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时汉朝-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欣到底不召王莽来,他到底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等开了会自然就明白了。刘欣一开场,就单刀直入地说,今天开这个小会,就是想问你们俩,觉得我祖母傅太后该住哪里呢?
这时,孔光突然明白了。刘欣今天召开这个小会,其实讨论的是个大问题。
在孔光看来,傅太后住哪里都不重要,可怕的是傅太后的母狼性格。曾记否,当年陈平周勃联手,扳倒吕雉外戚势力后,准备从刘氏子弟中挑选新皇帝,挑了半天,貌似热门人选的,全都落选了。后来当上皇帝的人,竟然是个冷门人物。
这个人,就是时为代王刘恒。陈平和周勃排力众议,选定刘恒,有两个原因。一是刘恒很厚道,二是刘恒其母薄太后,做人做事都很低调。在经历了外戚之乱的陈平,深知外戚力量的破坏性。所以他们认为,选皇帝,不仅要选人,更要选母亲。母亲强悍,必定架空皇帝,发展外戚力量,那汉朝外戚之祸,何年是个头呢?
以上这个道理,孔光深有理会。很不幸,他没有活在外戚势力相对薄弱的文景之治,而是活在了外戚势力猖獗的时代。王氏外戚,狼行天下,横扫无阻。凭他对刘欣祖母傅太后的了解,傅太后性格刚强,工于心计,是一只真正强悍的母狼。
而一旦赋予母狼释放能量的机会,傅太后再造一支傅姓外戚,决王太后外戚火拼长安。汉朝前景将更加暗淡,宫廷政治,将更加黑暗。
这是一种可怕的预见。过去,孔光因为反对立刘欣为太子吃亏,今天,为了将这可怕的萌芽,扼杀于蠢蠢欲动之际,孔光认为,他有必要再吃一次亏。
于是,孔光沉思片刻,抬起头来,目光坚毅地对刘欣说道:“臣下认为,陛下应另起宫殿,让傅太后入住。”
这明显不是刘欣想听的答案,更不是傅太后想听到的。在傅太后看来,最想听到的,就是让她和刘欣同住一座宫殿。因为那样她就可以牢牢地钳制刘欣,只要刘欣在手,天下谁可奈何?
愿望当然是美丽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自汉朝立国以来,没有皇帝同母后同住一宫之说。未央宫只供皇帝使用,太后们另住他宫。当然,这个道理傅太后也是知道的。但是她还有一条捷径,既然住不进未央宫,那么就当未央宫的邻居。
很简单,邻居好窜门嘛。然而善算的傅太后,却被孔光看穿了意思。所以,刘欣一听孔光说,让他掏钱另筑宫殿,脸马上就黑了。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孔光的提法太阴暗了。刘欣是傅太后的傀儡,孔光为难傅太后,就是为难皇帝,那他在傅太后那里,将很难下台。
然而,就在刘欣脸情不对的时候,何武说话了。他说:“傅太后可以住在北宫。”
北宫,紧挨未央宫,建有紫房双层大道,直通未央宫。如果傅太后住进北宫,可以全天侯监视未央宫的一举一动,随时打击任何不利已的势力。
这时,我们终于知道刘欣不召王莽来开会的好处了。按现场二比一的投票结果,刘欣决定将傅太后搬进北宫。
其实,搬进北宫,仅仅是一个序幕。傅太后下一步计划,就是搞掉王太后,取而代之。
果然不久,傅太后对刘欣说,我想当皇太后,我更想像王太后那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支外戚力量。
其实,傅太后已经是太后了。但他王太后比起来,她级别太低。王太后是中央的太后,而她这个太后,则是封国定陶太后。还有,按汉朝的潜规则,只有中央皇太后,才拥有发展外戚势力特权,封国太后,除了拥有一虚名,啥都没。
傅太后这个提法,实在太狠了。自汉朝开国以来,汉朝的皇太后,就像天上的月亮,从来只有一个。如果傅太后要想当中央的皇太后,那就意味着,王太后必须主动退休,腾出位置。
傅太后这招,超出王太后的政治想象。多年前,傅太后与她争太子,败在她手下。然而多年来,她没有铲平她的失败者,而是像那个善良的农夫,用体温保护她,温暖她。
今天猛然发现,从她怀里苏醒的傅太后,竟然是那条要反咬农夫的毒蛇?!
