俊生想起往事 两个人达成共识
“郑局长,您说吧!如果不是十分紧要的事情,你们是不会在这时候来找我的。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说吧!”
“三月十六号的下午,您在渡口有没有见过杨庄的杨树理?”
“你们容我仔细想一想,我得认真想一想,杨树理经常让我照应他的船,他的船一般都停在那儿你们看他的船就停在那儿”
蔡俊生走下店铺前的台阶,朝渡口西边指了指,他所指的地方就在栈桥的西边 。
“如果他的渔船上有东西,他就会让我照应着,如果船上没有东西,他就不跟我说,不过他经常扔给我几条鱼。”
“蔡大爷,三月十六号的下午,杨树理打了四条大青鱼。”
这四条大青鱼肯定是要放在船上的,这应该就是蔡俊生的所说的“东西”吧!
“这我就能想起来了,不错,三月十六号下午,在太阳落山之前,杨树理把船停在那里,让我照应着,他说船上有四条大青鱼,是为杨庄生产队柳队长家儿子结婚准备的,他还跟我说,那四条大青鱼是在杏花湾打到的我全想起来了三月十六号下午,杨树理是让我照应过他的船。”
杨树理的嫌疑基本排除。摆在大家面前的仍然是一团乱麻。在后来的闲谈中,蔡俊生对杨树理的褒词颇多,在他看来,杨树理除了好赌钱以外,没有什么坏毛病,他这个人有三个优点,一是勤快,能吃苦,二是心善,沾不得人家一点便宜,三是直爽,在所有打渔人中,他卖鱼的速度最快,只要有人问价,他都能开开心心地让你把鱼拎回家,用他的话说,起点早,多撒几网就在里面了,为几个小钱睁得脸红脖子粗,不值当。
郑峰和李云帆明白蔡俊生的意思,像杨树理这样心善之人,是做不出那种腌臜龌龊的事情来的。
两个人告别蔡俊生的时候,他还站在店铺的屋檐下耐心的等待着。
夜已深。
郑峰和李云帆裹着一身的寒气回到房间,脱衣上床,头依靠到枕头就睡着了,案子虽然没有了,但今天的事情了了,该好好睡一觉了。
第二天早上,大家起床的时间比平时稍微迟了一些,一月十一号,十二号,同志们走村串户,马不停蹄地工作了两天,人毕竟不是机器,不把觉睡足了,就没有精神和体力干活,郑峰和李云帆醒的比较早,他们俩怕吵醒大家,故意赖在床上不起床,但两个人并没有闲着。
两个人披着棉衣坐在床上,一边抽烟,一边聊案子的事情。
经过深入的讨论,两个人达成了一个共识,从水路寻找汪小霞和夏清莲失踪的踪迹,或者说从水路寻找凶手的踪迹,这个思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两个人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一个点上。
第九十章 同志们一早就醒 张云鹏焦急万分
如果汪小霞和夏清莲是在搭某人便船的过程中失踪的话,那么,按照常理来判断,一路上就应该有人看到这两个女人,有一个事实是非常清楚的,汪小霞一定是在大沙河上失踪的,失踪的路段也一定在杏花村到小刘庄这段水路,大沙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很多,汪小霞失踪的时间是在四点半钟以后,这时候,正是那些外出的船只回家的时间。
李云帆想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人们经常讲“好事多磨”,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三月十六号下午,小沙河以北的十几个村庄派船到沙河镇运化肥,在案子的档案材料里面,两次提到了这个细节,第一次是童子强和蒲森林到桃村了解情况的时候,桃村的生产队队长提供的,第二次是昨天即一月十二号下午,李云帆等人坐船到桃村以南几个村子了解情况的时候知道的 。
郑峰觉得这个情况非常重要,如果汪小霞所搭的便船和其中某一条船相遇的话,就一定能看见汪小霞,看见了汪小霞,也就能知道汪小霞搭乘的便船是谁的船。都是乡里乡亲,彼此都很熟悉,在路上遇见了,打一个招呼,说上几句话,这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六点半钟,郑峰和李云帆听到了隔壁房间里面的动静。
“老李,我们起床。”
大家不要觉得奇怪,六点半钟起床,这对同志们来讲是比较迟的,平时,大家在六点钟之前就洗涮完毕了。
郑峰和李云帆已经想好了,吃过早饭以后,他们要到小沙河以北几个村庄去调查走访,这种调查,是不宜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会的,大家都是本地人,互相之间都是认识的。有些人可能会有些顾虑。
郑峰和李云帆的衣服刚穿好,就有人敲门了,郑峰打开房门,走进来的是童子强和蒲森林,门刚关上,又被一个人推开了,进来的人是张云鹏,后面跟着卞一鸣。其实,他们在五点多钟就醒了,都在床上憋着,听到郑峰和李云帆的屋子里面有声音,就都起来了。
“郑局长,吃过饭以后,我们去找蔡俊生核实一下,看看杨树理昨天晚上有没有跟你我们说谎。”张云鹏道。
郑峰和李云帆相视一笑。
“郑局长,你们笑什么?”张云鹏一脸疑惑。
“昨天晚上,我们已经找蔡大爷了解过了。”
“什么,我们睡觉以后,你们到渡口去了。”
“对啊!”
