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村魅影三-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

“我是蔡大明,是邬局长的秘书。邬局长今天一大早就出去了。”

“邬局长现在在什么地方?”

“他到玉泉公社去了,教育局的李局长也去了,玉泉公社有三所中学四所小学。”

郑峰知道了,邬局长是去查神秘男人的踪迹去了。

“我们的同志——卞一鸣和王萍他们呢?他们在什么地方?”

“他们也在玉泉公社。邬局长安排边科长跟他们去的。”

卞一鸣和王萍一定是在查辜望弟的踪迹。

“老李,我们也到玉泉公社去。”

“郑局长,你们稍等一下,我去打一个电话,告诉邬局长他们——我给你们带路。”

几分钟以后,蔡大明回来了。

汽车驶出大门,上了一条石子路,那个时候,只有在大城市才有泊油马路。小县城不是石子路就是土路,坑坑洼洼不说,遇到下雨天,石子路是坑中有水,水中有坑,土路呢?就更糟糕了,泥泞不堪也就罢了,弄不好,汽车的车轮一旦陷到泥坑里面,那麻烦可就大了。

真是说什么来什么?

汽车刚驶离县城不久,老天爷下起了雨,他老人家大概是想考验一下同志们的耐力和吃苦的精神吧!雨下得还特别大。前面,笔者曾经交代过了,溉北县濒临大海,又是多山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同志离开南山镇的时候,虽然不是什么艳阳高照的好天气,但看不出一点下雨的征候。

老天爷是想给同志增加一点难度吧!这雨天路滑的,调查走访工作该怎么进行呢?

先前,大家坐在汽车上,还能看见山路下的大海,一眨眼的功夫,大海的身影越来越模糊,郑峰不得不减慢车速,因为路上有很多坑,坑里面有很多水。

“郑局长,我来开吧。”

第六十九章 半路上汽车抛锚 蔡大明全身淋湿

我们不敢恭维,郑峰长在平原开惯了车,遇到这样的路况,他对自己的开车技术还真有点不自信。”

“蔡秘书,你行吗?”

“我对这条路比较熟悉,再说,您也累了,先休息一下。”

“行。”

蔡大明打开车门,从车后面绕道汽车的左边,郑峰推开车门,将自己的身体挪到副驾驶座上。

蔡大明坐到驾驶位上的时候,头上,肩膀上全是雨水。

蔡大明确实很熟悉路况,他的车子开得比郑峰要稳当多了,这可是郑峰自己说的。

玉泉公社在县城的北边,距离县城有三十里的山路。

车子走的确实很稳,但更糟糕的情况出现了,大概是汽车颠簸的太厉害,竟然熄火了。

蔡大明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汽车抛锚了,急得蔡大明抓耳饶腮干瞪眼,他还一个劲地自责:“都怪我,我应该把你们留在县局。”

蔡大明自责没有一点道理。

“你也不知道老天爷会突然下雨。”郑峰道。

“我应该想到的。这——这如何是好,前不靠村后不靠店。”

“蔡秘书,别急。”

”我下去看看。“没等郑局长发话,谭科长已经钻进了雨幕之中。

谭科长将引擎盖掀开一半,检查了一会,然后盖上引擎盖,回到车上,他的身上全湿透了。

“怎么样?”李云帆焦急而关切地望着蔡秘书。

“看来不是小问题。蔡秘书,这里到玉泉公社还有多少里路?”谭科长问。

“还有**里路。”

“这样吧!郑局长,你们步行到玉泉公社去,我留下来看汽车,等雨停了,或者小一点,我试着修一修,你们到目的地以后,让邬局长派一个汽车修理工过来。”谭科长道。

“现在,也只能这样了。”郑峰抓住车门的把手,准备下车。

“郑局长,等一下,你们在车上等一下,我到附近的村庄去借一点雨具,这雨太大,如果淋出病来,就别想办案子了。”

蔡大明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已经跳到车子下面去了,并很快消失在雨幕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雨还是那么大,雨下得是那么有耐心。

十几分钟以后,一个人影出现在汽车的前方,此人打着一把伞,到汽车跟前,大家才看清楚,他就是蔡大明,他的手里抱着几件雨衣,。

郑峰打开车门,零星的雨点打在郑峰的脸上。

蔡大明将雨衣一股脑地扔进汽车:“郑局长,我留下来照应汽车,你们步行到玉泉公社和邬局长他们回合。”

“这——这不行,瞧你,身上全湿透了。”

“正因为我身上湿透了,所以才要留下来,别耽搁了,我看这雨一时半会不会停下来。”

“那你怎么办?”

