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时汉朝-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大小小的面孔,也差不多熟完了。这是其二。十五年来,阴丽华呈上升路线,不断被宠;郭圣通则像垃圾股,早就跌破发行价,落到谷底,等待清盘。

这时候,该是刘秀出手清盘的时候了。这是其三。

刘秀已经替郭皇后准备了抛售的借口。原因二:一是郭皇后多年来,因为失宠,心里不平衡,总是牢骚满腹;二则是他没有母仪之德,反而像老母鸡似的,视他人的孩子为异类。

郭皇后长年失宠,心里有怨言,这可能是真的。当年,刘彻皇后陈阿娇,因为腹中无子,看着刘彻宠幸低贱歌女卫子夫时,心里都相当不爽。甚至动用老妈,去修理卫青泄愤。事败之后,丢位折兵,从此被打入冷宫。

世间之道,从来如此。男人的天地,在殿前,在战场;后宫,永远是女人玩弄权术的实验场。没办法,皇帝只有一个,女人那么多。资源匮乏,必然导致竞争。所以说,争风吃醋不是错,错就在于,技不如人。

在刘秀看来,当初他和郭圣通结婚,本来不是什么坏事。政治婚姻嘛,本来就是一场交易。交易嘛,都是有契约的。既然是契约,就得有个期限。就像水果和食品一样,总得有个保质期。

十五年了,时间够长了。政治保质期早过了,契约该换了。邓禹等人,都纷纷自动退居二线了,所以此时才叫你郭皇后退下,刘秀心里也算是慈悲为怀了。

万事俱备,刘秀就废皇后了。他将郭皇后废为中山王太后,又将阴丽华拉上皇后位。

大家都看到了,这一次,阴丽华没有推辞。刘秀的天下都定了,她凭什么还要低人一等?哦,貌似有贤良之德的皇后,竟然还是懂进退之理,洞破政治玄机的。

二、泰山之巅

郭皇后这辈子,的确挺不幸。她在一个错误的时候,遇上了一个错误的对手。当初,阴丽华初来乍到,只为没有儿子,不敢与之争锋。一转多年过去,没想到阴丽华也没闲着,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子,总算赶上了郭皇后。

于是乎,郭皇后有的,阴丽华也有了。可阴丽华有的,郭皇后则没有。阴丽华有美丽的容貌,有真挚浪漫的爱情,郭皇后有吗?没有。她只有大把大把的眼泪,空对明月长流。

然而,郭皇后又是幸运的。她是在一个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输给了一个正确的人。在汉朝历史上,后宫女人争风吃醋,下场从来都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吕雉对戚夫人;王太后对栗夫人;戚夫人成了史无仅有的人彘,栗夫人则郁闷而死。还有那个陈阿娇,跟卫子夫斗来斗去,可惜技不如人,被刘彻关进深宫。

戚夫人赔了,儿子赵得意也被害死了,栗夫人呢,命没了,儿子刘荣也没保住性命。母贵子荣,子贵母荣,俩俩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一人倒了,全家人跟着受难。

但是,郭皇后没有。她被废了,人生之希望,犹如星逝,然而她的日子还在继续。她的弟弟郭况,继续做官;她的儿子们,稳住诸侯王。唯有皇太子,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在汉朝皇宫这个权力场里,每当皇权更跌,必有一场恶斗。当初,卫子夫失宠,太子刘据被坏人江充告恶状,为求自保,不惜举兵与老爹刘彻火拼。结果很凄凉,刘据自杀,全家几乎死光。

郭皇后的幸运,还在于他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太子刘彊见母后被废,就知大势已去。他思来想去,决定向刘秀请辞太子,刘秀一听,摇摇头,不同意。刘彊急了,再辞,多次辞。刘秀一改往日凌厉作风,沉默不语,不作回答。

两年后,刘彊再请辞,说愿意降级当诸侯王,太子位就留给别人吧。这次,刘秀终于点头了,撤掉刘彊太子,改封为东海王。刘彊是个乖孩子,刘秀告诉他,王是给你封了,但你不要急着就封国,可以多呆在洛阳玩玩。