三、可怕的傅太后
多年前,王太后就是傅太后的敌人。但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他不得不认输,认王太后为教练。但是这多年来,有人知道傅太后她是怎么玩过来的吗?
她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刘欣神功,并且亲自率团到长安活动,推销刘欣。所以没有傅太后过去的努力,就没有刘欣今天的成功。在刘欣的身上,已深深地烙印了傅太后影响的阴影。今天,傅太后都已经媳妇熬成婆,她没必要跟王太后讲客气话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打教练,的确有点残酷。然而既然都翻脸了,那就往下打吧。
但是,傅老太婆提出的要求,的确难过了皇帝刘欣。封傅太后为中央皇太后,他凭什么理由,提拔外戚,他又以什么借口?
如此推脱,似乎也不妥。傅太后不是把平生绝学,都传授给刘欣了吗,这点小事,也能难得住他?
其实,刘欣为难的地方,不是别的。地球人都知道,满长安都是王太后的人,他又刚刚上台,怎么能大幅度乱动呢。所以,他必须沉住气。
同时,他也深刻地认识到,王太后有一样武器,是他没有的。这个玩艺,就是舆论。
兵法说,兵马未行,粮草先动。在政治领域,要想成大事者,行事之前,必先制造舆论。舆论就是战争中的粮草,没有这个东西,就无法稳住军心,更无法站在一个战略高度,制服敌人。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有利的舆论,就是制伏对手绝佳武器。
所谓政治舆论,换到舞台表演,就好像是敲锣打鼓的。所有人物出场之前,锣鼓先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吊观众胃口,使之留恋驻足。然而天下所有的舆论,都不是等来的,而是主动制造出来的。这时,当刘欣犯愁时,有一个人却跳了出来,主动替他敲边鼓来了。
替刘欣制造舆论的枪手,是个来路不明的人,人称高昌侯董宏。他给刘欣上了一封书,这样说道:战国时代,秦国庄襄王亲娘本是夏姬,但他被华阳夫人认领为儿子。当他即位后,二位都称“太后”。这个事例,今天完全可以模仿。所以,陛下可以将定陶国傅太后封为中央皇太后。
说得很靠谱,刘欣点头微笑着点点头。然而,当刘欣把奏书下转有关部门时,有人终于按奈不住,跳出来说话了。
这个人,就是王莽了。
说到制造舆论,王莽是顶尖高手。举当世之人,如果他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他第一。牛可不是吹出来的,暂举一例,即可见王莽的功力。
王莽封大司马前,名声早盖王根等一帮老前辈。当他封大司马后,还相当谦虚谨慎,说他自己做得还不够,必须在名声上再积聚点能量。于是乎,他就再接再励,继续演戏。
前面说过了,从小到大,王莽都很差钱。但是他为了捞名,从来就不惜抛弃钱财。王莽在封大司马之前,他还只是个骑都尉兼光禄大夫,当上大司马后,没有暴发户的趾高气扬,更不会蠢到不知太阳是从哪边升起来了。
相反,他总是不惜撒钱,到处招聘贤才。在生活上,还特别节俭。有一次,王莽老妈生病,中央各路高官都来探望,王莽让妻子到门口去迎接。汉朝众卿来到后,他们的夫人都问王莽,您老婆呢,怎么不出来见我们唠嗑一下。王莽却告诉他们道:“刚才在门口迎接你们的,正是在下老婆呀。”
众卿夫人一听,全都被唬住了。当她们进门的时候,迎接他的那个女人,穿着很寒酸,还以为是王家奴婢呢。人不可貌相,没想到她竟然是大司马夫人!!