第七十章 神秘人暂无结果 辜望弟已经现身

“我好办,树林里里面有人家,我可以到人家去烤火,我是本地人,你们用不着担心我。你们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先走,在六七里的地方有一个三岔路口,你们走左手那条路,再往前走就是玉泉镇。”

四个人穿上雨衣,钻出汽车。

蔡大明站在车门跟前,手上举着伞,望着四个人消失在雨幕之中。

同志们的眼睛有些湿润,雨水和泪水混合在一起。

人是被某种精神支撑着才活的有滋有味的。

走不到几百米,四个人的裤脚和鞋子全湿了,路上的坑太多,坑多,水自然就多。好在身上有雨衣。

三点钟左右,四个人走进了玉泉镇。

走过空无一人的街道,前面是一片白桦树林,远远看见一道白色的围墙,围墙上用红漆写这样几个大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在路口站着五个人,有打着伞的,有穿雨衣的。

郑峰走到跟前才看清楚,他们是邬局长、卞一鸣和王萍,还有两个人不认识。

经邬局长介绍,另外两个人分别是溉北县教育局的李局长和玉泉公社派出所的粱所长。

“郑局长,您来之前,怎么不打个招呼啊!”邬局长埋怨道。

“到溉北县来是临时决定的。”

“你们怎么走到现在啊!汽车呢?”

“甭提了,汽车在半道上趴窝了,蔡秘书留下看车子。”

“瞧把你们淋的。”

“没有什么,就是脚湿了。邬局长,进展怎么样?”

“郑局长,您也太性急了,走,到里面坐下烤烤火,一边烤鞋子,一边谈。”

“案子过一会再谈,你先打电话安排人去修车子。”郑峰没有忘记留下照看汽车的蔡大明。

李局长和梁所长将四个人领进院子后面的食堂,不一会,一个师傅弄来了一个烤火炉。煤炭刚加过,火很旺。大家围坐在火炉旁。

四个人脱下鞋子,倒干净里面的水,八只脚都被水泡白了。

不用说,脚和鞋子的气味肯定不好闻,但在这种时候,是没有人在意这个。

不一会,邬局长走了进来。

“邬局长,现在可以说说案子的情况了吧!”

“小卞,还是你来说吧!”

“郑局长,是这样的。邬局长和李局长查遍了全公社所有的老师,包括那些民办老师和代课老师,都查过了,没有我们要找的人。倒是辜望弟这条线有了不小的收获。”

“快说。”

“周老师说的没错,辜望弟确实是溉北县人。”

郑峰和李云帆互相对视了片刻。总算找到辜望弟的踪迹了,她从溉北县跑到大泽县南山镇去,一定要有不可告人的原因。

“这里的人对辜望弟很熟悉。”

这大概就是辜望弟远走他乡,藏匿形迹的原因之一吧!

第七十一章 辜望弟原为巫婆 搞迷信装神弄鬼

“难怪辜望弟跑到偏远的大泽县南山镇落脚生根呢。”王萍道。

“卞一鸣,你快说说具体情况?”

“这个辜望弟是一个巫师。驱鬼除魔,关房,给人看风水,专门靠装神弄鬼骗人钱财,但这里的人非常迷信她那一套。”

“咱们这里比较偏僻,又是山区,与外界长期隔绝,这里的人冥顽不灵,愚昧落后,所以,巫婆和神汉,特别是巫婆在这里非常吃香。”李局长道。

“我终于明白了。”谭科长似有所悟,“怪不得118号充满诡异之气,敢情辜望弟自己就是一个巫婆,既在门头上面挂镜子,又到净月庵去请菩萨,自己做的就是鬼魅之事,还要请菩萨保佑,真是可笑之极。”

“辜望弟的父母就是神汉和巫婆,比较而言,辜望弟母亲的名气比她的父亲更大一些,她不但能到人家去帮人驱邪除魔,还能坐在家里关房。”这是卞一鸣第二次提到“关房”这个词。

“什么叫‘关房’?”郑峰终于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字眼了。

“对啊!什么叫‘关房’?”望王萍很好奇。

不仅仅是王萍不知道什么叫“关房”,现在,恐怕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关房”为何物。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人,恐怕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但笔者确实听说过,笔者还见识过,在二十一世纪,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方,仍然有这种封建迷信活动。