就这样,刘彊在洛阳一玩就是多年。九年后,出洛阳,就封国。郭皇后离开洛阳后,心里是失落了。但她没跟自己过不去,她也一口气又活了十一年。最后,才依依不舍地挥一挥衣袖,作别洛阳的云彩。

这个结局,不尽完美,却是最人性的收尾。刘秀很无奈,但亦心满意足矣。

到此,刘秀诸多人生大事,都完成差不多了。他决定留点时间,做点有益身心健康的闲事。公元54年,刘秀五十九岁,他离开洛阳,远游天下。

方向,东边。

自秦始皇以来,每有闲心,总喜欢往东边跑。秦始皇多次东巡,简直到了自谑的地步。汉武大帝也不甘落后,带上文人墨客,一路旗飞,一路赞哥,好不惬意。

相比之下,刘秀东巡甚是低调。他准备只往鲁国和济南国等地,走一圈就打道回府。可就在半路上,有人告诉它,难得见你有闲心,出来一趟也不容易。有一个地方,陛下可别忘了光临。

那个地方,就是五岳之一泰山。当然,左右叫刘秀走泰山,不仅是去游的,而是上泰山封禅。

古今以为,中国皇帝如过江之鲫,看得你眼花缭乱。然而真正上过泰山的,寥寥无几。那些帝王,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去。想上泰山封禅,那是要讲资历的。资历不够,就算有人免费送你去,你也不敢去。

当然,去了老天也不会劈你。可自然会有人劈你,胆敢有资历浅前去的,回来后,肯定被滔滔口水淹没。

在中国诸多帝王中,刘秀资历如何,那是没得说的。如果我们将他与诸多开国皇帝比较,你就会发现,他简直就是帝王中的帝王。

和秦始皇比,他暴力少,享有子孙福。秦始皇不会善后,让个败家子赢胡亥把所有江山都败完了;和刘邦比,俩人逃命技术都属一流。但是,刘邦没有张良韩信,心里就会堵得慌。刘秀则不会,高祖刘邦无军事之才,才显出张良之谋,韩信之勇;而刘秀卓越的军事大才,光茫盖过邓禹冯异诸多将才。

唯有唐朝李世民后辈,似乎要青出于蓝,胜于蓝。然而不是,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夺权,名不正言不顺。刘秀则不然,他起点低,成长快,有生之年完成天下一统,并且汇成汉朝发展之大蓝图。

宋太祖赵匡胤,于乱世中崛起,继承刘秀之衣钵,杯酒释兵权。然而宋只得半壁江山,刘秀则不然,东汉国土之辽阔,宋无法与之比拟。明太祖朱元璋,起点更低,成长更快。可是心狠手辣,杀人着了魔。开国功勋,几乎被他全砍光了。

古今两千年,唯有刘秀,高高在上,屹立于帝王之林。他就像五岳之首泰山,一览众山小。如此高人,如果他说不敢登泰山,还有谁敢去吗?

可刘秀偏偏说,别逗了,立国三十年,政绩还是不称意。只要老百姓生活不满意,我就不敢上登山欺骗老天。这事到此为止,以后谁也不允再提登泰山封禅一事了。如有敢提者,剃光他的头,流放他的身,叫他吃不完兜着走。

刘秀把众人都唬住了。

难道,他此生就此飘逝而过,不想在泰山,留下他漂亮的政治足迹吗?没人知道,也没人敢问。

刘秀是真谦虚,还是想做秀?没人摸得透。我也摸不透。非常之人,常出非常之举,做非常之事,我等鼠辈难见其心,也无可厚非。然而我看到,不久,刘秀改变主意了。

事情源于刘秀读了一本书,是一种神秘预言书,名字就叫《河图会昌符》。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赤刘之九,会命岱宗。”

在汉朝,神秘预言书,最先不过是茶余饭后,当做谈资哗众取宠取宠的玩艺。后来经过刘向,以及王莽,将它转化为官方学术后,全国人民无人不谈图畿。于是乎,神秘预言书,满天乱飞,真版盗版,无人知晓。