“蔡俊生怎么说?”张云鹏很着急的样子。
“蔡大爷证实了杨树理的说法。”
“照这么讲,杨树理的嫌疑可以排除了?”
“不错。”
“杨树理的嫌疑排除了,那我们的工作不是失去了刑侦的方向?”
第九十一章 同志们兵分两路 龙尾村首当其冲
“吃过早饭以后,我们去找十六号下午到沙河镇来运化肥的船了解情况。”
卞一鸣喜形于色,他已经明白郑峰的意思了:“还有那条送嫁妆到杨庄柳队长家去的船。”
“老李啊!还是卞一鸣的记性好,我们俩把这条船给忘得一干二净。”
“我应该能想起来的,不行了,到底是老了,记性不如年轻人了 。”
这一段对话是对卞一鸣的褒奖,卞一鸣的记忆力超强,这一点在刑侦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信息集中在大脑里面,有重要的信息,有无关紧要的信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面,刑侦工作者要有刷选信息的能力。
吃过早饭以后,郑峰和李云帆各带几个人,还是昨天那两班人马,郑峰这一路负责湾头村、杏花村和桃村;李云帆这一路负责龙尾村、南塘村和北塘村。
郑峰和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顺藤摸瓜,郑峰本来以为杨树理是一个瓜,从曹德民、赵厚平、杨成功、柳队长和陈大龙提供的情况来看,杨树理在很多方面都符合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但调查结果却给郑峰和他的战友们泼了一盆凉水,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七点半钟左右,郑峰一行走出旅社,来到渡口,渡船停在栈桥上,船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站在跳板旁边搀扶大家上船的不是蔡俊生,而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蔡东,蔡大爷呢?”
“俺爹受了一点风寒,郎中才看过,付了药,正在家里发汗呢。”
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辛苦也就罢了,关键是没法正常睡觉,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只要站在码头上,就要把他送到河对岸去。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在渡口撑船的辛苦。
蔡东的船没有蔡俊生的船撑到稳当和熟练。
过河之后,两拨人在龙尾村东边的山路上分手,郑峰一行朝龙尾村走去,李云帆一行朝湾头村走去。
兵分两路,我们只能叙述一头,让我们跟随郑峰一行到龙尾村去看一看。
大家是否记得龙头村有几条船?对了,龙头村有两条船,一条是宋建国家的船,一条是漆阳平家的船。
龙头村坐落到小沙河的北岸,大沙河的东岸,整个村庄由东南而西北,形状很像一条龙的尾巴。由此推想,龙头村的形状应该像一个龙头了。村子东头距离小沙河只有两三百米,而村子西头距离小沙河有一里多路,最西头一户人家距离大沙河只有十几米,宋建国家和漆阳平就在大沙河边上,宋建国家是西边第一家,漆阳平家西边第二家。
五个人沿着村庄前面的一条道一路向西,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漆阳平的家,巧了,宋建国也在家,他们都在家里面补渔网,郑峰本来只想找漆阳平了解情况,既然宋建国的家就在跟前,那就一块谈谈吧!
第九十二章 火盆旁坐下说话 宋建国拿来茶叶
三月十六号下午,被生产队派到镇上去运化肥的是漆阳平,宋建国家的船是一条比较小的船,他家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长年在小沙河的北岸架网打渔,架网的位置在距离蔡俊生的渡口一里左右的地方,宋建国家的渔船只做两件事情,一是到镇上去卖鱼,二是装鱼,宋建国在船舱里面放了一个网兜子,还放了小半舱的水这样可保持鱼的鲜活度,有卖相,打上的鱼就放在船舱里面鱼来回倒腾,会弄伤鱼鳞,所以,他家的船是不会搭人也不能搭人的 。
生产队的社场就在漆阳平家的南边,靠着河边,运东西会比较方便一些。
既然宋建国家在小沙河的北岸架网打渔,他对来来去去的渔船和渔船的主人非常熟悉,大家不要忘了,郑峰和同志们所面对的可是两起失踪案,关于夏清莲,同志们到现在还没有寻觅到一点蛛丝和马迹呢,既然是两个相互关联,串并在一起的案子,那就应该放在一起来考虑只要条件允许,是应该放在一起来考虑的。
谈话的地点在漆阳平家的厨房,漆阳平的老婆正在厨房里面烤鱼片,生活条件差,烤鱼片对漆家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一样食物,在一般人看来,烤鱼片是美味佳肴啊!错,偶尔吃一回烤鱼片,当然是美味佳肴,如果天天吃,以鱼代粮,恐怕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情了,就像现在城里人偶尔吃一两顿红薯和苞米,天天吃,两三天就受不了了。
鱼片是放在火盆上烤的,这就是漆阳平把大家领进厨房的原因,天太冷,坐在火盆的旁边,会比较暖和一些。
宋建国从家里拿来了茶叶,漆阳平的老婆非常麻利地泡了几杯茶,漆阳平将小桌子放到火盆旁边,女人将茶杯放在小桌子上。
张所长招呼漆阳平赶快坐下来,有时候,你会觉得一些礼节性的东西有些多余。
经过几分钟的客套和少许的忙乱之后,谈话终于可以开始了。
“阳平大哥,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六号下午,你是什么时候把化肥运回村的呢?”张所长道。
“这我能记得,我回到村子的时候,生产队还没有收工,我把船停在码头,到地里去喊人来搬化肥。”
“生产队收工在什么时间?”