“李局长,您跟大家说说什么叫‘关房’吧!”卞一鸣道,他怕自己表述不清楚,所以请李局长来说。

“行,那我就说说。这个迷信活动在我们溉北县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家里面死了人,亲人通过各种形式寄托哀思,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关房’正是利用了人们对逝世亲人的思念和想见到逝世亲人的急切心情,做些似是而非真假难辨的文章。明眼人,或者稍微动一点脑筋的人,就能识破这些骗人的把戏,但这里的老百姓偏偏就信这个。”

李局长,我们还是没有听明白,我们想知道,这个叫什么‘关房’的玩意到底是怎么回事?”谭科长道。

“郑局长,一句话说不清楚,您听我慢慢跟您说。‘关房’的时间一般是在人死后四十九天之内和清明节前一段时间,其它时间也可以,但这是两个最佳的时间。”

“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时期呢?”

“民间有一种说法,在中国鬼文化里面,也有这样的说法,人死后,魂魄在四十九天以后才离开,所以,在这时候,亲人能看到他的摸样,至少能听到他的声音;咱们中国人,每到清明节,不是都要给辞世的亲人烧纸钱吗?辞世的人在清明之前会回来拿走一年的用度,这时候,家人也有可能见到他,听到他的声音。”

第七十二章 有玄机更有奥妙 阳光下暴晒巫术

我们的祖先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正是基于如此丰富的想象力,才孕育了中国的鬼文化,笔者不知道这种文化能不能算是千年文明的一个分支,但笔者对这种文化不敢恭维,当然,如果把这种文化当做是对死去亲人的一种纪念缅怀方式,这我们还是能接受的。

笔者扯得有些远了,还是让我们回到李局长的话题上来吧!

“至于‘关房’的过程是这样的,巫婆将参加关房的人领进一个黑咕隆咚的屋子里面——在巫婆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

“李局长,巫婆酝酿什么?”王萍问。

“嘴里面说一些任何人——包括巫婆自己都听不懂的话,往空中喷几口水,在配合一些动作。”

“为什么要做这些铺垫呢?”

“造成一种灵魂附体的假象,死者的亲人不是要和死者沟通交流吗?死者的灵魂不附在巫婆的躯体上,双方怎么进行沟通和交流呢?酝酿的过程就是招魂的过程。”

大家做梦都没有想到辜望弟原来是干这个买卖三的。笔者并不认为这种营生是一种可耻的职业,在中国历史上,巫婆神汉在很早就出现了,在古代,部落之间打战,或者举行重大的活动,都要进行祭祀,都要借助于某些有灵气的物件卜上一卦。诸葛孔明在借东风的时候,也说过一些和巫婆差不多的谁也听不懂的话。

“李局长,您接着往下说。”

“等到酝酿的差不多了,巫婆开始以死者的身份和亲人们说话。”

“这不是骗人吗?”

“但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个。”

“我不明白。”

“听我说了以后,你就明白了。巫婆以死者的身份和死者的亲人说话,这可不是虚的。巫婆能模仿死者说话的腔调和口气,他还能说出辞世前和亲人们在一起的生活情形,像真的一样,不由得死者的家属不信。巫婆甚至能说说出死者家属的身份,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能说出死者生前的一些生活细节。”

“这不是很奇怪吗?巫婆是如何知道的呢?”

“邬局长,你来说。”

“今年年初,我们将全县所有的巫婆和神汉都召集在一起,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洗脑子”。

“你们县的巫婆神汉怎么这么多啊!”

“自从辜望弟的父母去世以后,特别是辜望弟淡出江湖以后,巫婆和神汉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不少。”

“这是为什么?”

“本来,大家都找辜家人驱鬼除魔和‘关房’,庙大香火旺,小庙就没法混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改造之后,那些巫婆和神汉都老老实实地交代了他们骗人钱财的诀窍。”

第七十三章 大旺寨望弟家乡 卞一鸣异常兴奋

我们不能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没有一点功劳,功劳还是有的,至少,文化大革命揭开了巫婆和神汉骗人的内幕。这应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一次将巫术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暴晒。

“他们到底有什么诀窍呢?”