刘秀这辈子,权力,美色,音乐,等等玩艺,于他眼中可视为无物。他独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研究所谓的神秘预言书。

他之所以乐此不疲,就是他应了某句多年前就流得天花乱坠的畿语,当了皇帝。从那以后,他唯图畿是从。

老实说,刘秀这人,做事要认真起来,天下无敌,可以糊涂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当年,刚当上皇帝那会,他拜邓禹为丞相,却想不出该让谁来当大司空和大司马。于是乎,他就去翻家里那些神秘预言书,找到了两个人选。一个是王梁,一个是孙咸。

俩人是个什么人物,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刘秀那帮跟他同肩奋战的同志不高兴了。天下离谱的事,可多着呢,可哪见有人翻书来定官位的?最后,刘秀迫于压力,只好撤了心中念头,选吴汉为大司马,风波才就此罢休。

赤刘之九,会命岱宗。这话啥意思?其实也不难解。赤刘,就是刘秀家姓刘的。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崇尚赤色,刘氏政权就叫赤刘。赤刘之九,就是刘家第九代。岱宗,就是泰山的别名。

大约意思就是说,刘家第九代后裔,应该去泰山封禅。

刘秀恰好是刘邦九世孙,而封禅之人,必是皇帝。按神秘预言书的意思是说,无论他多么不想出门,也得要辛苦跑泰山一趟。

刘秀初看到这话时,心里极是疑虑。原因很复杂,我想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读到盗版书,把他骗了。于是乎,他马上将虎贲中郎将梁松喊来,布置了一个任务。

任务很简单,就是去图书馆翻查收集的所有神秘预言书,看看有没有类似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话。

梁松挨骂时嗑头卖命,跑腿也是挺积极的。很快的,他找到了一本书。名字就唤《河洛畿文》。一看就书名,我猜跟咱们的《新华字典》差不多。后者收录的是汉字,前者收录的则是所有畿语。

梁松拿着书去见刘秀,说,书里的确有一条,跟陛下读到的差不离。

梁松前脚才走,这时,拍马屁的人来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像刘秀这种不爱听好话的人,拍马系统要逮到一次拍马屁的机会,也是五百年一遇的。这一次天赐良机,他们当然不能错过了。

最先闻风而动的人,是司空张纯。他是刘病已时代汉朝第一富翁,张安世的后裔。

刘秀之前说过,谁要再提泰山封禅的事,就剃光头,流放。拍马屁就像做生意,盈亏自负,愿赌服输。张纯继承家族传统,决定搏了去。于是乎,他率领一帮人,冒着被剃光头赶出洛阳的风险,联合上书,建议刘秀登泰山,祭天地。

很快的,刘秀回信了。看在大家一片诚心份上,我就不剃你们的头了,只好辛苦一趟,亲自登泰山去了。

自高祖刘邦以来,去过泰山封禅的,也就只有刘彻一个。接着,刘秀就下诏,派人去把刘彻时代封禅的档案翻出来,将封禅程序汇总报告上来。

张纯的马屁,可是拍得爽了。这可就害苦了宫里有关部门。从汉武大帝到刘秀,都多少年了。皇权更跌,战乱多年,要找到刘彻的封禅档案,还真是有一定难度的。

好事多磨。公元五六年,正月二十八日。刘秀正式启程,一个月后,他顺利地登上了泰山之颠。封禅仪式很繁锁,可这是刘秀生命中,最难得快乐的时光。

他,起身草根谷底,跃于龙野,腾于河畔,飞于天之顶上。山高人为峰。刘秀穷尽一生,到达了人生的顶峰,实现了所有伟男人渴望到达的高度。这一刻,历史见证,他永远不朽!

