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鬼谷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言人君善与事结,而不安静者,但虚心平意以待之,倾损之期必至矣。]
有主位。
[主于位者,安徐正静而已。]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目明则视无不见,耳聪则听无不闻,心智则思无不通。是三者无拥,则何措而非当也。]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盖用此道也。]
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
[夫圣人不自用其聪明思虑,而任之天下,故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智者为之谋。若云从龙,风从虎,霈然而莫之御,辐凑并进,不亦宜乎!若日月照临,其可塞哉!故曰:明不可塞也。]
有主明。
[主于明者,以天下之目视也。]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
[崇德之术,在于恢弘博纳。山不让尘,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流,故能成其深;圣人不拒众,故能成其大。故曰:勿坚而拒之也。]
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言许而容之,众必归而防守;拒而逆之,众必违而闭塞。归而防守,则危可安;违而闭塞,则通更壅。夫崇德者,安可以不弘纳哉!]
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
[高莫过山犹可极,深莫过渊犹可测,若乃神明之位,德术正静,迎之不见其前,随之不见其后,其可测量乎哉。]
有主德。
[主于德者,在于含弘而勿距也。]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赏信则立功之士,致命捐生;刑正则受戮之人,没齿无怨也。]
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闇化矣。
[言施恩行赏,耳目所见闻,则能验察不谬,动必当功,如此则信在言前,虽不见闻者,莫不闇化也。]
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言每赏从信,则至诚畅于天下。神明保之,如赤子天禄,不倾如泰山,又况不逞之徒,欲奋其奸谋,干于君位者哉!此犹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
有主赏。
[主于赏者,贵于信也。]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
[天有逆顺之纪,地有孤虚之理,人有通塞之分。有天下者,宜皆知之。]
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火惑'之处安在!
[夫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有阴阳向背之宜,有国从事者,不可不知,又萤'火惑',天之法星,所居灾眚,吉凶尤著。故曰:虽有明天子,必察荧'火惑'之所在,故亦须知也。]
有主问。
[主于问者,须辨三才之道。]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
[九窍运为,心之所使;五官动作,君之所命。]
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赏善罪非,为政之大经也。]
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
[与者应彼所求,求者应而无得,应求则取施不妄得应,则行之无怠。循性而动,何劳之有?]
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长。
[因求而与,悦莫大焉!虽无玉帛,劝同赏矣!然因逆理,祸莫速焉!因之循理,固能长久者也。]
有主因。
[主于因者,贵于循理。]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
[周谓遍知物理,于理不周,故群臣乱也。]
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
[家,犹业也。群臣既乱,故所业者无常,而内外闭塞,触途多碍,何如知所开乎!]
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开闭,即捭阖也。既不用捭阖之理,不见为善之源也。]
有主周。
[主于周者,在于遍知物理。]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用天下之目视,故曰:长视。用天下之耳听,故曰:飞耳。用天下之心虑,故曰:树明者也。]
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闇变更。
[言用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故千里之外,隐微之中,莫不玄览。既察隐微,故为奸之徒,绝邪于心胸,故曰:莫不闇变更也。]
有主恭。
[主于恭者,在于聪明文思。]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
[实既副名,所以安全。]
名实相生,反相为情。
[循名而为实,因实而生名,名实不亏,则情在其中。]
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立自生于理。
[名当自生于实,实立自生于理。]
理生于名实之德,
[无理不当,则名实之德自生也。]
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有德必和,能和自当。]
有主名。
[主于名者,在于称实。]
转丸胠乱
转丸胠乱
二篇皆亡。
[或有《庄周·胠箧》而充次第者。按鬼谷之书,崇尚计谋,祖述圣智,而《庄周·胠箧》乃以圣人为大盗之资,圣法为桀跖之失,乱天下者,圣人之由也。盖欲纵圣弃智,驱一代于混茫之中,殊非此书之意,盖无取焉。或曰:《转丸》、《胠箧》者,本经《中经》是也。]
本经阴符七篇
本经阴符七篇
[阴符者,私志于内,物应于外,若合符契,故曰:阴符。由本以经末,故曰:本经。]
〈盛神法五龙〉
[五龙,五行之龙也。龙则变化无穷,神则阴阳不测,故盛神之道,法五龙也。]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
[五气,五藏之气也,谓神魂魄精志也。神居四者之中,故为之长;心能舍容,故为之舍;德能制邪,故为之人。然养事之宜,归之于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无名,天地之始。故曰:道者,天地之始也。道始所生者一,故曰:一其纪也。言天道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化,天地以生成,包容弘厚,莫见其形,至于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诘,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是以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神明禀道而生,故曰:道者,神明之源也。化端不一,有时不化,故曰:一其化端也。循理有成谓之德,五气各能循理,则成功可致,故曰:德养五气也。一者,无为而自然者也。心能无为,其术自生,故曰:心能得一,乃有其术也。]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化