“其实很简单。‘关房’是在巫婆家进行的,在正式关房之前,巫婆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参加‘关房’的人一般不会是一个人,既然能面对面地聆听死者的声音,能和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关房’的人一般会全家出动,请注意,出动的大部分是女人,他们比男人更相信这个,而女人是比较好糊弄的。‘关房’在时间上是有讲究的,‘关房’的最佳时间是在天亮之前,因为,天一亮,死者的魂魄就不能再现了,在很多鬼故事,比如说《聊斋》里面,都是这么描述的。‘关房’很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文化。”

“天亮之前,黑灯瞎火的,光线朦胧而昏暗,人精神上也处在一种疲倦而迷糊的状态,这时候表演不是更容易得手吗?”

“‘关房’的人一般会在三四钟的时候赶到巫婆家,巫婆会将他们安排在一间屋子里面,在等待中,他们彼此之间总要说一会话吧!既然说话,就会涉及到一些东西,比如说称呼,比如说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眼中无人,隔墙有耳,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巫婆已经在做功课了,记住一些人的称呼和长相,再记住一些事情。有了这样的准备和铺垫,装神弄鬼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

“这是对付远道而来的‘关房’者,对付距离比较近的‘关房’者,他们另有一套,一般人家办完丧事几天后,才会来关房,大家不要忘了,巫婆吃的是走村穿寨的饭,哪家的人死了,她只要稍微打听一下,便可知道一些事情,只要有一点影子,有一点和事实比较接近的事情,死者的家属就会深信不疑。有些巫婆还利用走村穿户,为一些人家建立档案,建立这种档案非常容易,不必记的特别详细,只要能知道一些情况就可以了,如果知道的太多,反而容易让人产生怀疑,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才恰到好处。”

现在看来,以辜望弟的智商和骗人伎俩,对付涉世未深的裴巧云,绰绰有余。辜望弟和裴巧云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些事情。

“辜望弟是什么地方的人?”找到辜望弟固然重要,但找到神秘男人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已经查到了,辜望弟是梁山公社大旺寨人。在玉泉镇上有一户姓曾的人家,她曾经带着女儿们到大旺寨找辜望弟关过房,她的男人是二十五年前去世的,他们头七找辜望弟关过一次房,清明之前,又去关了一次房。”

“到大旺寨以后,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卞一鸣道,他异常兴奋,同志们终于找到了辜望弟的下落。

第七十四章 黄昏时大明才至 晚饭后造访曾家

“相信我们也一定能找到那个神秘男人。”包大伟道。

“顺藤摸瓜,神秘男人应该就在大旺寨的附近。”郑峰道。

“郑局长,我和李局长明天就到梁山公社去寻觅神秘男人的踪迹。”邬局长道。

晚上六点钟左右,一辆吉普车驶进公社大院,停在食堂门前的广场上,蔡大明从汽车跳下来。车子已经修好了,这时候,郑峰才注意到天气,雨已经停了。

雨虽然停了,但同志们必须在玉泉镇呆一个晚上,因为去梁山公社全是泥泞的山路。对不起,如果夜里面再下雨的话,明天上午,大家都不能成行、

晚上,大家无所事事,郑峰提议到姓曾的人家去看看。郑峰想知道辜望弟到底是何方神圣,她为什么要离开大旺寨到南山镇去呢?说不定姓曾的人家知道一些情况。

姓曾的人家住在一条小河边,从公社大院出来向北走,五百米处有一座石桥,过了石桥以后,沿着小河的北岸朝东走,不远处有一个村庄叫曾家村,曾家就住在村口。

曾家人丁兴旺,三个女儿出嫁了,家里面还有两个女儿一个男孩。大女儿就嫁在本村。

老人今天六十有六。身子骨还很结实。

同志们坐下没有几分钟,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推门而入,老人说,这是她的大女儿素珍。

素珍在母亲身旁坐下。

“大娘,过去,你们这里的人家为什么要跑那么远的路到大旺寨去关房呢?”

“辜家祖上就是吃这碗饭的,辜望弟她娘,在地方上被人称为‘活神仙’。”

“活神仙?她有什么道行?”

“她家‘关房’在咱们这一带是出了名的。咱们这里的人家,在二十几年前,只要是关房,都到大旺寨去找辜家。”

“辜家就辜望第一个女儿吗?”

“好像就一个女儿,活神仙到咱们村来驱鬼除魔的时候,身边就带着辜望弟,我们到大旺寨去关房的时候,也只看到她一个人。”

“她的名字叫望弟,按理说,如果是第一个女儿,一般是不会起望弟这个名字的。给女儿起这个名字,大都在生了第二第三个女儿的时候。”

“娘,公安同志们说的对,咱们村刘家三女儿才叫招娣,大女儿叫春花,二女儿叫秋兰,三女儿,名字就变成了招娣。”

“公安同志,在咱们农村,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防老的只能是儿子,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呗,也有人家生第一个女儿就起名叫招娣、望弟的。”

“辜望弟的男人是谁?你们知道吗?”