于是王莽礼让贤人,清心寡欲的名声,经这些公卿夫人到处广播,就越传越神乎了。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古朴的真理:大伪若善。在王莽的烟雾弹中,汉朝人的眼睛,几乎都被蒙蔽了。
有王莽如此,刘欣是深知他厉害的。所以上次开会讨论傅太后住哪时,才不将他召来。如果他一来,四个人表决的结果,不就是二比二的问题了,傅太后的好事,肯定是要被他搅黄了。
王莽已经错过了一次,这次,他是怎么都不会放过搅浑水的机会的。于是,王莽上书弹劾上面那个来路不明的高昌侯董宏。
他是这样说的:“皇太后是个尊贵的称号,董宏竟然拿被秦亡国来说事,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果然是高手,一出手就很辛辣。事实上,王莽的话是很为靠谱的。此秦亡国之事,不见得是件丢人的事。如果丢人了,汉朝开国时,高祖刘邦为什么还照搬秦朝制度,而且还一直用到现在?
所谓真理,都是由强人说了算。刘欣知道,董宏到底是不是大逆不道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话是王莽说了。更让刘欣郁闷的是,还不仅王莽说,有一人强人还跟着王莽起哄了。
有些人,不常在江湖行走,可江湖总流传着他的传说。和王莽联合上书弹劾的董宏的人,名字很陌生,到此为止,还没出过镜。但是,他的江湖能量及火力,那是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轻心的。
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师丹。
师丹,字仲公,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在汉朝,能够挤进官场的读书人,多数都是四书五经的专家,而在众中专家当中,师丹算是绝对出色的一个。他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跟对了老师。他的老师,就是曾经以研究《诗经》闻名学术江湖的匡衡。
元帝末,师丹凭盖世武功,终于挤进学术江湖,被封为博士。不久,又得丞相翟方进及御史大夫孔光两位前辈提携,当上了光禄大夫。后来,刘骜立刘欣为太子,封师丹为太子太傅。刘欣正式转正为皇帝时,师傅师丹沾光,被封为左将军,赐关内侯,领尚书事。
人小鬼大的刘欣知道,今天汉朝的天下,不是皇帝的天下,而是王氏外戚的天下。如果想得人生之自由,成功扶立属于自己的傅姓及丁姓外戚生力军,必须在汉朝中寻找一个猛人推手。就像当年魏相辅助刘病已那样,环环相扣,步步惊心,最终还是搞掉了霍氏力量。
于是,刘欣但将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寄托到师丹身上。然而他今天却不幸的看到,他的老师师丹跟王莽竟然是一伙的。在王莽弹劾董宏的奏书里,师丹也署上了自己的名。
这真是一个悲伤而又无奈的现实。
刘欣终于发现了,他初出江湖,门道不熟,要想凭已一力搞掉王莽这群老江湖,实力很嫩着呢。那现在怎么办?很好办,打不赢不一定跑。除了跑,还可以妥协认输。
于是乎,在王莽和师丹的联手之下,刘欣被迫将董宏罢为平民。弄完之后,刘欣灰溜溜地向傅太后报告说,这一回合较量,他输给了王莽。输掉的原因,不是我刘欣无能,而是敌人王莽太强,暂且如此吧。
但是,傅太后不听你这一套。老太婆像只老母鸡跳了起来,指着刘欣破口大骂道:亏你还好意思推脱。你堂堂一个汉朝皇帝,天下至尊,我不巴望你一下子搞掉那帮老油条,但是你不至于连个替你打广告的董宏都保不住。做人可以无能,但怎么可能无能到这种地步?