[心气合自然之道,乃能生术,术之有道由舍,则神乃为之使。]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也。气候由之出入,故曰:气之门户也。唯心之所操秉,故曰:心之总摄也。凡此皆受之于天,不亏其素,故曰:真人。真人者,体同于天,故曰:与天为一也。]
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内修炼,谓假学而知之者也。然圣人虽圣,犹假学而知,假学即非自然,故曰:以类知之也。]
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言人相与生在天地之间,其得一耳!既出之后,随物而化,故有不同也。]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
[窍谓孔窍也。言之事类,在于九窍,然窍之所疑,必与术相通,若乃心无其术,术必不通也。]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心术能通,五气自养。然养五气者,务令来归舍,神既来舍,自然随理而化也。]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言能化者,在于全五气。神其一长者,言能齐一志思而君长之,神既一长,故能静和而养气,气既养,德必和焉。四者,志、思、神、德也。四者能不衰,则四边威势,无有不为常存而舍之,则神道变化,自归于身,神化归身,可谓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一者,无为也。言真人养产万类,怀抱天心,施德养育,皆以无为为之,故曰:执一而产养万类。至于志意思虑,运行威势,莫非自然,循理而动,故曰:无为以包也。然通达此道,其唯善为士乎!既能盛神,然后乃可养志者也。]
〈养志法灵龟〉
[志者察是非,龟者知吉凶,故曰: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言以心气不达,故须养志以求通也。]
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志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此明纵欲者,不能养气志,故所思不达者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比明寡欲者,能养其志,故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
[和通则莫不调畅,故乱气自消。]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心通则一身泰,职明则天下平。]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将欲用之于人,谓之养志之术用人也。养志则气盛,不养则气衰。盛衰既形,则其所安所能可知矣。然则善于养志者,其唯寡欲乎!]
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此明丧神,始于志不养也。]
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仿佛,不精明之貌;参会,谓志、心、神三者之交会也。神不精明,则多违错,故参会不得其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安者,谓少欲而心安也。威势既不分散,神明常来固守,如此则威精分势,震动物也。上分谓散亡也;下分谓我有其威,而能动彼,故曰:乃能分也。]
〈实意法螣蛇〉
[意委曲,蛇能屈伸,故实意法螣蛇也。]
实意者,气之虑也。
[意实则气平,气平则虑审,故曰:实意者,气之虑。]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
[智不可乱,故能成其计谋;功不可间,故能宁其邦国。]
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
[心安则物无为而顺理,不思而玄览,故虽心之所不错,神自得之,得之则无不成矣。凝者,成也。]
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
[寄谓客寄,言气非真,但客寄耳。故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如此则言皆胸臆,无复由心矣。]
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言心术诚明而不亏,真一守固而不化,然后待人接物,彼必输诚尽意。智者虑能,明者献策,上下同心,故能交会也;用天下之耳听,故物候可知矣。]
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
[计得则存,失计则亡,故曰: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合物,则听者不为己,听不审著,听既不审,候岂得哉!乖候而谋,非失而何?计既失矣。意何所恃,惟有虚伪,无复诚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故曰:必在心术始也。]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
[言欲求安心之道,必寂澹无为,如此则五脏安静,六腑通和,精神魂魄,各守所司,澹然不动,则可以内视无形、反听无声,志虑定,太虚至,神明千万,往来归于己也。]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唯神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能知于不知,见于不见,岂待出户牖窥之,然后知见哉!固以不见而命,不行而至也。]
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道无思也,无为也。然则道知者,岂用知而知哉。以其无知,故能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来舍。宿,犹舍也。]
〈分威法伏熊〉
[精虚动物谓之威,发近震远谓之分。熊之搏击,必先伏而后动,故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
[覆犹衣被也。震神明衣被,然后其职可分也。]
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
[言致神之道,必须静意固志,自归其舍,则神之威覆隆盛矣。舍者,志意之宅也。]
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
[外威既盛,则内志坚实。表里相副,谁敢当之,物不能当之,物不能当,则我之威分矣。威分动,则物皆肃然,畏其人之若天也。]
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珠。
[言威势既盛,人物肃然,是我实有而彼虚无,故能以我实取彼虚,以我有取彼无。取之也,动必相应,犹称珠以成镒,二十四铢为镒者也。]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言威分势震物犹风,故能动必有随、唱必有和。但挠其指,以名呼之,则群物毕至。然后徐徐以次观其余众,犹性安之,各令得所,于是风以动之,变以化之,犹泥之在钧,群器之形自见,如此则天下乐推而不厌,谁能间之也。]