三、偷窥皇权的人

公元57年,刘秀六十二岁。二月五日,这是一个很平静的日子,没有异象,也没有梦兆。刘秀像一个安静的老人,在洛阳南宫前殿病逝了。

洛阳宫很平静。治丧由太尉赵熹负责,这家伙办事很严肃,手段老到。他把太子刘庄拉到宫殿台阶上,居高临下;亲王们则在阶下,全都做仰望状。老家伙赵太尉,以命令的形式宣布,亲王们各自回封国设于洛阳的宾馆,亲王们带来的官员,必须全部回封国。

意思很明显,刘秀新丧,安全第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止胆大包天之人,趁机作乱。

如人所愿,一切都处理得有条不紊。太子刘庄正式登基,封母亲阴丽华为皇太后。

众神归位,一切都很平静。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平静的海面之下,往往酝酿着风暴。貌如平静的洛阳城,其则暗藏一股暗流。

刘秀走了,亲王们被安排,每天按时入宫哭丧。哭丧是世界上最真实,也最能欺骗人的行为艺术。有人发现,诸亲王中,有一个哭得并不怎么卖力,似乎有点敷衍了事的意思。

但是,没人敢说他,更没人敢动他。因为他是刘庄的胞弟,都是从阴丽华这条藤上结出来的果实。他的名字,就叫刘荆,时为山阳王。

刘荆很有才,文章写得很不错。但他毛病不少,为人苛刻,心理很阴暗,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这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凡属此类,天生就是来惹事的,想让他们规矩做人,不如杀了,让他重新投胎。

从刘荆对刘秀哭丧之态度,可见他对刘庄之意见,有多么的大。为什么会这样,没人知道。如果让我们猜,只有一个原因——都是嫉妒惹的祸。

仅论才能,刘庄可能不是刘荆对手。可他命好,从娘胎出来快。他为人低调厚道,尽管悟性一般,但学习很勤奋。所以,他一直深受刘秀宠爱。刘荆要想争太子位,那是自找苦吃,没辙的。

既然自己得不到,轮不上太子,当不上皇帝。但也不能太便宜刘庄,得整点事,折腾折腾,或许真能折腾出意外的劳动成果。这就是阴暗的人,最为阴暗的人生哲学。

刘荆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很快的,他想到了一计阴招。

阴人想阴招,就像吃家常便饭,没什么难度的。很快的,刘荆行动了。首先,他写了一封信,诈称是大鸿胪郭况亲笔信,派仆人送给东海王刘彊。

郭况,就是曾经的郭皇后的弟弟,刘彊的舅父。你猜刘荆这信里写啥?竟然是怂恿刘彊发兵造反。夺权的理由是,郭皇后啥罪都没有,竟然落下被废的命运。

为了加强说服力,刘荆在信中猛烈鼓吹。他说,想当年,高祖刘邦,不过是区区一小亭长,都能整出好大一堆事来。今天,您还是雄踞一方的诸侯王。而且,你还是陛下的长子,做过太子的。皇帝本来是你的,半路就被刘庄抢去了,不郁闷吗?你身上集中了两代人的仇恨。这个仇都不想报,还是个男人吗?

就这事,你不说刘荆心理不阴还不行。明摆着,他就是想煸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家都打起来,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嘛。

但是,刘荆算错了一步棋。

刘荆这招,在汉朝诸多诸侯王中,都可能凑效。但偏偏是,他碰上了刘彊。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刘彊是个不折腾的好孩子。刘彊一看完信,吓得魂都要飞了。

刘彊当时立断,将送信人逮捕,并将信封好,连人一起送往洛阳,交给刘庄。替刘荆送信的,是刘荆的仆人。刘庄一审,什么事情都明白了。

刘荆貌似要替郭皇后和刘彊打抱不平,实则居心不良哪。

就这事看,刘彊是个地道的好孩子,刘荆却是个十足的坏孩子。到此,可能有人认为,刘荆可能玩完了。然而,事实超乎意料。不久,有人看见刘荆了。

他毫发不伤,身体特好,还能乱蹦。稍微有点区别的是,他换了个地方,挪到洛阳城外去了。

以上见闻,不是什么路边社消息,是个事实。事情是这样的,刘庄把刘荆教唆刘彊造反的案子,当做机密文件压住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刘庄不是曹植,他写不出那样的诗句来,但道理还是懂的。为了防止刘荆再惹事,刘庄稍微做了一下惩罚,将他赶出城外,住进了河南宫。