骂完以后,傅太后又以绝无商量的语气说道,不管你使用任何手段,反正我这个中央皇太后是要当定了。
麻烦大了。
前后夹击,想躲躲不了,赖也赖不掉。然而这时,刘欣到了一个人。如果那个人都救不了自己,那他这个皇帝就算是当到头了。
刘欣认为,傅太后想当皇太后,这是她和王氏外戚势力的矛盾,归根到底则是与王太后的矛盾。如果王太后点头了,纵使王莽提一百个反对意见,也是没用的。
一想到王太后,绝望的刘欣,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脚下生油,马上转向朝长信宫跑去。很快的,刘欣竟然发现,他这趟没白跑。王太后不是好说话,而是太好说话了。
王太后告诉刘欣,傅太后想提高享受待遇是吧,那给她就是了。
怎么个给法,王太后的步骤如下:王太后下令封刘欣已故老爹刘康为恭皇,这是第一步;不久王太后又下诏封傅太后为恭皇太后,封丁姬为恭皇后,傅太后及丁皇后待遇,与王太后及赵飞燕皇后同等,这是第二步。
事情发展到这里,刘欣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傅太后想拥有的,她已有拥有了。然而接下来,王太后的一个大动作,令刘欣不禁萧然起敬。
那就是,刘欣的傅姓和丁姓外戚,只要是个大活人,王太后都通通给他们封官。傅太后不是还想拥有自己的一支外戚生力军吗,那给你就是了。我想,这应该是王太后要给刘欣说的话。
的确也是,王太后真的已经很够意思了。错了。王太后说,还算什么,再多给点。接着,她又派人去告诉王莽,长安没你的事了,请立即辞职,把权力交给傅太后家外戚。
真让人怀疑王太后,是不是在闹情绪。这么多的好东西,商量都没商量就全都供手相让了。不可思议,实在不可思议。刘欣想破头脑,也不明白王太后想干什么。
刘欣不明白,王莽却好像很懂王太后。他像个听话的孩子似的,写了辞职书,牢骚都没发一句,就向皇帝请求辞职。
大方的王太后及平静如水的王莽,举止太过异常,刘欣突然的害怕了。他在心里不禁打了一个问号,这里面会不会有鬼?
突然,刘欣惊叫起来:有鬼,肯定有鬼。
拳头缩起来,是为了更好的出手;蛇头弯进了洞里,是为了积聚更多的能量。王太后及王莽貌似大方,其则是在曲线出击。曲线在哪里?刘欣一时找不到,但是他怀疑他们心里,肯定一套攻不可破的方案。
如果不是这样,将无法解释另外一个问题。要知道,王家外戚力量,可谓为汉朝史上最牛外戚势力;刘欣脑袋貌似够用,到目前为止,如果将他与汉朝史上诸多皇帝,进行综合评估的话,倒数三名内,那是肯定的了。
一个史上最牛的外戚力量,一夜之间莫名其妙的,就主动输给史上倒数三名内的皇帝,说出去,你说有人会信吗?
刘欣能力如何,他是有自知之明的。综合以上分析,他得出一个很肯定的判断——王家进行战略上的撤退,其实上肯定是在为了进行更好的围攻。如果听凭王太后的意思走,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可怕的圈套。
一想到这里,刘欣心跳加快,两脚抽筋。然而很快的,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四、宫廷拉锯
狗逼急了,它都会咬人。这是一个很古老的真理,却有很多人不懂这个真理的珍贵。不过,这个道理刘欣懂,他是一般地懂,而是很懂。
在他看来,王太后或许是将刘欣当成狗了,以为不断地抛出一些骨头,就能把他哄住。如果这样想的话,那王太后就错了。
刘欣决定,把王太后抛出的一些骨头还回去。于是,刘欣拒绝王莽辞职。同时,他还派人去召王莽回来上班。接着,他又迅速命令丞相孔子光,大司马何武,左将军师丹,以及刚上任的傅家外戚卫尉傅喜,一起到长信宫向王太后请罪。
刘欣让孔光一行人替他传话给王太后,说:“王太后命令大司马王莽辞职,他听说后很心痛。还是麻烦请王太后,再将大司马回来上班。如果大司马不回来,他也要罢工回家,不当这皇帝了。”
哦,终于知道,有些骨头是不能乱啃了吧,终于知道我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了吧。
或许,这应该是王太后心里想的。但是,她啥话都没说,只是派人去叫王莽回来上班。王莽也很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回来上班了。但是,还不到一个月,他又被赶出去了。
然而这次赶他的人,不是王太后,而是傅太后。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刘欣在未央宫摆设宴席,宫廷内务官在排座位时,把傅太后排在王太后身边。然而,当王莽最后来检查会场时,将内务官唤来大骂了一顿。
王莽说:“傅太后是什么人?她不过是封国太后,怎么能跟王太后平起平坐?”骂完,王莽就叫内务官把傅太后的座位,撤回下面。
很快的,有人就把王莽这话带到傅太后那里。老太婆一听,气得浑身来气。王太后封傅太后为恭皇太后时,就说过了,享受待遇和王太后一样。既然如此,王莽为何还要说话损人?