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
[言审识唱和之理,故能有间必知,我既知间,亦既见间即能间,故能明于动变,而威可分者。]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既能养志伏意,视之其间,则变动之术可成矣。]
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谓自知志意固实者,此可以自养也;能行礼让于己者,乃可以养人也。如此则神存于内,兵亡于外,乃可为之形势也。]
〈散势法鸷鸟〉
[势散而后物服,犹鸟击禽获,故散势法鸷鸟也。]
散势者,神之使也。
[势由神发,故势者,神之使。]
用之必循间而动。
[无间则势不行,故用之必循间而动。]
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言威敬内盛,行之又因间而发,则势自然而散矣。]
夫散势者,心虚志溢。
[心虚则物无不包,志溢则事无不决,所以能散其势。]
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
[志意衰微而失势,精神挫衄而不专,则言疏外而谲变。]
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
[知其志意隆替,然后可为之度数。度数既立,乃后揣说之图其事也。必尽圆方之理,变短长之用也。]
无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
[散不得间,则势不行。故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得间,势自分矣。]
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
[五气内精,然后可以外察虚实之理,不失则间必可知。有间必知,故能不失分散之实也。]
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
[计谋者,志意之所成,故随其志意,必知其计谋也。]
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神不肃察,所以势败。]
〈转圆法猛兽〉
[言圣智之不穷,若转圆之无止。转圆之无止,犹兽威无尽,故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
[圣心若镜,物感斯应,故不测之智,心术之要可通也。]
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
[既以圣心原不测、通心术,故虽神道混沌,妙物杳冥,而能类其万类之变,说无穷之义也。]
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
[事至然后谋兴,谋兴然后事济,事无常准,故形容不同。圆者运而无穷,方者止而有分;阴则潜谋未兆,阳则功用斯彰;吉则福至,凶则祸来,凡此事皆反□□,故曰:事类不同者也。]
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
[此谓所谋圆方以下六事,既有不同,或多乖谬,故圣人法转圆之思,以求顺通合也。]
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圣人体道以为用,其动也神,其随也天,故兴造教化,其功动作,先合大道之理,以稽神明之域。神道不违,然后发施号令。]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
[天地则独长且久,故无极;人事则吉凶相生,故无穷。天地以日月不过、陵谷不迁为成;人事以长保元亨、考终厥命为成。故见其计谋之得失,则吉凶成败之所终,皆可知也。]
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
[言吉凶无常准,故取类转圆,然圣人坐忘遗鉴,体同乎道,故先知存亡之所在,乃后转圆而从其方,弃凶而从吉,方谓存亡之所在也。]
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
[圆者,通变不穷,故能合彼此之语;方者,分位斯定,故可错有为之事。转化者,改祸为福,故可观计谋之得失;接物者,顺通人情,故可以观进退之意、是非之事也。]
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谓上四者,必见会之变,然后总其纲要而结之,则情伪之说,可接引而尽矣。]
〈损兑法灵蓍〉
[老子曰:“塞其兑。”河上公曰:“兑,目也。”庄子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损者谓减损他虑,专以心察也。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损兑法灵蓍也。]
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几危之理,兆动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故曰: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
[适然者,有时而然也。物之成败,有时而然;几危之动,自微至著。若非情适远心,知机玄览,则不能知于未兆,察于未形,使风涛潜骇,危机密发,然后河海之量,堙为穷流,一篑之积,叠成山岳,不谋其始,虽悔何之!故曰: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
[夫圣人者,勤于求贤,密于任使,故端拱无为,以待有德之士。士之至也,必敷奏以言,故曰:言察辞也。又明试以功,故曰:合于事也。]
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
[用其心眼,故能知之;减损他虑,故能行之。]
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
[言减损之说,及其所说之物,理有不可,圣人不生辞以论。]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智者听舆人之讼,采'草刍'荛之言,虽复辨周万物,不自说也。故不以己能言而弃人之言,既有众言,故辞当而不烦,还任众心,故心诚而不伪,心诚言当,志意岂复乱哉!]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
[失事而后谋生,改常而后计起,故心当其难易之际,然后为之谋。谋失自然之道,则事废而功亏,故必因自然之道,以为用谋之实也。]
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
[夫谋之妙者,必能转祸为福,因败成功,追彼而成我也。彼用圆者,谋令不行;彼用方者,谋令不止。然则圆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谋既发,彼不得其常,岂非大功哉!至于谋之损益,皆为生辞以论其得失也。]
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
[夫所以能分威散势者,心眼之由也。心眼既明,机危之威,可知之矣。既知之,然后能决之。]
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溪。
[言善损虑以专心眼者,见事审,得理明,意决而不疑,志雄而不滞。其犹决水转石,谁能当御哉!]