刘庄看出来了,刘荆是在跟他呕气,并非存心造反。凡是想造反的人,都将它视为事业,而非儿戏。如果刘荆真想跟刘庄干起来,凭他才能拍拍脑袋都想得出来,刘彊是不是块料。

就算猜不透,打听打听他的老底也是可以的。就算刘彊想造反,他也没机会造反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刘彊的身体早就不行,躺到病床上了。

刘彊这辈子,人不争气,身体也不争气,或许真的白活了。然而,有些人活着,注定是要踩着别人的肩膀,爬到金字塔顶;有些人活着,注定被人家狂踩,甘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垫脚石。

刘彊的确是块垫脚石,这是历史赋予他不可抗拒铁任务。然而,他绝不默默无闻,至少在刘庄看来,不是这样的。

刘庄闻听老哥刘彊病重,特别派使节去探望。刘庄的使者,不是在什么月黑风高的夜晚出发,神出鬼没的出现在东海王面前。相反,刘庄的排场搞得很大,使节,御医,一拨接一拨,前往东海王国。道路上到处都是人,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接着,刘庄下诏,命令所有诸侯王,都必须亲自去东海王国首府鲁县探望刘彊。这不是生对死的敬畏,而是好人应有的回报。

数月后,刘彊病逝。他只留下一封遗书,不愿儿子刘政继承爵位,而是要求刘庄把它遣返老家。刘庄读着遗书,悲痛异常。兄台果然厚道人啊,都这个地步了,还想着给后人留条活路。

刘庄决定给刘彊举行一个厚重的丧礼。命司空前往鲁县治丧,同时命令,所有诸侯亲王,必须到场参加。

我想,这应该是刘彊不完美人生中,最完美的结局了。自汉朝开国以来,没有一个被废的太子,能够善始善终。但是,他做到了。他跟他的母亲一样,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输给了一个正确的人。

人生如此,足矣。

刘彊总算是好走了,然而刘荆还在赖活着。他住的河南宫,美名其曰有个宫,其实跟坐牢有什么区别。人生失意,又无朋党作乐,满腹牢骚无处可发。

于是,失意无主的刘荆,只能坐在宫里,夜夜望着星空。他渴望天上能出现异象,给他一个惊喜。但是,他夜夜观看,夜夜失落。露水打湿了双眼,朦胧了远方,人生之希望,似乎更加茫然了。

不久,刘荆盼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西羌人造反了。这时,刘荆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羌人造反,天象肯定有变,只是自己肉眼凡胎,看不到诡异的变化。关键时刻,还是专家靠谱。于是乎,他秘密出门,请了通晓天文的大师到家里,指导策划。

然而,消息很快就被走透出去了。

作为刘秀的孩子,刘庄是个好孩子,尽孝守道,至死不渝;作为皇帝,他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作为兄长,他尊老爱幼,宽厚待人。但是,在所有仁义的外表下,刘庄还藏着一颗狡黠的心。

刘庄把刘荆弄到河南宫,不仅仅是打发他远点就行了。事实上,河南宫里里外外,都装满了摄象头,到处都是监视刘荆的眼睛。监视你,不是约束你,而是保护你。只要你不乱动,你的日子还是你的。

但是,刘荆不懂。无知者无畏。无畏他谈不上,他可是无知到家了。

刘庄截获刘荆异样动作的情报后,跟前面一样,他把这事当做国家机密处理了。然后,他下了一道诏书,改封刘荆为广陵王,命令他不准逗留,即日前往封国。

刘荆原先是山阳王,山阳国首府昌邑,距离洛阳航空距离三百二十千米;现在当他了广陵王,广陵王首府广陵,距离洛阳航空距离七百五十千米。

就这个距离,只要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刘庄将他甩得远远的,摆明就是防止祸水泼身。