哦,原来这样。王家貌似说话很客气,其则在他们心里,根本就不把傅太后当成一回事。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给你脸,你不要脸,那我就只好翻脸了。
于是,傅太后拒绝参加宴会。同时,她还叫人到处放话,王莽不给傅太后面子,她已经恨得磨牙了,建议王莽夜里走路小心点。
王莽一听,阴险的笑了。很好,傅太后已经中计了。
王莽是什么人?天下第一做秀高手。做秀是为了什么?当然是捞取政治资本。在汉朝历史上,做秀无非两种:伪装,其次就是卖直。
什么叫卖直?就是直话直说,敢于跟不等势力对着干。当初,王章上奏弹劾王凤,他已经想好了,就算不扳倒,他照样流芳千古。所以当他妻子叫他不要冲动说,他说了一句:此行大事,非妇人所能懂也。
刘欣和傅太后要跟王莽玩,他随时奉陪。如果说,傅太后是那只饿得发狠的猫,认为王莽就是那只可以追逐的老鼠,那就错了。他不是生来就是追逐的,他生来使命,是为捕猎雄狮猛虎而来的。
对于傅太后,王莽当然知道那老太婆特别虚荣,很爱面子,眼睛容不得沙子。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故意损她。他如此出手,并非以卖直图名。事实上,他是以卖直之名,行探虚实之实。
他倒要看看,傅太后到底有多狠,功力有多高。现在看来,就傅太后那好斗性格,根本就不必担心了。你跳你的,我玩我的。于是,王莽又写了一封辞职书,交了上去。
在傅太后的眼里,刘欣不是是她手里捏着的一颗棋子,一个蹦跳的木偶。须不知,在刘欣看来,他明知道自己怎么跳,都跳不出傅太后的手掌。就算如此,他也要当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木偶。
王莽被罢免后,人气非但下降,反而窜升。长安内外,无不人赞叹王莽跟傅太后斗气的壮举。这时,刘欣警觉了。
刘欣认为,王莽这人不简单。在王家集团中,其他人都是小儿科,只有王莽才是真正的大腕。他就像是一只狡猾的装病的老虎,貌似了无生气,实则虎视眈眈,血口大开。
评估目前傅丁两家势力,打虎能力尚欠,不能出手。傅太后以为他很厉害,如果真正打起来,肯定会两败俱伤。既然现在还不是打虎的时候,那就哄吧,继续哄,哄住一时算一时。
公元前7年,七月一日,刘欣批准王莽辞职。为了安抚王莽,刘欣赏赐黄金五百斤,四匹马驾安车,派人送到王莽宅府。刘欣仿佛要告诉王莽,不要怪他批准了辞职书。其实他也是受害者,是傅太后逼他这么做的。
这招就叫,又打又拉。刘欣不愧为天才表演家,为了哄住王莽不发作,他还特别给王莽安排了宫廷助理,每十天由宫廷给他准备一桌酒席。更加优惠政策还在后面,刘欣下诏任命王莽为“特进”,每月一日和十五日,上朝会见皇帝。
特进的意思,前面讲过了,就是大司马的候备人选。仅有这些,还不够。接着,刘欣将王莽集团骨干名单,全都罗列出来。然后宣布,凡是跟王莽关系铁的侯爵,通通增加食邑。
在这个名单中,刘欣将孔光和何武,都列入了王莽集团。同时,他还特别将王莽的一位过气老前辈,也召回了长安。这个人,就是因为企图倒掉国家土地,被刘骜赶出长安的王立。
刘欣到底将王莽哄得这么稳,他到底想干什么?事实上,他花这么大力气,只为做一件事——寻找可以代替王莽的人,接任大司马。
那么,谁是大司马的热门人选呢?