母女俩你望望,我望望你。

“娘,我们一直没有见过辜望弟的男人。”

“她有一个孩子,你们知道吗?”

“这我们知道,我们去关房的时候,那孩子一岁大。”

第七十五章 大旺寨得见其踪 辜望弟原为巫师

“辜望弟家的经济条件怎么样?”

“经济条件怎么样?你们到大旺寨看一看就知道了。”

“此话怎么讲?”

“在整个梁山公社,算上我们玉泉镇,也没有辜家那么有模有样的宅院。”

“辜望弟为什么要离开大旺寨。跑到大泽县的南山镇去呢?”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大旺寨肯定有人知道。”

“你们最后一次到辜家去‘关房’是在哪一年的清明前?”

“孩子他爹是一九四八年——对了,是一九四八年的清明节之前过世的。”

辜望弟是一九四九年到南山镇的,此时,辜文杰应该是两岁。

大家回到招待所的时间是八点半钟。

老天爷开恩,一夜无雨。

第二天早晨,七点钟,两辆吉普车驶离玉泉公社大院。

八点半钟左右,汽车停在梁山公社大院的门口,早有两个人在门口等候大家,这两个人分别是梁山公社书记吴明远,文教助理汪以恒,昨天晚上,邬局长打电话给吴明远,让他事先做一些准备。

郑峰和吴书记在公社大院的门口谈起了工作。

“郑局长,昨天晚上,接过邬局长的电话以后,我了解了一个大概,我先跟你们汇报一下,待会儿,我再陪你们到大旺寨去调查走访。”

“这样吧!我们上车,现在就去大旺寨,有什么情况,我们在路上谈。卞一鸣、包大伟,你们跟邬局长,李局长和汪助理,继续寻觅神秘男人的行踪。”

郑峰一行四人,加上吴明远,五个人驱车前往大旺寨。

谭科长开车子,王萍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郑峰、李云帆和吴明远坐在后面——吴明远坐在中间。

“吴书记,什么情况,你说吧!”

“辜家祖上是此地有名的巫师。男人到外面去帮人家驱邪除魔顺带看风水,女人在家里关房招魂引鬼。攒下了不小的家业,到辜望弟父母这一辈,影响最大。”

“影响最大?大到什么程度?”

“临近县的人到大旺寨来关房的人很多,后来需要预约,辜家给人关房,只在天亮前进行,来的人家多了,容易撞车,后来干脆预约,定好日子。乡亲们将她敬若神灵。奇怪的是,在母亲死后不久,辜望弟突然离开了大旺寨。”

“突然离开大旺寨——吴书记,你知不知道是哪一年呢?”

“是一九四九年。”

“那么,辜家的房子呢?”

“辜家的房子还在。”

房子是带不走的,从曾大娘的话中,我们知道,辜家的房子在整个粱山,乃至玉泉镇,是绝无仅有的。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大的家业,辜望弟都能舍弃,可见,辜望弟一定有非走不可的理由。

以上就是吴明远所说的基本情况。

第七十六章 同志们前往大旺 辜家宅屋脊高翘

九点二十五分,汽车在一座石桥前停了下来,剩下来的路得步行了。

大旺寨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坳里,在大旺寨的后山北边有一条河——就是桥下这条河。

翻过一座小山包——这座山的名字叫北山。

站在山头上,大旺寨尽收眼底。

大旺寨一共有三十几户人家,在吴明远的指点下,同志们看到了辜望弟家高翘的屋脊。

因为辜家的宅院太特别了。

大旺寨的北边和东边有一条很长很宽的河,在北边比较窄的地方,有一座很长的石桥,二十几个石墩上面,搭着二十几块很长的青石板。在石桥旁边——河的南岸,几个女人正在洗衣服。

“吴书记,你们到寨子里面找谁?我领你们去。”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大声道。

“是谷小雨啊!我们到辜家去,辜家现在还有人住吗?”

被叫做谷小雨的女孩年龄在十七八岁的样子,扎着两个羊角辫子。

“二叔公住在里面。”

“谷主任在家吗?”

“我爹到黄岩寨去了。”

“你奶奶在家吗?”