这一次,刘庄总算稍微安宁了。刘荆被踢到广陵后,似乎变乖了许多,再也没有看到他闹事的迹象了。假象,刘荆这是在制造假象。他是想麻痹刘庄,欺骗所有耳目。所以,他决定狠下心来装乖。

的确够狠的,刘荆一装就是八年。八年后的一天,刘荆以为,刘庄派来监视他的人,早就麻木不仁了。所以,机会应该来了。

有一天,刘荆请了一个看相的大师。大师坐定,刘荆就先开口说话了。他说,我老爹刘秀,三十岁就当了皇帝。我长相跟老爹相似,今年也恰好三十岁,是不是可以到了起兵的时候了?

刘荆一话,当即吓得面相大师说不出话。大师是想来挣几个钱花的,刘荆竟想造反,开什么玩笑。看相说话,可以胡扯,可是造反这事,立场不能糊涂。于是乎,看相的两腿抹油,就跑去地方政府告状。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洛阳。刘庄一看,晕哪,刘荆藏得好深哪,他竟然还嫌折腾不够。

不过,经过这一次,刘庄总看明白了,刘荆为什么多年以来,对他这个哥当皇帝仍然耿耿于怀。原因就在前面他说的那句话——面相与先帝刘秀相似。

面相相似,才能亦出众,只可惜,他脑袋进水了。对待刘荆这种脑袋想常不开闹短路的兄弟来说,要杀他似乎玷污了自个名声。于是,刘庄决定饶刘荆一死,只做惩罚,剥夺他全部权力。

不过,刘荆还可以继续在封国收税。只是他不像以前那样自由了,走到哪里,都有专人跟着。在规定活动范围,做规定的事,这叫啥?双规。

事实上,刘荆之所以逃过此劫,他本人的双腿也是有功劳的。他听到看相的告状后,腿脚特快,自己就跑到监狱报到,投案自首。

到此为止,刘荆也算是个惯犯了。惯犯,即习惯性犯罪。不久,刘荆犯罪的瘾又发作了。他请了一堆法师,到家里做法事。法事内容只有一个,就是诅咒刘庄早死。

亏他还真想得出来。

已经是第四次了。刘庄能忍,中央诸部官员,早就忍不住了。中央有关部门,提审刘荆,然后上奏刘庄,请求诛杀。

刘庄很郁闷,却迟疑不决。他都忍三次了,难道就不能再忍一次吗?

正在这时,有人告诉刘庄,陛下无须再忍,您也不必亲自动手了。因为,刘荆已经自杀了。

四、汉朝的富二代们

富二代这个词,换到哪朝哪代,都是幸福的代名词。幸福的含义,换个说法说是命好。人家穷尽一生奋斗,可能还是个穷一代,穷二代。可这些人打一娘胎出来,世间什么东西都替他准备好了。

朱元璋说,打江山就像建房子,武臣是建筑工,文臣就像装修工。武臣造好房子后,还不能住人,须得文臣来粉饰装修一下。照此说来,刘秀是个优秀的房东。他造好房子,上好涂料,买好家具,放好位置,然后大门一开,就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在他的孩子们当中,刘庄无疑是最幸福的一个。

对刘庄来说,治国实在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国家就像一个程序,刘秀早就写好了。刘庄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扫扫房子,保持清洁,然后就是到后院种种花,浇浇水,听听鸟叫。

刘庄每天收完房间,突然觉得好像还缺了点什么。他拍拍脑袋,突然想起来了,忘了在房子外树一块大碑。

这块碑记很大,上面刻着三十二个建筑工的名字,还绘上肖像。碑记就摆在南宫云台阁,这就是所谓的云台三十二中兴功臣谱。其中,邓禹居首,吴汉居第三。

有人仔细数完名字,却发现漏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就是以奋战一生为骄傲,而死得很凄凉的马援。

相信刘庄是长眼的,马援功劳赫赫,他怎么就忘了给马援记下一笔呢?