持枢
持枢
[枢者,居中以运外,处近而制远,主于转动者也。故天之北辰,谓之天枢;门之运转者,谓之户枢。然则持枢者,动运之柄,以制物也。]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言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不为而自然也。不为而自然,所以为正也。]
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言理所必有,物之自然者,静而顺之,则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若乃干其时令,逆其气候,成者犹败,况未成者?元亮曰含气之类,顺之必悦逆之必怒,况天为万物之尊而逆之。]
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
[言人君法天以运动,故曰:亦有天枢。然其生养成藏,天道之行也。人事之正,亦复不别耳。]
亦复不别,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言干天之行、逆人之正,所谓倒置之。曰:道非义而何?此持枢之术,恨太简促,畅理不尽,或篇简脱烂,本不能全也。]
中经
中经
[谓由中以经外,发于心本,以弥缝于物者也。故曰:中经。]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物执穷者,不忘恩也。
[振,起也。趋,向也。物有穷急,当振起而向护之,乃其施之,必在能言之士,厚德之人,若能救彼拘执,则穷者怀终不忘恩也。]
能言者,俦善博惠。
[俦,类也。谓能言之士,解纷救难,虽不失善人之类,而能博行恩惠也。]
施德者依道。
[言施德之人,勤能修理,所为不失道也。]
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
[言小人在拘执,而能救养之,则小人可得而使也。]
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阗坑谓将有兵难,转使沟壑,士或有所因,而能免斯祸者,伐害能言,谓小人之道,谗人罔极,故能言之士,多被戮害;破德为雄,谓毁文德、崇兵战;抑拘成罪,谓人不章、横被缧绁。戚善谓天下荡荡无复纲纪,而贤者守死善道,真心不逾,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后雕也。败败自立,谓天未悔祸,危败相仍,君子穷而必通,终能自立,若管仲者也。]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贵有术而制人,不贵无术而为人所制者也。]
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隙,缀去却语,摄心守义。
[此总其目,下别序之。]
本经记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此总言本经、持枢、中经之义。言本经纪事,但纪道数而已;至于权变之要,乃在持枢、中经也。]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
[见彼形,象其体,即知其容貌者,谓用爻卦占而知之也。]
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
[谓彼人之无守,故可以影响形容象貌,占而得之。]
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听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隙而去之。
[有守之人,动皆正直,举无淫僻,厥后昌盛,晖光日新,虽有辩士之舌,无从而得发,故隐情塞隙,闭藏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受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征羽不相配。
[商金,角木,征火,羽水,递相克食,性气不同,故不相配合也。]
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
[宫则土也。土主四季,四者由之以生,故为四声主也。]
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散伤丑害,不和之音,音气不和,必与彼乖,故言其必逆于耳。]
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言若音气乖彼,虽行誉美盛,非彼所好,则不可如比目之鱼、合翼之鸟,两相须也。其有能令两相求应,不与同气者乎。]
解仇斗隙,谓解羸微之仇。斗隙者,斗强也。
[辨说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故羸微为仇,从而解之;强者为隙,从而斗之也。]
强隙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
[斗而者盛,从而高其功、盛其势也。]
弱者衰其负、伤其卑、行其名、耻其宗。
[斗而弱者,从而衰其负劣,伤其卑小,污下其名,耻辱其宗也。]
故胜者,斗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
[知进而不知退,必有亢龙之悔。]
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
[弱者闻我哀伤,则勉强其力,倍意致死,为我为是也。]
隙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言虽为隙,非能强大,其于捍御,亦非强大。如是者,则以兵威胁,令从己,而并其国也。]
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系,属也。谓已令去,而欲缀其所属之言,令后思而同也。]
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
[欲令去后有思,故接贞信人之称其行之盛美,厉其志令不怠,谓此美行,必可常为,必可报复,会通其人,必令至于喜悦者也。]
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疑疑而去之。
[言既称行厉志,令其喜悦,然后以他人庶几于此者,引之以为成验,以结已往之心,又明已疑疑至诚。如是而去之,必思而不。]
却语者,察伺短也。
[言却语之道,必察伺彼短也。]
故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
[言多不能无短,既察知其短,必记识之,以取验之相也。]
动以忌讳,示以时禁。
[既有其短,则以忌讳动之,时禁示之,其人因以怀惧。]
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
[其人既以怀惧,必有求服之情,然后结以诚信,以安其惧心,其向语盖利而却之,则其人之恩威,固以深矣。]
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既藏向语,又戒之曰:勿于多方人前,见其所不能也。]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
[欲将摄取彼心,见其好学伎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