“在家,我领你们去。”

“用不着,你洗衣服吧!我摸的着你家的院门。”

“衣服,我已经洗好了。”小雨挎着竹篮子,拎着一桶水走到南桥头。

几个老太婆正坐在一堆柴禾跟前一边晒太阳,一边唠嗑,小雨的奶奶也坐在里面。

“奶奶,吴书记找你有事。”

“吴明远已经走到了几位老人跟前。”

老人已经认出了吴书记:“是吴书记啊!稀客——稀客。走,到家里去坐,小雨,快到黄岩寨去喊你爹,就说吴书记来了。”

“大娘,不用了,他忙他的,我们就想找你说会话。”

“走,家里去。”

老太太颤巍巍地站起身,拿起小板凳将同志们往家里领。

老人裹着小脚,在文革期间,还能见到裹着小脚的老太太,现在,这样的人恐怕已经成国宝了。

吴明远扶着老人的胳膊。

老太太很固执,也很自信:“用不着扶,我自己能走,小雨,你怎么还不到黄岩寨去喊你爹啊!今天中午,吴书记在咱家吃饭,叫他办完了事情赶快回来。”

“奶奶,我把衣服晾好了以后再去。”

“衣服,我来晾。”

小雨走进院门,放下水桶和竹篮子,一溜烟地走了。

老人将大家领进堂屋,站在小雨家的院子里面,就能看到辜家的屋脊,辜家就在小雨家的附近。

吴明远将老人搀扶到大桌子旁的一张椅子上坐下。

“吴书记,没有要紧的事情,你是不会到咱们大旺寨来的。”老人说话的时候,眼睛在郑峰等人的身上瞥了一眼,“小雨他爹一会就回来,你们等一会。”

“大娘,我们是来找您的。”

第七十七章 老人家知之甚少 汪老福记性很好

“找我?我——一个老婆子。”

“大娘,对辜望弟家是不是很熟悉啊!”

“她家的事情,我全知道,你们想问什么?”

“您知道辜望弟离开大旺寨以后到什么地方去了吗?”

“不是到勤将市去了吗?”

看样子,老人并不全知道辜家的事情。辜望弟对乡亲们隐瞒了不少事情。

“大娘,辜望弟没有跟你们说实话。”

“她没有到勤将去?”

“她到大泽县南山镇去了。”

“大泽县我知道,这个南山镇,我没有听说过。”

“大娘,辜望弟离开大旺寨之后,有没有回来过呢?”

“回来过,离开头两年,她隔一段日子回来一次。”

“他回来做什么?”

“她过去做什么,你们知道吗?”

“这——我们知道,她是巫师,不但给人驱鬼除魔,还会给人关房。”

“望弟回来干的还是老本行。”

“后来呢?后来,她还回来吗?”

“后来,就很少回来了。”

“还是干老本行吗?”

“后来回来,主要是给二叔公送生活费。”

“这个二叔公是辜望弟的什么人?”

“是辜家的远房亲戚。他是一个哑巴,一辈子没有结婚。”

“这个人是专门为辜望弟照看房子的吗?”

“不错。”

辜望弟安排一个哑巴照看自己家的房子,应该是有所考虑的。

“大娘,辜望弟有家有业,她为什么要离开大旺寨呢?”

“刚开始,寨子里面的人都不知道,直到有一个女人找到大旺寨来,乡亲们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娘,请您跟我们说说,这个女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你们知不知道辜望弟有一个儿子?”

“这——我们知道,辜望弟有一个儿子,今年二十五岁。他叫辜文杰。”

“文杰不是辜望弟亲生的。”

郑峰和李云帆惊愕不已,这是大家没有想到的,不过,大家已经明白辜望弟离开大旺的原因——至少是原因之一。

“辜文杰的生母是何许人?”

“我们不知道——也不会有人知道,只有望弟一个人自己知道。”

遗憾的是辜望弟已经失踪。

“大娘,请您好好回忆一下,辜望弟最后一次回大旺寨是在什么时候?”

大娘眉头紧锁:“你们让我好好想一想,有——有些日子了。”

“有些日子”是一个不确定的概数。

“有没有两年多?”

“你们等一下,我去叫汪老福,他八成能想起来。”

老人走出堂屋和院门,不一会,一个七十几岁的老汉跟在大娘的后面走进堂屋。

吴书记安排老汉坐下。

“望弟最后一次回来,是在两年前——是七一年的春天。”

辜望弟山在七一年六月十三号失踪的。老人提供的时间和辜望弟失踪的时间是吻合的。

第七十八章 文杰母来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