也有人可能说,刘庄是在避嫌。马援一生都替自己争气,他死后,女儿也替他争气,嫁给了刘庄,还当上了皇后。人前马后,人家都称她为马皇后。马皇后无子,但她稳坐位上,无可敢与之争锋。

主要是马皇后很会做人,她当贵人的时候,就把皇太后阴丽华哄得很开心,刘庄很满意。于是刘庄建议她,领养了马皇后同父异母姐姐的孩子。还特别交待,只要你好好养好这孩子,皇后永远都是你的。

好皇后的标准是什么?无非以下三条:上得厅堂,下得卧房;纯洁善良,不势利眼;知书达理,善解人意。

以上标准,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知性女性。很幸运,马皇后很符合。但是,她对马援一案,从来不开口说情,一个字都不吐。马皇后不说,刘庄也不说,事情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拖着。

刘庄不说,不等于他没说法。他不给马援画像,搬出一个理由是:马援以椒房之亲,独不与焉。意思就是说,因为马援是马皇后的父亲,所以独不给他画像。

很明白地说,就是避嫌了。

我认为,说是避嫌,那是很扯淡说法。这里肯定有问题。大家都知道有问题,但没人敢问。东平王刘苍斗胆问了一句,为什么独不给伏波将军画像?

你猜刘庄怎么回答的,他竟然是笑而不答。

刘庄的姿势,很明显,只要他活着,马援的案子就会一直拖着。房子是刘秀留给他的,马援就好像刘秀箱子里的隐私,刘庄自然不能随便乱翻。这是一种美德,他必须遵守。

刘秀的隐私不能乱翻,但他的遗志是必须继承的。公元前72年,刘庄四十五岁,他纠结一帮汉朝高官富二代,集体上阵,把前辈未完成的遗愿,全搬上了案头研究,准备大干一场。

刘秀一生的遗憾,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北匈奴,一个是西域。汉朝天下大乱,北匈奴趁火打劫,屡屡得手,却恨鞭长莫及,奈他不得。所以,当西域诸多小兄弟,派出王子当人质,要求刘秀出兵时,他都只有痛苦的摇头了。

有些人,有三分颜色,就敢开大染坊;有几斤米,就敢开饭店。但刘秀不是,他是有多少米,就吃多少饭。按他先前的饭量,西域这桶饭,他是不敢碰的。

一代有一代人的任务。我想,他的任务只能到这封顶了。搞不定的事,就留给下一代,下一代搞不定的,再留下一代。实在都搞不定了,就永远搁置,寻求共同开发项目得了。

刘庄三十岁登基,眨眼十五年就过去了。如果他再不做点事,或许这辈子就完了。所以,他必须趁他有生之年,把北匈奴和西域两个大问题摆平。

在汉朝,富二代与权力两代简直无异。权力一代,都是靠拼命建功立业,获得封侯的。侯爵,就会有封地,然后就可以当大地主收税。侯爵可以继承,但是如果兄弟多,父辈封地还可能被瓜分,就像蛋糕,不出三代,所剩无几。

我们又知道,所谓富二代们,要败家,山倒都不如他们快。但是要整点大事,鬼神都挡不住。首先,他们起点高,基础好。人家有的只是背影,他们有的全是背景。而且只要有点脑袋的都想到,在中国世袭制度下,蛋糕只有越分越小。想得分得大的,就得努力奋斗,自力更生。

是的,刘庄是这样想的,窦固是这样想的,班超也是这样想的。

窦固家族,发家源于伯父窦融;班超,老爹班彪曾经跟随过隗嚣,后投窦融,最后到洛阳城,在刘秀政府中,当了部级干部。俩人跟刘庄一样,典型的富二代,就一群羽毛丰满的,渴望一飞冲天的鹰。

然而,最先提出解决西域问题的,不是窦固,也不是班超,而是耿秉。看到姓耿的,可能有人就会想到耿弇。如果有此念头的人,那么恭喜你了。耿秉也是个典型富二代,他叫耿弇还得一声伯。

事实上,如果要从耿弇老爹耿况算起,耿秉已经是富三代了。然而,这厮身上雄性激素,一点也不亚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