汉朝中央一致认为,这个职位,非傅喜不可。傅喜,傅太后堂弟。无论是学术,或是品德,都有良好口碑。在傅丁外戚当中,数他最为优秀,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傅喜不当大司马,那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有个人站在高处高声喊道:“大司马这职务,千万不要留给傅喜。”
谁反对傅喜?刘欣怎么也没想到,反对封傅喜为大司马的人,竟然是傅太后。连自家人都不帮,傅太后搞错没?
事实上,傅太后没搞错,搞错的人,是傅喜。曾记否,当年窦太后的外戚集团中,出了一个另类的外戚,那就是窦婴。窦婴因为窦太后的缘故,被提拔上来,却从来不主动替窦太后做事。这也就罢了,窦太后要做什么,窦婴就在旁边说三道四,吱吱歪歪,搞得窦太后真想一掌把窦婴打晕过去。
像窦婴这种吃着自家的饭,却帮着外人说话的人,实在让人不爽。多年以后,在外戚集团当中,又出现了一个类似窦婴的人,他就是以上所说的傅喜了。
傅喜让傅太后不爽,那还是轻的,有几件事,差点搞得傅太后要发疯了。第一件事是,傅太后好不容易搞定刘欣,说封傅丁两姓外戚为侯。然而当刘欣要封傅喜侯爵时,傅喜却躲了起来。当人家寻到他门上时,他却说我资格不够,不能接受侯爵;还有就是身体有病,命都难保,哪有心去顾什么侯爵。
傅喜死活不接受封侯。于是,他便成了傅家外戚当中,唯一没有被封侯的人。
这还只是个小事。傅丁两姓外戚被扎堆提拔后,傅太后认为,现在是创业的最佳时机,必须珍惜机会大干一场,将傅丁两姓有限发展公司迅速壮大。她的终极目标,当然就是将对手王氏外戚有限公司,赶出汉朝市场,最后彻底垄断汉朝权力资源。
可是,当傅太后调兵遣将发起了夺权大运动时,傅喜就跳出来说话了。凡是读书人,都喜欢讲大道理。傅喜就告诉窦太后说,做人最好本份点,老太婆干什么不行,偏偏要来干涉政治,这事传出去影响不好。
简直就是屁话,傅太后听得都要疯了。她总算看出来了,傅喜要么是思想保守,要么就是吃里扒外,居心不良。但是,傅喜无论是保守派,还是帮外人说话,对傅太后的事业来说,都不可靠。
既然不可靠,那就换人。换谁来当大司马呢?老实说,这个问题还真难住傅太后了。
在傅太后看来,担任大司马职位的,最佳人选是傅姓,其次是丁姓。可问题是,想要当大司马,不能随便找个活人填上去就行,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你得有学问,最好是专家;其实,你得有名,最好是举世仰慕的道德专家。再次,你必须有政绩。就以上那三个条件来看,最符合的只有傅喜。而其他外戚,都是一夜暴贵,随着王太后升天的一堆鸡犬,让他们来当大司马,恐怕就有些丢人了。
所以,傅太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于是,他马上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左将军师丹。
在汉朝官场中,师丹属于什么流派,傅太后基本清楚。师丹和王莽及傅喜,气味相投,交往密切。但是,让师丹当大司马,这是她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王莽太自以为是,傅喜又吃里扑外,除了师丹,还有谁能胜任呢?就冲着师丹当过刘欣的老师,送他个大司马,也亏不到哪里去。
七月四日,在傅太后的授意下,刘欣下诏,封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
那么,傅喜怎么办?对傅太后来说,这个问题很好办。既然捧不上墙,贴不上金,那就把他甩出去。接着,刘欣又下诏,解除傅喜的右将军职务。傅太后让刘欣告诉傅喜,你不是身体有病吗?那就好好回家养病去吧。