“五点钟左右。我回到村子的时候是吃晚茶的时候。”
“是你一个人去运化肥的吗?”
“两个人。”
“你们在回村的路上有没有遇到其他船?”
“肯定遇到了船,在大沙河上时常有船来来去去。”
“请你认真回忆一下,你们在路上遇到了哪几条船?”
“正是因为经常遇到船,所以,一时很难想起来,时间隔得太久了。在大沙河和小沙河沿岸,有船的人家很多,”
第九十三章 龙尾村一无所获 郑局长默默念叨
漆阳平接着道:“还有许多外地的船运货到沙河镇,行船的时候,一般都隔着一段距离,就是认识的人,顶多打一个招呼就过去了。水过石板,在脑子里面不会留下什么印象的。”
时间隔得太久,这几乎是一个共同的原因,有些信息在大脑里面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生活中的有些信息是不会被储存到大脑里面去的。
童子强的神情非常凝重,每当谈话对象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童子强的内心都会非常纠结和自责,因为这两个案子是他和蒲森林经手的,如果他们当时的调查走访再深入细致一些,或许就不会留下这样的遗憾了 。所以,他和蒲森林非常钦佩郑峰和李云帆,他们和郑峰在一起共事只有两三天,但已经知道什么叫办案子,什么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刑侦工作者。
宋建国坐在板凳上一言不发,只顾抽烟。
“宋师傅,您在大沙河上架网打渔,您能不能跟我们说说,在小沙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哪些?我指的是本地的船只。”此时,郑峰的脑子里面想的是夏清莲的案子。如果夏清莲是在船上失踪的话,那一定是在夏家堡到谢家村这段水路上失踪的。走这条水路,船肯定要经过宋建国打渔的地方。
“郑局长,哪些船走这条水路,你们已经知道了,我就说说哪些船经常走这条水路,您看怎么样?”
“行。”
郑峰能看出来,宋建国是一个头脑非常清楚的人,他能很快知道问题的要点。
“经常走这条水路的有镇供销社的三条船,这你们已经知道了,还有状元村的曹德民和杨庄的杨树理、杨成功,他们每天都要到镇上来卖鱼。再就是状元村的马有忠,他家在镇上开了一个茶叶铺。”
“冯墙村和松子口村没有船吗?”
“这两个村子离小沙河比较远,没有船,在我们这里,凡是有船的人家都是离河岸比较远的人家,除了状元村的曹德民,他家离打渔的地方比较远,所以才在打渔的地方盖了一间茅草屋。”
漆阳平和宋建国没有提供更多的情况。
之后,大家又去了南塘村和北塘村,见到了史方圆等三位船主,这三个人的回答和漆阳平的回答如出一辙。郑峰能想象的到李云帆调查走访的结果。一粒芝麻掉在刚烧过的锅灰堆里,想找到这里芝麻,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个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渡口,蔡俊生说,李云帆他们还没有回来。
郑峰在心中默默念叨,但愿李云帆他们能带回来一点有价值的线索。
回到旅社的时间是十一点十分,大家站在走廊上,手扶栏杆俯瞰渡口。
“郑局长,李局长他们回来了。”十几分钟以后,张云鹏大声道。
第九十四章 郑局长耐心等待 李云帆无功而返
郑峰看到,第一个走出树林的是陈敏,紧接着是李云帆和蒲森林,两个人好像谈论着什么。
蔡俊生将船撑到和对岸。
上船之后,李云帆和蔡俊生说了几句话,估计是问候他的身体,老人撑船的动作显然没有前两天灵活麻利,真是一个闲不住的老人。大半辈子大概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人穷,命就没有那么娇贵了。
郑峰和卞一鸣冲下楼去,其他人你跟在后面 。
渡船靠岸,陈敏第一个跳下船,蔡俊生搀扶着王萍走下船,李云帆和蒲森林先后下船,船上只有李云帆一行,蔡俊生的渡船比较大,一般情况下,不到十几个人,蔡俊生是不会开船的,河面比较宽,来回一趟,既要时间,又要力气。
从李云帆一行的表情,郑峰已经知道,李云帆他们也是一物所获。
“陈敏,怎么样?”张云鹏忍不住问道。
“嗨,我们费了老鼻子劲,一无所获。”陈敏道。
“可不是吗?竹篮打水一场空,还空欢喜一场。”蒲森林道。
“空欢喜一场,什么意思?”童子强问。
“走,先吃饭,一边吃一边谈。”郑峰道。
大家走进食堂的时候,饭菜全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