就这样,傅喜被叫卷铺盖走人了。这样看来,傅太后掌幕后,刘欣跑前台,师丹挡门面。在傅太后看来,这个布局,似乎是目前最理想的。照这个格式,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美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靠近。
第六十六章
一、惊天大案
公元前八年的那个春天,刘骜突然驾崩,王太后任命王莽为专案调查组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对王莽来说,那一年可谓是个多事之秋。像踢皮球似的,被人家踢来踢去,最后还下岗待业了。
那一年,的确是个多事之秋。王太后除了她位置没挪,其他的几乎都要让给傅太后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傅太后打乱了王太后的生活,但是却没打乱她的节奏。一年来,调查刘骜死因的调查组,一直努力推进。
终于,一年后,公元前7年的春天,调查组向汉朝皇帝刘欣,交上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向刘欣提交调查报告的人,名唤解光,时为司隶校尉。这份报告可谓详尽,但它避开刘骜死因不谈,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揭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
准确地说,这是一件宫廷凶杀案。更准确地说,不是一件案件,而是一连串。
先来看第一件:公元前十二年,在一个夜高风黑的夜晚,刘骜突然造访后宫。不久,后宫一个叫曹宫的宫女怀孕,并且生下一男孩。消息传出后,刘骜写了一条便条,派人递到后宫有关部分,说一定要尽快把孩子处理掉。
然而,后宫有关部队的有关人士,不敢下手。后来,有人又去咨问结果,可是负责监管孩子的人却说,还没动手。没动手,那是因为动和不动手,都是死,不如不动,等下面来新通知。
法律都是讲究证据的,为了尊严法律,我不得不将涉案人员名单公布出来。替刘骜传话的人,化名是田客;替曹宫监管孩子的人,名唤籍武。籍武没杀孩子,也没杀曹宫,只把她关了起来。
田客回去向刘骜和赵合德报告事情经过,不久,田客又亲自传话,叫籍武把孩子交给一位王舜的宫廷侍从。接着,田客又将刘骜的一条便条递给曹宫,并留下一毒药。很明显,就是叫她自杀。
曹宫自杀后,孩子几经转折,不知去向。不知去向,就等于是下落不明,没了。
第二件命案是:公元前十一年,后宫一个叫许美人的女人,替刘骜生出了一个儿子。赵合德听说后,一哭两闹三上吊。最后,刘骜没辙了,就问赵合德到底想怎么样。
赵合德说,许皇后被废了,许美人又出生一子,难道是想让许家人重新抬头做人吗?
从这话可以见出,所谓许美人,应该是被废弃许美人的亲戚。许皇后是被赵合德姐妹废掉的,如果许美人生子的事传出后,将来母因子贵,许美人必将得势,取赵飞燕皇后而代之。到时,许皇后就会趁机报复,赵氏姐妹就是有九条命,都不够人家杀。
要想保命保富贵,就得置对手于死地。而赵合德能使的就是女人最善长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刘骜当然知道赵合德心里想着什么,于是就安慰道,你放心,无论如何,许美人都不会取代你们姐妹俩的位置的。
这话骗谁都可以,哪里骗得了人精赵合德。对赵合德来说,男人都是善变动物,今天好话好说,一旦翻脸起来,魔鬼都不如他狠毒。所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除掉孩子。孩子没了,许美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